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空白)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空白)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空白)

姓名______部门______日期______得分______

选择题(共100分,每题5分)

1、《职业病防治法》于( )起正式施行。

A、2001年11月1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5月12日。

2、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应迅速戴上适合的()

A、防毒面具

B、眼镜

C、手套

D、口罩

3、劳动者在预防职业病时应尽的义务不正确的是()

A、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B、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C、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D、患有职业病时隐瞒

4、职业病危害是指()

A、对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B、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C、使劳动者患上职业病的因素

5、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方向疏散。

A. 下风

B. 上风

C. 顺风

D. 原地

6、室温超过()相对湿度超过()的作业场所,称之为高温作业场所。

A. 30℃,80%

B.35℃,80%

C. 35℃,85%

D. 30℃,85%

7、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A 以人为本,标本兼治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8、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治理”。

A 彻底 B综合 C分期

9、《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A预防、遏制 B预防、减少 C预防、控制

10、用人单位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如实告知劳动者,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11、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

A 棉纱口罩 B防尘口罩 C 防毒面具

12、目前我国急性中毒发生最多的是()中毒。

A 铅

B 硫化氢

C 苯

13、尘肺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

A 发热鼻塞、四肢酸疼、咳嗽咯痰等

B 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C肋下隐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等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 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 C防尘口罩用于防治粉尘吸入

15、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人的()系统。

A呼吸 B消化 C神经

16、预防噪音对人体的伤害,在岗期间必须佩戴耳机和耳塞,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

A75dB(A) B85dB(A) C88dB(A)

17、手臂振动病是()从事手持振动工具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骨质改变。

A长期 B短期 C连续

18、矽肺是由于吸入( )粉尘引起的。

A、煤尘;

B、石棉尘; C游离二氧化硅。

19、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A.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C.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 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

20、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 )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 不得

B. 可以

C. 经领导批准可以

D. 必须

最新职业健康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职业健康培训考试试卷 单位:姓名:工号:分数: 考试时间:1h,合格标准:8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目前职业病主要是尘肺病居多。 3.生产性粉尘由于种类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按其作用部位和病理性质,可将危害归纳为尘肺、局部作用、全身中毒、变态反应和其他五部分。 4.普通型尘肺病从接触粉尘到临床发现通常为>20 年。 5.长期接触85 dB(A)以上强噪声会致听力受损。 6.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控制:噪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接受者。 7.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高气温 35 ℃以上的天气。 二、选择题(请在括号中填入唯一正确的答案序号。每题3分,共计30分) 1.下面哪类作业产生的粉尘会呼吸进入肺部造成尘肺病( D )。 A.烧焊产生的烟尘 B.抛光产生的金属粉尘 C.磨削产生的铁粉 D.以上全部答案。 2.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 B )。 A.1-5毫米 B.1-5微米 C.1-5纳米 D.1-5厘米 3. 金属性粉尘属于( A )。 A. 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4. 矽肺、石棉肺、煤矽肺较常见,( A )的危害性最为严重。 A. 矽肺 B. 石棉肺 C. 煤矽肺 5.零部件摩擦、碰撞产生的噪声属于( C )。 A. 流体动力噪声 B.电磁噪声 C. 机械噪声 6.噪声职业接触限值为( C )。 A.85dB B.80dB C.90dB 7.在设备运行部位增加防护罩隔绝噪声属于( A 、B )。 A.噪声源控制 B.噪声传播途径控制 C.对接受者的防护 8.作业场所气温()、湿度( A )属于高温作业场所。 A.气温>30℃、湿度>80% B. 气温>35℃、湿度>85% C. 气温>35℃、湿度>80% 9.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 A.抛光作业时间较短,可以不用佩戴防护口罩; B.普通口罩就可以起到防尘效果; C.使用符合防护标准的防护口罩并正确使用才能起到防护效果。

