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6-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6-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6-人教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2 滁州市明光二中张万松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三个目录分别介绍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出现变动的三个表现。其中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介绍了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企业的兴起、发展、失败的过程,以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目介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因和概况。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洋务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多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以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

2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概况。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文表格等资料,加强对历史问题情境再现。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在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实践奠定了振兴中华的物质基础。

教学设计

图片导入

通过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图片联系到中国自然经济的经济形态以及这种形态的特点和变动的时间。

(板书)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推进新课

播放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材料一反映了何种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给近代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郑观应指出:洋纱洋布大量流入中国,使我国南方诸省广大手工业者失业。

(板书)一.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前提条件);

小农经济自身的落后性和脆弱性;

(2)表现:

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或织耕分离)

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多媒体展示材料:根据材料概括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已”。

——《近代中国手工业史料》

材料三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男工另有种花园、筑马路、做小工、推小车。女工另有做花边、结发网、粘纸锭、帮忙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法华乡志》卷2

(3)影响: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大量的雇佣劳力;

(板书)二洋务运动

多媒体展示材料: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

材料四《易·乾象》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名言。《礼记》中有“知困,然后能自强”之说。《宋史·董槐》载曰:“帝问边事,(董槐)对曰:外有敌国,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中的东汉“款塞”史事:“能自强者不敢窥,不能自强者,虽谨守亦将伺其隙。”如上诸说,揭示了“自强”所包含的努力向上、自力图强的基本内涵。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的现代化研究》高教出版社1996年版

材料五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1.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中;洋务派形成

2代表人物:图片展示

4.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失败的原因:

(1)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

(2)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

(3)洋务派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4)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根本)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九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思考:

(1)俾斯麦所言“归而行之”与“购而用之”,分别指中日两国的什么重大事件?

(2)从俾斯麦的介绍来看,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

(3)俾斯麦预言“三十年后”的强弱之分在哪一个历史事件中得到了体现?俾斯麦为何能做这一预见?

材料十他们不能完全了解西洋文化是自然的,可原谅的,他们对西洋机械十分佩服,十分努力要接受,对西洋科学相当尊重,且知道科学是机械的基础。但他们自己毫无科学机械常识,此外更不必说了。他们觉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及立国精神是至善至美,无须学西洋的。事实上,他们的建设事业就遭了旧的制度和旧的精神的阻碍。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十一轮船招商局经营三年,在华外国轮船公司就损失了白银1300万两;开平煤矿出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煤在天津市场的地位。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卢汉铁路的铁轨不是进口的,是由汉阳铁厂制造的。

这则材料反映了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有什么积极作用?

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5.评价:

(1)积极:

引进了……培养了……,客观上刺激了……;抵制了……,瓦解了……;

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为中国军事近代化提供了条件;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消极:

未能真正实现富国强兵

军用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是为了救国求强;民用工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了社会求富;

(板书)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背景:

(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2.概况:

(1)投资者:官僚、地主、商人

(2)产生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3)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4)代表企业:

多媒体展示材料:根据材料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材料十二1895年,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借机上海六家华商丝厂的总和。

材料十三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影响:

(1)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改变了近代中国的阶级结构,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十二“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奏请开煤铁各矿,创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但使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李鸿章:《筹议海防折》(附件),《李文忠公全书·奏稿》,卷24(3)客观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小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核心变动)

商企外业的出现;

产生了近代企业,包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

练习

1.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猛增,这现象说明的实质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和丝开始商品化

D.生产茶丝者获利甚多,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中,最能体现洋务派初衷的是A创立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

C筹划海防D培养人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