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化学期中试卷

定量分析化学期中试卷
定量分析化学期中试卷

定量分析化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

(1)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特性。

(2)已知HCN的pKa=9.14,在pH=5.0时,氰化物的酸效应系数为___________。

(3)pH为7.20的磷酸盐溶液(H3PO4的p K a1 = 2.12, p K a2 = 7.20, p K a3 = 12.36), 磷酸盐存在的主要形式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其浓度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4)0.1mol/L NaCl溶液的电荷平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甲醛法测定工业(NH4)2SO4{M r [(NH4)2SO4]=132}中氨的质量分数w(NH3), 把试样溶解后用250 mL容量瓶定容,移取25 mL,用0.2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 则应称取试样约_________ g。

二、选择题

(1)称取钢样2.000 g,充分燃烧后产生的SO2通入50.00 mol 0.01000 mol/L NaOH溶液中吸收,过量的NaOH 用0.01000 mol/L HCl溶液返滴定至酚酞终点,消耗30.00 mL,则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 [Ar(S)=32.06, H2SO3的pKa1=1.89,pKa2=7.20]

(A) 0.16 (B) 0.32 (C) 0.08 (D) 0.64

(2)以下物质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

(A) K2Cr2O7 (B) Na2S2O3 (C) Zn (D) H2C2O4·2H2O

(3)使用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的正确操作是 ( )

A 用左手捏稍低于玻璃珠的近旁 B用左手捏稍高于玻璃珠的近旁

C 用左手捏玻璃珠上面的橡皮管 D用右手捏稍低于玻璃珠的近旁

(4)用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时,下列情况对标定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

A 标定完成后,最终读数时,发现滴定管挂水珠

B 规定溶解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蒸馏水为50ml,实际用量约为60ml

C 读数时,终点颜色偏深

D 锥形瓶中有少量去离子水,使邻苯二甲酸氢钾稀释

(5) HPO42-的共轭碱是 ( )

(A) H2PO4-(B) H3PO4

(C) PO43- (D) OH-

(6)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0.1mol/LHCl-0.1mol/L H3PO4混合液,在滴定曲线上出现几个突跃 ( )

(A) 1 (B) 2 (C) 3 (D) 4

(7)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

(A) 0.1 mol/L HF (p K a = 3.18)

(B) 0.1 mol/L HCN (p K a = 9.21)

(C) 0.1 mol/L NaAc [p K a(HAc) = 4.74]

(D) 0.1 mol/L NH4Cl [p K b(NH3) = 4.75]

(8)EDTA的酸效应曲线是指 ( )

(A) a Y(H)-pH 曲线 (B) pM-pH 曲线

(C) lg K'(MY)-pH 曲线 (D) lg a Y(H)-pH 曲线

(9)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

(A) 指示剂-金属离子络合物的颜色

(B)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C) EDTA-金属离子络合物的颜色

(D) 上述 B 与 C 的混合颜色

(10)在络合滴定中, 用回滴法测定Al3+时, 若在pH=5~6时以某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 金属离子标准溶液应选 ( )

(A) Mg2+ (B) Zn2+ (C) Ag+ (D) Bi3+

(11)今有A、B浓度相同的Zn2+-EDTA溶液两份:A为pH = 10.0的NaOH溶液;B为pH = 10.0的氨性缓冲溶液。则在A、B溶液中Zn2+-EDTA的K¢(ZnY)值的大小是( )

( A )A溶液的K¢(ZnY)和B溶液的 K¢(ZnY)相等

( B ) A溶液的K¢(ZnY)比B溶液的K¢(ZnY)小

( C )A溶液的K¢(ZnY)比B溶液的K¢(ZnY)大

( D )无法确定

(12)下列反应中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前后对称的是 ( )

(A) 2Fe3++ Sn2+ = Sn4++ 2Fe2+

(B) MnO4-+ 5Fe2+ + 8H+ = Mn2+ + 5Fe3+ + 4H2O

(C) Ce4+ + Fe2+ = Ce3+ + Fe3+

(D) I2 + 2S2O32- = 2I- + S4O62-

(13)对于反应:BrO3-+6I-+6H+=Br-+3I2+3H2O ,已知(BrO3-/Br-)=1.44V,(I2/I-)=0.55V,

则此反应平衡常数(25℃)的对数(lg K)为 ( )

