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专利分析

合集下载

丰田雷凌双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解析

丰田雷凌双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解析

丰田雷凌双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解析涂超群【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丰田雷凌双擎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性能参数、其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及混合动力系统的技术特点。

【期刊名称】《时代农机》【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双擎;动力分配装置;能量控制单元;电机【作者】涂超群【作者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1 雷凌双擎概述混合动力汽车按联结方式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

丰田雷凌双擎的混合动力系统属于混联式,混联式是混合动力系统中原理最复杂、成本和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

其车辆参数如下表。

表1 防止脱轨稳定性的评定标准(GB5599-85)长×宽×高轴距综合油耗排放标发动机型号/式排气量发动机最大功率发动机最大扭矩m m m m L/1 0 0 k m 8 Z R-F X E c c k W/r.p.m N·m/r.p.m 4 6 3 0×1 7 7 5×1 4 8 5 2 7 0 0 4.2国ⅤL 4/阿特金森循环1 7 9 8 7 3/5 2 0 0 1 4 2/4 0 0 0变速箱型式电动机型式电动机最大功率电动机最大扭矩油电混合系统最大功率油电混合系统最大扭矩蓄电池型式蓄电池容量永磁型k W/r.p.m N.m/r.p.m K w/车速N m/车速k A h电子控制式无极变速同步交流电动机5 3/1 2 0 0~1 5 4 0 2 0 7/0~1 2 0 0 1 0 0/8 5以上3 3 2/2 2以下密封N i-M H(镍氢电池)6.5/3 h2 雷凌双擎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原理及特点丰田雷凌双擎的混合动力系统主要由阿特金森发动机、E-CVT变速器、发电机MG1、驱动电机MG2和动力蓄电池组成。

2.1 发动机丰田雷凌双擎采用高效率的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

. 《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折算方法》编制说明

.  《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折算方法》编制说明

《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耗折算方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背景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激增,而中国原油产量相对平稳,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石油数量逐年增加,中国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连年提高。

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编撰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4年1月15日在京发布。

根据报告,2013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8.1%和31.6%,而按照国际通行观点,如果一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或超过50%,说明该国已进入了能源预警期。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中国汽车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

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400万辆,连续七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

汽车快速增长给我国能源形势及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由汽车消耗的燃料总量不断增长,成为中国新增石油消耗的主体。

201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5亿辆,石油表观消费量超过5.18亿吨,全年石油净进口约为3.0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9.5%。

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1.7亿辆。

保守估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5亿辆,消耗成品油约4亿吨,如此大的成品油消耗使得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任务成为客观必要。

1.2.前期研究及任务来源2011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关于合作开展汽车能耗评价合作研究的备忘录,分别牵头组织中欧双方汽车、电力行业及学术机构,对电动汽车能耗评价合作方案进行研究。

在对电动汽车全寿命周期能耗评价的主要环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将可通过试验直接测量的电动汽车车内能耗作为“黑匣子”,重点考虑发电、输配电以及充电过程的能量损失,由中欧双方根据各自情况分别为上述各环节损失赋予一定的权重系数,从而在中欧之间就电动汽车能耗评价建立统一的评价方案。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特点综述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特点综述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特点综述张志强;张晓莉;熊禹;韦杰宏;伍健【摘要】文章首先简述各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路线特点。

然后结合现有市场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相关参数和市场应用情况,总结出主流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路线为并联式。

其次分析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续航里程、综合油耗与电池包电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百公里加速时间与整车动力总和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满足开发和使用便利性所需电池包电能。

最后针对不同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的结构特点,对比分析其可行性和优缺点。

%In this paper, first based on all types of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PHEV) which are prevalent in the worl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HEV are illustrated. Then the parameter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arkets of PHEV are summarized. It's analyzed that the most popular kinds of PHEV is parallel PHEV. The relationships for drive range of pure electric energy, comprehensive fuel consumption with battery's electric energy are illustra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for acceleration time from 0 to 100km/h with total vehiclep ower is analyzed. The necessary of battery’s electric energy for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conveniently is illustrated. Finally, the parallel PHEV is classified by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all kinds of parallel PHEV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for the feasibility and advantage.【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4页(P120-122,139)【关键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串联式;并联式;混联式【作者】张志强;张晓莉;熊禹;韦杰宏;伍健【作者单位】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5;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5;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5;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5;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10.16638 /ki.1671-7988.2016.06.042CLC NO.: U469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6)06-120-04为改善和缓解能源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全球范围内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编制说明

《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技术条件》编制说明

《插电式混合动⼒电动商⽤车技术条件》编制说明GB/T《插电式混合动⼒电动商⽤车技术条件》编制说明发展插电式混合动⼒电动汽车有着深远意义,插电式混合动⼒电动车具有⼯作效率⾼、低噪⾳、⾏驶平稳等诸多优点,最⼤的优点就是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度相对纯电动汽车要低,同时⼜兼备纯电动汽车的优点,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个重⼤⽅⾯,⽬前⾏业公认插电式混合动⼒电动汽车是汽车⼯业向低碳化、⽆碳化过渡的⼀个重要选项,并且会持续⼀个相当长的时间。

