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独奏曲《雪山春晓》乐曲分析

合集下载

浅议20世纪60年代以来藏族风格古筝曲的变迁--以《春到拉萨》《雪山春晓》..

浅议20世纪60年代以来藏族风格古筝曲的变迁--以《春到拉萨》《雪山春晓》..

Yi Shu PingJian古筝是传统的汉族乐器,尽管南北两大筝派在风格等方面会有不同,但它们都有着强烈的汉民族烙印。

而作为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在中国音乐的舞台上绽放着独特的魅力,其中藏族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古老的历史在少数民族中显得格外耀眼。

经过对筝曲历史的回顾不难发现:少数民族题材的筝曲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出现并逐渐发展的。

在笔者看来,这类筝曲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认同感。

本文选取了《春到拉萨》《雪山春晓》《谐》这三首具有藏族风格的优秀筝曲进行分析。

这三首筝曲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时代,在演奏风格、技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这三首筝曲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民乐创作特点,见证了筝曲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突破和创新。

一、《春到拉萨》1.创作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9-1956年间,中共中央制定了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指明方向的文艺政策,在1949年的《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周恩来总理曾指出:“凡是在群众中有基础的旧文艺,都应当重视他的改造……现在是新社会时代了,我们应当尊重一切群众爱好的旧艺术”。

自此,音乐工作者们开始搜集遗留在民间的大量音乐资源。

这对古筝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春到拉萨》的创作者史兆元是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客家筝派传人。

作者集众家所长,得到了山东等多个古筝流派的真传,在创作上更是勇于打破传统流派的限制,自60年代初期开始探索筝曲创作。

在当时新创作的民乐曲目匮乏的年代,曲作者想为大众创作一首同时兼具美感和时代特征的作品。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之后,西藏仍然处于噶厦政府的农奴制管治之下,占西藏人口95%农奴的生活仍然苦不堪言。

1959年3月,达赖集团发动武装叛乱,被驻西藏部队迅速平叛。

3月28日原西藏地方政府解散。

浅谈筝曲《雪山春晓》

浅谈筝曲《雪山春晓》

浅谈筝曲《雪山春晓》
熊佳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2010(000)007
【摘要】<雪山春晓>是古筝演奏家、教育家范上娥、格桑达吉创作的古筝独奏曲.作者通过古筝传统与现代一些演奏手法,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美好
幸福生活的向往.此曲旋律优美,风格独特,感染力强,是一首深受大家喜爱的作品.
【总页数】2页(P113-114)
【作者】熊佳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3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古筝曲《雪山春晓》 [J], 张莉
2.筝曲《雪山春晓》评析 [J], 温馨
3.浅议20世纪60年代以来藏族风格古筝曲的变迁--以《春到拉萨》《雪山春晓》《谐》为例 [J], 刘安妮
4.浅议20世纪60年代以来藏族风格古筝曲的变迁——以《春到拉萨》《雪山春晓》《谐》为例 [J], 刘安妮;
5.浅谈古筝曲《雪山春晓》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J], 易璇;李远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古筝曲《雪山春晓》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浅谈古筝曲《雪山春晓》的艺术特征与演奏技巧

由谱例中可以看出,其引子部分属于散板乐段,自然而即兴,表现强烈的游牧文化的气息,形成了藏族民歌中特有的风格。

2.长袖舞曲——主题第一段
藏区的长袖舞曲,又称为“热巴”,其音乐线条圆润舒展,是藏区舞曲的重要形式之一。

《雪山春晓》主体部分,节奏平稳,在2小节至26小节处给人
由谱例中可以看出,主体部分第一段中大量加入多音倚音、单音倚音,并且加上左手多次的上下滑音按弦、揉弦及附点节奏都突显了长袖舞曲的特点。

