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技术参数

机房技术参数
机房技术参数

项目编号:GXTC-1215031

项目名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预警应急中心大楼配套信息网络系统

采购

1.7 机房工程

信息机房位于地质灾害预警应急中心二段1 层,面积约78.5 平米,内部可摆放19台机柜,2台强电列头柜和2 台精密空调。除强电列头柜外的19台机柜中,15台用于服务器安装。蓄电池室约40 平米,用于安装市电配电柜、UPS主机、蓄电池。数据处理室约31 平米,供地质环境数据处理使用。过渡监控室约26.5 平米,作为人员办公及进入主机房的通道。同时电力、空调、通风系统需满足机房的应用要求。见下图:

1.7.1机房装饰

1、吊顶

机房区域吊顶为微孔铝板吊顶,对顶部的处理方法为:机房天花及梁底部等四周墙面先找平清光,再刷防潮防尘漆两遍并敷设9mm 保温材料。其他功能区域为600*600*0.7mm 的铝扣方板。

2、墙面

本工程要求对机房区域四周墙面铺设彩钢板(钢板复合石膏板-0.6mm

以上镀锌钢板+12mm 厚防火石膏板),轻钢龙骨骨架(天地龙骨间距

400mm,内置50mm 厚保温岩棉),配装80mm 高拉丝不锈钢饰面踢脚线

(80mm 高10mm 厚,内衬10mm 厚防火石膏板)。墙面要求无论是基层还

是面层均应采用防火材料,墙面要求板材强度高,防火,耐污染,易清洗,

色调柔和无眩光。颜色宜选择乳白,象牙白等。

其他房间均应为腻子找平,刷乳胶漆。

3、地面

机房内地面采用高架式抗静电活动地板,敷设前必须做原地面找平、清

洁处理后,刷防尘漆基础处理。活动地板须做符合安全要求的等电位联接和

接地。根据机房安装的设备要求在对应位置必须采取承重、加固、防移措

施,地板高度需抬高400mm,便于强弱电工程布线及作为精密空调静压

箱。

防静电活动地板性能参数:

精密空调周围和进出水路由做防水堰,防水堰内沿做防渗处理,精密空调下

水和防水堰地漏设于空调周围;

4、门体工程

要求根据消防规范进行门体的设置,所有门体必须符合消防的规定,向逃生方向开启,带防火压边的门体应当在反方向。机房的门应保证最大设备(例如空调室内机)的进出,机房设备入口门体不小于净宽1.5m,净高

2.1m。

门洞四周需要使用方钢加固,防止变形影响门的正常开启。机房区内部隔断区域的门体要求采用符合当地消防规定的甲级优质钢制防火门。

防火门的门主体,五金器具,包括门锁,琐舌,门把手,合页等均要符合耐火1.5 小时以上的要求。

5、防鼠虫工程

为了保证机房电缆桥架线缆、配电设施,服务器设备等安全运行,机房需要做防虫鼠、防鸟驻的位置有以下几项:

1)空调排水管道孔

2)强电或弱电上走线桥架穿越机房墙壁的位置使用防火堵料堵严。

3)机房与外界连接的墙体或隔断的缝隙区管线槽接口处。

4)踏步及斜坡的边角处需要全部封实。

5)原有风管管线拆除或者土建脚手架固定等遗留的孔洞。

6)新风排烟通向室外的百叶窗口。

7)防止虫、鼠进入机房的措施必须保证符合消防要求。

1.7.2机电

1、配电

计算机设备供配电系统是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按照GB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和GB2887-89《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在本项目中按A 级供电方式施工。本项配电工程主要

是中心机房区内部配电,施工充分体现先进性、可靠性、可用性,严格按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满足规划需求和安全管理需要。本项机房供配电要求具有(市电、UPS)多级电力保障,重要系统供配电全部为“双总线”冗余配置,具有部分“故障容错”和在线维修及扩容能力,平面布局与线缆传输满足安全防火要求,并充分考虑防雷、防水、防潮、防爆、防盗、防虫鼠害等需求。

本项目中的配电工程包含:市电切换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以及机房内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空调新风设备、监控设备、照明和维修电源。