企业职工职业卫生培训试卷(带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 ) 姓名:部门:工种: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52 号) 于(B) 起施行。 A. 2011年10月27日 B. 2011年12月31日 C. 2012年1月1日 D. 2012年7月1日 2.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 A)的各种危害。 A.职业病 B.伤亡事故 C. 不利健康 3.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B )治理”。 A 彻底B综合C分期 4.(B)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职业病病人 C. 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D.接触矽尘工人 5.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应当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B )的原则。 A.不分开 B.分开 C.适当分开 6.国家对从事放射性、高毒、高危粉尘等作业实行( C )管理。 A. 规划 B.计划 C.特殊 7.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 ( A),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B.应急管理人员 C.工会督察员

8.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B) 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A.必要时 B.定期 C. 不定期 D.间断 9.任何单位和个人( A )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A. 不得 B.可以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10.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 A )档案。 A. 健康监护 B.工伤保险 C.培训教育 1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A )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B上岗前和在岗期间C在岗期间 1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A)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职业病病名 1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下列( D )项不属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职业卫生义务。 A.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B.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C.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D.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 14.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 B)的作业。 A重体力劳动B其所禁忌C危险 15.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 C)。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及答案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核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将锐器盒放在视线水平且在手臂所能及的范围内。() 7、锐器盒盛满整个锐器盒的三分之二时,应及时处理。()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二、选择题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 自毁式注射器 B 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 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 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A 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B 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C 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D 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 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 A 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B 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C 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职业健康培训考题及答案(1)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考试题 (声明:所提供的标准合同或协议文本及具体条款,不是最终法律文本,仅供参考,不建议直接使用,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后再使用,就该合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姓名:年月日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职业健康检查包括(A B C D):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应及时 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ABCD)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未成年工 B、孕期、哺乳期的女工 C、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 D、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 3、职业病有哪些特点(ABD ) A、职业病因明确 B、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 C、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只出现个别病例 D、越早发现越容易恢复 4、在职业卫生领域,通常所说的“三苯”指:(C ) A、苯、苯酚、甲苯 B、甲苯、苯酚、苯胺 C、苯、甲苯、二甲苯 D、苯酚、苯胺、苯并芘 5、职工被确定诊断职业病之日起,用人单位应在( A )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30 B、60 C、90 D、120 6、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健康职能分工,作业现场的职业健康检查应由( A ) A、安监部门 B、卫生部门 C、劳动部门 D、工会部门 7、职业健康监管对象是指:(C ) A、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 B、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C、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 D、有限公司、合伙企业、个体劳动

8、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由(C )负责 A、国务院 B、国家卫生部 C、国家安监局 D、职业病防治中心 9、生产性噪声不包括:( D ) A、空气动力噪声 B、机械噪声 C、电磁噪声 D、空气传播噪声 10、国家规定,每年(A )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 A、4 B、5 C、6 D 、7 11、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下列( C )项不属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义务 A、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B、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C、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 D、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操作规程 12、用人单位发生分立、解散、合并、破产等情形时,应当(C) A、终止职业病人的待遇 B、由企业与本人协商解决 C、按照国家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D、政府重新安置 13、(C )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 B、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C、职业病病人 D、工伤职工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防尘口罩也能防毒 B、防毒口罩也可防尘 C、活性碳面具可用于防尘 D、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可选用组合防护。 15、进入密闭或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佩戴( B ) A、防尘口罩 B、空气呼吸器 C、防毒面具 D、卫生口罩 16、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空间内,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 C ) A、及早下去救上来 B、腰间系上绳子下去,把晕倒者拉上来 C、佩戴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下,将人救上来 D、点燃蜡烛、佩戴空气呼吸器下去,将人救上来 17、(C )是电焊工常见的职业性眼外伤,主要由电弧光照射、紫外线辐射引起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简)