踢踏舞注重脚下的节奏变化,热情欢快,在上一段悠扬的“长袖舞曲”后,由散板乐段过度,乐曲节奏逐渐加快进入该乐段的高潮部分。

(三)乐曲旋律特征
一首好作品,必然有一段能够打动人心的旋律,其中节拍、节。

弹雪山春晓感想

弹雪山春晓感想

弹雪山春晓感想《弹《雪山春晓》感想》篇一当我的指尖第一次触碰古筝的琴弦,奏响《雪山春晓》的旋律时,我感觉自己仿佛踏入了一个神秘而又壮丽的世界。

《雪山春晓》就像是一幅会发声的画卷。

那开头的几个音符,就像一阵轻柔的春风,悄悄吹过雪山脚下的冻土。

我每次弹奏到这里,就好像看到那厚厚的积雪开始慢慢松动,也许有那么几小粒雪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开启新的旅程了。

我还记得刚开始学这首曲子的时候,那些指法可把我折磨得够呛。

什么勾、托、抹的,感觉自己的手指就像不听话的小木偶,完全不受我的控制。

我就想啊,这曲子是不是故意跟我过不去呢?随着旋律的推进,音乐变得逐渐欢快起来,就像是雪水融化汇聚成的小溪流,欢快地流淌着。

我想象着自己站在溪边,看着溪水在石头间蹦蹦跳跳,那水清澈得能看到水底的每一颗小石子。

我的手指在琴弦上快速地跳动,试图跟上这欢快的节奏。

有时候弹错了音,就感觉像是小溪突然遇到了一块大石头,堵住了去路,那叫一个别扭。

到了中间部分,旋律变得更加开阔,这时候我觉得它像是一片广阔的草原,雪山融化的雪水滋养着这片土地。

我仿佛看到牦牛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藏族的牧民们在草原上放声歌唱。

我的弹奏也变得更加顺畅,就好像我也融入了这个美好的场景当中。

可是,我也有过犹豫的时候。

有时候我会想,我弹得真的能表现出那种广阔吗?会不会听起来像个小水洼而不是大草原呢?再往后,曲子进入高潮部分,那强烈的节奏就像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爆发出的强大生命力。

我每次弹到这里,都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雪山上呐喊的勇士,充满了力量。

但是呢,有时候用力过猛,琴弦发出的声音就像扯着嗓子尖叫,那可真有点尴尬。

不过,也正是这些小插曲,让我在弹奏这首曲子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独特的体验。

总的来说,弹《雪山春晓》就像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它让我在古筝的世界里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让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我想,这曲子就像一个永远挖掘不完的宝藏,每次弹奏都会有新的发现。

雪山春晓古筝指法

雪山春晓古筝指法
雪山春晓古筝指法
《雪山春晓》是一首古筝曲,它描绘了雪山融化后春天的的意境。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古筝指法:
1. 揉弦: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根弦,然后快速滑动,产生连续的音符。
2. 挑弦:用拇指或其他手指轻轻弹击弦,产生清脆的音符。
3. 打弦:用手指或指甲敲击弦,产生有力的音符。
雪山春晓古筝指法
4. 滚弦:用手指快速滑动弦上,产生连续的滚动音。
5. 按弦:用手指按住弦,产生不同音高的音符。
6. 拨弦:用手指或指甲轻轻拨动弦,产生柔和的音符。
在演奏《雪山春晓》时,可以根据曲子的节奏和音调变化,灵活运用这些指法,以表达出 雪山融化后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演奏风格和创造力,加入一些个性化 的指法和技巧,以丰富演奏效果。

浅析古筝曲《雪山春晓》

浅析古筝曲《雪山春晓》

乐曲《雪山春晓》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初,作者范上娥、格桑达吉。

乐曲描绘了西藏高原雪山连绵、冰雪融化、春晓在望、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大自然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

乐曲结构完整,演奏技巧丰富多彩,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与时代特色。

本文试从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旋律、演奏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探求其内在的魅力。

一、演奏技巧及乐曲结构本曲运用多种古筝的演奏技巧,从引子的单音mi开始,依次使用摇指、琶音及刮奏等演奏技术,展开了一幅天地银妆的画面,展示了西藏高原的宁静与美丽;再配以五组三连音,由慢急进,由高到低,将画面聚集眼前,展示了雪山的雄伟,映托了一朵朵含苞待放的梅花的秀美;再起优美流畅的刮奏,渐强的摇指的运用,仿佛来到雪域高原,令人沉醉。

