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词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带注释及译文)1、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注释耘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2、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诗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5、意恐:担心。

6、归:回来,回家。

7、言:说。

8、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9、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0、报得:报答。

11、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古
诗词)
以下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的内容: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望庐山瀑布》 - 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悯农》 -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5.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
牛渚西江夜,看书独不眠。

把酒阑干处,脱巾是故人。

以上是部分古诗词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需更多内容,请详细说明。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课件(1)

部编版(2016)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课件(1)
精品PPT
舟过安仁词句解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
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 船前进啊!
精品PPT
精品PPT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 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 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 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 江月”“清平乐”……
精品PPT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 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 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 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 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精品PPT
一叶渔船精品两PPT 小童,
收篙停棹精品坐PPT 船中。
怪生无雨精品都PPT 张伞,
精品PPT
清平乐 村居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
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 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 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 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 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 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这首词题 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 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精品PPT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 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 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 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精品PPT
词中的第三、四句写了哪些人 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bēi yī 陂漪
译文: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zhì zhēng qìng
译文:
稚钲磬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①陂:池岸。 ②漪 :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注释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①耘田:在田间锄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参加。
童孙未解供耕织,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也傍桑阴学种瓜。
zhòu yún gòng
Hale Waihona Puke 译文:昼 耘供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注释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①将晓:天将要亮。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易考点归纳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词三首》知识点易考点归纳

新部编版五语上知识点易考点梳理(知识点梳理与本课所编标准化试题内容同步)12.《古诗词三首》一、生字组词祭(祭拜祭祀)乃(乃翁乃至)熏(熏黑香薰)杭(杭州)亥(亥时辛亥)恃(依恃自恃)哀(悲哀哀鸣)擞(抖擞)拘(拘束不拘一格)二、词语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月近人翻墨未遮山,跳珠卷地风忽吹散望湖楼别枝惊鹊鸣蝉稻花香茅店溪桥三、同音字、形近字:祭柏—察看杭州—航行喑哑—暗有恃无恐—拭目以待—侍从—坚持拘束—马驹悲哀—衰老—衷心己亥年—骇人听闻—言简意赅四、易错字、音:乃(nǎi)熏黑(xūn)依恃(shì) 抖擞(dǒu sǒu)己亥(jǐhài)喑哑(yīn)祭祀(jìsì)府邸(dǐ) 汴州(biàn)祭:注意上面部分不是“癶”,不要混淆。

熏:注意中间部分的两点,下半部分是个“黑”五、多音字降jiàng(降人才下降)xiáng(投降降伏)六、近义词但~只休~停恃~靠哀~伤重~再万马齐喑~噤若寒蝉~死气沉沉七、反义词死→生暖→寒哀→乐八、解释:1、《示儿》[宋陆游]:“示儿”,给儿子看。

“示”是“给....看”(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比渴望。

休:停止、罢休。

几时休:几时才能停下。

暖风:自然界的春风。

诗中指社会上骄奢淫逸的风气。

游人:游览的人。

诗中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赏析:3、《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在己亥年写的组诗。

(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九州:中国;生气:活力,生命力。

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恃:依靠;风雷”指风雷般的社会变革;究:终究,毕竟。

“万马齐喑” 喑:沉默。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哀:悲哀。

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诗意:全国要重现勃勃生机,必须实行重大变革,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使人悲哀。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必备古诗,日积月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必备古诗,日积月累

语文一年级(上)古诗及日积月累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寻隐者不遇宋(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芝麻开花——节节高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年级下册日积月累、古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冰雪融化泉水叮咚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二年级上册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知识全解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知识全解

《古诗词三首》知识全解【字词积累】会认的字榆(yú)畔(pán)更(gēng)聒(guō)会写的字词语解释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泊:船靠岸,停船。

乌啼:乌鸦鸣叫。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相对,面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夜半:半夜。

到:传到。

【层次结构】结构梳理主题归纳《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柔和美好的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的所见所闻,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

《长相思》通过描述词人出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作者作品】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纳兰性德(1655.1.19—1685.7.1),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原文+译文汇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原文+译文汇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部古诗原文+译文汇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1.耘田:除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4.未解:不懂。

5.供:从事,参加。

6.傍:靠近。

7.阴:树荫。

【译文】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3.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4.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5.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1.陂(bēi):池塘。

2.衔:口里含着。

此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浸:淹没。

寒漪:带有凉意的水纹。

漪(yī),水波。

3.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4.腔:曲调。

5.信口:随口。

【译文】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2.吟:体名称。

3.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4.临:将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 [ 唐 ]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乞巧 [ 唐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示儿 [ 宋 ]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山居秋暝
[ 唐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山一程
[ 清 ]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人谈读书
(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而识之,学而不厌,海人不倦。
----《论语》
(二)余常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
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
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
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
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
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
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观书有感·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
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
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诫子书 [ 汉 ]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秋词 [ 唐 ]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 宋 ]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 宋 ]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游子吟 [ 唐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鸟鸣涧 [ 唐 ]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送元二使安西 [ 唐 ]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宋 ] 陆游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 ]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矛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杨氏之子 刘义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竹里馆
[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 唐 ]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 唐 ]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黄鹤楼 [ 唐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