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滨海区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7月至9月间,我对滨海区的经济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中,通过询问民警、查看大队有关资料、查阅卷宗等形式,较为客观的了解到了滨海区经济犯罪及经侦工作的情况:一、滨海区经济犯罪的现状:滨海区地处城郊结合部,经济犯罪发案率较低。
上半年,区经侦大队共受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5起,比去年同期18起下降16.67%;立案侦查13起,较去年同期15起下降13.33%;查处涉案总值1.35亿元,较去年同期1428.73万元上升8倍;挽回经济损失1675.7万元,较去年同期712.53万元上升一倍;破获年内案件9起(破案率69.23%,另破年前案件1起),较去年同期破案数11起下降18.18%。
从上半年区经侦大队侦办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情况分析,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发案小幅上升,案值攀升信用卡诈骗犯罪已成为近年来金融诈骗乃至金融领域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又是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
我市银行卡恶意透支类信用卡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有七:1、提供虚假证明骗领信用卡;2、假冒他人身份骗领信用卡;3、多头办卡循环透支;4、以卡养卡长期套现;5、挥霍透支款;6、透支后逃匿;7、与其他犯罪行为相牵连。
银行卡恶意透支类信用卡诈骗犯罪具有欺诈性、侵财性、系列性、滞后性四个特点。
(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偶有发生******************************************************** ************************************************************ ************************************************************ ************************************************************ *********************************二、滨海区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基本情况:滨海经侦大队自2007年3月初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先后受理经济犯罪案件563起,立案300起,破获256起。
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调研报告

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调研报告
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期刊名称】《山东审判》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涉众型经济犯罪由于涉案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直接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破坏.为构筑和谐视野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防控对策,威海中院对全市2007年至2011年上半年两级法院审理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了其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其多发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建议,以求准确把握涉众型经济犯罪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切实维护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页数】5页(P12-16)
【作者】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2.涉众型经济犯罪实证分析与防控路径选择——以武汉市典型涉众型经济犯罪为样本
3.西北地区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研究--以青海省检察机关近三年来办理网络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为例
4.涉众型经济犯罪中被害人权益保护的路径选择——以集资诈骗罪为视角
5.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成因与防控对策探析——以经济犯罪侦查机制为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济案件执法调研报告

经济案件执法调研报告经济案件执法调研报告一、背景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金融联系更加紧密。
不良商业行为和经济犯罪活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政府和执法机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打击经济犯罪和不良商业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案件执法工作,探索有效的执法模式和手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本报告将系统地分析经济案件执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国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案件执法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
我们向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院、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发放了调查问卷,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经济案件执法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邀请了多位相关专家进行访谈,深入探究经济案件执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和难点。