职业卫生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C)正式施。 A2001年10月27日B2001年5月1日C2002年5月1日 D2002年10月27日 2、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A)检测、评价。 A职业病危害因素B潮湿因素C防爆因素D以上都是 3、下列哪种疾病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C) A肺结核B肺炎C矽肺D胸膜炎 4、职业病防治的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 (C) A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B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C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D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5、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职业病。(D) A噪声性耳聋B电焊工尘肺C森林脑炎D乙型肝炎 6、(C)必须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A劳动者B各级政府C用人单位D企业主管部门 7、吸入高浓度的下列哪种毒物可引起“电击样”死亡。(B) A二氧化硫B硫化氢C甲醛D一氧化碳 8、下列哪种口罩是粉尘作业工人必须配备的。(B) A纱布口罩B防尘口罩C医用口罩D防毒口罩 9、就业前健康检查的目的是。(C) A及时发现职业病B建立就业者健康档案C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病,建立就业者健康档案D劳动能力鉴定 10、局部振动病是由于长期使用强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什么为主 的疾病。(A) A周围神经系统为主B神经系统C内分泌系统D末梢循环障碍 11、同一作业的劳动者中,其发生职业性损害有差别的原因。(C) A接触机会B接触浓度C劳动者本身的因素D接触时间 12、一氧化碳的预防应采取哪种措施。(A) A工作场所加强通风B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C佩戴防毒面具 D佩戴防尘口罩 13、电焊作业工人有可能得什么职业病。(B) A电光性眼炎B电焊工尘肺C白内障D支气管炎 14、隧道作业人员有可能得什么职业病。(B) A肩周炎B矽肺C关节D痛风 15、隧道作业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气体是。(C) A氨气B氯气C二氧化碳D甲醛 16、曾经患有哪类疾病的人员不宜从事随道作业。(A) A肺结核病B糖尿病C胆结石D脂肪肝 17、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 产生的(A)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 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欺骗。 A职业危害B职业性工伤事故C职业病危害其后果D职业性外伤

职业暴露试题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考试题 科室:姓名: 一、填空题: 1、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或被病人的()、()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 )小时之内开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 ) 或者) 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 ) 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我国输血后的肝炎最常见的是()。 二、判断题: 1、锐器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损伤。() 2、锐器伤防护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 3、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需盖帽则只能单手盖帽或借用专用套帽装置如止血钳。() 5、传递锐器时,锐器尖端朝向传递者,柄端朝向接锐器者。或使用传递容器。()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属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仅须戴单层手套便可。() 8、伴有锐器的操作中,光线要充足。() 9、锐器伤后,使劲挤压伤口,使血液尽量外流。()

10、锐器伤防护安全器械、无针输液系统的使用可明显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三、选择题: 1、下面带有锐器伤防护装置的安全器械有:() A、自毁式注射器 B、密闭式防针刺伤型留置针 C、针尖回缩式一次性输液器 D、普通注射器 2、职业暴露后处理正确的是() A、使劲挤压伤口,尽量多挤出血液 A、依靠重力作用尽可能使损伤处的血液流出,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A、有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的乙醇、0.5%的碘伏进行消毒 A、粘膜暴露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粘膜,直至冲洗干净。 3、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报告科室负责人 A、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A、主管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A、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4、患者HBsAg(+)的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阳性,不必处理 A、暴露者抗-HBs阴性,立即注射HBIG200—400U,并同时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1个月、6个月分别复查第二针、第三针 A、暴露者抗-HBs阴性,暴露后3个月、6个月检查HBsAg、抗-HBs、肝功 A、暴露者抗-HBs不详,按照抗-HBs阴性处理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考试题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培训考试题目单位姓名得分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60分) 1、医学职业暴露的常见危害() A、物理性危害 B、生物性危害 C、化学性危害 D、机械性危害 2、医疗锐器伤() A、针头 B、刀片 C、玻璃类 D、手术器械 3、常发生锐气伤的部门() A、注射室 B、抽血室 C、急诊室 D、手术室 4、易发生职业暴露操作环节() A、拨针 B、单手回套针头 C、清洗处理器械 D、传递锐利器械 5、化学性职业危害() A、消毒剂 B、清洁剂 C、药物 D、有害物质 6、化学性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 A、呼吸道吸入 B、消化道吸入 C、直接接触 D、间接接触 7、呼吸道职业暴露的危险操作() A、吸痰 B、气管插管 C、纤支镜 D、咽拭子取样 8、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A、甲肝 B、丙肝 C、HIV D、疟疾 10、含病毒浓度高的体液() A、血液 B、汗液 C、尿液 D、脑脊液 11、目前通用的隔离方式()

