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女性生殖道微生态及其与生殖系统疾病的关系54页PPT
合集下载
《女性生殖生》课件

月经周期、经期或经量的异常 。
阴道干燥
阴道分泌物的减少,可能导致 性交疼痛。
盆腔炎
盆腔内的炎症,可能导致腹痛 和发热。
乳腺疾病
如乳腺增生、乳腺炎和乳腺癌 等。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定期检查
通过定期的妇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许多生 殖系统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助于预防生殖系统疾病。
放射治疗
对于某些肿瘤疾病,放射 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 疗方法。
心理治疗
针对一些与心理因素相关 的疾病,如性功能障碍、 产后抑郁等,心理治疗是 重要的治疗方法。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 和睡眠等,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一些女性
生殖系统疾病。
康复训练
对于一些需要康复训练的情况,如产 后恢复、盆底肌肉训练等,专业的康
复训练是必要的。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和治疗一些潜在的疾病。
心理支持
对于一些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心 理支持和治疗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的新进展与展望
新的药物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物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女 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效果。
02
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与健 康问题
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子宫肌瘤
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
成。
卵巢囊肿
卵巢内形成的囊性肿物 ,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宫颈炎
宫颈的炎症,分为急性 和慢性两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 生长,可能导致疼痛和
阴道干燥
阴道分泌物的减少,可能导致 性交疼痛。
盆腔炎
盆腔内的炎症,可能导致腹痛 和发热。
乳腺疾病
如乳腺增生、乳腺炎和乳腺癌 等。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定期检查
通过定期的妇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许多生 殖系统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有助于预防生殖系统疾病。
放射治疗
对于某些肿瘤疾病,放射 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 疗方法。
心理治疗
针对一些与心理因素相关 的疾病,如性功能障碍、 产后抑郁等,心理治疗是 重要的治疗方法。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 和睡眠等,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一些女性
生殖系统疾病。
康复训练
对于一些需要康复训练的情况,如产 后恢复、盆底肌肉训练等,专业的康
复训练是必要的。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和治疗一些潜在的疾病。
心理支持
对于一些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疾病,心 理支持和治疗是重要的护理措施。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疗的新进展与展望
新的药物治疗方法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新的药物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女 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效果。
02
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与健 康问题
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子宫肌瘤
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
成。
卵巢囊肿
卵巢内形成的囊性肿物 ,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宫颈炎
宫颈的炎症,分为急性 和慢性两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外 生长,可能导致疼痛和
女性生殖道感染ppt课件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女性感染性疾病
这样一类在我国常见的疾病早年来并没有 权威性的流调资料。因感染性疾病而来就 诊的占一关以上,可见女性生殖道疾病是 一类在我国妇产科门诊的非常常见的疾病。 但几年前我国七家三甲医院的相关调查发 现:感染性疾病的诊疗非常混乱,故而有 必要普及这一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 从而规范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诊治流程, 最大限度的诊疗患者并节约社会资源。
19
20
13