三、经济案件执法的现状1. 经济案件的高发态势持续存在经济案件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并呈现出日趋复杂化、跨区域、隐蔽性强等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全国共受理经济案件591.5万宗,增长5.8%。
其中涉及金融、证券等领域的经济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
2. 执法力量不足,缺乏专业人员经济案件往往需要具有深厚的法律和财务知识以及对行业特点和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力的专业人员来处理,但现有执法力量和专业人员的数量都远远不足。
在部分地区和领域,执法机构的人员流动性较大,队伍建设和培训存在不足。
3. 制度和体制机制需要不断优化经济案件执法涉及政府部门、执法机构、检察机关、法院和企业等众多主体间的协调合作。
但在实践中,存在协调不顺畅、信息不畅通、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四、经济案件执法的问题及建议1. 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经济案件执法的协调机制,加强各地执法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资源共享。
同时,加强执法机构与企业、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在行业监管和规范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和法律法规的实施。
最近关于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分析报告

最近关于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分析报告非法集资是指以虚构或夸大的利益诱使公众投资,并采取集资组织、合同、关系网等手段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的逐步加强,非法集资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本文将对最近关于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分析进行详细阐述。
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范围内非法集资案件共计发生了XXX起,涉及资金总额约XX亿元。
较之于往年,非法集资案件数量和涉案资金规模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反映出非法集资活动在近几年来的快速蔓延。
首先,非法集资案件涉及的主要人群以老年人和农民为主。
这些人群由于缺乏金融知识,容易被虚假宣传所欺骗。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大多数退休后生活相对单调,资金不够丰富,容易受到高额回报的吸引。
而农民则因缺乏金融渠道,无法合法投资,因此更容易成为非法集资活动的受害者。
其次,非法集资案件的传播途径与互联网的普及密切相关。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非法集资案件更容易隐藏,并且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吸引大量的投资者。
特别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非法集资活动得以快速传播,扩大影响面以及受害人数量。
此外,非法集资案件的操作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他们往往通过虚假的项目计划以及高额回报的承诺来吸引投资者,同时采取多层次发展成员,形成金字塔结构的组织。
这种组织架构既难以识别,又可以长久维持并继续欺骗更多投资者的资金。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和执法机构应该加强对非法集资案件的打击力度,并提高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
首先,要加大对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力度,摧毁非法集资网络,惩罚犯罪分子。
其次,要建立起金融知识教育体系,加强对公众的金融风险教育,增强公众识别非法集资活动的能力。
此外,要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确保投资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非法集资现象在近几年来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老年人和农民成为非法集资活动的主要受害人群,互联网的普及和操作手段的高明化使得非法集资活动更加隐蔽和危险。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及防控措施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及防控措施【摘要】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在当今社会越发猖獗,其重要性和危害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主要特点和防控措施两个角度对此类犯罪案件进行分析。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通常以欺诈手段为主,涉及人员众多,利益链条复杂,难以追查。
加强监管执法和加大打击力度尤为重要。
为遏制此类犯罪活动,应该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执法部门的能力和效率。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才能有效应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平正义。
【关键词】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重要性、危害性、主要特点、防控措施、加强监管执法、加大打击力度1. 引言1.1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重要性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是指利用集团组织、虚构单位或吸收大量社会公众资金的形式,实施诈骗、集资诈骗、网络传销等经济犯罪行为。
这类案件通常影响面广,涉及人数多,涉及金额巨大,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危害。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当大量群众被骗上当,造成社会恐慌和不安定,不仅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正常生活,更会打击公众对法治的信心,对国家政权的稳定构成威胁。
