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的代谢产物

肿瘤微环境的代谢产物
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复杂的代谢活动,产生了多种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并对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微环境代谢产物:
1. 乳酸(Lactate):在缺氧条件下,肿瘤细胞通过糖酵解途径产生大量的乳酸。
乳酸的积累可以导致肿瘤酸化,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并且可能对免疫细胞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
2.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肿瘤细胞可以从周围组织中获取游离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
游离脂肪酸的代谢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
3. 氨(Ammonia):肿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可以导致肿瘤酸化,并且可能对免疫细胞的功能产生抑制作用。
4. 芳香族氨基酸(Aromatic Amino Acids)代谢产物:肿瘤微环境中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如色氨酸和酪氨酸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和信号通路来调节肿瘤生长和免疫应答。
5.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s):某些肿瘤细胞可以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神经递质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这些肿瘤微环境的代谢产物对于肿瘤的发展和免疫应答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这些代谢产物以及它们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肿瘤微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并为肿瘤治疗和免疫疗法的发展提供新的线索。
肿瘤微环境如何影响治疗效果

肿瘤微环境如何影响治疗效果在与癌症的漫长斗争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肿瘤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
这个环境,被称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就像是肿瘤的“庇护所”和“加油站”,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效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肿瘤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多种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等组成。
其中,细胞成分包括免疫细胞(如 T 细胞、B 细胞、巨噬细胞等)、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以及与肿瘤相关的间质细胞等。
这些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交流,共同塑造了肿瘤的命运。
首先,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状态和功能对治疗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在健康状态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
然而,肿瘤细胞具有一系列策略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
例如,它们可以表达某些分子,如 PDL1,与免疫细胞表面的 PD-1 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使其无法有效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这就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靶点所在。
当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时,如果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丰富,且处于活化状态,治疗效果往往较好。
相反,如果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受到抑制,或者数量稀少,治疗效果可能就不理想。
其次,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也会影响治疗效果。
细胞外基质就像是肿瘤细胞的“床垫”,为其提供支撑和营养。
它由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纤连蛋白等成分组成,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还会影响药物的渗透和分布。
过于致密的细胞外基质会形成物理屏障,阻止化疗药物和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内部,从而降低治疗效果。
此外,细胞外基质中的一些成分还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耐药。
再者,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状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肿瘤内部的血管往往发育不良,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形成低氧区域。
低氧环境会激活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如促进肿瘤细胞的糖酵解代谢,增加其存活能力。
肿瘤微环境构成

肿瘤微环境构成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和转移的微环境,由多种细胞、基质、信号分子、营养物质等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肿瘤微环境的构成成分:1.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核心成分,它们通过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信号分子等调节自身增殖、分化、迁移等生物学行为。
同时,肿瘤细胞也能感知和响应微环境中的变化,适应性地改变自身的生物学行为。
2.基质细胞基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分泌大量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生物学行为。
同时,基质细胞也能通过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3.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这些细胞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然而,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功能往往受到抑制,无法有效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4.血管和淋巴管血管和淋巴管为肿瘤微环境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同时也负责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和重塑扮演着重要角色。
5.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是由基质细胞分泌的一类分布和聚集在细胞表面、间质和血管周围的蛋白质、多糖和胶原等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支架和支持,同时也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6.信号分子信号分子是肿瘤微环境中传递信息的关键分子,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激素等。
这些分子能够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传递调节肿瘤细胞生长、分化、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信息。
7.营养物质肿瘤微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血液供应,包括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
这些物质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生物分子的原料。
同时,肿瘤细胞也能通过调节自身代谢适应微环境中的营养变化。
肿瘤微环境国自然基金

肿瘤微环境国自然基金
肿瘤微环境是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之一。
多项国自然基金项目都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涵盖从基础理论探索、能量代谢重编程机制、炎症与转移关系到类器官模型的构建及应用、免疫治疗策略优化等多个方面。
例如,有以下几项与肿瘤微环境相关的国自然基金项目:霍宏宇等人获得的基金项目关注肿瘤微环境及其能量代谢的重编程。
童雪梅研究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内容涉及肿瘤细胞代谢。
上海市肿瘤微环境与炎症重点实验室也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对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还有其他多个关于肿瘤微环境的基础和转化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地方基金的支持。
这些项目不仅体现了我国在肿瘤微环境领域的持续投入和研究深度,而且也反映了该领域对于提高肿瘤诊断准确率、开发新型治疗策略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合作正在推进对肿瘤微环境复杂性的理解和干预手段的创新。
肿瘤免疫微环境 分类