紧接着引起主题,在主题部分出现了多次下滑音(乐曲的第三小节)、上滑音(乐曲的第十二小节)、颤音(乐曲的第十三小节)及整段的摇指(乐曲的第二十六小节到第四十五小节),都是在书写着西藏高原雪山的雄伟壮观,红梅怒放。

连接部分,使用的是刮奏,高低起伏,强弱有序,来衬托再现部主题。

此乐段主要使用了大撮、托、抹、挑及扫弦(乐曲第八十六小节到九十三小节),描写西藏鲜花盛开、冰雪融化的美丽景象。

到了尾声部分,再次运用扫弦、刮奏及摇指,表现了西藏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之情。

此曲以抒情为主线,演奏技巧以滑音、摇指、刮奏等演奏技巧为主。

乐曲结构简单易见,大体由五部分组成,结构图如下:二、旋律构造特点1.节奏。

节奏能给予音乐作品的曲调以鲜明的性格,在音乐作品中,不同的节奏能够刻画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不用的音乐特点。

在本乐曲中,符点、切分、八分音及十六分音符是主要的节奏型。

大切分节奏与十六分节奏交替运用,使音乐更有表现力,大切分节奏体现了雪山的巍峨雄伟,十六分节奏体现了红梅的娇艳,如第一部分的第五、六小节、第十五小节等,乐曲第一部分的后半部分的小符点节奏与八分节奏交替进行,使音乐更具抒情性。

筝曲《雪山春晓》评析

筝曲《雪山春晓》评析
4题 型示例 .
总而 言之 . 以上说 的是 表述 要点 , 具体操 作 对 在 时, 可根 据试 题 题 干 指 向 , 当变 通 , 不 可胶 柱 鼓 适 切
瑟。
责 任 编校 : 郑 晓 茜
打起 黄 莺儿 , 教枝 上 啼 。 啼 时 惊妾 梦 , 得 莫 不
到 辽西 。( 怨 金 昌绪 ) 春
三 连 音 弹 奏 。好 像 冰 块 互 相撞 击 发 出 清脆 的声 响 , 人 有 身 临 次 的 交 替 割 奏 , 音 乐 逐 渐 向 上 推 进 , 着 一 声 热 情 的 呼 喊 , 使 将 伴
其 境 之 感 。 我 们 好 像 来 到 了雪 山 之 巅 ,感 受 着 纯 净 甜 美 的空
第 二 大 段 可分 为 三 小 段 来 演 奏 ,第 一 小 段 由二 十 五 小 节
众 喜 爱 的 古 筝 曲 目 , 音 乐 和 广 大 群 众 中 产 生 了深 刻 的 影 响 , 构 成 。是 四二 拍 子 的 中 速 音 乐 在 弹 奏 时 注 意 切 分 音 的强 弱 和 在 此 曲 已 定 为 中 国古 筝 名 曲 , 选 人 《 国古 筝 名 曲 荟 萃 》 《 被 中 和 中 双 托 的 力 度 ; 二 小 段 由 2 第 6小 节 构 成 . 右 手 摇 指 加 上 左 手 是
筝 曲《 雪山春 晓》 析 评
温 馨
3 3O ) 4 0 9 ( 冈 山 大 学ຫໍສະໝຸດ 附属 中 学 , 西 吉安 井 江
《 山春 晓 》 古 筝 演 奏 家 教 育 家 范 上 娥 、 桑 达 吉 创 作 求 的止 音 结 束 , 且 左 右 手 要 密 切 衔 接 , 重 强 调 整 体 的 音 乐 雪 是 格 并 注 的 古 筝 独奏 曲 。它 描 绘 了 西 藏 高原 美 丽 的春 天景 色 , 达 了 西 效 果 ; 是右 手 连 续 三 连 音 小 撮 的弹 奏 。要 注 意 三 连 音 时 值 的 表 五 藏 人 民 对 家 乡 的无 比热 爱 和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往 。此 曲旋 律 优 准 确 和 三 连 音 之 间 的 衔 接 。 美 、 格 独特 、 风 内容 丰 富 、 染 力 强 , 一 首 深 受 筝 家 和广 大 群 感 是

