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社会的状况和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国家改革和变法的基本史实,掌握商鞅变法前秦国的社会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敬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用1974年在西安发掘的“秦始皇兵马俑”图片和李白的诗,引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新课探究

一、商鞅虽死,秦法犹存——商鞅变法的结果

1、商鞅之死

(1)原因

(1)商鞅变法侵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根本原因);

(2)严刑重法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

(3)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直接原因)。

(2)商鞅之死(公元前338年)

商鞅被诬谋反,秦惠王捕捉商鞅,商鞅被迫反抗,兵败被杀。

2、商鞅改革措施得以保留

商鞅虽死,但其改革措施得以保留(保留了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说明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

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

(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

(2)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级分析)

(3)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

过渡:商鞅虽死,但新法未废,变法二十年,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改革措施在他死后保留下来,新的生产关系和设县户籍等在秦国确立,-----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评价商鞅变法的

1、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全面的、成功的改革运动;

引导学生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哪些作用?

2、积极作用

(1)对秦国:的意义: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见“资料回放”)

①政治: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如:县制、户籍什伍制、连坐法等。

②、经济: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

如: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

③军事: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如: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P28“一车四马的战国战车(模型)”和“历史纵横”:反映了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秦国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2)对后世: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国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

(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

主阶级领导

认识:

(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

(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3、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如:刑法严酷。

(2)加重剥削压迫。

如:连坐法。

(3)

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4)重农抑商。

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

(5)文化高压(弃绝文化)。

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

(6)倡导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

【本课小结】

不难看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

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个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本课测评】

1、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答案提示: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2、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答案提示: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