肿瘤免疫微环境分类
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血管、细胞外基质等组成的微环境。
它是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分为炎症型、免疫活化型、免疫抑制型和免疫缺陷型四种类型。
炎症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
这些炎症细胞可以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免疫活化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可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免疫抑制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存在大量的免疫抑制细胞,如调节性T细胞、髓系细胞等。
这些免疫抑制细胞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和攻击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免疫缺陷型肿瘤免疫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存在免疫缺陷,如T细胞缺陷、B细胞缺陷等。
这些免疫缺陷会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攻击,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例如,
对于免疫活化型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采用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对于免疫抑制型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免疫细胞治疗等;对于免疫缺陷型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采用免疫增强剂、细胞治疗等。
肿瘤免疫微环境是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以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肿瘤的微环境》课件

基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抑制信号,激 活免疫细胞的攻击能力。
细胞免疫治疗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扩增 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以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
通过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反应, 预防或延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胞学方法
细胞培养
将肿瘤细胞从组织中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培养,用于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 殖和分化等特性。
细胞共培养
将肿瘤细胞与其他类型的细胞共同培养,模拟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环境,研究 肿瘤细胞与周围细胞的相互作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
基因表达分析
利用基因芯片或测序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水平,了解肿瘤细胞的基因组学特 征。
肿瘤微环境的信号转导途径
01
MAPK信号转导途径
MAPK信号转导途径是肿瘤微环境中 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它可以影 响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02
PI3K/Akt信号转导 途径
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是肿瘤微环境 中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它可以 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03
JAK/STAT信号转导 途径
营养物质供应与代谢产物排除
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为肿瘤提供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对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具有重要影响。
肿瘤发展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肿瘤细胞对周围组织的侵袭与重塑
肿瘤细胞通过分泌酶类等物质对周围组织进行侵袭,同时重塑微环境以利于自 身的生长和扩散。
血管生成与血液供应
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诱导新血管生成,以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影响肿瘤微 环境的血液供应。
肿瘤微环境的构成

肿瘤微环境的构成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分子和细胞外基质的复杂网络。
它由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组成。
以下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构成成分:
1. 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们具有异常增殖和侵袭能力,并能产生促进血管生成和抗凋亡因子,以维持肿瘤生长。
2.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细胞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
然而,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抑制免疫细胞活性或改变免疫细胞的功能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3.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构成了血管壁,直接与肿瘤细胞接触。
在肿瘤微环境中,内皮细胞可以释放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新血管的形成,为肿瘤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
4. 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一种产生胶原蛋白、弹力纤维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分子的细胞类型。
它们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迁移过程。
5. 细胞外基质(ECM):ECM是由胶原蛋白、弹力纤维和多糖等分子组成的复杂结构。
它提供了细胞定位和支持,并且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迁移。
在肿瘤微环境中,ECM可以被肿瘤细胞改变,形成良性或恶性的肿瘤基质。
肿瘤微环境的构成非常复杂,不同的细胞类型和分子组分之间存
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以及开发靶向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套路

