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科学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政策文本量化研究的综述与展望

政策文本量化研究的综述与展望

2020-09-28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能力建设专项"科技知识服务大数据基础”(项目编号:Y9290002}。

郑新曼(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情报理论与方法 董瑜(1971-),女,研究馆员,硕十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政策战略情报研究2021年2月第41卷第2期现代情板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Feb., 2021Vol.41 No. 2研究综达与前沿进展政策文本量化研究的综述与展望郑新曼h 2董瑜(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北京100049)摘要:[目的/意义]政策文本量化是一种新兴的跨学科研究方向,本文从文本数据与分析方法融合的角度,系统梳理了政策文本量化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指导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实践:[方法/过程]基于文本量化的 不同方式,将现有研究方法归纳为政策计量分析、内容分析法和效词分析法,分别总结了这些方法的特点、流程 及典型应用。

[结果/结论]政策文本量化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集中体现在文本数据类型拓展、多领域方法迁 移与应用,其中效词分析法应用逐渐广泛;未来应关注政策文本数据源和语料库建设以及方法的误差研究。

关键词:政策文本;定量分析;文本量化;文本分析D 0I : 10.3969/j .issn .1008-0821.2021.02.018〔中图分类号〕G 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 (2021) 02-0168-10Review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litical TextsZheng Xinman 12 Dong Yu 1,2*(1.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190,China ;2. Department of Library , Inform ation and Archives Management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190,China )Abstract : [ P u rp o s e /S ig n ific a n c e ] T h e q u a n tita tiv e an aly sis of p o litic a l te x ts is a n e m e rg in g in te rd is c ip lin a ry r e se a rc hd ire c tio n . F ro m th e p e r s p e c tiv e of th e in teg ra tio n o f tex t d a ta a n d a n a ly s is m e th o d s , th is p a p e r sy s te m a tic a lly su m m a riz e s th e la te s t d e v e lo p m e n ts in th e q u a n tita tiv e r e s e a rc h of p o litic a l t e x t s , a im in g to su p p o rt p r a c tic a l g u id a n c e fo r fu tu re re ­s e a r c h .[M e th o d /P r o c e s s ] T h re e m a in q u a n tita tiv e m eth o d s w ere su m m a riz e d in th e d iffe re n t w ay s of how p o litic a l tex tsw ere co n v erted in to d a t a ,th e n c o n c lu d e d th e ir p r o c e s s , c h a ra c te ristic s a n d re s e a rc h ta s k s .[ R e s u lt/C o n c lu s io n ] T h e q u a n ti ­ta tiv e r e se a rc h o f p o litic a l te x ts h a s d e v e lo p e d ra p id ly in re c e n t y e a r s , w h ic h m a in ly s tu d ie d th e e x p a n sio n o f d a ta r e ­so u rc e s ,a p p lic a tio n o f m u lti-d o m a in m e th o d s , a n d th e to k en izatio n m e th o d b e c a m e in c re a sin g ly p o p u la r . In th e f u tu r e , re s e a rc h e r s c a n p a y m o re a tte n tio n to a d o p tin g m o re d a ta so u rc e s for p o licy r e s e a r c h , th e c o n s tru c tio n o f p o litic a l te x ts c o r ­p u s a n d v a lid a tio n o f m e th o d s .Key words : p o litic a l t e x t s ; q u a n tita tiv e a n a ly s is ; text a s d a t a ; te x t a n a ly s is政策文本是政策存在的物理载体,是政府政策 行为的反映,也是记述政策意图和政策过程的客观 凭证[1],因此政策文本研究是追溯和观察政策过 程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际社会政策研究近期发展综述:理论、领域和视角

国际社会政策研究近期发展综述:理论、领域和视角

式。 权力资源理论认为 , 社会保障制度 的发展是由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2 — 1 0
作者简 介 : 李姿姿 , 中央编译局 副研 究员, 研 究方向: 欧洲社会政策、 比较政府与政 治。

