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片形吸虫病
肝片形吸虫病的防控

宿主 即钻人 其体 内 。毛 蚴在外 界环 境 中 通 常 只能生存 6 ~
3 . 遇不 到适 宜 的中间 宿主则 渐次 死亡 。 蚴在螺体 内 , 6h 如 毛
经无性 繁 殖发 育为 胞蚴 、 雷蚴 和诧 蚴几 个 阶段 , 发育 期 长 其
短与 外界 温度 、 度 及营 养条 件有关 , 温度 适 宜 , 2 ~8 湿 如 在 2 2 ℃ 时 经 3 ~ 8d, 螺 体 逸 出 尾 蚴 ; 条 件 不 适 宜 , 发 育 为 5 3 从 但 则
系 膜 静 脉 或 经 总 胆 管 而 进 入 肝 脏 。 伏 期 约 为 2 3个 月 , 潜 ~ 成
成 虫 寄 生 在 终 末 宿 主 的 肝 胆 管 内 ,产 出 的 虫 卵 随 胆 汁
虫 以红细胞 为养 料 , 在动 物体 内可存 活 3 5年 。 ~
4 临 诊 症 状
进 人肠 腔 , 混在粪 便 中排 出体 外 。虫 卯入水 后 , 9 1 经 ~2 d发
起 临 床 病 症 。 自囊 蚴 进 入 胃肠 道 至 出 现 临 床 症 状 前 称 为 潜
关键 词 : 片形 吸 虫 ; 片 形 吸 虫 病 ; 治 ; 控 措施 肝 肝 诊 防 中 图分 类 号 : 8 27 5 ¥ 5 .3 文 献标 识 码 : 2 1 7 — 1 0 2 0) 1 01 6 0
肝 片 形 吸 虫 病 是 由 肝 片 形 吸 虫 (aco iai )又 称 F sil p t a , ah c
蜗 ( b t n aua 为 最 重 要 。成 虫 寄 生 于 动 物 的 肝 脏 胆 管 G a r ctl) u 内 . 卯 在 适 宜 的 温 度 (5 2 ) 氧 气 和 水 分 及 光 线 条 件 虫 2 ~ 6c 、 c 下 . 1~ 2d孵 出 毛 蚴 。 蚴 游 动 于 水 中 , 到 适 宜 的 中 间 经 1 1 毛 遇
夏秋谨防牛羊片形吸虫病