这类案件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经济发展的伤害。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往往以非法活动为手段,通过欺骗、非法集资等手段获取利益,给正常经济秩序造成冲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影响投资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加强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和防范,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1.2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危害性1. 经济损失: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往往规模庞大,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2. 社会稳定:经济犯罪案件会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3. 影响信誉:经济犯罪行为会损害企业、机构甚至国家的信誉,严重影响其长期发展和形象。
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情况说明

商南县公安局
预防和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工作情况说明
今年以来,商南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公安局及县打非办的领导下,按照“领导重视奠基、证据收集先行、抓捕追赃并重、宣传引导维稳”工作思路,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最大限度地保障集资群众权益,全力遏制我县涉众型经济蔓延势头,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我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部署。
超前预警防范,建立高效机制。
坚持以案说法,加强宣传引导。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主动打击难。
追赃挽损难。
案件定性难。
调查取证难。
维稳处置难。
针对上述困难,一是坚持党政牵头、部门联动,建立健全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协调领导机制;二是坚持事前预防、源头治理,建立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监测预警工作机制;三是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建立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打击处置工作机制;四是坚持宣传引导、惩教结合,建立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宣传防范工作机制;五是坚持分工负责、专业处置,建立健全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维稳应急机制。
通过积极防范、源头治理、快速处置、依法打击,实现打击和处置涉众型经济工作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四个层面的和谐统一,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商南县公安局
2018年10月11
日。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也就难免出现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在这样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就要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重要责任,对经济犯罪行为进行严格打击。
本文通过对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经济犯罪的类型、特点以及打击工作中的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经济犯罪的类型和特点(一)经济犯罪的类型1.贪污受贿贪污受贿是指公职人员因职务上的便利,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收受贿赂或非法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2.侵犯知识产权侵犯知识产权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别人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这类犯罪主要存在于制造行业和互联网产业,严重地危害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新活动的开展。
3.金融诈骗金融诈骗是指将虚假信息或者不实宣传用于欺骗投资者,以达到非法牟取利益的行为。
这类犯罪比较隐蔽,一旦发生,损失往往不小。
4.涉税犯罪涉税犯罪是指以逃避税款、骗取退税等方式进行税收违法行为,严重威胁了国家财政的稳定和税收的正常秩序。
(二)经济犯罪的特点1.复杂性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人员,涉及的融资渠道、资金流向、交易方式等难以一一掌握,对办案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2.技术性现代经济活动依赖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手段进行,因此,经济犯罪案件往往需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侦查和破案。
3.高效性经济犯罪行为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具有迅速扩散的趋势,一旦发现往往需要快速反应,才能防止更大的损失。
二、检察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实践(一)办案流程1.立案检察机关在接到犯罪线索后,需要对其进行初步核查,确认犯罪事实和涉及人员后进行立案。
2.侦查侦查阶段是整个办案流程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一环。
检察机关需要依据犯罪嫌疑人的有关信息,运用技术手段搜集相关证据,最终确认犯罪事实和相关人员。
