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PPT学习交流
21
• 理论上 对有PONV倾向者,应预测并100%预防 • 需权衡 PONV的危险性与用药后副作用的关系
低危患者发生率仅3.5% 不需要常规使用抗呕吐药
PPT学习交流
22
防治原则
• 对低、中危患者可选用一或两种药物预防,对高 危患者可用两至三种药物组合预防
• 5-HT3 受体拮抗药、地塞米松和氟哌利多是预防 PONV最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
• 托烷司琼是一种外周神经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5HT3受体拮抗药,具有强效和高选择性
• 用于预防PONV的推荐剂量为2mg,术毕前静脉注 射,每天不超过5mg,消除半衰期约为8小时
• 主要不良反应为疲倦、头晕、幻视、便秘、头痛
PPT学习交流
18
丁酰苯类药物
• 代表药物氟哌利多 • 小剂量(0.625-1.25mg)能有效预防PONV,与昂
吸入麻醉药 阿片类镇痛药 依托咪酯 氯胺酮 曲马多或容量不 足
PPT学习交流
8
病人自身因素
• 年龄:儿童的PONV发生率比成人高,尤以学龄儿童为
最高,可达34%~50%
• 性别:成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PONV(2 ~4倍),青春
期前或老年人中无性别差异
• 肥胖 • 吸烟:非吸烟患者PONV 发生率是吸烟者的两倍,尼古丁
• 其他:皮质激素类
PPT学习交流
16
5-HT3受体拮抗药
代表药物昂丹司琼 • 5-HT受体90%存在于消化道(胃黏膜下或肠嗜铬细
胞),1%~2%存在于中枢化学触发带 • 化疗和术后导致的呕吐与胃黏膜下5-HT受体激活
有关
• 血浆半衰期为3小时 • 主要副作用为便秘、头痛
PPT学习交流
2022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问题(全文)

2022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诊治问题(全文)摘要胆囊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看似相对简单,然而引发问题和争议较多,不容轻视。
本文根据目前已发表的相关共识指南精神和临床实际,归纳分析了治疗抉择时上应注意的五个方面的临床问题,并对“盲目保胆的问题”和“谨慎抉择胆囊切除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以期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慎重对待胆囊良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多数胆囊良性疾病依靠腹部超声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其外科治疗手段亦相对简单。
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胆囊良性疾病的相关诊治问题已逐步下沉至各级基层医院。
然而,在胆囊良性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有诸多临床问题存在不规范或争议。
结合各国发表的相关共识和指南,笔者认为,目前在胆囊良性疾病诊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良性胆囊疾病外科治疗的抉择(一)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制定的《胆囊良性疾病治疗决策的专家共识(2011版)》(简称我国2011版共识)中明确指出: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如采取保守治疗,可因结石继发其他病症造成严重后果。
对有症状胆囊结石自然病程的调查结果显示,保守治疗1年内14%的患者发生急性胆囊炎,5%的患者继发胆源性胰腺炎,5%的患者继发梗阻性黄疸;每100例保守治疗的患者每个月需急诊住院治疗的次数为2.5~23.0次。
胆囊切除术与保守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中,4年内约50%的患者因继发疾病而必须切除胆囊。
基于以上研究提供的证据,胆囊结石如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应通过手术解除症状,并降低继发疾病的风险[1]。
欧洲《“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2016版)》[简称欧洲指南(2016)]指出,症状性胆囊结石应行胆囊切除术,因为即使经过治疗症状有所缓解,约一半的患者亦会复发,且继发急性胆囊炎、胆道胰腺炎、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等并发症的风险为每年0.5%~3%,因此,建议胆囊切除术为症状性胆囊结石的优先治疗选择[2]。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

