塑料材料与加工工艺(习题+答案)

塑料材料与加工工艺(习题+答案)
塑料材料与加工工艺(习题+答案)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1

学习与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塑料的概念

塑料是一种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加入或不加入填料和添加剂等辅助成分,经加工而形成塑性的材料,或固化交联形成刚性的材料。

2.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四大工业材料是什么。

钢铁、木材、高分子材料、无机盐材料

3.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三大高分子材料是什么?

橡胶、塑料、化学纤维

塑料成型基础

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热力学性能

1.树脂与塑料有什么区别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高分子聚合物)。

2.高分子的化学结构组成。

高分子聚合物:由成千上万的原子,主要以共价键相连接起来的大分子组成的化合物。

3.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它们的性质有何不同。

线型聚合物——热塑性塑料

体型聚合物——热固性塑料

1.线型聚合物的物理特性:具有弹性和塑性,在适当的溶剂中可以溶解,当温度升高时则软化至熔化状态而流动,且这种特性在聚合物成型前、成型后都存在,因而可以反复成型。

2.体型聚合物的物理特性:脆性大、弹性较高和塑性很低,成型前是可溶和可熔的,而一经硬化(化学交联反应),就成为不溶不熔的固体,即使在再高的温度下(甚至被烧焦碳化)也不会软化。

4.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它们的性质有何不同。

1无定形聚合物的结构:其分子排列是杂乱无章的、相互穿插交缠的。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无定形聚合物的质点排列不是完全无序的,而是大距离围无序,小距离围有序,即“远程无序,近程有序”。

2体型聚合物:由于分子链间存在大量交联,分子链难以作有序排列,所以绝大部分是无定形聚合物。5.无定性聚合物的三种物理状态,以及四个对应的温度,对我们在使用和成型塑料制品时有何指导意义。

三种物理状态

1.玻璃态:温度较低(低于θg温度)时,曲线基本上是水平的,变形程度小而且是可逆流的,但弹性模量较高,聚合物处于一种刚性状态,表现为玻璃态。物体受力变形符合虎克定律,应变与应力成正比。

2.高弹态:当温度上升(在θg至θf之间)时,曲线开始急剧变化,但又很快趋于水平,聚合物的体积膨胀,表现为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高弹态。聚合物变形量很大,而弹性模量显著降低,如去除外力,变形量可以回复,弹性是可逆的。

3.粘流态:如果温度继续上升(高于θf)聚合物即产生粘性流动,成为粘流态。聚合物的变形是不可逆的。四个对应的温度

θb——脆化温度:当温度低于θb时,物理性能将发生变化,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就会发生断裂,使塑料失去其使用价值,它是塑料制件使用的下限温度。

θg——玻璃化温度:当温度高于θg时,塑料不能保持其尺寸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是塑料制件使用的上限温度。

从塑料制件的使用角度看,θb和θg间的围越宽越好。

θf——粘流化温度:聚合物在温度高于θf时处于粘流态,粘流态也称熔融状态或熔体。

θf和θd这一温度围用来进行注射、压缩、压注和挤出成型加工等。

θd——热分解温度:当温度升高到θd时,聚合物便开始分解,θd称为热分解温度。

6.常见的成型方式分别是在什么温度围进行的。(掌握热塑性塑料的:注射、挤出、气动)θg—θf:气动成形工艺(中空吹塑、真空吸塑、压缩气体成形);

θf和θd:注射、压缩、压注和挤出等成型工艺。

聚合物流变方程与分析

1、什么是层流,什么是湍流。层流和湍流的区分通常以什么参数为准。

1)层流:液体的流动是按许多彼此平行的流层进行的,同一层之间的各点的速度彼此相同。如果增大流动速度,使其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则流动即转为紊流(湍流)。

2)紊流(湍流):液体各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而变化。

层流和紊流以液体的雷诺数Re区分,通常凡Re在2100-4000时均为层流,大于4000则为紊流(湍流)。由于注射成型时聚合物熔体的雷诺数一般都远远小于2100,故可将它们的流动形式视为液体层流。

2、什么是牛顿流动定律。牛顿流体具有什么性质。

理想的层流可看成是一层层相邻的薄层液体沿外力作用方向进行的滑移,各液层都具有平直的平面,彼此完全平行互不干扰

每层中各点的滑移速度相等,但由于受管壁摩擦的影响,各层之间的滑移速度不同。

中心处速度最大,管壁为零。

牛顿流动定律的意义

应变随应力作用的时间线性地增加,且粘度保持不变(定温情况下),应变具有不可逆性质,应力解除后应变以永久变形保持下来。

即: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剪切速率的变化不影响流体的粘度。

3、假塑性聚合物熔体的流变行为具有什么性质。

变形和流动所需要的切应力随剪切速率变化,并呈指数规律增大;

变形和流动所受到的粘滞阻力,即液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并呈指数规律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假塑性液体的“剪切稀化”。

总结:提高剪切速率,对大多数塑料熔体(非牛顿型)而言,可以降低其表观粘度,提高成型流动性。4、Ostwald—De Waele 指数定律方程的意义。

在指数流动规律中, n值可以用来反映非牛顿流体偏离牛顿流体性质的程度。

1)其中n=1时(ηa=K=η), 为牛顿流体。

2)n≠1时,绝对值|1—n|越大,流体的非牛顿性越强,剪切速率对表观粘度的影响越强。

n

n>1时,称为膨胀性液体。主要是一些固体含量较高的聚合物悬浮液以及带有凝胶结构的聚合物溶液或悬浮液,处于较高剪切速率下的聚氯乙烯糊的流动行为就近似这类液体。

5、不同类型流体的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如何,对指导生产有何意义。

1)粘度对剪切速率不太敏感或其熔体近似牛顿型聚合物:提高温度降低熔体粘度,以改善流动性。

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酰胺—66等,它们的粘度对温度较敏感。

2)对于大多数非牛顿型聚合物,要降低熔体粘度,主要靠增加成型时的剪切速率。

6、温度和压力对聚合物熔体的表现粘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聚合物大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聚合物体积膨胀,分子运动剧烈,大分子间的自由空间随之增大,彼此间的德华力减小,从而有利于大分子变形和流动,即粘度下降。

不同结构的塑料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对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聚合物,如果靠增加温度来增加其流动性使其能成型是不合适的。

因为:温度幅度增加很大,而它的表观粘度却降低有限(如聚丙烯、聚乙烯、聚甲醛等),大幅度地提高温度很可能使聚合物发生降解。

聚合物大分子长链,在自由状态下堆砌密度很低,相互之间具有较大的自由空间。

在空间三维等值的静压力作用下,大分子之间的自由空间会被压缩减小,大分子链相互接近,彼此间的作用加强,宏观上将表现出体积收缩或比容减小,变形流动阻力也会随之增大。

实验证明,聚合物熔体在成型压力增大时,熔体所受静压力也会随之提高,且伴随熔体的体积收缩,粘度也有所提高。

粘度对压力的敏感性会因聚合物不同而不同。聚合物熔体的压缩率越大,其粘度对压力的敏感性越强。

在注射成型时,单依靠增大注射压力来提高熔体流量或充模能力并不十分恰当。对需要增大粘度而又不宜采用降温措施的场合,可考虑采用提高压力的方法解决。

在制定成型工艺参数时,应综合考虑生产的经济性,设备和模具的可靠性以及塑件质量等因素,将成型工艺控制在最佳的注射压力和注射温度。

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1、结晶过程是在什么温度区间发生的,晶体的生长速率在什么温度最快。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只能发生在从熔点温度θm开始冷却下来到玻璃化温度θg以上的这一温度区间。