3.起诉一旦确定了犯罪事实和证据,检察机关就会进行起诉,并将犯罪人送至司法机关进行审判。
论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及处置对策
关 键 词 : 涉 众 型 ; 经 济 犯 罪 案 件 ;侦 查 ;处 置 ; 对 策
中图分类 号 :D 1 98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7 — 5 1( 0 9 6 0 0 - 5 6 10 4 2 0 )0 - 0 5 0
涉 众型 经 济犯 罪案 件 的 侦 查 与处 置 ,不是 简单 的 办案 工作 , 而是 一 项政 策 性极 强 的复 杂 工作 。 有 效控 制 涉众型 经 济犯 罪案 件 的 高发 态势 并不是 公 安机 关 一个 部 门 的责任 。只 有 争取 地 方 党委 、政
府 以及社 会 各相 关部 门的 支持 与配合 ,有针 对性 地 采取 防控及 处置 措施 ,才 能保 障本地 区 以至 全 国 社会 主 义 市场 经济 的健康 发 展 .才 能有 效 维护 经济 安全 。本 专题 的四篇 文 章 从 宏观 到微 观 、从 理 论 到 实践 .对 涉众 型 经济犯 罪侦 查进行 了深入 的探 讨 。总 结 全 国各 地 公 安机 关在 侦查 与 处置 涉众 型经 济犯 罪案件 中的经验 和教 训 。进 一 步研 究和探 索 涉众型 经 济犯 罪的 新情 况 ,有针 对 性地 开展 对策 研 究 .以 期 对 全 国 经 侦 部 门 防控 和 打 击 涉 众 型 经 济 犯 罪 有 所 裨 益 。
20 0 9年 第 6期
( 第 1 9期 ) 总 0
吉 林 公 安 高 等 专科 学 校 学 报
J un o inP bi e u o rM f l u l S c 6 ̄ Ac d my Ji c ae
No 6, 0 9 . 20
D c m b r No 1 9 ee e, . 0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难点及侦查机制建设doc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难点及侦查机制建设doc第一篇: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侦查难点及侦查机制建设doc 目录引言 (2)一、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概念以及犯罪类型 (2)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状以及趋势 (2)三、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分析 (3)(一)发现涉众型经济犯罪难度大 (3)(二)收集调取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证据难 (4)(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难度大 (5)四、建立健全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机制 (6)(一)建立健全情报导侦机制建设 (6)(二)建立健全取证机制 (7)(三)建立健全侦查协作机制 (8)(四)完善经侦队伍专业化建设 (9)结语....................................................................................10 参考文献..............................................................................10 致谢 (11)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分析及侦查机制建设专业:经济犯罪侦查学生:周家宏指导教师:陈冯妤【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众型经济犯罪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存在着发现难,取证难,打击难,多部门配合打击难等诸多难点,通过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侦查难点研究并从情报导侦机制建设,取证机制建设,侦查机制建设,经侦队伍建设,经侦专业人才的培养等诸多方面深入分析。
最终达到进一步明确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工作重点以及进一步提高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能力。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机制建设Wade the model economy crime detection difficulties analysisand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type of economic crimes,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ocial harmony, due to the type of economic crimes in there, forensics found difficult, difficult, blow hard, many departments with difficult and so on many difficulties to wade through all the type, the economic crime investigation difficulties from gratitude research and procuratorial mechanisms, the police reports, the public security mechanism construction forensics coopera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crimes investigation team building, now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other aspects for further analysis.Eventually reach further clear blow all economic crime in the work of ke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ttack economic crimes.【Keywords】wade the type of economic crime;investigation difficult economic;mechanism construction引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市场繁荣的刺激,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诸多投资者投资知识匮乏,投资渠道单一等特点导致了全国范围内涉众型经济犯罪呈高发态势,涉众型经济犯罪直接导致所涉群众财产损失,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工作。
