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58题(含答案)

2020年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358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逾期不拆除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行政机关的这种做法属于下列哪个选

项的行为?(C)

.A.行政处罚B.行政收费C.代执行D.直接强制

2.我国从(B)年开始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

A.1986年

B.1988年

C.1993年

D.1995年

3.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

4.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

B、十八种武术动作

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6.“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

B、姻缘

8.关于被告在行政诉讼中改变所作具体行政行为问题,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A.被告行政机关在诉讼期间不得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B.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可以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其改变要取得原告的同意C.被告在一审期间可以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在二审期间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D.被告在诉讼中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已满足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

抢答题:

9.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应

如何处理?(A)

A.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

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B.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5年

C.起诉期限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但应延长至5年

D.如果已过3个月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因为诉讼时效已过,将引起诉权丧失的后果

10.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

A、欧阳修

B、欧阳洵

11.税务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相对方缴纳滞纳金的行为是(B)

A.行政处罚B.执行罚C.行政处分D.行政裁定

12.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

A、李贺

B、李商隐

13.国家职务关系的保障,意味着国家对公务员违反职业纪律和职务要求的行为的惩戒。以下不属于国家职务关系保护的选项有哪些?(C)

A.行政机关对公务员记大过的行政处分

B.行政机关要求公务员承担部分赔偿费用

C.公务员因退休而与行政机关解除职务关系

D.公务员因在执行职务中暴力殴打致人伤害而被判处刑罚

14.无刑事管辖权的是(A)

A.海事法院B.军事法院C.铁路运输法院D.基层法院

15.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A)

A.12个月

B.6个月

C.18个月

D.3个月

16.不属于审判管辖的有(A)。

A.职能管辖B.级别管辖C.地区管辖D.专门管辖

17.无期徒刑假释后的考验期是(A)

A.10年

B.12年

C.15年

D.20年

18.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上,才可以假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