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消防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消防安全疏散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生产场所等人员安全而设

立的重要措施。它是指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

和规范化的行动,让人员快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从而避免人

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的行为。在消防安全疏散中确定基本的疏散参数

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详细说明消防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一、疏散途径

疏散途径是指疏散人员离开火灾现场必须经过或者到达的通道

或通路。疏散途径的安排应该根据建筑物、场所类型和规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疏散途径。疏散途径应该为人员的疏散提供足够的空间,能够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快速疏散。

二、疏散通道宽度

疏散通道宽度是指疏散途径通道宽度。疏散通道宽度的大小应

该根据可容纳的人员数、疏散途径的长度、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和

使用人群等因素而定。一般来说,疏散通道宽度应该不小于 1.2米,否则将影响疏散速度和疏散效果。

三、疏散速度

疏散速度是指疏散所需的时间,从火灾事件发生到人员成功撤

离到安全区域的时间。疏散速度的快慢取决于疏散途径、人员密度、人员数量、灾害情况等因素。对于公共场所、工厂等大型建筑来说,疏散速度应该在2分钟以内。

四、疏散通道长度

1

消防检测参数

消火栓系统: 1、栓口最大工作压力≤1.20MPa,大于时应采取分区供水; 2、高层建筑、厂房、库房和室内净空高度超过8m 的民用建筑等场所的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0.35Mpa,其他场所不应小于0.25MPa/0.30MPa(隧道) ,不大于0.50MPa; 3、栓口出水压>0.70MPa时应设置减压装置; 4、建筑最不利点静水压≥0.07MPa(高度小于24m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0.10 MPa (高度小于100m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0.15MPa (高度大于100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 5、室外消火栓给水管网平时运行工作压力≥0.14MPa。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配水管道的工作压力应≤1.20MPa; 2、最不利点处静水压力不应小于0.10MPa; 3、开启末端试水装置后,出水压力不应低于0.05MPa; 4、距警铃3m处警铃声强≥70dB;水力警铃响铃时间:15S(不带延时器)、90S(延迟器);启泵时间:2min 警铃声压级测试方法:以警铃为圆点,3m为半径,中间不能有遮挡或拐弯,依次用声压计测量,其中最小的分贝数就是该警铃的声压级数。 防排烟系统: 1、排烟口的风速≤10m/s; 2、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应≤30m;

3、机械加压送风口风速宜≤7m/s; 4、防烟楼梯间余压为40-50Pa; 5、前室及避难层余压为25-30Pa。 备注:使用风速仪测量风速时,应保持仪器和风向一致。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 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应≥90min; 2)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2的公共建筑和总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60min; 3)其他建筑应≥30min; 2、1.一般控制室应≥300lx,主控制室应≥500lx; 3、配电室、自备发电机房应≥200lx; 4、泵房、防排烟风机室、消防电梯机房:≥100lx; 5、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5.0lx; 6、观众厅、展览厅、舞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演播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3.0lx。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应不小于10.0lx; 7、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应≥1.0lx; 8、人防工程的疏散走道、楼梯间、防烟前室、公共活动场所等部位地面最低水平照度≥5.0lx; 9、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3m;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规范设置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规范设置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规范设置是确保人们在火灾等突发情况下能够 安全、迅速撤离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介绍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规范 设置,并探讨其在不同场所的应用。 1. 概述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是指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一条或多条供人员疏散时 使用的通道。其设置应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和效率,为应对火灾等 突发情况提供保障。 2. 设置原则 (1)明确标示: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应明确标示,并在必要的位置 设置指示牌或标志,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和使用疏散 通道。 (2)通道宽度: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人流量,确定消防安全 疏散通道的宽度。一般而言,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米,以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人员的顺畅疏散。 (3)疏散距离:疏散通道应短且直接,最大限度地减少疏散距离,以提高疏散速度。长距离或弯曲的通道会增加人员疏散的难度和风险。 (4)通道阻隔: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应避免或减少与其他功能区域 的交叉,如办公区、厨房区等。通道内装修及摆放物品应简洁,防止 存在可燃、易燃物品,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3. 不同场所的应用 (1)住宅区:在住宅区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确保居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通道的设 置应考虑到住户数量、楼层高度等因素。 (2)商业区:商业场所通常人流量较大,因此需要设置足够宽敞 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根据场所的规模和类型,可以采取设置多条通 道或增加通道的宽度来提高疏散效率。 (3)办公楼:办公楼内部应设置明确标示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 并保持通道的畅通无阻。同时,办公楼需要建立健全的疏散预案,并 定期开展演练,以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疏散方法和路径。 (4)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如体育馆、剧院等,应根据人流量和座 位数量合理设置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特别是在人员集中的区域,对疏 散通道的设计和设置要更加重视,确保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离开现场。 4. 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和管理有明确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各类建筑物的疏 散楼梯和疏散通道、出口、安全出口的设置、保持暢通、标志标牌的 设置和保持符合国家标准。”因此,各个场所应积极遵守相关规定,确 保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规范设置和管理。 5. 总结