三、下生殖道感染的原因(LGTI)
▪ (一)内源性 ▪ 阴道菌群紊乱,如常见诱因为用广谱抗生素,阴道盥
洗等,导致阴道乳酸杆菌下降,阴道微生态改变引起 细菌性阴道病(BV)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等。
▪ (二)外源性(医源性及性传播) ▪ 分娩过程、产褥期、计划生育手术(人流、放、取
环等)、妇产科手术等。病原多为大肠杆菌、乙型 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 厌氧菌等;而性传播感染(STI)与性传播疾病(STD) 有滴虫性阴道炎(TV) 、淋病、沙眼衣原体(CT)感 染及宫颈HPV感染等。
4
▪ 感染微生物学的概念:感染微生物学是一
门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 发展、结局并引导感染向宿主健康方向转 移的微生态学分支,是微生态学、医学微 生物学、免疫学与传染病学交叉而成的新 兴学科。
5
一、生殖道感染(RT1)的概念即感染部位在生殖道
▪ 1.RTI感染途径:有内源性、外源性、医源
性、性传播等。
▪ 2.RTI多数由下生殖道微生物上行感染,仅少
数如结核经血行感染。
▪ 3.RTI包括:下生殖道感染:有外阴炎、阴
道炎、宫颈炎;上生殖道感染:有宫内膜 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
▪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女性感染性疾病
这样一类在我国常见的疾病早年来并没有 权威性的流调资料。因感染性疾病而来就 诊的占一关以上,可见女性生殖道疾病是 一类在我国妇产科门诊的非常常见的疾病。 但几年前我国七家三甲医院的相关调查发 现:感染性疾病的诊疗非常混乱,故而有 必要普及这一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知识, 从而规范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的诊治流程, 最大限度的诊疗患者并节约社会资源。
19
20
13
三、下生殖道感染的原因(LGTI)
▪ (一)内源性 ▪ 阴道菌群紊乱,如常见诱因为用广谱抗生素,阴道盥
洗等,导致阴道乳酸杆菌下降,阴道微生态改变引起 细菌性阴道病(BV)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等。
▪ (二)外源性(医源性及性传播) ▪ 分娩过程、产褥期、计划生育手术(人流、放、取
环等)、妇产科手术等。病原多为大肠杆菌、乙型 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 厌氧菌等;而性传播感染(STI)与性传播疾病(STD) 有滴虫性阴道炎(TV) 、淋病、沙眼衣原体(CT)感 染及宫颈HPV感染等。
4
▪ 感染微生物学的概念:感染微生物学是一
门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 发展、结局并引导感染向宿主健康方向转 移的微生态学分支,是微生态学、医学微 生物学、免疫学与传染病学交叉而成的新 兴学科。
5
一、生殖道感染(RT1)的概念即感染部位在生殖道
▪ 1.RTI感染途径:有内源性、外源性、医源
性、性传播等。
▪ 2.RTI多数由下生殖道微生物上行感染,仅少
数如结核经血行感染。
▪ 3.RTI包括:下生殖道感染:有外阴炎、阴
道炎、宫颈炎;上生殖道感染:有宫内膜 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PPT文档

五 婴幼儿阴道炎
病因:1.生殖器发育差、EH缺乏→抗力↓ 2.病原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滴虫、念 珠菌。 3.途径:日常用具(母婴感染); 卫生习惯不良; 外阴损伤(寄生虫→抓) 异物感染
五 婴幼儿阴道炎
表现:1.白带增多:脓性; 2.外阴痒; 3.尿分道排出(小阴唇粘连) 4.局部粘膜充血、水肿。
二、病原体:种类多、含寄居于阴道内的或来自外界的病原体。 (一)细菌:有需氧菌及厌氧菌; 1.需氧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等; 2.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等。 (二)原虫:阴道毛滴虫、阿米巴原虫等; (三)真菌:如白色念珠菌; (四)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尖锐湿疣病毒等; (五)其他: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梅毒螺旋体等。
(4)输卵管积脓:输卵管粘膜粘连→管腔及伞端闭锁→ 脓液积聚于管腔内→输卵管积脓;
(5)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炎→卵巢炎;
(6)输卵管卵巢脓肿:输卵管积脓和卵巢穿通。
2.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胎盘剥离面
病原体经 宫颈裂伤 → 经血循、淋巴管→盆腔结缔 组织充血、水肿→增厚、边界不清→盆腔腹膜外脓肿。 3.急性盆腔膜炎: 炎症蔓延至盆腔腹膜→腹膜充血、水肿、炎性纤维素渗出 →盆腔胀器粘连→脓肿形成(散在小脓肿或盆腔脓肿)。 4.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1)病原体毒性强 + 数量多 + 机体抗力↓ →感染性
(二)病理: 1.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
(1)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粘连:病原体经淋巴系统→宫旁 组织、 输卵管浆膜→输卵管周围炎;
(2)输卵管管腔粘连阻塞: 病原体沿生殖器粘膜上行→输卵管粘膜炎 →内膜坏 死脱落→粘连阻塞;
(3)输卵管充血、增粗、扭曲:炎症向肌层及浆膜层浸 润所致;
女性生殖生理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卵巢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作用广泛,其受体除分布在生殖道及乳腺外, 还存在多个器官。