虫 在 动 物 的 胆 管 内 化 碳 等 。要 预 防本 病 , 主要 应 做好 以 排 出 大 量虫 卵 , 随 下 几 点 : 并 胆 汁 进入 消 化 道 , 随 1 及 时驱 虫 本病 的传 播 主要 源 、
维普资讯
2 - 准 确判 断养 殖 鱼类 是否 生 病 , 正 鱼 儿 呵能 发 病 的 征 兆 。 = 是 从 鱼 的 体 色判 断 。健 康 的鱼 体 色 常 , 病 的 生 确 诊 断 鱼病 是 广 大 养 鱼 生 产 者 需 要
鱼 大多 会有 体 色 变 化 ,如 鱼体 变 黑 , 体 色变 淡 , 红或 发 白等 。若 是 池塘 发 鱼病 的发现 鱼类 生 活 在水 中 ,不 容易 看 到 。 中 已 出 现死 鱼 ,极 可 能 是 鱼 病 发生 要想 知 道 养殖 鱼类 是 否 生病 , 先 了 了 。 应 上 述 几 种 情 况 可初 步 判 断 养 殖 解 生 病 的鱼 跟 正 常 生 活 的健 康 鱼 有
件 下 , 1 一 5天 孵 出毛 蚴 , 蚴 在 区 具 体 条 件 相 结 合 。 在 我 国 北 部 地 经 O2 毛 水 中迅 速 游 动 , 到淡 水 螺 后 即钻 人 区 , 遇 每年 有舍 饲 和放 牧 两 种 形式 的改 因此 每 年 应驱 虫 两次 。一 次在 秋 体 内 , 经胞 蚴、 蚴 , 育成尾 蚴 , 换 , 历 雷 发 从 螺体 逸 出后 , 5 1 0分钟 附着 在 末 冬 初 ,或 由放 牧 转 为舍 饲 之 后 , 在 —2 这 植 物上 或 在水 面上 形成 囊 蚴 , 牛羊 次驱 虫是 为 了保 护 动 物过 冬 , 预 防 被 并 吞 食 后 , 蚴 进 入 消 化 道 , 十 二 指 动 物 冬季 发 病 ;另 一 次 在冬 末 春初 , 囊 在 肠 内 , 虫 脱 囊 而 出穿 过 肠 壁 , 人 动物 由舍 饲 改 为放 牧 之 前 , 次驱 虫 幼 进 这
山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11期羊片形吸虫病又称羊肝片吸虫病,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是羊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1];以山羊体形消瘦,被毛粗乱无光、贫血、黏膜苍白、胸腹下水肿等典型为特征,对幼畜和绵羊危害更为严重,可引起大批死亡。
肝片吸虫背腹扁平,外观呈叶状,体长20~35mm 、宽5~13mm ;鲜活虫体呈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2]。
福建地区在每年春末、夏秋为多发季节,特别是在雨水多、地势低、沼泽地带放牧的羊易感染,唯一的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
山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调查、镜检等方面。
笔者将山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治过程归纳如下,供同行参考。
并制定了综合防控措施,以期对山羊片形吸虫病预防和控制取得较好的效果。
1发病情况2018年4月中旬,嵩溪镇某村养羊户李某到镇畜牧兽医站求诊,反映“饲养山羊126只,部分羊只被毛粗乱、逐渐消瘦,近期陆续发病,其中8只4月龄左右羊病情较为严重,经治疗无效后死亡,请求兽医站帮忙诊治”。
接诊后,立即前往养羊场对羊群进行巡视观察;经观察整体羊群精神状态较差,大部分羊只消瘦,饲养管理粗放,放牧区地势低。
与畜主交流过程中还了解到其他相关信息,李某于2017年9月下旬去外县引种,未经当地的畜牧兽医部门检疫,直接购进种公羊3只、母羊36只,种羊到达养殖场后未经隔离观察,也未进行驱虫,直接混群饲养。
2临床症状病羊体形消瘦,被毛粗乱无光,食欲不振,异嗜,步行缓慢;贫血、黏膜苍白、黄染;眼睑、胸腹下出现水肿;便秘与下痢交替呈现,最后衰竭死亡。
3剖检病理变化病死羊消瘦,可视黏膜贫血明显;剖检可见腹水明显增多,胸膜腔及心包内蓄积的液体呈透明的;肝脏肿大硬化、色泽为暗灰色,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并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脏表面;切开胆囊和胆管可见一些片形吸虫成虫,呈扁平状,长28mm 、宽9mm ,虫体呈淡红色[3];胆管内有磷酸钙和磷酸镁等盐类沉淀,内膜粗糙,刀切时有“沙沙声”[2];肝脏内静脉管腔内也有数量不等的虫体堆积和污浊浓稠的液体[1]。
图2-1布氏姜片吸虫

3. 灭螺 扁卷螺是姜片虫 的中间宿主, 在习惯用 水生植物喂猪的地方, 灭螺具有十分重要的 预防作用
图2-2
布氏姜 片吸虫 发育史
• 临床诊断
本病分布于长江流域和 华南地区如江苏、浙江、 福建、广东、湖南等地。 一般秋季发病多,有的绵 延至冬季。习惯用水生植 物喂猪的猪场,大多有本 病发生。幼猪断奶后1~2 个月就会受到感染。
一般对人危害严重,对 猪危害较轻。寄生少量时 一般不显症状。虫体大多 数寄生于小肠上段。吸盘 吸着之处由于机械刺激和 毒素的作用而引起肠粘膜 发炎。腹胀,腹痛,下痢, 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虫体寄生过多时, 往往发 生肠堵塞 (可多至数百条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 发生死亡。对儿童可引 起营养不良, 发育障碍, 病人有面部和下肢浮肿 等症状。
• 实验室诊断
取粪便用水洗沉淀法 检查。如发现虫卵,或 剖检时发现虫体即可确 诊。
• 防治
治疗可用 1.敌百虫 按100毫克/千克
内服,或拌入饲料中喂 服 (大猪总量不超过8克) 硫双二氯酚 100毫克/千 2.克, 用于体重50~100千 克以下的猪; 体重100~ 150千克以上的猪,用50 ~60毫克/千克
第三节 姜片吸虫病
由姜片吸虫寄生于猪和 人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吸 虫病,偶见于犬。病猪有 消瘦、发育不良和肠炎片吸虫, 吸虫中较大的一种,长 30毫米~75毫米,宽8 毫米~20毫米。整个轮 廊大体呈长卵圆形,像 一个斜切的厚姜片,故 称姜片吸虫。
胞蚴→雷蚴→子雷蚴→尾 蚴。尾蚴离开螺体,游入 水中,遇到水浮莲、水葫 芦、菱角、荸荠、慈菇一 类的水生植物,即在其上 变为囊蚴。
当囊蚴随着水生植物被猪 食入时,进入猪消化道, 囊蚴的壁在消化酶和胆汁 的作用下崩解,幼虫在小 肠内游离出来,吸着在肠 粘膜上,逐渐长大至性成 熟期。在猪小肠内,由幼 虫长为成虫,一般需90~ 103天,生存时间为9~13 个月。
肝片吸虫

