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5.0
≤4.5
这是指在一般环境条件洗混凝土而言。对 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的环境以 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可高于此表规定,但最 大含气量宜控制在7.0%以内。 2.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为抗压强度、轴压 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 等。
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 求。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为:C10、C15、C20 、C25、C30、C35、C40、C45、C50、 C55、C60、C65、C70、C75、C80、C85 、C90、C95、C100。
②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 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 含量低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有碱 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 盐水泥还有水化热。 如何控制:以出厂检验报告为依据。 ③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新型干法窖生产的水泥;(稳定 性好)
b.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 标准要求) c.生产混凝土时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水泥温度过高时拌制混凝土影响混凝土性能 ) 2.粗骨料 ①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 规定。
6.水 ①混凝土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的有关规定 ②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PH值、不溶 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 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水泥胶砂 强度比。当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还应包 括碱含量。
③混凝土用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 预应力混凝土; b.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用水不得 采用混凝土企业生产设备洗刷水。

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 孔隙率要求>45%(GB)
2024/7/30
30
堆积密度容量筒
2024/7/30
31
摇筛机
322024/7/30
32
三、砂的质量
3.1.3天然砂的含泥量应符合3.1.3的规定 表3.1.3砂中含泥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C55~C30 ≤C25 含泥量(按质量计)≤2.0 ≤3.0 ≤5.0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
24
➢ 3、再向容器注清水,重复上述多次操作 ,直至容器内的水 目测清澈为止。
➢ 4、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 75u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稍高出筛中砂粒的 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um的 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 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起倒入搪瓷盘,放在烘 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0.1g。
泵送混凝土,宜选择中砂。
17
三、砂的质量
细度模数与颗粒级配是两个概念,在标准中是 两个指标,细度模数是计算出来的,颗粒级配 是查表出来的,现在有些人认为颗粒级配为Ⅰ 区必定是粗砂,粒级配为Ⅱ区必定是中砂,粒 级配为Ⅲ区必定是细沙,当出现颗粒级配Ⅰ区, 细度模数为中砂时,则认为是不合格砂。
泵送混凝土一般要求砂子的细度模数为2.4~3.0, 并有15-30%的颗粒通过315μm的筛,有5-10% 通过160μm的筛。
➢ 含泥量: ➢ 1、按规定选取试样缩分至稍大于试样两
倍的数量(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 105±5℃下烘干至恒量重,待冷却至室温后 ,分为大致相等的两分备用。 ➢ 2、称取砂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 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水面高出试 样约 150mm充分拌匀后,水泡2h用手在水中 淘洗试样,使赃物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 水倒入1.18mm及75um的套筛上(1.18mm筛 放在75um筛上面),滤去小于75u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 过程防止砂粒流失。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其检验方法规范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其检验方法规范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1 总则1.0.1 为规范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水利、公路、铁路、水运、环保等工程中以植生混凝土为材料的护坡、护岸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的选材、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植生混凝土护坡、护岸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植生混凝土planting concrete由水泥和/或矿物掺合料、骨料、功能型添加剂和其它填充材料组成,采用特殊工艺制作,可以满足植物生存和生长要求的多孔混凝土。

2.0.2预制植生混凝土precast planting concrete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完成的多孔混凝土构件,经运输,然后铺装到施工现场,再向构件孔隙中填充部分功能型添加剂和其它填充材料而制成的植生混凝土。

2.0.3 现浇植生混凝土cast-in-place planting concrete在施工现场浇筑成型的多孔混凝土,经一定龄期养护,满足施工强度要求后,再向其孔隙中填充部分功能型添加剂和其它填充材料而制成的植生混凝土。

2.0.4 连续孔隙率continuous void rate植生混凝土内部存在的与外界连通的孔隙体积与植生混凝土体积之百分比。

2.0.5植生孔径planting opening size能够满足植物根系生存和生长要求的表观孔径。

2.0.6抗压强度compression strength指外力施压力时的强度极限。

本标准中的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植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2.0.7盐碱改良材料saline concrete restoration material由多种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活性材料经特殊工艺制成,可改善多孔混凝土孔隙内盐碱性水环境,长期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元素和生长激素,而又不破坏混凝土稳定性、耐久性的材料。

