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工程地质期末模拟试题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期末模拟试题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期末模拟试题

工程地质学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

A. 石英

B. 方解石

C. 黑云母

D. 正长石

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

3. 下列结构中,( )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 斑状结构

B. 碎屑结构

C. 生物结构

D. 化学结构

4. 下列结构中,( )是岩浆岩的结构。

A. 全晶质结构

B. 变晶结构

C. 碎屑结构

D. 化学结构

5. 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分成( )三大类。

1.酸性岩

2.中性岩

3.深成岩

4.浅成岩

5.喷出岩

A.1、2、4

B.2、3、4

C.3、4、5

D.1、3、4

6. 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片麻岩 D. 砾岩

7. 下列岩石中( )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

B.石灰岩

C.千枚岩

D.石英岩

8.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

A.向斜

B.节理

C.背斜

D.断层

9. 节理按成因分为( )

1.构造节理

2.原生节理

3.风化节理

4.剪节理

5.张节理

A.1、4和5

B.1、2和3 C .2、3和4 D.2、4和5

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

A.能被淹没的浅滩

B.不能被淹没的浅滩

C.1/3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D.1/4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13.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 )

A.人类出现、火山活动

B.构造作用、冰川作用

C.人类出现、冰川作用

D.人类出现、构造作用

14. 下面各种结构面中( )属于构造结构面

A.断层面

B.层理面

C.片理面

D.流层

15. 完全张开的结构面中的常见的充填物质成份中的( )抗剪强度比较高。

A.粘土质

B.砂质

C.钙质

D.石膏质

16. 岩石在( )过程中只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变。

A.碳酸化作用

B.温差风化

C.水化作用

D.氧化作用

17. 有关岩石的风化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为( )。

A.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

B.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C.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恶化

D.岩石的风化作用仅发生在地表

18. 如果地壳经历多次的间断性上升,即可在河谷上形成若干级河谷阶地,( )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好

A. 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

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

19. 牛轭湖相沉积是( )地质作用造成的

A.河流地质作用

B.湖泊地质作用

C.海洋地质作用

D.风的地质作用

20. 滑坡体在滑运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移动速度不同,受力不均而产生滑坡裂隙。其中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因滑坡体与滑坡床相对位移而产生的裂隙称为( )

A.扇形裂隙

B.拉张裂隙

C.鼓张裂隙

D.剪切裂隙

21. 从滑坡形式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 )地段不易发生滑坡。

A.高陡斜坡

B.山地缓坡,地表水易渗入

C.山区河流的凸岸

D.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级坡脚被地下水侵蚀和地下水浸润

22. 滑坡的发育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斜坡的稳定状态受到破坏。此时滑坡面基本形成,但未全部贯通。这个阶段称为( )

A.压密稳定阶段

B.蠕动变形阶段

C相对平衡阶段 D.滑动破坏阶段

23.“马刀树”是用于判断下面哪种地质现象的?( )

A.崩塌

B.滑坡

C.地面沉降

D.地震

24. 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出脱离母体向下坠落或滚动的现象称为( )

A.错落

B.崩塌

C.滑坡

D.塌陷

25. 岩溶的发育与深度的关系是( )。

A.随深度而增强

B.随深度而减弱

C.与深度无关

D.随具体情况而定

26. 依据达西(Darcy)定律计算地下水运动的流量时,系假定渗流速度与水力坡度的( )成正比。

A.二次方

B.一次方

C.1/2次方

D.2/3次方

27. 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称为( )

A.给水性

B.透水性

C.持水性

D.容水性

28. 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 )

A.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B.空隙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C.岩溶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D.包气带水、裂隙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29. 承压水一般( )。

A.容易受气候的影响

B.容易受气候的影响,但不易被污染

C.不易受气候的影响,且不易被污染

D.容易被污染

30.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较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 )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自流水

31. 矿物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特性称为( )

A. 断口

B. 节理

C. 层理

D. 解理

3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时,下面( )因素不属于考虑的范围:

A:工程安全等级B:场地复杂程度C:施工条件D:地基复杂程度

33.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应( )进行勘察。

A.按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阶段

B.合并勘察阶段

C.仅按详细勘察阶段

D.仅按初步勘察阶段要求

33. 在公路及隧洞选线时应尽量选择公路及隧道走向与岩层走向()。

A. 平行

B. 垂直 C 以上都可以

34. 岩土工程勘察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测试技术也不同,其中原位测试通常是

( )阶段采用的。

A.选址勘察

B.初步勘察

C.详细勘察

D.施工勘察

35. 原位测定饱水软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及其灵敏度的测试方法是( )

A.十字板剪力试验

B.静力触探试验

C.静载荷试验

D.旁压试验

36. 评定碎石土地层的承载力时,下列试验中宜采用( )进行原位测试。

A.静力触探试验;

B.动力触探试验;

C.标准贯入试验;

D.扁胀试验;

