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化院化工计算教案

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计算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

化工计算的目的、内容;化工过程特征;本课的学习方法要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自我情况介绍,个人的工作背景及可以和同学们分享的企业生产经营知识、经验,拉近师生距离。

2、化工过程案例:

某厂间苯二甲腈氯化生产四氯间苯二甲腈

已知工艺条件:温度、压力、日产量、原料纯度、产品纯度

求解内容:原料消耗量,反应热和能源消耗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作产品技术经济效益评估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考:

(1)计算内容的现实意义、方法

(2)化工企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现实需求:技能素质、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人力资源冰山模型与素质元素结构论)

3、结合上述案例阐明观点,指出化工计算的目的、内容,概括化工过程特征,提出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化工计算的作用归纳(更具现实性的有别于教科书的表述方式):

管理控制的需求;

设计开发的需求;

过程控制与改进的需求。

化工计算中的现代化手段运用的案例(某化工企业基于成本管理控制的产品生产原材料、能源预算计算软件开发的实践与启迪)

三、教学过程

准备知识:

过程概念: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

过程特征:黑箱状态

重点内容:

化工过程特征:

1、具有过程特征

2、具有自身特点: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第二章化工常用基础数据

一、教学内容

常用基本物性数据:临界常数、密度、蒸气压、粘度及热导率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抛砖引玉

思考题:某产品生产原料气化器的设计计算

各基本物性数据的物理意义

物理单位及计算

估算方法

2、指点迷津

物性数据和热力学数据是化工计算的基础数据。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是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以及化工过程计算必须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过程

准备知识:

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关系:理想气体、真实气体、真实气体混合物、

获得基础物性数据的能力。

重点内容:

第1节化工常用基本物性数据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方程:PV=nRT

分析各参数单位:提问

适用的条件:提问

二、临界常数:

1、概念:

临界温度(Tc):气体可以液化的最高温度

临界压力 (Pc):临界温度下气体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

临界体积(Vc):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下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

2、用途:

在缺少物性数据时,通常使用临界常数估算常用物性数据(如密度、蒸气压、粘度、热导率等)和一些经验公式的参数。

例:利用临界常数计算范德华常数

(P+2m V a )(V m -b)=RT

a=C c P T R 64272

2 b=C C P RT 8 R=C C C T V P 38

(P30习题1)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华方程式分别计算320K 、4.052Mpa 下,CO 2的摩尔体积,并和实测值 5.4×10-4m 3

.mol -1比较. 分析过程:

Vm=P RT =4

10052.4320

14.8⨯⨯=6.57⨯10-4m 3.mol -1

范德华方程: PV

2m

-(bp+RT)V 2m

+ aVm – ab = 0

将各已知参数代入公式,用牛顿迭代法计算出结果。 说明:用代数计算程序(互联网下载)可以解方程。 比较计算的误差。

三、密度

1、定义:单位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方法: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ρ=RT PM

×10-3 适合理想气体的密度的计算。

非理想气体:可用范德华方程。 液体密度的计算:用定义式和经验式

注意:混合气体和混合液体的密度计算用以下公式。

混合液体: n wn

w w m x x x ρρρρ+

++

=

...1

2

2

1

1

混合气体:

wn n w w m x x x ρρρρ+++= (2211)

四、蒸气压

饱和蒸气压的概念

两个计算蒸气压的经验式:安托尼蒸气压方程

克拉贝龙蒸气压方程

例:见P/16-17页

第2节常用热力学数据

一、教学内容

常用热力学数据:热容、相变热、焓

二、教学方法设计

1、复习热容的概念;

2、掌握标准反应热的两种计算方法,区分不同点,比较计算结果;

3、相变热的正负代表了什么?

4、焓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热容:

定义:指一定量的物质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

分类:质量热容J.kg-1.k-1

摩尔热容J.mol-1.k-1

恒压热容: Cp,m

恒容热容:Cv,m

理想气体:Cp,m=a+bT+cT2+dT3

Cv,m= Cp,m-R

A b c d查手册

例:计算醚蒸气在323.2K时的理想气体恒压热容和恒容热容

要求:用两种方法计算,分析两种方法之间的偏差.

相变热:

相变过程:蒸发、冷凝、结晶、升华

蒸发热(或冷凝热):液体气体△Hv

熔融热(或凝固热):液体固体△Hm

升华热(或凝华热):气体固体△Hs

数据来源:热力学图表或经验公式,例如:

特鲁顿法则

里德尔法则

克-克方程

沃森公式

欣达法则

各种经验公式见课本。

例:丙酮的正常沸点为329.5K,估算丙酮在正常沸点下的蒸发热.实验值为30167J.mol-1,计算所得值的误差.

焓:

定义:一个状态函数,H=U+PV

注意:各符号的意义,单位

焓的容量性;

对理想气体:焓与压力、体积变化无关,仅是温度的函数。

第3节化学反应和热化学数据

一、教学内容

标准摩尔生成热、标准摩尔燃烧热、反应热

二、教学方法设计

1、通过案例引出标准摩尔生成热、标准摩尔燃烧热、反应热的概念;

2、掌握标准反应热的两种计算方法,区分不同点,比较计算结果;

3、相变热的正负代表了什么?