术后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汇报人 XXXXX 汇报时间 XX 年XX 月202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01及不良影响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不良影响■ 术后恶心呕吐(PONV)在一般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率为30%,在高危患者中高达80%。
■ PONV多发生在手术后24h~48h,少数可持续至术后3~5天。
PONV可能导致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痛苦,包括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伤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等,从而降低患者的满意度,延长住院时间并增加医疗费用。
02PONV的危险因素患者因素麻醉因素手术因素患者因素女性、PONV和/或晕动病史、非吸烟、年龄小于50岁。
■儿童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岁及以上、POV/PONV /晕动病史、POV/PONV家族史、青春期后女性;■ 行斜视手术、腺扁桃体切除术或耳整形术,手术时间30分钟及以上、术中使用吸入麻醉药、抗胆碱能药;■ 术后使用长效阿片类药物。
麻醉因素吸入麻醉药如氧化亚氮引起的PONV风险增加取决于持续时间。
■ 术后阿片类药物、硫喷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和曲马多等也增加PONV的发生率。
■ 容量不足增加PONV发生率。
■ 丙泊酚TIVA、多模式镇痛及区域阻滞麻醉、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等可降低PONV发生率。
■ 加速康复策略提出,午夜后禁食可能会增加PONV风险。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大于3h)与PONV风险升高相关。
■ 腹腔镜手术、减重手术、妇科手术及胆囊切除术等手术类型的PONV发生率较高。
Apfel依据成人PONV的4种主要危险因素:女性、非吸烟、PONV和/或晕动病史和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设计了简易的成人PONV风险度评分法:每个因素为1分,评分为0、1、2、3和 4分者,发生PONV的风险性分别为10%、20%、40%、60%和80%。
成人门诊手术出院后恶心呕吐(PDNV)的五个主要高危因素是女性、有PONV史、年龄50岁以下、在PACU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以及在PACU 有恶心史,评分为0、1、2、3、4和5分者,发生PDNV的风险性分别10%、20%、30%、50%、60%和80%。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专家共识ppt课件【32页】

对症治疗
主要药物: 熊去氧胆酸 S-腺苷蛋氨酸 中医中药
注释: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S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UDCA:熊去氧胆酸
共识推荐意见-疾病的治疗
熊去氧胆酸 10-15mg/kg/d (A1)
S-腺苷蛋氨酸
• 初始治疗: SAMe每日0.51.0g,肌肉或静注,两周
• 维持治疗: SAMe片,每日 1.0-2.0g, 半年?(B1)
未证实对CFALD有长期疗效的治疗方法(C2) 1/3的CFALD 患者可发生胆汁淤积 UDCA(20~30mg/kg/d)可改善其肝功能和组织学指标(C1) 日常生活严重受限或者终末期患者考虑肝移植治疗(B1)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PFIC)
PFIC为少见的发生于幼儿和青少年期的慢性进展性胆汁淤积疾病
肝活组织检查未能确诊患者,有条件者可考虑基因检测(C1) 胆汁淤积早期,仅有胆汁淤积相关酶学指标(ALP和GGT)和胆汁酸升高,可不出现黄疸。
黄疸者需排除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和血液系统疾病(B1)
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
最有效治疗:治疗原发病
✓肝外胆淤积:手术或经内镜取结 石,手术切除肿瘤 ✓PBC和PSC:UDCA ✓药物、中毒与酒精性肝病:停用 肝毒物质 ✓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糖皮质激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减肥
2015年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治共识解读
概述
总字数:18155个 推荐意见:25条 参考文献:60条
胆汁淤积定义
疾病定义
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 肠而进入血液的病理状态
病情进展
可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临床表现
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急性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1] ,也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 2] 。
近年来,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漏诊或诊断不及时,以及治疗不规范的情况。
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撰写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3] ,对规范我国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急性肺栓塞诊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后5年,肺血管疾病领域发展迅速,发表了大量临床试验,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诊断、评估和治疗等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在2010年专家共识基础上,对新近的临床证据进行了系统研判,参考了国际最新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 4] ,经认真研究讨论,制订了本共识。
与我国2010年专家共识相比,本共识在易患因素、危险分层、诊断治疗策略、新型口服抗凝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并对妊娠期和肿瘤患者急性肺栓塞的治疗给出了正式推荐,旨在提供我国急性肺栓塞诊治的依据和原则,帮助临床医师做出医疗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面对具体患者时,应根据个体化原则制定诊疗措施。
一、专用术语与定义肺栓塞是由内源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最常见的急性肺栓塞类型,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占急性肺栓塞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急性肺栓塞即PTE。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引起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PTE常为DVT的合并症。
急性胆囊炎手术方法和时机的合理选择