GB 55008-2021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GB 55008-2021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

附件2废止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第3.1.7、3.3.2、4.1.3、4.1.4、4.2.2、4.2.3、8.5.1、10.1.1、11.1.3、11.2.3、11.3.1、11.3.6、11.4.12、11.7.14条2.《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标准》GB 50077-2017第3.1.7、5.1.1、5.4.3、6.1.1(1、3、4)、6.1.3、6.1.12、6.8.5、6.8.7条(款)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13第3.1.3、3.1.4、3.1.5、3.1.6、3.1.7条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第6.1.2条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第4.1.2、5.2.1、5.2.3、5.5.1、6.2.1、6.3.1、6.4.2、7.2.1、7.4.1条6.《混凝土电视塔结构设计规范》GB 50342-2003第4.1.4、5.2.2、6.2.1、6.2.2、8.1.2、8.1.3、8.1.4条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 50496-2018第4.2.2、5.3.1条— 3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第4.1.2、5.1.3、5.2.2、6.1.3、6.4.10、7.2.4(2)、7.2.10、7.6.3(1)、7.6.4、8.1.3条(款)9.《钢筋混凝土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69-2011第3.0.4、3.0.5、5.2.1、5.4.3、5.4.8、5.5.1、5.6.2、8.0.3、11.2.2条10.《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 50982-2014第3.1.8条1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第6.1.3、11.1.4条1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8.1、3.9.1、3.9.3、3.9.4、4.2.2、4.3.1、4.3.2、4.3.12、4.3.16、5.4.4、5.6.1、5.6.2、5.6.3、5.6.4、6.1.6、6.3.2、6.4.3、7.2.17、8.1.5、8.2.1、9.2.3、9.3.7、10.1.2、10.2.7、10.2.10、10.2.19、10.3.3、10.4.4、10.5.2、10.5.6、11.1.4条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2第3.0.6、4.1.3、5.1.7、5.1.8、6.0.1、7.0.4条14.《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2010第3.2.1条15.《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JGJ 22-2012第3.2.1条— 4 —1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第1.0.3、3.1.10条1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第6.2.5条18.《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2006第3.1.7条19.《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85-2010第3.0.2条20.《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16第3.1.1、3.2.1、6.3.7条21.《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11第3.1.2、3.1.3条2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16第3.0.5条23.《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14第3.1.3、3.1.5条24.《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15-2006第3.2.4、3.2.5、7.1.1、7.3.1、7.3.4、7.4.1、8.1.4、8.2.2条25.《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2009第5.3.13、6.1.2、6.3.1、6.3.4、7.1.2、7.3.1、7.3.3、9.3.1、9.3.5条26.《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13第— 5 —4.3.15条27.《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17第4.1.5、6.2.5、6.2.10、7.0.2条28.《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169-2009第3.0.4、4.2.3条29.《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6-2010第3.0.1条30.《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2011第3.2.3、6.0.7、6.0.8条3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2015第3.2.2、7.0.6条32.《人工碎卵石复合砂应用技术规程》JGJ 361-2014第8.1.2条33.《混凝土结构成型钢筋应用技术规程》JGJ 366-2015第4.1.6、4.2.3条3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GJ 369-2016第4.1.1、4.1.6条35.《轻钢轻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83-2016第4.1.8条36.《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87-2017第4.1.3条— 6 —。

GB50164-202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编订

GB50164-202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编订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 2012-05-01实施
本标准是GB50164-92版的修订本
讲师:
一、总则
1.目的: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 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原因: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 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 量控制。(表观密度2000-2800kg/m3) 混凝土质量控制含现浇混凝土及预制
e.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行 碱活性检验,包括碱-硅酸盐反应活性检验 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 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宜 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
3.细骨料
①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混凝 土用海砂应符合现行行标《海砂混凝土应用 技术规范》JGJ206-2010的有关规定。
②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 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 含量低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有碱 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 盐水泥还有水化热。
如何控制:以出厂检验报告为依据。
③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新型干法窖生产的水泥;(稳定 性好)
b.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标 准要求)
c.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满足混凝 土设计要求;
d.宜采用液态外加剂。
6.水
①混凝土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的有关规定
②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PH值、不溶物 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 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水泥胶砂强 度比。当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还应包括 碱含量。
d.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 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06%和0.02%;

