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5(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1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1分)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慈湖夹阻风

苏轼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注】慈湖夹,地名,在当途县境,苏轼过慈湖夹有感而作此诗。

8.请对“起唤清风得半帆”作简要赏析。

作者运用比拟(或拟人)的手法,(2分)把清风描写得活灵活现,清风不是自动吹来的,它仿佛具有灵性一般由诗人呼唤而来,悄悄地爬上船桅,轻轻半鼔船帆。写出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

9.简要分析诗歌创设的意境和表达的感情。

①这首诗借用落月、清风、船帆、水村等意象创设了月夜行舟、感慨人生的诗歌意境。(2分,意思对即可)②诗人借月夜行舟多曲折,感叹人间也到处是巉岩,表达应该随遇而安、不避艰险的豁达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结合手法简要分析。

①写出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2分)②深夜,帘外雨声淅沥。帘内一灯如豆(或者如萤火虫一样大)(比喻)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2分,无手法一分)9.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2分)②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3分)

诗歌翻译:灯火就像是萤火虫一样大,雨在窗外下着,我就在这简陋的茅草屋内读书。只想到与陌生的古人在书中面对面交流,哪里顾得上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功名原本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您看生病的骐骥瘦得皮包骨头,但它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着遥远的天山。

石城夜赋

陈与义

初月光满江,断处知急流。

沉沉石城夜,漠漠西汉秋。

为客寐常晚,临风意难收。

三更柁楼底,身世入搔头。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北宋灭亡后,陈与义避乱襄汉,辗转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本诗为途中夜泊西汉即已设县的石城所作。②柁楼:操控船舵的房间,也叫后舱室。

8.请概括颔联所写景象的特点,并分析颔联在诗中的作用。(5分)

(1)描绘了石城秋夜阴沉、荒凉(或:寂静)的特点。

(2)作用:①点明了本诗写作的地点、时间;②使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也渲染了秋意之浓,感慨之深;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9.诗人在颈联尾联分别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漂泊异乡的哀痛;诗人因靖康之变,国难以及飘零际遇的哀痛让他难以入眠。

(2)身世变迁的无奈;诗人夜深无法入睡,感慨身世飘零,心绪烦乱又无可奈何。

送江水曹还远馆

谢脁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注】①水曹:官名。

(1)诗歌五、六句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2)诗歌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山中

王镃①

荣枯皆定数,枉作送穷吟②。

有色非真画,无弦是古琴。

青松秦世事③, 黄菊晋人心。

尘外烟萝客,相寻入远林。

[注]①王镃,南宋末年做过县尉,宋亡后隐居不仕。②送穷,是古代一种习俗,多在正月间进行,文人墨客的“送穷”,多半是借题发挥。③秦始皇在泰山遇雨,避雨松树下,后封松树为大夫。

8.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塑造了一位顺应自然、洞悉世事、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的隐士形象。(2分)首联体现了万物盛衰皆有定数,故不可强求,应顺其自然的心态;颔联在“有”与“无”、“是”与“非”的辩证中表现出诗人洞悉世事的人生智慧;(言之成理即可)(1分)颈联、尾联通过青松受封、陶渊明爱菊的典故和愿与“烟萝客”相隐山林的内容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喜爱。(1分)

9.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用典、对比。(1分)运用了青松受封、陶渊明爱菊的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诗人不愿像泰山松那样受秦封,而要像陶渊明那样归隐。(2分)寄寓了诗人不与新政权合作的态度,以及与世相忘的避世情怀。(2分)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注】

(其一)(其二)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

8.分析“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使用的两种手法。

①色彩对比鲜明:“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红”而曰“酣”,写落日映红荷,红颜似醉。②视听结合浑然一体:鸣蝉隐绿柳,不见其形,但闻其声③拟人:“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了红晕如美人醉酒,娇媚动人。④视角:柳高荷低,视角由高及低,错落有致,境界甚美。(写出任意2点,并解释即可)

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中“白头”“白首”抒发的不同情感。

对韶华易逝的慨叹:诗人三十二年后重游西太一宫,“白头”,与“绿暗”“红酣”的美景对照,引起诗人心中无限波澜,表达对岁月流逝之快的感慨。对亲人的思念眷恋: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