37. 下列图表中,哪一种不属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附带的必要图件?(

A.工程地质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室内实验成果图表

D.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38. 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称为岩浆岩的()。

A. 构造

B. 结构

C. 产状

D. 酸基性

39.(1)石英(2)滑石(3)正长石(4)方解石(5)金刚石五种矿物的硬度,按相对软硬程度依次排列出来是:()

A.(1)(2)(3)(4)(5)

B.(2)(3)(4)(1)(5)

C.(2)(4)(3)(1)(5)

D.(2)(4)(3)(5)(1)

40.按滑面与层面之间关系,可将滑坡分为以下几种:()(1)顺层滑坡;(2)牵引式滑坡;(3)推动式滑坡;

(4)切层滑坡;(5)均质滑坡。

A. (1)(2)(4)

B. (1)(3)(5)

C.(1)(4)(5)

D.(2)(3)(4)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在答题纸上答题, 正确的在题号后打“√”,错误的打“?”)

1.一般来说,对于沉积岩,孔隙胶结的岩石强度要大于基底胶结岩石的强度。………………………………………………………………………()2.根据潜蚀的产生过程,可分成两类潜蚀,即溶滤潜蚀和机械潜蚀。……()3.在滑坡平面图中,动与不动的界限称为滑动面。……………………()4.一般刷坡的施工顺序为自上而下,自外而里。…………………………()5. 在野外工作中,如果前进的方向与主要构造线方向垂直,称为追索法。()6.沉积岩最主要构造是层理构造。…………………………………………()7.在河湾处,一般凹岸接受侵蚀,凸岸接受堆积。…………………()8.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应强调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工作方式。…………………………………………………………()

9.对于三大类岩石均可以利用古生物化石就可以判定它们的年代。……()

10. 补给承压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

11. 温度变化及水的因素,是岩石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 ……………()

12. 顺坝不改变河流流态,而丁坝对河流流态有较大的影响.…………()

13. 流纹岩的球状风化属于化学风化。…………………………()14.在滑坡防治过程中,对于病区内的水以尽快汇集排出为原则,病区外的水以拦截旁引为原则。…………………………………………………………()15.在影响边坡稳定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中,水是最为活跃的因素。……()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2.简述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四、分析某地区地质图,并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1.说明该地区有那些褶曲类型,并作出相应解释(4分)

2.是否存在不整合(包括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并给出相应解释。(5分)

3.试说明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6分)

工程地质学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整合版

一、名词解释(20分) 1、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 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 3、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4、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5、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个方面。 6.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7.地震烈度:地面震动强烈程度,受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的影响。震源深度和震中距越小,地震烈度越大。 8.工程地质类比法:将已有建筑物的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结果和经验运用到工程地质条件与之相似的同类建筑物中。 9.临界水力梯度:岩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呈悬浮状态,发生渗透变形时的渗流水力梯度。10.斜坡变形破坏:斜坡变形破坏又称斜坡运动,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是指地表斜坡岩土体在自重应力和其它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向坡外的缓慢或快速运动。 二、填空题(20分) 1、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地震断层(粘滑型)和蠕变断层(蠕滑型)。2.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和模型模拟实验法等。 3.斜坡变形的形式较多,主要有拉裂(回弹)、蠕滑、弯曲倾倒三种。4.按滑坡动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推落式、平推式、牵引式性所多余的约束。 三、判断题(共20分,每题4分)红色的为错误 1.水库蓄水前,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蓄水后将不会产生库水向邻谷的渗漏。 2.斜坡变形的结果将导致斜坡的破坏。 3.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中,由于边界条件、荷载条件、岩土体强度等难以精确确定,通常在设计上考虑上述因素及建筑物重要性而综合确定一经验值,此即稳定性系数。 4.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确定。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大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5、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定砂土液化时,若某一土层的实际贯入击数小于临界贯入击数,则该土层液化。 1.野外鉴别走滑型活断层最好的地貌标志是河流沟谷的同步错移。 2.同一烈度震害区,对于同一建筑来说,以土层为地基的建筑一定比以基岩为地基的建筑损害程度大。 3.砂土相对密度愈低,愈易产生地震液化。 4.斜坡形成后,在坡顶处形成剪应力集中带。 5.砂土的渗透系数越大,产生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越小。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期末试题