晶坯在高于熔点时,时结时散,处于动态平衡。接近θm乃至刚冷至θm以下时,晶坯依然有时结时散的情况,但某些晶坯会长大,当达到临界稳定尺寸时,即变成晶核。

随着?θ的增大,晶核生成速率很快上升,达到最大值。这时没有达到临界尺寸的晶坯结多散少,最有利于形成晶核。

?θ继续增大,链段运动阻力增加,晶核生成速率进一步降低,接近于玻璃化温度θg时又降为零。此时,分子主链的运动停止,晶坯的生长、晶核的生成及晶体的生长都会随之停止。

2、什么是取向作用,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对塑件的性能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在聚合物成型过程中,由于受剪切力和拉伸力的作用,聚合物分子或填料中的长纤维会发生取向作用,即:分子链或长纤维会顺着流动(或受力)方向排列,这种现象叫取向作用。

1)各向异性:塑件在某些方向上机械强度得到提高,而在另外一些方向上反而降低。如:单向拉伸的绳索,铰链;

2)各向同性:塑件在各方向上机械强度、力学强度相同。

例如:塑料袋、双向拉伸薄膜,手机、电器。

各向异性优点:制造取向薄膜与单丝等,能使塑件沿拉伸方向的抗拉强度与光泽程度有所增加;

各向异性缺点:会使塑件在某些方向上机械强度得到提高,而在加外一些方向上反而降低,甚至会发生翘曲或裂纹。

3、什么是降解,降解的实质是什么。降解有哪些主要因素产生。

聚合物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进行成型时,由于聚合物大分子受热和应力的作用,或由于在高温下受微量水分、酸、碱等杂质及空气中氧的作用,聚合物会发生相对分子量降低或大分子结构改变等化学变化,通常把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的这种现象称为降解或裂解。

聚合物降解过程的实质是大分子链发生了结构变化,如断链、交联和侧基的变化等。在成型过程中,聚合物降解一般是难于完全避免的。

引起降解的主要因素

降解在成型过程中,热降解是主要的,而由应力、氧、水和其他酸碱等杂质引起的降解是次要的。

塑料的组成及工艺特性

1、塑料常用的添加剂有那些。稳定剂、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和固化剂的作用是什么。

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和固化剂等。

增塑剂的作用:提高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降低熔融温度,改善熔体的流动性。

稳定剂的作用:抑制和防止塑料在加工(提高热分解温度)和使用过程中因受热、光及氧等作用而分解变质,使加工顺利进行,保证塑件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润滑剂的作用:对塑料表面起润滑作用,防止塑料在成型加工过程中粘附在模具上。同时,添加润滑剂还可以提高塑料的流动性,便于成型加工,并使塑料表面更加光滑。

固化剂的作用:促使合成树脂进行交联反应而形成体型网状结构,或加快交联反应速度。固化剂一般多用在热固性塑料中。

填充剂的作用:调整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提高材料强度,扩大使用围,减少合成树脂的用量,降低塑料的成本。

2、塑料的分类,六大通用塑料有那些。

(1)按树脂的分子结构及其特性分类:1)热塑性塑料 2)热固性塑料

(2)按塑料的用途分类:

1)通用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六大类。

2)工程塑料

3)特殊塑料

3、什么是收缩性,影响塑料制品成型收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概念:塑件从温度较高的模具中取出冷却到室温后,其尺寸或体积会发生收缩变化,这种性质称为收缩性。影响塑件收缩的原因:

1)塑料品种:

塑料品种不同,其收缩率也各不相同。例如,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高,填料为有机填料,树脂含量较多,则该类塑料的收缩率就大。

2)塑件结构:

塑件的形状复杂、尺寸较小、壁薄、有嵌件、嵌件数量多且对称分布,其收缩率较小。

3)模具结构:

采用直接浇口或大截面的浇口,可减少收缩,但各向异性大;

沿料流方向收缩小,沿垂直料流方向收缩大;

当浇口的厚度较小时,浇口部分会过早凝结硬化,型腔的塑料收缩后得不到及时补充,收缩较大。

4、什么是流动性,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概念:塑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充填模具型腔的能力,称为塑料的流动性。

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1)温度:料温高,则流动性大,但不同塑料也各有差异。

聚苯乙烯、聚丙烯、聚酰胺、有机玻璃、ABS、AS、聚碳酸酯、醋酸纤维素等塑料的流动性随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聚乙烯、聚甲醛的流动性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

2)压力:注射压力增大,则熔料受剪切作用大,流动性也增大,尤其是聚乙烯和聚甲醛较为敏感。

3)模具结构:浇注系统的形式、尺寸、结构(如型腔表面粗糙度、浇道截面厚度、型腔形式、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计和熔料的流动阻力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熔料的流动性。

凡促使料温降低、流动阻力增加的因素,都会使流动性降低。

5、热塑性和热固性熔体流动性的好坏通常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测定。

热塑性塑料的流动性的表示方法:熔融指数法螺旋线长度法

将被测塑料装入加热料筒中并进行加热,在—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测定塑料熔体在10min从出料孔挤出的重量(g),该值称为熔融指数,简写为MI。熔融指数越大,流动性越好。

将被测塑料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下注入如图2.2所示标准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模具,用其所能达到的流动长度(图中所示数字单位为cm)来表示该塑料的流动性。流动长度越长,流动性就越好。

热固性塑料的流动性通常以拉西格流动值表示。

将一定重量的欲测塑料预压成圆锭,将圆锭放入压模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测定它从模孔中挤出的长度(毛糙部分不计在),此即为拉西格流动值,以mm表示。数值大,则表明流动性好。

6、什么是吸湿性,塑料原料中水分过高,在成型中和成型后会对制品产生什么影响。

概念:吸湿性是指塑料对水分的亲疏程度。

吸湿性对塑料制品的影响:在注射成型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水降解,成型后塑件上出现气泡、银丝与斑纹等缺陷。

7、什么是热敏性。热敏性塑料成型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概念:热敏性是指塑料的化学性质对热量作用的敏感程度,热敏性很强的塑料称为热敏性塑料。

防止热敏性塑料在成型中出现降解现象应采取的措施:

1)选用螺杆式注射机;

2)流道截面取大一些(避免过大的摩擦热);

3)注射机筒壁、流道和模腔表壁镀铬;

4)熔体在模流动时不得有死角和滞料现象;

5)生产时严格控制成型工艺条件等。

6)必要时还可在塑料中添加热稳定剂。

8、比容和压缩比的概念。

比容——是指单位重量的松散塑料所占的体积,单位为cm3 /g;

压缩率——是指塑料原料的体积与塑料制品的体积之比,其值恒大于1。

常用塑料材料

热塑性材料

1、与其它材料相比,塑料的性能有什么特点。

1)塑料密度小、质量轻

大多数塑料的密度在1.0—1.4g/cm3之间,相当于钢材密度的11%和铝材密度的50%左右;发泡成型塑料制件的密度,可以小到0.01-0.5g/cm3。

2)塑料的比强度高

按单位质量计算的强度称为比强度。由于塑料的密度小,所以其比强度比较高。钢的拉伸比强度为160MPa,而玻璃钢的拉伸比强度可高达170—400MPa。

3)塑料的绝缘性能好,介电损耗低。

塑料原子部一般都没有自由电子和离子,所以大多数塑料都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及很低的介电损耗,是电工和电器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

