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考查漏补缺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届海淀高三历史查漏补缺

2019.05

1.秦国于武公十年(公元前688 年)建立县制,至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 年)“为户籍相伍”。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 年),商鞅“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这一进程体现了

A.秦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B.国家对中央政权的改造

C.贵族力量逐步得到强化

D.秦国首先设置县级政区

2.2019年5月6日,湖北省荆州地区出土一批西汉简牍和战国楚简,学者将西汉编年记简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载的相同事件进行了比较,如下表:

据此可知

A. 编年记简和《史记》内容相似度高,可以印证所记载事件较为可信

B. 编年记简为实物史料,所记载内容更为可信

C.《史记》记载的内容和编年记简有出入,是由于司马迁进行了改动

D. 编年记简和《史记》内容有出入,都不足为信

3.崔瑞德等人认为:“太宗的施政作风为人推崇,一方面,在于该作风接近儒家的以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下列可以说明此观点的是

①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②轻徭薄赋、“存百姓”

③仁义为本、法务宽简④对外怀柔、开放包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元代中书省管辖着地方行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同时又是地方高层政区,管辖包括了今天

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一部分、河南省黄河以北部分。这

一设置

A.促进西北经济发展

B.推进北方民族融合

C.维护统治中心稳定

D.防止游牧民族进攻

5.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

A.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

B.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

C.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D.应该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

6.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民生主义,反对少数人操纵土地所有权,操纵国计民生;强调改善农民、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以谋农夫、工人之解放。这说明孙中山

A.支持建立共产主义

B.实行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联合工农展开革命

D.决定发动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7.1939年10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将日本侵略军包围在黄土岭村,歼灭日军900余人,击毙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对日军震动很大,引起日军一片悲鸣。这说明

A.敌后战场贡献突出

B.日军开始战略防御

C.抗战即将取得胜利

D.两大战场配合默契

8.准确的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表述正确

的是

A.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④首先爆发

B.中国共产党在③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

C.毛泽东在①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彭德怀率领的八路军在②发起百团大战

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下理论创新的排

序正确的是

①解决了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②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③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④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理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0.1950年底,新中国关于美国的出版书籍转向揭露美国的战争行径,如《基地与美国》《世界主义——美国战贩的工具》《战犯狂想曲》等。出版这些书籍的直接背景是A.“独自自主”外交政策的确立

B.美国越过“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因为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确实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许多重大问题往往是一个人说了算,别人只能奉命行事……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是要亡党亡国的”。由此

A.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指导思想 B.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C.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2. 1987年底,上海灯泡厂、电子管厂、电子管二三四厂、显像管玻璃厂、电子真空器件研究所组成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右

图是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

(向社会公开发行4000余万股),是建国后第一

家比较规范地向社会发行股票的以国有股为主体

的股份制企业。对以上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开始出现私有股份企业

B. 为浦东开发开放创造了条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果

13. 雅典民主制下绝大多数官职通过抽签产生,当选者会被严格审查,接受全体公民监督,如不称职,随时可被罢免或起诉。若被判有罪,轻者罚款,重者处死。所以在雅典历史上,尽管官员众多,且多由抽签选出,也没有多少贪官污吏和过于无能之辈。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A.陪审法庭为最高权力机关

B.精英阶层的统治保证廉洁

C.民主监督的机制比较完善

D.公民大会决定官员的任免

14.《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一书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可见,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

B.强调人人平等

C.影响后世立法

D.维系帝国统治

15.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赠送了一部1688年法国印行的法文原版《论语导读》。这份历史文献可以说明

A.儒家思想推动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涨

B.中国古代政府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

C.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

D.《论语》对法国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16.《权利法案》第6条规定:国王不得私自招募和维持军队。但威廉三世在1689-1702年和平时期维持了超出规定数额一倍的军队。对此议会并未认真干预。威廉三世与别国政府谈判,签订了反法联盟密约。可是如此重大之事直到1700年方为议会所知。对此,威廉三世处之泰然,这一现象说明英国

A.君主专制成功复辟

B.责任内阁制度雏形出现

C.议会改革举得胜利

D.君主立宪政体尚待完善

17.据统计,1700年,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0%,1801年降到36%,1821年降到32%,到1851年降为16%。这一现象说明

A.社会动乱造成了人口减少

B.圈地运动促使农民流亡

C.经济发展推动英国城市化

D.对外扩张带来大量移民

18.据统计,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印出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共产党宣言》有130