2011年春季学期工程地质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分,共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下列属于工程地质学的具体任务的是() A. 区域稳定性研究与评价 B. 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 C. 评价工程地质条件 D. 环境影响评价 2. 下列岩石中不属于沉积岩的是()。 A. 砂岩 B. 泥岩 C. 花岗岩 D. 灰岩 3. 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 A. 石榴子石 B. 长石 C. 高岭石 D. 白云石 4. 下列不属于第四纪沉积物()。 A. 残积物 B. 土积物 C. 坡积物 D. 洪积物 5. 某矿物呈灰白色,菱面体,三组完全解理,小刀能刻划动、指甲不能刻动,遇稀盐酸强烈起泡。该矿物可定名为: A. 石膏 B. 食盐 C. 方解石 D. 白云石 6. 下列关于地质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质环境是整个生态环境的基础 B. 地质环境是自然资源主要的赋存系统 C. 地质环境是人类最基本的栖息场所、活动空间及生活、生产所需物质来源的基本载体 D. 地质环境不是指的岩石圈7.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不包括() A. 地层岩性 B. 地质构造 C. 地理位置 D. 水温地质条件 8. 下列造岩矿物中,()具有遇水膨胀的性质 A. 方解石 B. 石膏 C. 辉石 D. 蒙脱石 9. 某岩石呈灰白色,可见结晶颗粒,遇稀盐酸强烈起泡,具层理构造。该岩石可定名为()。 A. 石灰岩 B. 白云岩 C. 花岗岩 D. 片岩 10. 沉积岩区别于其他岩类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 A. 块状构造 B. 片状构造 C. 流纹构造 D. 层理构造 11. 下列哪种岩石为岩浆岩? () A. 橄榄岩 B. 灰岩 C. 石英岩 D. 砂岩 12. 晚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A. 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B. 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 包括A和B共6个纪 D. 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13.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的消失,又有新矿物的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成份基本不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 A. 重结晶作用 B. 交代作用 C. 碎裂作用 D. 变质结晶作用 14.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 )。 A. 人类出现、火山活动 B. 构造作用、冰川作用 C. 人类出现、冰川作用 D. 人类出现、构造作用 15. 某矿物呈乳白色粒状,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钢不能划动,则该矿物定名为()。 A. 斜长石 B. 白云石 C. 石英 D. 蛇纹石 16. 下列是属于土的地质成因类型的是()。 A. 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 B. 冲积土、湖积土、有机质土 C. 海积土、冰积土、老堆积土 D. 风积土、碎石土、砂土 17. 沉积岩按其胶结物质,以下强度最高的是()。 A. 硅质 B. 钙质 C. 泥质 D. 铁质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 由外力作用导致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2.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把地质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的一门学问,防灾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 )(说明了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相对地质年代含用“年”表示的时间概念,3.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材料12-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20题) 1.宜选用铝酸盐水泥作胶凝材料的工程为________。 A. 大体积砼工程 B. 耐热砼工程 C. 耐碱砼工程 D. 高强度砼工程 2.钢材经过冷加工和时效后,钢材的______。 A. 强度增大,韧性增大 B. 强度减小,韧性增大 C. 强度增大,韧性减小 D. 强度减小,韧性减小 3.对于高温(300~400℃)车间工程,宜选用______。 A. 普通水泥 B. 火山灰水泥 C. 矿渣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4.抗冻性较好的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 A. 孔隙率小、孔径小 B. 孔隙率小、孔径大 C. 孔隙率大、孔径小 D. 孔隙率大、孔径大 5.木材的横纹抗拉强度:______。 A. 强度较大,推荐使用 B. 强度中等,可以使用 C. 强度很小,不许使用 6.高铝水泥不宜在________℃左右硬化。 A. 0 B. 10 C. 20 D. 30 7.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浇注混凝土的效率,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______。 A. 强度 B. 耐久性 C. 密实度 D. 密实度、强度及耐久性。 8.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品种中,抗裂能力较好的是______。 A. 矿渣硅酸盐水泥 B.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C.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D. 复合硅酸盐水泥 9.将生石灰块进行熟化后,还要陈伏两星期,这是为了________。 A. 消除欠火石灰的危害 B. 让石灰浆完全冷却 C. 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D. 蒸发多余水分 10.含水率对木材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应按木材实测含水率将强度换算成______时的强度值。 A. 纤维饱和点 B. 标准含水率 C. 平衡含水率 D. 完全干燥 11.混凝土配比设计时,合理砂率是依据______来确定的。 A. 坍落度和石子种类 B. 水灰比和石子的种类 C. 坍落度和石子种类和最大粒径 D. 水灰比和石子种类和最大粒径 12.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A. 水泥用量 B. 用水量 C. 水灰比 D. 砂率 13.钢材的断后伸长率大,表示其______。 A. 塑性好 B. 韧性好 C. 强度低 D. 硬度低 14.普通碳素结构钢按机械性能划分钢号,随钢号的增大,表示钢材的________。 A. 强度增高,伸长率增大; B. 强度降低;伸长率降低; C. 强度增高,伸长率降低; D. 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 15.木林的含水率在________%以下,木材中真菌的生命活动就受到抑制。 A. 10 B. 20 C. 30 D. 40 16.软化点较高的沥青,则其_______较好。 A. 大气稳定性 B. 温度稳定性 C. 粘稠性 D. 塑性 17.一批普通硅酸盐水泥安定性不良,则该水泥________。 A. 不得使用 B. 不得用于结构工程,但可用于基础工程 C. 可用于工程,但必须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18.建筑塑料主要性能决定于________。 A. 填充料 B. 合成树脂 C. 固化剂 D. 增塑剂