A、接触隔离 B、空气隔离 C、消化道隔离 D、飞沫隔离 12、属于防护用品的有() A、手套 B、帽子 C、隔离衣 D、护目镜 13、发生针刺伤的正确处理方式() A、一挤二冲三消毒 B、一冲二挤三消毒 C、报告与登记 D、不需要报告 14、暴露后HIV后什么时间查HIV抗体() A、暴露后的0、4、8、12周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15、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暴露程度根据以下哪种情况分级() A、暴露类型 B、损伤程度 C、暴露量 D、暴露时间与部位 二、是非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40分) 1、职业暴露中锐器伤的发生几率最高是锐器伤。() 2、锐器伤是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血液传染重要途径。() 3、手术医生是锐器伤害的主要群体。() 4、禁止单手回套针帽。如果一定要回套针帽,一定要用双手。() 5、暴露于梅毒,可预防性注射长效青霉素160万U/次,每周1次,连续2~3周。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6、使用手套可以不洗手。() 7、隔离衣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无污染时,每周更换一次。() 8、飞沫隔离挂蓝色标识。() 9、肺鼠疫患者行接触隔离。() 10、飞沫传播病原体可以超过1米以外。()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教育培训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50个,请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惟一一个正确选项) 1、2012年是《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 A)周年,也是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第一年,贯彻落实好《职业病防治法》,对加强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A、10 B、20 C、5 D、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 B )(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企业、事业单位 B、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c企业、政府单位 D、企业、政府单位和事业单位 3、(A )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A、用人单位 B、劳动部门 C、卫生部门 D、工会 4、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B ),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A、规章制度 B、责任制 C、机构 D、组织 5、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 C )待遇。 A、社会工伤保险 B、工伤社会保险 C、劳动工伤保险 D、工伤劳动保险 6、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 )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A、申请 B、备案 C、申报 D、审查 7、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 A )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企业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试题

企业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试题 一、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1、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有10大类115种。 ( ) 2、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 ) 3、用人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劳动者可以不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 4、生产经营单位可采取消声,控制噪声的传播,合理规划厂房等措施消除或者减少噪声源对从业人员的危害。( ) 5、通常所称的职业病即为法定职业病。( ) 6、高温作业时,人体的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水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 ) 7、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各种有毒物质。通称为工业毒物。( ) 8.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 9、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损害听觉,引起各种病症,引起事故。( ) 10、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 11、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应小于85分贝。( ) 12、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13、在低温环境下工作时,应多食用高热能食物,增加体内代谢放热。( ) 14、一氧化碳中毒常为急性中毒。( ) 15、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变化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正常生理机能,引起某些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称为中毒。( ) 16、能够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 17、在化工生产中,产生工业毒物的状况,有的作为原料,有的是中间体或副产品,有的作为辅助原料,有的为夹杂物,还有的是反应产物或废弃物等。( ) 18、工业毒物的形态,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蒸气、雾、烟和粉尘。( ) 19、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病变叫职业中毒。( ) 20、在有毒岗位进食不会得慢性职业中毒。( ) 21、在有毒岗位工作,下班后可以将工作服穿回家。( ) 22、氨气体中毒后,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 23、在存有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作业,应采用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加强防护。( ) 24、对逸散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要采取通风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飞扬、扩散。( )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2分) 1、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 )。 A、棉纱口罩 B、防尘口罩 C、防毒面具 2、长时间接触噪声容易引起的噪声性耳聋,每天连续接触噪声8h,噪声声级卫生限值为( )。 A、75dB(A) B、85dB(A) C、88dB(A) 第1页 3、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容器内,下面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 )。