消防安全疏散距离要求

消防安全疏散距离要求 消防安全疏散距离是指在火灾发生时,人员从火灾现场安全撤离所需的最短距离。合理确定和遵守消防安全疏散距离要求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消防安全疏散距离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1. 建筑物内部疏散距离要求: 在建筑物内部,疏散距离的要求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性质。一般来说,公共场所、商业建筑和高层建筑的疏散距离要求较高,因为这些场所通常容纳了大量的人员。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这些建筑物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无阻。此外,疏散通道的宽度、长度和出口位置也需要符合规定,以便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2. 建筑物外部疏散距离要求: 建筑物外部的疏散距离要求主要是指建筑物周围的空地或道路宽度。这些空地或道路应足够宽敞,以便消防车辆进入,并为人员提供安全的撤离通道。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周围环境的特点,相关法规和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外部疏散距离的具体要求。例如,在高层建筑周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火势蔓延到相邻建筑物。 3. 特殊场所的疏散距离要求: 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医院、学校、地下商场等,疏散距离的要

求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些场所通常需要制定详细的疏散预案,并配备相应的疏散设施,如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识、紧急广播系统等。此外,特殊场所还需要定期进行疏散演练,以确保人员熟悉疏散路线和应对火灾的能力。 4. 疏散距离的计算方法: 确定疏散距离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根据建筑物的人员容量、疏散通道的宽度和长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相关法规和标准提供了具体的计算公式和指导,以帮助建筑物设计者和管理者合理确定疏散距离。在进行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人员的行动速度、疏散通道的阻塞情况等因素,以确保疏散距离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消防安全疏散距离要求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建筑物的设计者、管理者和使用者都应该充分了解和遵守相关要求,确保建筑物内外的疏散通道畅通无阻,并定期进行疏散演练,提高人员应对火灾的能力。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消防安全通道要求标准

消防安全通道要求标准 消防安全通道是建筑物内必备的安全设施之一,其作用是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为人员提供逃生通道,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了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的有效性,以下是消防安全通道要求标准。 一、通道宽度 消防安全通道宽度是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因素。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物内消防安全通道的最小宽度应为 1.2米,同时还要考虑通道内人员的数量。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剧场、会议厅等,通道宽度应适当增加。 二、通道高度 消防安全通道的高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通道高度应保证人员顺利通过,避免受到阻碍。通道高度不宜小于 2.2米,同时应留有一定余量,避免人员在疏散途中受到伤害。 三、通道长度 消防安全通道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考虑到人员疏散的时间和距离。在大型建筑物内,通道长度应尽量缩短,同时应设置标志和指示牌,方便人员疏散。 四、通道材质

消防安全通道的材质应具有防火性能和耐久性。常用的材质包括钢板、玻璃钢等。在选择材料时,还需要考虑通道的防滑性和防水性能,避免在疏散途中发生滑倒等意外事故。 五、通道标识 消防安全通道应设置标识和指示牌,方便人员在疏散途中识别通道位置和方向。标识应醒目易懂,可以使用符合规范的消防标志和颜色,同时可以设置照明设施,确保在黑暗环境中也能清晰识别。六、通道疏散设施 消防安全通道还应配备相应的疏散设施,如消防栓、灭火器等。这些设施应设置在通道两侧,方便人员在疏散途中使用,避免火灾蔓延或其他意外事故。 七、通道保持畅通 消防安全通道的畅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维护中,应定期清理通道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通道畅通。同时,还应设置防止通道被堵塞的措施,如设置门禁等。 八、通道出口 消防安全通道的出口是人员疏散的最终目的地,因此应设置出口标识和指示牌,方便人员快速逃离。出口位置应设置在室外或通往安