急性胆囊炎手术方法和时机的合理选择刘玉坤;董杰杰【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8(028)001【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手术;方法;时机;选择【作者】刘玉坤;董杰杰【作者单位】150001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腔镜外科;150001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肿瘤腔镜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急性胆囊炎(AC)是局限在胆囊的变质性炎症过程,病理类型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ACC)和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临床上以前者为主,约占95%以上[1]。
主流观点认为,ACC原则上应争取择期胆囊切除;AAC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1]。
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成熟应用,AC手术方法和时机的选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胆囊全切与AC胆囊全切是治疗AC的彻底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法胆囊切除术(O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研究表明,AC在非手术治疗期间有高达28.5%并发症率和25.9%再复发率[2-3],而早期LC治疗AC较择期OC的术后并发症率及病死率均要低得多[4]。
因此,AC原则上应争取择期手术治疗的传统观念值得重新思考。
1.1 OC与AC OC治疗AC的并发症率及病死率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关系密切。
国外1项关于OC的多中心大宗病例研究显示,术中胆管损伤率和术后病死率分别为0.2%和0.17%,其中23038例择期OC治疗AC的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1%和0.02%,而4512例急性期OC的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高达20.0%和0.31%[5]。
此外,国内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讨了各种因素与OC的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其中3759例择期OC治疗AC的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4%和0.08%,而445例急性期OC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高达15.06%和1.12%[6]。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5)ppt课件

最新课件
9
最新课件
10
常见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及治疗
最新课件
1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最新课件
1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 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病程呈进行性, 可延续数十年。不同患者病情进展的速度差异很 大。PBC患者可能出现疲乏、瘙痒和(或)黄疸 症状,PBC的诊断标志是出现AMA,阳性率超过 90%; AMA对于诊断PBC的特异性超过95%。 AMA一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在我国 AMA ≥ 1∶100支持PBC诊断。非特异性ANA在 至少30%PBC患者血清中呈阳性。
最新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1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
• 肝移植术 肝移植术可显著改善晚期PBC患 者的生存期。移植指征与其他原因所致肝 衰竭相同:生活质量不能耐受的失代偿期 肝硬化患者,或由于难治性腹水和自发性 细菌性腹膜炎、反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性脑病或肝细胞癌而预期寿命短于1年的 患者。
最新课件
18
PBC治疗新进展
• 小胆管PSC 是PSC的一种变异形式,其特征为: 具有典型的胆汁淤积和PSC组织学改变,但胆管 造影正常。具有PSC临床和生化特点但胆管造影 正常的患者,推荐肝活检以除外小胆管PSC。
• 转氨酶不呈比例升高的PSC患者应进行肝活检以 排除或确诊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
• 考虑PSC的患者应检测血清IgG4浓度以排除IgG4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最新课件
2
最新课件
3
成人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流程
• 1 询问病史、既往史、家族史、药物治疗史和酒精摄入情 况。
2020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终止妊娠时机的专家共识

抽搐控制后,病情稳定尽快终止妊娠
妊娠合并慢性
无并发症且血压控制良好,无需服用降压药物:38+0〜39+0周
高血压疾病
无并发症且经药物控制血压良好:37+0〜39+0周
出现血压急剧升高,常规降压药物难以控制血压,或者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的表现:34+0周或之后应尽快终止;如果发生在妊娠34周之前,同时医院条件许可,可以考虑期待治疗,但期待治疗不宜超过34+0周。
④抗SSB(La)及抗SSA(Ro)抗体阴性,无上述情况者,可严密监测至40周终止妊娠。
混合型结缔组织病
根据病情决定终止妊娠时机,不宜超过预产期,疾病进展为进行性肺动脉高压,轻度可加强监护,防治心衰,争取延长至32周,病情恶化,心衰难以控制,应及时终止妊娠。
急性阑尾炎
一旦确诊,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立即手术治疗(一般12小时内),阑尾切除术后可继续妊娠。如离预产期尚远则可给镇静药保胎治疗。如已近预产期可任其自然分娩。因腹肌用力而导致伤口裂开的风险很小。
门诊控制血糖不佳,血糖监测时常高出目标值(应及时收入院),例如空腹血糖>5.3 mmol/L或餐后2h血糖 >6.7mmol/L:37+0〜38+6周
住院治疗也不能良好地控制血糖:34+0〜36+6周
孕前糖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GDM)
血糖控制满意,且无其他合并症:39+0〜39+6周
伴血管病变、血糖控制不佳、或有死胎病史:36+0〜38+6周
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终止妊娠的时机
母体因素
妊娠剧吐
经治疗后病情无好转,出现下列情况危急生命时,需考虑终止妊娠: ①持续黄疸;②持续蛋白尿;③持续体温≥38℃;④心率≥120次/分;⑤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