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动物模型
小鼠悬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小鼠悬尾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评估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并探讨抗抑郁药物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小鼠在压力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为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C57BL/6J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
2. 实验仪器:悬尾实验装置、计时器、电子天平、药物等。
3. 实验试剂:抗抑郁药物(如丙咪嗪、氟西汀等)、生理盐水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以下三组:(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模型组:给予丙咪嗪;(3)实验组:给予氟西汀。
每组小鼠数量均为10只。
2. 实验步骤:(1)适应环境:将小鼠置于实验环境适应1周;(2)悬尾实验:将小鼠的尾部用胶带固定在悬尾装置上,使其头部悬挂在空中,持续时间为6分钟;(3)观察记录:在悬尾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表现,包括逃跑、不动、攀爬等;(4)数据分析:对各组小鼠的悬尾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小鼠在悬尾实验过程中,表现为逃跑、攀爬等行为,无不动状态。
2. 模型组:小鼠在悬尾实验过程中,表现为逃跑、攀爬等行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不动状态,持续时间较长。
3. 实验组:小鼠在悬尾实验过程中,表现为逃跑、攀爬等行为,但与模型组相比,不动状态持续时间明显缩短。
五、实验分析1. 对照组小鼠在悬尾实验中,未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说明生理盐水对小鼠的行为无显著影响。
2. 模型组小鼠在悬尾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即不动状态持续时间较长,与正常小鼠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这表明丙咪嗪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成功建立。
3. 实验组小鼠在悬尾实验中,不动状态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说明氟西汀对丙咪嗪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小鼠悬尾实验可以成功评估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并证明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对丙咪嗪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血管性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2 7正 00
1 2月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u n lo a i lMe ia nv ri o r a fC pt dc lU ies y a t
De 2 07 c. 0
第2 8卷 第 6期
Vo . 8 N . 12 o 6
脂蛋 白( D ) H L 降低 , 差异 均有 统计学 意 义 ( P<0 0 ) 敞箱 实 验中 , .5 ; 垂直得 分 、 水平 得分 、 分均 显著 降低 ,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总 差
( 0 0 定实验中 , 水百分 比降低 , 糖 纯水摄人 量显著 升高 , 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 P<0 0 ) . 5 。结论
C 0 a dL Lice e akdy t . 1 H n D ra dm e l( :5 3 ,P < .0 ;t . 4 ,P <0 0 1 ,teH Ld c ae akdy t 一 . 1 ,P< n s r 0 0 1 :5 9 3 . 0 ) l D ers d m e l( = 2 1 8 】 e r 0 0 ) .tevrc crs o zna soe adtt crsi pnf l ts d c ae akdy t 一3 9 9 .5 .3 h et a soe .hr ot crs n o soe nO e .e t ers d m el( = il i l l a i de e r . 8 ,P<0 0 ;t .1 :