安全疏散规范及计算式

安全疏散规范及计算式 火灾案例 1、1977年2月18日,新疆建设兵团61团农场俱乐部发生火灾,死亡699人,是建国后死亡人数最多一次。 2、1994年11月27日(周日),辽宁阜新XX发生火灾,死亡233人。(87cm出口)第一节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程序 一、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原则 1、了解人在火灾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 (1)习惯性心理 (2)趋光心理 (3)恐惧心理 (4)从众心理 (5)产生意想不到的力量跳楼 2、任一房间、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疏散方向。 3、疏散路线要简洁、明暸、敞通、步步安全,疏散路线的端部必须是安全区域。 4、疏散路线结合平时流线靠外墙布置,自然通风,天然采光,设一些暂时避难用的室外楼梯、阳台、屋顶平台等。 5、疏散走道上的防火门,在发生火灾时必须保持自动状态,疏散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二、安全疏散设计程序 1、估计各个房间应疏散人数;

2、确定假定“起火点”; (1)最不利疏散 (2)发生火灾概率最大 3、确定避难路线; 4、避难计算(Dt); 5、烟气流动计算(Dt、Cst); 6、研究避难人员的安全程度。第二节安全疏散时间计算(日本20__年) 一、几个有关的基本概念及重要参数 (一)允许疏散时间指建筑物发生火灾后,能够保证处在火灾危险区域的人全部迅速安全撤离并抵达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确定允许疏散时间应考虑的因素: (1)火灾使人受到伤害的时间; (2)火灾使建筑构件倒塌破坏的时间; (3)考虑人们发现火灾的早晚,乘一个安全系数。一般公共建筑物: 一、二级6min; 三、四级24min。影剧院观众厅: 一、二级2min;三级 1.5min。体育馆观众厅:34min。高层建筑:57min。 (二)假定起火点 1、找最不利疏散部位,如疏散人数多、疏散能力差的人所在的部位、疏散距离长的部位、地下室等。

消防验收—安全疏散

消防验收一安全疏散 (一)一般要求 1.为使人员在建筑着火后能有多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可供选择和疏散,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而且为避免两个疏散出口之间距离过近,在火灾中实际上只能起到1个出口的作用,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 2.为保证人员疏散的可靠性,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3.为方便灭火救援和人员逃生,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得设置封闭的金属栅栏, 确需设置时,应能从内部易于开启;窗口、阳台等部位宜根据其高度设置适用的辅助疏散逃生设施。 4.设置在建筑内经常有人通行处的防火门,宜采用常开防火门,但为避免烟气或火势通过门洞窜入疏散走道内,常开防火门应能在火灾时自行关闭;除允许设置常开防火门的位置外,其他位置的防火门均应采用常闭防火门,常闭防火门应在其明显位置设置“保持防火门关闭"等提示标识。 5.为避免在火灾情况下人员因为疏散门而出现阻滞或无法疏散的情况,除允许开启方向不限的疏散门外,其他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 6.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7.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

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8.不应占用、堵塞、封闭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走道上方不应设置影响人员疏散的管道、门垛等突出物,不得在疏散走道、门厅、楼梯间、前室、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其充电。 (二)疏散距离 1.安全疏散距离是控制安全疏散设计的基本要素,疏散距离越短,人员的疏散过程越安全。该距离的确定既要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也要兼顾建筑功能和平面布置的要求,对不同火灾危险性场所和不同耐火等级建筑应有所区别。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旅馆、其他场所, 当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分别不应大于25m、30m、40m。 3.—、二级耐火等级单、多层建筑,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22m;高层建筑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20m;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高层旅馆,房间内任一点至房间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分别不应大于9m、15% 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观众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 5.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在上述规定基础上增加25%。 (三)疏散宽度 1.为保证人员疏散的基本需要,应确定建筑中疏散门、安全出口与疏散走道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标准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标准 前言 消防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面,而疏散通道设计是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疏散通道可以及时、顺利、有序地将人员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是预防火灾事故的重要措施。本文将介绍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标准,供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疏散通道设计标准 通道类型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平疏散通道、垂直疏散通道和组合疏散通道。 1.水平疏散通道:适用于建筑物内部水平疏散的场所,如楼 道、通道、厅院等。通道的总宽度应不小于1.2米,通道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通道宽度一般不小于1.5米,通道宽度与通道面积的比值应不大于1:5。 2.垂直疏散通道:适用于建筑物内部垂直疏散的场所,如楼 梯、电梯等。楼梯的逃生宽度不宜小于1米,梯级宽度不小于 0.3米,梯级高度不宜大于0.2米。电梯的出入口应设置在宽敞 的走廊、厅院或安全出口处。

