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
土壤环境背景值(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土壤环境背景值(名词解释) 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某个特定土壤区域内各种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的普遍存在水平。
它反映了该地区的土壤生态系统中自然元素和物质的基本水平,通常被用作评估和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判断污染程度以及制定相关环保政策的依据。
对于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土壤环境背景值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第二部分将给出对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定义与背景,介绍其概念来源以及研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和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将概述与解释说明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意义,包括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辅助污染风险评估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论文主要观点,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明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概念、影响因素、应用与重要性,并解释其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研究成果,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深入了解和掌握土壤环境背景值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2. 土壤环境背景值(名词解释)2.1 定义与背景: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和污染的情况下,土壤中某种污染物的自然存在浓度水平。
这种浓度水平是指土壤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普遍存在程度,不包括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任何外部输入。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管理和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研究土壤环境背景值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了解和确定土壤环境背景值,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参考基准来评估当地土壤的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理策略。
2.2 影响因素:土壤环境背景值受多个因素影响。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a) 岩石类型: 不同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从而决定了其中所含有害元素的丰度水平。
例如,富含铁、铜、锌等金属元素的岩石会导致土壤中这些元素浓度较高。
(b) 地球化学特征: 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也对土壤环境背景值产生影响。
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大气干湿沉降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原则、成果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

(资料性附录)大气干湿沉降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原则F.1 大气干湿沉降环境地球化学等级划分指标为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值。
F.2 21 个省市区1450 件大气干湿沉降物中砷(As)、镉(Cd)、汞(Hg)、铅(Pb)、铬(Cr)、镍(Ni)、铜图F.1 大气干湿沉降物中As、Cd、Hg等元素沉降通量频率分布图(Hg和Cd:g/m2·a,其他元素mg/m2·a)(Cu)、锌(Zn)沉降通量频率分布见图F.1,多数元素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F.3 按照对数正态分布,表F.1给出了各元素沉降通量的平均值、标准偏差、最大值、最小值及0.5 %、5 %、10 %、25 %、50 %、75 %、90 %、95 %、99.5 %等百分位统计值。
F.4 对全国中东部主要农耕区150万km2范围内的375 000个0~20 cm表层土壤元素含量数据进行统计显示,土壤中砷、镉、汞等8 个有害元素平均含量见表F.2。
F.5 按照10 年、20 年和30 年时间段,由大气干湿沉降导致表层土壤中砷、镉等有害元素含量达到GB 15618的二类土壤限量值,则砷、镉、铬等有害元素的大气沉降通量值见表F.2。
F.6 对比表F.1和表F.2可以看出,以现今土壤镉、汞等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19 mg/kg和0.07 mg/kg为起点,10 年后土壤镉、汞等元素含量分别达到0.30 mg/kg和0.30 mg/kg的二级土壤标准,则镉、汞大气沉降通量值应为2 mg/m2·a和5 mg/m2·a。
F.7 在大气干湿沉降通量频率分布图上,镉相当于86.3百分位数上的大气沉降通量值,汞相当于92.9百分位数上的大气沉降通量值;而其他元素的大气干湿沉降通量值远远低于要达到二级土壤环境质量限定值。
如,通过10 年大气沉降,砷达到二级土壤限定值所要求的大气干湿沉降通量为464 mg/m2·a,而现今实测到的砷大气干湿沉降通量最大值为278.7 mg/m2·a。
多元统计在化探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以沂源县鲁村镇崮山村地区土壤化探测量为例

