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感染性疾病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整理)感染性疾病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整理)感染性疾病科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实验室检查宣教

1、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患者于晚上12点开始禁食水次晨6-7点钟由护士

抽取静脉血送检。

2、尿常规:患者于晨起第一次排尿,留取中段尿,(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内暂

不做尿常规,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粪便常规:患者晨起排便后,将大便放入便器盒,放到科室指定地点,

由化验室统一收集送检。

4、影像学检查:由外勤护士陪送病人做检查。肝胆B超需禁食水8小时。

猩红热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炎、全身弥散性鲜红色皮疹,恢复期成片状脱屑;少数病人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及心、肾、关节并发症。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

咽拭子涂片:可发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咽分泌物培养:可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咽拭子涂片或培养,是从咽部及扁桃体采取分泌物作免疫荧光检测或细菌培养

【饮食宣教】

高热时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多食水果,避免进食海产品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以免加重皮疹。

【用药指导】

对症治疗:高热者可酌情给予退热药如肌注安痛定。

抗菌治疗:A族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较敏感,常首选青霉素治疗,疗程7—10天,有过敏史者可用其他药物。

【隔离和预防知识指导】

1.一旦发现猩红热病人或可疑者应立即隔离,应用青霉素治疗7-10天或经咽试子培养3次阴性时,方可解除隔离;

2.本病经呼吸道传染,患儿发病前24小时至发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故接

触患儿时要戴口罩;

3.隔离期间避免与儿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接触。

4.本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儿童聚会或到公共场所;

5.必要时家庭可用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6.出现皮疹瘙痒时,嘱其不要抓挠,以免皮肤破损,引起感染。每日可用

温水擦浴,以减轻皮肤瘙痒,要穿纯棉内衣,并保持清洁,以减少对皮

肤的刺激。

三、出院指导

鼓励患儿增加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流行性腮腺炎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病毒通过病人的唾液、鼻咽分泌物等传播。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腮腺肿胀等,儿童易并发脑膜脑炎,成人易并发睾丸炎等。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增高,90%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

【饮食指导】

发热时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的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腮腺肿胀、张口困难时,可进半流质和软食,避免进食酸性、粗糙、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腮腺分泌,加重腮腺肿胀。严禁暴饮、暴食,以免引起腮腺炎发生。【用药指导】

对症治疗:头痛或腮腺肿痛明显者可予口服去痛片,高热者可予安痛定肌注。

抗病毒治疗:常用抗病毒三氮唑核苷,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副作用为偶有血清胆红素升高及致畸作用,孕妇忌用。

【隔离知识指导】

1.隔离期限为自发病之日起至第10天,如果症状未消失,隔离时间应适当延长;

2.病人用过的毛巾、餐具等,可用开水煮沸消毒,被褥和其他不能煮沸的

物品可在阳光下曝晒;

3.学校和托儿所大意接触过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儿童,应进行检疫,检疫期为3周;

4.患过流行性腮腺炎或受过隐性感染的人,可以获得终生免疫。

三、出院指导

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霍乱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消化道疾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以夏秋季多见,患者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病理为霍乱弧菌寄生于小肠产生大量毒素致病。临床表现为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样排泄物、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属甲类传染病,它可以引起流行、暴发,危害极大,故对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必须上报防疫管理部门。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红细胞技术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尿素氮、肌酐升高,而碳酸离子下降。

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镜检有少许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粪便常规:可见粘液和少许红白细胞。

血清学检查:抗凝集素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

【饮食指导】

有剧烈吐泻者应禁食。轻度吐泻者可给流食,但不宜食用豆类、奶类等不易消化,有易致腹胀的食物。恢复期给半流质饮食,需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药疗指导】

1、补液疗法:

(1)静脉补液:输液的量和速度,视病情轻重、脱水程度、血压脉搏、尿

量及血浆比重等来决定。成人开始以生理盐水作快速静脉滴注,待血压回升后可改用541液(每升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另加50%葡萄糖20ml)或3:2:1液(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等渗碱液1份)。24小时补液量依轻、中、重型分别为3000-4000ml、4000-8000ml、8000-12000ml。儿童入院后24小时的总补液两量依轻、中、重型分别按每公斤体重100-150ml、150-200ml、