(A) (1.44-0.55)/ 0.059 (B) 3×(1.44-0.55)/0.059

(C) 2×6×(1.44-0.55)/0.059 (D) 6×(1.44-0.55)/0.059

(14) 配制含锰0.1000mg/mL的KMnO4溶液100.0mL,需取0.018000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的体积为 ( ) [M r(KMnO4)=158.03,A r(Mn)=54.94]

(A) 14.15mL (B) 8.09mL (C) 10.11mL (D) 6.07mL

(15)在金属离子M和N等浓度的混合液中,以HIn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其中的M,要求( )

A pH=pK’MY

B K’MY

C lgKMY –lgKNY36

D NIn和 HIn的颜色应有显著差别

三、判断题

(1)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

(2)一元弱酸溶液的氢离子浓度等于酸的浓度。()

(3)酸碱滴定达计量点时,溶液呈中性。()

(4)沉淀的溶解度越大,沉淀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就越大。()

(5)滴定时眼睛应当观察滴定管体积变化。()

(6)酸式滴定管活塞尾端接触在手心的皮肤表面。()

(7)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和碱性滴定管的玻珠下端有汽泡。()

(8)精密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9)两性物质的酸度与它的浓度无关。()

(10)在分析测定中,测定的精密度越高,则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四、计算题

(1)称取某风干试样0.9738g, 在100 ~110℃加热烘干至恒重,其质量为0.9656g,计算试样中水的质量分数。若测得风干试样中含铁51.69%,计算干燥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

(2)收集24 h尿样共2.00 L,用EDTA滴定。( 1 )取10.0 mL上述尿样,加入pH = 10的缓冲溶液,用0.00500 mol /L的EDTA滴定,消耗23.5 mL; (2 )另取10.0 mL该尿样,使Ca2+形成CaC2O4沉淀除去,仍用同浓度的EDTA滴定其中的Mg2+,需EDTA 12.0 mL,求尿样中Ca2+和Mg2+的质量浓度。 [ M r(Ca) = 40.08 ,

M r (Mg ) = 24.31 ]

(3)用每毫升含KMnO45.980mg的溶液,滴定0.4006g不纯的H2C2O4·2H2O试样,消耗28.62mL。计算试样的纯度。

[M r(KMnO4)=158.03,M r(H2C2O4·2H2O)=126.07]

(4)取巴黎绿(一种含As杀虫剂)试样0.4191g,用HCl及还原剂处理;将AsCl3蒸馏至带水接受器中。加过量固体NaHCO3中和一起蒸过来的HCl,然后用 0.04489mol/L I2滴定,消耗37.06mL。计算试样中As2O3的质量分数。 [M r(As2O3)=197.84]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稳定性高组成简单易溶于水大多无色

(2)104.14

(3) H2PO4- HPO42- 1:1

(4) [H+]+[Na+] = [OH-]+[Cl-]

(5) 3.3

二、选择题

A B B A C B A D D B C C D C C

三、判断题

错错错错错错错错错错

四、计算题

(1)w(H2O) = [(0.9738-0.9656)/0.9738]×100% = 0.84%

干燥试样中

w(Fe) = 51.69%×100/(100-0.84) = 52.13%

(2)ρ (Mg) =0.00500 ? 12.0 ? 24.31?10-3/10.0 = 1.46 ? 10-4 (g / mL)

ρ (Ca) =0.00500 ? ( 23.5 - 12.0 ) ? 40.08?10-3/10.0 = 2.30 ? 10-4 (g / mL)