防止牛、羊、骆驼感染囊蚴
不要在低洼、潮湿、多囊蚴的地方放牧; 保持牛羊的饮水卫生,用自来水、井水;
保持牛羊的饲草卫生,从流行区域运来的新
鲜牧草经爆晒后使用。
思考题
1、比较绵羊和牛肝片吸虫病的差别。 2、分析肝片吸虫成虫和童虫引起的肝片吸虫病 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差别。 3、圈养绵羊肝片吸虫的预防措施。
牛羊吸虫病
一、片形吸虫病
由片形属吸虫引起的吸虫病。
病原体:肝片吸虫 宿主:终末宿主:牛、羊等 中间宿主:锥实螺 寄生部位:肝脏和胆管中
危害:肝炎、肝硬化、胆管炎和消瘦
病原体形态(肝片吸虫)
生活史
流行病学 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防
外形:扁平,呈叶片状,有头椎。 颜色:活时为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 大小:20-35×5-13mm。 吸盘: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分枝的肠管。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两个睾丸,纵列于 中部;一个卵巢呈鹿角状,位于腹吸盘后 卵模明显,位于体中央。子宫位于卵模;
时间:主要发生于夏末和秋季;
动物:多发于绵羊; 症状:患羊食欲大减或废绝,精神沉郁,可视粘膜 苍白,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体温升高,
偶尔有腹泻,通常在出现症状后3-5 d内死亡。
慢性型
病因:由成虫引起; 时间:多发于冬、春季; 症状:患羊表现渐进性消瘦、贫血、食欲不振、 被毛粗乱,眼睑、颌下水肿,有时也发生胸、 腹下水肿。叩诊肝脏的浊音界扩大。后期,可 能卧地不起,终因恶病质而死亡。
丙硫咪唑(Albendazole, 抗蠕敏): 牛10mg/kg体重,羊15mg/kg体重,一次口服,
家畜寄生虫学 第五章 吸虫病

返回
华枝睾吸虫 发育史
华枝睾吸虫有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是淡 水螺(纹沼螺、赤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 鱼和虾。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的胆管或胆囊内,卵随粪便 排出,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在螺体 消化道内孵化出毛蚴,经过胞蚴、雷蚴、和尾蚴 阶段。成熟的尾蚴离开螺体游于水中。如遇第二 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即钻入其肌肉内,形成 囊蚴。终末宿主是吞食了含囊蚴的生鱼虾(人、 猪、猫、狗)或未煮熟的鱼肉或虾(人)而感染。 终末宿主感染后一个月虫卵出现于粪便中。
慢性型的病畜表现有消化不良,发育迟缓, 往往成为侏儒牛。病牛食欲不振,下痢,粪 便含粘液、血液,甚至块状粘膜,有腥恶臭 和里急后重现象,甚至发生脱肛,肝硬化, 腹水。母牛往往有不妊或流产等现象。
血吸虫病患者
返回
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可初步诊断。 病原学诊断:毛蚴孵化法。 免疫学诊断:环卵沉淀法,间接血球凝集 实验和ELISA等。Βιβλιοθήκη 返回子宫卵模 卵巢
睾丸
卵黄腺 肠
抱雌沟
日本血吸虫 1.雌虫 2.雄虫
肠支
1 2
口吸盘
食道 腹吸盘 贮精囊
睾丸
雄虫前断
子宫 卵模 输卵管 卵巢
卵巢部分
线状,雌雄异体,雄虫腹侧形成抱雌沟,雌虫居 于其中,呈合抱状态; 腹吸盘大于口吸盘; 消化系统:口、食道、分支肠管和合并肠管; 雄性生殖器官:7枚睾丸,输精管,贮精囊,生 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 子宫内含有50~300个虫卵。 虫卵无盖,内含毛蚴。
返回
本病主要流行于东亚诸国,如日本、朝 鲜、越南、老挝和中国等。国内分布极广, 除青海、西藏、甘肃和宁夏外,其余27个 省、市、区均有报道。 本病在我国流行的因素有: 1.宿主动物种类多 2.人畜粪便未经处理进入水域 3.中间宿主种类多、分布广 4.人和动物食生或半生的鱼虾
绵羊肝片形吸虫病的诊治

