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内容:

①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国策

②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人类社区;建立合理消费模

式;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消除贫困和保持社会公平。

2、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

集合行为实质上市人们在受到威胁,紧张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处境而进行的尝试。

六个条件:环境条件、结构压力、普遍性情绪的产生、共同信念的形成、诱发因素、社会控制能力。

3、社会问题界定过程:

4、社会分居标准:

社会分居标准是多元化的,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用各种不同的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

凡是能导致群体之间在财富、权利和声望等方面不平等的因素,都可作为社会阶层的标准。

5、构成婚姻的条件:①异性的结合、②按社会认可的方式结合,并得到社会的承认、③结

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家庭且承担与家庭有关的社会责任。

6、社会问题产生的成因;

①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认为破坏造成自然生态失衡②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总供给和总需

求不平衡,是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③社会制度不完善,社会体制的不健全

④政策失误⑤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或社会态度的变化。

7、影响离婚的因素

①从当前婚姻中获得的物质的和心理的满足②人们对婚姻替代形式的态度,包括对非

婚性行为、非婚生育、同居等的态度③离婚的障碍,包括经济和感情方面的成本与付出、法律的障碍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等。

8、社会不平等的测量方法:

五等分法,将群体社会成员按其收入水平从高到底排列起来,并将其五等分。

9、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男女性别歧视的原因:

10、家庭至上,家族利益是家庭成员的最高利益;男性为中心,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父权为重,父为子纲。

11、社会分层当中客观测量方法:

①不平等指数方法②五等分的方法③基尼系数的方法④社会经济地位量表⑤国际社会

经济地位指数⑥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12、群体凝聚力,及影响因素;

群体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的力量和程度

①群体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②群体外部的威胁③群体规模④群体的激励机制⑤群体的

组合⑥群体与外界的隔离⑦群体的绩效

12、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人有思维的能力、语言的能力、很强的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13、社会流动的社会意义:

首先,对个人来说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去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只有在具有较多社会流动机会的社会中,人的愿望才能长长实现;其次,有助于社会选拔人才;再次,社会流动时评价一个社会分层体系良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14、组织目标对组织的意义

①组织目标是宣言书②是组织制定和修改方正、路线和政策的依据③是判定组织活动效

率的标准。

15、离轨行为有哪些?

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都是离轨行为;①违法行为②违警行为③违反一般社会规范的行为

16、犯罪基本特征:

①是具有产生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②违法行为③应受刑罚处罚行为

17、离轨行为产生的社会原因:

①社会失范,指旧有的社会管饭被普遍否定或遭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依

赖②规范的僵化,某种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控制得过严过死③文化冲突,新与旧冲击。

18、可持续发展思想基本内容:

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②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保护③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④可持

续发展的人口发展

19、社会问题分类标准:

依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可能性,社会问题可分为必发性的社会问题和偶发性社会问题。

把社会问题研究发展成为从事实分析到理论形成的过程,包含社会问题分类。①社会问题为一种社会事实②可能发展为比较性问题③发展为比较性问题④研究可提出一个理论问题。

20、社会流动的类型:

①从流动方向看,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平流动是人们在同层次的地域和群体之

间流动;垂直流动时指个人或群体在各种社会地位方面升高或降低。②从流动原因上看,分为个人性流动和结构性流动。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变化带来个人或群体的各种流动。

名词解释:

1、次级群体:人际关系疏远,以间接地互动为主,互动频率低,群体存在时间短的一组人

2、

3、范式: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

4、定量研究:以数量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和呈现为主要特征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5、社会化: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行

为的人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与互动,逐渐地认识自我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6、发展社会化:指个体在经历了生命早期阶段的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不断

发展变化而继续进行的社会化。

7、角色失败: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

8、定性研究:在社会学方法论指导下的社会学方法的发展,并不是依据实证形成的定量研究一条路径。

9、同龄群体:由一些年龄,兴趣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初级群体。

10、生活依赖期:是一个人长身体,长知识的过程,家庭和社会可以在一个人未正式参与社会之前对其进行知识,技能和品德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之成人。

11、个体类化:

12、研究设计:在一个大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行动/思考/选择,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设计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设计最终方案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13、道德社会化:是一个社会中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14、角色不清:个体对其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未能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

15、自觉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自觉扮演该自己。

16、自我: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17、社会教化:社会教化是社会通过社会的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它与广义的教育同类。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两个途径,社会教化过程与个体生命是同步的

18、可持续发展: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影响下一代人的发展;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影响其他地区的发展。

19、自致地位:后来经个体自己努力得来的地位。

20、冲突:一种相互反对的行为方式。

21、调适: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要求。从广义上包括对自然环境的调适,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

22、超载:

23、规定性角色:对于一个角色应当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应当做的事情要怎样去做,自己负什么责任,对谁负责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自行其是。

24、自己冲突:可分为角色内部冲突与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一个角色规定的各种行为规范之间可能发生冲突。

25、合作: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