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的康复进展
康复科康复临床路径(2020年10月整理).pdf

目录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脑出血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9)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17)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24)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30)手外伤康复临床路径 (36)肢体骨折术后康复临床路径 (41)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 (47)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53)脊髓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58)颈椎病康复临床路径 (67)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脑损伤,已行手术治疗或无手术治疗指征,生命体征稳定。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检查:头颅CT、MRI或X线可证实颅脑损伤改变。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脑外伤、脑出血术后和脑卒中早期康复诊疗原则》(卫办医政发〔2013〕25号)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大约住院2周左右),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
评定内容包括:(1)意识状态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功能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康复学》课件——颅脑损伤

❖ 康复评定的意义
❖ 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判断预后 ❖ 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 ❖ 判断康复治疗的疗效 ❖ 早期评定,正确评价,恰当地使用评价工具
❖ 康复评定内容
意识障碍、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言语-交流功能障 碍、认知-知觉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社 会心理等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
二、颅脑解剖
1. 头皮软组织 2. 颅骨 3. 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
❖三、分类
❖ 按损伤部位可分为: ❖ 1. 头皮损伤 ❖ 2. 颅骨损伤 ❖ 3. 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
肿等)
❖ 三种既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存在。
❖ 按损伤方式 开放性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
前者是指头皮、颅骨和硬脑膜三层同时破损, 脑组织与外界沟通者;
2. 局灶性症状
(1)肢体瘫痪:单瘫和偏瘫提示病变多在对侧大脑半 球的中央前区或内囊。
(2)失语症: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
若患者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则为运动性失语,提示 左侧大脑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
若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语无伦次,则为感觉性失语,
提示左侧大脑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
(3)遗忘症或记忆障碍:
(5)脑干损伤症状:除昏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外,还可有双眼球固定、吞咽动作消失、四肢肌张 力消失或呈去大脑强直状态。
(6)脑神经损害症状:可出现嗅神经、面神经、视 神经、眼球运动神经、听神经、三叉神经损害。
(7)脑膜刺激征:可出现颈项强直、项背酸痛、克 氏征和布氏征阳性,多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 继发感染的可能。
轻型:总分13-15分,伤后昏迷20分钟以内者
中型:总分9-12分,伤后昏迷20分钟-6小时
颅脑损伤康复治PPT课件

认知康复
针对患者的认知障碍进 行训练,如注意力、记
忆、思维和判断等。
康复治疗的阶段与目标
急性期康复
在颅脑损伤发生后的急性 期内,康复目标包括稳定 病情、预防并发症和早期 床边康复。
恢复期康复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康复 目标包括提高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重返社会和就业 等。
后期康复
对于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 康复目标包括持续改善功 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 参与度。
脑部异常放电引起的症状。
意识障碍
伤后立即出现意识丧失或出现昏 迷。
瞳孔散大或不等大
颅内压增高或脑干受损的表现。
02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颅脑损伤可能导致长期功能障碍,如认知、语言和运动障碍,康复治疗是帮助患者 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脑的可塑性和神经再生,有助于患者重新学习技能和适应日常生 活。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语 言治疗、认知训练等。
坚持康复训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以提高 康复效果。
调整康复方案
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及 时调整康复方案,以适应患者
的需要。
康复后的生活与工作指导
适应日常生活
指导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包括独立生 活、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
01
02
03
04
遵守交通规则
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 ,不乱穿马路。
安全驾驶
驾驶员应保持清醒,遵守交通 规则,避免酒后驾驶和疲劳驾
驶。
佩戴安全头盔
骑自行车、摩托车或乘坐摩托 车时应佩戴安全头盔。
避免高风险活动
颅脑损伤的康复