4)塑料的化学稳定性高——耐腐蚀

5)减磨、减振、耐磨性能好,自润滑性好

塑料的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有很好的自润滑性;传动噪声小,它可以制成轴承、齿轮、凸轮和滑轮等机器零件,可粘贴或喷涂机床金属导轨、制造刹车块等。

6)粘结性能好。

塑料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粘结性能,可以与大多数的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牢固粘结而制成复合材料和结构零件。

7)成型和着色性能好

塑料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它可以采用多种成型方法高效率地制造产品。

塑料的着色比较容易,可染成各种颜色。

8)多种防护性能

隔音、绝热、防水防潮、防透气、防辐射等性能。

缺点

1)耐热性较差,高温下物理性能明显下降,热膨胀率大,易燃烧。

2)在施加较大力时易变形,塑料有一定的蠕变性,某些塑料常温下使用也会变形,尺寸稳定性较差。

3)低温时会变脆。

4)易老化—光照、紫外线

5)与金属相比,强度刚度较小。

2、常用的热塑性材料有哪些。记住它们的英文缩写符号。

(1)聚乙烯(PE) (2)聚丙烯(PP)

(3)聚氯乙烯(PVC) (4)聚苯乙烯(PS)

(5)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6)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7)聚碳酸酯(PC) (8)聚砜(PSF)(或PSU)

(9)聚酰胺(PA) (10)聚甲醛(POM)

(11)聚苯醚(PPO) (12)氯化聚醚(CPT)

(13)氟塑料 (1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酯)

(15) 聚氨酯塑料(简称PU)

3、俗称“塑料王”的是哪种塑料,它有哪些其他塑料不能比拟的性能。

聚四氟乙烯(PTFE)

聚四氟乙烯树脂为白色粉末,外观呈蜡状、光滑不粘,其平均密度为2.2g/cm3,是最重要的一种塑料。聚四氟乙烯具有卓越的性能,非一般热塑性塑料所能比拟,故有“塑料王”之称。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作业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作 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原理》主要习题 第二章聚合物成型加工的理论基础 1、名词解释: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流体、拉伸粘度、剪 切粘度、滑移、端末效应、鲨鱼皮症。 牛顿流体:流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间呈现线性关系的流体,服从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流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的流体,凡不服从牛顿黏性定律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假塑性流体:是指无屈服应力,并具有黏度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而降低的流动特性的流体,常称为“剪切变稀的流体”。 胀塑性流体:是指无屈服应力,并具有黏度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而升高的流动特性的流体,常称为“剪切增稠的流体”。P13 拉伸粘度:用拉伸应力计算的粘度,称为拉伸粘度,表示流体对拉伸流动的阻力。 剪切粘度:在剪切流动时,流动产生的速度梯度的方向与流动方向垂直,此时流体的粘度称为剪切粘度。 滑移:是指塑料熔体在高剪切应力下流动时,贴近管壁处的一层流体会发生间断的流动。P31端末效应:适当增加长径比聚合物熔体在进入喷丝孔喇叭口时,由于空间变小,熔体流速增大所损失的能量以弹性能贮存于体系之中,这种特征称为“入口效应”也称"端末效应"。鲨鱼皮症:鲨鱼皮症是发生在挤出物表面上的一种缺陷,挤出物表面像鲨鱼皮那样,非常毛糙。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制品表面是细纹状。它是不正常流动引起的不良现象,只有当挤出速度很大时才能看到。 6、大多数聚合物熔体表现出什么流体的流动行为为什么P16 大多数聚合物熔体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流动行为。假塑性流体是非牛顿型流体中最常见的一种,聚合物熔体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非牛顿行为,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此外,高聚物的细长分子链,在流动方向的取向粘度下降。 7、剪切流动和拉伸流动有什么区别? 拉伸流动与剪切流动是根据流体内质点速度分布与流动方向的关系区分,拉伸流动是一个平面两个质点的距离拉长,剪切流动是一个平面在另一个平面的滑动。 8、影响粘度的因素有那些是如何影响的 剪切速率的影响: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 温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压力的影响:压力增加,粘度增加; 分子参数和结构的影响:相对分子质量大,粘度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粘度低;支化程度高,粘度高; 添加剂的影响:加入增塑剂会降低成型过程中熔体的粘度;加入润滑剂,熔体的粘度降低;加入填料,粘度升高。 12、何谓熔体破裂产生熔体破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高聚物熔体在挤出过程中,当挤压速率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挤出物表面出现众多的不规则的结节、扭曲或竹节纹,甚至支离和断裂成碎片或柱段,这种现象称为熔体破裂。 原因:一种认为是由于熔体流动时,在口模壁上出现了滑移现象和熔体中弹性恢复所引起;另一种是认为在口模内由于熔体各处受应力作用的历史不尽相同,因而在离开口模后所出现的弹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习题答案

考试重点 第二章:牛顿粘性定律(计算题) 第三章:连续性方程、伯努利定律(计算题) 第四章:雷诺系数、水头损失(计算题) 第九章:P109 9-14的公式 第十章: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简答) 第十一章:辐射换热与导热及对流换热的不同点(简答) 第十四章:等摩尔逆向扩散(简答) (黄色标注为老师上课讲过的题目) 第一章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1何谓流体,流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答:流体是指没有固定的形状、易于流动的物质。它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重度、比体积压缩性和膨胀性。 1-2某种液体的密度ρ=900 Kg /m 3,试求教重度y 和质量体积v 。 解:由液体密度、重度和质量体积的关系知: )m /(88208.9900g 3N V G =*=== ργ ∴质量体积为)/(001.01 3kg m == ρ ν 某种可压缩液体在圆柱形容器中,当压强为2MN /m 2时体积为995cm 3,当压强为1MN /m 2时体积为1000 cm 3,问它的等温压缩率k T 为多少 解:等温压缩率K T 公式(2-1): T T P V V K ??? ?????-=1 ΔV=995-1000=-5*10-6m 3 注意:ΔP=2-1=1MN/m 2=1*106Pa 将V=1000cm 3代入即可得到K T =5*10-9Pa -1。 注意:式中V 是指液体变化前的体积 如图所示,在相距h =的两个固定平行乎板中间放置另一块薄板,在薄 板的上下分别放有不同粘度的油,并且一种油的粘度是另一种油的粘度的2倍。当薄板以匀速v =s 被拖动时,每平方米受合力F=29N ,求两种油的粘度各是多少 解:流体匀速稳定流动时流体对板面产生的粘性阻力力为 Y A F 0y x ν ητ== 平板受到上下油面的阻力之和与施加的力平衡,即