3.组合疏散通道:适用于建筑物内部水平和垂直疏散的场所, 如楼道旁的楼梯间等。通道的总宽度应不小于1.5米,通道面积 不小于2平方米。 疏散通道的数量 建筑物中疏散通道的数量应当满足建筑物消防设计规范的要求。一 般情况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疏散通道数量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水平疏散通道:每个楼层不少于两个,既设在两端又设在 中部的一级水平疏散通道各占总数的1/3以上。 2.垂直疏散通道:建筑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可设一口不 少于一级、间距不得大于16米的垂直疏散通道。建筑面积超过 100平方米的,垂直疏散通道应在建筑物中点或两端设置,每层 不少于两个,不得设置盲区及室内外直接连通。 疏散通道的宽度 通道的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安全容量等因素确定。一般 来说,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水平疏散通道: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剧院、影剧院等, 其通道宽度宜设置在2米以上;对于教室、学生公寓等场所,其 通道宽度可以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1.2米。 2.垂直疏散通道:楼梯间宽度应不小于1.2米,门宽不小于 1.1米。

安全疏散和避难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_GB50016-2014

5.5 安全疏散和避难 Ⅰ 一般要求 5.5.1 民用建筑应根据其建筑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5.5.2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5.3 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5.5.4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 5.5.5 除人员密集场所外,建筑面积不大于500 ㎡、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当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时,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5.5.6 直通建筑内附设汽车库的电梯,应在汽车库部分设置电梯候梯厅,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汽车库分隔。 5.5.7 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Ⅱ 公共建筑 5.5.8 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 2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符合表5.5.8规定的公共建筑。 表5.5.8 可设置1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 5.5.9 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防火分区,可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时,应采用防火墙与相邻防火分区进行分隔; 2 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1个; 3 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其按本规范第5.5.21条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的30%,建筑各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按照本规范第5.5.21条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 5.5.10 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当分散设置确有困难且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安全疏散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之安全疏散篇 (一)安全出口的个数 1.建筑物每个防火分区、一个楼层、一个大房间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安全出口数不应少于2个。 2.建筑规模较小、使用人数较少,可以只设一个安全出口的例外情况: (1)一个房间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幼除外):非高层建筑中,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高层建筑中,面积不超过75n/时;可以只设一个净宽不小于1.4m的外开门. (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房间面积不大于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一个门。 (3)二、三层建筑(医疗托幼除外)一、二级耐火,每层面积不大于500m2,二、三层人数和不超过100人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4)塔式住宅:9层及其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可设一个楼梯;10至18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大于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5)非高层的单元式宿舍,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2,人数不超过30人,可设一个楼梯。 (6)单元式住宅,一般只有一座楼梯和安全出口。但超过6层时,各单元楼梯均应通到平屋顶,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应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7至9层的单元式住宅,如户门用乙级防火门时,楼梯可不通至屋顶。 (7)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开有防火门时,两个防火分区可各自设一个安全出口,而将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在高层建筑中,此项规定的适用前提是,这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面积的1.4倍。 3.观众厅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剧院、电影院、礼堂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体育馆观众厅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规模较小时取值宜接近下限,规模较大时取值宜接近上限。 4.面积不大于500m2的地下、半地下室,人数不超过30人时,其垂直金属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多个防火分区时,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往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5.人防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且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l0rn,容纳人数不大于10人的防火分区,当设有直通地面的竖井金属梯时,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或一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大于3人的防火分区,可只设一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改建工程的防火分区,可设置不少于两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但应设置在不同方向,且相邻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设置必须符合规范。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经常停留的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只设一个疏散出口。 6.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或通往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宜按不同方向分散设置,受条件限制而只能设在同一方向时,两个出口间距不应小于5m。 7.每座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楼梯不宜少于2个,且不应穿越其他房间,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8.汽车库人员安全出口与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每个防火分区人员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但同一时间的人数不超过25人以及Ⅳ类汽车库可只设一个。