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套路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套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本收集和预处理:从患者或实验动物体内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分离、切片等,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
2.细胞分离和鉴定:从肿瘤组织样本中分离出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对这些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3.细胞培养和激活:将分离出的免疫细胞进行培养,并给予必要的刺激信号,以激活其免疫应答功能。
4.功能实验:通过体外实验或体内实验,观察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5.基因表达分析和转录组学研究: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对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挖掘与免疫应答和肿瘤进展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
6.机制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深入探讨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免疫应答对肿瘤进展的影响。
7.临床样本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样本和数据,结合基因表达谱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与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估。
8.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估:利用筛选模型和体内外实验,对免疫治疗药物或靶向治疗药物进行筛选和评估,探究其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和疗效。
9.动物模型验证:利用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的肿瘤免疫微环境,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和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0.综合分析和结论: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可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肿瘤免疫微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多种细胞类型、信号分子和调控机制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2 肿瘤微环境2 Fra bibliotek瘤微环境2.2 肿瘤微环境特点:
• • • • • 低O 2 pH减低 间质高压 血管高渗透性 炎症反应性
2 肿瘤微环境
2.2.1 缺氧
2 肿瘤微环境
2.2.2 PH减低
生理状态下,正常组织细胞外pH值介于7.2~7.4之间, 然而恶性肿瘤组织细胞外pH介于6.5~6.9之间,说明肿瘤 细胞外微环境普遍存在酸化。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3.1.2免疫细胞
1.肿瘤相关吞噬细胞: M1是由干扰素Y(IFN-γ)激活,有促进炎症性的作用(通 过活化NF-κB相关通路),有吞噬和细胞毒作用(可被IL-6、 IL-4、TGF-b1等抑制)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M2是由IL-4、IL-13激活,促进组织修复、血管形成、产 生细胞因子抑制机体发挥免疫作用,有利于肿瘤的演进。 2.T细胞: 渗透到肿瘤当中成为了免疫耐受性的调控性T细胞(T regulatory leucocytes (Tregs) ) 一方面可以通过产生IL-10和TGF-B抑制Tc细胞和NK细 胞,另一方面通过结合消耗IL-2抑制其他免疫细胞活化来达 到抑制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3.2 针对肿瘤微环境的肿瘤治疗
近年大量研究发现: 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或是基质细胞所分泌的生 物细胞因子对肿瘤转移以及耐药的形成是一大“帮凶”。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3.2 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治疗
4 肿瘤微环境研究最新报道
4.1微环境与肿瘤的发生与转移
2 肿瘤微环境
2.1肿瘤微环境(TME),又称肿瘤基质(tumor stroma) 细胞成分由恶性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后者包括成纤维 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非细胞成分包括细胞外基质和分泌到细胞外的分子。肿瘤微 环境是由癌细胞和多种基质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组成
tumor cells cells
相关链接:</article/55168>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3.1.3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来源: 1.肿瘤突变的定居在正常组织的干细胞 2.肿瘤突变的无法进入后续有丝分裂的正常体细胞 3.从血液循环或邻近组织招募。 间质干细胞: 肿瘤的浸润和MSCs的招募有关,但在微环境中它的作 用尚不是很清楚。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3.1.4血管内皮细胞: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依赖于酸性微环境,癌症的一个标志是癌细胞逃避 细胞凋亡的能力。在肿瘤发生的不同阶段,自噬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促 进肿瘤的生存。他们的研究表明,自噬对乳腺癌和胰腺癌细胞株适应低 pH值环境非常重要。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发现了一个潜在的自噬抑制 剂来治疗肿瘤,该抑制剂不影响在中性PH环境下的细胞。 莫菲特癌症中心以及南佛罗里达大学和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肿瘤细胞的生存依赖于肿瘤酸性微环 境。他们研究发现酸度对乳腺癌和胰腺癌细胞株的影响自噬在酸性的微 环境的重要性。
小结: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当今临床研究过分强 调肿瘤的遗传学,预测标志物 以及肿瘤细胞靶向分子的鉴别, 治疗肿瘤的重点放在了肿瘤细 胞本身,如抑制肿瘤细胞所固 有的黏附和迁移能力,以至于 容易忽略了肿瘤细胞也有其微 环境,但是微环境与肿瘤的发 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所以从肿 瘤微环境入手治疗肿瘤也是一 个重要策略。
相关链接:</fudannews/2013/0418/33112.html>
4 肿瘤微环境研究最新报道