工程地质学基础

《工程地质学基础》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 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地质工程(Geoengineerig):指以地质体为工程结构.以地质体为工程的建筑 材料,以地质环境为工程的建筑环境修建的一种工程。 3)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 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4)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 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二、填空 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是环境工程地质、矿山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海洋工程地质 五、简答 1)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什么?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做出确切结 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配置提 出建议;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提出利 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⑤根据所选定地点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 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施工和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自然历史分析法即为地质学的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所研究的对象——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是自然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且随着所处条件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着。 查明各项自然地质条件和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预测其发展演化的趋势及结果。 数学力学分析法是在自然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对某一工程地质问题或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在进行自热历史分析之后,根据所确定的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运用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由于自然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计算时时常需要把条件适当简化,并将空间问题简化为平面问题来处理。一般的情况是,先建立一地质模型(物理模型),随后抽象为数学模型,代入各项计算参数进行计算。

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模拟试卷资料

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1分,共15 分) 1、压力为10 bar 的气体通过渐缩喷管流入1 bar 的环境中,现将喷管尾部截去一 段,其流速、流量变化为。 【 】 A.流速减小,流量不变 B.流速不变,流量增加 C.流速不变,流量不变 D.流速减小,流量增大 2、某制冷机在热源T 1= 300K ,及冷源T 2= 250K 之间工作,其制冷量为1000 KJ ,消耗功为250 KJ ,此制冷机是 【 】 A.可逆的 B.不可逆的 C.不可能的 D.可逆或不可逆的 3、系统的总储存能为 【 】 A. U B. U pV + C. 2/2f U mc mgz ++ D. 2 /2f U pV mc mgz +++ 4、熵变计算式2121(/)(/)p g s c In T T R In p p ?=-只适用于 【 】 A.一切工质的可逆过程 B.一切工质的不可逆过程 C.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D.理想气体的一切过程 5、系统进行一个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后,欲使系统回复到初态,系统需要进行一个【】过程。 【 】 A.可逆绝热压缩 B.不可逆绝热压缩 C.边压缩边吸热 D.边压缩边放热 6、混合气体的通用气体常数,【 】。 【 】 A.与混合气体的成份有关 B.与混合气体的质量有关 C.与混合气体所处状态有关 D.与混合气体的成份、质量及状态均无关系 7、贮有空气的绝热刚性密闭容器中装有电热丝,通电后如取空气为系统,则 【 】 A.Q >0,△U >0,W >0 B.Q=0,△U >0,W >0 C.Q >0,△U >0,W=0 D.Q=0,△U=0,W=0 8、未饱和空气具有下列关系 【 】 A.t >t w >t d B.t >t d >t w . C.t = t d = t w D.t = t w >t d 9、绝热节流过程是【 】过程。 【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基础工程一课一文

《基础工程》一课一文 120310103 土木一班余宏展 因为专业需要,我们修读了《基础工程》这门课程,就我们了解,它是一门工程学科,专门研究建造在岩土地层上建筑物基础及有关结构物的设计及建造技术的工程学科,在土力学的基础上还涉及到工程地质学、弹性力学、塑形力学、动力学、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 该《基础工程》课程总共包括8章内容,分别是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浅基础、连续基础、桩基础、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特殊土地基与地基基础抗震。 在浅基础这一章中,我们清楚了浅基础的类型,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型基础、箱型基础、壳型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统称为扩展基础,它的作用是把墙体或柱的荷载侧向扩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联合基础主要指同列相邻两柱公共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将同一方向上若干个柱子的基础连成一体而形成柱下条形基础,它的抗弯刚度较大,具有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如果基础软弱且在两个方向分布不均,需要基础在两个方向都具有一定的刚度来调整不均匀沉降,则可在柱网下沿纵横两向分别设置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从而形成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当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的比例比较大,或者建筑物在使用上有要求是,可以在建筑物的

柱、墙下方做成一块满堂的基础,由于它的底面积比较大,故可减少基础压力,提高基础土的承载力,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箱型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外墙和内墙组成的有一定高度的整体空间结构,适用于软弱地基土的高层、重型或对不均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建筑物;壳型基础更好的发挥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性,省材料,造价低。 通过桩基础的学习,我们知道它是有桩、土和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可以分为低承台桩基础和高承台桩基础。按照受力状况的不同可以分为:竖向抗压桩、竖向抗拔桩、水平受荷桩和复合受荷桩;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以分为: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桩主要有以下五大作用:1、传递荷载;2、消除地基液化影响,对于液化基础穿过液化土层,将荷载传给稳定的不液化层;3、减少沉降;4、抵抗水压力;5、改变地基基础的动力特性。 在地基处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它的目的与内容主要包括:1、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以满足设计对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2、改变地基的变性性质,防止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及侧向变形等;3、改善地基的渗透性和渗透稳定,防止渗流过大和渗透破坏;4、提高地基土的抗震性能,防止液化,隔振的减小振动波的振幅等;5、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等。地基处理的方法有:碾压及夯实、换图垫层、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置换及拌入、加筋等。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粒径: 有机质: 毛细水: 结合水: 重力水: 土的结构: 工程地质问题: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土的构造: 土的物理性质: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土粒密度: 工程地质条件: 土的密度: 干密度: 饱和密度: 含水率: 饱和度:。 土的毛细性: 土的力学性质: 正常固结土: 超固结土: 活断层: 地震: 地震震级: 地震烈度: 地震效应:

二、简答题 1.我国主要通用的粒组划分方案是怎么样的? 2.目前常采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些?细粒土、粗粒土各用什么方法? 3.什么是累计曲线,如何在累积曲线上确定有效粒径、平均粒径、限制粒径? 4.不均匀系数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5.土中的矿物主要有哪几类?各类矿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6.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有什么关系? 7.土中水按存在形式、状态、活动性及其与土粒的相互作用分哪些类? 8.为什么说结合水对细粒土的性质影响最大? 9.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结构连结有哪几种形式? 10.结合水、毛细水是怎么样把土粒连结起来的?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特点?不同结构特征对土的性质有何影响?12.什么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性质? 13. 反映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那些?其中那些是实测指标? 14.根据饱和度大小,可将含水砂土分成哪些含水状态? 15.为什么说土的孔隙性指标是决定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最重要指标? 16.什么是稠度界限?稠度界限中最有意义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17.细粒土随含水量变化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8.什么是塑态、塑性、塑限和塑性指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19.塑性指数大小说明什么?他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20. 细粒土具有涨缩性及崩解性的原因是什么? 21.为什么说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2. 什么是土的抗剪强度,粗粒土、细粒土抗剪强度有和区别? 23. 用推力法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24. 岩石与土相比力学性质有何异同? 25. 滑坡防治的措施 三、论述题 1.简述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2.如何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饱和土的压缩过程? 3. 简述分层总和法的假设条件

工程地质学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

希望对各位2013研友有所帮助,祝大家考研成功! 2007中国地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工程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2 地震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度 3 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该岩土体的卓越周期。 4 地上悬河形成条件 5 崩塌: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或运动称为崩塌。 6 混合溶蚀效应:两种饱和度或温度不同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7 管涌 8 流土 二简答 1 试述沙土地震液化的机理? 砂土液化的机理:在地震过程中,较疏松的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引起的剪切力反复作用下,砂粒间相互位置产生调整,而使砂土趋于密实。砂土要变密实就势必排水,但在急剧变化的周期性地震力作用下,伴随砂土孔隙度减小而透水性变弱,因而排水愈来愈不通畅。应排除的水来不及排走,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于是就产生了剩余孔隙水压力(或超孔隙水压力)。此时砂土的抗剪强度将随着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而不断降低,直至完全抵消法向压力而使抗剪强度丧失殆尽。此时地面就可能出现喷沙冒水和塌陷现象,地基土丧失承载能力而失效。 2 滑坡防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六字方针:“挡、排、削、护、改、绕” 即避开、加固(抗滑桩、挡土墙、锚固)、移载、排水、岩土性质改良、护坡 治理工程常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3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地形条件。地表崎岖,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是泥石流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地质因素。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及数量多少取决于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及地震、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它们以不同方式提供松散碎屑物,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

工程地质答案

《工程地质》课程作业评讲(1) 一、选择题 1.C 2.A 3.D 4.C 5.A 6.A 7.B 8.B 9.A 10.D 11.A 12.C 13.A 14.A 15.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1.简述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把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土木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勘探等方法,弄清建筑物的地质条件(环境),为土木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并预测和论证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防治措施。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 、什么是变质岩?变质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 答:变质岩是由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地球内力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化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的矿物一部分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的,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另一部是变质岩特有的,如红柱石,刚玉等;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有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等;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变余构造、变成构造两种。变质岩的鉴别特征首先是变质作用: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然后鉴别依据主要是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4、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是怎样改造地球的? 答: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5、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哪些? 答: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的坚硬程度类型主要有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五类。 6、分析影响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答: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对岩石的岩石强度有直接的影响,从工程要求看大多数岩石的强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高,从工程性质来看,我们应该注意那些可能减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结构:胶结结构和结晶结构,它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一般来说结晶结构比胶结结构的岩石更稳定,强度更大。 构造:构造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及各种地质界面 水:水能削弱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结,使岩石强度受到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是可逆的。 风:风能促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孔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和透水性显著增高,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