厂房仓库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疏散距离总结

厂房、仓库、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疏散距离总结 安全疏散基本参数是对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等参数。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L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我国规范采用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办法来保证疏散行动时间。 (一)厂房、仓库的安全疏散距离 确定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需要考虑楼层的实际情况(如单层、多层、高层)、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等。火灾危险性越大,安全疏散距离要求越严;厂房的耐火等级越低,安全疏散距离要求越严;而对于丁、戊类生产,当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时,其疏散距离可以不受限制。厂房内的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 总结记忆: 一二不分离,甲乙无三四,丙类无四级(定顺序);山林二胡呜呜,起雾武林山林啊, 白领六龄四邻山林,六龄失灵(了)哈哈,步步武林失误,六龄(闯)武林哈哈,武林哈哈哈,

步步欺侮六龄,白欺侮哈哈,六龄哈哈哈 (二)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单位:m)——表格里教学和医疗还有其他实在记不住可以不记忆。但头两个必须记忆 总结记忆: 先记忆一二级: 之间:老幼娱乐25;医教单多35,高层病房24,剩余高层都30,其他 建筑都40; 袋形:老幼娱乐209;医教单多2022,高层都减半,其他单多22. 再记三四级: 高层娱乐无三四,三级减5,四级减10 例外:袋教单多2010,袋他单多2015 注:当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 增加25%o 例题某建筑高度为98.9m的大楼,使用功能为办公、宾馆、商业和娱乐。一至四层的裙房设有营业厅和办公室,地下一层夜总会疏散走道两侧和尽端设有5个卡拉OK小包间,营业厅的2个疏散门需要通过疏散走道至疏散楼梯间。该建筑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消防设施。下列建筑内疏散走道的设计中,错误的是()。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安全疏散通道的要求和设施 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为保证安全地撤离危险区域,建筑物应设置必要的疏散设施,如太平门、疏散楼梯、天桥、逃生孔以及疏散保护区域等。应事先制定疏散计划,研究疏散方案和疏散路线,如撤离时途经的门、走道、楼梯等;确定建筑物内某点至安全出口的时间和距离,如商场的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米;计算疏散流量和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的疏散时间,保证走道和楼梯等的通行能力,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每通过人数100人不小于1米计算,且规定有最小净宽,如医院的疏散楼梯宽度不小于1。3米,住宅为1.1米,还必须设置指示人们疏散、离开危险区的视听信号. 第一节安全疏散允许时间、出口数量、宽度和距离的一般要求 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 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 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3。4。1。1的要求 3.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厅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人数0。8/100人计算,且不宜小于1m;其厅内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最小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65m/100人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8m/100人计算,且均不应小于1。4m;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第5.3.1条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设一个: 一、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 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时,可设置1个疏散出口。 二、二、三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表5.3.1的要求时,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第5.3.2条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且每层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宿舍,可设一个楼梯。 第5.3.3条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的楼梯间均应通至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 第5.3.4条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 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第5.3.5条体育馆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小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注:设计时,规范较小的观众厅,宜采用接近下限值;规范较大的观众厅,宜采用接近上限值。 第5.3.6条地下、半地下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面积不超过50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一个。 地下、半地下建筑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人数不超过30人且面积不超过500m2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垂直金属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时,可设置1个疏散出口,其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按不小于1.0m/百人计算确定; 注: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第5.3.6A条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建筑中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本规范另有规定者除外)。

消防疏散有关规范

4.2安全疏散距离和出口宽度 建筑与交友 flfuthpss (2005-09-29 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XX局部修订)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表的要求。 二、房间的门至最近的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如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减少5.00m;如房间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时,应按表5.3.8减少2.00m。 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安全疏散距离表 注:①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增加5.00m。 ②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三、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楼梯间,房间内最远一点到房门的距离,不应超过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从房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各自总宽度,均应按不小于表5.3.10的规定计算。 疏散宽度指标表

注: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 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以与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各自宽度,均应按不小于表5.3.11的规定计算。 疏散宽度指标表 注:表中较大座位数档次按规定指标计算出来的疏散总宽度,不应小于相邻较小座位数档次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出来的疏散总宽度。 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底层疏散外门、楼梯、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通过计算确定,疏散宽度指标不应小于表5.3.12的规定。 楼梯门和走道的宽度指标表 注:1.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本表规定计算。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2.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总宽度应按本表规定计算。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