三、教学过程

反应热:

定义: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产生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它反映了化学反应体系中焓值的变化,以△Hr表示

注意:反应热的计算一定要注意反应条件,物质的量和反应温度和压力等。

标准反应热:在250C,101.3kPa时的反应热,用△Hφr表示。

计算:

由标准生成热(△H φ

f)计算△H

φ

r:

△H φ

r=EMBED Equation.3

∑μ

生成物

i(△H

φ

f)i-

∑μ

反应物

i

(△H φ

f)i

例:计算正戊烷燃烧的标准反应热。

方法:查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进行计算。

由标准燃烧热△H φ

c计算△H

φ

r

燃烧物的组成与状态规定为:C 的燃烧产物为CO 2(g ),H 的燃烧产物为H 2O (l ),N 的燃烧产物为N 2(g ),S 的燃烧产物为SO 2(g ),Cl 的燃烧产物为HCl (稀的水溶液)。

注意:并非所有的文献规定的燃烧产物都相同,如有的规定H 和Cl 的燃烧产物分别是H 2O (g )和Cl 2(g),所以查表时应注意配套使用。 燃烧的基准:以1mol 化合物与正好足够的氧气反应,生成指定的燃烧产物。

计算公式:△H φ

r =

EMBED Equation.3 ∑μ反应物i (△H φ

c

)i-∑

EMBED Equation.3 生成物μi (△H φ

c )i

例:计算乙烷脱氢的标准反应热。

方法:查得各物质的燃烧热进行计算。 化学平衡常数:

概念:对于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物的浓度不变时平衡将保持稳定。化学平衡常数可以用来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状态。

公式:对于反应aA+b B cC+Dd 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Kc=b a d

c B A D C ][][].[][

两种情况:

理想气体反应:Kp=

b B a A d

D c C P P P P . 各组分分压表示 对于理想溶液反应体系:Kn=b B a A d

D c C x x x x .. 以摩尔分率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由标准吉氏函数变化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θ

G EMBED Equation.3

∑μ生成物i (△G φ

f

)i-

∑μ反应物i

(△G φ

f )I

由标准吉氏函数计算平衡常数:-RTlnKp=θ

G ∆

例:计算反应

CH 4+2H 2O CO 2+4H 2

计算方法:查得各物质的标准生成吉氏函数,再代入公式即可。

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不同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可用以下方程式积分求得。 2ln RT H

dT Kp d ∆= 简化式如下:

=∆θG T ⨯[

∑μ

生成物i

-

-T i

Hf G )(θθ EMBED

Equation.3

∑μ反应物i T i

Hf G )(θθ-]+θr H ∆ 例:略。

第4节传递参数

一、教学内容

黏度和热导率

二、教学方法设计

通过案例(某产品气化器的设计开发)引出热导率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粘度

概念:衡量液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

运动粘度:粘度与密度的比值来表示

2、热导率

概念:也称导热系数,是衡量物质导热能力的物理量,以 表

示。

单位:W.m-1.K-1

注意:都是由实验测得,需要时可查手册,另外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的固体次之,液体的较小,气体的最小。

有两个估算公式,其所得误差都小于10%。

第三章化工过程参数

第1节评价化工生产效果的常用指标

一、教学内容

生产能力、转化率、产率和选择性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抛砖引玉

思考题:

不同反应物的转化率是否相同,什么情况下相同,什么情况下不同?如何判断反应物中哪一种是限制反应物?

收率大小和转化率大小各代表什么含义?

2、指点迷津

单程转化率和总转化率的区别,收率和转化率、选择性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准备知识: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重点内容:

1、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

生产能力的三种表达式:设计能力、查定能力、现有能力。 2、转化率

对于一个系统,转化率是原料中某一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的量占其通入系统总量的百分数,它表示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通入系统的反应物量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

转化率=

100⨯

对反应物A 而言,其转化率XA 的数学表达式为:

%10000 A A

A A N -N N =X

式中

A N ——通入系统的反应物A 的量,mol ;

A N ——反应后离开系统的反应物A 的量,mol 。

工业生产中有单程转化率和总转化率,它们的区别在于系统划分的不同,单程转化率是以生产过程中的反应器为系统,其表达式为: 单程转化率=

量输入到反应器的反应物应物量

量-从反应器输出的反输入到反应器的反应物100⨯

总转化率是以整个生产过程为系统,其表达式为:

%

100 输入到过程的反应物量从过程输出的反应物量

输入到过程的反应物量总转化率-=

对于可逆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平衡转化率:

%

100 通入的反应物量量

平衡时反应掉的反应物平衡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力和反应物组成等平衡条件有关,它是可逆反

应单程转化率的上限值。

3、限制性反应物与过量反应物

过量%=%

数限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计量数

数-限制反应物的化学过量反应物的化学计量100⨯ %

反应所需的理论量反应所需的理论量

反应物的实际投料量-过量%=

100⨯

过量反应物的转化率总是小于限制反应物的转化率,一般没有特别说

明的情况下转化率是指限制反应物的转化率,它可以用作衡量反应完全程度标准。

例2-1 用磨碎的矾土矿与硫酸反应制得硫酸铝:

O H .SO Al SO H +O Al 23242323)(3

矾土矿中含32O Al 55.4%(质量分数),硫酸溶液中含42SO H 77.7%。用了1080kg 矾土矿和2510kg 硫酸溶液,生产出1798kg 纯的硫酸铝。求(1)过量反应物为哪一种?(2)过量反应物的过量百分数?(3)过量反应物的转化率?(4)反应完全程度为多少?

解:342)(SO Al 的量 kmol =26.51.3421798

32O Al 的量 kmol =87.59.101554

.01080 42SO H 的量 kmol

=88.191.98777

.02510

假设

3

2O Al 是限制反应物,需硫酸的量为:

kmol =61.17387.5 ,这些硫酸是存在的,因此硫酸是过量反应物。

(2)

3

2O Al 的化学计量数 5.87

42SO H 的化学计量数 63

.6388

.19=;

42SO H 的过量百分数 %

95.12%10087.587

.563.6=-

(3)生产 5.26kmol 342)(SO Al 需用硫酸的量为kmol =78.153

26.5 ,则硫酸的转化率为:

%4.79%10088.1978.15=

(4)反应完全程度用限制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

%90%10087.526.5=

4、产率和选择性

选择性=目的产品实际产量/以输入反应器的原料计的目的产品理论产量*100%

=反应为目的产品的某种原料量/输入反应器的该种原料量*100%

5、收率

收率=实际获得的目的产品量/输入反应器的原料量*100%

举例:见P39例3-3

6、前述五种常用指标在企业生产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比较。

第2节工艺技术经济指标

一、教学内容

工艺技术经济指标:原料消耗定额、公用工程消耗定额、质量指标、排放指标等。

二、教学方法设计

掌握各概念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

重点内容:

原料消耗、排放指标

1、原料消耗化工产品生产中原料成本往往占到50%以上,原料消耗

是成本控制的优先考虑方向。

原料消耗定额的现实意义,实际消耗与理论消耗的比较

案例:邯钢的成本控制经验—倒推法简要介绍

2、公用工程消耗水、电、气、冷、煤、油等。

3、质量指标质量是产品竞争力的基础,是品牌效应的基石。质量指标的分类简介:企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简要介绍。

4、排放指标三废排放与三废治理的现实意义。

节能减排,各级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纳入企业绩效指标考核体系。

节能减排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新兴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需要。

京都议定书,减排工作上的国际经济技术投资合作机制,减排指标的国际招标转让概念介绍。

第四章物料衡算

一、教学内容

物料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物料衡算式

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抛砖引玉

思考题:

物料衡算的原理是什么?

物理单位及计算

估算方法

2、指点迷津

物性数据和热力学数据是化工计算的基础数据。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是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以及化工过程计算必须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过程

准备知识:

物料衡算的原理

重点内容:物料衡算的基本原理、物料衡算式、物料衡算的基本

方法

1、定义: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工过程的物料进行平衡计算。

2.用途:

A.设计新的装置和设备时;

B.对已有的生产装置或设备,技改的基础

第一节物料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衡算式:

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衡算体系:设备或过程(封闭体系、敞开体系)

衡算式:

输入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反应消耗的物料量+反应生成的物料量

=积累的物料量

稳定态时:积累的物料量为0

没有化学反应时:反应消耗和生成的物料量均为0

稳态物理过程:输入的物料-输出的物料=0

NOTE:

A。物料衡算分总物料衡算,组分物料衡算,元素原子平衡,每一种平衡又有质量平衡和物质的量的平衡。

B。对稳态过程

C.间歇过程

D.独立衡算式

第二节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

1、物料衡算的基本步骤:

画出简单的物料流程图

搜集和整理数据(物性数据、工艺参数)

确定衡算体系

列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选基准

列物料衡算式

整理结果并校核

2、物料流程图

设备:方框

物料:带箭头的物料线(注明数值和单位)

举例:略

3、计算基准及其选择:

基准的选择目的

注意:

基准为整,1或100

对液体或固体的物料体系,以质量作基准

对气体,以体积作基准

连续流动体系,时间基准选每天或每小时

选已知变量最多的流股作计算基准

例:计算基准的选取

丙烷充分燃烧时,要供给的空气量为理论量的125%,反应:

C3H8+5O23CO2+4H2O

问每100mol燃烧产物,需多少mol的空气?

CO2H2O O2N2

丙烷

空气

(O2 N2)

5mol,折算成:

实际O2:5×1.25=6.25mol

折合空气:6.25/0.21=29.76mol

其中氮量:29.76×0.79=23.51mol

燃烧产生的烟道气量:

CO2:3mol

H2O:4mol

O2:6.25-5=1.25mol

N2:23.51mol 合计:31.76mol

100mol燃烧产量需空气量:100/31.76×29.76=93.7mol

法二:1mol空气:

含氧:1*21%=0.21mol

用于燃烧氧:0.21/1.25=0.168mol

可燃烧丙烷:0.168/5=0.0336mol

N2:0.79*1=0.79mol

输出:CO2:0.0336*3=0.1008mol

H2O:0.0336*4=0.1344mol

O2:0.21-0.168=0.042mol

N2:0.79mol

合计:1.0672mol

1:1.0672=x:100 x=100/1.067=93.7mol

法三:1mol烟道气:

设:N-N2的mol Q-H2O,mol

M-O2的mol A-空气mol

P-CO2的mol B-输入丙烷,mol

列平衡式:C平衡:P=3B

H2平衡:Q=4B

O2平衡:0.21A=M+P+1/2Q

烟道气总量:N+M+P+Q=100 过剩氧气(A-A/1.25)*0.21=M 求解即可

简单过程的物料衡算

一、教学内容

无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

简单过程的物料衡算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抛砖引玉

思考题:

学过的化工单元操作有哪些?

2、指点迷津

对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进行物料衡算。

三、教学过程

准备知识:

复习物料衡算的衡算式和物料衡算步骤

重点内容:

简单过程的物料衡算

一、概念:

指体系内的物料只有物理变化而没有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化工单元操作:流体输送、粉碎、换热、混合、吸收、精馏、结晶、萃取、过滤、干燥

二、衡算式:

稳态:输入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0

简单过程的物料衡算:

1、定义:仅有一个设备或整个过程简化成一个设备的过程

2、举例:

例一:混合(调节原料配比的基本方法)

解:第一步:画出物料流程示意图

第二步:列衡算式:

H 2SO

4

的平衡:F1×12.43%+F2×77.7%=F3×18.63%

总物料平衡:F3=F1+F2 求解:F2=83.97kg

F3=883.97kg

校验:输入 800×0.8757+83.997×0.223

=719.285(kg)

输出 883.97×0.8137=719.286(kg) 例二过滤

F1=2400kg.h

F

2

X

21

92%

X

1122

8%

X

12

70%

F3

X31 1.5%

X32 98.5%

固体平衡:F1×30%=F2×X21+F3×X31

液体平衡F1×70%=F2×X22+F3×X32

F1=F2+F3

注意:前两个方程不独立

解得:F2=755.8Kg.h-1

F3=1644.2kg.h-1

例三:结晶

0C饱和溶液

溶液

(1000kgNaHCO

3

溶液)

解:查NaHCO

3

的溶液度:600C 16.4g/100g水,换算:

NaHCO

3

的浓度=16.4/116.4×100%=14.09%

析出50kg NaHCO

3

后的浓度:9.57%

折算成溶解度:10.58g/100g水

根据溶解度表查得:T=26.50C

简单过程的物料衡算

一、教学内容

进一步举例说明化工单元操作中的物料计算:以干燥、蒸馏、吸收为例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抛砖引玉

思考题:

学过的化工单元操作有哪些?