多元统计在化探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以沂源县鲁村镇崮山村地区土壤化探测量为例韩学林;王秀芬;孙斌;陈国栋;姜腾龙;潘兆科;胡戈;张春法【摘要】地球化学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地球化学元素在复杂的成矿过程中的组合及演化特征,从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用的微观信息.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沂源县鲁村镇崮山村地区土壤、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与中国东部岩石丰度对比,研究区岩石背景特征为Au,Ag,Pb,Sb,As,Hg元素富集,Cu,Zn贫化;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对比,研究区土壤背景值中Au,Ag,Cu,Pb,Zn元素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区内成矿元素组合特征表现为:Ag,Pb,Zn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强,其中Ag、Pb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反应出了组合成矿的可能性;而Au与其他元素几乎不具相关性,Cu元素与Ag,Pb,Zn元素均具有弱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得出成矿元素的富集与矿化过程大致可以划分3个阶段:Ag-Pb-Zn元素组合的富集与矿化;Cu 元素的富集与矿化;Au元素的富集与矿化;反映出了该区多期富集或蚀变矿化特点.利用因子得分圈定元素组合异常,通过异常分析,并结合地质背景、地质构造特征,最终圈定找矿有利靶区,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8(034)007【总页数】6页(P61-66)【关键词】土壤测量;多元统计分析;元素组合异常;沂源县【作者】韩学林;王秀芬;孙斌;陈国栋;姜腾龙;潘兆科;胡戈;张春法【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13;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东济南 250102;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4研究区位于沂源县城西约8km处,行政区划隶属沂源县鲁村镇管辖,属低山丘陵区,山峦起伏,沟谷发育。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6〕47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发〔2016〕4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6年12月26日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与工作目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分类治理,落实各方责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土壤污染防治机制,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保障。
到2020年,全省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30年,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
二、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一)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根据国家部署要求,制订全省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工作方案。
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农业、环保等部门的土壤污染调查资料、数据和样品,整合各方技术机构资源,以农用地、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和关停企业原址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到2018年底,查明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到2020年底,掌握化工(含制药、焦化、石油加工等)、印染、制革、电镀、造纸、铅蓄电池制造、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等8个重点行业(以下统称8个重点行业)在产企业用地和关停企业原址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浙江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审查表

附件3-1浙江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技术审查表项目名称:评审时间:第____次审查编制单位:序号主要项目审查内容审查结论审查说明否决项(以下8项中任意一项判定为“涉及”,则评审结论为“不予通过”)1 与采样时相比,地块现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且该变化极可能影响最终的调查结论 涉及 不涉及2 地块规划不明确且未按敏感用地评价,或用地类别判断出现错误 涉及 不涉及3 调查期间地块内仍然堆存有固体废物(不含建筑垃圾),且未针对其进行清理及说明 涉及 不涉及4 土壤或地下水采样位置设置不符合要求,遗漏重要污染点位或污染层 涉及 不涉及5 土壤或地下水样品检测指标不全面,遗漏必测项或特征污染物 涉及 不涉及6 土壤或地下水采样和检测实施不规范,或缺少必要的质控手段,且极可能影响最终调查结论 涉及 不涉及7 现场调查过程、实验室检测分析或调查报告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 涉及 不涉及8 调查结论不明确或其它原因导致调查结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涉及 不涉及打分项(共计42项,按照总分计算后80分以下为“不予通过”)— 1 —序号主要项目审查内容审查结论审查说明1 报告封面及扉页审查报告封面及扉页格式是否规范,扉页应包括项目名称、委托单位、编制单位、编制日期、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承担的工作内容并签字确认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2 项目概述项目情况介绍是否清楚,至少包括项目背景、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前期工作概况、主要工作程序等内容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3 地块基本情况①地块公告资料或数据地块公告资料或数据是否表述清楚,包含:□地块名称□地块地址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②地块位置、面积和边界地块位置、面积和边界表述是否清楚,至少包括:□地理位置图□地块范围图□边界拐点坐标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③土地所有人或管理人资料地块重要/重大变化的时间和所有人信息是否表述完整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④地块使用现状和历史情况地块及周边使用现状及历史情况表述是否完整,至少包含:□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地块现状照片地块及周边利用历史变迁图地块历史是否追溯到农田或未利用状态的时间节点地块内平面布置图,并描述地块内建筑、设施和生产的历史变化情况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2 —序号主要项目审查内容审查结论审查说明 地块周边紧邻主要企业的类型、方位、距离、主要生产工艺等⑤地块自然环境地块及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表述是否清楚,至少包含:地形地貌 气象条件 水文条件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流向 周围敏感目标分布图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⑥地块未来规划地块未来规划用途是否表述清楚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4 