(完整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及上报培训试题(附答案)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及上报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A化学性职业暴露B感染性职业暴露 C 放射性职业暴露D其他职业暴露 E 以上均是 2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人群是() A护士 B 医生 C 技术员 D 保洁人员 3、预防锐器损伤应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锐器使用B及时处理使用后的锐器 C 不携带锐器走动D医务人员进行疫苗注射 4、预防性用药的原则:() A、最好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开始 B、最迟不得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24小时服药 C、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该实施预防性用药 D、以上原则均是 5、医务人员发和职业暴露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A 紧急局部处理 B 报告 C 填写登记表 D 以上均是 6、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的患者,在未诊断之前采用的普遍预防措施,以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病原体传播的危险性。其主要内容有:() A、洗手与手消毒 B、手套、帽子、口罩及防护眼镜、穿长工作服 C、用过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尖锐器械应立即放入有标签的利器盒内,用过的针头不需要再套针帽。 D、以上均是 7、关于戴手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要戴手套按电梯按钮B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 C 每个患者之间只要手套不损坏不用更换 D 皮肤有损伤时戴双层手套 8、标准预防是认定病人的()都具有传染性。 A 血液 B 体液 C 分泌物 D 排泄物E以上均是 9、针对预防,是针对已明确诊断的、能够播散病原体的患者,医务人员对于这些病原体需要有除标准以外的预防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A、计划免疫 B、空气传播预防,采用紫外线、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喷雾等空气消毒: C、飞沫传播预防、接触预防、皮肤黏膜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D、以上均是 10、如果血液喷溅到完整的皮肤上应该用( )清洗污染的皮肤? A 肥皂液 B 流动水 C 含氯消毒液 D 75%酒精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2、发生锐器损伤后应在伤口的旁端轻轻挤压,不应在伤口的局部挤压。() 3、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可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2小时内上报院感办,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在暴露发生后立即上报。()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6、医务人员如果眼睛被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喷溅上,应该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 7、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戴单层手套。( ) 8、手术室医生的职业暴露是以缝合时的缝合针刺伤和喷溅为多见。() 9、锐器盒可以盛装到全满时,封盖,更换。() 10、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锐器伤登记表,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的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 )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所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如何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或疫苗?

锐器伤及职业暴露试题

锐器伤及职业暴露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职业暴露后,我院HIV抗体追踪监测方案:(以医生开出的检验单为准)() A、于暴露后的0、4、8、12周及6个月进行 B、于暴露后的0、4、8、12周及12个月进行 C、于暴露后的0、8、12、24周及12个月进行 D、于暴露后的0、4、6、8周及3个月进行 2、职业暴露后,我院梅毒抗体追踪监测方案:() A、于暴露后的0、2、8周进行 B、于暴露后的4、8、24周进行 C、于暴露后的8、16、32周进行 D、于暴露后的3、6、12个月进行 3、职业暴露后,我院丙肝抗体追踪监测方案:() A、于暴露后的0、4、8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B、于暴露后的4、8、12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C、于暴露后的4、6、8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D、于暴露后的2、4、8个月检测丙肝抗体及肝功能 4、职业暴露后,我院乙肝抗体追踪监测方案:() A、于暴露后的0、3、6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B、于暴露后的1、3、6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C、于暴露后的2、4、8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D、于暴露后的3、6、12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 5、暴露情况可按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其中重度是指:() A、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D、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6、预防性用药的原则:() A、最好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4小时内开始 B、最迟不得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24小时服药 C、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该实施预防性用药 D、以上原则均适用 7、预防性用药方案中基本用药程序一般指“用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天” A、14 B、28 C、35 D、42 8、职业暴露的实验室结果,需由检验人员先告知()记,再由()告知() A、院感科;院感科;暴露者 B、暴露者;暴露者;院感科 C、暴露者;院感科;暴露者 D、院感科;暴露者;院感科 9、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的患者,在未诊断之前采用的普遍预防措施,以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病原体传播的危险性。其主要内容有:() A、洗手与手消毒 B、手套、帽子、口罩及防护眼镜、穿长工作服 C、用过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尖锐器械应立即放入有标签的利器盒内,用过的针头不需要再套针帽。 D、以上均是 10、针对预防,是针对已明确诊断的、能够播散病原体的患者,医务人员对于这些病原体需要有除标准以外的预防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A、计划免疫 B、空气传播预防,采用紫外线、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喷雾等空气消毒: C、飞沫传播预防、接触预防、皮肤黏膜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D、以上均是 11、传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措施为() A.消毒、彻底清洗干净、消毒或灭菌 B.彻底清洗干净、消毒或灭菌 C.消毒或灭菌 D.消毒、彻底清洗干净 12.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的灭菌方法是() A.戊二醛浸泡10小时 B.压力蒸汽 C.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D.福尔马林熏24小时 13、医院感染按其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 A.外源性医院感染 B.内源性医院感染 C.外源性医院感染和内源性医院感染 D.交叉感染