A t oc rs o ie t d p es n mo e w setbi e y i e t g i rm sual w t i m n D 0 0 U k o d y , r r sl oi cm n dw h e rs o d l a s l h d b jc n t u c l yi h v a i 3 0 0 0 / gfr a s e i e s b i i a s n i na r t 3 fe igwt i pd f dfr e k n l w db ho i u p e i a l mi rs( U )f w e s h d l a v u td e d h h h l i e w e s df l e yc rnc n rd t e l s es C MS o 3 e k .T e n i g i e o 9 a o o cb d t r mo e w s a a el e
柴桂温胆定志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郁 作 用 与提 高 大鼠 海 马 5 HT、 A A 的表 述 , 一 G B 降低 Gu的表 达 , 节 海马 神 经 递 质 系统 的 平衡 有 关 。 l 调 美键 词 : 巢桂 温 肛 定 志 汤 : 郁 症 ; 马 ;一 色胺 ; 氨 酸 ; 氨 基 丁 酸 抑 海 5羟 谷 一
限公 司 , N - 0 2 。 D P 9 8 ) 12 实 验 方法 。 12 1 动 物 分 组 大 鼠购 进 后 适 应 性 饲 养 1周 ._ 后 , 机分 为 6组 , 组 1 随 每 0只 , 正 常 对 照 组 、 即 模
的加 大 , 发病 率 呈逐 年上 升 的趋 势 。 其 北京 中医药 大学 郝 万 山教 授 在长 期 的 临床 实践 中总结 出柴 桂 温胆 定 志汤 用 于 抑郁 症 的治 疗 ,取 得 了很 好 的疗 效 [。前 期 初 步研 究 表 明该 方 能 明 显缩 短 悬 尾 及 1 1
激 抑郁 模 型 .每天 随机 选 取 以下 应 激 中的任 意 一 种 :4h禁 食 ,4h禁 水 ,通 宵 照 明 ,o 冷水 游 泳 2 2 4C 5mi ,0 n 4 ℃烘箱 热 烘 5ri n,夹 尾 1r n 10V 电 a a ,0 i 击 足底 1mi 悬 尾 1mn等 , 序 随 机 , 动 物 不 n, i 顺 使 能 预料刺 激 的发 生 [。 2 】
3 北 京 中医 药 大 学 基 础 医 学 院 , 京 10 2 ) . 北 0 0 9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柴 桂 温 胆 定 志 汤 对 抑 郁 模 型 大 鼠 海 马 5 HT、 A A 及 G u的 影 响 。 方 法 一 G B l 与 正 常 对 照 组 比 较 , 型 组 5 HT 模 一
2种抑郁症大鼠模型的比较

S r u— w e 大鼠 由浙江省动物实验 中心提 pa e a l g d y 供( 许可证号 S X C K浙 2 0 —0 ,  ̄ 7 饲养 030 0)10 20 , 1 8 g 于标准环境内( 室温( ± ) ,2 黑,2 白, : 2 2 o 1 2 C h 1 8 0 h 0
1 强 迫游 泳 实验( S ) - 3 F T
的慢性刺激后, 大鼠的不动时间明显延长, 与刺激
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1 大鼠的上窜时间 P0 ) 0;
明显缩短(< . ) 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 J0 1 p 0,
与盐水对 照组相 比较 , 氯米帕明处理组大鼠
的不 动 时 间明 显增 加 (< .1,上窜 时 间明 显减 少 J0 ) p 0
开灯 型 制 备 . 2
罪恶感和 自杀倾向, 在动物身上不能模拟 出来. 但 是动物模型还 是可以重现抑郁患者的很多基本生
建立 2 种忧郁症大鼠模型:1 ( 据文献【 确立慢 ) 1 】 性刺激: 每天随机给予大鼠电击足底 、 禁食 、冰水
收稿 日期 :20 .00 . 0 81—3 宁波 大学 学报 ( 工 版 )网址 :t :3bn u d . 理 ip/ ft / x . . uc be n 基金 项 目:浙江 省实 验动 物科 技计 划 ( 0 78 .7 20 F 0) ). 1 第一 作者 :尹维 刚 (15 ) 6一 ,男,黑龙 江五 常 人, 授 ,主要研 究 方向 :神经 生物 学 . — i yn iag b . u n 9 教 Emal i gn @n u d. : we e c
理学和行为学的反应. 本实验比较 2 种抑郁症大鼠
慢性应激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ACTH)、皮质醇 (CORT)及 脑 内单 胺类神 经递 质 5一羟 色胺 (5.UT)和 多 巴胺 (DA)的含 量。结 果 模
型组 大鼠体 质 量增加 量 、糖 水消耗量 、水 平运动格 数及 垂直 运动 次数 、5一HT和 DA的含 量 均显 著低 于 空
白组 ,强迫游 泳不动 时间及 ACTH,CORT含 量 显 著 高 于空 白组 ,2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计 意 义 (P<0.05或
P<0.01)。结论 慢 性 不可预 见的应 激可 以造成 大 鼠抑郁 模 型。
关键词 :慢性 应激抑 郁症 ;模型评 价 ;促 肾上腺 皮质 激素 ;皮质 醇 ;5一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003—8450(2010)06—0007—04
Zhuanggu Fang may by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CT ,thus decrease bone loss induced by removing ovaries,and play a rol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steoporosis.