200-250ml计算。在脱水纠正且有排尿时,可给予氯化钾注射液加入上述溶液中滴注,剂量按每公斤体重0.1-0.3g计算,浓度不超过0.3%。大剂量输液时,应给予保暖。

(2)口服补液:对轻、中型病人可给予口服补液,重症病人经过静脉补液情况改善、血压回升、呕吐停止后,也可改用口服补液。口服补液配方为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目的:保证液体及电解质的摄入。

2、常用抗菌药物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可任选其中一种,以防止合并其它肠道细菌感染。其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静脉输液对血管有刺激性。【隔离和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隔离治疗到症状消失,大便培养隔日一次,连续3次阴性。

2、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饮水食物要消毒。

3、接触霍乱患者的人应检疫5日。

4、管理水源,加强饮食消毒及灭蝇工作。

三、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加强营养,食量要逐渐增加,勿暴饮、暴食,使胃肠功能逐渐恢复。

流行性感冒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呼吸道疾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传播速度快,可在人群中引起流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明显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轻微。婴儿、老年人和一些慢性病患者易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可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甲型极易变异,可引起反复流行或大流行。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验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少数可增多,但中性粒细胞不增多。病毒分离、血清学检验、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原多不作常规检查。

胸部X线检查:肺炎型两肺可见散在的絮状或结节状阴影,由肺门向四周扩散。

【药疗指导】

1、对症治疗:高热者头痛者可与阿司匹林,咳痰甚少或无痰者可予咳必清,痰多者予必嗽平。

2、抗病毒治疗:可给予病毒唑或奥司他韦。

【饮食指导】

1、病人宜卧床休息,多饮水,并注意口腔卫生。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如粥、面条、蛋羹等。

【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流行期间应加强个人防护,少在流行区或公共场所逗留,必要时戴口罩。

2、室内应经常通风透光,必要时空气消毒,乳酸或食醋3-4ml/m3熏蒸消毒。

3、药物预防:流行期间可酌情服用抗病毒药或中药预防

4、免疫预防:接种流感疫苗。

三、出院指导

1、加强营养,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应遮住口鼻。

细菌性痢疾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肠道疾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常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传播等方式,经口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无持久免疫。志贺氏菌主要侵犯结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急性菌痢白细胞总数可轻至中度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病人可有贫血表现。

大便常规:镜检可见白细胞、成堆脓细胞、红细胞

大便培养: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可以确诊。

注意事项:注意采集新鲜标本取脓血部分送检

【饮食指导】

急性期给予低脂流食,如果汁、藕粉、脱脂奶等,少量多餐。呕吐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病情好转后改半流食,如米粥、面条等,辅以少量青菜。粪便正常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禁食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便后清洗臀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大便频繁者,肛周涂以凡士林,防止糜烂,

【药疗指导】

1、对症治疗:电解质丢失者口服补液盐溶液,失水严重者静脉补液,以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发热患者酌用退热剂,如肌注安痛定。腹痛者可予颠茄

片。

2、抗菌治疗:口服黄连素或氟哌酸,也可静脉滴注喹诺酮类药,如环丙沙星等,引起刺激血管,需缓慢静滴。还可遵医嘱使用其他类抗生素。

【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消化道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的管理,消灭苍蝇。

3、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变质食物。

三、出院指导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

水痘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呼吸道和接触性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包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该病全年散发,冬春较多,病人及带毒者是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鼻咽部分泌物、血液和疱疹液中,通过飞沫与皮损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多见,病后免疫力持久,第二次感染发病者极少见,但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

疱疹刮片:刮去新鲜疱疹液送检。

【饮食指导】

食营养、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出疹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药疗指导】

对症治疗:避免搔抓疱疹处以免继发感染,皮肤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擦,疱疹破裂后可涂甲紫或抗生素软膏。

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有一定疗效,如出疹24小时内应用,能控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