60 —
< 甘肃行政 学院学报} 2 0 1 4年第 1 期
社会 治理与建设
< 甘肃行 政学院学 ̄) 2 o 1 4 年第 1 期
社会 治理理论、 领域和视角
李姿姿
( 中央编译 局 , 北京 1 0 0 0 3 2 )
【 摘 要】 自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 国际社会政策研究在理论上取得 了很多新的突破 , 以制度和企业为核心的 理论对原有建 立在阶级 冲突基础上 的权 力资源理论 带来 了挑 战 ,为不 同学科 的交流和对话提供 了机会 , 推 进 了社会政策理论 的完善 。 此 外, 随着各 国对 劳动 力市场政 策和 家庭政 策的重视 , 社 会政 策的研 究领域得到
劳资双方的力量对 比决定 的,经济上处于弱势的 工人阶级通常要求提 高社会保 障,而处 于强势地 位的企业雇主则倾向限制福利扩张。 基于此 , 他们 认 为 二 战后 资本 主 义 国 家福 利制 度 的发展 是 工 会
和左翼政党力量壮大的结果 。 不过 , 自 2 0 世纪8 0 年 代末 以后 ,随着福利国家危机加深和福利削减压 力增大 , 权力资源理论 的解释力受到局 限, 客观上 要求 新 的理 论来 概 括 福利 国家 改革 过 程 中 出现 的 新 问题 。 而福利 国家的“ 新政治学” 就是替代权力 资源理论的一种重要的理论取 向。 福利国家“ 新政治学” 的代表人是美 国学者皮 尔逊( P a u l P i e r s o n ) 。 1 9 9 4 年, 皮尔逊对撒切尔和里 根执政 时期 的英 国和美 国的社会政 策进行 了考 察 ,结果发现福利削减并不如权力资源理论所预 期 的那 么明显 。皮尔 逊指 出 , 在很 多发 达工业 化 国 家, 工会和左翼政党的力量显著下降 , 但是这对福 利国家并没有带来 十分明显 的影响 ,社会项 目并 没有 出现大规模 的削减 ,福利国家呈现出很强的 惯性和适应性 。【 地 认为 , 既有理论 与现实之 间存 在差距的原 因在于 ,战后3 O 年福利国家扩张已经

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在 规 定性 , 片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处 是 将 政 策 执行 力 的 主体 仅 限 于
政府 。黄忠 华表 示 赞 同莫 勇 波 的 定 义 方 法 , 对政 策
文 章 编 号 :0 813 (0 2 0 —3 30 1 0 —5 4 2 1 ) 50 4—4
政 策 执 行 力 研 究 综 述
韩 津 .
( 汉 大 学政 治与公 共 管理 学 院 , 武 湖北 武汉 40 7 ) 3 0 2
摘 要 : 策执行 力研 究是 中 国 当前公 共 管理 领 域 内的一 个 重 要课 题 , 要从 政 策执 行 力 的 内涵 、 政 主
第2 9卷 第 5期
2 1 年 9月 02
河 北
工 业 科

Vo . 9。 . 1 2 No 5
Se .2 2 pt 01
H e e o r a fI d sra ce c n c n lg b i u n l n u tilS in ea d Te h oo y J o
构 成要 素 、 实践 等 3个方 面对 近年 来 以政 策执 行 力为 主题 的 相 关研 究作 了梳 理 和总 结 , 在此基 础 并
上 指 出 其 不 足 以及 对 中 国 的 启 示 。 关 键 词 : 策执 行 力 ; 构 因 素 ; 政 结 实践
中 图分类 号 : 2 1 D 3 F 1;05

种 视 角分别 出发 , 政 府 内 在 能力 和力 量 的角 度来 从 对 政 策执行 力进 行 定 义 的 , 调 了政 策执 行 力 的 内 强
认识 , 是多 数学者 是 从政 策执 行力 的 概念 、 响 但 影
因素 和提升 途径 等角 度来 对公 共 政策 执行 力进 行界 定 的 。近年 来 , 有 学 者 提 出 了 观察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也 力 的新 视角 , 主要 有结 构分 析 方 法 和成 本一 益分 析 效 方法 。笔者 主要 从 政 策 执行 力 的概 念 、 成 因素 以 构