2、指点迷津

对典型的化工单元操作进行物料衡算。

三、教学过程

准备知识:

复习物料衡算的衡算式和物料衡算步骤

重点内容:

简单过程的物料衡算

一、概念:

指体系内的物料只有物理变化而没有化学变化的过程,称为化工单元操作:流体输送、粉碎、换热、混合、吸收、精馏、结晶、萃取、过滤、干燥

二、衡算式:

稳态:输入的物料量-输出的物料量=0

简单过程的物料衡算:

1、定义:仅有一个设备或整个过程简化成一个设备的过程

2、举例:

纸浆1-X

例一:干燥

解:计算基准为1Kg湿纸浆

设干燥后纸浆含水量为X%,去掉的水质量为Ykg 去掉:Y=1×0.71×0.8

干纸中含水=0.71-0.568=0.142kg

干纸浆=1-0.568=0.432kg

干纸浆的含水量=0.142/0.432×100%=32.9%

例三:蒸馏

85%

35% Y

1000kg.h-1

X 5%

乙醇平衡:1000×0.35=0.85×Y+0.05X

X+Y=1000

X=625kg

Y=375kg

3% 水Zkg 空气 97%

Ykg

20%

空气丙酮10%(50kg) (80%)

丙酮平衡:X×0.2=50×0.1+Y×0.03

X+Z=50+Y

0.8X=0.97Y

解得:X=28.53kg

Y=23.53kg

Z=45kg

求解即可

以上几例为无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当利用代数法求解时,列衡算式应注意下列几点:

1.无化学反应体系,能列出的独立物料衡算式数目,最多等于输入和输出物料中化学组分的数目。如例3-2中,有H2SO4、HNO3和H2O 三个组分,所以只有三个独立方程,若未知量超过三个,则必须搜集另外数据或找出其它关系,不然就无法求解。见下例3-6。

2.首先列出含未知量数目最少的物料衡算方程,以便于解题。

3.若体系内具有很多多组分的物料,则最好将每个流股编号,并列表表示出已知的量和组成,检查能列出的衡算方程数目是否等于未知量

的数目。 例 有一个蒸馏塔,输入和输出物料量及组成如下

图。输入物料1中A 组分的98.7%自塔顶蒸出。求每千克输入物料可得到塔顶馏出物2

的量及其组成。

1 进料馏出物 Pkg/h B 0.30 A ?

C 0.50 3

B ?

塔底产物 Wkg/h C 1-A-B

A 0.005 C 0.94

B 0.055 图3-8 例3-6 附图

解:基准:100kg/h 输入物料

令x=馏出物中A 的百分含量,y=馏出物中B 的百分含量。 将各物料的流量及组成列于下表

(完整版)化工原理教案(下册)

第一章蒸馏(下册) 1.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蒸馏的基本概念和蒸馏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 (1)两组分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关系 (2)蒸馏过程的原理 (3)两组分连续精馏过程的计算(物料衡算与进料热状况的影响、理论板层数的计算与回流比的影响、塔板效率) 3. 教学难点 进料热状况参数及对精馏的影响;多侧线的精馏塔理论板层数的求解;间歇精馏的计算。 4. 本章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汽液平衡关系是精馏过程计算的基础,要理解平衡常数、相对挥发度等基本概念,熟练地运用汽液平衡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2)两组分连续精馏过程计算的主要内容是物料衡算、理论板层数的计算及塔高和塔径的计算,涉及到进料热状况、最小回流比和回流比、塔板效率等诸多概念,要理解上述概念,熟练地掌握各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 (3)两组分连续精馏过程计算所涉及的公式较多,学习时不要机械地记忆,应注意掌握其推导过程。 (4)塔板效率计算通常需联立操作线方程、汽液平衡方程及塔板效率定义式,应注意给出有关组成可计算塔板效率;给出塔板效率亦可计算有关组成。计算时应注意所求塔板的位置和类型(是理论板还是实际板)。 5.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和习题课进行巩固和强化训练。 6. 本章学习资料 (1)夏清等.化工原理,下册.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2)姚玉英等. 化工原理,下册.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 (3)大连理工大学. 化工原理,下册.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 (4) 贾绍义,柴诚敬.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蒋维钧,雷良恒,刘茂林.化工原理,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 1-1 蒸馏过程概述与汽液平衡关系

化工原理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流体流动

1.1概述 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 该流程的设计安装过程中,有如下问题需要解决: 1.如何确定输送管路的直径,如何合理布置管路,以保证既能完成 输送任务,又经济节约。 2.如何计算流体输送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以确定所需输送机械的功 率。 3.选用何种仪表对管路或设备中的流速、流量、压强等参数进行测 量。 本章的学习要求就是能熟练解决上述问题。 §1 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 一流体的性质

1. 质量和密度 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V M = ρ 单位:㎏/m 3 2、重量与重度 单位体积流体所具有的重量称为流体的重度。 V G = γ 单位:N /m 3 3、比重 某物质的密度与4O C 时水的密度之比称为该物质的比重。水液C o d 4ρρ= 比重无单位 二、压力 1.概念 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单位:N /㎡ 系统的实际压力称为绝压。 当系统的实际压力大于1大气压时,采用压力表测压,压力表读数称为表压。

