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动物模型概述及评价1
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及综合治疗

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及综合治疗在当今社会,抑郁症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健康问题。
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抑郁症,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并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
这就引出了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及相应的综合治疗策略。
一、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一)生物学因素抑郁症的发生与多种生物学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神经递质的失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在调节情绪、睡眠、食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这些神经递质的水平异常时,可能导致情绪的低落和抑郁症状的出现。
遗传因素也在抑郁症的发病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研究发现,如果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基因的变异可能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使个体更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而患上抑郁症。
此外,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是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我们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某些区域,如海马体、前额叶皮质等,可能存在体积缩小、代谢异常等情况,这可能影响了情绪的调节和认知功能。
(二)心理学因素认知模式是影响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
消极的思维方式、对自己和世界的过度负面评价,以及对未来的无望感,都可能增加抑郁症的发病风险。
例如,有些人在面对挫折时,总是倾向于将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无能,而不是客观环境的因素,这种自我指责的思维模式容易导致情绪的低落。
人格特征也与抑郁症有关。
具有神经质、内向、敏感等人格特质的人,在面对压力时可能更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心理创伤和应激事件同样是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心理因素。
例如,童年时期的虐待、重大的生活变故(如失业、离婚、亲人离世等),都可能对个体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从而引发抑郁症。
(三)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缺乏亲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遇到困难时无处倾诉和寻求帮助,就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进而陷入抑郁的情绪中。
抑郁症动物获得性无助模型实验设计

• 将动物单个地放入穿梭箱的一端,使其适应测试环境5min (只在第一训练时迚行),然后迚行30次回避训练(每次 之间间隔30s)。每次训练的最初3s出现一个光信号,允 许动物在此期间到达另一端的箱中以回避电击。若此间无 回避反应发生,则光信号再持续出现3R,同时还出现一个 0.8mA的足部电击(持续3s)。若此间无逃避反应发生, 则电击和光信号立即自动停止,同时将此记作一次逃避失 败。在第3、4、5d亡午均迚行一期回避训练,每只大鼠均 记录其逃避失败次数。预先经受了无可逃避电击的大鼠, 在第3、4、5d的测试中逃避失败次数均显著高于预先未经 受无可逃避电击的大鼠,而在连续使用抗抑郁药之后,预 先经受了无可逃避电击的大鼠,在第3、4、5d的测试中逃 避失败次数显著下降,尤其是在第4、5d中。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情志障 碍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的率高、自杀率高特点,是 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广泛 重视。该病在我国疾病经济负担排名中居第二位,为6.2%, 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临床精神疾患。
抑郁症状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抑郁心境、 兴趣丧失、 负罪感或无价值感、 睡眠紊乱和食欲下降、 活动 减少、 注意力下降以及自杀观念等。
背景
• 大鼠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是 Seligman ME 等在 20世纪70 年 代建立的一种评价抗抑郁剂的动物模型,其原理是大鼠在 遭受无法逃避的电击以后, 将其放在可以逃避电击的环境 时, 可呈现逃避 (或操作) 行为缺失, 而抗抑郁剂能够 翻转或减少这种行为缺失。获得性无助是一种动物在接受 无法控制或预知的厌恶性刺激后所表现的长期的逃避能力 缺乏的行为现象, 这种模型的行为特征不人类抑郁症的症 状表现具有相似性
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和综合治疗