(3) 1 mol H2C2O4·2H2O 1 mol C2O42-2/5 mol MnO4-

28.62×5.980 5 126.07

━━━━━━×━×━━━

158.03 2 1000

w(H2C2O4·2H2O)= ━━━━━━━━━━━━━×100%=85.2%

(4) 1 mol As2O3 2 mol As(III) 2 mol I2

1 197.84

━━×0.04489×37.06×━━━━

2 1000

w(As2O3)= ━━━━━━━━━━━━━━━━×100%=39.27%

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分析报告

黄石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和难度 1、试题的结构: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自主命题,从高二的范围来说应该是第三章第二节结束,但总的来说,更侧重于第一二章的内容。 知识点涵盖:反应热概念与计算;反应速率大小比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常数概念与运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滴定。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卷的阅读量大,但落脚点底。本卷有三面,共3173字,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我校有部分学生看到化学题就怕,看到文字多的题目更怕,不愿意阅读和分析。本卷通过考试,让学生明白:阅读量大,不代表题目难,要想得分,必须思考。高考时时间有限,思维量大,很多学生因做不完题目而失分,所以平常考试要在阅读、思维量、速度等方面加强训练,但又不能加大试卷的难度。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总分100分,选择题1-16题共48分,非选择题17-20题共52分。 2、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1、选择题1、 2、5、6、7、9、10、11、16做的较好,集中失分在 3、 4、13三题。非选择题总体做的不好,17题总分12分平均分只有3.2分;18题总

分18分平均分只有3.15分;19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3.24分;20题总分10分平均分只有2.92分. 3、各班成绩汇总分析 三、考试总结和改进措施 1、成绩分析总结: 总体来说,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不理想,及格人数和高分段都较上次月考有所减少,其中原因之一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差,对所学的知识没有进行及时的复习,平时课外所花的时间少,不能深入思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不够灵活。对于一些题目的变换形式不能理解,因而不能正确作答,平时作业抄袭比较严重,所以一些讲过的知识也做错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低,学习比较被动,课后不肯复习并做相应练习来巩固知识,难做到对知识的联系和回顾。另外因为赶进度,第三章只上完了新课,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第三章的内容出错率更高。 2、改进措施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选择题第8、9题,填空题最后一道和综合应用第一题,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3.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精品]分析化学期中试题.doc