职业健康培训考试试卷

注:试卷以选择题形式,满分100分,作答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单选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选对得2分,多选、错选、不选得0分) 1、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称为( )。 A、生产性粉尘 B、无机性粉尘 C、有机性粉尘 D、混合性粉尘 2、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与( )因素无关。 A、理化性质 B、生物学作用 C、防尘措施 D、地域 3、( )措施就是防治尘肺的根本措施。 A、工程技术 B、个体防护 C、教育培训 D、加大处罚 4、下列粉尘中,危害最严重的粉尘就是( )。 A、煤尘 B、石墨尘 C、水泥尘 D、矽尘 5、矽尘导致的职业病称为( )。 A、矽肺 B、石棉肺 C、电焊工尘肺 D、其她尘肺 6、为防止有害物质在室内逸散,应优先采取的措施就是( )。 A、全面通风 B、局部排风 C、屋顶通风 D、个体防护 7、靠近声源的场所,采用()措施,通常而言不会取得理想的降噪效果。 A.吸声 B.隔声 C.减振 D.阻尼降噪 8、车间内噪声源数量较多,而且声源在车间内分布得较为分散时,宜采取( )的方式降低噪声。 A.隔声间 B.隔声罩 C.吸声处理 D.消声器 9、在各种噪声控制工程技术措施中,吸声措施一般可取得()dB的降噪效果。 A.1~3 B.5~12 C.12~15 D.15~20 10、通风除尘就是控制( )的一种方法。 A.粉尘产生 B.粉尘产生源 C.抑制扬尘 D.粉尘吸入 11、下列不属于通风除尘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就是()。 A.吸尘罩 B.除尘器 C.风管与风机 D.滤袋 12、下列不属于全面通风除尘的适用条件的就是( )。

A.现场粉尘浓度低 B.现场粉尘浓度高 C.粉尘原点分散 D.局部通风除尘难以达到效果 13、过滤除尘的优点不包括下列哪些?( ) A.适于处理高温高湿含尘气体 B.没有污泥处理 C.除尘效率高 D.运行稳定适应性强 14、佩带耳塞就是从下列哪种途径控制噪声的危害?( ) A.对声源进行控制 B.传播途径的控制 C.对接收者的保护 D.吸声 15、车间内墙体布置吸声建筑材料主要就是从下列哪种途径控制噪声的危害?( ) A.对声源进行控制 B.传播途径的控制 C.对接收者的保护 D、阻尼降噪 16、下面哪种不就是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 ) A、固体物料的机械加工 B、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电焊烟尘 C、隧道的爆破 D、运输物料的洒落 17、在局部排风装置中,输送空气与空气混合物的就是( )。 A、风管 B、排风罩 C、风机 D、净化装置 18、排风罩的设计原则不包括下列哪种? A、形式适宜 B、位置正确 C、风量适中 D、高度足够 19、《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职业健康检查由( )承担。 A、人民医院 B、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C、社康中心 D、私立医院 20、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包括( )。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与应急的健康检查 D、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 查 21、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 )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 B、无权索取 C、有权要求复印 D、无权要求复印 22、《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中,噪声聋属于( )。 A、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B、职业性肿瘤 C、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D、其她职业病 23、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配备( )。劳动者出现中暑时,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病情严重的,应当立即送医院治疗。