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和综合治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传统的单一疗法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综合治疗模式成为了治疗抑郁症的主流方法。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以及综合治疗的具体方法。
1. 抑郁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抑郁症的发生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结果,其中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1.1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和神经内分泌异常等。
研究表明,抑郁症在家族中有遗传倾向,特定基因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密切关联。
此外,生物背景下的神经递质失衡和神经内分泌异常也会引起抑郁症的发生。
1.2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创伤等。
个体的心理特点可以是性格、认知方式以及应对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心理创伤是指个体在生活中遭受到的一些创伤性事件,例如失业、失恋、亲人离世等,这些事件可能触发或加重抑郁症的发生。
1.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应激事件等。
家庭环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家庭的不和谐、冲突和疏远等问题都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诱因。
社会支持的缺乏也会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应激事件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遭受到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心理不适,进而引发抑郁症的发作。
2. 综合治疗方法综合治疗是指综合运用生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方法来治疗抑郁症。
2.1 生物治疗生物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来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和改善神经内分泌的异常。
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剂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
2.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通过认知重建、行为疗法和支持性治疗等方式来改善抑郁症的症状。
认知重建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消极思维模式,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行为疗法可以通过行为改变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大鼠抑郁症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组别
n
空白组
20
模型组
20
注:与空白组相比,* P < 0. 05
第0 周 221. 5 ± 13. 7 224. 2 ± 10. 5
第1 周 226. 2 ± 14. 5 217. 2 ± 10. 2
第2 周 231. 4 ± 17. 4 209. 3 ± 12. 1*
第3 周 241. 5 ± 18. 4 200. 3 ± 10. 3*
表 2 两组大鼠 Open-field 法行为测定垂直运动结果比较( 珔x ± s) ( 单位:次 /3min)
组别
n
空白组
20
模型组
20
第0 周 12. 5 ± 2. 3 12. 6 ± 2. 3
注:与空白组相比,* P < 0. 05 ,# P < 0. 01 .
第1 周 14. 2 ± 3. 3 10. 4 ± 1. 5*
表 1 两组大鼠 Open-field 法行为测定水平运动比较( 珔x ± s) ( 单位:次 /3min)
组别
n
第0 周
空白组
20
70. 3 ± 11. 6
模型组
20
71. 3 ± 12. 7
注:与空白组相比,* P < 0. 05 ,# P < 0. 01.
第1 周 72. 2 ± 12. 3 63. 2 ± 10. 5*
1 材料和方法
1. 1 实验动物分组 健康成年 SD 大鼠 40 只,重 量 190g ± 20g,由 第
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 心[SCXK ( 沪 ) 2007 - 0003 ] 提供,置于 SPF 系统内[SYXK( 沪) 2007 - 0003 ],适 应性喂养 1 w。大鼠随机 分 为 空 白 对 照 组、模 型 组。 空白对照组 20 只,5 只 / 笼,雌 雄 各 半。 不 予 任 何 刺 激,自由 摄 食 和 饮 水,正 常 饲 养。 模 型 组 20 只,5 只 / 笼,雌雄各半。 1. 2 造模
大小鼠抑郁模型评价方法

大小鼠抑郁模型评价方法标题:大小鼠抑郁模型评价方法:从行为实验到神经生物学指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群。
为了深入探究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并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科研人员建立了多种抑郁模型。
本文主要介绍在大小鼠中评价抑郁模型的方法,包括经典的社会行为测试、应激反应实验以及神经生物学指标的分析。
一、社会行为测试1.社交回避试验:这是评价啮齿动物社交行为的一种方法。
经典的三盒社交回避测试中,一个长方形的盒子被两块挡板分成三个盒子。
实验中,在两端的每个箱子里放置一个鼠笼,一个里面装刺激老鼠,另一个为空鼠笼。
受试动物放在中间的箱子里,通过观察动物接触受刺激小鼠和空鼠笼的时间、频率和潜伏期,以及两端箱子里动物的运动距离、时间和进入频率,来描述动物的社会偏好行为。
2.糖水偏好实验:这是评价兴趣缺乏的经典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慢性束缚模型组的糖水偏爱指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表明抑郁模型成功。
二、应激反应实验1.慢性束缚应激:这是抑郁症常用的应激模型,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
通过束缚动物,模拟抑郁症的核心症状——缺乏兴趣。
2.孤养应激:从社会应激的角度出发,加入了孤养的应激方法,使模型更符合抑郁症的理论基础。
三、神经生物学指标分析1.神经生化指标:包括脑内神经递质(如5-HT、DA、NE等)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测定。
2.神经免疫指标:如炎症因子(如IL-1β、IL-6、TNF-α等)在脑内的表达水平。
3.神经发生与神经可塑性:通过检测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神经元再生情况,评价抑郁模型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评价大小鼠抑郁模型的方法包括社会行为测试、应激反应实验以及神经生物学指标分析。
抑郁症应激动物模型

