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兵器的融合发展_余锋
复合式水中兵器战斗部设想

P 1 T r 信号 : P T T激活一 1 0 1 0 ; P 1 T r 未激活一 其他所有状态 。 设备状态信号 : 设 备状态 O K 一 0 1 0 1 ; 设备状态 N O G O 一 1 1 1 1 。 s O信号 及设 备状 态信号的 C A S 编码 : 静噪 关闭一 0 1 0 1 ; 电平 < 6 t r Y 一 0 0 1 1 ; 电平 6 v —— 3 0 V 一 0 l 1 0 ; 电平> 3 0 1 . z V 一 1 1 0 0 ; 设 备
T S 1 6 上被 编码 成 a 1 , b l , c 1 , d l 形 式 的 比特码 。 如下 所 示 :
3 总结
随着我 国民航空管事业 的快速 发展 , 为 了保 障管制信号 的
多重覆盖 , 远 端台站的建设 也会逐渐增多 , 相关传 输方案的需求
也 不少 , 同时 新 技 术 也 会 越 来 越 成 熟 , 应 用 前 景 也 会 越 来 越 广
洞, 并将第二级战斗部冲入舰艇 内部爆炸 。 该 战斗部 的两级结构 是将 聚能装 药置于后部 , 随进战斗部 置于前部 , 并在 战斗部 的中心留 出空腔 。这种设计 既可以使 聚 能爆轰产生的弹丸顺利通过随进战斗部 , 达到破甲的 目的 , 又可
这类战斗部利用聚能装药爆轰产生外形 良好 、 大质量 、 高速度的
白锻 弹丸穿透舰艇 的防护装 甲 , 并 随进一个或 多个战斗部在 舰
艇内部爆炸。
一 ● ● ● 一 ● ● ● ● ● ● ● ● n● ● ◆ ● ● ● ● ● ● ● ◆ n● n● ● ● ● ● ●
● ●Βιβλιοθήκη n●●●●
● ●
¨ ¨●
●
水中兵器动力系统协同设计思路及关键技术

水中兵器动力系统协同设计思路及关键技术
刘景云;刘轶;孙涛;高慧中;刘洋
【期刊名称】《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年(卷),期】2022(30)4
【摘要】我国水中兵器动力系统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已逐步具备自主化设计能力。
然而当前形势下要求产品型号种类多、研发周期短,原有的“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的设计研发模式将无法满足快速设计需求。
在对“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化发展背景需求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水中兵器动力系统提出了关键能力技术突破与固化、基于模型驱动的协同设计、构建数字孪生样机三步走的数字化发展思路,分析了水中兵器动力系统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为水中兵器动力系统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
【总页数】9页(P413-421)
【作者】刘景云;刘轶;孙涛;高慧中;刘洋
【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05研究所;海军装备部驻北京地区军事代表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630.1;U662.2
【相关文献】
1.兵器集团水中兵器研发中心落户江南
2.中国兵器水中兵器研究院在长沙麓谷隆重揭牌
3.基于6E教学模式的理工类STEM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以"水中兵器发射技术"课程为例4.广电网络机房电源动力系统远程监控设计思路5.水中兵器捷联惯性系统误差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中兵器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

3 M 2 载波 0 +G
1 5
∞
参考 文献 :
rL rL
rL
rL
rL1 1J 2 1J 3
1J
4
1J
5
]J
张明友 , 汪学明. 雷达 系统[ . M]2版 . 北京 : 电子 工业
5 结 束 语
本 文 中提 出 了 一 种 S R 转 发 器 实 现 方 法 一 数 字 欠 采 A
第一旁瓣 中, 时该压 缩输 出信号 不可 见 , 此 因此在 各 种组 合情况下 , 3 B的主副瓣 比标准可 以用来 计算各 种条件 一1d
下的最小频率稳定度要 求. 图 8的仿真结果可 以看 到 : 从 在
坦 遥 口
母
.