制药企业日常安全培训《职业卫生》试题

职业卫生培训考试试题 单位:_____岗位:_____姓名_____成绩: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B )修正并正式实施。 A、2001年10月27日 B、2011年12月31日 C、2002年1月1日 2、职业病指(B )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 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3、噪声对人体(B)引起危害 A、呼吸系统 B、听力系统 C、生殖系统 D、消化系统 4、粉尘对人体(A)引起危害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神经系统 D、生殖系统 5、防毒口罩和防尘口罩是保护作业者身体健康的一种(B )。使用过程中要三个月对其进行更换,不定期更换滤纸、药剂。 A.必要性设施 B.辅助性设施 C.保护性设施 6、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该向(B )方向疏散。 A、下风 B、上风 C、顺风 D、原地 7、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使用过程中应当佩戴(A B C ) A.防毒口罩 B.防护镜 C.橡胶手套 D.防砸鞋 8、氢氧化钠属于( C )碱性腐蚀品,使用过程中应当佩戴防毒口罩、防护镜、橡胶手套。 A.剧毒品 B.酸性腐蚀品 C.碱性腐蚀品

9、当你发现突然有大量毒气散发时,应迅速戴上适合的(A ) A、防毒面具 B、眼镜 C、手套 D、口罩 10、粉尘有一定的( B C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佩戴防尘口罩。 A.挥发性 B.刺激性 C.爆炸性 D.溶解性 11、甲醇、乙醇、丙酮、丁醇属有毒性的有机溶剂,操作人员在使用时必须佩戴(A ),操作现场禁止进食、饮水。 A、防毒面具 B、护耳器 C、手套 D、口罩 12、我公司发酵岗位接触以下那些职业危害:(C) A、粉尘 B、电离辐射 C、噪声 D、毒物 13、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在发酵罐等密闭空间内,下面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D )。 A、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背上来 B、腰间系上绳子,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拉上来 C、佩戴防毒面具,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施救 D、通风后,佩戴拉起装置(或绳子)、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施救。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 C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尘防毒组合防护 D、佩戴防毒口罩可进入缺氧空间。 15、以下哪项是接触甲醇的职业禁忌证(D) A、全身性皮肤病 B、原发性高血压 C、风湿性关节炎 D、视网膜、视神经疾病 16、用人单位不得安排(ABCD )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未成年工 B、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 C、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 D、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

职业暴露培训考试试题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所有损伤性废物应及时置于防穿刺、防渗漏、有警示标识的( C )专门容器内。 A.黑色生活垃圾袋 B.黄色医疗废物塑料袋 C.一次性黄色塑料锐器盒 D.硬纸盒如牛奶盒 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应当( D ) A.戴工作帽 B.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戴防护眼镜 D.戴双层手套 3.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一级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 B ) A.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B.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 C.使用基本或者强化用药程序 D.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4.下列选项中的定义描述错误的是( A ) A.被污染的锐器指被污染的物品 B.职业接触的途径指在从事职业活动时,通过眼、口、鼻及其他黏膜、破损皮肤或胃肠道外途径接触血液或其他潜在污染性物质 C.风险评估根据职业危害识别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医护人员接触血液源病原体的风险水平与性质,同时制定必要措施消险危害或降低风险 D.风险控制指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风险的控制遵循职业病防治的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再次是个人防护和接触后预防措施 5.如想早期诊治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在接触( D )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A.立即 B.1-2周 C.2-3周 D.4-6周 二、多项选择题 1.医务人务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的局部处理措施包括(ABCD) 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 C.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D.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应当( ABD ) A.戴手套 B.戴防护眼镜 C.脱去手套立即洗手 D.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防止锐器伤的措施包括( ABCD ) A.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B.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D.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务锐器 E.要将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以防刺伤 三、判断题 1.医务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艾滋病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安全注射是指注射不伤及接受者和提供者,并且保障所产生的废物不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要确保提供安全注射所需要的条件,并坚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可以用手直接拿取被污染的破损玻璃物品,不应使用刷子、垃圾铲和夹子等器械处理。(×)