抑郁症应激动物模型(一)行为绝望(behavioral despair)模型行为绝望模型具有简单、快速、敏感等特点,常用于抗抑郁药物的快速筛选。
主要包括两种动物模型。
一是大鼠、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大鼠、小鼠被迫在一局限的空间游泳,它们首先拼命地泳动试图逃跑,随后处于一种漂浮的不动状态,仅露出鼻孔维持呼吸,四肢偶尔划动以保持身体不至于沉下去,这种状态被称为不动状态,实际是动物放弃逃脱的希望,属于“行为绝望”。
二是小鼠悬尾实验:悬尾小鼠为克服不正常体位而挣扎活动,但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间断性不动,显示“绝望”状态,多数抗抑郁药可有效缩短小鼠的不动时间。
(二)获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LH)模型获得性无助是一种当大鼠接受无法控制或预知的厌恶性刺激(如电击)后,将其放在可以逃避电击的环境中时,呈现出的逃避行为欠缺的现象,同时可伴有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运动性活动减少、攻击性降低等现象。
多种临床对抑郁症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可逆转“获得性无助”现象。
该模型对抗抑郁药高度敏感,药理作用时程与临床相吻合,是用于抑郁症研究的比较理想的模型。
不仅用于抗抑郁药的筛选,而且可用于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的研究。
(三)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 CUS)模型大鼠经历一系列严重的应激因子(如噪声、强光刺激、长时间行为限制等)后表现出活动能力下降。
将几种不同的应激因子在实验全程中应用,顺序随机,使动物不能预料刺激的发生。
主要模拟了人类抑郁的核心症状即快感缺乏,同时模拟了其他重型抑郁障碍的症状表现。
如运动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下降、探索行为能力下降、侵犯攻击能力缺陷、性行为能力下降等。
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并可持续几个月,基本符合抑郁症模型的要求,是目前国外文献中广泛使用的模型。
(四)慢性中等强度应激刺激模型(chronic mild stress,CMS)此方法是将动物(大鼠或小鼠)置于温和应激刺激环境(刺激有电击足底、通宵照明、禁水或禁食、换笼饲养、昼夜颠倒等),各种刺激随机选用,动物不可预知,作用数周或数月(一般多为3周)之后,动物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次数减少,糖水消耗量降低,其所表现出的抑郁状态、兴趣丧失、快感缺乏与抑郁症患者临床常见的精神运动状态改变、兴趣丧失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应激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神经机制及其评价

应激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神经机制及其评价抑郁症是常见的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精神问题之一,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抑郁症的高发病率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
研究和治疗抑郁症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动物模型的建立。
抑郁症的动物模型可分为评价分析的测量模型(assay models, AM)和病症模拟的类比模型(homologous models, HM)。
前者实质上是一种病理评价指标,可用来筛选药物等简易、快速、可以量化的模型方法。
后者是通过造模在动物身上模拟疾病的病症,对于探究病理十分有效。
抑郁症的类比模型包括应激模型、生化改变模型、孤养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等。
应激动物模型被广泛用于抑郁症的研究,随着抑郁症应激理论的不断完善,由此开发的动物模型也得到相应的发展[1]。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应激动物模型的原理及评价的研究情况作以简要介绍。
1 行为绝望(behavioural despair, BD)模型1.1 BD模型的主要内容 BD模型包括强迫游泳试验(Forced Swimming Test, FST) 和鼠尾悬吊试验(Tail Suspension Test, TST)。
最初由Porsol (1978)提出FST,该法是将大鼠或小鼠丢进盛水的透明圆柱玻璃(树脂)缸中,老鼠会在水里挣扎试图逃脱,努力无效之后会放弃挣扎而漂浮在水面上呈不动的姿势,即产生“绝望”状态。
由此衍生出小鼠的TST模型,是将小鼠尾部悬挂,鼠也会呈挣扎或不动状态。
BD模型常以鼠在5~6min不动(即“绝望”)的总时间作为抑郁程度的指标[2]。
1.2行为指标的量化及观测的人工智能化在实验当中鼠经常很难表现出明显游泳和漂浮行为。
“静止不动”的判定不一定非常明确,为了避免较大误差,常需要预先训练评估者(raters)并增加其人数,尽可能降低人为误差。
Armario(1988)将鼠在水中的行为细分为3类:游泳、挣扎和漂浮,每个动作均有明确的定义,该标准在以后的研究中被多次采用。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概述及研究进展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概述及研究进展作者:马廷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09期摘要: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广泛传播,使人衰弱,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的主要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情绪低落、失去兴趣或愉悦、内疚或无价值感、睡眠或食欲不振、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自殺意念等。
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的精神压力的增加,导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如今,已经建立起许多的抑郁症动物模型来阐明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并用于测试新的抗抑郁治疗方案。
该文阐述了常用的几类抑郁症动物模型,并对模型的原理和应用作了介绍以及陈述了新型的斑马鱼抑郁症动物模型,为抑郁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动物模型;斑马鱼;综述随着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变化,抑郁症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加,一生中存在抑郁体验的人群大约在13%~20%,终身患病率大约在5%左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止2013年全世界患有抑郁人群比例大约占12.8%,高居疾病负担前列[1],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患[2]。
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可由多种不同因素引发,一般认为与生物化学、遗传、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结论。
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主要的观点是低水平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近年来,学者们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研究表明,抑郁症是一种与多种神经递质、脑区和环路相关的一种疾病,此外抑郁症的病理生理与脑内多种生化物质以及体内菌类有关。
目前人们加大对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其中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应用是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抗抑郁药研究的关键。
如今,已有20多种方法可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大批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寻找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较好模拟抑郁患者各类症状的新型动物模型出现,为抑郁症及抗抑郁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