国内外科技政策的效果评估综述

国内外科技政策的效果评估综述
内外 科 技 政 策 的效 果 评 估综 述
陈 宏 光
( 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杭 州 30 3 ) 杭 10 7
【 摘 要 】 本文论述 了科技政策的重要性 以及科技政策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 同时综述 国内外对科技政 策的 内涵、 分类 、 估方法以及评 评 估标准等 四个方 面研究的 内容。科技政策有力推动科技 的发展 , 使得部分学者深入研 究科技政策的绩效评 估 , 而为改进政 策以及制定政策 从

学者 依照 一定 的程序 、 有效 的评 估 标准 与 范 式 , 并通 过综 合 性 的评 估方 法对 科技政 策对经 济增 长 的作 用 以及 这种 作 用 实现 过 程进 行 分析, 从而 获得 科技政 策所 产 生的 效 益 、 行 总 成本 以 及影 响 政 策 施
提供 依 据 。
【 关键词 】 科技政 策; 价 ; 评 评估方法 ; 评估标 准 科技政 策在 我国推 出的 系列政策 中 占有 重要 地位 , 它是 指导 技 术 研究 与开发 、 应用 和进 一步 发 展 的纲 领 性文 件 , 推广 也是 中央 以 及各 地政府 部 门对科技 投入 进 行 决策 的法 律 依据 。如 何 对 科技 政 策的 效果进 行科 学的评价 , 于检验 政府 部门所 推出 的科技 政策 提 对 高本 国的科 学技 术水 平 以 及对 经 济 增 长 的推 动 作 用 , 得 尤 为 重 显 要。 随着中央 政府在 十七 大提 出把我 国建设 成为创 新型 国家 , 建设 和完善 国 家创 新体 系 , 科学 技 术 的进 步提 高 到 国家 层面 , 于 政 将 对 府部 门来说 , 如何 有效地 制定 科技政 策 以及改善 现有 的科技 政策 显 得尤 为重要 , 需要衡 量科技 政策 的绩效 , 为前者 提供 依 据。 这就 从而 因此 政府部 门必然 将如何 科 学地 制 定 科技 政策 、 行 科技 政 策 、 执 评 估 科 技政策 的绩 效等相关 问题 重新 提 出来 以 便进 一 步研 究 。在 过 去几 十年 中 , 国政府陆 续制 定 、 了一 系列 的科技政 策 , 我 实行 也逐 渐 地形 成了一 套对 科技政 策效 果进行评 价 的方法和 理论 , 它对 我 国科 技政 策的进 一步发 展具有 重 要的参 考意义 。 二战 以后 , 美国 家由 于 科技 的迅 猛发 展 , 欧 大力 促进 了 各个 国 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而使得政府推出很多方面的政策促进科学技 术的 进步 。为了 改进现有 的 科技政策 , 政府 需要对 已经 推出 的科 学 技术 政策进 行分 析 、 评估 。