s nl na c v o e r so dr c]/ esine i a i nat ecd dt np ne [ / G oc c g i a e a dR m t SnigL t r. S 1] IE 2 0 :5 n e oe e s e es [ .. :E E,0 6 10 n t
法 的最小频率稳 定度 要 求都 为 1 ~; 0 在小 带宽 3 z+ 0 MH 高载频 2 H 情 况 下 , 4G z 数字 方法 和模 拟 方法 的最 小 频率
字方法 的优势 . 尤其是随着 S R发射 载波频率和发 射带宽 A 的大大提高 , 模拟混频方法 在稳定 性 和精确度 等方 面存在 不足 , 而数字欠采样方法在 这方 面上体 现 出了相对 于模拟
一
1 . . . . — . 口 9 8 7 6 5 4
频率稳定度
水中兵器发展现状

水中兵器发展现状
水中兵器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水中无人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水中无人系统成为水中兵器领域的研发热点。
这些无人系统可以搭载各种传感器和武器,用于水下情报侦察、水雷处理等任务。
其具备自主导航、自动控制和远程操控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水中作战的效能和作战人员的安全性。
2. 水下特种作战装备:水下特种作战装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水下作战封闭式服装的材料和设计不断改进,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性和防护性能;水下战斗刀、水下战斗枪等武器装备也逐渐更新升级,以提高打击力和适应水下环境的特殊要求。
3. 水下战备通信系统:在水下作战中,良好的通信系统尤为重要。
因此,水下战备通信系统的研发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研究声纳技术和水下通信协议,可以实现水下作战单位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指挥,提高水下作战的协同能力和战场感知能力。
4. 水下战争模拟与训练:为了提高水下作战的战术和战略能力,水下战争模拟与训练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建立水下战场模拟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作战人员在真实的水下环境中进行模拟训练,以熟悉水下作战的战术操作和应急处置等技能。
综上所述,水中兵器的发展正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和高效能的
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水中兵器的发展会为水下作战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优势。
水中兵器靶场爆炸测试技术现状与发展

水中兵器靶场爆炸测试技术现状与发展摘要:基于水中兵器靶场的职能任务,针对水下爆炸瞬态信号要求测量设备可靠性好和测量精度高问题,分析了靶场爆炸测量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现状,在总结目前水下爆炸试验测量设备可靠性设计和测量精度研究的基础上,对水中兵器靶场爆炸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下爆炸测量技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就开始对水下爆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水中兵器靶场对水下爆炸研究主要从海上作战角度着重分析单个装药在水下爆炸对水中目标的破坏效应。
研究方式主要以静爆源(相对静止)水下爆炸试验为主,动爆源水下爆炸试验曾开展过,但未进行实际测量。
研究条件限定在自由场压力测量范畴,非自由场压力测量因某些项目的研究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自由水面对冲击压力波的影响,海底不同介质的反射以及电缆噪声对测量信号的影响等。
研究理论主要以库尔P[1]总结的研究成果为主,如库尔P的压力计算公式、水下爆炸相似律等。
研究方法趋于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仿真三者的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探索。
1 水下爆炸测量技术研究现状水下爆炸测试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测试系统出现了多样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水中兵器靶场主要从设备研制和相关技术两方面展开了一些具体的研究工作。
1.1 设备研制现状水中兵器靶场的设备研制方式主要有外研和自研。
就水下爆炸测量设备而言,首先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海军靶场研制了第一代水下爆炸测量设备,在此基础上,为提高系统的自检功能和智能化水平,海军靶场自研了水下爆炸压力、水下爆炸能量等测量设备。
其次,中国科学院东海研究站为海军靶场研制了第二代水下爆炸测量设备,采用“不倒翁”浮体设计技术[2],解决了测量分机在试验中抗冲问题,以实现大当量水下爆炸威力的测量任务。
随着舰船冲击技术试验[3]在靶场的开展,完成了第三代水下爆炸测量设备的研制。
1.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水中兵器靶场在完成海军下达的水中兵器主战装药爆炸威力对比试验过程中,对水中兵器的三种主战装药的水下爆炸压力计算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三种主战装药的压力计算公式,为水中兵器的爆炸威力试验打下了基础。
水中兵器一体化试验总体设计探讨

犇犻狊犮狌狊狊犻狅狀狅狀犗狏犲狉犪犾犾犇犲狊犻犵狀狅犳犝狀犱犲狉狑犪狋犲狉 犠犲犪狆狅狀犐狀狋犲犵狉犪狋犲犱犜犲狊狋
Zhu Wenzhen,YeHaojie,Wang Hao
(Unit91,PLA91388,Zhanjiang 524022,China) 犃犫狊狋狉犪犮狋:Integratedtestisaco-ordinatetestproject,sharingtestresources,comprehensivetestinformation,improvethequalityof thetestidentificationmodel.Thispaperintroducesthetypesofweaponsandequipmenttests,analyzesthe mainproblemsinunderwater weapontest,andputsforwardtherequirementofunderwaterweaponsintegrationtest.Thispaperputsforwardthegeneralframework,the basicgoalandtherealizationideaoftheintegratedexperiment,anddiscussestheintegrationtestpre-distributiondistribution,thepre-test informationcompatibilityproposal,thepost-distributiondistributionandthemulti-sourceinformationfusion,Putforwardtheintegrated testsystem managementandqualitymanagement,inordertoachievetheintegrateddesignofunderwaterweaponsintegrationtesttoprovide technicalmeans. 犓犲狔狑狅狉犱狊:underwaterweapon;integratedtest;Pre-testinformation