【护理与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2、呼吸道隔离治疗到全部疱疹结痂。

3、物品和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消毒。

4、减少疫源接触,提倡疫苗接种。

三、出院指导

增加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病毒性肝炎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消化道和接触性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肝炎病毒。各型肝炎病毒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现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增高,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下降。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肝功能检查。

尿常规: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

甲胎蛋白(AFP):检测AFP含量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常规方法。

影像学检查:彩超有助于鉴别阻塞性黄疸、脂肪肝及肝内占位性病变。做彩超前需禁食水8小时。

【药疗指导】

护肝药:维生素C,维生素B,肝泰乐

免疫调节类:胸腺肽或转移因子等,通常会出现发热反应,属正常反应,不作处理,体温过高时可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抗病毒治疗:干扰素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治疗中应检查生化指标、血常规、病毒学标志等

【饮食指导】

合理营养:进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和热量的饮食。

(1)肥胖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限制热能,控制饮食。

(2)血氨增高、有肝性脑病倾向或症状时,给予低蛋白饮食,严重肝性脑病时严格限制蛋白质。

(3)要多给予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全奶、奶油、黄油及各种植物油等。黄疸期给低脂肪食物,少量多餐。

(4)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含量丰富的食品,食物越杂越好,要注意选择富含氨基酸的事物。多吃鱼、虾、牛奶、黄豆、玉米、小红枣等支链氨基酸含量丰富的食品,少吃猪肉、羊肉、牛肉等含芳香族氨基酸多的食物,多吃菜花、圆白菜等可以补充体内维生素K。

【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3、注意个人隔离

4、甲型和戊型肝炎注意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加强粪便、水源管理,做好食品卫生、餐具消毒等工作。乙、丙、丁型肝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血制品管理,HBV标志阳性者不宜从事饮食业及服务业。

5、提倡疫苗接种。

三、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加强营养。

2、避免损害肝脏的药物和食物,戒烟酒。

麻疹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最多。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其鼻、咽和眼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在潜伏期末及1-3天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人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以儿童多发。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合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各项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一般不作常规检查

【药疗指导】

对症治疗:高热可酌情用小剂量解热药物如苯巴比妥肌注。咳嗽可与咳必清

止咳。皮疹痒者可予炉甘石洗剂外擦。

【饮食指导】

多饮白开水,给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不宜过食油腻及燥热食品。

【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隔离治疗至出疹前后各5日,有并发症者隔离至出疹后10日。

2、病室要温暖,空气流通,但避免冷风直吹。

3、注意皮肤、口腔、鼻、眼、耳的清洁。

4、流行期间避免疫区接触。

5、提倡疫苗接种。

三、出院指导

增强营养,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手足口病标准健康教育

一、入院宣教

介绍病区环境、值班医生、值班护士,介绍看病流程,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护措施和感染性疾病科的住院制度,介绍作息时间,介绍便民措施,进行个人和财产安全教育。

二、住院宣教

【疾病知识】

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萨奇A16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当患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病原体进入机体导致该病而出现症状[4]。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手足口病无明显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大范围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重症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脑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

【检查宣教】

目的:明确诊断,确诊病情的轻重程度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影像学检查:胸部X片或CT有肺炎征象,心肌酶水平可有增高。护士向家属讲解检查的重要性,使患儿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检查。【心理指导】

由于手、足、口疱疹的疼痛刺激,使患儿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不安,不能安静地接受治疗。因此医护人员态度要亲切、热情、和蔼,要以自己的言行取得患儿的信任,减轻紧张心理。做治疗时采取鼓励表扬法,使患儿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哭闹,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与睡眠。

【饮食指导】

使患儿保持情绪稳定,宜进营养丰富、刺激性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要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宜温凉、清淡、可口,少吃零食,忌食肥甘、油腻、冰冷、辛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因口腔疼痛,咀嚼吞咽困难,唾液经常流出,引起消化液流失,要嘱患儿咽下唾液。

【隔离知识指导】

隔离室内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每日紫外线照射1-2小时,患儿的粪便、剩余食品、玩具等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h后处置;衣服、被褥暴晒6h;接触过患儿的医护人员被污染的手用肥皂清洗后再用“84”消毒液泡手.隔离时间为症状消失后约2周