关注污染物和重点污染区分析①地块相关环境调查资料是否表述完整,至少包含:环评等资料或以往调查报告简要情况 材料缺失,须说明缺失的原因紧邻地块是否存在影响该地块的现状或历史污染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②地块是否存在历史污染:若存在,是否完整表述相关情况,至少包含:污染范围、污染类型及浓度 材料缺失,须说明缺失的原因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③历史上是否存在泄漏和污染事故:若存在,是否完整表述泄漏和污染事故时间和位置等基本情况,至少包含:污染区域图件 污染物种类 材料缺失,须说明缺失的原因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④地块是否涉及工业生产:是否完整分析各工艺和原料、产品、辅料等,至少包含:生产工艺流程图 产品、原辅材料及中间体 化学品涉及区域位置图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3 —序号主要项目审查内容审查结论审查说明 工艺变更平面布置图 材料缺失,须说明缺失的原因⑤地块是否存在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地下构筑物、储罐、原辅助材料的输送管线(原辅助材料是否有毒有害)、污水输送管道等情况:若存在,是否明确表述相关情况,并附: 地下设施分布图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⑥地块是否涉及化学品储存或堆放区域:若涉及,是否清楚表述化学品储存区域及物料清单,至少包含: 化学品放置区域位置图 材料缺失,须说明缺失的原因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⑦地块是否涉及危险废物堆放、固废堆放与倾倒、固废填埋:若涉及,是否清楚表述废物填埋、倾倒或堆放地点以及处理情况,至少包含: 填埋、倾倒或堆放位置图 材料缺失,须说明缺失的原因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⑧地块是否涉及废水/废气排放:若涉及,是否清楚表述排污地点和处理情况,至少包含:废水(收集/处理)池、废气治理区位置平面图 材料缺失,须说明缺失的原因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⑨现场是否存在明显污染痕迹或存在异味的区域:是否存在明显污染痕迹或存在异味的区域:若存在,是否完整表述其位置、污染情况,包括: 照片或快速检测记录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⑩地块关注污染物识别是否完整、分析是否合理,至少包括: 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特征污染物 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4 —序号主要项目审查内容审查结论审查说明⑪地块潜在土壤、地下水污染源识别是否全面、合理,识别理由、具体位置、污染途径等是否表述清晰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5 土壤/地下水调查布点取样①土壤点位布设的布点依据和方法是否符合要求,至少包括:针对性 代表性 布点数量及位置 带坐标的点位布设图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不涉及②土壤样品采集过程是否规范并符合要求,至少包含:土壤对照点 采样点编号、钻孔深度、坐标、采样深度、样品编号等描述采样图片 现场调查点位有可分辨或明显标识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不涉及③是否布设地下水采样点:若布设,建井、洗井、取样过程是否符合要求,至少包含:监测井布设理由及布设图□地下水对照点建井信息,包括采样点编号、钻孔深度、坐标、开筛深度、样品编号、地下水现场测试参数、标高、水位等描述采样图片 现场调查点位有可分辨或明显标识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不涉及④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分布特征是否准备表述,至少包含:地下水水位 地下水流向图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不涉及⑤是否根据现场钻孔记录准确描述土层结构及其分布,至少包含:土层剖面图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不涉及⑥水文地质数据和参数(详细调查)水文地质数据和参数的调查和获取情况,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容重、含水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不涉及— 5 —序号主要项目审查内容审查结论审查说明率、土壤孔隙率和渗透系数等⑦样品保存、流转、运输过程是否符合要求,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是否完备,至少包含:图片和记录 样品流转单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⑧检测方法和检测限是否符合要求,至少包含: 检测方法和检测限统计表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6 调查结果分析和调查结论①评价标准确定所选用的评价标准是否合理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不涉及②检测数据汇整和分析检测数据统计表征是否科学,至少包含:□检测结果汇总表 □对照监测点结果描述 □质控样结果描述若存在超标,对污染源解析是否合理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不涉及③污染范围和深度划定(详细调查)污染范围和深度的划定方法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符合 部分符合不符合 不涉及④调查结论调查结论是否可信、明确,建议是否合理□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7 附件①人员访谈记录:应说明访谈对象、访谈方式及访谈内容□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②现场踏勘记录:应说明现场踏勘发现的主要情况□ 符合 □ 部分符合— 6 —序号 主要项目 审查内容 审查结论审查说明□ 不符合③钻孔柱状图:应包含时间、点位号、坐标、土层变化、所用钻机等 □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④测绘报告:应针对地块取样点的坐标、高程等进行测绘□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⑤手持设备日常校准记录:包含PID 、XRF 、现场水质分析仪等设备日常校准记录 □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⑥如涉及地下水采集,须附上建井记录:应包含孔径、管径、井深、滤水管位置、滤料层位置和止水位置等建井信息 □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⑦如涉及地下水采集,须附上成井洗井和采样洗井记录:应包含洗井时间、现场水质参数测定等 □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⑧原始采样记录:应附土壤/地下水的原始采样记录,包括土壤样品PID 和XRF 快速检测筛选等记录 □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⑨现场工作记录:应有土壤钻孔/采样、地下水建井/洗井/采样(如有)、样品保存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照片记录 □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⑩实验室检测报告:应加盖检测单位CMA 公章及检测报告专用章□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⑪实验室资质证书:应附在有效期内的CMA 证书、相关检测资质和涉及检测项目的认证明细 □ 符合 □ 部分符合□ 不符合 不涉及— 7 —序号主要项目审查内容审查结论审查说明总分计算方法:总得分审查结论□查结 □不通过 不通过,需要勾选以下选项,可以双选 □重大瑕疵和纰漏 □80分以下*若属于第一阶段调查报告的,可不对土壤/地下水调查布点取样等内容进行审查。