兵器集团水中兵器研发中心落户江南

兵器集团水中兵器研发中心落户江南
作者:赵娟钟佳佳
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5年第10期
9 月24 日上午11 点18 分,江南麓谷研发中心一楼学术报告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水中兵器研发中心挂牌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这标志着江南在走科技兴企之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获得了更高的平台,赢来了更好的契机。
兵器集团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倪泽钧,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新龙,江南工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向军,总经理廖平为中心研发揭牌。
倪泽钧宣读了《关于成立兵器集团水中兵器研发中心的通知》。
近年来,江南集团在水中兵器研发领域取得了较为喜人的进展,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填补了国家多项技术空白。
此次经兵器集团批准,在江南集团成立水中兵器研发中心。
围绕新时期军队战略转型和装备发展需求,根据兵器集团“十二五”技术发展路线图有关要求,研发中心在兵科院的业务指导下,依托江南集团现有水中兵器科研技术基础条件,在不改变现有军品科研任务分工的基础上,整合兵器集团内外部相关优势资源,建立精干有效、开放融合的兵器集团水中研发平台。
研发中心将代表兵器集团开拓水中兵器科研技术市场,承担相关科研试制任务,培育核心科研技术竞争能力,打造水中兵器科研基地。
(赵娟钟佳佳)。
未来海战“水下撒手锏”

未来海战“水下撒手锏”潜艇的设计技术及其配套武器装备的空前发展,特别是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潜艇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最具威慑力的作战力量在未来海战中,各类潜艇除了继续发挥海上威慑、精确打击及海洋控制等传统作用外,还将以更为卓越性能和全新的打击手段,驰骋于水下战场现代作战潜艇雏形问世于19世纪末。
两次世界大战,潜艇凭借其特有的隐蔽性,独特的水下攻击方式,取得了显赫的战果。
战后,潜艇的设计技术及其配套武器装备的空前发展,特别是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潜艇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最具威慑力的作战力量。
进入新世纪,潜艇更以其卓越的效能,多种作战样式为世界各国所青睐。
一个国家拥有一支规模适度、威力可观的水下战略力量,就能有效地捍卫自己的主权与独立,就能可靠地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在必要时还能给敌方以毁灭性的打击或强大的震慑。
近些年来,世界各核武器国家都在纷纷加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在整个国家核武器数量的比例,美国和俄罗斯均已超过或接近半数,英国几乎百分之百地为水下核力量。
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相对于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吨位要小许多,但其较大的续航力、突出的机动性能、很强的攻击力,也日渐被许多国家所看好。
美国把“俄亥俄”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上的弹道导弹全部拆除,换上了“战斧”巡航导弹,使之“摇身”变为核动力巡航导弹潜艇。
这种核潜艇既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也具有一定战略威慑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有着悠久历史的潜艇是否还能续写着辉煌的神话呢?可以说,各类潜艇均给出了合格的答卷。
在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网络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今天,无疑将给水下潜艇带来极大的挑战。
首先对方的探测、搜寻手段明显增强,各种侦察、监视卫星、预警飞机、无人机、水面舰艇、水下潜艇,乃至水下监听基阵等,无时无刻地在全向搜寻、严密监视着水下潜艇,使之隐蔽性大为削弱,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变为“无处可以藏身”。
其次,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打击潜艇的武器装备种类日益增多,既有传统的火箭深弹、普通鱼雷、深水炸弹等,又有反潜导弹、新型鱼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comment of underwater weapon's syncretic development
YU Feng ( China Shi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ademy,Beijing 100192,China)
Abstract: The predicament of isolate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underwater weapon is appearing. By the syncretic development mode,the traditional underwater weapon produces many new concept weapons. I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based and unmanned warfare,syncretization with the other weapon technic can accelerate the upgrade of the traditional underwater weapon.