各种塑料加工工艺

PC/ABS 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 典型应用围:计算机和商业机器壳体、电器设备、草坪园艺机器、汽车零件仪表板、部装修以及车轮盖)。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加工前的干燥处理是必须的。湿度应小于0.04%,建议干燥条件为90~110C,2~4小时。熔化温度: 230~300C。模具温度:50~100C。注射压力:取决于塑件。注射速度:尽可能地高。 化学和物理特性: PC/ABS具有PC和ABS两者的综合特性。例如ABS的易加工特性和PC的优良机械特性和热稳定性。二者的比率将影响PC/ABS材料的热稳定性。PC/ ABS这种混合材料还显示了优异的流动特性。收缩率在0.5%左右。 PC/PBT 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混合物 典型应用围:齿轮箱、汽车保险杠以及要求具有抗化学反应和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抗冲击性以及几何稳定性的产品。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处理:建议110~135C,约4小时的干燥处理。熔化温度:235~300C。模具温度:37~93C。化学和物理特性: PC/PBT具有PC和PBT二者的综合特性,例如PC的高韧性和几何稳定性以及PBT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润滑特性等。收缩率在0.5%左右。 PE-HD 高密度聚乙烯典型应用围:电冰箱容器、存储容器、家用厨具、密封盖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干燥:如果存储恰当则无须干燥。熔化温度:220~260C。对于分子较大的材料,建议熔化温度围在200~250C之间。模具温度:50~95C。6mm以下壁厚的塑件应使用较高的模具温度,6mm以上壁厚的塑件使用较低的模具温度。塑件冷却温度应当均匀以减小收缩率的差异。对于最优的加工周期时间,冷却腔道直径应不小于8mm,并且距模具表面的距离应在1.3d之(这里“d”是冷却腔道的直径)。注射压力:700~1 050bar。注射速度:建议使用高速注射。流道和浇口:流道直径在4到7.5mm之间,流道长度应尽可能短。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浇口,浇口长度不要超过0.75mm。特别适用于使用热流道模具。 化学和物理特性: PE-HD的高结晶度导致了它的高密度,抗力强度,高温扭曲温度,粘性以及化学稳定性。PE-HD比PE-LD有更强的抗渗透性。PE-HD的抗冲击强度较低。PH-HD的特性主要由密度和分子量分布所控制。适用于注塑模的PE-HD分子量分布很窄。对于密度为0.91~ 0.925g/cm3,我们称之为第一类型PE-HD;对于密度为0.926~ 0.9 4g/cm3,称之为第二类型PE-HD;对于密度为0.94~ 0.965g/cm3,称之为第三类型P E-HD。该材料的流动特性很好,MFR为0.1到28之间。分子量越高,PH-LD的流动特性越差,但是有更好的抗冲击强度。PE-LD是半结晶材料,成型后收缩率较高,在1.5%到4%之间。PE-HD很容易发生环境应力开裂现象。可以通过使用很低流动特性的材料以

2008年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15分) 1、差别化纤维:是指不同于常规品种的化学纤维,即经过化学改性、物理变形和特殊工艺加工而得到的具有某些特性的化学纤维 2、热塑性塑料:可以塑化或软化,冷却时凝固成形,温度变化可令其反复变形。高分子链结构通常是线型或支化度较低,粘流温度低于其热分解温度 3、门尼粘度:未硫化胶料在一定温度(100℃)、压力(3×106~6×106Pa)和时间(4min)时的抗剪切能力。门尼粘度越高,平均分子量越大,可塑性小 4、熔融指数:热塑性塑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熔体在10分钟通过测试孔所流出的塑料重量 5、离模膨胀:高聚物流体从小孔、毛细管或狭缝中挤出时,挤出物的直径或厚度会明显大于模口的尺寸,这种现象叫做“巴拉斯效应”。 二、填空题(20分) 1、硫化剂、补强剂、填充剂、防老剂 2、胀大区、形变区、等速区。 3、正流、横流、逆流、漏流。 4、塑炼、混炼、硫化。 3、松弛热定型,定长热定型,控制张力热定型,普弹形变、高弹形变,粘性形变 三、选择题(20分,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CAABA BBCCA 四、简答题(10分) 1、聚合物流体有几种流动类型?切力变稀流体随剪切速率增加粘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牛顿型、假塑性流体、胀流性流体、宾汉塑性体(2分) 聚合物流体切力变稀的原因,在于大分子链之间发生的缠结,也就是“缠结理论”或“拟网状结构理论”(2分)。剪切速率较小时,被破坏的“拟网状结构”被及时地形成。故高聚物流动时,η与 剪切速率无关,为牛顿区域,剪切速率大时,被破坏的“拟网状结构”的点数多于形成的“拟网状结构”的点数。故高聚物流动时,剪切速率增大使粘度η下降。(2分) 2、注射成型的成型工艺过程?(4分) 答:注射成型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原料准备)、注射过程(加料、塑化、充模、冷却、脱模)、制品的后处理。 1

工业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1、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2、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机械性 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3、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对各种加工工艺适应的能力,它包括铸造性 能、压力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等。 4、根据载荷作用性质不同,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冲击载荷、疲劳载荷等 三种。 5、材料按照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有机材料四类。 6、材料基本性能包括固有特性和派生特性。 7、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切削加工工艺性能、铸造工艺性能、锻造工艺性能、焊接工艺性能、热处理工艺性能等。 8、工业产品造型材料应具备的特殊性能包括感觉物性、加工成型性、表面工艺性和环境耐候性。 9、钢铁材料按化学组成分为钢材、纯铁和铸铁;其中钢材按化学组成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10.铸铁材料按照石墨的形态可分为可锻铸铁、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三种。 11、变形铝合金主要包括锻铝合金、硬铝合金、超硬铝合金和防锈铝合金。 12、金属制品的常用铸造工艺包括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等。 13、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表面改质处理、表面精整加工和表面被覆处理。 14、塑料按照其重复加工利用性能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15、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主要包括吹塑成型、挤塑成型、吸塑成型、注塑成型等。 16、陶瓷材料根据其原料、工艺和用途,可以分为传统陶瓷和近代陶瓷两 大类。 17、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原配料、坯料成型和窑炉烧结三个主 要工序。 18、陶瓷制品的坯体成型方法主要有压制成型、可塑成型和注浆成型三种。

19、陶瓷制品的旋压成型可以分为覆旋旋压法和仰旋旋压法两种。 20、日用陶瓷制品可以分为陶器、瓷器和炻器。其中陶器的气孔率和吸水率介于炻器和瓷器之间。 21、玻璃按用途可分为日用器皿玻璃、技术用玻璃、建筑用玻璃、和玻璃纤维四大类。 22、玻璃的加工工艺包括原料装配、加热熔融、成型加工、热处理和表面装饰。 23、玻璃成型工艺包括压制、拉制、吹制、压延、浇注和结烧等。 24、锻造是利用手锤锻锤或压力设备上的模具对加热的金属抷料施力,使金属材料在不分离条件下产生变形,以获得形状尺寸和性能符合要求的零件。 25、金属焊接按其过程特点可分为3大类:熔焊、压焊、钎焊 26、金属切削加工可分为钳工和机械加工两部分。 27、木材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多孔性、各向异性、湿涨干缩性、燃烧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独特性质。 28、木材在横切面上硬度大,耐磨损,但易折断,难刨削,加工后不易获得光洁表面。 29、塑料的基本性能:质轻比强度高,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减摩耐磨性能好,优良的化学性能,透光及防护性能,减震消音性能好,独特的造型工艺性能,良好的质感和光泽度。 30、塑料的挤出成型也称挤压模塑和挤塑,它是在挤出机中通过加热,加压而使物料以流动状态连续通过挤出模成型的方法。 31、按照陶瓷材料的性能功用可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两种。 32、玻璃的熔制过程分为:硅酸盐的形成,玻璃的形成,澄清和均化,冷却。 33、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表面改质处理、表面精整加工和表面被覆处理。 34、金属件的连接工艺可以分为机械性连接、金属性连接和化学性连接三种类型。 35、涂料由主要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和辅助材料三部分组成。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习题答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1何谓流体,流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答:流体是指没有固定的形状、易于流动的物质。它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重度、比体积压缩性和膨胀性。 1-2某种液体的密度ρ=900 Kg /m 3,试求教重度y 和质量体积v 。 解:由液体密度、重度和质量体积的关系知: )m /(88208.9900g 3N V G =*=== ργ ∴质量体积为)/(001.013kg m ==ρν 1.4某种可压缩液体在圆柱形容器中,当压强为2MN /m 2时体积为995cm 3,当压强为1MN /m 2时体积为1000 cm 3,问它的等温压缩率k T 为多少? 解:等温压缩率K T 公式(2-1): T T P V V K ????????-=1 ΔV=995-1000=-5*10-6m 3 注意:ΔP=2-1=1MN/m 2=1*106Pa 将V=1000cm 3代入即可得到K T =5*10-9Pa -1。 注意:式中V 是指液体变化前的体积 1.6 如图1.5所示,在相距h =0.06m 的 两个固定平行乎板中间放置另一块薄 板,在薄 板的上下分别放有不同粘度的油,并且 一种油的粘度是另一种油的粘度的2 倍。当薄板以匀速v =0.3m/s 被拖动时, 每平方米受合力F=29N ,求两种油的粘度各是多少? 解:流体匀速稳定流动时流体对板面产生的粘性阻力力为