综合布线为400*100 网格桥架,静电地板以下动力电走防火桥架,电源市电柜(双路供电)交流电源列头机柜应包含防雷器,机柜门上配备集成智能电量仪表,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提供RS485 通讯接口及标准通信协议。可提供电压、电流、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度、功率因数等参数。交流列头柜的每路输出提供辅助触点用于监控开关状态,每路输出提供互感器用于监控支路电压、电流。每台电源列头柜(双路供电)A/B 面间有必要的安全隔离措施,投标人提供安全隔离方案。所有开关(业务机柜内、列头柜内)均应为施耐德、ABB 、西门子等同档次产品。

供电方式:配电系统采用交流50Hz,380V/220V ,接地系统采用TN-S 方式,零线和地线分开设置。

机房用电负荷采用TN-S 系统,计算机设备、空调系统负荷等级按照一级负荷进行设计,照度、维修插座等按照三级负荷进行设计。

供电系统具有防雷、防火、防水、抗电网浪涌等功能。机房导线:主干电源线及主干分支线路采用阻燃电缆,至机柜电源线采用屏蔽阻燃电缆线,线径选择充分考虑余量。

屏蔽电缆铺设机柜上方强电梯架上;

BV 导线穿金属线管、金属线槽保护。

强电布线采用放射状路由。

服务器设备采用工业连接器。电源线应尽可能远离计算机数据线和信号

线,并避免并排敷设。

2、照明

机房内照度不应低于500LX ,辅助机房内照度不应低于300LX 。眩光

限制标准:机房内基本工作间无眩光,眩光限制等级为Ⅰ级;第一类辅助

房间眩光限制等级为Ⅱ级,可以有轻微眩光;第二、三类辅助房间眩光限制

等级为Ⅲ级,允许有眩光感觉。照明要求分区分路集中控制。

通过多联开关控制灯具,实现各区域内照度均匀增减。

应急照明要求:机房内应急照明采用UPS 供电(UPS从交直流电源室

UPS 馈电柜来),应急照明应大于50LX ,均匀布置无死角。正常时灯具为

一般楼层照明供电,当照明电出现故障自动切换至UPS 供电。

在楼道的出口处设置应急出口标志灯。

灯具要求为高效荧光灯具,考虑节能及综合性价比,配备与灯具配套品

牌的电子镇流器。主机房内的灯具安装要求排列整齐、美观。格栅灯具嵌

入安装在铝合金大龙骨上。

3、防雷接地

机房设、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及防雷保护地。大楼联合接地已满足

要求,应从大楼联合接地采用接地电缆引入机房与接地铜排相连,至少有两

点相连,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 欧姆,零-地压降小于1伏特。考虑到机房

的抗静电要求,根据机房的设计规范,机房的静电电压应<1KV 。要求对

抗静电活动地板进行可靠的接地处理。机房内需布置接地铜带网。另外,镀

锌钢管、金属软管、金属接线盒外壳等均应进行可靠接地,避免因电源波动

较大而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

本工程要求在机房市电配电柜输入端B级加装B+C级防雷器

(50kA),在UPS 分配柜加装C 级防雷器(20kA )实施防雷保护;所采用的电源防雷器要求采用高质量的品牌,要求选用带NPE 地中保护模块。

1.7.3UPS

UPS 供配电系统是为了满足机房设备用电可靠性的要求,建议采用双总线UPS系统供电。机房内电子信息设备由一套UPS 系统供电、两台60KVA UPS 系统组成“ N+1”系统。在机房设置2 台列头配电柜,每台容量为

48KW ,各服务器机柜需布置两路电源,两路电源均引自UPS 系统输出配电柜。

另外,会商室多媒体系统和会议楼内的视频会议室的多媒体系统均由UPS 供电,其中视频会议室设备功率按8KW 考虑。

1.7.4空调

为确保机房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及机房内的设备需连续运行,工作时间长的特点,机房专用空调在原有大楼空调系统运行情况下,仍采用N+1 备份运行方式,在一台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都可以启用备机运行,确保室内温、湿度等环境要求,满足满负荷常年连续运转,具有极高的可靠性。空调制冷量可根据电源容量计算,60KVAups 服务器最多可制造35kw 热量,机房区使用精密空调。根据面积与热损失并估计未来电源系统可能扩容,由此估算机房需显冷35kw,配电

