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八纲

四诊八纲
四诊八纲

“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手段。中医经典《难经》云:“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如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指甲、舌象等)、排出物(如痰液、大小便等)及分泌物(如脓液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状态。所以患者就诊前不要刮舌苔,不要化妆,不要涂指甲油,不吃太冷、太热和容易染色的饮料、食物等,如果染了发应主动告诉医生,以免影响望诊的准确性。

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听声音和通过嗅觉闻气味,以了解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诊察病情。所以患者就诊前不要进食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柑橘、口香糖等,抽烟、饮酒还会使从口腔中出现特殊气味。

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就诊前患者应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主要不适和发病时间、伴随症状、处理经过及治疗效果等,并如实回答医生的有关询问,如发病前的情况,平时健康状况,月经、生育和家族病史等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病人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

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肤腠、经络为外;脏腑、骨髓为内。外有病属表,内有病属里。从病势深浅上讲,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可察知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势趋向。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虚实辨证可为治疗提供依据,补虚泻实。

阴阳辨证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大类,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阳两纲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