分析化学(一)期中考试试卷 学号班级姓名分数 四五六七总分题号 ■— .―― 评分 一、选择题(共10题20分) 1.2分 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特性的最好标志是-------------------------- () (A)全距(B)偏差(C)平均偏差(D)标准差 2.2分 已知H3PO4的pKai = 2.12, pA = 7.20, p^a3 = 12.36。今有一磷酸盐溶液的pH = 4.66,则其主要存在形式是---------------------------------------- () (A) HPO/ (B) H2PO4- (C) HPO42' + H2PO4(D) H2PO4 + H3PO4 3.2分 用0.10 mol/LNaOH 溶液滴定0.10 mol/L HA(/C a=5.0 X 10'5),若终点的pH 为9.0, 则终点误差为.................................................. () (A) +0.02% (B)+().O1% (C) -0.02% (D) -0.01% 4.2分 磷以MgNH4PO4 - 6H2O形式沉淀,经过滤、洗涤后用适量HC1标准溶液溶解, 而后以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选甲基橙为指示剂,这时磷与HC1的物质的量 比〃(P):〃 (HC1)为---------------------------------------------- ( ) (A) 1:3 (B)3:l (C) 1:1 (D) 1:2 5.2分 将PCX-以MgNH4PO4 - 6H2O形式沉淀,经过滤、洗涤后先用过量HC1标准溶液溶解,而后以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此时应选的指示剂是?...... () (A)甲基橙(B)石蕊(C)酚酿(D)百里酚歌 6.2分 以下溶液稀释10倍时,pH改变最大的是----------------------- () (A) 0.1 mol/L NH4A C (B) 0.1 mol/L NaAc (C) 0.1 mol/L HAc (D) 0.1 mol/L HC1 7.2分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这次是化学学习以来的第一次统考,通过成绩可看出,优等生成绩一般,学困生的成绩普遍较低,就班级而言,4、5、6优等生优势明显,整体上3、4班平均分有一定的优势,班级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在平均分上有7分的差距,前25名的平均分差距达到了8分。透过成绩和日常的教学,我将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 3.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4、学生学习气氛和学习积极性差,学生缺少初三毕业班学生应有的压力感,玩心太重。 5、学习时间紧,从开学到现在化学科始终处于赶课的状态,留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很少,更缺少练习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因为从以往题目看出,绝大部分题目是考查的基础知识。 2.加强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平时注意多举一些和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加强知识的检测力度,让学生养成随时记忆的习惯,同时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4.对于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应提醒学生重点标出、反复记忆、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5.加强知识点的拓展,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与此知识点相关的内容。 6.加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使他们能熟练写出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7.有意识的补充实验探究题,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8、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此基础上督促学生转换学习态度,让学生自我加压,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考试题答案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考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每填空1分,共32分) 1. 根据测量原理分类,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2. 定量分析过程通常包括(取样);(试样的分解);(待测组分测定);(结果计 算)。 3. 用沉淀法测定纯NaCl 中氯的质量分数,得到下列结果:0.5982,0.6000,0.6046, 0.5986,0.6024。则平均结果为(0.6009 );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为(-5.7x10-3 );相对误差为(-0.94% );中位数为(0.6006 );平均偏差为(2.1x10-3 );相对平均偏差为(0.35% )。 4. 按照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下列计算式的结果各应包括几位有效数字:(1) 213.64+4.402+0.3244 (五 )位; (2)0.1000 x (25.00-1.52)x 246.47/(1.000x1000)(四)位;(3)pH=0.03求H+浓度(两 )位。 5. 在分析过程中,下列情况各造成何种(系统、随机)误差。(1)称量过程中天平零点略有变动( 随机误差 );(2)分析用试剂中含有微量待测组分(系统误差 ); 6. 标定HCl 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 2CO 3或硼砂(Na 2B 4O 7 10H 2O )为基准物质,若Na 2CO 3吸水,则测定结果(偏高 ):若硼砂结晶水部分失水,则测定结果(偏低 );(以上两项填无影响、偏高、偏低)。若两者均保存妥当,不存在上述问题,则选(硼砂 )作为基准物质更好,原因为(HCL 与两者均按1:2计量比进行反应,硼砂摩尔质量大,称量时相对误差小 )。 7. 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为了使分析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要求分析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这些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 8. 浓度为c (mol/L )H 2C 2O 4溶液的电荷平衡方程:([H+]=[OH -]+[ HC 2O 4-]+2[C 2O 42-]) 9.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OH -的共轭酸是(H2O ),HAc 的共轭酸是(H2Ac+)。 10.某溶液含有M 和N 离子,且K MY ?K NY 。lgK`MY 先随溶液pH 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αY (H )减小)。 然后当pH 增加时,lgK`MY 保持在某一定值(N 在此条件下不水解),这是因为(αY (N ) >αY (H ),lgK`MY 的大小由αY (N ) 决定,与αY (H )无关)。 11. 一般分析实验室对日常生产流程中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检查控制的分析方法为(例行)分析。不同企业部门对产品质量和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请权威的分析测试部门进行裁判的分析称为(仲裁)分析。 12. 在滴定中指示剂颜色的那一点成为(滴定终点)。(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恰好吻合, 由此造成的分析误差成为(终点误差)。 13. 试样的采集是指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样本作为原始试样。原始试样在经加工处理后用于分析,其分析结果被视作反映原始物料的实际情况。因此所采集试样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 一、试卷出题范围 本卷主要考查《有机化学基础》中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二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醇、酚两部分内容。分为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共20题,总分60分,Ⅱ卷共6题,总分40分。 二、试卷分析: (一)Ⅰ卷分析: (分析教师:吕荣海) 第Ⅰ卷:20小题,覆盖共6个主要知识块,平均每个知识块覆盖3个知识点。1—10题重点考查了每个知识块中基本原理和性质、重要反应、重要实验现象等;11—20题则重点考查了知识拓展、方法导引、知识支持、重点知识综合迁移应用等。 主要错误情况:1、5、8、9、12、14、15、16、19、20共10个题目,从知识分布看:主要有①基本性质的迁移应用,如:1、14、16;②同分异物体的判断与书写,如:5、12题;③基本原理应用,如8、10、18、19题。 ④知识拓展的应用,如20题。 建议:(1)将传统选择题对答案,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改为学生讲教师归纳提高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基本性质、方法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设立探究性习题,引导学生主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己学习能力。 (3)设立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整合成卷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学习疑难点,集中练习,集中辅导提高的教学方法。 (二)Ⅱ卷分析: 21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连华)