高层建筑消防疏散要求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标准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标准消防疏散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2 一个厅、室的平安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3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平安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平安出口: .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标准第 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局部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高层建筑的平安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平安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平安疏散距离应符合表 6.1.5的规定。 高层建筑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m) 位于两个平安出口之间的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 医院病房局部24 12 其它局部30 15

消防疏散注意事项

消防疏散注意事项 安全疏散是指引导人们向安全区域撤离。例如发生火灾时,引导人们向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撤离。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消防疏散方面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消防疏散注意事项一: 一、安全疏散允许时间 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指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离开着火建筑物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安全疏散允许时间,是确定安全疏散的距离、安全通道的宽度、安全出口数量的重要依据。 如果建筑物为防烟楼梯,则楼梯上的疏散时间不予计算。 安全疏散允许的时间,高层建筑,可按5-7分钟考虑;一般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6分钟,三、四级耐火等级可为2-4分钟。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应为5分钟,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3分钟,其中疏散出观众厅的时间,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不应超过2分钟,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1.5分钟。 二、安全疏用距离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指从房间门或住宅户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指厂房内最远工作点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 限制安全疏散距离的目的,在于缩短疏散时间,使人们尽快从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区域。 消防疏散注意事项二: 三、建筑物安全疏散宽度指标 为尽快地进行安全疏散,除了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和适当限制安全疏散距离以外,安全出口(包括楼梯、走道和门)的宽度必须适当。 (一)高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高层民用建筑内走道、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最小净宽,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中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的最小总宽度,应按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

2.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1m/100人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 3. 4.1.1的要求 3.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其厅内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按通过人数0.8/100人计算,且不宜小于1m;其厅内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最小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65m/100人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0.8m/100人计算,且均不应小于1.4m;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4.高层建筑每层疏散楼梯最小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1m/100人计算;各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表3.4.1.2的要求。 (二)单层、多层民用建筑安全疏散指标 1.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最小净宽应按通过人数0.6m/100人计算,且不应小于1m。当疏散走道为边走道时,不宜小于0.8m。观众厅的疏散内门和观众厅外的疏散外门、楼梯和通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4.1.3的要求计算。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计入观众厅的疏散门。 2.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以及疏散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 3. 4.1.4的要求计算。 3.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楼梯、走道,以及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各自最小总宽度,应按表3. 4.1.5的要求计算确定。其中底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一层的计算;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 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室等民用建筑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应按表3.4.1.5中的指标计算确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4.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除外)和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1m,不超过六层的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m。

消防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消防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安全疏散基本参数是对建筑安全疏散制定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等参数。 一、人员密度计算 〔一〕办公建筑 办公建筑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部分。办公室用房包括一般办公室和专用办公室。专用办公室指制定绘图室和研究工作室等。人员密度可按一般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4㎡,制定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6㎡,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5㎡计算。公共用房包括会议室、对外办事厅、接待室、陈列室、公用厕所、开水间等。会议室分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 〔二〕商场 商店的疏散人数应按每层营业厅的建筑面积乘以表2-6-1规定的人员密度计算。关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灯饰展示建筑,其人员密度可按表2-6-1规定值的30%确定。 表2-6-1 商店营业厅内的人员密度〔人/㎡〕 楼层位置

地下第二层 地下第一层 地上第一、二层 地上第三层 地上第四层及以上各层 人员密度 0.56 0.60 0.43~0.60 0.39~0.54 0.30~0.42 〔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依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1.0人/㎡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依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0.5人/㎡计算; 〔四〕餐饮场所 餐馆、饮食店、食堂等餐饮场所由餐厅或饮食厅、公用部分、厨房或饮食制作间和辅助部分组成。100座及100座以上餐馆、食堂中的餐厅与厨房〔包括辅助部分〕的面积比〔简称餐厨比〕应符合: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餐馆、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标准

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设计标准 之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5.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5.3.1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3.2 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拟定,且不应少于 2 个。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 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公共建筑; 2 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合等外,符合表5.3.2 规定的2、 3 层公共建筑。

5.3.3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合宜设立在独立的建筑内。当必须设立在其它民用建筑内时,宜设立独立的安全出口,并应符合本规范第5.1.7 条的规定。 5.3.4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当设立不少于2 部疏散楼梯且顶层局部升高部位的层数不超过2 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 人、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立1 部与下部主体建筑楼梯间直接连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此外设立 1 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规定。 5.3.5 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涉及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 旅馆; 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 设立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合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5.3.6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作为安全疏散设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