第一章 1、概念 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并保证这种制约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科学。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址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主要形式。 工程地质分析:是工程地质学一个重要分支,是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力学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规律,以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治其不良影响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①定性研究②定量研究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主要部分):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③工程造价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次要部分)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 3、工程地质分析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岩体稳定问题③与地下渗流相关的问题④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问题 第二章(重点) 1、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约10万年)曾

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情况可称为潜在活断层。 2、断层的作用表现:①它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有重大的影响。 ②它可能是地下水运动的良好通道和汇聚的场所,在规模较大的断层附近或断层发育地区常久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石油。 3、板块构造理论? 4、断层要素:①断层面②断层线③断层带④断盘⑤断距 5、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①地貌上的特征②地层特征③断层的伴生构造④水系 6、请简述断层的工程评价:①降低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②跨越断裂构造带的建筑物③隧洞工程,通过断裂破碎带时易发生坍塌④可能发生新的移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7、活断层的活动方式:①粘滑型②蠕滑型 8、活断层的鉴别标志:①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②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段标志③微地震测量及地形变检测标志④地球物理标志 9、活断层的调查研究方法:①现有资料查阅②航卫片解读③区域地质调查④现场勘察⑤年龄测量⑥监测 10、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①建筑物场地一般应避开活动断裂带②线路工程必须跨越活断层时,尽量使其大角度相交,并尽量避开主断层③必须在活断层地区兴建的建筑物,应尽可能的选择相对稳定地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期末模拟试卷

同济大学工程地质学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 A. 石英 B. 方解石 C. 黑云母 D. 正长石 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 3. 下列结构中,( )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 斑状结构 B. 碎屑结构 C. 生物结构 D. 化学结构 4. 下列结构中,( )是岩浆岩的结构。 A. 全晶质结构 B. 变晶结构 C. 碎屑结构 D. 化学结构 5. 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 )三大类。 1.酸性岩 2.中性岩 3.深成岩 4.浅成岩 5.喷出岩 A.1、2、4 B.2、3、4 C.3、4、5 D.1、3、4 6. 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片麻岩 D. 砾岩 7. 下列岩石中( )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 B.石灰岩 C.千枚岩 D.石英岩 8.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 A.向斜 B.节理 C.背斜 D.断层 9. 节理按成因分为( ) 1.构造节理 2.原生节理 3.风化节理 4.剪节理 5.张节理 A.1、4和5 B.1、2和3 C .2、3和4 D.2、4和5 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 A.能被淹没的浅滩 B.不能被淹没的浅滩 C.1/3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D.1/4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13.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 ) A.人类出现、火山活动 B.构造作用、冰川作用 C.人类出现、冰川作用 D.人类出现、构造作用 14. 下面各种结构面中( )属于构造结构面 A.断层面 B.层理面 C.片理面 D.流层 15. 完全张开的结构面中的常见的充填物质成份中的( )抗剪强度比较高。 A.粘土质 B.砂质 C.钙质 D.石膏质

工程地质学基础重点

第一章1、概念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并保证这种制约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科学。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址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的主要形式。 工程地质分析:是工程地质学一个重要分支,是分析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地质条件、力学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规律,以使正确评价和有效防治其不良影响的一门学科。 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方法:①定性研究②定量研究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主要部分):①影响工程活动的安 全②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③工程造价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制约(次要部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3、工程地质分析的内容包括哪些 ①区域稳定性问题②岩体稳定问题③与地下渗流相关的问题④与侵蚀淤积有关的工程问题第二章(重点)1、活断层:是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约10万年)曾 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后一种情况可称为潜在活断层。 2、断层的作用表现:①它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渗透性,地震活动和区域稳定有重大的影响。 ②它可能是地下水运动的良好通道和汇聚的场所,在规模较大的断层附近或断层发育地区常久贮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石油。 3、板块构造理论? 4、断层要素:①断层面②断层线③断层带④断盘⑤断距 5、断层的野外识别方法:①地貌上的特征②地层特征③断层的伴生构造④水系 6、请简述断层的工程评价:①降低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②跨越断裂构造带的建筑物③隧洞工程,通过断裂破碎带时易发生坍塌④可能发生新的移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 7、活断层的活动方式:①粘滑型②蠕滑型8活断层的鉴别标志:①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②历史地震及历史期地震错段标志③微地震测量及地形变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2. 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力与其分化出的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4.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5. 所谓岩崩是指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突发性地以岩块弹射、声响及冲击波等类似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脆性破坏现象。 6.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7. 对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地下水中的SO4^2-,离子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晶体,造成体积的急剧膨胀,使水泥结构疏松或破坏。该种腐蚀 属于结晶类腐蚀类型。 8. 常用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法。 9. 某一勘察工程,需要配合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以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应进行施工勘察。 10. 静力载荷试验是指在拟建建筑场地中挖至设计基础埋臵深度的