(1)本题考察苯酚性质的题目,苯酚是酚类物质的代表物质,掌握了其化学性质就是掌握了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别是苯酚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的考察: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高于65℃时,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2)本题得分状况:少部分学生能得全分,一般学生能得2—3分,极少数学生不得分。 (3)出错情况:化学用语使用不准确,澄清写成清澈。 反应条件错误: 不需要外界条件。 (4)以后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能力。 22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杨希宝) (1)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第(2)小问为一个推断题,考查了烯烃及卤代烃的性质,试题难度中等偏高。 (2)主要问题: ①芳香烃与芳香族化合物定义混乱 ②烃的性质模糊 ③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第(2)问推断全对的人很少。 3、得分情况: 平均在4—5之间。 4、教学建议: ①加强基本性质的学习,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 ②应规范基本功,如结构简式的书写 23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雪芹) 本题是相对较简单的一道题,好学生拿全分,中等生可拿到4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扎实,得分很少。 ONa +H 2O OH +NaOH →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doc

初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一、试题特点 1. 本次试卷的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试卷难度较低,区分度 较小。 2. 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选择题第12、13,填空题第20,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 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3. 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M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利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如16题: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如23、24题;: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如22题第2问等等。 2. 实臆基本技能差。不会叩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 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如20、21题。 4. 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 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22题 5. 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 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I可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如19题。 6. 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 三、措施 1. 增强质量意识 要抓住期中调研测试这一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百效的措施,抓措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 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 抓基础、重应用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肉子符号、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焦作市2012-2013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卷 非选择题评卷情况分析 第18题 18题评分标准:第一小题顺序错误0分,全对3分,第二小题没有带单位和计算错误0分,全对3分,第三小题多选、错选0分,少选1个2分,少选2个1分,全选3分。 18题考查了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得满分9分的不多,平均分分,第一小题考查操作顺序:D、C位置写反和E、F位置写反的较多,第二小题考查浓度的计算:错的最多的是没有带单位,其次是没有看到括号中的保留4位小数,第三小题是考查误差分析:是本题失分率最高的,没有选A的最多,多选B的最多。通过本题说明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掌握的一般,误差分析中的混有杂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掌握的最不好。 第19题 19题:本题着重考察了溶液PH的简单比较和计算以及盐类水解,并且让学生书写Al3+与HCO3-的双水解方程式,试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但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在书写规范上失分不少,所以导致本题平均得分仅。第一小题得分不错,少数学生没有分步书写导致失分;第二小题第一空部分学生写成Al(OH)3没有看清灼烧后的产物;第二空失分率比较高,一部分同学不会书写双水解方程式,一部分书写出来未注意化简所以失分;第三小题对盐类水解中越弱越水解理解不到位导致错选;第4小题错误率最高,碳酸钠与盐酸等物质的量反应转

化成了碳酸氢钠呈碱性所以PH最大;第5小题考察学生计算能力,学生写成11:9的占不小一部分,酸碱混合溶液的PH计算方面学生应该加强;第6小题学生按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酸碱等体积混合得出错误的结论导致本题失分率也不低。通过本题来看学生对溶液酸碱性以及盐类水解方面掌握的不是特别扎实,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复习中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在审题上,书写规范上我们也应该多强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第20题 一、分值统计 总分:12分最高分:12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分 二、试卷分析 该题比较容易,是常见题型,注重基础知识考查。从卷面看一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书写不规范,计算能力不强,思维不严谨。 (1)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主要错误有: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未标明 ②反应热的负号、单位未写,数值计算错误 ③书写不规范乱写反应条件,标气体符号 (2)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丢分原因:数值计算错误 (3)①考查平衡常数表达式 主要错误有:书写不规范,概念不清晰。如:分子分母位置写 反,幂写成倍数,幂的写法不规范,写到物质的后面

初三期中化学考试试卷分析

2016年第一学期临平一中九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本次期中考试考点范围为初三科学上册课本第一、二章内容书,题目不难,选择题难度系数略超中考,填空、选择对于现阶段的学生难度适中。 1、注重基础 从试题角度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是涉及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化学与社会的一些基本常识,涉及理论方面的较少。2、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这次试题,较多的考查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联系,如第33小题考察胃酸的中和,第34小题考查学生在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上的应用计算能力。 3、较好地考察了综合应用能力能力立意 这次试题,有多数试题都是酸、碱、盐的综合应用为核心,对学生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考查,并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很好的考查。 4、强化了实验能力的考查 这次试题,加强了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如29题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及其组装顺序。 二、分值题型 本试卷总分值160分,总共四大题35小题考查化学相关知识。