Y A F 0 y x νητ== 平板受到上下油面的阻力之和与施加的力平衡,即 h h F 0 162/22/h νηνηνητ=+==合 代入数据得η=0.967Pa.s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吉泽升版) 2-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有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解: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分为质量力和表面力两种。质量力是作用在流体内部任何质点上的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由加速度产生,与质点外的流体无关。而表面力是指作用在流体表面上的力,大小与面积成正比,由与流体接触的相邻流体或固体的作用而产生。 2-2什么是流体的静压强,静止流体中压强的分布规律如何? 解: 流体静压强指单位面积上流体的静压力。 静止流体中任意一点的静压强值只由该店坐标位置决定,即作用于一点的各个方向的静压强是等值的。 2-3写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并说明其能量意义和几何意义。 解: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为:h P h P P P Z P Z γργ γ+=+=+=+002211g 或 同一静止液体中单位重量液体的比位能 可以不等,比压强也可以不等,但比位 能和比压强可以互换,比势能总是相等的。 2-4如图2-22所示,一圆柱体d =0.1m ,质量 M =50kg .在外力F =520N 的作用下压进容 器中,当h=0.5m 时达到平衡状态。求测压管 中水柱高度H =? 解:由平衡状态可知:)()2/()mg 2 h H g d F +=+ρπ( 代入数据得H=12.62m

常用塑料注塑工艺参数表:资料

常用塑料注塑工艺参数表:

常用塑料注塑工艺参数(2) 2010-06-16 20:02:13| 分类:个人日记|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聚甲醛加工参数聚甲醛的成型收缩率聚甲醛的后收缩九、PC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的设定1、聚集态特性属于无定型塑料,Tg为149~150℃;Tf为215~225℃;成型温度为250~310℃; 2、热稳定性较好,并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但PC高温下遇水易降解,成型时要求水分含量在0.02%以下。高温下水分对PC特别有害。在成型前,PC树脂必须进行充分干燥(并且应当充分注意防止干燥过的物料再吸湿)。干燥效果的快速检验法,是在注塑机上采用“对空注射”。 3、熔体粘度高,流动性较差,其流动特性接近于牛顿流体,熔体粘度受剪切速率影响较小,而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在适宜的成型加工温度范围内调节加工温度,能有效地控制PC的粘度。4、由于粘度高,注射压力较高,一般控制在80~120MPa。对于薄壁长流程、形状复杂、浇口尺寸较小的制品,为使熔体顺利、及时充模,注射压力要适当提高至120~150MPa。保压压力为80~100MPa。 5、成型时,冷却固化快,为延迟物料冷凝,需控制模温为80~120℃。6、PC分子主链中有大量苯环,分子链的刚性大,注塑中易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使制品开裂或影响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在100℃以上作长时间热处理,它的刚硬性增加,内应力降低)。PC的典型干燥曲

线台湾奇美典型牌号加工参数:十、PA及玻纤增强PA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设定 1、常用品种及其熔点:q 品种:尼龙-66;尼龙-610;尼龙-1010;尼龙-1212;尼龙-46尼龙-6;尼龙-7;尼龙-9;尼龙-11;尼龙-12;尼龙-66/6、尼龙-66/610;尼龙-6∕66∕1010;尼龙-66/6/610q 熔点:尼龙n系列:尼龙-6 215~220℃;尼龙-12为178℃;尼龙m,n系列:尼龙-46 295 ℃;尼龙-66 255~265℃;尼龙-610 215~223℃;尼龙-1010 200℃;共缩聚尼龙:由于分子链的规整性较差,结晶性和熔点一般较低,如尼龙-6∕66∕1010的熔点仅为155~175℃,但其有较好的透明性和弹性。2、熔点高,熔化范围窄(约10℃)。考虑到PA熔点高、热稳定性较差,故加工温度不宜太高,一般高于熔点30℃左右即可。3、吸湿性大,且酰胺基易于高温水解,引起分子量严重降低;(须严格干燥至含水量低于0.05%,尤其是回料使用时更应严格干燥,必要时可添加“增粘剂”。)4、熔体粘度低,表观粘度对温度敏感,由于熔体的冷却速率快,要防止塑料堵塞喷孔、流道、浇口等。为阻止熔体逆流,螺杆头应装有止逆环;另外,为防止喷嘴处熔体的“流涎”现象,应选用自锁式喷嘴。5、注射PA时不需高的注射压力,一般选取范围为70~100MPa,通常不超过120MPa。注射速率宜略快些,这样可防止因冷却速率快而造成波纹及充模不足等问题。 6、模具温度一般控制在40~90℃。模具温度对制品的性能影响较大。 7、酰胺基在高温下对氧敏感,容易发生氧化变色(必要时可添加尼龙专用的热稳定剂); 8、高结晶性,成型收缩率大,易产生结晶应力,并且明显随制品的厚度增大而增加;9、成型后制品的缓慢吸湿易引起尺寸精度的较大变化。这点也被利用来进行调湿处理,通常可在沸水或醋酸钾水溶液(醋酸钾与水的比例为1.25∶1,沸点为121℃)中进行。 10、熔体着色所适用的有机颜料品种较少(酰胺基具有还原性,加之成型温度高)。尼龙吸水率尼龙及玻纤增强尼龙成型温度PA46安全加工温度-时间组合图玻璃纤维增强尼龙(GF-PA)工艺特性1、GF-PA中由于含大量玻纤,注塑中存在四大问题:(1)流动性差。(2)收缩率小,且各向异性明显。(3)制品性能易出现波动。(4)制品表面粗糙度数值大。 2、由于流动性差,且加入玻纤后的熔体冷凝硬化快,需要比未加玻纤时提高温度约10-30 ℃;3、应采用较大的注射速率和较高的注射压力; 4、由于大量玻纤引起的高粘度,增强尼龙可用通用喷嘴;5、对机筒的磨损大;6、为使增强尼龙制品有较高的强度,需要注意尽可能地保护玻纤的长度,减少玻纤损伤;(从螺杆、喷嘴、浇口等装备因素到注塑工艺条件)7、玻纤增强料成型加工中最常有缺陷:“浮纤”或称“玻纤外露”;玻纤取向引起的各向异性;熔接痕处强度特低;纤维取向不同厚度处的取向状况皮-芯效应与熔接痕前锋料遇到障碍后分流-合流-熔接玻纤含量与熔接痕强度十一、PMMA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的设定 PMMA树脂俗称“压克力”,国内著名商品牌号有372#(实为MS)1、PMMA无定形聚合物,Tg为105℃,熔融温度大于160℃,而分解温度高达270℃以上,成型的温度范围较宽;2、PMMA树脂颗粒易吸收水份,而这些水分的存在,在成型过程中由于受热挥发,导致熔体起泡、膨胀、使制品出现银丝、气泡、透明度变差、有糊斑等问题。PMMA在热风循环干燥设备上的干燥,其干燥工艺参数:温度为70~80℃,时间为2~4h;3、 PMMA熔体粘度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注射温度的改变对熔体流动长度的影响要比注射压力与比注射速率明显些,更比模具温度显著得多。故在成型时改变PMMA的流动性主要是从注射温度着手。但选用高料温时易受其它工艺参数影响而给制品表面带来变色等问题;4、PMMA熔体粘度较大,流动性比较差,因此,需要较大的注射压力,通常宽浇口、易流动的厚壁制品所选取的注射压力为80~100MPa 之间,而熔体流动较为困难的制品所需的压力要大于140MPa,110~140MPa则适用于大多数制品的成型; 5、注塑PMMA制品时,高速注射往往会使制品的浇口周围模糊不清,从而使制品的透光性大为降低,故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采用高速注射,6、由于透明度高是PMMA的特点,任何杂质的存在都会因光折射关系而在制品上暴露无遗,故要求在加工该材料时必须做好环境的清洁工作。7、温范围为40~60℃,最高不得超过80℃台湾奇美典型牌号PMMA加工参数:十二、PBT的注塑工艺特性与工艺参数的设定 1、PBT是结晶型材料,具有明显的熔点,熔点约为225℃左右; PBT的分解温度为280℃;实际生产中注射温度一般选择在240~265℃之间,未增强品级用较低温度,增强品级用较高温度。2、 PBT在高温下易水降解。注塑前要进行干燥,要将水分含量控制在0.02%以下。采用热风循环干燥时,当温度为105℃、120℃或140℃时,所对应的时间不超过8h、5h、3h;3、 PBT在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好,粘度低,仅此于尼龙,在成型易出“流延”现象; 4、由于良好的流动性,一般采用较到中等的注射压力,PBT的注射压力一般为50~100MPa;5、PBT