GB50164-2011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应符合规定。(见规 范2.3.3-2表) h.不宜单独采用特细砂作为细骨料配制混 凝土; i.河砂,海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试验 ;人工砂应进行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 碱-骨料反应要求的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 性的砂。
在我区除了e、f、g三款基本不存在外,h 款、i款要引起重视,对粗、细骨料进行碱 活性检验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性能 ,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这也是新版 GB50164-2011版与原版GB50164-92版的 不同之处。 4.矿物掺合料 ①用于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包括粉灰,粒 化等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钢渣粉、磷 渣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
6.水 ①混凝土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的有关规定 ②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PH值、不溶 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 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水泥胶砂 强度比。当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还应包 括碱含量。
③混凝土用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 预应力混凝土; b.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用水不得 采用混凝土企业生产设备洗刷水。
三、混凝土性能要求
1.拌合物性能 ①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 规范规定了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试验方法 。(因为相同的方法才能有可比性)规定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GB/T50080-2002规定;坍落度经 时损失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但一些特殊专业工程除 外,建设行业一般混凝土都适用。 3.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 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应用成果总结范文

混凝土应用成果总结范文

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

近年来,我国混凝土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对混凝土应用成果进行总结。

二、混凝土材料创新1. 新型混凝土材料: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发了CTF混凝土增效剂、聚羧酸减水剂、混凝土润泵剂、抑尘剂、养护剂、脱模剂、界面剂、减缩剂等新型混凝土材料,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效率。

2. 混凝土掺合料:在混凝土中掺入海砂、机制砂、石粉等掺合料,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3. 智能混凝土:通过添加传感器、光纤等智能材料,实现了混凝土结构的实时监测和健康诊断,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1. 高压水射流技术:针对混凝土构造物,研发了高压水射流清理和破拆技术,实现了大深度、狭小空间及水下环境等复杂条件下的混凝土破拆,提高了施工效率。

2. 混凝土泵送技术:通过优化混凝土泵送工艺和设备,实现了长距离、高效率的混凝土输送,降低了施工成本。

3. 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针对北方地区冬季施工,研发了抗冻混凝土、保温混凝土等冬季施工技术,保证了冬季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四、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应用1. 高混凝土坝稳定安全控制:针对高混凝土坝结构安全控制标准、复杂坝基抗滑稳定、坝踵开裂、断层加固等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高混凝土坝稳定安全控制理论,为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2.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在现行水电行业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对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提高了规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 混凝土桥梁设计与应用:针对混凝土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提高了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五、结论综上所述,我国混凝土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桥梁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混凝土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混凝土材料性能和施工技术,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 JGJ××-200×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a sand concrete(征求意见稿)200×-××-××发布2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a sand concrete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年×月×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北京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原材料;5海砂混凝土性能;6配合比设计;7施工;8质量检验和验收。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邮件:cabrconcrete@)。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中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主要审查人: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原材料44.1海砂44.2其它原材料55海砂混凝土性能65.1拌合物技术要求65.2力学性能65.3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66配合比设计86.1基本要求86.2配合比设计步骤96.3配制强度的确定96.4配合比计算106.5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107施工127.1一般规定127.2海砂混凝土的制备127.3海砂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养护128质量检验和验收138.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138.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138.3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148.4混凝土工程验收14本标准用词说明15引用标准名录16条文说明17CONTENT1General provisions12Terms23Basic requirements34Raw materials44.1Sea sand44.2Other raw materials55Sea sand concrete performance65.1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mixtures65.2Mechanical performance65.3Long-term performance and duarability66Mix design86.1Basic requirements86.2Procedure of mix design96.3Determination of mixing strength96.4Calculation of mix proportion106.5Trial mix and adjustm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mix proportion10 7Construction127.1General requirements127.2Mixing of sea sand concrete127.3Transporting,casting and curing of sea sand concrete128Quality inspection and acceptance138.1Quality inspection of concrete raw materials138.2Property inspection of concrete mixture138.3Property inspection of hardened concrete148.4Acceptance of concrete engineering14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15Normative standard list16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71总则1.0.1为规范海砂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设工程中的海砂混凝土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

1.0.3海砂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海砂sea sand出产自海洋的砂,包括滩砂和海底砂。