1.选择题(60分)1-20小题; 2、填空题(34分)21-26小题; 3、实验简答题(42分)27-31小题; 4、分析计算题(24分)32-35题。 三、试题主要考点分析 1.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Eg:第1、26题 碱与指示剂、酸性气体、盐、酸的相关反应现象描述学生需掌握。 2. 考点:常见物质的PH 的范围或酸碱度: Eg :第2题 考查学生对溶液及物质的酸碱度与PH 的关系及理解和掌握情况,或者解答与之相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现阶段的学生作为考试内容是较简单的。 3.考点:物质的转化及制备 Eg:第3、18题 这类考点是考试的重点,但不是难点,需要说明的是四个选项的转换规律为格物之间的一般转换。具体到某些物质要具体分析,例如 322O Fe Fe O ?→?化合价的变化,但是需要熟记反应的条件。 考点:离子与物质的共存、与酸碱指示剂的性质 Eg:第4、7、8、26题 离子内共存即就是不反应的。该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与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对知识的

分析化学期中测试题

分析化学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从精密度好就可以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随机误差小 B.系统误差小 C.平均偏差小 D.相对误差小 2. 按质子理论,Na2HPO4是() A.中性物质 B.酸性物质 C.碱性物质 D.中性物质 3. 一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络合比是() A. 1:1 B. 2:1 C. 1:3 D. 1:2 4. EDTA滴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Et<0.1%)的条件是() A. lgK MY≥6 B.lgK’MY>6 C. lg c M,sp K MY>6 D. lg c M,sp K’MY≥6 5.测的某种有机酸pKa值为12.35,其Ka值为() A.4.467×10-13 B.4.47×10-13 C. 4.5×10-13 D.4×10-13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含硫量,每次采样5.6g,分析结果的平均值分别报告为甲: 0.037% 乙:0.03702%,问正确的报告是() A. 甲乙报告均正确 B. 甲报告正确 C. 乙报告正确 D. 甲乙报告均不正确 7. 相同浓度的CO32-、P2-、C2O42-的三种碱性物质水溶液,其碱性强弱(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已知H2CO3:pKa1=6.38 , pKa2=10.25 ; H2P: pKa1=2.95 , pKa2=5.41 ; H2C2O4 :pKa1=1.22 , pKa2=4.19 A. CO 32->P2->C 2 O 4 2- B. P2->C 2 O 4 2->CO 3 2- C. P2->CO 32-> C 2 O 4 2- D. C 2 O 4 2->P2->CO 3 2- 8. 已知0.10mol/L一元弱酸HB溶液的pH=4.0,则0.10mol/L共轭碱NaB溶液的pH为() A. 11.0 B. 10.0 C. 9.5 D. 10.5 9.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理是() A.指示剂应在pH=7.0时变色 B.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一定要包括计量点在内 C.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都落在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 D.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大部分落在滴定的pH突跃范围之内 10. 下列何种方法可减小分析测试中的系统误差()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期中考试(实验班) 化学试卷 命题人:蒋朝阳审核人:耿承胜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Zn 65 Cu-64 S-32 C-1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C.化学反应遵循熵增原理,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熵增反应 D.化学反应遵循有效碰撞理论,所有的反应物分子都能进行有效碰撞 2.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 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 C.甘油和水、乙醛和水、乙酸和乙醇 D. 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苯 3.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s钟时,v(A)=v(D) C.反应进行到6s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mol·(L·s)-1 D.反应进行到6s钟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4.合成氨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合成氨工业的生成流程如下: 关于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混合气进行循环利用遵循绿色化学思想B.合成氨反应须在低温下进行 C.对原料气进行压缩是为了增大原料气的转化率 D.原料气之一——氢气可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 第6页共8页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精选.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扬州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化学选修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全市均分相对较低,但却不失为一份质量较高的化学试卷。呈现如下一些特点: ㈠、知识点覆盖全面。本次考试主要内容为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部分,在有限的卷面和题量内,试卷的命制者充分地考虑了知识点的覆盖面,本试卷涵盖了这两个模块的大部分知识点,较好地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㈡、有一定难度,区分度好。本试卷总体难度较大,均分较低,但试卷有一定梯度,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仍占较大比重,较难题主要是16、18、21这三题,正是由于有了这三个较难的题目,才使整个试卷有了良好的区分度,拉开了不同学习层次同学之间的差距。 ㈢、题量适中,思维容量大。这份试卷的总题量为21题,考试时间为100分钟,题量不大,时间也较为充裕。虽然题量不大,但题目的思维容量却不容小视。选择题的选支考点不交叉,每一个选支均不相同,这无疑增大了思维的容量。大题所给信息较隐蔽,难以挖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这一特点在18和21两题中体现特别明显。 ㈣、原创题多,题目新颖。纵观此份试卷,陈题几乎没有,大部分为原创题或改编题,命题者在试卷的命制上确实是下了一翻苦功,这也是本次试卷较难的原因之一。 ㈤、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江苏是经济强省,工农业发达,在试题中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这也在情理之中。19、21两题联系了电解工业,20联系了合成氨工业。这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化学确实是一门十分实用的科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良好的动机。

