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党课讲稿(12页)

以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课讲稿)

前言

40年风雨兼程的艰苦奋斗,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向强起来稳健迈进。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引擎,是40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

40年来,我国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再到统筹城乡,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对外开放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改革开放经历了先点后面、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成功完成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高速增长历史阶段的使命,推动实现了人民生活从尚未温饱向小康社会的伟大

历史转变;我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深刻把握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科学认识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安排的必然要求,提出一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体系和工作方案,使高质量发展从思想与理论构建阶段步入全面实施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方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新时代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牢牢守住发展底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什么特别强调要牢牢守住发展底线?从国际形势看,美国在战略上把中国定位为主要竞争对手,大搞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交往采取各种限制性措施,随着我国逐步向世界中心崛起迈进,我国面临的外部压力会越来越大。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从1960年到2008年间,全球101个中等收入

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个成功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究其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风险的防范,在影响和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上突破了底线,出了大问题。从国内任务看,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时期,迫切需要尽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克难的深水区,迫切需要尽快从根本上消除各种突出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正处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未雨绸缪,增强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牢牢守住发展底线,要求我们必须在改革开放中顶住外部压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合作共赢的原则下相互补益、互相促进,引领世界和平发展;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激发我国发展动力活力、调动各种发展积极要素因素,坚持不懈、凝聚力量、不遗余力地尽快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三大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我国经济按照既定目标持续健康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提高政治敏锐性,始终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如何牢牢守住发展底线?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着眼党的使命担当,深入阐述了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的重大问题,具体而深

刻地分析了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始终告诫全党要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多次用“木桶原理”警示全党既要善于补齐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强调“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切实提高我们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风险挑战的思想,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情:第一,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各自实际,与时俱进,正确判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和关键风险环节,准确地找出短板,据此划定底线,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和解决方案。

第二,强化学习培训,加大应急推演、演练力度,加强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始终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在制定政策、研究工作、执行任务过程中善于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以积极的态度前瞻风险、守住底线、防患未然。

第四,采取有效措施,破解新的生产力特别是科技变革对生产关系的挑战,如基因工程对人的生命及伦理道德的影响、人工智能对人类发展和民生的影响、网络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发展对政

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等;破解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挑战,如“先富”对维护社会公正的影响、贫富差距加大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影响等;破解现代化对我国上层建筑的挑战,如西方现代化经济实力的影响、西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等问题。

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开放日益扩大和深化,为我国消费普遍趋于发达国家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参照。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多点突破,既为消费升级提供了潜在的可能,也为我国加快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随着我国消费普遍现代化以及未来消费升级的加快,依靠高能耗高污染获得高速增长的传统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瓶颈,已经难以为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只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有利于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先进要素因素,坚持以质量效益的提升为核心,在解决发展矛盾、问题和短板基础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在新的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一把钥匙,并且唯有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动力升级才能实现。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看,要求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动力引擎作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动能,打造现代经济体系,同时按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统一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与此相匹配的党政管理、社会治理、文化发展、生态文明模式,形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化形态,为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动能提供有力保障。从马克思经济学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立统一关系的分析方法看,要求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更要重视质量和效益”的嘱托,坚持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既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革故鼎新的新动能、加快科技创新代替科技模仿形成科技新动能、加快双向高水平开放形成开放升级新动能,又要通过行业、区域、国际国内、城乡、投资消费等内在结构优化,均衡发展,释放和形成新的结构动能,还要通过智能化和大数据等科技创新应用带动形成消费新动能,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提升劳动者素质形成人口新动能,通过深化分配改革凝聚新动能等,构建以效率、效能和效益为核心的产业新布局,以质量为核心的品质优良和品种充足的产品新布局,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分配新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