雪山春晓

雪山春晓

汇成潺潺的小溪,溪水随着山势曲折流下,错落有致, 发出美妙的声音。
细节分析
第一段:引子 第二段:水 第三段:人文
第一段
第一段为散板乐段,是全曲的引子,自由宽广。 1)描绘了冰雪消融的美丽景象,在弹奏时速度相对自由一些, 各拍之间的强弱关系相对松散,乐曲开始应轻柔的、弱起 渐强的摇弦,节奏感平和的旋律以及左手错有致的快琶音 和刮奏,好似雪上吹下来的一股清新空气,给人以耳目一 新的感觉。 2)接下来渐快渐慢交替变化的三连音弹奏。好像冰块互相撞击 发出清脆的声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好像来到了 雪山之巅,感受着纯净甜美的空气,以及这雪山主要写水的状态 1)指法:右手摇指+左手分解和弦的伴奏 右手的连续弹奏好似水流娟娟不断,一直从高山之巅欢 快地奔向远方。左手的分解琶音,则 将水流细腻化,一直 奔流,但有时激起一缕水花,有时又拍打岩石,有时又与渔 船嬉戏。 2)反琶音弹奏 反琶音部分注意它表现的是雅鲁布江的水,要把水多彩的姿 态表现出来,所以弹奏时时间可随意一些。在弹奏时音色要 含蓄点,保持弹拨乐的颗粒性,要有弹性;显出水活奔 乱跳的动态。
舞者丰富多彩的舞姿
第三段
第三段:人文气息(高潮部分) 一首曲子必需有人的气息才能算是 完整的曲子,这首曲子当然要抒写 一下春来了,当地人民的欣悦。 1)第三小段是散板乐段,即左右 手多次割奏部分。整段音乐是有着
浓郁藏族音乐风格的“长袖 舞曲”。一群藏族妇女踏着悠
扬的节奏,翩翩起舞。洁白的长袖 随着音乐旋律飘动,优美的歌声表 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春天
带来的愉悦情绪。
2)经过左右手多次的交替割奏,将音乐逐渐向 上推进,伴着一声热情的呼喊,一群青年小 伙子加入舞蹈的队列,引出小快板:“踢 踏舞曲”这一段开始是慢起渐快,随着皮靴 踢踏在地上的节奏逐渐加快、加强,人们的情 绪益发高涨。 贯穿此段的节奏型X OX│OX XO│,与右手旋 律配合时有音色、力度上的多种变化,表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独奏曲《雪山春晓》乐曲分析
作者:崔涛、陈梦晨
雪舞天风贵影来,山河万里寄情怀。

春帘谱就月光曲,晓看梅花点点开。

雪舞天风贵影来,山河万里寄情怀。

春帘谱就月光曲,晓看梅花点点开。

《雪山春晓》是范上娥女士和格桑达吉先生一起创作的一首描写藏民欢歌的古筝独奏曲,又名《拉萨河畔》。

是一首优美动听的经典作品,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耸的山峰。

由于海拔很高,这些山上终年积雪,白茫茫一片,所以被形象地称作雪山。

每到春天,气温回升,山上的冰雪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融化,汇成小溪,最终成为河流的源头。

著名的黄河、长江,源头都是在高原的雪山上。

《雪山春晓》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冰雪消融,汇成潺潺的小溪,溪水随着山势曲折流下,错落有致,发出美妙的声音。

乐曲时而灵巧时而宽广。

轻柔的、弱起渐强的摇弦,节奏感平和的旋律以及错落有致的快琶音和刮奏,好似雪山上吹下来的一股清新空气,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渐快渐慢交替变化的三连音弹奏,好像冰块互相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我们好像来到了雪山之巅,感受着纯净甜美的空气,以及这雪山春景给人带来的美好享受。

宽广抒情的部分如同雪山上寺庙开始祭祀时的号角。

雪域高原上的人民笃信宗教,宗教活动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宗教的思想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回归自然。

一声声的号角,似乎在召唤人们重新回到圣洁的心灵家园。

轻柔的、如同蓝天上朵朵白云的旋律,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雪域风光,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

《雪山春晓》那是西藏高原绚丽的春天美景,那是西藏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乐曲描绘了西藏高原的美丽春色,以及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表达了人们对雪山、对雅鲁藏布江的崇敬与热爱。

关键词:古筝独奏曲雪山春晓乐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