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相剖面划分
川东南灯影组沉积相划分与研究

川东南灯影组沉积相划分与研究黄华;陈晓东;胡贺伟【摘要】自1964年四川盆地在威远构造上震旦统灯影组地层中钻获威远气田以来,后经近半个世纪的勘探,至今尚无明显突破。
本文以川东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实测剖面和钻井岩芯观察为基础,结合岩石学、沉积学和构造地质等方法,对该地区沉积相、沉积微相和其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及演化过程。
研究区灯影组的亚相以局限台地相潮坪-泻湖相为主,夹台内滩相,微相则发育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泻湖、鲕粒滩和砂屑滩的沉积类型。
通过单井相划分和联井剖面查明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变化,利用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析了研究区各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
微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微相物性分析结果表明台内滩相储集物性最好,潮坪相次之,为今后寻找油气藏的优选部位。
%Since weiyuan gas field was found in Upper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which is in weiyuan structure of Sichuan basin in 1964, it hasn't been apparent breakthrough after exploration in semicentury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measured sections and drilling cores observation of Upper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combined with methods of petrology, sedimentary and structure geology, to analyse facies, microfacies and other carbonate platform sedimentary system comprehensively, and analyses fa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evolution process further. The primary subfacies of dengying formation in study area is restricted platform facies and tidal-lagoon facies, with intra-platform shoal. Sedimentary type like Supratidal zone, intertidal zone, subtidal zone, lagoon, oolitic beach and sandy beach is developed in microfacies.Longitudinal changes in microfacies can be observed in single well and united well section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every microfacies is analysed by using microfa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analysis in property of microfacie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property of intra- platform shoal is the best, and the tidal zone takes the second place. These will be the prior position in reservoir.【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2(031)011【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灯影组;白云岩;沉积相;有利储层【作者】黄华;陈晓东;胡贺伟【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当前,海相碳酸盐岩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接替区,是中国目前继陆相碎屑岩之后的重要油气勘探领域[1] 。
单井沉积相划分、单井相

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
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
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
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
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相分析的方法、流程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单井剖面相分析1.相标志的研究能够反映古代沉积条件和环境特征的标志,通常称为相标志或环境成因的标志。
沉积体系分析是从详细观察和描述相标志开始的。
确定沉积体系的标志主要包括: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学、自生矿物、颗粒结构和测井相等标志作为沉积相划分的主要依据,地震相仅作为沉积相判别的辅助标志。
沉积相

2.4.3 沉积相纵向发育特征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测井相分析对非取心井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划分,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纵横沉积微相剖面。
1. 本溪组沉积特征本溪组主要发育障壁岛与泻湖,障壁砂坝较发育,从TB-13~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图2-4-16),自北向南发育多个障壁砂坝,障壁砂坝主要发育在TB-13井、TB-31井、TB-10井、TB-29井井。
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砂体横向连续性差,砂坝主要发育在LX-2S井(图2-4-17)。
砂坝规模较大,且主要发育在本溪组中-后期,顶部发育沼泽微相。
图2-4-16 临兴西区太原-本溪组沉积相剖面(南北向)图2-4-17 临兴西区太原-本溪组沉积相剖面(东西向)2. 太原组沉积特征太原组主要发育潮坪沉积,从TB-13井~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太原时期砂体欠发育,仅在TB-24井可见潮道砂体(图2-4-16)。
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潮道砂体主要发育在TB-26-6井、TB-26-4井、TB-26井、TB-23井、TB-24井,主要发育在太原组早-中期。
太原组后期主要水体较深,主要发育灰坪(图2-4-17)。
1.山西组沉积特征山2段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
从TB-25井~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顺物源方向,水下分支河道延伸较远(图2-4-18)。
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垂直于物源方向,河道砂体连续性差,河道横向延伸较短(图2-4-19)。
山2段早期发育多套煤层,说明泥岩沼泽相非常发育。
山1段沉积特征: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
相较于山2段,山1段分流河道规模较小,无论顺物源还是垂直于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体连续性都相对较差,延伸较短。
图2-4-18 临兴西区山西组沉积相剖面(南北向)图2-4-19 临兴西区山西组沉积相剖面(东西向)4. 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下石盒子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
储层

