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雨巷》说课课件07版
《雨巷》ppt课件

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 意象,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 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 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1).诵读,整体感知。 (2).确定诗歌感情基调。 (3).品味诗歌意象。 (4).知人论世。 (5).探询诗歌主旨。 (6).感受诗歌语言美、艺术美。
带着“失落的忧伤”背诵《雨巷》。
我(丁香先生)(主人公)
独自彷徨在雨巷,希望逢 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 娘。
第二节 我期待的姑娘又是怎样的?
三个排比句 极力渲染她妩媚典雅
颜色: 美丽 香味: 芬芳 、 高洁 表情: 忧愁 、 愁怨
丁香姑娘:美丽高洁 哀怨彷徨
第三节 发现姑娘像我一样
着重描写人物动作,神态 撑着油纸伞 默默彳亍chìchù 冷漠 凄清 惆怅
字词落实
彷徨( páng huáng )
彳亍( chìchù )
颓圮( tuí pǐ
)
寂寥( jìliáo
)
惆怅( chóu chàng )
听 朗 读
读
1.这首诗给你最强烈的情感 体验是什么?(用简洁的 词语概括)
情感基调——低沉感伤
意境——孤独、寂寥、
戴
凄婉、惆怅、朦胧的。
望
舒
诗歌朗读
1.注意语速、语调。 2.把握好节奏和句中的停顿。 3.有些词句的“音”要重读。 4.读好韵脚,体会其韵律美。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 /哀怨, 哀怨 /又 /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雨巷优秀课件(详细版-非常全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和图片等,辅助学生理解诗歌 的意境和情感,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 情,提高教学效果。
雨巷优秀课件(详细版-非常全面)
目录
• 雨巷的背景与意义 • 雨巷的内容解析 • 雨巷的艺术特色 • 雨巷的影响与评价 • 雨巷的实践应用
01 雨巷的背景与意义
雨巷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民族危机深重。戴望舒身 处这一时代,感受到了社会的压抑和苦闷,这为《雨巷》的创作提供了土壤。
04 雨巷的影响与评价
雨巷对后世的影响
开启现代诗歌的抒情风格
《雨巷》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影响了后来的现代诗歌创作,为 后来的诗人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和创作灵感。
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雨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诗在抒情和意象表达方面取得了重 要突破,推动了新诗的发展和成熟。
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雨巷》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选入多个版本 的文学史教材,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雨巷的主题思想解析
主题思想解析
雨巷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诗人内心的 孤独、迷惘和苦闷。通过描绘阴暗狭窄 的雨巷和彷徨的独行者,诗人表达了对 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 ,姑娘的出现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理想 的向往和追求。
VS
主题思想的影响
雨巷的主题思想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它表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追 求和对现实世界的独特理解。这首诗以其 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 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优选戴望舒雨巷ppt(共23张PPT)

❖ 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 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 !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 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 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 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 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 的芬芳。
丁香先生:忧愁感伤、寂寥迷惘
三、知人论世:原因探究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 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 ”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 么忧伤呢?
忧伤
?
1、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
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芬芳。 (pánghuáng)
构成了全诗迷离,凄凉又哀伤的超然意境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 实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1924年考入 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 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 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领 袖。《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 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戴望舒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戴望舒《雨巷》优秀(精品课件.

戴望舒《雨巷》优秀(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戴望舒的经典诗作《雨巷》。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现代诗歌的鉴赏”中的第二节“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为通过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和意境,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雨巷》中的意象及其作用,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 领悟诗人在《雨巷》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3. 分析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与意境的分析,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雨巷》,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雨巷》诗歌原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雨巷图片,让学生谈谈对雨巷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戴望舒及《雨巷》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诗歌朗诵:让学生齐读《雨巷》,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油纸伞”、“青石板”等,探讨其作用。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引导他们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6. 例题讲解:分析《雨巷》中的表现手法,如拟人、比喻等,讲解如何运用到写作中。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现代诗歌,提升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雨巷》意象与意境鉴赏2. 板书内容:a. 诗人简介b. 诗歌背景c. 意象分析d. 情感体验e. 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要点:a. 意象的作用b. 意境的营造c. 情感的表达d. 表现手法的运用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诗歌鉴赏小组,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推荐)《雨巷优秀课件》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走进雨巷,初读感知
《雨巷》的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 突出的成就。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1)复沓句式的妙用
(2)叠词的运用
(3)诗歌的押韵
(4)排比
走进雨巷,初读感知
你对这首诗歌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低沉伤感,充满离愁无奈。美,迷蒙。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围,总体来说,朦胧、 感伤。
4、丁香
整首诗说不 清道不明的迷蒙 意境都源于“丁 香”二字。丁香 形状像结,开在 暮春时节,易凋 谢。开花为白色 或紫色。
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 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 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 人的青睐。
美丽 高洁 愁怨
1.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 美丽温柔,纯洁幽雅。飞廉是传说中的风 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 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 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代表作品有《我的记忆》《 望舒草》《灾难的岁月》《寻梦者》《单 恋者》
《烦忧》等。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 《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 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 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 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 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 请听诗朗诵《雨巷》
注意节奏、停顿和重音
走进雨巷,初读感知
重点字词:
彷徨 寂寥 彳亍 惆怅 颓圮
páng huáng jìliáo chì chù chóu chàng tuí pǐ
《雨巷》PPT课件