【用药指导】

普通病例

1、对症治疗:发热患者可用退热药,如布洛芬10-15mg/kg.次,一日三次或尼美舒利5mg/kg.日,分2次口服。

2、抗病毒药:利巴韦林10-15mg/kg.日,分3次口服;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贫血、乏力等,停药后即消失。也可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

【护理方法指导】

1、皮肤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单、被褥要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肤;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药软膏。

2、发热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对于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可给予多喝温水,如体温超过38.5℃,可行物理降温或服用小儿退热药。【预防保健知识指导】

1、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2、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3、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职责 1.参与制订、修改医院有关医疗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本科室 的管理办法;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本科室的各种医疗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并参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2.制订本科室出入标准、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并具体 组织培训、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 3.优化科室医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定期检查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工作运转和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存 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建议及时反映给医务科、院领导。 5.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结 合本科室特点,开展科室新技术、新业务。 6.把好质量关,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减少差错, 杜绝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7.做好出院患者随访工作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达到较 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医疗纠纷。 8.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9.负责科室进修实习医师的安排、教学及考核工作。 10.负责教育科室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医 疗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门诊及专家门诊:负责本科室门诊疾病的诊治,开展知识宣教。

12.积极参与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抢救治疗工作。 13.按医院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本科有关医疗质量资料。 14.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活动和监督检查。 15.完成医院交代给的政府指令性任务及其他工作。 16.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并按照医院 安排对全院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17.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8.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19.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 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除。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20.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 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患者和接触污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患者提供口罩。 21.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 编辑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 编辑 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 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 1、选址 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建议间距20~25m。 ⑵感染性疾病科必须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普通门(急)诊显著位置也要设有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急)诊就诊。 2、布局 ⑴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应完全分隔,呼吸道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⑵感染性疾病科应分设呼吸道发热病人、肠道病人、肝炎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应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⑶感染性疾病科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⑷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置医务人员更衣室,在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符合要求的第二次更衣区。 3、通风、排风 ⑴感染性疾病科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⑵感染性疾病科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空调系统;绝热加湿装置空调系统。设中央空调系统的,各区应独立设置;呼吸道发热门诊设全新风空调系统,肠道、肝炎门诊设中央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和换气次数不得低于设计规范要求;不设空调系统的,应确保自然通风。 4、消毒 ⑴感染性疾病科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⑵感染性疾病科内应设置专用的消毒室。 ⑶各业务用房必须安装紫外线灯或其他备用卫生部批件的空气消毒器械,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装置、消毒箱、纱窗纱门、防虫防鼠等消毒隔离和卫生设施。 5、呼吸道发热门诊的具体要求 ⑴呼吸道发热门诊内至少设置一间诊室。

安徽省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

安徽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页脚内容1

2.应建立健全各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落实。制度至少包括传染病医院感染预 防与控制制度、预检分诊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等。10 查看资料 现场考核 无制度及操作规程不得分,缺1 项制度扣1分; 制度或操作规程无针对性或更新 不及时扣1分; 对制度、流程不知晓,每人扣1 分; 制度未落实,1项制度扣1分。 三.环境布局(15分)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病房平面布局应洁污分区、 洁污分流明确,互不穿插交叉,且应标识明确;呼 吸道传染病诊疗的门诊和病房除上述要求外还应设 医护人员相应的缓冲区域,缓冲区设非手动式流水 洗手设施,必要时设负压病房。 4 现场查看感染性疾病科布局分区和流程,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病区不同种类传染病人应分区 分室安置,同种疾病患者安置于同一病室,床间距 应≥1.1米。 4 现场查看 病区设置、患者安置不符合要求 一项扣1分,床间距不符合要求 扣1分。 3.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定时通风,根据需要 安装空气消毒装置,消毒设施配备符合要求。 3现场查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4.墙面和门窗表面清洁、无尘、无霉斑,病区环境 无卫生死角。 4现场查看 环境不洁扣2分; 有浮尘霉斑等,一处扣1分。 页脚内容2