当系统的实际压力小于1大气压时,采用真空表测压,真空表读数称为真空度。 读数范围:表压> 0 ;0 <真空度< 1。 相互关系:绝压=大气压+ 表压 绝压= 大气压-真空度 压 大气压? 绝压 绝压 绝对零压线 三、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P O作用在液柱顶面的总压力= P1dA 作用在液柱顶面的总压力= P2dA 液柱自身重= ρg(Z1-Z2) dA 液柱处静止状态,则其受力平衡。则

P1dA +ρg (Z1-Z2)dA = P2dA P1+Z1ρg = P2+Z2ρg Z1P1/ρ+ g Z1= P2/ρ+ g Z2 Z2P2————————流体静力学基 本方程 式中:P/ρ、g Z的单位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 结论 1、静止流体内任一点的压力P的大小与该点的深度H有关,H 越大,P越大。 2、液面压力有变化,将引起液体内部各点压强发生同样大小的 变化。 ————————巴斯葛定律 3、液柱高度可以表示压力大小,也可以表示静压能和位能。 4、等压面的概念:只受重力时,连续的同一种静止流体内,同 一水平面上的压力相等。

《化工数值计算及化工过程模拟2》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数值计算及化工过程模拟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131020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 2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2 实验:0 上机:10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2.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化学工程的研究对象通常是非常复杂的,解析方法在化学工程研究中往往失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就利用计算机解算化工过程的数学模型,使研究方法出现了一个革新。经过40多年的发展,化工过程模拟已成为普遍采用的常规手段,广泛应用于化工过程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操作的控制与优化、操作培训和技术改造。 本课程介绍了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供利用相关模拟软件进行实际化工过程的模拟的步骤和技巧,同时介绍了化工流程模拟和单元模拟过程中常见的大型应用软件及其实际应用实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化工模拟的基本概念; 2.掌握化工流程模拟的基本知识,并结合Aspen Plus、Pro/Ⅱ软件介绍化工流程模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3.掌握化工单元模拟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 4.掌握单元模拟软件中CFX和Fluent的应用实例,掌握具体操作过程; 5.了解化工模拟技术的新发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化工流程模拟和单元模拟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具体操作步骤和过程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习和掌握化工模拟基本理论,掌握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和Pro/Ⅱ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化工单元流程模拟软件Fluent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 3.基本技能:对于化工流程模拟过程,掌握流程图设计,模块选择、参数设置等技能;对于化工单元模拟技术,掌握几何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建立、边界条件设置等技能。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要求学生采用Aspen Plus、Pro/Ⅱ软件、Fluent软件、CFX软件上机练习化工实例。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引导、探究掌握并巩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师生共同讨论、回忆、经教师点拔,让学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并能归纳和理清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类比、判断、讨论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 2、难点: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的的计算含杂质的计算和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教师精讲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归纳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单元课已经将结束,在进行紧张的复习备考中。你们是否想在短暂的时间里提高化学成绩?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种方法就是将化学知识分块去复习。如化学用语、化学反应、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与探究、化学与社会等。现请同学们说说你对哪

块感到最苦恼?今天我们就化学计算方面共同复习,争取解除大家的一些苦恼,是否有信心? 一、化学式的计算(由表及里,让学生知道化学式可以进行哪些方 面的计算) 板书对Fe2O3讨论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计算?(问学生) 1、原子个数比 2、相对分子质量 3、元素间的质量比 4、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师精讲其中的几方面后让学生完成导练单1至3题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题1:为建设“美丽中国”,人们大力提倡使用石头纸等环保材料,石头纸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具有韧性强,防水防油的优点,可以做笔记本、购物袋等。为测定某石头纸中碳酸钙的含量,小明称取10g碎纸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假设纸张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3.52g。计算碎纸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此题主要是要求学生明确解题格式,分析哪个数据能带入化学方程式中,让学生讨论还可以设计哪些问题? 学生完成练习7至10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回顾了一学年来我们了解的化学式计算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其中以上计算是我们必需掌握的,希望通过今天的合作你有新的收获。

化工工艺计算说明书

学号:10401108 常州大学 化工工艺设计 题目10万吨/年重整抽提油分离碳六馏份工艺设计 学生王惠茹 学院石油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工101 校内指导教师叶青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 二零一四年一月

目录 文献综述.................................................................................................................................... .1 1.物料衡算. (2) 1.1物料流程简图 (2) 1.2物料衡算 (3) 2.热量衡算 (3) 2.1原料预热器(E-101)热量衡算 (4) 2.2初馏塔塔顶冷凝器热量衡算 (4) 2.3初馏塔塔釜再沸器热量衡算 (5) 2.4初馏塔塔底冷却器热量衡算 (6) 塔塔顶冷凝器热量衡算 (6) 2.5脱C 5 塔塔釜再沸器热量衡算 (7) 2.6脱C 5 塔塔顶冷却器热量衡算 (7) 2.7脱C 5 塔塔顶冷凝器热量衡算 (7) 2.8脱C 6 塔塔釜再沸器热量衡算 (8) 2.9脱C 6 塔塔底冷却器热量衡算 (8) 2.10脱C 6 2.11异己烷塔塔顶冷凝器热量衡算 (9) 2.12异己烷塔塔釜再沸器热量衡算 (9) 2.13异己烷塔塔顶冷却器热量衡算 (9) 2.14异己烷塔侧线冷凝器热量衡算 (10) 2.15异己烷塔侧线冷却器热量衡算 (10) 2.16正己烷塔塔顶冷凝器热量衡算 (10) 2.17正己烷塔塔底再沸器热量衡算 (11) 2.18正己烷塔塔顶冷却器热量衡算 (11) 2.19正己烷塔塔底冷却器热量衡算 (11) 2.20系统热量衡算 (12) 3.精馏塔的设计 (12) 3.1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12) 3.2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13) 3.3塔板主要工艺尺寸 (14) 3.4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16) 3.5塔板负荷性能图 (17) 4.设备选型 (19) 4.1罐体选型 (19) 4.2换热设备 (21) 4.3泵的选型 (29) 5.管径计算与选型(摘自GB8163-88) (32) 5.1物料管道的计算和选型 (32) 5.2换热器接管 (40)