(三) 流行病学
发病率仅次于四肢的损伤,其发病年龄以10~29 岁最多,占62%。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工伤、 运动损伤、跌倒和撞击等原因伤常,但部分患 者会出现持续不同时间的头痛、易疲劳、记忆力 差、眩晕、情绪不稳定和烦躁等脑外伤综合征表 现,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关节被动活动
重点做容易发生挛缩的关节(肩关节外旋、外 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 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和无自主 活动的肢体。在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一 次,每次每个关节做3~5遍。
大小便管理
❖ 拔除导尿管,避免长期插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 统感染。
❖ 保持每日的排便常规,注意会阴部清洁,减少 泌尿系的感染机会。
心理障碍的治疗
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能面对现实,用积极 的态度配合治疗,尽快消除其消极情绪,树立信 心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恢复和(或)代偿其失去的 功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运动障碍的治疗
从哪个阶段开始训练
❖ 运动发育程序: 翻身-起坐-坐位平衡-坐到站-站位平衡-步行 (1)床上训练 (2)坐起训练 (3)坐位平衡训练 (4)从坐到站训练 (5)站立及及站位平衡训练 (6)步行训练 (7)上肢与手功能训练
中医康复治疗
❖针灸 ❖推拿 ❖气功
三、后遗症期康复
(一)康复目标 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状况,学
会用新的方法代偿功能不全,增强患 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 回归社会。
对患者进行身体上、精神上和职业 上的康复训练,为能顺利重返工作、 社会和家庭打好基础。
(二)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职业训练 矫形器和辅助器具的应用
病案
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

第 1 9卷
第 2期
菏 泽 医学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I RNAL OF HEZ M EDI AL C LL OU E C O EGE
VoL. 9 1
No . 2
20 0 7正
20 0 7
颅脑损伤致偏瘫 患者早期康 复护理进展
足稍分开。
功 的康复护理 可 大大 减少 肌 肉萎缩 , 节脱 位 、 节挛 缩 畸 关 关 形、 足下垂或 内翻等, 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 。
2 早 期 康 复训 练 介入 的 时 间
32 瘫痪肢体 的康 复锻 炼 . 32 1 翻身动作 患 者平 卧层 肘 , .. 健手托 握患肘 , 腿插 入 健
发展 , 而有赖于学 习和训练 _ 。通过 反复 的特 定的康 复训 练 , 5 J
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志功能由原来不 承担该 区功 能的脑 区 部分代偿。通常经突触 功能 的调整 , 隔功 能抑 制 、 生 , 远 再 代 替, 神经递质 等机制实现脑功能 重组LJ 过临床观 察发现 , 6。通 早期 康 复训练 在促 进患肢 功 能恢 复及 提高 日常 生活 能力 方
3 1 12 患侧卧 位 躯 干稍 向后 旋转 , 背用 枕头 稳 固 支 .. . 后 持 。患侧 上肢前 伸 , 与躯干的 角度 不少 于 9 。前 臂旋后 , 被 o, 腕 动背伸。患者 的重心保 持前倾 , 健侧 上肢 可放 在身 上或 后边 的枕 头上 。下肢呈 迈步位 , 健腿髋 、 屈曲并 由枕头在 下面 支 膝 持, 同时也用枕头使患腿保持 在伸髋稍 屈膝 的体 位 , 现代康 复 观点认为患侧卧位是第一体位 , 可对患肢 产生压 力刺激 , 过 通 各种感受器的传人 , 利于使 患者获得 患肢 的实体感 , 有 促进 感 觉功能的恢复 。 3 1 13 健侧卧 位 躯干 与床 面成直 角 , ... 偏瘫 上肢 前屈 9 0 ~1 0, 0 肘关 节伸展 , 放在枕 头上 ; 偏瘫下肢 向前屈髋 屈膝 , 用 枕头支持 。这种体 位可使 患者 上肢 屈肌 , 下肢伸 肌痉 挛 得到 很好 的防治效果 。 3 1 14 半 卧位 .. . 半卧位对于偏瘫 患者属 于不提 倡 的体 位 , 主要是半 卧位 时屈颈程 度较大 , 易引起 紧张性反射 , 导致 上肢 屈肌 下肢 伸肌的易化 , 同时髋关节 处于外旋 位 , 促进足 内翻 的 形成 。需要半 卧位 时 , 间不 易太 长。 时 3 12 坐位护理 .. 正确的坐位是 在患者前 置一桌 子 , 将患侧 上肢 放于桌面 , 肘关节微 屈 , 手掌心 向下 , 手指伸 直身体 前倾 , 脊柱伸展 , 这样可 以抑制躯干缩 短 , 防止肩关 节半脱 位。在背
颅脑损伤康复评定