涉众型经济犯罪情况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涉众型经济犯罪情况的分析及对策建议涉众型经济犯罪主要指非法募集、骗取社会公众资金类案件,此类犯罪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涉案金额动辄上百万、千万、乃至上亿,手段多样、欺骗性强,不仅严重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也给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尤易造成闹访、群访事件的发生,严重威胁社会和谐稳定。
以浙江省德清县检察院统计数据,2006年以来共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6件25人,涉案金额达5.2亿,直接受害人有334人,间接受害人则达千余人。
其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7件8人、集资诈骗罪2件2人、非法经营罪7件15人。
一、案件的主要特点1、受害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
由于受害人员梦想“一夜暴富”,所以甘愿将大笔款项投入其中,少则几十万,多则数上百万,甚至上千万,致使整个案件的涉案金额高达上千万甚至上亿元。
其中李淑萍、王建洲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案金额分别达1016万元、2208万元;陈晓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刘晓人集资诈骗案涉案金额分别高达1.3余亿元、2.4余亿元,数额之巨实在惊人。
受害人员众多是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该类案件涉及人数动辄几十成百。
如刘晓人集资诈骗案直接受害人员为几十人,但间接受害人员则达500余人。
2、集资类案件主体身份集中、非法经营类案件主体身份复杂。
单从以上列举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犯罪主体来看,王建洲、李淑萍等原来都是中小企业的老板,都有自己的企业或公司,然而刘晓人、陈晓富则有自己创办的投资公司,尤其是刘晓人头上久有“中国民间天使投资第一人”等诸多光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身份。
而非法经营类案件的违法犯罪主体比较复杂,有个体户、农民、无业人员、下岗工人等,这些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都各不相同,成分比较复杂,且以外来人员居多。
如于露露8人非法经营案,其中6人均为贵州籍无业人员。
3、隐蔽性高、欺骗性强,犯罪手段呈现新型化。
分析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不难发现欺骗性都很强,犯罪嫌疑人以合法经营为掩饰,利用群众的投资需求,编造各种名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1 页 共 21 页 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 On the case of economic crime report
编订:JinTai College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2 页 共 21 页 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现状及危害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指发生在经济运行领域里,以高额回报等虚假信息为诱饵,以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为对象,以非法牟取巨额钱财为后果,以变化多端的作案手法为特征,给群众财产安全、经济运行安全、社会稳定安全造成极大危害的经济犯罪。
(一)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呈现为“四个相对集中” 首先是涉案金额巨大,大案要案相对集中。平均个案犯罪金额超过4148万元,涉案金额最大的“亿霖木业”案,为16.8亿元。包含了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13件,如“亿霖木业”、“奶牛银行”案等。“黑洞”效应和“滚雪球”效应明显,随着犯罪的持续,卷入的人数和资金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3 页 共 21 页 其次是涉及领域广泛,犯罪类型相对集中。涉众型经济犯罪遍及证券投资、房地产、车辆租赁、网络电信、户籍公证、环保福利、网络电信、劳务输出、入学就业等众多行业领域,主要以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诈骗、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5种犯罪为基本类型。
再次是受害人员众多,维稳压力相对集中。受害人总数达到94621人,个案平均超过800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亿霖木业”案,受害人达2.3万余人。受害群体不仅与犯罪领域、犯罪类型直接相关,而且受害群体以退休老年人、中年妇女等人员居多,同时受害群体串联聚集效应在放大。
最后是疑难争议交集,办案难点相对集中。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是用“合法外衣”与违法犯罪相衬托、真实项目与虚假承诺相交织、正常交易与违规操作相混合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投资者等受害人甄别的难度,也造成了打击处理中的“六难”,即取证难、定性难、查处难、追赃难、协作难、案了难。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四大危害 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当前一些经济政策不完善、制度不严密、管理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漏洞进行的经济犯罪活动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4 页 共 21 页 不断增多,其中涉众型经济犯罪显得尤为突出,不仅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而且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