合发展而推出的已有装备和可能出现的新式装备。在信息化和无人化作战背景下,积极融合其他相关的武器技术,
创新发展,加速我国水中兵器装备的升级换代。
关键词: 水中兵器; 传统发展;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 TJ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7649( 2011) 06 - 0016 - 03 DOI: 10. 3404 / j. issn. 1672 - 7649. 2011. 06. 004
3 水中兵器的外部融合
水中兵器的外部技术融合是指鱼雷和水雷借助 其他武器领域的技术提升、扩展自身的能力。较典型 的方式有融合火箭技术、导弹技术、航空滑翔技术等。 3. 1 鱼雷融合导弹技术
鱼雷融合导弹技术最早的装备是火箭助飞鱼雷, 已有近 50 年的历史,它是利用火箭助推鱼雷一定距离 后入水实施反潜作战,可显著改善反潜鱼雷的作战距 离和反应时间。如美国的垂直发射火箭助飞鱼雷“阿 斯洛克”,其射程大幅度提高( 射程约 28 km) ,是一型 全天候、快速反应的中程反潜武器,可与舰艇管装鱼 雷、飞机空投鱼雷形成良好的防御层次。其他还有法
超高速鱼雷武器”; 其与飞航导弹技术进行融合,可 形成远程掠海突防与末端水下高速攻击的新式反舰 武器,让当前的舰艇近程反导系统面临巨大挑战。 3. 2 水雷融合导弹技术
早期的传统水雷均没有动力装置,只能被动打击 目标,单雷作战封锁范围小,适应海洋环境能力低,抗 扫抗猎性能差。二战后,一些国家为提高单雷作战性 能和主动打击目标能力,在水雷战斗部中采用固体火 箭发动机作为动力,研制了多型火箭上浮水雷,这可 算是传统水雷融合火箭技术的成功一例。随着近代 高新技术的飞跃发展,传统水雷更是加速融合导弹技 术,并主要体现在以下 2 个方向:
图 1 高空反潜武器概念 Fig. 1 High altitude anti-submarine warfare
weapon concept,HAAWC
更进一步的发展是将火箭助飞鱼雷与航空滑翔 技术融合,推出作战效能更高的“高空滑翔增程火箭 助飞鱼雷”。美国在开发 HAAWC 的同时,还研制了 火箭助飞鱼雷滑翔组件,直接应用于现役垂直发射火 箭助飞鱼雷 ( Vertical Launch ASROC,VLA) ,使射程 大幅度提高。该型火箭助飞鱼雷被称之为 VLA-ER, 即增 程 型 VLA。VLA-ER 的 最 大 射 程 可 达 到 现 有 VLA 最大射程的 4 ~ 10 倍,即 VLA-ER 的最大射程可 能达到 120 ~ 280 km。除增程外,VLA-ER 投放精度 也更高,可遥控,具有网络中心战能力。如果反潜直 升机和反潜巡逻机由于天气原因不能飞行,或不能到 达最佳投雷位置,就可以从水面舰艇发射 VLA-ER。 另外,反潜飞机还可不携带反潜武器,集中精力进行 探测目标,这样可延长留空搜潜时间。
实际上,美、苏已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尝试将 鱼雷与水雷结合,发展出了自航水雷、自导水雷等新 式武器装备,显著提高了装备作战效能,丰富了传统 水中兵器的发展途径。
本文将对传统水中兵器的发展困局进行分析,结 合国外水中兵器的融合发展情况,分析传统水中兵器
通过融合发展而推出的已有装备和可能出现的新式 装备,为加速我国水中兵器装备发展提供借鉴。
2) 传统鱼雷的发展困局 传统鱼雷主要包括反潜轻型鱼雷和侧重反舰的 重型鱼雷。多年来,鱼雷武器的升级换代主要体现在 航程、航速、航深、探测距离、目标识别等方面的性能 提高,但当轻型鱼雷的航速达到 50 kn,航程达到 20 km,重型鱼雷的航速达到 70 kn,航程超过 50 km,鱼 雷航深达到 1 km,自导探测距离超过 3 km 后,再以 上述性能的提高进行鱼雷装备升级的空间已非常有 限。纵观 2000 年后的欧洲水下防务展( UDT) ,其展 出的先进 鱼 雷 已 鲜 有 进 展,重 型 鱼 雷 主 要 是 意 大 利 WASS 公 司 的“黑 鲨 ”( Black Shark ) 、德 国 Atlas Elektronik 公 司 的 DM2A4 ( SeaHake Mod4 ) 、法 国 的 DCNS 公司的 F21、瑞典 SAAB 公司的 TP2000 等。轻 型鱼雷主要有欧洲 Eurotorp 公司的MU90 / IMPACT和 A244 / s、瑞典 SAAB 公司的 TP45、美国 Raytheon 公司 的 MK54 等,未见有更高性能的鱼雷装备及关键技术 出现。而展出的亮点已逐渐聚焦于水中兵器的防御 与对抗、无人水下航行器等装备。
综上,传统水雷技术的提高不外乎通过新材料、 新技术、新工艺等改进上述雷种的缺点,但性能改善 有限,难有创新性的显著提高。而融合了其他相关武 器技术的特种水雷的出现和发展,使水雷具备了新的 能力和特性,已成为现代水雷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一类 水雷装备。特种水雷雷体的待机状态也无外乎沉底、 锚系及漂行 3 种方式,但却从概念层面实现了水雷装 备的创新发展。