化工制图与计算软件-教学程序及评分标准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个性发展教育-“化工制图与计算软件入门” 教学程序及评分标准 一、教学目的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以工程实践为主要任务的工科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在化工企业从事科研、生产、设计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化工制图与计算是当代化工专业大学生应该具备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随着社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工制药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化工制图与计算软件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化工设计院已经基本淘汰了传统的手工计算和手工设计的方法而是普遍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化工制图和化工计算以期望提高工作效率。化工制图已经逐渐从二维向三维发展,计算软件换热器计算软件和塔设备计算软件的应用也逐渐普及。为了适应现代科技和行业发展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有必要更新拓展课程内容,深化课程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化工制图与计算能力,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向更高水平发展。 CADWorx是美国Intergraph公司研发的基于AutoCAD平台的一款完全兼容AutoCAD 命令的三维工厂设计软件,可以极大的提高制图效率,清楚的直观的呈现化工设备和管道布置。HRTI换热器设计软件是一款专业的换热器设计软件,除了具有普通的设计和计算功能外,还需要换热器振动分析等功能,更加贴合生产贴合贴合实际。CUP软件是一款先进的塔设计软件,可以设计和校核塔器水力学特性等等功能十分强大。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对上述三种软件进行讲解联系和实际操作,各完成一个实际题目的制图与计算,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场景下设计制图计算的能力,逐步与用人单位需求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水平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本项目深度和难度,达到学生毕业后在设计单位能上手的目的。 教育教学任务涉及以下七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基础,根据时间课时,学生的意愿,从以下七个方面教学内容中选择1-3个方面讲授并练习。由于六班(专接本)很多学生没有学习过AutoCAD二维课程,因此上课前进行学情调查,掌握学生基础,学生意愿情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板式精馏塔的设计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概述 (11) 1.1精馏操作对塔设备的要求 (11) 1.2板式塔类型 (11) 1.2.1筛板塔 (12) 1.2.2浮阀塔 (12) 1.3精馏塔的设计步骤 (13) 第二节设计方案的确定 (14) 2.1操作条件的确定 (14) 2.1.1操作压力 (14) 2.1.2 进料状态 (14) 2.1.3加热方式 (14) 2.1.4冷却剂与出口温度 (15) 2.1.5热能的利用 (15) 2.2确定设计方案的原则 (16) 第三节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计算 (17) 3.1 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17) 3.1.1 常规塔 (18) 3.1.2 直接蒸汽加热 (19) 第四节板式塔主要尺寸的设计计算 (21) 4.1塔的有效高度和板间距的初选 (21) 4.1.1塔的有效高度 (21) 4.1.2板间距的初选 (21) 4.2 塔径 (22) 4.2.1初步计算塔径 (23) 4.2.2塔径的圆整 (24)

4.2.3 塔径的核算 (24) 第五节板式塔的结构 (25) 5.1塔的总体结构 (25) 5.2 塔体总高度 (25) 5.2.1塔顶空间H D (26) 5.2.2人孔数目 (26) 5.2.3塔底空间H B (28) 5.3塔板结构 (28) 5.3.1整块式塔板结构 (28) 第六节精馏装置的附属设备 (29) 6.1 回流冷凝器 (29) 6.2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 (30) 6.2.1流体流动阻力(压强降)的计算 (30) 6.2.2管壳式换热器的选型和设计计算步骤 (31) 6.3 再沸器 (31) 6.4接管直径 (32) 6.4加热蒸气鼓泡管 (33) 6.5离心泵的选择 (33)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

化工基础实验(教案)

1.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流动流体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由各种形式的能量所组成,并且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又可相互转换。当流体在导管内作定常流动时,在导管的各截面之间的各种形式机械能的变化规律,可由机械能衡算基本方程来表达。这些规律对于解决流体流动过程的管路计算、流体压强、流速与流量的测量,以及流体输送等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一种称之为伯努利试验仪的简单装置,实验观察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内流动时的各种形式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现象,并验证机械能衡算方程(伯努利方程)。通过实验,加深对流体流动过程基础本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对于不可压缩流体,在导管内作定常流动,系统与环境又无功的交换时,若以单位质量流体为衡算基准,则对确定的系统即可列出机械能衡算方程: f h u p gZ u p gZ ∑+++=++ 2 222211 12 121ρρ J ·kg 1 - (1)

若以单位重量流体为衡算基准时,则又可表达为 f H g u g p Z g u g p Z ∑+++=++222 2 222111ρρ m 液柱 (2) 式中 Z ——流体的位压头,m 液柱; p ——流体的压强,Pa ; u ——流体的平均流速,m ·s 1 -; ρ——流体密度,kg ·m 3 -; f h ∑——流动系统内因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J ·kg 1 -; f H ∑——流动系统内因阻力造成的压头损失,m 液柱。 下标1和2分别为系统的进口和出口两个截面。 不可压缩流体的机械能衡算方程,应用于各种具体情况下可作适当简化,例如: (1)当流体为理想液体时,于是式(1)和(2)可简化为 2 222211 12 121u p gZ u p gZ ++=++ ρρ J ·kg 1 - (3) g u g p Z g u g p Z 2222 222111+ +=++ρρ m 液柱 (4) 该式即为伯努利(Bernoulli )方程。 (2)当液体流经的系统为一水平装置的管道时,则(1)和(2)式又可简化为 f h u p u p ∑++=+2 22211 2 121ρρ J ·kg 1 - (5)