室需显冷12KW

根据设备功率和机房面积来计算

Qt=Q1+Q2

Qt 总热负荷(KW )

Q1设备热负荷(=设备功率*0.8)

Q2 环境热负荷(=0.15KW/m2* 面积)

机房空调技术要求,共计2台精密空调,1台柜式空调。

制冷量:≥ 50KW ;

显冷量:≥ 45KW ;

循环风量:≥ 14000m3/h;循环风量满足机房的面积需要,保证整个机房的温湿度均衡;

机外余压:≥ 100pa,机外余压满足机房的面积需要,保证整个机房的温湿度均衡;

送风方式:下送风上回风;机房静电地板高度>300mm;冷凝方式:风冷式;

加湿方式:电极式或红外线式;

加湿量:≥ 8KG;加热性能要求:电加热式,分两级加热,带安全热保护;除湿要求:空调机组安装有快速除湿装置,以减少空气过冷及热补偿的能量损失;

空调机噪音标准:室内机组,距机组正前方2 米,高1 米处的自由空间声压级≤ 65dB;室外机组,距机组5 米处自由空间声压级≤ 60dB;

空气洁净度:空气过滤器应符合美国ASHRAE52-76 或Eurovent4-5 标准并便于更换;

温度、湿度控制性能要求:自由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具有制冷、加热、加湿、除湿功能,温度控制范围:18℃~28℃,精度± 1℃,湿度控制范围40%~60%,精度± 5%RH。温湿度波动超限能发出报警信号;空调机组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空调机组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空调机组具有火灾自动停机

和漏水检测功能;室外机配置满足北京地区气候环境365×24 全年运行要求。

新风系统新风系统需满足GB-50174-2008《电子信息机房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满足:主机房宜维持正压。主机房与其它房间、走廊间的压差不宜小于5Pa,与室外静压差不宜小于lOPa;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应取下列二项中的最大值:

1 )按工作人员计算,每人40M3/h。

2 )维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主机房内空调系统用循环机组宜设初或中

效两级过滤器。新风系统或全空气系统应设初、中效空气过滤器。也可设置亚高效过滤器。末级过滤装置宜设在正压端。

1.7.5动力环境监控

对机房内配电柜、精密空调、UPS、温湿度、漏水、门磁、视频图像等环境信号进行监视,报警方式有声音报警、电话语音报警、短信报警三种方式。

1.配电系统监测

对市电输入/输出;UPS 输入输出配电柜的三相电量参数(电压、电

流、三相有功功率、频率、功率因数、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实施监测。

2.对配电柜的主要开关的开合状态实施监测实时显示并保存该配电柜内的主回路各监测参数的数值,实时显示并保存开关开关工作状态。设定电压、电流的上限值与下限值,当监测的电压或电流超过设定的允许值、开关断开(或闭合)时,系统诊断为有故障(报警)事件发生,监控中心立刻弹出相应的报警页面窗口,同时监控主机发出多媒体声音报警及自动拨打预设电话,实现电话语音报警,同时可实现短信报警,通知值班人员或相应的主管人员。

对多台列头柜的双面输入三相电量参数(电压、电流、三相有功功率、频率、功率因数、无功功率、视在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实施监测。

3.UPS 监测系统

UPS 提供远程监控通讯接口与完整准确的通信协议,监测协议提供的所有状态和参数。对智能UPS 的模拟量与数字量进行实时监测。

模拟量:输入电压、输入电流、输入频率、负载电压、负载电流、负载频率、旁路电压、旁路电流、旁路频率、逆变器电压、逆变器电流、逆变器频率、各相有功功率、标称功率、视在功率、负载率、电池备份时间等。

数字量:输出电压超范围,电池工作模式,旁路工作模式,电池电压高,电池电压低,系统报警,系统暂停,电池电压低报警,旁路电压超限,主电压超限等。

实时显示并保存UPS 通讯协议所提供的能远程监测的运行参数和各部件状态。实时判断UPS 的部件是否发生报警,当UPS 的某部件发生故障或越限时,监控主系统立刻弹出相应的报警界面窗口,同时监控主机发出多媒体声音报警及自动拨打预设电话(座机或手机),实现电话语音报警,通知值