·18·
舰船科学技术
第 33 卷
国和意大利联合开发的“米拉斯”火箭助飞鱼雷等。 鱼雷融合航空滑翔技术是近几年航空反潜领域
的最新进展。其中,美国海军正在开发“高空反潜武 器 概 念 ”( High Altitude Anti-Submarine Warfare Weapon Concept,HAAWC ) ,又 称 为“鱼 鹰 ”( Fish Hawk) ( 图 1) ,为轻型鱼雷安装了空投滑翔组件,可 使 P-3 反潜巡逻机从 6 000 m 高度投雷并具有较高 精度,这意味着反潜巡逻机可从距离潜艇 33 ~ 37 km 外发起攻击,这样可以躲避潜艇防空火力的威胁。
第6 期
余 锋: 水中兵器的融合发展
·17·
100 m; 同时还存在泥沙掩埋影响引信的问题。 锚雷是由雷锚和雷索将雷体系留水中一定深度
的水雷,使用最为广泛,其使用水深范围很大,一般可 从几 m 到数 km,其缺点是战斗有效期受雷索寿命限 制,抗扫性较差。
漂雷是一种布设在水面或水中呈漂移状态的水 雷,二战中后期出现了自动定深漂雷。由于其随波逐 流,随机飘动,可能威胁第三方,所以已被国际禁止使 用。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可能克服随波逐 流缺点的巡航水雷和控位漂雷等新式漂雷。
本文所指的融合包括 2 个层面: 首先是武器概念 层面的融合,由此出现具有新概念特征的水中兵器; 其 次是技术层面的融合,是在概念融合的指导下,借鉴或 移植相关武器技术,进行的水中兵器新技术的开发。
1 传统水中兵器的发展困局分析
一种武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来就是不断发展 的,无不体 现 出 对 该 武 器 作 战 环 境 和 作 战 功 能 的 理 解。虽然如今的鱼雷和水雷的武器概念已有了明显 的扩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仍将面临新的问题。
超空泡鱼雷是一种航速达 200 kn 的特殊的鱼雷 武器,其实质上是鱼雷水动力学与火箭冲压发动机同 步突破创新的产物。超空泡鱼雷完全打破了传统鱼 雷的设计概念,需要解决超空泡的生成、发展和稳定 控制问题,研制全新的基于水反应金属燃料的水冲压 发动机,以满足巨大的推力要求。由于超空泡鱼雷非 常适合近程突防攻击,因此需要给它配备合适的携带 平台,其与鱼雷及水下航行体技术进行融合,可形成 具有水下远 程 隐 蔽 接 敌 和 末 端 高 速 攻 击 的“超 远 程
Key words: underwater weapon; traditional isolated development; syncretic development
0引言
水中兵器主要包括鱼雷和水雷,其作为最具海军 特色的作战武器,至今已有 100 多年发展历史,并在 近代历次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美、苏、欧 等海军发达国家的水中兵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 在 20 世纪 80 ~ 90 年代逐步达到了技术顶峰,即传统 鱼雷和水雷的总体及各系统技术日趋成熟,难以再有 大跨度的提高。目前我国水中兵器技术整体上还处 于跟跑地位,2020 年后鱼雷技术的传统发展空间将 非常有限,这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第 33 卷第 6 期 2011 年 6 月
舰船科学技术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3,No. 6 JunLeabharlann ,2011水中兵器的融合发展
余锋
( 中国舰船研究院,北京 100192)
摘 要: 分析传统水中兵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外水中兵器融合发展情况,分析传统水中兵器通过融
1) 采用火箭助飞投送方式的火箭助飞水雷。这 种水雷是应远程、快速、应急布雷的军事需求提出的, 是目前多种布雷方式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未来网络 雷阵中关键节点补充修复的最佳手段。
2) 由水雷平台装载防空或反舰导弹而形成的导 弹水雷[1]。该水雷是一种控制范围大的主动攻击水 雷。其中的“防 空 导 弹 水 雷 ”将 有 望 改 变 水 雷、潜 艇 在与航空反制手段对抗中的被动地位,成为反水雷 / 反潜飞机装备的克星。“反舰导弹水雷”是水雷平台 装载和发射反舰导弹,形成对水面舰艇的突袭,并可 制造潜艇兵器活动的假象。但上述主动攻击水雷的 发展,都离不开水雷平台对远程目标探测能力的同步 提高,并密切结合战场数据链以获得外界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