PLoS ONE:肿瘤微环境存在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物质 科学家在肿瘤周围组织中发现的一种天然物质可能抑制 三阴乳腺癌转移。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的一项临床前研 究证实,有抑制肿瘤生长功效的核心蛋白聚糖能诱导三阴性 乳腺癌肿瘤周围组织中一系列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导致肿 瘤转移受到抑制。 三阴乳腺癌特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 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 托马斯· 杰斐逊大学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Renato V. Iozzo医 学博士说:这一最新研究发现最终可能有助于三阴乳腺癌的 临床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关链接:/biology/cancer/527529.shtml
4 肿瘤微环境研究最新报道
Cancer Cell:改变肿瘤微环境提高抗癌药物作用
2012年4月,冷泉港实验室(CSHL)科学家称:显着改 善癌症对现有的“经典”的化疗药物常见的反应,改变癌细 胞与周围细胞(肿瘤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抗癌药 物的功效。 他们发现两类肿瘤微环境因子(MMPs和免疫信号分子趋 化因子)选择性被抑制后能使得小鼠乳腺肿瘤对药物更加敏 感。 缺乏编码MMP9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体内血管通透性好, 肿瘤细胞能更好的响应阿霉素。同样,敲除编码趋化因子受 体(CCR2)的基因能够减少髓细胞募集到肿瘤部位。增加 了阿霉素和另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顺铂的药效。
细胞间有间隙,使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的不同,包括形 状异常、出现小孔,另外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强, 最后形成有高通透性的血管。 这一变化不利于小分子药物在肿瘤细胞部位积累,很容 易从血管中被清除,但有利于的药物传输系统如纳米颗粒进 入到高通透性的血管中,最后定位到肿瘤细胞处杀死肿瘤细 胞。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2 肿瘤微环境
2.2.5 炎症性反应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3.1 肿瘤细胞与肿瘤基质的信息交流
从宏观上来讲,个体与社会、器官与机体都 存在“cross talk”(交互对话)。 从微观层面来看,细胞与其所处的环境也存在信息 的交流。 同样作为机体的异物--肿瘤细胞与周围细胞(肿瘤 微环境)之间也有着密切的信号交互。
stromal cells solid tumors ECM cytokines extracellular molecules TME chemokine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 endothelial cells monocytes macrophages osteoblasts osteoclasts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various T and B cells immune cells neuroendocrine cells pericytes smoothmuscle cells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3.1.1 成纤维细胞:
在组织基质中占主要地位,产生不同的胶原和纤维连接 蛋白构成组织基底膜。 通过分泌金属蛋白酶和其它一些蛋白酶参与细胞外基质 的重塑,维持组织整体结构,还可以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 子活化RAS-MAP kinase and PI3 kinase/AKT pathways 途 径来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 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除了在创伤时表现同正常成纤维 细胞的功能外,最重要的特点是失去了可以返回到活化状 态的前能力或者具备了抗凋亡的能力,继续分泌一些细胞因 子、趋化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侵润 (产生MMPs、基质修饰酶如uPA,可以降解EMC)
相关链接:<http://www.bioask.me/html/3896.html>
4 肿瘤微环境研究最新报道
4.2 微环境与肿瘤耐药
对于患实体瘤患者而言,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是不可 避免的也是致命性的。科学家小组发现一种关键性因子促进 这种耐药性产生,这种信息可能最终被用来改善治疗方法的 疗效,从而为晚期癌症患者赢取宝贵的时间。 在这项研究中,论文通信作者Peter S. Nelson博士和同 事们发现一类正常的非癌变细胞---成纤维细胞---位于癌症的 微环境中,当接触到化疗药物时,这些细胞遭受DNA损伤而 促进一系列刺激癌症生长的生长因子产生。 在正常情况下,成纤维细胞有助于维持结缔组织的结构 完整性,而且它们在伤口愈合和骨胶原产生中发挥着关键性 作用。这一发现提示着发现一种阻断肿瘤微环境中的这种治 疗反应的方法可能会改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链接:</biology/cancer/578155.shtml>
4 肿瘤微环境研究最新报道
复旦大学学者找到清除肿瘤发生恶化“微环境”的新机制 历经3年多潜心研究,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 院终于找到肿瘤发生和恶化的“微环境” 新机制 ,该研究有 望为胰腺癌等早期诊断提供可能,4月16日,国际权威杂志 《癌细胞》(Cancer Cell )以《乳酸脱氢酶A去乙酰化导致 胰腺癌发生》为题,刊发了这一重要成果,引起世界关注。
相关链接 /newsf/2008-9/2008918164658.htm
4 肿瘤微环境研究最新报道
2013年,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佺教授课题组发现, 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 贡献。而在肿瘤中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具有肿瘤干细胞性质的 肿瘤细胞具有产生肿瘤并维持肿瘤生长的能力。 因而,研究组人员把研究重点放在巨噬细胞与肿瘤干细 胞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之上,并且发现,表达CD44分子 的肿瘤干细胞能够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并使其分泌 一种细胞因子OPN(骨桥蛋白),而OPN又能反过来与肿瘤 细胞表面受体分子CD44结合,进而促进肿瘤干细胞的克隆 形成能力。 在针对临床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OPN与CD44分子与 结肠癌患者的愈后生存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链接:</biology/cancer/521392.shtml>
4 肿瘤微环境研究最新报道
JNCI:肿瘤微环境影响VEGF靶向治疗的应答
系统生物学方法--尤其是计算机模型--有助于 洞察肿瘤血管生成的复杂性。这些模型是对试验研 究的补充,并有助于发展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 治疗。 为了找到一个适合的评价模型,来自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生物工程系的Stacey D. Finley进行了 相关研究,并将其研究结果发表在JNCI 的在线期刊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