㈥、与高考较好地接轨。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二、错误情况分析 第一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3、5、8。均分约为16分。 第二大项、本题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为:9、13、14。均分约为18分。 第三大项、15.①错选A、C、D的同学较多。②错选成B、C的同学较多。15题总分为6分,均分约为3.5分,及格率60%,优秀率10%。 16.主要错误有:①原电池画成电解池装置,很多同学漏标注正、负极或选错电极材料。②不少同学正、负极得失电子写反了,错写成Fe3+-e-=Fe2+ Cu+2e-=Cu2+,也有同学正极写成Fe3++3e-=Fe。③很多同学选用NaOH溶液或氨水调pH。④大多数同学“洗涤”写成了“干燥”或“蒸发”。⑤许多同学加HCl的目的写成使Cu(OH)2转化为CuCl2,而未答到关键词防止Cu2+水解。⑥由于加NaClO的目的不明确,实验目的不明确,NaClO改加成氨水、CuO、Cu(OH)2、HNO3等。16题均分约为8-9分,及格率67%,优秀率10%。 第四大项、17.①分子构型不清楚,电子排布式掌握不牢。②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不清楚,配位数认识不明确。 18.①影响电离平衡移动条件判断错误。②热化学方程式,△H的正负搞不清楚。 平均分约为17分,正确率约为70%,优秀率28%。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参考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参考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参考 一、试题评价: 二、试题主要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 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对我校后 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 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12、13,填空题第20题;试题 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3题(3)小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 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4、15、题等。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 遵循课标要求,开放适度。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科,此次试题在严格遵循课标的前提下,以教材、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 基本材料命制试题,源于教材,活而不难,避免死记硬背和教材、 资料上的原题,注意试题的变式,适度开放,如:第4、5题。 广覆盖,突出学科特点。覆盖教材各单元的重点内容基础上,突出了化学实验、微观知识、化学用语以及元素化合物性质考查,如:11、12、15题。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次试题中,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1题、3题、4题、5题、13题、16题,体现了化 学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这些紧密联系社会、日 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化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法。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 练的现象,不只是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是主动地参与知识 的建构,并通过不断反思学习过程,悟出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 第13(3)题通过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回味化学学 习过程,悟法开窍。再如第14、15题,考察了学生归纳、迁移、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做到学中思变、 变中得法是有所启迪的。 三、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如 16题;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如23、24题;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如22题第2问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 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如20、21题。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22题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如19题。