个左右的版本(含手抄本),覆盖了18种语言文字。这说明

A.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B.巴黎公社革命成功

C.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D.共产主义最终实现

19.社会卫生?社会治理

材料一北宋熙宁年间,大量兴建水利工程,北方地区大规模放淤,利用河流中的水沙,“且溉且粪”,改良土壤。在王安石等改革派的推动下,各地放淤盛况空前,开封府附近淤灌“略计二万余顷”。宋廷还设置了“都大提举淤田司”和“总领淤田司”。由于淤灌开封附近的农田,引水过多致使汴河无法通航,朝廷不但没有处罚,还对“淤田之劳”进行嘉奖。那些盐碱地、沙荒地经过放淤后,“尽成膏腴,为利极大”。未淤灌前“田亩旧直三两千,收谷五七斗”,自灌淤后,“其直三倍,所收至三两石”。在百姓强烈要求下,大规模的放淤活动在黄河流域等其他一些水系开展了起来。

——摘编自朱正西等《试论北宋<农田利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1)阅读材料一,分析北宋北方地区放淤活动开展的条件及影响。(8分)

材料二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在天津创刊,对1902年发生瘟疫进行了全面的报导。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对《大公报》有关瘟疫的报道进行解读。(12分)

材料三19世纪中期,英国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城市拥挤。下层群众,尤其是工人阶级居住状况恶劣,大多生活在贫民窟。爱丁堡的穷人家里,鸡、狗甚至马和人挤在一间屋里。工人住宅区缺乏排水沟、厕所、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城市瘟疫流行,1844年,曼彻斯特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2岁,而利物浦仅为20岁。1842年皇家济贫法委员会发表《英国劳动人口的卫生情况报告》,引发了城市卫生改革运动。该运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地方政府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一些资本家和慈善组织也提供资助。较有影响的立法有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0年《卫生法》和3个《工人阶级住宅法》。经过20多年的改革,城市卫生情况得到改善,伤寒、虐疾等疾病得以控制,城市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工人住宅情况有了改善。但是贫困仍然折磨着广大的下层群众。

——摘编自国胜连等《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城市化及其社会影响》(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卫生与住房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城市卫生与住房变化与改革的背景。(10分)

20.人口移动是历史上十分常见的现象,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今天中文的“移民”一词,原意是“(通过国家下令)迁移人口”,从派兵驻守遥远的边疆,移民屯垦人烟稀少之地,再把那些惹是生非之人放逐到边陲,中国历代官僚机构曾经将数百万人移民他乡。在清军入主中原的战争中,四川丧失了大量人口,因此,北京的政策就是鼓励向人口锐减地区移民以复耕。然而,到雍正年间,四川宜耕之地已经基本都已有人复耕,自发的移民仍然源源不断,这令雍正皇帝惴惴不安,因此要求移民必须申领通行证,逐一登记注册。尽管国内自发无序迁移引发安全方面的担忧,朝廷对于朝向国外的迁移更感恐惧,对那些在海外滞留两年以上者严加惩处,跨国流动被贴上不忠不孝的政治标签。

——摘编自 [美] 孔飞力《他者中的华人》(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统治者对移民的政策和态度,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态度的原因。(8分)

材料二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是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共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个高潮从1820年至1860年,移民总数达500万;第二个高潮从1860年至1890年,总数多达1000万;第三个高潮从1890年至193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200万。

1940年,美国移民史研究先驱马库斯·李·汉森提出“拉力”说,认为19世纪的美国无异于巨大而富有魔力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欧洲各地的人们。英国经济学家布林利·托马

斯提出“推力”说,认为欧洲传统经济的摧毁、频繁的革命与战争、人口的增长等对美国移民潮的推动作用要大得多。

——摘编自王英文《关于欧洲移民迁往美国的原因问题》(2)你如何看待两位学者关于19世纪美国移民的“拉力”说和“推力”说?运用世界近代史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三1904年之后,清政府全面放开向东三省的移民。此后,颁布了《沿边招垦章程》,各地民众北迁黑土地,东三省户口数量激增。

民国继续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制订《国有荒地承垦条例》等法规,20世纪20年代出现移民东北的浪潮。但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不仅有移民东北意愿的民众无法北上,而且大批人口迁回山海关以南地区。1937年,沿海居民、工业企业与高校西迁,以重庆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西迁人数高达6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

建国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性的移民成为移民的主流。老工业基地上海为支援其他省市经济建设,从1950-1957年,迁出人口43万,主要迁往东北和西北各地。

改革开放后,大批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出国潮”“打工潮”成为新时期人口迁移中最具特色的类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为三大都市圈(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迁移量占全国总迁移量的40%以上。

——摘编自葛剑雄、安介生《20世纪中国移民的阶段性特征》(3)设问一:阅读材料三,分阶段概括20世纪中国移民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12分)

设问二: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对20世纪的中国移民现象进行解读。(14分)

21.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举国上下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8分)

22.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