四.消毒隔离(30分)1.所有诊疗器具、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 菌;重复使用的器械或物品必须送至消毒供应中 心集中清洗、消毒灭菌。 5现场查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在有效期 内使用和存放,存放环境均符合管理要求。 4 现场查看存放、使用不符合要求扣1分, 发现过期物品扣2分; —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的索 证不全一项扣1分。 3.诊疗中使用的诊疗仪器如呼吸机、监护仪、输 液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器的 按钮、操作面板等,应每天擦拭消毒,对精密仪 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 说明书。 5 现场查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 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期间应每周更换; 遇污染应及时更换。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 及时进行床单元终末消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 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 用后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上 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或一次性使用,复用的医 用织物应单独消毒后清洗,不得与其他医用织物 混洗。 3 现场查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5.病区环境表面每天进行清洁、消毒,遇明显污 染随时去污与消毒。地面清洁采用可拆卸式拖把 并分区使用,抹布一床一用,用后的拖布、抹布 集中清洗 5 现场查看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拖布、抹布使用集中机械清洗、 消毒的医疗机构加2分。 页脚内容3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规范方案

感染性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节轮状病毒感染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流行季节北方以寒冷季节1~3月份为主,南方以春夏季为主,可以通过水污染暴发流行,亦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 (1)起病急,腹泻为主,黄色水样便,无粘液及脓血便,腹泻每天5~10次不等,伴恶心,呕吐,腹痛及乏力。 (2)腹部压痛,肠鸣音增强,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脱水。 (3)体温正常或低热,病程数日或稍长,预后良好。 3.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白细胞大致正常或稍偏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大便外观稀水样便,镜检多无异常,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 (2)粪便中病毒抗原检测。 1)电镜检查:粪便作免疫电镜检查可检出轮状病毒颗粒。 2)单克隆ELISA法或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后者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强。

3)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恢复期有4倍以上的增高则有诊断价值。 4)病毒核酸电泳图分析:提取病人粪便中的病毒核酸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图谱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其他腹泻性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 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 隔离病人,防止食物和水的污染,加强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第二节手足口病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多发于4—9 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可有密切接触史。 2. 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手足口臀部红色斑丘疹,疱疹,部分重症患儿可有易惊,肢体抖动,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肺出血,呼吸循环衰竭等。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大多数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部分患儿可有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AST,ALT,CK,CK—MB升高等 【治疗原则】 1. 行消化道,呼吸道隔离1—2 周,卧床休息。流质,半流质饮食。皮肤粘膜皮疹护理。 2. 可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5—7 天,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痰热清,喜炎平,甘利欣等。重症患者根据病情应用甘露醇,加强龙,丙种球蛋白等。 3. 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不能进食者给予葡萄糖,电解质,维生素等输液对症治疗。 4. 根据病情作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CRP,血生化,肝功,心肌酶,胸片,心电图等。

感染性疾病科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和流程

医院感染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医院感染科工作职责为加强医院的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医院控制传染病能力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水平,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职责。 一、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二)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三)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四)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五)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六)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七)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八)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

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玻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 (九)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十)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二、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职责 (一)医师职责。 1、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 3、及时筛查传染病病人,正确诊疗和转诊传染病病人。 4、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玻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的同时,配合护士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6、对就诊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二)护士职责。 1、认真履行护士的义务,在护理工作中规范执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感染性疾病护理知识、技能和传染病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流程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流程、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 各项规章制度、流程与岗位职责 阜南县医院感染科管理与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流行动态、诊断、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 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示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疾 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疾病科工作区域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必须 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要求、准确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告预防保健科或医院及时、. 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

订报告。 9、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六)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颖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七)对呼吸道/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同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我院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诊治,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上级医院。转诊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九)感染性疾病门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肝病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 2、各区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具体要求参照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第三章第二十五条;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常规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我国中医医院相关科室的建设与管理经验,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南。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