绵羊肝片形吸虫病的诊治甘南藏系绵羊是我国藏羊的一部分,是甘南地区畜种资源之一。
常年放牧、逐水草而居,容易感染肝片形吸虫病。
该病对仔畜和绵羊危害极其严重,可引起大批死亡。
曾给甘南州养羊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采用中西兽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藏系绵羊肝片形吸虫病1641例,治愈1461例,治愈率89%。
1 发病情况1998年3月~2003年11月,临潭县石门乡、卓尼县洮北乡等乡村农牧户饲养的绵羊先后发病。
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腹泻、消瘦等症状。
2 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呈稽留热,体温38.5~41℃不等,反刍停止,有的磨牙,胃肠蠕动微弱,结膜苍白,消瘦,贫血,呼吸急促,呼吸80~93次/min,心跳加快,71~101次/min,腹泻,颌下水肿,呈鸡蛋大小,甚至拳头大小,粪便带有黏液,恶臭,尿液深黄色,有的行动摇摆,卧地不起,有的未出现症状即死亡。
3 病理剖检变化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肝包膜有纤维素少量沉积,腹腔内有淡红色液体,并呈现腹膜炎变化,胆管扩张,有的增厚,有的胆管甚至堵塞,严重者胆管如细绳样凸出于肝脏表面,胸腹下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水肿,并有少量淡黄色液体,胆管内有幼虫虫体。
4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等诊断为绵羊肝片形吸虫病。
5 治疗5.1 硝氯酚4~6mg/kg?体重,1次灌服,隔日再服1次。
丙硫苯咪唑5mg/kg?体重,1次灌服。
贝尼尔10~15mg/kg?体重,1次灌服。
5.2 对症治疗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ral、20%安哪咖注射液10ml、10%Vc注射液10ml、10%碳酸氢钠注射液20ml,混合1次缓慢静脉滴注。
1次/d,连用3do继发感染者,肌肉注射抗菌素。
5.3 体质差的病羊同时采用中药调理:方一:附子理中汤加减:制附子25g、党参15g、干姜15g、白术15g、泽泻10g、炙甘草15g。
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剂/d。
连用3剂。
方二:补币益气汤加减:黄芪25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5g、什麻15g、柴胡5g、炙甘草10g、陈皮15g、山楂25g、麦芽30g、神曲15g,共研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剂/d,连用2剂。
片形吸虫与片形吸虫病(二)

S a p等 (97 在 印度 哈 尔德 耳 尼屠 宰 场检 wr u 18 )
查 5 7头水 牛 的肝 脏 , 2 5头水牛 有大 片形 吸虫 6 有 1
感染 , 感染 率为 3. % 。H yt18 ) 巴基 斯 坦 79 aa(96 在
的法 萨拉 巴德 屠 宰 场 采 集 了12 0 0 只绵 羊 肝 脏 , 检 验有 1 . % 感 染 片 形 吸虫 病 。R lok 1 8 )自 78 ad c ( 9 5 18 9 1年 1 O月一 18 9 2年 1 之间对 昆 士兰 州南 部 O月 5个 屠宰场 及 1 8 9 3年 5月对 该 州 1 屠 宰场 的 肉 个 用牛 的调 查发 现 , 片形 吸虫 病 的 总感染 率 为 1 1 . % ( 29 6头 中有 2 5头感 染 ) 2 1 5 。斯 坦索 普郡 的感染
剖检法 进 行 调查 , 在肝 脏 发 现虫 体 的 30头 , 6 平均 感 染率 为 3 . l ; 6 5% 统计 14头 菜 牛 的感染 度 为 5 1
条 ~ 1 。广西 兽 医部 门于 17 3 9条 9 2年一 l7 9 5年组 织 8个地 区对 耕 牛片形 吸虫进 行粪检 普查 , 检查 共
平 均感染 率 为 5 . % 。林 守 光 等 ( 9 4 18 ) 14 16 、9 0 对
本 病在 牛 、 中的 流行 是 世 界性 的 , 成 了 巨 羊 造
大 的经 济损失 。 国 内外 片 形 吸虫 感 染 率 的调 查 资
料很多 , 由于受时 间 、 间 因素 以及 调查 方 法 的不 空 同而有很 大差 别 。一 般 屠 宰场 检 验 较 能反 映 真 实 的感染率 。以下粗 略 摘 录 国 内外 家 畜受 片 形 吸虫 感染 的情 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