科技 政策 的评价 从而逐 渐成 为一 个 比较 重要 的政策 研究 领域 , 府 相关 部 门 的专 家 和 高校 学 者也 更 深 层 政 次地 研究科 技政 策的绩 效评价 工作 。 经济学 家熊 彼特首 次提 出了著名 的技 术创新 理论 , 熊彼特 认 为在 创造价 值的 过程 中科学 技术 和 企业 间 的相 互 竞争 起 到 了非 常 重要 的推动 作用 , 使 得学 术 界 逐渐 注 重 “ 技 创新 方面 的 研 从而 科 究 。美 国经济 学 家索罗着 重分 析 了科 技对经 济的 作用程 度 , 提出 了 生产 函数和 余值 因素 , 而解 释了 除资本 和劳动 以外 所形成 的剩 余 从 部分 的 经 济 增 长 , 是 没 有 说 明 科 学 技 术 的 来 源 。B d gr 但 ai e 和 n Tnl 20 ) 等 实证检 验 了科 技创 新 与 地 方经 济 发 展之 间 的 关 od (02 系 , 果显示 科技 创新对 于地 方经济 的发展 有很 强的推 动作 用 。刘 结 红 (o8 、 zo ) 陈衍 泰 等 通 过 实 证 研 究 发 现 , 技 创 新 的 转 化 效 率 不 科 同 , 经济 的促进 作用 也是不 同的 ” 。 对 什么是 政策 评估?对 于政 策评估 的 内涵 , 国外学者 主要 有 以下 几种 观点 :、 1政策 评价是 对政 策 的绩 效 进 行有 效评 估 , 对 政策 实 是 施所 产生 的作用 、 经济严 出 的变 化 及影朐 结果 的 分析 ;、 2 政策 评 估 是作 为制 定政策 时对预选 方 案进行细 致分 析的过 程 , 专家通 过有 效 识别 与政策 相关 的信 息 , 已形 成 的预 备 方案 进 行评 估 , 而确 定 对 从 各种 方案所 具有 的利 弊以及 能够 实现 预 期目标 的程度 , 政策 制 以便 定者选 出效 果最优 化 的方案 ;、 3 政策 评估是 对政策 设计 、 执行 、 估 评 等各个 环节进 行评 估 , 括评 价 预选 方 案 以便 选 出最 优化 方 案 , 包 也 包括 政府部 门执 行所制 定的 科技 政 策 以及 评价 科 技 政策 所 产生 结 果与 预期 制定 目标的 差异 。这种 评 估 方式 通过 用 系统 方 法 评估 科 技政 策的 战略 目标 、 设计 合理 性 、 行过 程 有效 性 和对 经 济 的影 响 执 效果 。更多 的 国内学者认 为 政策 评 价 的关 键是 在 政策 运 行完 成 以 后对 经济增 长的 效果评 价 。陈振 明认 为政 策评 估 是根 据 特 定的 标 准和 严密 的程序 ,对政策 的效 益 、 “ 效率 、 果 等价 值 进行 判 断 的一 效 种政 治行 为 , 最终 的 目标 是为 了获 得从 政 策评 估 中 所反 馈 回来 的 信息 , 一步 改进 政策 或 者 制 定政 策 提 供 充分 的 证 据 ( 振 明 , 为进 陈 20 ) 03 。赵 峰 、 晓丰认 为科 技政 策 的 效果 评估 是 指评 估 部 门或 者 张