(完整版)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整理

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章节总结)

第一章概论 1.1 设计与材料纵观人类的进化史,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有很多因素,其中材料的的开发、使用和完善就是其中之一。 材料是人类生产各种所需产品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我们生活的周围任何物品都离开材料。材料科学的发展,使产品形态产生了根本变化,材料的发展,更是推动了人们生活的进步。 1.2 产品造型设计的物质基础材料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是用以构成产品造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所以材料是工业造型设计的物质基础。 工艺:材料的成型工艺、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材料并实现产品造型的技术手段。 材料与工艺是设计的物质技术条件,与产品的功能、形态构成了产品设计的三大要素。而产品的功能和造型的实现都建立在材料和工艺上。 1.3 材料设计 1.材料设计的内容 产品造型中的材料设计,以“物—人—环境的材料系统为对象,将材料的性能、使用、选择、制造、开发、废弃处理和环境保护啊看成一个整体,着重研究材料特性与人、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对材料的工学性,社会性、经济性、历史性、生理性、心理性和环境性等问题进行平衡和把握,积极评价各种材料在设计中的使用和审美价值,是材料的特性和产品的物理功能和犀利功能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是材料具有开发新产品和新功能的可行性,并从各种材料的质感中获取最完美的结合和表现,给人以自然,丰富、亲切的视觉和触觉的综合感受。产品造型的材料选择中,我们不仅要从材料本身的角度考虑材料的功能特性,还要考虑整个材料设计系统。 材料设计的方式出发点:原材料所具有的特性与产品所需性能之间的比较。 两种主要方式:(从产品的功能用途出发,思考如何选择和研制相应材料(从原料出发,思考 如何发挥材料的特性,开拓产品的新功能,甚至创造全新的产品。 材料与产品的匹配关系产品设计包含功能设计、形式设计,在产品设计中都要匹配。 材料性能的三个层次:核心部分是材料的固有性能;中间层次世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受的材料性能;外层是材料性能中能直接赋予视觉的表面性能。 产品功能设计所要求的是与核心部分的材料固有性能相匹配,而在产品设计中除了材料的形态之外,还必须考虑材料与使用者的触觉、视觉相匹配。 1.4 设计材料的分类 1.按材料的来源分类:①天然材料②技工材料③合成材料④复合材料⑤智能材料或应变材料按材料的物质结构分类:①金属材料②无机材料③有机材料④复合材料 按材料的形态分类:①线状材料②板状材料③块状材料 1.5 材料特性的基本特性 从材料特性包括:①材料的固有特性,即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②材料的派生特性,即材料的加工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和经济特性。 特性的综合效应从某种角度讲决定着产品的基本特点。 1.5.1 材料特性的评价 材料特性的评价:①基础评价,即以单一因素评价②综合评价,即以组合因素进行评价。 1.5.2 材料的固有特性材料的固有特性是由材料本身的组成、机构所决定的,是指材料在使用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他受外界条件的制约。 1.5.3 材料的派生特性材料的派生特性包括材料的加工特性、材料的感觉特性、环境特性和材料的经济性。 第二章材料的工艺特性材料的工艺特性是指:材料适应各种工艺处理要求的能力,材料的工艺性包括材料的成型工艺、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他是材料固有特性的综合反映,是决定材料能否进行加工或如何

塑料制品生产工艺过程

塑料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根据塑料的固有性能,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使用价值的塑料制品,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过程。塑料制品工业生产中,塑料制品的生产系统主要是由塑料的成型、机械加工、装饰和装配四个连续的过程组成的。 在这四个过程中,塑料成型是塑料加工的关键。成型的方法多达三十几种,主要是将各种形态的塑料(粉、粒料、溶液或分散体)制成所需形状的制品或坯件。成型方法主要决定于塑料的类型(热塑性还是热固性)、起始形态以及制品的外形和尺寸。塑料加工热塑性塑料常用的方法有挤出、注射成型、压延、吹塑和热成型等,塑料加工热固性塑料一般采用模压、传递模塑,也用注射成型。层压、模压和热成型是使塑料在平面上成型。上述塑料加工的方法,均可用于橡胶加工。此外,还有以液态单体或聚合物为原料的浇铸等。在这些方法中,以挤出和注射成型用得最多,也是最基本的成型方法。 塑料制品生产之机械加工是借用金属和木材等的塑料加工方法,制造尺寸很精确或数量不多的塑料制品,也可作为成型的辅助工序,如挤出型材的锯切。由于塑料的性能与金属和木材不同,塑料的热导性差,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低,当夹具或刀具加压太大时,易于引起变形,切削时受热易熔化,且易粘附在刀具上。因此,塑料进行机械加工时,所用的刀具及相应的切削速度等都要适应塑料特点。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有锯、剪、冲、车、刨、钻、磨、抛光、螺纹加工等。此外,塑料也可用激光截断、打孔和焊接。

塑料制品生产之接合塑料加工把塑料件接合起来的方法有焊接和 粘接。焊接法是使用焊条的热风焊接,使用热极的热熔焊接,以及高频焊接、摩擦焊接、感应焊接、超声焊接等。粘接法可按所用的胶粘剂,分为熔剂、树脂溶液和热熔胶粘接。 塑料制品生产表面修饰的目的是美化塑料制品表面,通常包括:机械修饰,即用锉、磨、抛光等工艺,去除制件上毛边、毛刺,以及修正尺寸等;涂饰,包括用涂料涂敷制件表面,用溶剂使表面增亮,用带花纹薄膜贴覆制品表面等;施彩,包括彩绘、印刷和烫印;镀金属,包括真空镀膜、电镀以及化学法镀银等。塑料加工烫印是在加热、加压下,将烫印膜上的彩色铝箔层(或其他花纹膜层)转移到制件上。许多家用电器及建筑制品、日用品等都用此法获得金属光泽或木纹等图案。 装配是用粘合、焊接以及机械连接等方法,使制成的塑料件组装成完整制品的作业。例如:塑料型材,经过锯切、焊接、钻孔等步骤组装成塑料窗框和塑料门。