(1)促使子宫发育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 的敏感性。 (2)使子宫内膜增生。 (3)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加,质 变稀薄。
(4)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 振幅
(5)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 (6)使乳腺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 (7)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 (8)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 (9)促进钠水储留 (10)钙盐及磷盐在骨质中沉积,维持正常骨质。
生殖器官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1、 宫颈黏液 宫颈腺细胞分泌黏液有周期性变化
月经后体内E↓,宫颈黏液分泌↓,随E 水平增加,黏液量及透明度增加,排 卵前分泌量达高峰
2.阴道黏膜 以上1/3段较为明显
排卵前阴道上皮在E作用下,低层细胞增生变为 中层及表层细胞,表层细胞角化程度高, 3.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E促进子宫内膜增殖及修复, P则限制 子宫内膜增殖,并使增殖期子宫内膜转 化为分泌期。
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卵巢髓质产生少量T(主来自肾上腺皮质), T是合成E的前体,对维持女性生殖功能有重 要意义
T可促进阴毛、腋毛生长,及蛋白质合成、 肌肉生长和骨骼发育,刺激红细胞生成,大 量T有对抗E的作用
第四节 月经周期的调节 Control of the menstrual cycle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是一完整而协调的 神经内分泌系统
H-P-O轴
1、下丘脑生殖调节激素
产生部位 下丘脑基底区弓状核神经细胞 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RH)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
合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2、 腺垂体生殖激素
第7版女性生殖系统ppt课件

妇科检查
阴道粘膜充血,严重者有散在出血点。 宫颈甚至有出血斑点,形成“草莓样”宫 颈。 后穹隆有多量白带,呈灰黄色、黄百色稀 薄液体或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常呈泡沫状。 带虫者阴道粘膜无异常改变。 。
诊断
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可确诊。 0.9% 氯化钠溶液湿片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敏感性60%~70% . 取阴道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 灌洗或局部用药。
外阴 、阴道炎症
外
外阴及阴道炎症是妇科最常见疾病,各年 龄组均可发病。外阴阴道与尿道、肛门毗 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
阴道分泌物检查
外阴及阴道炎症的共同特点是阴道分泌物 增加及外阴瘙痒,但因病原体不同,分泌 物特点、性质及瘙痒轻重不同。在作妇科 检查时,应注意阴道分泌物的颜色、气味 及PH。取阴道分泌物作PH测定及病原体检 查。
治疗原则为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应 用抗生素,消除病因。 1.局部治疗 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 2次,每次15~30分钟。坐浴后涂抗生素软 膏或紫草油。或中药水煎熏洗外阴部,急 性期微波或红外线局部物理治疗。 2.病因治疗 糖尿病应及时治疗,尿瘘、粪 瘘行修补术。
(二)前庭大腺炎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 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 转变为菌丝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出现症状。 发病诱因有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 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
阴道生态系统及 影响阴道生态平衡因素
正常阴道内有多种细菌存在,但由于阴道 与这些菌群之间形成生态平衡并不致病。 在维持阴道生态平衡中,雌激素、乳杆菌 及阴道PH期重要作用。 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pH≤4.5,多在 (3.8~4.4),抑制其他病原体生长,称为 阴道自净作用 。 频繁性交 、阴道灌洗等均可使阴道pH升高, 长期应用抗生素,不利于乳杆菌生长 。
阴道微生态临床应用的新理念医学PPT课件

女性阴道微生态
正
常
洁 度
阴 道
pH
、值
和
清
雌 激 素 水 平 规 律 性
完 整 性 、
阴 道 黏 膜 的 连 续 性 及
维持正常阴道微生态的基础
7
阴道微生物菌群
目前研究,阴道菌群的结果:阴道分泌物中兼性厌氧的乳 酸杆菌是育龄期健康女性阴道内的优势菌
正常状态下,阴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比例为10:1
LB
不同微生物抗生素敏感性、耐受性不同,治疗方案各异
18
治疗方案
1
单一消炎 杀菌
很少考虑 生态治疗
阴道感染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
----阴道微生态未恢复!
疗效评价标准
2
临床体征,症 状消失,病原 体消失未考虑 微生态是否恢
复正常
循证研究:
如果反映阴道 微生态平衡的指 标未恢复正常, 即使以上3项指标 都已经正常,复 发的可能性很大。
12
当今临床工作面临的挑战
有症状 不能明确
诊断
治疗后
?