企业职业卫生培训试题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试题(1) 部门: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4分,共8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正式实施。 A. 2001年10月27日 B. 2002年5月1日 C. 2002年1月1日 D. 2002年7月1日 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于()正式实施。 A. 2009年5月1日 B. 2009年9月1日 C. 2009年10月1日 D. 2009年12月1日 3、尘肺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 )。 A.发热鼻塞、四肢酸疼、咳嗽咯痰等 B.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 C.肋下隐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等 D.胸闷、呕吐出血 4、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做出处理决定。 A. 协商,必须及时 B. 提议,必须迅速 C. 协商,应当及时 D. 建议,必须及时 5、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以及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工作由()负责。 A.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B.卫生行政部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6、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 )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 不得 B. 可以 C. 经领导批准可以 D. 必须 7.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 A.呼吸道 B.皮肤 C 消化道 D.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8.职业病指()。 A. 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 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健康培训试题及答案-1

职业健康考试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单选/多选题(共50道题,每题2分,共100分) 1.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由()负责。 A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 B卫生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根据国家现行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分工,监督检查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以及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工作由()负责。

A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 B 卫生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3.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 A要求纠正B给予行政处罚C责令停产 4.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A 以人为本,标本兼治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5.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治理”。 A 彻底B综合C分期 6.《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A预防、遏制B预防、减少C预防、控制 7.《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A中华人民共和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C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8.《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 A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B劳动者因接触粉尘及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C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9.《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用人单位是指()。 A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 B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C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10.国务院颁布施行的职业病防治基本法规主要有()《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 A《劳动保护条例》B《工业防毒条例》 C《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11.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各种危害。 A职业病B伤亡事故C不利健康 12.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十大类()种。 A99 B105 C115 13.《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A单位职工B用人单位C劳动者 1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A用人单位B单位职工C劳动者 15.()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A各级工会组织B用人单位 C企业、科研单位、政府机关

职业卫生培训试题-含答案81510

典型事故教育培训试题 1.职工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应该( )。 A找企业负责人解决B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C自己去医院治疗 2.被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发给其《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 )。A医疗保险待遇B工伤保险待遇C商业保险待遇 3.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 ) A终止职业病病人的待遇B由职业病病人与企业协商解决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4.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30 B60 C90 5.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职业病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其被诊断、鉴定 为职业病之日起( )内,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 6个月 B 1年 C 2年6.导致尘肺发生的主要因素是( )。 A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小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B接尘工龄、粉尘种类、大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C接尘工龄、粉尘种类、等于10μm的粉尘和累积接尘量 7.甲醛的职业禁忌证有( )。 A全身性皮肤病和慢性眼病B原发性高血压C风湿性关节炎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防尘口罩也能用于防毒B防毒面具也可以用于防尘C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 尘防毒组合防护 9.一旦发现有人晕倒在有限或密闭容器内,下面最适合的急救方法是( )。 A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背上来B腰间系上绳子,第一时间跳下去,把中毒者拉上来 C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施救 10.中暑是高温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发生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疾病的总称。当作业地点气温( )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 A≥36℃B≥37℃C≥40℃ 11.手臂振动病是( )从事手持振动工具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骨关节骨质改变。 A长期B短期C连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