江浙某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江浙某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摘要:以江浙某污染地块为例,在初步采样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详细采样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的石油烃(C10-C40)和苯并(a)芘超过了GB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
经污染地块风险评估电子表格软件计算得到,地块内杂填土层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值超过10-6,石油烃(C10-C40)的危害商超过1,即杂填土层中苯并(a)芘和石油烃(C10-C40)的健康风险不可接受。
粉质粘土层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值超过10-6,石油烃(C10-C40)的危害商超过1,即粉质粘土层中苯并(a)芘和石油烃(C10-C40)的健康风险不可接受。
同时计算得到,杂填土层苯并(a)芘风险控制值为0.549mg/kg,石油烃(C10-C40)风险控制值为826mg/kg;粉质粘土层苯并(a)芘风险控制值为0.549mg/kg,石油烃(C10-C40)风险控制值为826mg/kg。
关键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苯并(a)芘;石油烃(C10-C40);风险控制值Investig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soil pollution in a plot of JiangsuProvinceSong Mengen(Jiangsu Runhu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Nanjing 210000, China)Abstract:Taking a contaminated plot in Jiangsu as an example, detailed sampling investig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ary sampling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etroleum hydrocarbon (C10-C40) and benzo (a) pyrene in soil samples exceeded the first field screening value in GB36600-2018.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ontaminated plot risk assessment spreadsheet software, the carcinogenic risk value of benzo (a) pyrene in the mixed fill soil layer in the plot is more than 10-6, and the hazard ratio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C10-C40) is more than 1, that is, the health risk of benzo (a) pyrene and petroleum hydrocarbon (C10-C40) in the mixed fill soil layer is unacceptable. The carcinogenic risk value of benzo (a) pyrene in silty clays exceeds 10-6 and the hazard ratio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C10-C40) exceeds 1, which means that the health risk of benzo (a) pyrene and petroleum hydrocarbon (C10-C40) in silty clays is unacceptable. At the same time, the risk control value of benzo (a) pyrene was 0.549mg/kg and that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C10-C40) was 826mg/kg. The risk control values for benzo (a) pyrene in silty clay layers were 0.549mg/kg and 826mg/kg for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10-C40).Key words: soil pollution status investigation; risk assessment; benzo(a)pyrene;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10-C40); risk control value作者简介:宋蒙恩(1992-),男,安徽阜阳人,工程师,硕士,2019年毕业于河海大学,现从事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污染修复工作。
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信息类型:专项规划信息发布时间:2005-6-24 信息浏览次数:1255(一)地质环境是地壳表层岩石圈中对人类有影响的所有地质体和各种地质因素作用的总和,主要由岩石、土壤、水和其它相关物质组成。
地质环境作为一个特殊的地质空间,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系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场所。
地质环境保护是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宣传教育等手段,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减轻地质环境恶化,协调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地质环境的自然平衡和持续利用,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而采取的行为。
(二)我省地质环境比较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