材料加工原理作业答案

作业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1、如何理解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及其三种“起伏”特征? 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实际纯金属液态结构存在大量多种分布不均匀、存在方式(溶质或化合物)不同的杂质原子;金属(二元合金)液态结构存在第二组元时,表现为能量起伏、结构起伏和浓度起伏;实际金属(多元合金)液态结构相当复杂,存在着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的原子团簇、空穴等,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表现为三种起伏特征交替;能量起伏指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会随时间而不停变化,出现时高时低的现象。结构起伏指液态金属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不断分化组合,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这样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的涨落过程,似乎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的现象。浓度起伏指在多组元液态金属中,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的现象 2、根据图1-8及式(1-7)说明动力学粘度的物理意义和影响粘度的因素,并讨论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 动力学粘度的物理意义:表示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外加切应力大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的比例系数。是液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表征 影响粘度的因素:1)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就越高;2)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与δ3成反比;3)η与温度T 的关系总的趋势随温度T 而下降。(实际金属液的原子间距δ也非定值,温度升高,原子热振动加剧,原子间距随之而增大,因此η会随之下降。)4)合金组元(或微量元素)对合金液粘度的影响,如果混合热H m为负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液的粘度上升(H m 为负值表明异类原子间结合力大于同类原子,因此摩擦阻力及粘度随之提高)如果溶质与溶剂在固态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则合金液的粘度将会明显高于纯溶剂金属液的粘度,这归因于合金液中存在异类原子间较强的化学结合键。通常,表面活性元素使液体粘度降低,非表面活性杂质的存在使粘度提高 粘度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 1)粘度对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将有很大影响:在薄壁铸件的铸造过程中,流动管道直径较小,雷诺数值小,流动性质属于层流。此时,为提高铸件轮廓清晰度,可降低液体粘度,此时应适当提高过热度或者加入表面活性物质等;2)影响热裂、缩孔、缩松的形成倾向:由于凝固收缩形成压力差而造成的自然对流均属于层流性质,此时粘度对流动的影响就会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3)影响精炼效果及夹杂或气孔的形成:粘度η较大时,夹杂或气泡上浮速度较小,会影响精炼效果;铸件及焊缝的凝固中,夹杂物和气泡难以上浮排除,易形成夹杂或气孔;4、影响钢铁材料的脱硫、脱磷、扩散脱氧:而金属液和熔渣中的动力学粘度η低则有利于扩散的进行,从而有利于脱去金属中的杂质元素;5、熔渣及金属液粘度降低对焊缝的合金过渡的进行有利;6、对缩孔、缩松、晶粒大小和偏析的影响,即η愈大,铸件内部缩孔或缩松倾向增大。另外,η大时,将使凝固过程中对流困难而造成晶粒粗化;影响凝固界面前端的熔点物质向后扩散而导致区域偏析

几种常用塑料的成型工艺介绍

几种常用塑料的成型工艺 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典型应用范围: 汽车(仪表板,工具舱门,车轮盖,反光镜盒等),电冰箱,大强度工具(头发烘干机,搅拌器,食品加工机,割草机等),电话机壳体,打字机键盘,娱乐用车辆如高尔夫球手推车以及喷气式雪撬车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ABS材料具有吸湿性,要求在加工之前进行干燥处理。建议干燥条件?为80~90C下最少干燥2小时。材料温度应保证小于0.1%。?熔化温度:210~280C;建议温度:245C。?模具温度:25…70C。(模具温度将影响塑件光洁度,温度较低则导致光洁度较低)。?注射压力:500~1000bar。?注射速度:中高速度。 化学和物理特性: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从形态上看,ABS是非结晶性材料。 三中单体的聚合产生了具有两相的三元共聚物,一个是苯乙烯-丙烯腈的连续相,另一个是聚丁二烯橡胶分散相。ABS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三种单体的比率以及两相中的分子结构。这就可以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由此产生了市场上百种不同品质的A BS材料。这些不同品质的材料提供了不同的特性,例如从中等到高等的抗冲击性,从低到高的光洁度和高温扭曲特性等。 ABS材料具有超强的易加工性,外观特性,低蠕变性和优异的尺寸稳定性以及很高的抗冲击强度。?PA12 聚酰胺12或尼龙12 ?典型应用范围: 水量表和其他商业设备,电缆套,机械凸轮,滑动机构以及轴承等。 注塑模工艺条件: 干燥处理:加工之前应保证湿度在0.1%以下。如果材料是暴露在空气中储存,建议要在85C热空气中干燥4~5小时。如果材料是在密闭容器中储存,那么经过3小时温度平衡即可直接使用。 熔化温度:240~300C;对于普通特性材料不要超过310C,对于有阻燃特性材料不要超过270C。 模具温度:对于未增强型材料为30~40C,对于薄壁或大面积元件为80~90C,对100C。增加温度将增加材料的结晶度。精确地控制模具温~ 于增强型材料为? 90 度对PA12来说是很重要的。?注射压力:最大可到1000bar(建议使用低保压压力和高熔化温度)。?注射速度:高速(对于有玻璃添加剂的材料更好些)。 流道和浇口: 对于未加添加剂的材料,由于材料粘性较低,流道直径应在30mm左右。对于增强型材料要求5~8mm的大流道直径。流道形状应当全部为圆形。注入口应尽可能的短。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浇口。大型塑件不要使用小浇口,这是为了避免对塑件过高的压力或过大的

设计材料与工艺

《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造型材料与加工技术和设计的关系十分密切。优秀的设计只有通过合适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得以实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常用材料的性能、加工工艺及其应用范围,能从经济、实用、美观等诸因素出发,合理选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了解具有良好前景的新材料、新工艺,了解材料表面加工工艺及面饰处理,为正确设计出能给人以物质和精神享受现代化工业产品打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了解常用材料的性能及其加工工艺; (2)产品设计中合理选择材料的能力。 (3)了解具有良好前景的新材料、新工艺。 (4)了解材料表面加工工艺及面饰处理工艺。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主要内容: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材料与设计关系、掌握材料的发展史以及设计材料的分类。 教学要求:了解设计材料的发展史、设计材料的分类。 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了解学习材料的重要性,调动学习热情。 第二章:设计材料的一般性能 主要内容:了解设计材料的固有特性和设计材料的派生特性。 教学要求:了解性能的概念。 重点难点:性能在设计中的运用。 第三章:设计材料感觉特性的运用 课程英文名 Materials and Technique for Industrial Design 课程编号 B0102510 课程类别 专业课 课程性质 限选 学 分 2 总学时数 32 开课学院 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 开课教研室 艺术设计 面向专业 工业设计 开课学期 5 完成实现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中的能力要求 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习题答案(吴树森版)