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二、基本条件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独立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保护患者隐私,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开设独立的发热门诊、设置2-6张肠道留观病床,2-10张呼吸道隔离病床,肠道门诊、传染病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第九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当设置挂号收费室、发热门诊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独立候诊区和诊室、检查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B超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三级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感染科还应设置独立的处置室和抢救室等。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及有条件的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设置中医特色治疗室(如针灸、火罐、足疗、

绩效方案--感染性疾病科

感染性疾病科 护理工作奖惩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现根据医院、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总体要求 科室护理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操作规程,做到责权利明确,严格考核,奖惩分明,使科室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奖惩规定 一、在医院职工之家、工作动态、创甲快讯、东医风中每发表1篇文章奖励15元(个人统计,月底上交)。 二、本年度在省级及其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第一作者),每发表一篇奖励100元,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第一作者),每发表一篇奖励300元,完成一项国家专利(第一发明人)奖励100元,奖励时间为作品正式出版时间。 三、在本年度医院组织的新技术评选中,一等、二等、三等、优秀第一获奖者分别奖励500元、300元、200元、100元。 四、代表科室参加医院集体活动获得个人一等奖(第1-2名)奖励100元,二等奖(3-5名)奖励50元,三等奖(6-10名)奖励30元,代表医院参加省市活动获得个人一等奖(1—2名)奖励500元,二等奖(3-5名)奖励400元,三等奖(6-10名)奖励300元。

五、在院及护理部组织的满意度调查中被患者提名表扬的,奖励个人10元。 六、个人休息时,因科室特殊情况需要值夜班,给予值班者补休一天。 七、质控小组组长每月奖励100元。 处罚规定 一、业务管理方面 1.在医院组织的质量考核中,每扣科室0.1分,扣当事人10元,以此类推。 2.对分管的项目(各种记录、报表等)如未及时完成导致在医院检查中扣分,每扣科室0.1分,扣当事人10元,并扣除当月质控奖励。 3.严格交接班制度,因交接班不清发生压疮扣上班和当班当事人各200元,当班发生压疮的扣当事人200元(科室按严重差错对待),制度、流程执行不严发生一般差错,扣100元,关键环节发生差错,扣500元,发生严重差错事故者,执行医院的有关处罚决定。 4.凡被病人或家属投诉到医院督察科或其他部门,经调查属实,扣当事人100元。 5.在科室公共场合,同事之间吵架或与患者发生严重争吵,影响科室形象的扣当事人200元。 6.病区护士长做好日常质控,质控小组内部相互发现问题更改后不扣分,护士长在质控活动中发现问题详实记录,每发现一项问题扣当事人1元,个人月累计超过20项,每项问题扣当事人2元。 7.管理连带责任:院级扣分(护理扣分)每分扣护士长10元。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考试内容及答案(1)

医院感染诊断试题 日期: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狭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48小时后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3、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4、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 ℃超过 2 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5、输血相关感染中,艾滋病潜伏期长,《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受血者在受血后 6月内出现HIV抗体阳性,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但需进一步进行确证实验。 6、院内急性盆腔炎患者仅限于入院48小时后,或有宫腔侵袭性操作、自然分娩24小时后出院一周内发生者。 7、与脐部插管有关的脐动静脉感染应归于心血管系统感染。 8、移植的皮肤发生排斥反应并伴有感染临床证据(炎症或脓液)视为医院感染。 9、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0、医院发现下列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11、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微生物的过程称为灭菌。 1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逆行感染)。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患者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发热>38℃并伴有寒战,血液培养分离出大肠埃希菌,该患者医院感染属于:(B )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目录 1.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P2 2.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 P4 3. 感染性疾病科预检分诊制度…………………… P6 4.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 P7 5.感染性疾病科人员分级防护制度……………… P8 6.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工作制度………………P10 7.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工作制度……………P11 8. 感染性疾病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门诊工作制度…P13 9. 感染性疾病科留观制度………………………… P14 10.感染性疾病科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特定人群实行医疗救助制度及保障措施…………………………P15 11.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岗位职