我国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第19卷第3期2020年6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19No.3Jun.2020我国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研究文献综述张秋玲(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摘要: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扩招政策的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政策效益三个方面。

政策研究趋向关注公平、质量和弱势群体,定量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未来扩招政策研究应重视对我国扩招政策现象及本质进行理论研究和学理分析,注重构建基于中国国情的扩招政策实施话语解释体系和政策评估体系,重视在关系中对扩招政策未来趋势的研判与把握,不断提升政策研究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关键词:高校;扩招政策;综述中图分类号:G647.32文献标志码:1文章编号:1672-2434(2020)03-0005-03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Policy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1999ZHANG Qiuling(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Changzhou213164,China)Abstract;The research on enrollment expansion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1999mainly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decision-mak­ing process,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policy benefits.The policy research tends to focus on the fairness,quality and the vul­nerable groups,and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is gradually paid attention to.In the future,the research on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polic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and essence of China's enrollment expansion policy,pay attention to build discourse interpretation system and polic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China' 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policy,and value the future trend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policy in the relationship,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interpretation and guidance of policy research to the reality.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olicy of enrollment expansion;review0引言2019年高职扩招政策已经落地,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和普通专升本扩招已经启动。

2015-2016年中国社会政策前沿研究综述

2015-2016年中国社会政策前沿研究综述

2015-2016年中国社会政策前沿研究综述房莉杰【摘要】本文结合2015-2016年间中国社会政策的一些主要变化情况,回顾了这两年间中国社会政策的前沿研究。

这些前沿议题主要包括托底型社会政策、社会组织与社会服务、创新社会治理、计生政策改革后的家庭政策、长期照护、新医改以及精准扶贫等。

通过这些回顾发现,中国社会政策前沿研究正在从具体政策领域的介绍转向对政策过程、政策治理等的分析,开始出现探索中国社会政策范式的学术意识。

但是主流研究仍是对显现的简单描述,也存在经验研究和理论探索脱节的情况。

因此,未来对社会政策方法论的研究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名称】《社会政策研究》【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11页(P45-55)【关键词】托底型社会政策;创新社会治理;精准扶贫;购买服务【作者】房莉杰【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35社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干预(尽管它并不完全是政府行为),更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对于收入再分配的干预,以实现某些福利目标。

而作为学科的社会政策,就是研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收入再分配、它们是怎样进行再分配的,以及其福利目标实现到了什么程度。

因此,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社会政策研究跟现实密切相关,在某一特定时期,它总是聚焦于该时期突出的福利需求,以及主要的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

具体到中国而言,在过去的两年,“二孩”生育政策、“托底”型社会政策、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创新社会治理、精准扶贫、长期照护保险试点等政策陆续提出。

因此,过去两年社会政策的前沿研究很大程度上是跟这些政策的互动。

尤其是处于“十二五”和“十三五”之交,2015-2016年中国社会政策的研究前沿,很大程度上是对“十二五”的总结,且是理解“十三五”社会政策新进展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回顾2015-2016年社会学领域对于这些社会政策的前沿热点研究,以期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同时兼顾其他社会政策研究议题。

政策研究报告研究

政策研究报告研究

政策研究报告研究
政策研究报告是对某项具体政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评估的一种专题性研究报告。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政策信息,并结合实地调查、统计数据和模型分析等方法,以有理论、有战略的方式,对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进行全面研究。

政策研究报告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 研究背景和目的:介绍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研究报告的目的和研究的范围。

2. 文献综述:对当前该政策问题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已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 研究方法:详细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样本选择、调查方法等。

4. 数据分析和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统计方法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政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5. 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改善措施,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支持。

6. 结论和展望: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政策研究报告的撰写需要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也
需要对所研究的政策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力。

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应该紧密围绕研究目的展开,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问题,提出客观、合理的政策建议。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综述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综述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综述作者:袁鲁宁胡丁慧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5期[摘要]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公共政策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鲜有人对公共政策执行进行专门研究,特别是把公共政策执行与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进行探究。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状况,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研究公共政策执行,从公共政策执行理念、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公共政策执行程序来研究公共政策的执行。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领;佘共政策执行[作者简介]袁鲁宁,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2007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海,200241;胡丁慧,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200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上海,200241[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5—0012-0003政策执行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策学家指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制定的作用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1]。

对于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所关注,有的已经达成共识,有的还需进一步深化,其主要观点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公共政策执行内涵、特点的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即将政策付诸实施的意思。

最早将政策执行问题引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美国政策学家普雷斯曼和韦尔达夫斯基就把政策执行定义为:“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