第一章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1何谓流体,流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答:流体是指没有固定的形状、易于流动的物质。它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重度、比体积压缩性和膨胀性。 2、在图3.20所示的虹吸管中,已知H1=2m ,H2=6m ,管径D=15mm ,如果不计损失,问S 处的压强应为多大时此管才能吸水?此时管内流速υ2及流量Q 各为若干?(注意:管B 端并未接触水面或探入水中) 解:选取过水断面1-1、2-2及水平基准面O-O 1-1面(水面)到2-2面的贝努利方程 再选取水平基准面O ’-O ’, 列过水断面2-2及3-3的贝努利方程 (B) 因V2=V3 由式(B)得 图3.20 虹吸管 g p H g p a 22022 2121υ γ υ γ + + =+ + g p p a 22222υ γ γ + + =g p g p H H a 202)(2322 221υγυ γ+ +=+++g g p 2102823222υ υ γ + =+ + ) (28102水柱m p =-=γ ) (19620981022a p p =?=) /(85.10)410(8.92)2( 222s m p p g a =-?=-- =γ γ υ

) /(9.1)/(0019.085.104 )015.0(32 22s L s m A Q ==??= =πυ

5、有一文特利管(如下图),已知d 1 =15cm ,d 2=10cm ,水银差压计液面高差?h =20cm 。若不计阻力损失,求常温(20℃)下,通过文氏管的水的流量。 解:在喉部入口前的直管截面1和喉部截面2处测量静压力差p 1和p 2,则由式 const v p =+22ρ可建立有关此截面的伯努利方程: ρ ρ22 212122p v p v +=+ 根据连续性方程,截面1和2上的截面积A 1和A 2与流体流速v 1和v 2的关 系式为 2211v A v A = 所以 ])(1[)(2212212A A p p v --= ρ 通过管子的流体流量为 ] )(1[) (22 1 2212A A p p A Q --=ρ )(21p p -用U 形管中液柱表示,所以 074.0) )15.01.0(1(10)1011055.13(2.081.92)1.0(4])(1[)(22 2 2 3332212'2 =-??-????=--?=πρρρA A h g A Q (m 3 /s) 式中 ρ、'ρ——被测流体和U 形管中流体的密度。

材料加工第2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2章作业参考答案 1. 液态金属成形的一般工艺过程是怎样的?结合其工艺特点分析该类工艺的优点、缺点和和适用范围。 液态金属成形是将液态金属注入铸型中使之冷却、凝固而形成零件的方法,一般工艺过程包括模样制造、铸型制造、金属熔化与充型、凝固等关键步骤。 铸造为液体成形具有不受零件大小/薄厚/复杂程度限制、可制造各种合金铸件、相对焊接和塑性成形而言尺寸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但需要造型、浇注等步骤,工艺相对繁琐,工件承载能力不如锻件,同时工作环境差,粉尘多。铸造适用于绝大部分零件,适用范围广。(工艺过程三点明确。明确分析优点、缺点和适用范围,同时结合其工艺特点) 2.铸造合金流动性差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浇注时金属液过热温度及其他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步判断一下HT350和HT200两种合金,哪个流动性好,为什么?什么是液态金属的充型性能?它与那些因素有关? 流动性差,金属充型能力差,铸件成形质量降低;液态金属中的气体夹杂物不易浮出,易产生气孔、夹杂;对缩孔和裂纹的充填和愈合作用减弱,易产生缩孔、裂纹等缺陷。 HT200流动性好,HT200碳含量在3.0~3.6%,HT350在2.7~3.2%,因HT200成分更靠近共晶点,固-液区间小,熔点较低,故流动性好(固液两相区越大,结晶温度范围越大,枝晶越发达,流动性越差)。(流动性影响,判断及理由) 充型能力:指液态金属充满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健全铸件的能力。充型能力首先取决于合金的流动性,同时又受到铸型性质(如铸型蓄热系数、铸型温度、铸型中的气体)、浇注条件(如浇注温度、充型压头、浇注系统结构)以及铸件结构(如模数、复杂程度等)的影响。(充型能力定义,四个影响方面)3. 缩孔、缩松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样的合金容易出现疏松缺陷?生产中如何采取措施防止缩孔、缩松缺陷的产生? 缩孔缩松的区别在形态,而取决于凝固方式,当铸件以逐层凝固方式凝固时,液态金属的流动使收缩集中到铸件最后凝固部分形成集中孔,即缩孔;而铸件以体积凝固方式凝固时,枝晶间隙的液体得不到补缩而形成小的孔洞,即缩松。 凝固区间大,收缩大的合金易产生缩松,如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的非共晶合金等。防止缩孔缩松的产生,可以调整化学成分,降低浇注温度和减慢浇注速度,增加铸型的激冷能力,设置冒口进行补缩,对于灰口铸铁和球铁可以利用石墨析出造成的体积膨胀,抵消部分或全部体积收缩。(缩孔缩松区别,产生缩孔缩松的原因,防止措施)

完整版材料加工原理复习资料

一.选择和填空 1. 液态金属凝固过程的三种传热方式:传导、辐射、对流。 2. 在铸件凝固期间对铸件与铸型之间热交换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热交换。 3. 凝固过程的热阻包括:液态金属的热阻、已凝固金属的热阻、中间层的热阻以及铸型的 热阻。 4. 影响金属凝固温度场的因素主要包括:凝固金属的性质、铸型的性质、浇注条件和铸件 的结构。 5. 金属凝固方式取决于凝固区的宽度。 6. 纯铜、纯铝、灰铸铁以及低碳钢等的凝固均属于逐层凝固;球墨铸铁、高碳钢、锡青铜等合 金均为体积凝固;中碳钢、白口铸铁等合金均为中间凝固。 7. 影响凝固方式的因素:结晶温度范围、温度梯度。 8. 组成最典型的铸件晶粒组织的晶区:表面细晶区、内部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 9. 一个晶粒内部出现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晶内偏析。消除晶内偏析的方法:采用均 匀化退火。 10. 由于对数应变反应了瞬时的变形,真实地表示了塑性变形过程,因此在金属塑性变形中一般都 采用对数应变来表示变形程度。 11. 屈服准则是变形体由弹性状态向塑性状态过渡的力学条件。 12. 粉体制备的方法:粉碎法、合成法。 13. 粉体的特性指:粉体的粒度、粒度分布、粉体颗粒的形状、粉体表面特性、粉体的流动性。 14. 互不溶解的的混合粉末烧结的条件:(A-B的表面能必须小于组元A和B单独存在 使得表面能之和) 15. 液相烧结需满足的润湿条件:润湿角° 。 16. 界面结合分为:机械结合、物理结合、化学结合。 17. 熔流体的流动曲线:n=1 时,牛顿流体;n<1 时,切力变稀流体或假塑性流体; n>1时,切力增稠流体或胀流性流体。 18. 聚合物流体弹性的表征:液流的弹性回缩、聚合物流体的蠕变松弛、孔口胀大效 应、爬杆效应、剩余压力效应、孔道的虚构长度。 19. 挤出机挤出过程:固体输送、熔化过程、熔体输送 20. 焊接冶金区分为三个区:药皮反应区、熔滴反应区、熔池反应区。 21. 焊接接头由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母材组成,焊缝和热影响区的中间为熔合 区。 22. 熔化焊冶金的缺陷:气孔和裂纹(热裂纹和冷裂纹)。 23. 软钎焊一一钎焊液相线温度V 450 C;硬钎焊一一钎焊液相线温度(450? 900 )C;高温钎焊一一钎焊液相线温度〉900 C 24. 钎缝组织:扩散区、界面区、钎缝中心区。 25. 挤出成型 --- 挤出机 注射成型 --- 注射机 模压成型 --- 压机 名词解释 1.凝固时间:指从液态金属充满型腔后至凝固完毕所需的额时间。 2.穿晶组织:柱状晶一直长大到铸件中心,直到与其他柱状晶相遇的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