平整坑底,放臵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然后再其上面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并作为分析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一种手段。 11.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12.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局部应力是岩石破碎和变形,其中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1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持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14.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5.流土是指在在自下而上的渗流作用下,当渗流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或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16.岩溶,国际上统称喀斯特,是指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17.标准贯入试验是用重63.5kg 的穿心锤,以760mm 高的落距,将臵于试验土层上的特制的对开式标准贯入器打入孔底,先打入孔底 15cm,不计锤击数,然后再打入30cm,并记下锤击数N。 18. 解理是指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19. 岩浆岩可根据的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20. 软化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第一章思考题 1.什么是粒径、粒组、粒度成分和粒度分析? 2.我国主要通用的粒组划分方案是怎么样的? 3.目前常采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些?细粒土、粗粒土各用什么方法? 4.什么是累计曲线,它的形态表明了什么,如何在累积曲线上确定有效粒径、平均粒径、限制粒径和各粒组的含量? 5.不均匀系数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6.土中的矿物主要有哪几类?各类矿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7.“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中的粗粒土、细粒土、砾类土、砂类土的含义是什么? 8.常见的粘土矿物有哪些?各类粘土矿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亲水性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9.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有什么关系? 10.土中水按存在形式、状态、活动性及其与土粒的相互作用分哪些类?各类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1.为什么说结合水对细粒土的性质影响最大? 12.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结构连结有哪几种形式? 13.结合水、毛细水是怎么样把土粒连结起来的? 14.粗粒土和细粒土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特点?不同结构特征对土的性质有何影响? 第二章思考题 1.什么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包括哪些主要性质?表示土基本物理性质的指标如何求得? 2.土的密度分为哪几种?他们的大小与土中哪些成分有关? 3.含水率与饱和度的概念有何不同?土的饱和度值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4.根据饱和度大小,可将含水砂土分成哪些含水状态? 5.土的孔隙率和孔隙比的概念有何不同?他们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6.根据孔隙比,相对密度可将砂土分为哪些密实状态? 7.反映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指标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实测指标?哪些事导出指标? 8.为什么说土的孔隙性指标是决定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最重要指标? 9.什么是稠度界限?稠度界限中最有意义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10.细粒土随含水量变化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1.什么是塑态、塑性、塑限和塑性指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12.塑性指数大小说明什么?他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13.为什么可以根据塑性指数对细粒土进行分类? 14.什么是塑性图?如何用塑性图对细粒土进行分类? 15.粗粒土和细粒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有什么不同特点? 第三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什么是土的压缩性?土产生压缩的原因是什么? 3.什么是渗透固结?如何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饱和土的压缩过程? 4.什么是压缩曲线?压缩定律说明了什么? 5.饱和砂土与饱和细粒土相比,在压缩速度、压缩量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6.随着压力增加,压缩曲线逐渐变缓的原因是什么?

同济大学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上海科学技术

《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 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 Pb , Cr ,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

工程地质学(电子版)