”[2]关于公共政策执行内涵研究,国内外学者均强调了执行的动态过程,但对于这一内涵的具体界定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理解认为,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某项政策、方案的具体贯彻、落实,不包括执行的准备和总结阶段,如保罗-A萨巴蒂尔将政策执行视为这样一个过程:即用法律、上诉法院决定、行政命令,或用议会决定、内阁政令的形式,实施一种基本政策决定的过程;广义的理解认为,公共政策执行是执行者为贯彻、落实政策,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涉及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以及各要素与环节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政策科学研究综述 一、政策科学产生背景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对政策的研究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西方,早在亚里 斯多德、柏拉图、阿奎那、马基雅弗利等古代贤哲的政治著作中就有许多有关政策和政策 研究的论述, 作为现代政策研究组织———思想库前身的智囊及智囊制度在西方国家也出 现得很早。在中华民族5000 多年的文明历史中,不仅涌现了诸如《史记》、《资治通鉴》等一大批与政策和政策研究密切相关的著述, 而且还为后世留下诸如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 的诸葛亮和对唐太宗敢言直谏的魏征等古人在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估方面的成功佳话。然 而, 作为一门学科的政策科学则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 兴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世界,一方面,生产、科技、贸易等诸领域的社会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开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崭新局面, 其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影响广泛等时代特征极为明显; 另一方面, 专业化所要求的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使具体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在走向深入的同时, 其研究范围也变得日愈狭窄。社会活动规模日益庞大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之间客观存在的矛盾, 使当代社会科学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日显不足。与此同时, 因经济、科技和社会的高度协同以及自然、科技和社会各领域的相互渗透与制约趋势而导致的现代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日益增强的相互依赖性, 也要求 社会科学在研究现实问题时有新的突破。再加之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尤其是系统分析、运筹学等方法论学科的出现, 更是从研究方法上为政策科学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政策科学正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下产生并迅速发展的。 二、政策科学研究的状况 (一)、国外政策科学的研究状况 政策科学诞生于美国。早在40年代,美国政治科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l)便提出了“政策科学”(PolicyScience)概念。1951年,他和D·勒纳(DanielLerner)合编了《政策科学》一书,首次对政策科学的对象、内容、性质及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在《政策(学)的方向》一文中,哈罗德·D·拉斯韦尔概括了政策科学的六大特征:(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必须以民主体制作为前提;(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它必须使用数学公式和实证数据建立可检验的经验理论;(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非 2

常敏感的学问,它所选择的政策分析模型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确的记录;(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它要靠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确立自己崭新的学术体系;(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后者的实践经验对于政策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它以社会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所以必须建立动态模型。哈罗德·D·拉斯韦尔是现代政策科学的先驱,《政策科学》则成为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经典。 继哈罗德·D·拉斯韦尔之后,许多经典作家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Charles·E·Lidblom)首先提出政策分析(PolicyAnalysis)概念,并致力于政策分析模型和政策制定过程的研究,针对理性决策的不足提出了渐进主义理论,至今仍有影响。托马斯·R·戴伊(Thomas·R·Dye)在他的《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了旨在为解释政治生活、分析公共政策的八个著名的决策模型。查尔斯·O·琼斯(Charles·O·Jones)在他的《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中详尽地分析了实际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系统的程序化过程,成为当今理解与分析政策制定系统的普遍接受的理论。 到了60年代中期,政策科学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政策科学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在美国工作的以色列学者叶海尔·德罗尔(Yehezhel·Dror)的努力分不开。在1968-1971年短短的几年间,他撰写了著名的政策科学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政策科学探索》(1971年),特别是在《政策科学构想》中,他提出了较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叶海尔·德罗尔的这些著作构成了政策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叶海尔·德罗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经过30多年的发展,政策科学到了70年代已开始成熟。 哈罗德·D·拉斯韦尔提出,政策科学是“以制订政策规划和政策替代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叶海尔·德罗尔认为,政策研究的核心是把政策制订作为研究和改革的对象,包括政策制订的一般过程以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政策研究的范围、内容、任务是:理解政策如何演变,在总体上特别是在具体政策上改进政策制订过程。罗勃特·M·克朗(Robert·M·Krone)则把政策制定系统作为研究的焦点,政策科学应注重(1)政策战略;(2)政策分析;(3)政策制定系统改进;(4)政策估价;(5)政策科学进展的研究。尽管政策科学家们对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定义存在着差别,对政策科学研究的重点的强调也有所不同,政策科学的界限尚未最后确定,但是,他们一般都同意,政策科学以政策及其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政策的性质、原因和效果,研究 3