本规范特指经过净化处理、符合本规范技术要求的海砂。

2.0.2滩砂beach sand出产自海滩的砂。

2.0.3海底砂undersea sand出产自浅海或深海海底的砂。

2.0.4海砂混凝土sea sand concrete掺有海砂作为细骨料的混凝土。

3基本规定3.0.1海砂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满足本规范要求后,方可用于配制混凝土。

3.0.2海砂混凝土不得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3.0.3配制海砂混凝土时,宜采用海底砂,并宜与人工砂混合使用。

3.0.4宜采用非碱活性的海砂配制混凝土。

3.0.5在海砂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检测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

4原材料4.1海砂4.1.1海砂的颗粒级配应满足表4.1.1的要求。

配制混凝土宜选用Ⅱ区砂,配制泵送混凝土宜选用细度模数为2.3~3.0的中砂。

表4.1.1海砂的颗粒级配Ⅰ区Ⅱ区Ⅲ区4.75mm10~010~010~02.36mm35~525~015~01.18mm65~3550~1025~0600μm85~7170~4140~16300μm95~8092~7085~55150μm100~90100~90100~90注: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4.75mm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4.1.2海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海砂质量检验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表4.1.2海砂的质量要求项目指标氯离子含量(%)≤0.03含泥量(%)≤1.0泥块含量(%)≤0.5坚固性指标(%)≤8云母含量(%,按质量计)≤1.0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1.0有机物含量符合JGJ52的要求4.1.3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14684的规定对海砂进行碱活性检验。

当采用有潜在碱活性的海砂时,应采取预防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4.1.4海砂中的贝壳最大尺寸不应超过4.75mm。

贝壳含量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贝壳含量不应大于5%。

表4.1.4海砂中贝壳含量混凝土强度等级≥C40C35~C30C25~C15贝壳含量(按质量计,%)≤3≤5≤84.1.5海砂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

4.2其它原材料4.2.1海砂混凝土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规定,且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0.06%。

4.2.2海砂混凝土宜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且粉煤灰不宜低于Ⅱ级,粒化高炉矿渣粉不宜低于S95。

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等质量应分别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和《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XXX的有关规定。

4.2.3粗骨料和除海砂之外的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

4.2.4海砂混凝土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且拌合用水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500mg/L。

4.2.5海砂混凝土宜采用聚羧酸系减水剂,其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JG/T223的规定;其它外加剂尚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

4.2.6海砂混凝土用于钢筋混凝土工程时,可掺加钢筋阻锈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阻锈剂应用技术规程》JGJ××的规定。

4.2.7外加剂应与水泥、海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外加剂与水泥、海砂之间的相容性可分别采用海砂与标准砂,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中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

5海砂混凝土性能5.1拌合物技术要求5.1.1海砂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得离析或泌水。

5.1.2海砂混凝土坍落度应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泵送海砂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海砂混凝土坍落度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

5.1.3海砂混凝土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JGJ/T70的规定,采用海砂与标准砂进行砂浆凝结时间对比试验,砂浆凝结时间差不应大于30min。

5.1.4海砂混凝土拌合物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本规范表6.1.5的规定。

海砂混凝土拌合物的氯离子含量测定应采用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5.2力学性能5.2.1海砂混凝土的强度标准值、强度设计值、弹性模量、轴心抗压、轴心抗拉疲劳强度设计值、疲劳变形模量等设计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2.2海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进行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5.2.3海砂混凝土轴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其它力学性能应按照《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进行试验测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5.3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5.3.1海砂混凝土的干缩率和徐变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

5.3.2海砂混凝土耐久性能应包括抗碳化、抗硫酸盐侵蚀、抗水渗透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性、抗碱骨料反应等。

5.3.3海砂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满足表5.3.3的要求,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表5.3.3海砂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要求耐久性项目技术要求碳化深度(mm)≤25抗硫酸盐等级(5%Na2SO4干湿循环)≥KS60抗渗等级≥P8抗氯离子渗透(28d电通量,C)≤3000抗氯离子渗透(84d RCM氯离子迁移系数,10-12m2/s)≤4.0抗冻等级≥F100碱骨料反应(52周膨胀率,%)≤0.045.3.4海砂混凝土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