班人员或相应的

主管人员

4.精密空调的监控监测部份:温度、湿度、温度设定值、湿度设定值、空调运行状态、风机运转状态、压缩机运行状态、加热器加热状态、加

湿器加湿状态、压缩机高压报警、风机过载、除湿器溢水、加热器故障、气

流动故障、过滤器堵塞、制冷失效、加湿电源故障、压缩机低压报警、压缩机高压报警等。

控制部份:空调的远程开机、关机,空调的温、湿度的远程设定。监测空调机运行状态,用图形和颜色变化来显示空调的工作情况,故障时将报警。空调的压缩机高压报警、风机过载、除湿器溢水、加热器故障、气流动故障、过滤器堵塞、制冷失效、加湿电源故障、压缩机低压报警等的监测与报警,检测空调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本监控系统在远端监控室内控制空调机的启、停,来电后自动开机,空调机组定期循环运行、故障自动切换,系统能根据机房实际需要自动增减投入运行的空调数量。

实时显示并保存各空调通讯协议所提供的能远程监测的运行参数、各部件状态及报警情况。报警时,可通过所弹出的报警窗口中相应颜色的改变来分辨报警,同时系统将发出多媒体声音报警,自动拨打预设电话,实现电话语音报警,通知值班人员或相应的主管人员。通过历史记录直观看出空调机的运行品质,防止小的故障扩大。

5.温湿度检测系统

温湿度一体化传感器把检测到的温湿度值实时传送到监控主机中,并在监控界面上以图形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温、湿度值报警值应能通过监控系统平台进行调整设定,一旦温、湿度值越限,系统将自动弹出报警框并触发语音报警,提示管理员通过调节空调温、湿度值给机房设备提供最佳运行环境。

6.漏水检测系统

要求系统采用先进的定位漏水检测系统,用来监测机房内有无漏水事件发生,确保设备不受水浸的危害。

当系统检测到有漏水情况发生时,系统在第一时间报警,监控界面自动切换到漏水监测画面上,发出声音、电话、短信报警,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排

除漏水故

障。

7.安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门禁管制系统组成,各自系统能独立运行,但各系统之间应具备联动控制功能,并

且能向第三方软件提供接口便于信息系统的整合要求。

各出入口均应设置入侵探测器、摄像机、和门禁管制;同时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在重要设备处(例如:服务器、UPS、配电柜、电池、网络设备等)及每个机柜通道处均应设置相应的视频监控。所有录像资料保存期(24 小时实时录像)不得小于60 天。

入侵探测器及门禁读卡装置须带有防拆功能。紧急情况时,门禁控制系统应能受相关系统的联动控制而自动释放电子锁。所选产品应为知名品牌,高可靠性。摄像机高清晰度。

8.系统软件平台功能通讯管理:支持通过RS232/RS485/RS422、SNMP、TCP/IP 网络与本地或远程设备通讯,设备通讯故障、网络设备通讯故障进行报警管理;设备指令最小响应时间<0.3 秒;

设备管理:至少兼容上百种设备通讯协议;监测设备数量能达到10000 台以上;提供设备增加或删除接口、提供设备模板可批量接增加同类的监测设备;支持在不修改系统主程序的情况下可自由扩充对其它协议的支持。

界面组态功能:系统提供组态功能,至少支持二十种界面组态控件,

可自由定义修改设备监控界面;可在线修改监控界面;

数据管理:系统自动存储多种运行数据(至少包括设备的所有监控参数的历史数据记录,设备报警记录;报警通知记录;报警处理记录;值班人员报警确认记录),所有以上数据可在本地或远程查询、打印、导出到excel 格式文件。数据存储到SQL 等大型数据库服务器中,保存一年运行记录。

控制管理:系统提供非常灵活的控制方式,可以帮助用户非常及时有效的实现对设备的保护,以及帮助用户节能和延长设备寿命。包括手动、周计划定时控制、报警联动控制;用户控制记录,跟踪存储设备的控制记录、并提供查询打印功能。

安全管理:包括所有用户操作权限、所有用户操作记录。报警管理:系统支持多样报警方式,电话报警、短信息报警、邮件报警、声光报警、屏幕报警;报警产生和解除时可联动控制设备;报警可以本地和远程进行布防和撤防;支持自定义周计划时间段报警,每个报警至少支持三个以上的计