仍有症状
BV→RBV VVC →RVVC
VVC→BV
13
问题的根源:临床妇产科医生及患者“协作性” 的急切治疗
“
两
明确病原微生物
个
忽
阴道微生态失调及其恢
略 ”
复该微生态
14
阴道感染的本质.是阴道微生态失衡
阴道中任何一种微生物(常 驻或过路)过度增殖导致阴 道微生态改变,都可能导致 阴道感染
滴虫阴道炎
TV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VVC
厌氧菌增殖 菌群失调
需氧菌增值 菌群抑制
23
双重感染15种(45%)
《女性生殖系统》PPT课件_OK

(五) 间质腺
interstitial gland
晚期生长卵泡闭锁时, 膜细胞演化,形似黄 体细胞,被结缔组织 分隔为细胞团,称间 质腺,分泌雌激素。
18
二、输卵管 oviduct
由子宫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组成。
管壁结构:粘膜层 肌层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纤毛细胞
固有层
分泌细胞
浆膜
19
三、子宫 uterus
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系统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2021/7/26
1
组成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外生殖器
2
一、卵巢 ovary
表面上皮:单层立方、扁平 白膜 实质 皮质
髓质
门部
门细胞 hilus cell
3
(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卵泡 follicle
由中央的卵母细胞( oocyte)和环绕其周围的 卵泡细胞( follicular cell )组成。
糖原。 螺旋动脉增长并弯曲。
24
25
2 分泌期 secretory phase
(黄体期)第15天~第28天 • 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至5mm。 • 基质水肿,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内充满大量糖
原、脂滴,分化为前蜕膜细胞。 • 子宫腺增粗、肥大且弯曲,腺腔扩大,内含分
泌物。腺细胞糖原从核下区渐移至核上区。 • 螺旋动脉增长,高度螺旋化。
26
27
3 月经期 menstrual phase
第1天~第4天 子宫内膜功能层剥脱出血,并的周期性变化的内分泌调 节
29
(五)子宫颈
30
黄体结构 黄体分类 黄体功能
颗粒黄体细胞 granular lutein cell 膜黄体细胞 theca lutein cell
interstitial gland
晚期生长卵泡闭锁时, 膜细胞演化,形似黄 体细胞,被结缔组织 分隔为细胞团,称间 质腺,分泌雌激素。
18
二、输卵管 oviduct
由子宫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组成。
管壁结构:粘膜层 肌层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纤毛细胞
固有层
分泌细胞
浆膜
19
三、子宫 uterus
第二十章 女性生殖系统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2021/7/26
1
组成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外生殖器
2
一、卵巢 ovary
表面上皮:单层立方、扁平 白膜 实质 皮质
髓质
门部
门细胞 hilus cell
3
(一)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卵泡 follicle
由中央的卵母细胞( oocyte)和环绕其周围的 卵泡细胞( follicular cell )组成。
糖原。 螺旋动脉增长并弯曲。
24
25
2 分泌期 secretory phase
(黄体期)第15天~第28天 • 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至5mm。 • 基质水肿,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内充满大量糖
原、脂滴,分化为前蜕膜细胞。 • 子宫腺增粗、肥大且弯曲,腺腔扩大,内含分
泌物。腺细胞糖原从核下区渐移至核上区。 • 螺旋动脉增长,高度螺旋化。
26
27
3 月经期 menstrual phase
第1天~第4天 子宫内膜功能层剥脱出血,并的周期性变化的内分泌调 节
29
(五)子宫颈
30
黄体结构 黄体分类 黄体功能
颗粒黄体细胞 granular lutein cell 膜黄体细胞 theca lutein cell
《女性生殖生理》课件

PART
03
生殖健康与疾病预防
REPORTING
生殖健康对于个人和家庭的意义
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幸福、保障人口素质。
生殖健康对于社会的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口政策实施。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注意个人卫生
合理饮食与运动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01
02
03
04
早期发现生殖系统疾病,及时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避免不洁性行为。
01
生殖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研究女性生殖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揭示生殖健康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02
生殖系统与代谢系统的关系
研究女性生殖系统与代谢系统的关系,探讨生殖健康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加强生殖生理与其他学科如免疫学、内分泌学、心理学等的合作,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跨学科合作
VS
妊娠和分娩是女性生殖过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阶段,需要母亲和胎儿的共同努力。
详细描述
在妊娠期间,母亲需要提供良好的营养、休息和护理,以支持胎儿的发育。同时,母亲也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等。分娩时,母亲需要保持足够的体力和耐力,以应对分娩过程中的挑战。胎儿也需要配合母亲的身体变化和分娩过程,以确保顺利出生。
总结词
总结词
绝经是指女性月经停止的生理现象,更年期是指女性从育龄期过渡到老年期的阶段。
详细描述
绝经是指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停止的生理现象。通常情况下,女性在45-55岁之间经历绝经。更年期是指女性从育龄期过渡到老年期的阶段,伴随着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在更年期,女性可能会出现潮热、心悸、失眠等症状,需要适当的护理和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