储层:凡是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地层的岩石构成的地层叫储层。
储层地质学:是一门从地质学角度对油气储层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评价及预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内容:储层层位、成因类型、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构造作用、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含油性、储集岩性几何特征储集体分布规律、对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大于常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测得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剩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剩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残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残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低渗透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毛细管压力高、束缚水饱和度高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论述碎屑岩储层对比的方法和步骤:1、依据2、对比单元划分3、划分的步骤1、依据:①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变化、规律及特殊标志层等。
在地层的岩性、厚度横向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依据单一岩性标准层法,特殊标志层进行对比;在地层横向变化较大情况下依据岩性组合②沉积旋回: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表现在升降的规模大小不同。
在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存在次一级规模的升降运动,地层剖面上,旋回表现出次一旋回对比分级控制③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电测曲线可清楚反映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有自己的特征对比标志可用于储层对比;测井曲线给出了全井的连续记录,且深度比较准确,常用的对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感应测井曲线2、对比单元划分:储层层组划分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由大到小划分为四级:含油层系、油层、砂层组和单油层。
储层单元级次越小,储层特性取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较好3、划分的步骤: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心沉积相标志研究、单井剖面相分析、连续剖面相对比和平面相分析四种方法岩心沉积相标志的研究方法是以岩石学研究为基础,可分为三类: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单井剖面分析是根据所研究地层的露头和岩化剖面,以单井为对象,利用相模式与分析剖面的垂向层序进行对比分析,确是沉积相类型,最后绘出单井剖面相分析图;连井剖面相对比分析主要表示同一时期不同井之间沉积相的变化,平面相分析是综合应用剖面相分析结果进行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方法。
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数学模型3

黑油模型
三维三相黑油模型
黑油模型又称β模型,实际是组分模型的一个特例——油气水三组分模型。它用两个组 分来近似描述碳氢体系多相流系统,一个组分是不可挥发油组分(黑油),另一个是 能够溶解于油相的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常规黑油模型一般只考虑油和气只发生一 种相转换,即油不能汽化,但气可以从油中出入。 油组分是指将地面原油在地面标准状况下经分离器分离后所残存的液体,气组分是指 全部分离出来的天然气。 建模条件:油气水三相等温Darcy渗流;气体的溶解和逸出瞬时完成,不许凝析和反 凝析;油水间不互溶;气一般不溶于水(小);一般水为湿相,油为中等润湿,气为 非湿相。 考虑重力、毛管力。 Black Oil Model目前发展最完善,最成熟,油田广泛应用。
黑油数学模型
(1) 运动方程: KK ro 油相: Vo
o
P
o
( o g gd g )D ,D 为海拔深度 ( g g )D
气相: Vg 水相: Vw (2)
KK rg
g
KK rw
P
g
w
Pw ( w g )D
连续性方程:
控制体内流体存储量变化量:
dxdydzdt t
源汇项:
注入:q——”+” 采出:q——”_”
qdxdydzdt
x、y、z三个方向连续性方程直角坐标形式 :
v x v y v z dxdydzdt qdxdydzdt dxdydzdt y z t x v x v y v z q t y z x div( v ) q ( v ) q t
3、考虑渗流的区域、区域的几何特征、渗透性、储容性、渗流方式, 选择描述的自变量,确定建模假设条件等。 4、数学模型是对油藏渗流系统的近似。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见习论文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一厂题目:浅谈文25块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姓名:高静完成时间:2010年8月1日摘要文25块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由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油藏受断层控制,油水关系十分复杂。
文25西位于由大致北北东走向的文55、文66断层区形成的断阶带内,构造非常复杂。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开采及多次综合调整治理,文25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进一步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开发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角度出发,分析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为下一步油藏的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微相文25块目录摘要 (1)目录 (2)前言 (3)1 沉积相研究 (3)1.1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 (3)1.2沉积特征 (4)2 文25块沙二下沉积微相研究 (6)2.1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6)2.2沉积模式 (10)2.3沉积序列 (11)2.4剖面相分析 (14)3主要认识与结论 (15)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文25东块属于文留构造北部东翼的一个主要断块。
文25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文25断块区内由北北东走向,断层西倾的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地层产状为单斜,倾向东南,倾角25°左右。
文25东块油藏含油层位为沙二下1-8和沙三上1砂组,油藏埋深-2130~-2600m,含油面积2.6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48×104t。
表1-1 文25东块基本地质参数表不同的沉积相,砂体特征不同,正确认识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对于正确认识砂体时空演变规律、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流动规律,指导油田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进行了研究,并对砂体演变规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六盘山盆地海参1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分粒 度 曲 线 的综 合分 析 方 法 。对 海参 l 井 剖 面 可分 为侏 罗 系安 定 组 辫状 河三 角洲 相 , 白垩 系三 桥 组 辫 状 河 三 角洲 平 原 亚 相 ;和 尚 铺组 、马东 山 组 下 部 辫状 河 三 角洲 前 缘 亚 相 ;李洼 峡 组 、乃 家河 组 、马东 山组 上 部滨 浅 湖一 半 深 湖亚 相 ( 表1 )。
中一 细砂岩组成 ,单个河道厚度 大 ,向上逐渐变细 ,顶部为褐 红 、褐灰 、褐紫色泥质岩 ,反映了气候干旱条件下陆上辫状河
相 氧 化 环 境 的沉 积特 征 ,沉 积 物较 细 ,不 含 砾 岩 。分 为辫 状 河 三 角 洲平 原 、辫 状河 三 角 洲前 缘 两个 亚相 。
六盘 山地 区位于青藏高原最东北缘 的宁 夏境 内,在大地构 造体 系中 ,其 东 、北面 为较稳 定的鄂 尔多斯地块和 阿拉善地 块 ,而西 、南则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跃 的东祁连造山带与 西秦岭造山带 ,其间以鄂尔 多斯周缘断裂系和青藏高原东北缘
体 系 ;早 白垩 世 初 ,石 峡 口断 层 活 动 强 烈 ,六 盘 山 盆 地进 入断
表 1 海 参1 井 辫状 河 三 角洲 湖泊 沉积 相 划分
陷盆地发育阶段 ,形成东断西超的箕状 凹陷 ,东西部具有 不对
称 的 结 构 ,缓 坡 和 陡 坡 具 有 不 同 的 沉积 物 供 给 方 式 和 能 量 分布 形式 ,因 而具 有 不 同的 沉积 相 组 合特 征 。
一
辫状河三 角洲 平原
河道 河漫 滩 泥坪、滩坝 沙 半深湖泥 远 岸沙坝
步 缩 小 ,古 气 候 更 趋 于 干 旱 炎热 。盆 地 地 形 较缓 ,物 源 主 要
辫状河
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特征及油藏分布