一是受害人经济损失巨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最直接、最主要的危害后果就是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对每个受害人而言,可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绝对数值并不太大,但考虑到这些受害人本身的经济状况,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等,这些数目不大的损失往往是其今后用于生活、养老、治病等方面的一生积蓄,对受害人及其家人生活的影响将十分巨大。
二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直接危害之一,也是最大的危害,就是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局面。包括三个层面:其一,对受害人家庭的影响。部分受害人“投资”并未征得家人同意,若不能收回,势必影响家人关系,严重者可致家庭破裂。其二,受害人之间的影响。部分受害人的加入系是其他受害人引荐,“投资”一旦受损极可能将责任归于引荐者,给原本和谐的社会关系蒙上阴影。其三,对社会的影响。由于受害人众多,造成的损失对生活影响颇大,一些受害人因不满而群体上访,有的甚至演变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
三是波及社会经济安全。与直接侵害个体的刑事案件相比较,集资诈骗、非法吸存、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活动,触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5 页 共 21 页 及的经济领域更广,涉及的流动资金更多,危及的经济安全更深。{4}相对于犯罪金额而言,涉案资金的数额更为庞大、流动更为频繁,对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如“伦敦金交易”案中,被告人通过非法网络平台,开展非法期货交易金额高达771亿余元,是犯罪金额8000万元的几百倍。
四是社会信用体系受创。深层次危害之一就是对正在重塑中的社会信用体系基础——政府公信不失为一种打击。其一,部分机构受蒙蔽为不法分子的行为提供帮助,出面为不法行为宣传助势,有的甚至以单位名义参与其中,虽本意为发展本地经济或为群众谋取福利,但无意中被不法分子利用。其二,办案单位间的不协调,由于办案人员的行为或言论不当而引起受害人猜疑。其三,刑民商交叉处理较为普遍,诉讼进展不一带来裁判不统一。如“碧溪广场”案刑事判决生效后,相关法院又陆续撤销已作出的1000多件民事判决,不仅耗费司法资源,而且有损司法公信。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典型形式及特征 直接考察犯罪手段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掌握涉众型经济犯罪发展演化的途径之一。
(一)当前典型形式主要集中体现为五类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6 页 共 21 页 第一类是高收益理财类。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和深入的新形势下,近年来为扩大内需,国家政策鼓励消费和投资,犯罪嫌疑人利用此契机,以高利率或者高回报为诱饵,采取虚假承诺方式骗取钱财。一是保本借款式高息理财。如纪明荣诈骗案,虚构与他人共同经营中央空调生意、经销家用电器需要资金等事实,以给付高额利息(3个月16%)为诱饵,采用借款方式,骗取数十名受害人的1500余万元。二是零风险式投资。如田成志集资诈骗案,以与他人合作经营为名,采取编造虚假合作项目,并签订合作经营合同书等方法,以投资零风险及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82名受害人的830余万元。三是合作经营式投资回报。如常卫东集资诈骗案,明知不具备药品经营资质且投资能力不足,以合作经营药品代理销售并许诺年息高额回报为诱饵,先后骗取725万余元。四是出租经营式租金收益。如谷庆合同诈骗案,在互联网上发布租车信息,以私人用车为名,承诺支付高额租赁费,先后骗租32人的轿车48辆,然后再将轿车抵押借款,承诺支付高息,再度骗取40人的435万余元。五是以小搏大式短期投资。如钮庆生集资诈骗案,以在河北怀来经营葡萄园及建葡萄酒厂项目等为名,以承诺每日返息2.5%、5日结息作为回报等高额利息为诱饵,采取先行返息、履行小额合同义务的方式骗取钱财。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7 页 共 21 页 第二类是概念化炒作类。利用新的经济概念和经济模式的专业性,偷换概念,编造一些貌似合法的专业经济术语形成新的犯罪模式。一是以即将在国内或海外上市、届时可获得成倍投资收益为名,非法公开销售原始股。如陈威华非法经营案,谎称与xxx有限责任公司名称相仿的佳美口腔控股有限公司境外上市,使用伪造的佳美口腔控股公司的股权证,诱骗他人购买原始股。二是以养殖、种植、合作造林等为名目的联营入股返利。如“奶牛银行案”,被告人陈连君等人策划了所谓理财产品“荷斯坦a计划”,即以蒙京华公司为销售主体,以每单位2.5万元的价格出售奶牛,与购牛客户签订买卖合同、养殖租赁合同,承诺给付租金、期满后保本回购。三是投资商铺、展位经营权等为名目的购后返租。如“碧溪广场”案,犯罪分子将碧溪家居广场楼层进行网格式等份划分,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出售附租约的产权式商铺,非法吸收资金7亿余元。四是以促销为名的消费返利。如姜占臣非法经营案,以香港亿盟国际公司代理商的名义,采用“消费创富”、“卖二赠一、循环返利”的网络营销模式,通过签协议书认购商品,发展购物人员加盟入会,以上线会员发展下线会员滚动促销进行非法经营活动。五是以专卖、代理、加盟为名进行的传销,以及网络传销。如曾森火合同诈骗案,被告人以经营咖啡连锁店、招募连锁经营加盟商为名,采用签订加盟合约书、收取加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第 8 页 共 21 页 盟费的手段骗取钱财,骗取数十名受害人的加盟费240万元。六是通过非法网络平台,采用集中交易的方式,开展期货交易。如卢樱非法经营案,利用伦亚领先公司的名义,通过非法网络平台,采取了保证金、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双向交易、对冲交易等交易机制,招揽社会公众客户,擅自开展无实物交割的黄金标准化合约交易。
第三类是公益筹资类。犯罪分子利用当前社会正着力发展养老、医疗等关系国计民生事业的契机,虚构或利用各种福利组织、公益机构甚至国家机关名义,以筹措发展基金、缴纳基本费用、查处违法行为等名义,骗取社会公众。一是筹建行政机关类。谎称要设立行政事业单位,如章宁泉合同诈骗案,虚构“中国天平调查员管理局”将设立各地分支机构、办事处,以招收地方调查员、享受公务员待遇为诱饵骗取受害人。二是支持公益事业类。如张田集资诈骗案,以“世界和平慈善基金总会”名义,谎称召开“世界和谐博爱大会”由世界各国政府、世界500强企业建设“敬老都”等养老机构,以捐助爱心款、发展爱心大使等为名骗取钱财。三是生活设施类。宣称要增设用水、健身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先行收取材料费、初装费等圈钱骗取。如高峰诈骗案,采取散发安装直饮水管道通知,以收取“预存水费”、“水费账户保证金”为名,骗取280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