摘 要 :目的 依 据应激 理论 并结合现 代 实验动物 学 ,复制相 应的抑 郁症 动物模 型并 对该 方法进行
系统评 价 。方法 利 用慢 性不 可预见 的应激 制作抑 郁模 型 ,观 察动 物的体 质量 变化 ,采 用 Open—Field实
验 、糖水 消耗 实验 及 强 迫 游 泳 实验 测 试 大 鼠行 为 ,用放 射 免 疫 法 测 定 大 鼠 血 浆 中促 肾上 腺 皮 质 激 素
质 量 (190±20)g,由甘 肃 中医学 院实 验 动物 中心 量 、Open—Field行 为学 得 分 、强 迫 游 泳 不 动 时 问进
产后抑郁动物模型及行为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产后抑郁动物模型及行为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唐娅辉;曾贵荣;吴莉峰;王宇红;姜德建【摘要】Postpartum depression(PPD)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postpartum psychiatric syndromes. Because of the complex and changeable characteristics in PPD disease and the special period after childbirth,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limitations in the study of this disease. Therefore,the prepa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a proper animal model closed to clinical and behavioral evaluation meth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y of its pathogenesis. This review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mmonly used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imal models and the behavioral evaluation method. It is hop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PPD pathogenesis and for the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由于PPD疾病的复杂多变以及产妇分娩后所处的特殊时期,使得临床上研究该疾病存在很多局限性.因此,制备与建立临床接近PPD动物模型及行为学评价方法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综述主要介绍了常用的产后抑郁症动物模型以及行为学评价方法,为深入研究PPD发病机制及药物开发提供实验方法.【期刊名称】《中国实验动物学报》【年(卷),期】2018(026)001【总页数】6页(P133-138)【关键词】产后抑郁症;行为学;评价方法【作者】唐娅辉;曾贵荣;吴莉峰;王宇红;姜德建【作者单位】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长沙410208;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新药药效与安全评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331;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新药药效与安全评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331;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长沙410208;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新药药效与安全评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331;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长沙410208;湖南省中药粉体与创新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长沙410208;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新药药效与安全评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3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 We declare that we have no conflict of interest statement.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是指产妇从开始分娩到产后出现的一系列抑郁症状,如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对生活缺乏信心等,严重者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
抑郁障碍生化与慢性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评价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 洁 级 S rg e wl . 清 p au— Da e y健 康 成 年 雄 性 大 鼠 4 8
液 体 消 耗 试 验 系 参 照 w|nr (9 7年 ) 绍 的 双 瓶 le 等 18 1 介 法 , 体做法为 : 具 实验 前 7 2h开 始 , 续 4 连 8h给 拟 作 实 验 的
的应 激 ( UMS C )模 拟 诱 发 抑 郁 症 的 应 激 源 来 制 作 抑 郁 动 物 模 型 , 论 上 与 人 类 抑 郁 症 发 病 机 理 应 较 为 接 近 l 我 们 采 理 2。
次 , 实 验 4周 , 照 组 系 同 期 饲 养 非 孤 养 大 鼠 。 共 对 12 3 行 为 学 测 试 : 场 行 为 ( pnf l) 验 箱 系 根 据 9 8年 ) 料 在 四川 大 学 华 西 医院 木 工 组 订 做 , 大 18 资 箱
动 物 双 瓶 饮 水 , 瓶 为 0 1 的 蔗 糖 溶 液 , 一 瓶 为 普 通 自来 一 . 另 水 。双 瓶 重 量 一 致 , 置 笼 的两 侧 ( 后 皆 如 此 ) 分 以 。在 每 次 行
只 , 重 2 0 0 , 西 医 院动 物 室 提 供 , 验 期 间 于 华 西 体 5 ~3 0g 华 实
入量 。
养 , 笼 8只 , 每 自由进 食 、 水 。在 动 物 房 适 应 性 饲 养 4d后 饮
随 机 分 为 利 血 平 组 , 理 盐 水 组 , UMS组 , 常 对 照 组 , 生 C 正 每
组 1 2只 。 1 2 建 模 .
1 3 统 计 分 析 : P S O 0统 计 处 理 , 检 验 , < O 0 . S S I. t P . 5为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抑郁模型与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比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抑郁模型与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
比较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受到的应激事件越来越多,应激性抑郁症也日益普遍。
研究应激性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对于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应激性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包括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抑郁模型和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两种模型对应激性抑郁症的模拟方法不同,但其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因此,本研究将从药理学和行为学方面比较两种模型的差异,为深入了解应激性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对照组、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组和慢性束缚应激组。
对照组不受应激,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组通过随机进食、倒置笼子、喷射冷水等方式受到温和应激,慢性束缚应激组通过束缚4小时/天的方式接受应激。