特别是今后5到20年是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引发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将日益增多,对地质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有效协调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地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我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由“三废”污染治理向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的需要,根据《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规划法》、《防洪法》、《农业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有关规划,编制《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及二十年我省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性、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我省地质环境保护各类专项规划和市、县(市、区)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依据。
其目的是在实现我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切实保护好地质环境,维护“环境安全”,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20年。
浙江省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参比及制图研究

浙江省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参比及制图研究荆长伟;章明奎;支俊俊;林声盼;吴嘉平;倪治华;徐进;陈红金【摘要】利用新建立的浙江省1∶5万土壤数据库,对土壤发生分类土种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亚类进行了参比,编制了土壤系统分类亚类分布图.结果表明,发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归属较为清楚,但高级单元关系较为复杂.99个土属有62个参比归属唯一,277个土种有252个参比归属唯一,通过参比将大比例尺土壤普查成果转换成系统分类体系是可行的,可以满足1∶10万的系统分类亚类制图要求.浙江省土壤参比后归属于8个土纲,以雏形土土纲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1.3%;人为土次之,占总面积的21.4%,有机土面积最小.在系统分类土纲层次,土壤区域分布规律较为明显.研究结果对指导土壤系统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省域范围的系统分类制图提供了范例.【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3(050)002【总页数】8页(P260-267)【关键词】发生分类;系统分类;分类参比;土壤数据库;制图【作者】荆长伟;章明奎;支俊俊;林声盼;吴嘉平;倪治华;徐进;陈红金【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58;浙江省土肥站,杭州 310009;浙江省土肥站,杭州 310009;浙江省土肥站,杭州 3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从目前土壤分类发展趋势来看,以诊断层、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分类代表了当前土壤分类的主流。
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土壤系统分类的研究,在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为代表的全国37 家单位的努力下,历时20 年,完成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hinese Soil Taxonomy,CST)高级分类单元的制订,实现了我国土壤分类从定性向定量的跨越[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
汪庆华 1 ,董岩翔 1 ,周国华 2 ,郑 文 1 (1.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浙江 杭州 311203; 2.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
滨海盐土 、黄斑田 、青粉泥田 、青紫泥田 、小粉田 、黄 松田 、黄松泥田 、黄砂墒田
样本数
144
152
420
·82· 生 态 与 农 村 环 境 学 报 第 23卷
大小主要受 2 方面因素影响 : ( 1)各元素本身地球 化学特征的影响 ,例如汞等元素背景值分布的离散 性大 ,变异系数也大 ; ( 2)与统计单元划分有关 ,同 一单元内土壤或成土母质复杂 ,变异系数就会大 。 因此 ,各元素变异系数值不可强求一致 ,同时应充分 关注和划分好统计单元 。 1. 2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2期 汪庆华等 :浙江省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环境背景值
·83·
指未受人类影响的土壤原始沉积环境地球化学 元素含量。本文约定如下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是指 依据深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资料 ,根据成土地质背 景 、沉积环境 、物质来源划分统计单元 [1 ] ,在剔除异常 值后所获得的服从正态分布的成土母质背景值 。 1. 3 土壤环境背景值
指在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下土壤 的化学组成或元素含量水平 [ 2 ] 。由于环境污染的 普遍性 ,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土壤环境背景值既包 括自然背景部分 ,也可能包括少量外源污染物 ,这是 当前的土壤环境背景值或本底值 。本文中的土壤环 境背景值特指表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 ,即以 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依据 ,以特定区域为 统计单元 ,所求取的元素背景值 。
为保持背景值统计成果的完整性 ,本文作如下 约定 :统计单元内经反复剔除落在“X ±2S ”范围之 外的异常值之后 ,计算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 ,由此确 定背景值 。
为保持背景值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特对抽
样精度和变异系数作出限定 : 抽样 精 度 计 算 公 式 为 : R = 1. 96 ×CV / n - 2 ×
潮土 、小粉田 、小粉泥田 、涂泥田
(不同环境松散沉 河流相 :包括河道与边滩相 ,河漫滩相 ,全新世洪 、冲 潮土 、渗育水稻土 、潴育水稻土
积物 )
积物
湖泊相 :包括滨湖相 、湖相 、湖沼相 、泻湖相和牛轭湖 青粉泥田 、粉泥田 、青紫泥田 、黄斑青紫泥田 、小粉
相
田 、湖松田 、潮泥
滨海相 :包括滨海相淤泥 、粉砂淤泥 、粉砂
量 。用于土壤环境背景值统计计算的数据总量为 493 344个 ,用于地球化学基准值统计计算的数据总 量为 118 768个 [ 3 ] 。
土壤样品分析工作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完成 。分析数据经 方差检验 、重复性检验表明 ,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符合质量要求 ,分析数据可靠 。 2. 2 统计单元划分 2. 2. 1 地球化学基准值统计单元划分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念与约定
