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画面美、语言美赏析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画面美、语言美赏析教案

学习目标:

1、赏析《荷塘月色》的画面美、语言美

2、体味《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味比喻、拟人和通感等手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

通感手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指导多媒体微课程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朱自清《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散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鉴赏的佳作。上一节课我们对本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文章结构做了一个简单介绍和梳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鉴赏一下作者笔下的美景——荷塘月色。

整体感知:

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1、优美的诵读和美丽的画面已经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我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美,那么本文真正描写“荷塘月色”美景的是哪几段文字?

明确:4、5、6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三自然段一遍,并思考:这三段分别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分别由哪些景物来构成的?

明确:月色下的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

荷塘上的月色:抓住月光、雾、云和影;

荷塘四周景物:树、远山、灯光、蝉声和蛙声。

合作探究:

自主品读,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荷塘月色的?这些手法的运用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

①“比喻”、“拟人”手法及作用。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②《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运用。(叠字叠词、传神的动词等)

例:“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作者写月色时用了泻、浮、洗等动词。在这里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下来,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而青雾则是薄薄地浮起在荷塘里,朦朦胧胧地四处泛散开来,呈现迷茫空朦的景象,一上一下交结在一起,便是成了牛乳和轻纱。大家想象一下,牛乳和轻纱,自上而下的月光,自下

而上的轻纱,是不是很美又很形象?如流水一般流动。

③“通感”手法及作用。

“通感”手法学生比较陌生,引导如下:

出示问题:

(1)如果将荷香在一幅图画中画出来,你会怎么画呢?那“蝉声”和“蛙声”呢?(顿1至2分钟引发学生思考)我们看作者是怎么用文字“画”出荷香的呢?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教师明确此句“通感”手法的运用并引入微视频讲解通感手法及作用

(2)“学以致用”,那么通过对通感含义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学习,你可以试着说出几个运用通感的句子吗?

生:坐着小皮艇在激流里漂流,仿佛在激越的爵士乐中飞翔。

生:天上的星星越聚越多,忽闪忽闪的,特别热闹

生:她咯咯笑起来,笑声很甜。

课堂小结:第4、5、6自然段之所以写得十分美妙动人,是与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通感等艺术手法密切相关的。在这些艺术手法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比喻和拟人。陌生一些的是“通感”手法,关于通感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大家可以登录我们的语文微课堂点击《<荷塘月色>通感例说》进行复习与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