责………P17 12. 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岗位职责…………………… P17 13.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岗位职责………………… P18 14.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岗位职责…………………P20 15. 感染性疾病科卫生员岗位职责………………… P21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 一、人员要求 (一)医务人员均按出诊表准时上岗,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诊。 (二)接诊区每一班人为一个治疗小组,值班医生任组长,组员由护士、检验科技师、卫生员等组成。采用挂号、收费、诊疗、配药、化验与隔离观察等“一条龙”服务模式。 (三)组长以身作则,严格管理,在班期间负全责,疑难问题及时上报科主任,统一协调指挥。

(四)不拒诊每位患者,对患者态度和蔼,耐心细致,把每位发热患者按疑似患者标准对待,认真检查,不漏诊。 (五)根据不同传染疾病的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隔离防护。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肺炭疽防护措施。值班医务人员离开指定的区域时应进行适当的防护。 二、消毒隔离要求 (一)感染性疾病科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及充足的防护用品,方便医务人员、患者和陪人等使用。配备充足的消毒药品和器械,如含氯消毒剂、喷雾器等。化验室应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管理。 (二)建立预诊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引导至隔离诊室诊治,室內设施有专用体温枪、听诊器、血压计等。陪人给予适当的防护。 (三)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开。明确三区分布与功能: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间、库房等;半污染区为治疗准备室、药房(或药柜)、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各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留观室、化验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 (四)医务人员应做好标准预防,遵守隔离原则。进入隔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方案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方案 一、业务范围 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就诊患者的传染病筛查和感染性疾病治疗。 二、工作制度及流程 (一)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期对科内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内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6、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理》,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条理》,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 9、与公共卫生科密切配合,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二)工作流程 1、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挂号—分诊—就诊—检验—取结果—取药—留观/离院/转诊。 2、病例诊断及报告流程(略) 三、人力资源配备及岗位职责 (一)人员配备 医师5人:胡轶智、彭友杏、周全、周家善、胡鹏飞 护士1人:袁文凤(主管护师) (二)岗位职责 1、医师职责: 认真履行医师的义务,在诊疗工作中规范执业,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并能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9139感染性疾病科管理制度 Infectious disease department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流行动态、诊断、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示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疾病科工作区域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

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要求、及时、准确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告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订报告。 9、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2020年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精选干货)

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我院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 编辑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 采取安全隔离措施, 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 编辑 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 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 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 1、选址 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建议间距20~25m。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讲解

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做好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各级综合医疗机构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功能相对独立的呼吸道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艾滋病门诊等。 一、设置原则及基本要求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纳入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其业务用房应根据功能需要合理安排布局。 2、感染性疾病科内部应严格设置防护分区,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流程,采取安全隔离措施,严防交叉污染和感染。 3、感染性疾病科的各类功能用房应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做到可分可合,能适应公共卫生医疗救治需要。 4、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科业务工作要求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合格的医、护、技工作人员。 5、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制定各级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二、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要求 一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一) 1、必须设立感染性疾病诊室和候诊室,与普通诊室相隔离,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有独立卫生间和医务人员更衣、洗手间。 2、感染性疾病诊室内部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感染性疾病诊室应安装紫外线灯和洗手装置。

4、感染性疾病诊室的污水、污物等废弃物应严格消毒,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二级综合医院的设置要求(附图二) 1、选址 ⑴为控制交叉感染,感染性疾病科与其它建筑物之间应保持必要间距,确保通风。建议间距20~25m。 ⑵感染性疾病科必须与普通门(急)相隔离,避免发热病人与其他病人相交叉;通风良好,有明显标识。普通门(急)诊显著位置也要设有引导标识,指引发热病人抵达发热门(急)诊就诊。 2、布局 ⑴呼吸道发热门(急)诊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应完全分隔,呼吸道发热门诊空调通风系统做到独立设置。 ⑵感染性疾病科应分设呼吸道发热病人、肠道病人、肝炎病人的专用出入口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应设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的出入口。各出入口应设有醒目标志。 ⑶感染性疾病科内应设有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三区划分明确,相互无交叉,并有醒目标志。 ⑷感染性疾病科应设置医务人员更衣室,在半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符合要求的第二次更衣区。 3、通风、排风 ⑴感染性疾病科业务用房应保持所有外窗可开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 ⑵感染性疾病科的空调系统应独立设置,禁止使用下列空调系统:循环回风的空气空调系统;不设新风,不能开窗通风换气的水-空气空调系统;既不能开窗、又无新风、排风系统的