序和沉积旋 回等沉积特征 的反映 ,是重要 的相标 志之一 。利用测井 曲线形态可 以有效地反馈成因标志在纵 、横方向上的变化 ,为识别沉
积相提 供有价值的资料 , 并成为~种有效识 别沉积相的途径 。 () 1 测井 曲线的幅度、接触关系及光滑程度 。测井 曲线 的幅度 可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沉积物的粒度和泥质含量 ,从而推测沉积介质 的 水动力 强度 。百重7t 9 区克上组 以中高幅 为主 ,尤其 以高幅所 占比 例最大 .这与沉积物粒度较粗有关。研究区砂岩主要以 中砂和粗砂为 主 ,其次为细 砂、粉砂 .同时地层 中砾岩和砂砾岩含量较高 。 澍 井曲线接触关系分为突变式和渐变式两类 。突变式显示沉积体 沉积前后水动 力条件和沉积物供应的剧烈变化 ,浙变式表 明砂 体沉积 过程的水动 力条件和沉积物供应状况的逐渐变化 。突变式接触在本 区 很发育 ,尤其是底部突变更为常见 ,百重 7 区克上 组以此种类型相 井 对较 多。 测井 曲线 的光滑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积 物的分选性 。可分 为光 滑 、 齿和齿化三种 ,百重7 微 井区克上组 以后面两种 ,尤其以微
化 ,形成稠油油藏 。百重7 井区三叠系克 上组含 油面积1 . i ,地质 2k ̄ 7n 储 量1 3 . 42 l t x O 。为确 定剩余 油的分布规 律 ,需明确各 油组 沉积微相
以前 扇三角洲泥沉积 为主 ,夹有 远砂坝沉积 。从沉积相分析可以 看 出,自下而上 ,分别沉积了扇 三角洲前缘碎屑流沉积一水下分 流河道一前三角洲泥。表明经历 了沉积物由粗到细 ,水体逐 渐变 深的过程 ( 图1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