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第7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磁共振波谱法

最早美国两所大学1945年同时发现NMR。哈佛的Pacell和Pound 发现石腊质子有NMR现象,斯坦富大学的Bloch和Honson发现H2O 中质子有NMR,且Pacell和Bloch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1953年第一台仪器商品化,当时仅30MHZ,现已有700MC的仪器(MC越高,分辩率越高)。至今50多年发展中,这门学科共12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

第一节概述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的光谱分析中,⑴除荧光分析外,均为吸收光谱,今天开始学的NMR亦是吸收光谱; ⑵除原子吸收,其余均为分子吸收,所以NMR属于分子吸收光谱。

一. 产生:

置于强磁场中吸收无线电波

试样H1长波长电磁波照射原子核自旋能原子核能级分裂1-10 m

级跃迁(核磁矩改变而产生电流,此现象为核磁共振)测产生的感应电流NMR光谱。

利用核磁共振光谱进行结构测定,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核磁共振光谱法。

NMR谱获得方法有两种:

⒈扫场:固定照射频率υ,依次改变磁场强度H0——常用之

⒉扫频:固定磁场强度H0,依次改变照射频率υ0

P151 图17-1五个部分:

磁铁:提供稳定的高强度磁场

H扫场线圈:附加磁场,可调节

D接收线圈:产生感应电流

R照射线圈:与外磁场H0垂直60兆,90兆…兆数越高,图谱越精密,易解释。

注:三个线圈互相垂直,互不干扰。

二. 与Vis-UV,IR比较:

都属于分子吸收光谱

例: CH3CH2OH 紫外几乎无吸收(仅末端吸收)无π骨架

红外有υOH

NMR:OH,CH2,CH3三种类型H0

NMR有H1,C

13谱。特点:灵敏度高,不损坏样品。

1提供三个信息: ⒈分子中处于不同环境的氢的数目。(氢分布)

H

⒉分子中各个H的化学环境。(质子类型)

⒊每个H相邻基团的结构(亦可归入2)〈核间关系〉

13提供碳的骨架信息。

C

教学大纲要求仅学习H1谱。愈深究者,请选修《有机分析》。

第二节 基本原理

一. 原子核的自旋:

核的自旋特征用自旋量子数I 表示。若I>0有自旋现象产生磁矩。 原子系数偶 自旋量子数I=0 质量数偶数

原子系数奇 自旋量子数I=1 原子系数奇

质量数奇数 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 原子系数偶 P153表17-1例

O C 16

12,等I=0,无自旋现象,磁矩为零,无NMR 信号。

F C H 19

131

,,…I>0其中H 1,I=1/2是主要讨论对象。

I ≠0,自旋产生磁矩,其核磁矩用u 表示。由右手法则可知磁矩的方向;而大小取决于自旋量子数和磁旋比γ0。

⋅+=)1(I I u γ2h ⋅π

二.能级分裂:

把原子核放在磁场中,核磁矩有2I+1个取向。每一个取向代表一个分裂的能级,而每个取向的核磁矩在外磁场方向E 的投影U Z 为:

2h r m U z ⋅⋅=π (m —每个取向的磁量子数。

m=I ,I-1,…-I )

例:H 1放入磁场中,I=1/2,有2*1/2+1=2取向。Z —外磁场方向H 0

m=1/2 m=-1/2 U 与H 0同向,顺磁场 U 与H 0反向,逆磁场 能量低 能量高

——分裂能级的能量

E 10221H h r ⋅⋅⋅-= 00

22212)21(H h r H h r E ⋅⋅⋅=⋅⋅⋅--=

ΔE=E 2-E 1=

02H rh

三.核的进动: P 154 图17-4,17-5

陀螺进动 原子核进动 进动:自旋轴绕OZ 轴以一定的夹角θ旋转(回旋)为进动。

原子核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自旋轴绕回旋轴(磁场轴)旋转为进动。 进动频率 02H ⋅=

ϑ

ν 周/秒 ——Larmor 方程

H 0—外磁场强, υ—磁旋比 H 1:υ=2.6751911810--⋅⨯S T T —磁场强度的单位 韦帕/米2 (Tasla ) :13C υ=1171072615.6--⋅⨯S T

核一定时,H 0 ,ν H 0一定时,υ小,ν 。 四.核磁共振:

核产生能级分裂后,跃迁能级间的能量差为I=1/2:ϑν

h H h E =⋅=∆02

而I=1/2 H 1在外磁场中吸收h υ0产生自旋能级跃迁。 应: h υ0=02H h E ⋅⋅

=∆

ν

即光照频率 υ0=

02H ⋅ ν

由Larmor 方程进动频率 υ=02H ⋅

ν

产生共振吸收条件:

⒈ υ0 =υ (υ光=υ进)

⒉ △m=+ 1 跃迁只能发生在两个相邻能级间。 例 H 1 I=1/2

m=1/2 △m=-1 m=-1/2

△ m =1

基态 激发态 只有两个能级,跃迁简单。

当 H 0=14902 高斯时,υ进=60MHz ,∴吸收υ照=60MHz ,产生由m (1/2) m (-1/2)的跃迁;

若改变 H 0=23500 高斯,υ进=60MHz ,则υ照=100 MHz ,产生由m (1/2) m (-1/2)的跃迁。 五.驰豫

⒈驰豫:激发核通过非辐射途径损失能量而恢复至基态的过程。 UV 吸收一定能量 基态分子 激发态 IR 荧光,磷光(非驰豫过程) 无线电波

而NMR 中:m=1/2 m=-1/2 驰豫(非辐射过程) ⒉驰豫与NMR 的关系: 基态 在T=27。C,H 0=1.4092T 时,

-

+

n n =1.0000099 NMR 信号由仅多 的百万分之十的基态核 明收而产生。

若强射频照射,激发后的核不易回到基态,称吸收现象,NMR 信号消失。

驰豫时间是C 13-NMR 谱的参数之一。 以上所讲的要求掌握:

⒈哪一类核有共振现象 ⒉μ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⒊什么条件下产生NMR ⒋驰豫

第三节 化学位移

一. 局部抗磁屏蔽效应:

由于感应磁场与外磁场方向相反,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的现象为局部抗磁屏蔽效应。

0)1(H H ⋅-=σ σ—屏蔽常数 此时Larmor 方程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