政策的制订、实施及评价等问题。其次,政策科学已经取得了相当规模的理论成就。到了70年代政策科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为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同的包括学科术语、理论、方法、假设、论证方式、体系原则、操作规则等在内的理论框架。对此,叶海尔·德罗尔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 政策科学的基本模式是叶海尔·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它包括12项基本内容,其要点是:政策科学研究政策的制定系统,关心政策体制的改善,处理政策过程中的问题,端正社会发展方向;依靠抽象的理论结构和模型,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密切联系起来;重视价值观的作用,鼓励有组织的创造精神,承认超理性因素———创造力、直觉、魅力等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不仅运用一般的研究方法发现知识,而且把个体的经验、社会常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打破了许多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吸收各学科的有益知识而丰富自身;等等。再次,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已经相当完备。一般地说,一个学科的建设也就是一个学科的机构设置,包括学术团体、基金来源、出版发行渠道、教育培训、职业化等。 政策科学是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实践依据。从理论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从50-60年代开始,科学技术出现了纵向深入分工,横向交叉融合的趋势,系统分析、管理科学(运筹学)等新学科应运而生。到了70年代,经济学特别是数量经济学、统计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有了不少新的发展,尤其与政府决策有关的决策心理学、组织理论、大系统模型、应用社会学出现了新的突破。几乎是同时,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在社会研究领域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它们为政策科 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依据。特别是基于优化原则的系统分析的定量方法与社会分析宏观、定性方法的结合,为政策科学提供了可操作性方法,从而为政策科学的建立做好了方法论的准备。其他传统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历史学、逻辑学、数学和哲学等也为政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因此,政策科学不是作为某一现存的学科的更新而出现的,而是全新的跨学科领域,它需要的知识几乎横跨了人类所创造出来的各个主要知识领域。反过来,政策科学作为一种方法又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从实践上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化,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使得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改善政策质量的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大约从60年代开始,各国政府出于政府决策、商业竞争、军事防务的需要,开始集中力量成立了以解决具体政策问题(如国防、外交、战 4

争、暴力、贫困、犯罪、经济计划、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种族冲突、空间探索、核威胁等)为目标的专业研究中心。这些组织的建立以及卓有成效的工作探索了不少有用的社会分析方法,积累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政策案例。越来越多的学者、政策顾问、政策家在对国内外政策的研究与实践中深感建立跨学科的政策科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这种实践的基础上,政策科学不断走向成熟。纵观政策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出它走过了一条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的道路。 (二)、国内政策科学的研究状况 政策科学在我国的兴起始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极其现实的历史原因。虽然我国党和政府对政策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远不能满足现代政府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需要。从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带动下,通过对过去重大决策失误所造成的严重问题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86年7月召开的全国软科学学术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万里的讲话明确地提出了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任务。随后,中央和国务院的许多决策部门成立了政策研究的专门机构。一批国外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分析的专著相继翻译出版。有关决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学的教科书陆续出版,政策研究和分析的学术论文开始在一些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从9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大学率先在政治学和行政管理系建立了481政策分析的课程,并开始设置公共政策分析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实施公务员制度以来,公务员的培训受到重视,其中政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分析的课程成为公务员培训的必修课。1991年在中国行政学会之下成立了政策科学研究会,为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奠定了基础。 政策科学在我国的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是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主要是为在校的相关学科(包括政治学、行政学、工商管理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公共政策方面的课程。其研究着重于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系统介绍,其体系主要借鉴于美国以及台湾与香港的某些研究成果(台湾香港的政策研究体系多来自于美国),并力求与中国传统政治学分析方法和我国国情相结合。例如,在80年代后期,一些美国的公共政策学的专著和教材被译成中文,如克朗的《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1985)、凯尔曼的《制定公共政策》(1990)、安德森的《公共决策》(1990)。随后一批中国学者撰写的专著和教材纷纷问世,如王文捷和石磐生的《马克思主义政策学》(1985)、黄净主编的《政策学基础知识》(1987)、孙光的《政策科学》(1988)、舒扬等的《政策学概论》(1989)、高长舒和张立荣的《社会主义政策学》(1989),90年代开始较有影响的教科书有桑玉成和刘百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