精选-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流程合理,做到有效分区(三区、两道),三区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两道为: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2、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措施 (1)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时应戴防护口罩; (3)疑似传染病,按下列途径管理:①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等);②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③收住感染性疾病科,按传染病要求住院或转院治疗。 3、留观病人预防控制 (1)普通病人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但需要抢救或病情危重,暂无法转传染病院的: 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离一一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避免转科,并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检查,以防在转送过程中造成感染的播散。 3)病房尽量配备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品相对固定,各种器械、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不得与他人共用。 4)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5)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6)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人用过的被单、床单、枕套等必须全部更换,经消毒后再清洗;病人污染的环境必须作终末消毒处理。 4、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每诊治一位病人均应洗手、手消毒或更换手套。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消毒,严重污染时随时更换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鞋套。 (2)医生检查、换药时必须戴手套,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 (3)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做好防护措施,有条件者根据病种隔离的需要提供隔离服。 (4)非该病区工作人员需进入时,应经该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医疗废物处理: (1)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如瓜壳、纸张、一次性饭盒等)应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所有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2)病人房间的台面、门把手、地面、诊疗用品、废弃物、便器等必须由专人负责严格消毒。(3)排泄物、呕吐物及分泌物的处理:用1000-2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静置30分钟后,倒入病房卫生间便池冲水。 院感科 2018年1月5日

感染性疾病科规章制度

篇一: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与工作制度,共5种 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与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 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 专业知识、流行动态、诊断、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 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 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 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示与标志 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6、严 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 毒,工作人员在感染疾病科工作区域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 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 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 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 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 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要求、及 时、准确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告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 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 的,要及时修订报告。 9、与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10、 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 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传染病预诊分诊制度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

精心整理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100分) 考核项 目 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分值扣分标准 消毒隔离无菌技术1、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容器开启时注明日期、 时间。 2、使用中消毒液浓度合格,按规定进行浓度监测, 记录完整。配制的消毒液注明名称、浓度和时间, 现用现配。 3、一般诊疗用品(体温表、止血带等)每次用后及 时清洁消毒处理,湿化瓶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 毒,每日更换,使用前加灭菌水。 4、用后的仪器(监护仪、吸痰器等)及时清洁消毒 处理,有记录。 5、运送工具(担架、轮椅等)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污染时随时消毒,记录完整。 6、溶酶24h内使用、注明开启日期、时间,静脉用 药现用现配,超过2h后不得使用。 棉球、棉棒、纱布等应注明开启时间,一经打开, 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h。 7、静脉穿刺一人一带一消毒,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 灭菌。注射时碘伏、酒精擦拭消毒2遍,爱尔碘消 毒一遍,直径≥5cm。60ml小瓶消毒液开启后有效 期3天,500ML大瓶消毒液开启后有效期7天。 8、空气消毒记录完整,紫外线灯无灰尘,强度不低 于70uW/cm2。 9、拖布、布巾分开使用,分开清洗,拖布标识清楚, 消毒后悬挂晾干。 10、床单位终末消毒及时、彻底,擦床头桌有专 用巾,一桌一巾,一用一消毒。 11、医疗区域无工作人员生活用品,治疗室、换 药室等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无可见灰尘,无卫生 死角。物品橱内物品摆放次序正确,先期先用。 12、进治疗室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 13、床上用品每周更换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更 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的被服。 现场查看38分一处 不符合 扣2分

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流程、岗位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 各项规章制度、流程与 岗位职责

阜南县医院感染科管理与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 2、定时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流行动态、 诊断、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3、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5、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 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示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 清洁卫生,清洁、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 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疾 病科工作区域内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 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 8、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条例》,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疾病科工作人员必 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要求、及时、准确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告预防保健科或医院

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订报告。 9、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有关传染病的宣传 教育工作。 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