绪论 讲授自然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本课程的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工程实践进行学习。 1、工程地质学概论. 李智毅,杨裕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张倬元,地质出版社 3、工程地质学基础. 李智毅,王智济,杨裕云.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4、专门工程地质学. 张咸恭,李智毅,郑达辉,李日国. 地质出版社 5、岩体结构力学. 孙广忠. 科学出版社 6、工程地质数值模拟的理论与方法. 唐辉明,晏鄂川,胡新丽. 中国地 质大学出版社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 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的制约关系 工程建筑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工程活动的安全 工程造价 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工程活动规模愈大,地质环境的变化愈大。 总之,地质环境和工程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Ⅰ地层岩性: 工程地质条件的最基本要素,任何建筑物都脱离不开土体或岩体。岩土的类型不同,其性质有很大差别,工程意义大不一样。 Ⅱ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对建筑场地的选择,特别是线性建筑线路方案的选择意义重大,如能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不但能大量节约投资,而且对建筑群中各种建筑物的布局和建筑物的型式、规模及施工条件也有直接影响。 地形地貌还能反映地区的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结构特征。 Ⅲ地质结构: 包括地质构造、岩土单元的组合关系及各类结构面的性质和空间分布。 Ⅳ水文地质条件: 对工程有影响的因素是: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及其变动幅度,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及组合关系,各自的厚度,土层或岩层渗透性的强弱及其渗透系数,富水性,承压含水层的特征及水头。 Ⅴ物理地质现象 指对工程建设有影响的自然地质作用和现象。地壳表层经常处于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强烈影响之下,对建筑物造成威胁和破坏,其规模常巨大,甚至是区域性的。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1、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房屋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变形等;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等;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地应力、突水等。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大类。 3、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狭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学、区域工程地质学。广义:狭义、土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 3、研究对象:与工程有关的地质环境 4、活断层基本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②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④活断层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行断层。 5、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 ⑴地质上,只要是见到第四系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均视断层为活断层。⑵地貌上,①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例如,隆起山区与断陷盆地突然相接。一次错动量大的活断层,沿线分布断层三角面、断层崖、陡坎、垭口、“V型谷”等②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例如,河流阶地、山脊、水系、夷平面、坡洪积扇等地貌单元由于活断层作 用,使其产生错断、分解。活断层作用使 正常发育的地貌系统出现异常形态或特 殊地貌景观。如断层带一侧,河流的同步 肘状拐弯、宽窄变异,断层下降盘一侧线 状排列的洪积群、泥石流、滑坡、串珠状 洼地等。⑶水文地质上,由于断层带构造 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 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 现象。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 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对古代建筑物破 坏、错断、掩埋等情况调查,可以帮助判 断活断层当时的错距等情况。6、地震的 分类,地震震级,地震烈度:⑴①按成因 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 发地震②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 0<70 km(大陆地震多属此类)中源地 震:70~300 km 深源地震:>300 km ③按地震M级大小分类大地震:M >=7 级(强烈破坏地震)中地震:7>M>=5 破坏性地震小地震:5>M>=3, 微 地震:3>M>=1 超地震:M<=1 ⑵地 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 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logE=4.8+1.5M ⑶地震烈度:衡量地 震所引起的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 度。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 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有关。一次地震只 有一个震级,但有不同烈度①地震基本 烈度(I基):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 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 个地区的平均烈度。②场地烈度(I场): 同一I基区,场地条件不同而进一步划分, 对I基修正。③设防烈度(设计烈度)(I 设):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依建 筑物重要性、抗震性、经济性、对I基调 整。原则上一般建筑用I基,重要建筑适 当提高。设计部门很少用I场。V度区不 设防。 7、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 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取决于 三方面: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震级、震中 距;建筑物类型及结构。三种破坏效应① 振动破坏效应——引起建筑物破坏②地 面破坏效应——地面破裂及地基液化、沉 陷等③斜坡破坏效应——滑坡、崩塌等 8、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 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 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 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9、砂土液化机 理:在地震过程中,较疏松的保水砂土在 地震引起的剪切力反复作用下,砂粒间相 互位置产生调整,而使砂土趋于密实。砂 土密实就势必排水,但是在急剧变化的周 期性地震力的作用下,伴随砂土空隙度的 减少而透水性变弱,因而排水愈来愈不通 畅。应排除的水来不及排走,而水又是不 可压缩的,于是就产生了剩余空隙水压力 (超空隙水压力),当剩余空隙水压力增 长到完全抵消法向压力时,地面就可能出 现喷沙冒水或塌陷现象而丧失承载能力。 10、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拉裂,蠕 滑,弯曲倾倒;卸荷回弹:滑坡,崩塌; 11、滑坡的基本要素:滑动带滑坡床 滑坡体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 滑坡舌滑坡裂隙 12、崩塌的形成条件:(1)地质条件一 个陡坡,尤其是大于600的坡,坡高几米 到几百米。大型自然崩塌多见于江河峡谷 陡峻地段,以岩石大型崩塌居多,或者人 工路堑、矿山等边坡。一般坡度大于 400~500时,对于裂隙发育的岩体,尤 其发育高倾角裂隙时,在裂隙下部有软层 配合下,易产生较大崩塌。(2)崩塌的诱 发条件1.高陡坡,重力作用,引起拉裂变 形,导致崩塌。 2.坡脚开挖,掏空,坡 脚软岩压裂,因此失去支撑作用。3.长时 间降水,产生水压力。4.冻胀后解冻,使 土体饱水段强度降低,或产生涨缩现象 13、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⑴内在因素 岩土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地形水 文地质⑵外部因素振动作用(如地震) 降水(雨、雪)水库蓄水人类活动(开 挖、加载、植被、水等)风化、剥蚀作用 14、斜坡的稳定性计算:滑面为平面 K=tgφ/tgβ滑面为圆弧β1、β2 定 o点H、4.5H定E点找圆心直线 15、滑坡的时间预报滑坡变形前兆的 现象预报法,位移-时间曲线变化趋势判 断法,斋滕法和改进的斋滕法,黄金分割 法,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预报法, 岩土体蠕变理论:第1蠕变阶段--减速 蠕变阶段减速发展,斜率逐渐减小第2 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等速发展,斜 率大体不变第3蠕变阶段--加速蠕 变阶段CD段:变形迅速增大,但岩土体 尚未破坏DE段:岩土体变形速率剧增, 岩土体很快破坏 16、滑坡的防治措施 1 防预措施:(1) 绕避:改线、架桥跨越、隧道穿越(2) 拦截:拦石墙、拦栅网(3)排水:地 表排水:排水沟、坡面防渗地下排水: 盲沟、排水洞、排水孔(4)监测预警 2 治理措施:(1)排水措施:(同上)(2) 削方、堆:格栅(室)护坡(3)支挡工 程:挡土墙:砌置挡墙加筋土挡墙 锚固:单一锚杆(索)挂网+喷浆+锚杆 (索)构+锚杆(索)抗滑桩:钢管桩钢 页脚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