在实验过程中,将对三组大鼠进行药理学和行为学测试,包括轻描淡写、逃避行为、害羞和掩饰行为、毛发和皮肤异常等,同时观察大鼠在不同应激模型下感兴趣的空间和物品的探索行为。
药理学测试将通过处理大鼠脑组织切片并投入染色体系观察代谢物含量的变化,行为学测试将通过行为表现观察和时间记录等方式。
三、预期结果和价值
通过对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抑郁模型和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的比较,我们预期得到如下结果:在药理学方面,慢性束缚应激组大鼠脑组织中代谢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慢性不可预计温和应激组则未出现相关变化;在行为学方面,慢性束缚应激组的大鼠表现出更明显的逃避和害羞行为,探索空间和物品的时间也更短。
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应激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高治疗和预防应激性抑郁症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抑郁表型
抗抑郁表型 拮抗抗抑郁表型 抗抑郁表型 对盐酸氟西汀敏感性降低 抗抑郁表型 抗抑郁表型,对电击敏感 性降低 抗抑郁表型,对抗抑郁药 敏感性降低
展望
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抑郁症必不可 少的工具。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出 现,实验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多样性 都大大改善了。虽然转基因技术仍 存在很多问题,但其仍有着光明的 前景。
α 2C-肾上腺素能受体 基因过表达
NE转运子基因敲除 单胺氧化酶A基因敲除 单胺氧化酶B基因敲除 μ 阿片受体基因敲除 δ 阿片受体基因敲除 Gα -G-蛋白敲除 5-HT1A受体敲除
抑郁表型
抗抑郁表型 抗抑郁表型 抗抑郁表型 抗抑郁表型 抑郁表型 拮抗抗抑郁表型 抗抑郁表型
腺苷受体基因敲除
速激肽NK1受体基因敲除 IL-6基因敲除 多巴胺D5受体基因敲除 DARPP基因敲除 CREB突变 BDNF条件性基因敲除 TrkB基因敲除
5-HT1B受体敲除
拮抗抗抑郁表型, 谷氨酸脱羧酶基因敲除 对SSRI类抗抑郁药 敏感性增加
拮抗抗抑郁表型
抗抑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
DA-β -羟化酶基因敲除 α 2A-肾上腺素能受体 基因敲除 α 2C-肾上腺素能受体 基因敲除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基因敲 抗抑郁表型 除 抗抑郁表型 抗抑郁表型
抑郁表型,并拮抗 TNFα 基因敲除 抗抑郁表型 抗抑郁表型 血管紧张素基因敲除
Antidepressants screening. Mechanism studying
神经生化功能改变模型 应激模型 条件性饲养模型 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获得性无助模型 (learned helpless) 慢性温和应激模型 (chronic mild stress) 行为绝望模型 (behavioral despair)
Gene-engineering mice
Conventional transgenic mice Conditional gene-targeting methods Antisense targeting
5-HT1A受体敲除
抗抑郁表型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损伤 抗抑郁表型,焦虑相关的 行为减少(有待进一步确定)
Refere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Janne Grø nli a,., Robert Murison b,d, Bjø rn Bjorvatn c,d, Eli Sø rensen a, Chiara M. Portas a, Reidun Ursin a,d ,Chronic mild stress affects sucrose intake and sleep in rats,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150 (2004) 139–147 2.John F. Cryan, Daniel Hoyer, and Athina Markou,Withdrawal from Chronic Amphetamine Induc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al Effects in Rodents,BIOL PSYCHIATRY 2003;54:49–58 3.Andrew Harkin*, John P. Kelly, Brian E. Leonard,A review of the relevance and validity of olfactory bulbectomy as a model of depression,Clinical Neuroscience Research 3 (2003) 253–262 4. Vijayakumar Mavanjia,b, Subimal Dattaa,*,Clomipramine treatment in neonatal rats alters the brain acetylcholinesterase activity in adulthood,Neuroscience Letters 330 (2002) 119–121 5. Ruth E. Grahn a,*, S.E. Hammack a, M.J. Will b, K.A. O’Connor a, T. Deak c,P.D. Sparks a, L.R. Watkins a, S.F. Maier a, Blockade of alpha1 adrenoreceptors in the dorsal raphe nucleus prevents enhanced conditioned fear and impaired escape performance following uncontrollable stressor exposure in rats, Behavioural Brain Research 134 (2002) 387_/392 6. Peter Gassa,*, Holger M. Reichardtb, Tatyana Strekalovaa, Fritz Henna, Francois Troncheb, Mice with targeted mutations of glucocorticoid and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Models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Physiology & Behavior 73 (2001) 811 – 825 7. Alexandre Urani, Sabine Chourbaji, Fritz A. Henn, Peter Gass*,Modeling depression with transgenic mice:the neurotrophin hypothesis revisited,Clinical Neuroscience Research 3 (2003) 263–269 8.Marianne B. Mu¨ ller*, Martin E. Keck,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e for studies of stress-related clinical conditions,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36 (2002) 53–76 9.Eric J. Nestler, Elizabeth Gould, Husseini Manji, Maja Bucan, Ronald S. Duman, Howard K. Gershenfeld, Rene Hen, Susan Koester, Israel Lederhendler, Michael J. Meaney, Trevor Robbins, Lois Winsky, and Steve Zalcman , Preclinical Models: Status of Basic Research in Depression, BIOL PSYCHIATRY 2002;52:503–528
抑郁症研究的动物模型
基础01级 陈瑶瑶
I am depressed.
Me too.
Why we need animal models? The sorts of animal model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nimal models.
The uses of animal mod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