分析化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误差是衡量 ················································································· ( ) A.精密度 B.置信度 C.准确度 D.精确度 2、分析测定中论述偶然误差正确的是 ·················································· ( ) A.大小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B.正误差出现几率大于负误差 C.负误差出现几率大于正误差 D.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3、计算x=11.25+1.3153+1.225+25.0678,答案x 应为 ······························· ( ) A.38.66 B.38.6581 C.38.86 D.38.67 4、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它们的精密度有无显著差异,则应用 ··············· ( ) A. t 检验 B. F 检验 C. Q 检验 D. u 检验 5、在置信度为95%时,测得Al 2O 3的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35.21±0.10,其意是( ) A.在所测定的数据中有95%的数据在此区间内 B.若再进行测定系列数据,将有95%落入此区间 C.总体平均值μ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95% D.在此区间内包括总体平均值μ的把握有95% 6、二乙三胺五乙酸(H 5L )的pKa 1~pKa 5分别为1.94,2.87,4.37,8.69,10.56。其溶液中 的Na 2H 3L 组分浓渡最大的pH 值是 ················································· ( ) A.3.62 B.5.00 C.9.62 D. 2.87 7、浓度为cmol/L 的H 2SO 4和HCOOH 混合液的质子条件是 ······················ ( ) A.[H +]=[OH -]+[HSO -4]+[SO - 24]+[HCOO -] B.[H +]=[OH -] +[SO - 24]+[HCOO -] C.[H +]=[OH -]+[HSO -4]+2[SO - 24]+[HCOO -] D.[H +]=[OH -]+[HSO -4]+2[SO - 24] 8、用NaOH 滴定H 3PO 4(pKa 1~ pKa 3分别为2.12,7.20,12.36)至第二计量点,pH 值为 ······························································································· ( ) A.10.70 B.9.78 C.8.74 D.7.78 9、在pH=10.0的氨性溶液中,已计算出αZn(NH3)=104.7,4.2)(10 =oH Zn α,5.0)(10=H y α,则 在此条件下,lgK ‘MY 为(已知lgK MY =16.5) ······································ ( ) A.8.9 B.11.8 C.14.3 D.11.3 10、铬黑T (EBT )与Ca 2+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K ca -EBT =105.4,已知EBT 的逐级质子化常数 K H 1=1011.6,K H 2=106。 3。在pH=10.0时,EBT 作为滴定Ca 2+的指示剂,在颜色转变点的pCa t 值为 ··············································································· ( )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是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l)+O2(g)===CO2(g)+2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4.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ΔH=-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5、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 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1

金铺镇初中2013-2014学年度上期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一、试题评价: 试题紧扣教材、课标、;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化学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10、14、22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对我们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 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3、11,17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1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13、14、题等。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 遵循课标要求,开放适度。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科,此次试题在严格遵循课标的前提下,以教材、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为基本材料命制试题,源于教材,活而不难,避免死记硬背和教材、资料上的原题,注意试题的变式,适度开放,如:第9、10题。 广覆盖,突出学科特点。覆盖教材各单元的重点内容基础上,突出了化学实验、微观知

《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C)

《分析化学》考试试卷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尔吸光系数κ随浓度增大而增大(B) 吸光度A随浓度增大而增大 (C) 透射比T随浓度增大而减小(D) 透射比T随比色皿加厚而减小 2.某NaOH和Na2CO3混合液,用HCl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耗去HCl V1(mL), 继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去HCl V2(mL),则V1与V2的关系是:( ) (A) V1 = V2(B) V1 = 2V2(C) 2V2 = V2(D) V1> V2 3.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时,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相差:( ) (A) 0.09V(B) 0.18V(C) 0.27V(D) 0.36V 4.已知二甲酚橙(XO)金属指示剂在pH<6.0时为黄色,pH>6.3时为红色,Zn2+-XO配合物为红色,滴定Zn2+的最高酸度为pH=4.0,最低酸度为pH=7.0,问用EDTA滴定Zn2+时,应控制的酸度围是()。 (A)pH=4.0~6.0 (B)pH<7.0 (C)pH=4.0~7.0 (D)pH>4.0 5.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浓度为c时,透射比为T0,浓度增大一倍时,透射比的对数为:( ) (A) T0/ 2(B) 2T0(C) (lg T0)/2(D) 2lg T0 6.配制含锰0.1000mg/mL的KMnO4溶液100.0mL,需取0.01800mol/L KMnO4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的体积为:[M KMnO4=158.03,M Mn=54.94] ( ) (A) 14.15mL(B) 8.09mL(C) 10.11mL(D) 6.07mL 7.用重量法测定磷肥中P2O5的含量时,称量形式是(NH4)3PO4?12H2O,化学因数F的正确表达式是:( ) (A)P2O5 / 2(NH4)3PO4?12H2O (B) P2O5 / (NH4)3PO4?12H2O (C)2(NH4)3PO4?12H2O / P2O5(D)2P2O5 / (NH4)3PO4?12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