划时间段;报警记录管理,详细记录报警的通知记录,及值班员报警确认记录;报警记录内容有:报警设备,报警参数、报警内容、报警时间及报警信

息是否成功发送,如短信报警是否成功发送出去、电话拨号报警时是否接通了用户电话等;支持集成报警或分散报警,所有以上报警既可集成到监控服务器,也可以在远程其它主机进行处理;报警远程设置功能,支持在本地和远程设置报警。

自动健康报告短信息:系统支持自定义的整点发送健康报警短信息,内容包含系统的运行状态,资源使用情况;系统支持整点发送设备运行状态报告,内容包含设备名称、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无需到机房查看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

短信服务功能:支持自助短信功能;运维计划短信预告功能。自动报表管理:系统能自动生成每日的、每周的、每月的设备运行记录报表,自动存储到excel 格式文件中。系统能手动生成用户自定义时间段的设备运行记

录报表。

设备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提供设备档案信息库(信息库需甲方提供各种设备信息),其中包含设备的档案信息(至少包含设备厂家,经销商,设备生产日期,设备安装运行日期,生产厂家联系方式,技术支持人员及其联系方式,管理人员及其联系方式,设备保养周期,设备使用寿命),系统内置设备信息组件,通过设备信息组件可录入、修改、查询、打印设备信息档案。

系统组网方式:系统支持多种方式组网监控方式,客户端与WEB 方式;多台服务器联合监控模式;

集成门禁监控及门禁授权:集成监测门禁记录;集成门禁的授权,授权内容包含门禁卡可进出的门区管制、可进出的周计划时间段管理、门禁卡的安全密码管理,门的远程开启。

监控界面分组及轮询功能:系统支持根据地区或区域对监控界面进行分组管理;系统支持根据监控对象类型,对监控界面进行分组管理;监控界面可自动轮询,轮询周期可灵活定义;以便一次性能看到所有被监控的设备状态。

设备电子地图功能:系统支持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排班管理:预先按时间、日期规划值班,当班人在软件中确认,并提醒值班

人员的值班时间,报警信息通过设置只发送给值班人员。

专家诊断库:由于每个监控工程涉及设备种类繁多,且品牌众多。所以本系统为了能够及时排除故障设计了设备信息管理功能。其中记录了与设备相关供应信息和管理信息,当日常管理人员发现该设备出现报警时,可根据设备信息库提供的信息快速处理报警。当系统发出报警时,报警会连接到专家知识库,在管理员确认报警信息的同时系统会给出判断报警原因的诊断方法和处理建议,使管理者迅速的排除设备故障和隐患。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性能要求:

高度自动化:自动采集机房环境参数和运行状况,在统一的平台下进行展现给用户,通过声光结合手机短信、电话语音警等多种手段,实现故障的自动预警、警告和必要的故障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能够进行分析和整理,并以表格图标等多种方式提供给用户,为机房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高可靠性:监控系统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能;能在恶劣的机房环境下(包括机房出现故障的情况下)365 天*24 小时连续工作,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15 万小时;必须有足够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做到不漏报不误报;系统的局部故障不影响整个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

高扩展性和技术先进性:监控系统必须考虑到现有的监控点及今后可能需要不断扩充的需求,联网监控系统具有较大的容量、较低的扩展成本且不受监控点的限制。监控系统,除与本厂家的现场监控单元连接外,还应提供开放性接口,供不同厂家设备连接。监控系统应预留多种对外接口,能向上级集中监控平台提供监控软件的所有监控数据及报警信息,其中数据接口包括数据库接口、TCP/IP 接口及SNMP 协议接口等。

高兼容性:监控系统必须符合国际工业监控与开放式的设计标准,必须保证能与所有的机房环境设备相兼容;软件硬件均应采用模块化结构。能同时向上和向下兼容。

实时性:监控系统所有设备的通讯间隔控制在3 秒钟之内,敏感设备数据刷新能力在1 秒以内。每个监控单元均可实时处理和存储监控数据。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监控系统必须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机房监控设备的资

源,保护现有监控设备的投资

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监控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免维护性,系统运行不应

需要人工干预,提供给用户的界面要简单友好。

安全性:多用户、密码控制,能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管理和查看权

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