5
预后
• 对于PVS患者,家属和医生最为关心的是病人康复的可 能性。
• 据美国多科学会PVS工作组研究,以下3项因素与患者康 复密切相关,即病人的年龄、病因和PVS的持续时间。
认知功能评定
认知障碍的成套测验
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 洛文斯顿作业治疗认知评定
认知功能评定
认知障碍的成套测验
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
一个全面的标准认知评定,可用于床边评定认知功能 按患者的认知状况先做作甄别筛选,再做定量评估 若甄别筛选合格,则不必再做定量评估 若不合格,则应进一步定量评估
是国际公认的评定记忆功能的量表 量表共分10分测试项目——
评测经历 定 向 数字顺序 图片记忆 视觉再生 联想学习 逻辑记忆 背诵数目
再认 触觉记忆
认知功能评定
记忆功能的评定
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
(Rivermead behavioral memory test,RBMT)
共11个项目,检测患者对日常行为 的记忆能力
•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PVS是指植物生存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而未出现 任何觉醒迹象者。
1
基本概念
• 病因
– 脑干损伤 – 弥漫性轴索损伤 – 缺氧性脑损伤
2
临床表现
• 处于植物生存状态的患者,可以进行自主呼吸,通常机体的循环系统、消 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功能正常。
• 患者存在睡眠清醒周期,清醒时可睁眼。
意识恶化并昏迷在6小时以上。 • 特重度:GCS 3~5分。
2
盖尔维斯顿定向力及记忆遗忘检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PPT课件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知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THANKS
日常生活护理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 养摄入充足,增强体质。
睡眠护理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 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提高 睡眠质量。
卫生护理
保持患者皮肤、口腔、会 阴等部位的清洁卫生,预 防感染。
康复训练
语言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语言障碍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肢体康复训练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往往存在认知和情感障碍,需要心理护理和认知康复训练,帮助 患者重新建立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案例二:中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
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需要一段 时间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以促进
神经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措施包括物理治疗、作 业治疗、言语治疗等,针对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
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关注自身 认知和情感状态,及时寻求心理 支持和认知康复训练,以促进全
面康复。
05
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探索
高科技康复设备的应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为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 、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新方法的研发
不断探索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以期为颅脑损伤患者提 供更好的康复效果。
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护理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康复护理效果的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护理方案,以提高 康复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进展摘要:重型颅脑外伤是临床危急重症,死亡率极高。
不断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是神经外科医生及学者一直不懈努力的研究课题。
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重型颅脑外伤的相关资料与文献,分别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一般治疗、外科治疗以及其它治疗三个方面的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90-021 引言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病因是交通事故[1]。
在西方国家里,重型颅脑损伤占据青少年伤病导致死亡的第一位。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以及机动车辆的剧增,造成了目前本病居高不下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发病率为1/5000,平均每年因抢救不及时或病情严重死亡者约有5万人左右,占重型颅脑损伤总人数的30%-50%左右[2]。
颅脑损伤由于大多合并颅内血肿或脑内水肿,使得颅内压持续升高,使患者昏迷,致残甚至死亡。
尽管治疗本病的医疗手段及技术不断进步,但是依然不能改变本病造成的原发性脑损伤的现状,我们的治疗仅仅是通过改善继发性脑损伤来提高患者的生存以及改善预后的几率。
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在临床上依然可以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大大降低他们的致残率。
故而,现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重型颅脑外伤的相关资料与文献,对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方法予以综述,报告如下。
2 重型颅脑损伤的一般治疗2.1 早期急诊处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患者受伤后,于抢救现场立即进行早期急诊处理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基础[3]。
首先,应该详细检查患者头部患处的情况,以及呼吸及心率情况,还要看是否存在冷休克或其它外伤的现象。
然后,给予急诊抢救,如行心肺复苏术及伤口包扎术等。
如果有呼吸及循环功能异常存在,需要给予辅助呼吸及适当输液,防止机体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存在。
最后,将患者尽早的送回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2.2 治疗脑血肿:对于那些颅内压增高不明显,且基底池不受压,血肿较小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