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名词解释

隧道工程名词解释
隧道工程名词解释

1隧道: 一种修建在地下,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线等通过的工程建筑物。

2主体建筑结构:为了保证隧道稳定与行车安全而修建的基本建筑结构,主要包括洞身衬砌与洞门结构。

3附属建筑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隧道的耐久性、安全性与舒适性而修建的辅助设施,

4建筑限界: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与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5净空:隧道衬砌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根据“隧道建筑限界”确定的。

6轮廓线:围岩或支护衬砌结构表面所形成的轮廓。包括开挖轮廓线、初期支护内轮廓线、衬砌内轮廓线(净空)。

7围岩: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土)体,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土)体。

8岩体:由结构面与结构体组合而成的具有结构特征的地质体。

9围岩压力: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与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10压力拱:在具有一定粘结力的松散介质中开挖隧道后,其上方会形成一抛物线状的天然拱,这实质上就就是在松散介质、裂隙岩层中开挖坑道时的破坏范围。作用在支护上的竖向压力就就是这个破坏范围(天然拱)以内的松动岩体的重量。11荷载—结构模型:将支护与围岩分开考虑,支护结构就是承载的主体,围岩作为荷载的来源与支护结构的弹性支承,与其对应的计算模型。

12衬砌:地层开挖后,除了在极为稳固的地层中而且没有地下水的地方,大都要在坑道的作为修建支护结构。

12松动压力:指深埋隧道所处的地层中形成的天然拱作用在隧道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12形变压力:由于支护结构阻止围岩变形,必然要受到围岩给予的作用力而发生变形,这种作用力与围岩的松动压力极不相同,它就是在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变形过程中对支护施加的压力

13零开挖:不破坏隧道开挖轮廓以外的边仰坡,包括植被与岩土体也可称为“不刷坡”进洞

14临空面:又叫自由面,就是指暴露在大气中的开挖面。

15爆破漏斗:在有临空面的情况下,炸药爆破形成的一个圆锥形的爆破凹坑就叫爆破漏斗。

16最小抵抗线W: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最小距离。

17爆破作用指数:爆破漏斗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W的比值n(n=r/w)称为爆破作用指数

18敏感度:炸药在外界起爆能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也就就是炸药爆炸对外能的需要程度。

19爆速:炸药爆炸时爆轰在炸药内部的传播速度称为爆速。

20爆力(威力):炸药爆炸时对周围介质做功的能力称为爆力。炸药的爆力越大,其破坏能力越强,破坏的范围及体积也越大。

21猛度:炸药爆炸后对与之接触的固体介质的局部破坏能力称为猛度。

22殉爆距离:一个药包(主动药包)爆炸后,能引起与它不相接触的邻近药包(被动药包)爆炸,这种现象称为被动药包的“殉爆”。当主动、被动药包采用同性质炸药的等直径药卷时,则用被动药包能发生殉爆的最大距离来表示被动药包的殉爆能

力,称为“殉爆距离”。

23临界直径:保证炸药稳定爆炸不发生断爆的最小药卷直径。

24最佳密度:炸药爆炸稳定,且爆速最大时的装药密度。

25管道效应:药卷直径较钻孔直径小,则在药卷与孔壁间有一个径向空气间隙。药卷起爆后,爆轰波使间隙中的空气产生强烈的空气冲击波,这股空气冲击波速度比爆轰波更高,它在爆轰波未到达之前即将未爆炸的炸药压缩,当炸药压缩至临界密度以上时,就会导致爆速下降,甚至断爆,这种现象称为管道效应。

26安定性:指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安定性。

27掏槽眼——针对隧道开挖爆破只有一个临空面的特点,为提高爆破效果,宜先在开挖断面的适当位置布置几个掏槽炮眼;

28辅助眼——位于掏槽炮眼与周边炮眼之间的炮眼称为辅助眼继爆管;

29周边眼——沿隧道周边布置的炮眼称为周边眼。

30光面爆破——光面爆破就是通过正确确定周边眼的各爆破参数,使爆破后的围岩断面轮廓整齐,最大限度地减轻爆破对围岩的震动与破坏,尽可能维持围岩原有完整性与稳定性的爆破技术。起爆顺序。

31预裂爆破:预裂爆破实质上就是光面爆破的一种,其爆破原理与光面爆破相同,只就是分区起爆顺序不同。

32复合式衬砌:将衬砌分为不止一层,在不同时间上先后施做。

33导坑:先行开挖,为施工提供方便的通道。

34黑洞效应:从洞外进入洞内,视觉会一下子变得很黑,长隧道瞧到黑洞,短隧道瞧到黑框。

35白洞效应:当车辆从亮度低的洞内接近洞口处,外部亮度极高,出口瞧上去就是个白洞;

36围岩分级:围岩分级:根据一个或几个主要指标将无限的岩体划分为具有不同稳定程度的有限个类别,即将稳定性相似的一些围岩归为一类,将全部围岩划分为若干类,这就就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或简称为围岩分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