1. 1 地球化学背景值 地球化学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或统计单元内元 素含量的正常变化范围 ,反映了特定地质地球化学 演化作用的物质组成特征 。地球化学背景值通常以 元素含量统计特征值 (平均值 、标准差 )表征 。即在 剔除特高和特低异常含量值后 ,当统计单元内元素 含量服从正态分布时 ,以“算术平均值 ( X ) ±2倍算 术标准差 ( S ) ”表示背景值范围 。本文讨论的地球 化学背景值 ,主要是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土壤环 境背景值 。
2 资料来源与统计单元
2. 1 资料来源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在浙江省北部平 原区 (包括杭嘉湖平原 、宁绍平原 ) 、浙江省东部沿 海丘陵平原区 (以温岭 -黄岩平原和温州 -瑞安平原 为主体 ) 、浙江省中部盆地丘陵区 (金华 -衢州盆地 为主体 ) 开 展 的 土 壤 地 球 化 学 调 查 , 覆 盖 面 积 共 36 544 km2。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 查规 范 》( DD 2005 - 01 ) 的 要 求 , 表 层 土 壤 样 以 1件 ·km - 2的密度采集 , 1 件 · ( 4 km2 ) - 1 组合 分 析 ,采集深 度 0—20 cm; 深 层土 壤样 以 1 件 · ( 4 km2 ) - 1的密度采集 , 1件 · ( 16 km2 ) - 1组合分析 [浙 北地区为 1 件 · ( 16 km2 ) - 1单点采集与分析 ] ,采 集深度 150—200 cm。所有样品测定 52 种元素含
低山丘陵区成土母质主要为就地基岩风化物或 近源冲 、洪积堆积物 ,其矿物和化学元素组成主要取 决于成土母质岩石类型和岩性特征 ,即按岩石类型 可分为沉积岩类风化物 、火成岩类风化物和变质岩 类风化物 ,再按岩性类型作进一步细分 (表 1) 。 2. 2. 2 土壤环境背景值统计单元划分
在地质背景 、成土作用和少量面源污染叠加作 用的综合影响下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采集的表层土 壤 (0—20 cm )元素组合特征与空间分布模式更为 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 ,单纯以成土地质背景或景观 环境条件等划分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统计单元都不尽 合理 。根据浙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 、 土壤环境背景特点 ,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原区 ,采取以 杭 (州 )嘉 (兴 )湖 (州 )平原 、宁 (波 )绍 (兴 )平原 、温 (岭 )黄 (岩 )平原 、温 (州 )瑞 (安 )平原和金 (华 )衢 (州 )盆地 5 个地区作为统计单元 。这样划分也便 于具体操作 。
学勘查研究所 ,河北 廊坊 065000)
摘要 : 以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取得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 ,遵循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基本概念 ,根据成土 母质类型将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划分成 13个统计单元 ,土壤环境背景值以浙北杭嘉湖与宁绍平原 、浙东沿海温黄 与温瑞平原 、浙中金衢盆地为统计单元 ,在反复剔除异常值后 ,获得 52种元素 (氧化物 )的平均值 、标准差和变异 系数 ,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订 、土壤污染评价与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 关键词 : 地球化学基准值 ; 土壤环境背景值 ; 土壤地球化学调查 ; 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 : P632; X8; P5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 4831 (2007) 02 - 0081 - 08
So il Geochem ica l Ba seline and Env ironm en ta l Background Va lues of Agr icultura l Reg ion s in Zhejiang Prov ince. WAN G Q ing2hua1 , DON G Yan2x iang1 , ZHOU Guo2hua2 , ZHEN G W en1 ( 1. Zhejia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ang2 zhou 311203,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 ical Exp loration,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oil geochem ical data obtained during the agricultural geo2environmental survey of Zhejiang Prov2 ince and the basic concep tion of geochem ical background values, the soil geochem ical baseline was divided into 13 statisti2 cal units in light of types of soil parent materials. The three major agricultural regions of Zhejiang Province were fixed as statistical units for soil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s. After repeatedly crossing out anomalous values, mean values, standard deviations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52 elements ( or oxides) were obtained, and may be cited as major geo2 chem ical data for formulation of regional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and evaluation and remediation of soil pollu2 tion. Key words: geochem ical baseline; soil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multipurpose regional geochem ical investigation; Zhejiang Province
100; 正态分布时 CV = S /X ×100, AC = 100% - R。 式中 : R —相对偏差 , % ; CV —变异系数 , % ; n—样点 数 ; S —算 术标 准差 ; X —算术 平均 值 ; AC —抽样 精 度, %。
相对偏差检验 :若 R ≤30% , 则符合要求 ; 否则 须增加采样点数 n值 ,以达到相对偏差 ≤30% ,即抽 样精度 ≥70%的要求 , 这样的土壤背景值才具有可 信性 。一般说来 ,选取 20~30个样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