D、丁香一样的姑娘
象征诗 人对人生、理 想和美好事物 的信念和追求 ,“丁香姑娘 ”是含着忧愁 的美好理想的 化身,也表现 了诗人空虚、 幻灭和感慨的 心境。
整体把握
彷徨求索(1—2) ——寻找理想
理想出现(3—4) ——可望而不可即 距离拉开(5—7)——继续彷徨追求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 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 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 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 的表露。
艺术特点
(1)象征手法,意蕴深远。
诗人表面上是写对一个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的理想 破灭后的惆怅,实际上却象征着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2)音节和谐,节奏优雅。
全诗7节,每节3、6行押韵,如雨巷、姑娘、芬 芳、彷徨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音韵和谐,从头至尾 保持了鲜明的音乐效果。
(3)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反复的手法,回环往复,低 吟轻唱,不仅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同时也美化了声 律。
《雨巷》PPT课件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目录
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创作背景 《雨巷》诗意图 整体把握
问题探究 艺术特点 拓展延伸
导入新课
中国是诗歌大国,诗人众多,其诗风更是多 种多样。哀婉低沉者有之,雄浑豪放者有之。即使 同一作家,其诗风也有诸多变化。以浪漫主义大师 郭沫若来说,虽然大多是《女神》、《太阳礼赞》 等感情激烈的豪迈之作,也有象《天上的街市》这 样细腻婉约的诗歌。同样,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 手掌》感情激烈,直接讴歌对祖国的热爱;而《雨 巷》则哀怨凄伤,主旨寓于意象之中。
雨巷课件(带图片)

雨巷课件(带图片)CATALOGUE 目录•雨巷概述•雨巷图片展示•雨巷文化内涵•雨巷旅游信息•雨巷相关课件介绍•雨巷相关诗词赏析01雨巷概述1雨巷的地理位置23 116°53'E 经度 39°5'N 纬度 北京市西城区所属地区03文物保护单位 雨巷内有众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雨巷的历史文化背景01历史沿革 雨巷形成于元代,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02文化内涵雨巷见证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雨巷的特色风光<图片>特色店铺: 雨巷内有许多特色店铺,如传统手工艺品店、特色小吃店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购物四合院: 雨巷内的四合院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胡同游: 雨巷是北京胡同游的重要景点之一,让游客深入了解北京胡同的历史和文化02雨巷图片展示雨巷课件中的景色图片应展示江南水乡的特色,如小桥流水、古镇古巷等。
江南水乡雨巷课件中的景色图片应展示下雨时的景色,如雨滴落在屋檐、石板上等。
雨中景色雨巷景色图片传统手工艺展示雨巷当地传统手工艺的图片,如编织竹筐、手工剪纸等。
民居建筑展示雨巷当地民居建筑的图片,如砖木结构的房屋、古老的石板路等。
雨巷人文图片当地美食展示雨巷当地美食的图片,如粽子、年糕等传统食品。
民俗活动展示雨巷当地民俗活动的图片,如舞龙舞狮、打鼓唱歌等。
雨巷生活图片03雨巷文化内涵传统建筑风格雨巷展现了江南传统建筑风格,以黛瓦白墙、飞檐翘角、马头墙等为特色。
雨巷的传统建筑文化建筑装饰雨巷的传统建筑装饰精美,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体现了江南工艺的精湛技艺。
建筑空间布局雨巷的建筑空间布局严谨,以纵深方向为主轴,形成多进院落的空间格局。
雨巷的民俗风情文化传统节日活动01雨巷的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多样,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人们会在这些节日举行祭祖、祈福、赛龙舟等民俗活动。
《雨巷》优秀课件雨巷课件一等奖.

《雨巷》优秀课件雨巷课件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取材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雨巷》一课。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戴望舒的现代诗《雨巷》的全文阅读与解析,通过文本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及表达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雨巷》,理解并感受诗中的意境,提高审美能力。
2. 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表达技巧,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
3. 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及表达技巧的掌握。
教学重点:《雨巷》的全文阅读、解析及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轻柔的雨声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条悠长的雨巷,感受雨巷的氛围。
2. 全文阅读(10分钟):学生齐读《雨巷》,感受诗的韵律美。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技巧,讲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诗中的表达方式,描述一个特定的场景。
5. 小组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随堂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雨巷》2. 诗歌韵律:五言律诗3. 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4. 表达技巧:象征、比喻、拟人5. 情感:忧郁、期待、思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雨巷》为蓝本,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运用至少两种表达技巧。
2. 答案示例:雨巷中,油纸伞下,丁香般的姑娘,象征着忧郁的青春,期待着未知的爱情。
雨滴轻敲伞面,如同思念的音符,在这悠长的雨巷,我与她擦肩而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韵律、意境及表达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仍需加强个性化阅读和创作实践。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现代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等,进一步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