化工设计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进行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方法,掌握化工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培养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论掌握:学生应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化工流程、化工装备、化工过程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进行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包括流程图绘制、装备选型和设计计算等方面的技能。 3.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应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设计问题的能力,包括结合理论知识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等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化工设计基础 1.1化工流程概述 1.2化工装备概述 1.3化工过程优化概述 2.化工流程设计 2.1流程图绘制方法

2.2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方法 2.3热力学计算方法 2.4动力学计算方法 3.化工装备设计 3.1常用化工装备的分类和特点 3.2化工装备选型方法 3.3化工装备基本设计计算 4.化工过程优化 4.1化工过程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2化工过程优化方法和工具 4.3化工过程优化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授课:教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介绍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进行实践操作,绘制流程图、进行装备选型和 设计计算等,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课堂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4.实验实践:安排化工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 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表现等。 2.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化工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全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实践中的能力表现。 六、参考教材 1.《化工设计基础》 2.《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 3.《化工装备设计与选型》 4.《化工过程优化案例分析》 七、教学资源 1.实验室:提供化工设计实验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2.计算机室:提供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的计算软件和工具。 3.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和相关学习资源。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能力。通过实践和案例分析,学生还将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化工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化工设计教案

化工设计教案 简介 化工设计教案是指在化工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工设计原理和方法而编写的一种教学材料。该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化工设计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 1.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熟悉化工设计中常用的设备和工艺流程; 4.理解化工设计中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技能目标 1.能够进行化工设计中的基本计算和模拟; 2.能够进行实验室小型化工设计实践操作; 3.能够分析和解决化工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4.能够使用软件进行化工设计和仿真。 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化工设计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化工设计的定义和分类; 2.化工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化工设计中的常用设备和工艺流程; 4.化工设计中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设计方法 1.化工设计中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化工设计中的计算和模拟方法; 3.化工设计中的实验室小型设计实践操作; 4.化工设计中的软件应用和仿真。 综合实例 1.基于综合实例的化工设计案例分析; 2.基于综合实例的化工设计问题解决方法; 3.基于综合实例的化工设计方案评估和改进; 4.基于综合实例的化工设计报告撰写。 教学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化工设计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法 通过上课讲授,向学生传授化工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讲解化工设计的原理和实践应用。 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室小型化工设计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工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化工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T3012 课程名称:化工课程设计 英文名称:Chemical Course Design 所用实验室名称:无 课程设计学时(周数):2 课程学分:2 指导方式:集中指导与分散指导相结合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次尝试。通过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在当前大多学生毕业工作以论文为主的情况下,加强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更尤为重要。 课程设计不同于通常的作业,在设计中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取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所以,课程设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应该训练学生提高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熟悉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正确选用公式。当缺乏必要数据时,尚需自己通过实验测定或到生产现场进行实际查定。 2、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经济上合理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并提出保证过程正常、安全运行所需要的检测和计量参数,同时还要考虑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4、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计算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计算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教案标题:计算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计算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计算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计算工具和软件。 3. 能够运用计算化学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 1. 计算化学实验的概述和基本原理。 2. 计算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计算工具和软件。 3. 计算化学实验的实践操作和数据处理。 4. 计算化学实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计算化学实验的概述和基本原理(15分钟) 介绍计算化学实验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让学生对计算化学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步:介绍计算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计算工具和软件(20分钟) 向学生介绍计算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计算工具和软件,例如分子模拟软件、量子化学计算软件等,并讲解其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四步:进行计算化学实验的实践操作和数据处理(4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计算化学实验的实践操作,例如分子结构优化、能量计算等,并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和结果。 第五步:讨论计算化学实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计算化学实验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等领域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实验方案。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 教学资源: 1. 计算化学实验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计算化学实验所需的计算工具和软件。 3.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处理和结论等。 2. 学生讨论和提问: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计算化学实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计算化学实验的掌握程度。教学扩展: 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或科研机构,了解计算化学实验的实际应用。 2.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竞赛,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注:以上仅为教案的一个示例,具体教案的编写还需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化工设计第四版教学设计

化工设计第四版教学设计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针对化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所开设的教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从设计的角度来理解化工工程的各个环节,并通过项目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课程以《化工设计第四版》为基本教材,同时辅助使用其他化工工程相关著作和资料。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了解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熟悉化工工程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 3.理解化工工程设计中的系统性,培养系统思维能力; 4.掌握常用的化工工程设计软件和工具; 5.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化工工程设计概述 1.化工工程设计基本原理 2.化工工程设计特点与要求 3.化工工程设计流程及基本步骤 4.化工工程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第二章、化工生产工艺设计 1.化工流程图的绘制 2.过程流量、温度、压力、化学物质平衡计算和热力学计算方法

3.工艺系统的选择、工艺参数的确定和生产规模的确定 4.工艺过程的节能、环保设计和安全评定 第三章、化工装备设计 1.化工设备的选择和设计参数的确定 2.塔板、填料、制冷、加热、换热器等化工设备的设计方法 3.化工设备的通用设计与细节设计 第四章、化工工艺管道设计 1.化工管道、泵、阀门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 2.管道设计中的流动、防堵、防震等问题 3.管道安装、检验、验收与维护 第五章、化工工程自动化设计 1.化工工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化工工程仪表和控制元件的选择与应用 3.新型控制系统的应用 第六章、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设计 1.化工过程的模拟方法和原理 2.化工过程优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常用化工工程软件的使用 第七章、化工工程设计案例 本章节将会给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化工工程案例,旨在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化工工程设计的实践,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 实践教学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占据了本课程总学时的50%左右,按照实践教学安排进行。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2、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过程与方法 从化工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分析,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处理相关物质之间的量的问题,培养学科之间交融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以及它在生产及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学习重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学习难点】 化学计算题中设答的量纲与物理、数学学科的区别。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是:

(1);(2); (3);(4); (5)。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制氧气 (2)氢气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3)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制氧气 2、在4P+5O22P2O5的反应中,份质量的磷跟份质量的氧气起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二、合作学习 (一)学习教材例题P102,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吗?能否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来计算生成物(产品)或反应物(原料)的质量呢?例:在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中,水和氢气的质量比为;那么,36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克氢气;18克水完全分解能生成克氢气。 2H2O2H2↑+O2↑ 364 36克(?) 18克(?) 依据物质的质量比来计算,这就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

化工设计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化学工程及化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 化工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 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化工设计的 流程和要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理解化工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流程和要点。 2.掌握化工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包括化工热力学计算、质 量平衡计算、能量平衡计算等。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 践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 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1.化工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1.1化工设计的定义和分类 1.2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1.3化工设计的流程和步骤 2.化工设计中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工具

2.1化工热力学计算方法和工具 2.2化工质量平衡计算方法和工具 2.3化工能量平衡计算方法和工具 3.化工设计中的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3.1化工实验室操作技巧 3.2化工设计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 3.3化工设计项目工作和实践操作 4.化工设计的评价和改进 4.1化工设计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4.2化工设计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4.3化工设计的经济性分析和可行性评估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讲解化工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介绍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工具,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实验操作:设置化工设计相关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 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设计项目:以小组形式进行化工设计项目的实践操作,让学生 亲身经历化工设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本门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极为重要技能训练课程之一,是学生在先修了计算机基础、工程制图与CAD、化工设计等理论知识后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奠定理论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础。 通过对化工中常用计算机软件的全面系统讲解,使学生了解主要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掌握这些软件的操作应用,并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功能性软件,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熟悉各种相关软件的使用;能完成专业相关图纸的计算机绘制与相关流程的表达;能够能利用相关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涉及的计算机内容比较多,授课课时比较少,更由于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比较快,同时对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侧重点可以适当调整。学习本课程重点要掌握化学化工数据的常用处理技术,分子绘图软件、数据处理及绘图软件Origin,数学软件MATLAB等在化学化工中的基本应用。难点是各种软件及编程语言的学习和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上机操作与教师讲授演示相结合;教学注意重点突出、难点分散、通俗易懂;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熟练应用化工中常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 平时(30%)+上机考试(70%)。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二、大纲内容 第1章Office软件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讲解微软的办公软件Office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 说明与要求: 重点掌握Excel在化学化工数据处理中的使用情况,其他内容同学自学 第2章数据处理软件Origin 1.Origin功能简介和基本操作 2.Origin工作表操作和简单二维图形绘制 3.复杂图形的绘制和曲线拟合 说明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Origin的基础知识,掌握Origin基本操作,能够应用该软件进行数据绘图及曲线拟,解决在化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等 能够掌握Origin软件特点及功能,Origin多文档界面的概述及基本使用,主要包括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区、工程管理器和状态栏。掌握Origin中工作表的操作、简单的数据处理以及简单二维图形的绘制,包括数据绘图和函数绘图。掌握多图层图形的绘制、线性拟合及非线性拟合中数据的导入方式和拟合过程,以及建立自定义函数进行拟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Origin基本操作、多文档界面的使用方法,工作表和数据绘图和曲线拟合方法。 教学难点:Origin中数据表格及绘图的方法和曲线拟合的基本操作。 第3章绘制示意图软件VISIO 1.Visio功能概述、Visio主界面 2.文件与页面操作、绘制及编制图形、基本文字操作 3.将图形添加到Word文档、Visio绘图实例 说明与要求: 掌握Visio的绘图类型、绘图方式、Visio与Microsoft其他软件无缝集成、强大的Web 发布功能、Visio拥有全新的XML文件格式,提供了与其他支持的、XML应用程序的互用性,促进了基于图表信息的存储和交换等使用操作技巧

湖南化院化工计算教案2007下学期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计算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内容 化工计算的目的、内容;化工过程特征;本课的学习方法要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自我情况介绍,个人的工作背景及可以和同学们分享的企业生产经营知识、经验,拉近师生距离。 2、化工过程案例: 某厂间苯二甲腈氯化生产四氯间苯二甲腈 已知工艺条件:温度、压力、日产量、原料纯度、产品纯度 求解内容:原料消耗量,反应热和能源消耗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作产品技术经济效益评估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考: (1)计算内容的现实意义、方法 (2)化工企业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现实需求:技能素质、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人力资源冰山模型与素质元素结构论) 3、结合上述案例阐明观点,指出化工计算的目的、内容,概括化工过程特征,提出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化工计算的作用归纳(更具现实性的有别于教科书的表述方式): 管理控制的需求; 设计开发的需求; 过程控制与改进的需求。 化工计算中的现代化手段运用的案例(某化工企业基于成本管理控制的产品生产原材料、能源预算计算软件开发的实践与启迪) 三、教学过程 准备知识: 过程概念: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 过程特征:黑箱状态 重点内容: 化工过程特征: 1、具有过程特征 2、具有自身特点: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第二章化工常用基础数据 一、教学内容 常用基本物性数据:临界常数、密度、蒸气压、粘度及热导率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抛砖引玉 思考题:某产品生产原料气化器的设计计算 各基本物性数据的物理意义 物理单位及计算 估算方法 2、指点迷津 物性数据和热力学数据是化工计算的基础数据。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是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以及化工过程计算必须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过程 准备知识: 气体的压力-体积-温度关系:理想气体、真实气体、真实气体混合物、获得基础物性数据的能力。 重点内容: 第1节化工常用基本物性数据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方程:PV=nRT 分析各参数单位:提问 适用的条件:提问 二、临界常数: 1、概念: 临界温度(Tc):气体可以液化的最高温度 临界压力 (Pc):临界温度下气体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 临界体积(Vc):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下1mol气体所占的体积 2、用途: 在缺少物性数据时,通常使用临界常数估算常用物性数据(如密度、蒸气压、粘度、热导率等)和一些经验公式的参数。 例:利用临界常数计算范德华常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