插电式混合动⼒电动车⾮常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国家对开发插电式混合动⼒电动车给予了⼤⼒⽀持。

因此,编制插电式混合动⼒电动商⽤车技术要求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推动汽车⼯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清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等⽅⾯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

提升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平,是本标准的制定⽬的之⼀。

⼀、⼯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制定项⽬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

项⽬编号20150679-T-339,项⽬名称《插电式混合动⼒电动商⽤车技术条件》。

2.⼯作过程2013年12⽉3⽇,插电式混合动⼒乘⽤车技术条件标准研究项⽬组召开第⼀次会议,会上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龙旅⾏车有限公司等单位提出编制《插电式混合动⼒商⽤车技术条件》的需求,以促进插电式混合动⼒商⽤车规范化发展。

2014年4⽉24⽇《插电式混合动⼒商⽤车技术条件》标准起草组在湖南省株洲市召开⼯作组第⼆次会议,会议由中汽中⼼标准所何云堂专家主持,业内南车时代、北汽福⽥、郑州宇通、厦门⾦旅、苏州⾦龙等单位的11位专家及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对推荐性国家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商⽤车技术条件》草案进⾏了讨论。

会议要求参会的各⼚家在5⽉10⽇前拿出各⾃续驶⾥程的试验数据提供给标准起草主笔⼈,写⼊标准编制说明中,并要求在5⽉中旬,将修改后的编制说明和标准草案发起草组各成员。

以尽快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4年10⽉9⽇,标准起草组在昆明召开了⼯作组第三次会议,对标准草案各组成部分进⾏了讨论,确定关键指标纯电动续驶⾥程要求由30km提升到50km。

中国纯电动车产业技术专利分析

中国纯电动车产业技术专利分析

Ab ta t h s p p rd s r e h e t rs o ae tly u f h n ’Sp r l cr e ils w ih i d r e r m h s r c :T i a e e c b s t e fau e f tn a o to i a u e ee t c v h ce , h c s e i d f i p C i v o te p t n t t t so u e ee t cv h ce f m 9 0 t 0 , t ea n a rn so ae t p l a in n ae t e , t eg o a e t ai i f r lcr e i ] r 1 9 o2 1 s sc p i o I h n u l e d f t n p i t sa d p tn e s h e — t p a c o g a h c l itiu in o ae ta p iai n n h a o t f a e t o i s T r u h c mp r o f o si a d f ri n r p ia s b t fp tn p l t sa d te ly u t n man . h o g o ai n o me t n oe g . d r o c o op d s d c t i p p r as e c ie h u rn i ain o h n ’S p r l cr e il n u t hs a e lo d s r s t e c re t t t fC i a u e ee t c v hc e i d s y,whc s s l l g i g b hn h b su o i r ih i t l a gn e i d t e i l a ig c u t e e t o s t a e tq a i n n e e d n & D c p bl y T u . c mp n e u h k u l e d n o nr swh n i c me o p t n u l y a d i d p n e tR i t a a it. h s i o a i so g tt ma e f l o u e o ero n c n i o s s e o p r t n w t ol g sa d u ie s isa d sr e frte C s f h i w o d t n , e k c o ea i i c l e n n v ri e n t v O—d v lp n f u ee e — t i o h e t i o h e eo me t r lc op t c v hc e p tn e h oo y a d c rl r q ime t r e il ae t c n lg n o ol y e u p n . i t a

丰田THS-II混合动力核心控制策略介绍(一)

丰田THS-II混合动力核心控制策略介绍(一)

丰田THS-II(TOYOTA HYBRID SYSTEM-II)属功率分流型混合动力架构(图1),其关键部件是动力分配行星齿轮(Power Split Device简称PSD),在行星齿轮排中已知两根轴的转速就能确定第三根轴的转速(基于行星齿轮排的传动特性),类似的也可以由此确定三根轴之间的转矩关系(行星齿轮排杠杆扭矩受力平衡特性)。

因此,只有当MG1吸收机械功率并且将其转换为电功率时,才可实现沿机械路径的功率传输,通过这种方式会持续产生电功率,因不可能将其全部存储到HV蓄电池中,并且出于效率原因的考虑,这样做也没有意义。

通过使用直接位于输出轴上的电动机/发电机MG2可形成一条电力路径,可将产生的电功率再次直接转换为机械驱动功率,根据由轮速和期望车轮驱动扭矩构成的行驶需求产生一个发动机优选转速,并通过电动机/发电机MG1的转速调节使发动机达到该转速。

车轮所需的驱动扭矩由发动机产生,其中一部分通过机械路径,另一部分通过电力路径传输至车轮。

图1 THS-II混合动力架构同其他混合动力汽车一样,HV蓄电池通常被用于对驱动系统运行状态产生有针对性的影响,借助于HV蓄电池的帮助,可使发动机在期望的车轮扭矩下不工作在过高或过低的负荷状态下,利用存储在HV蓄电池里的能量可实现关闭发动机,仅由电动机/发电机MG2单独用于驱动车辆,以避免发动机工作于极差的工作区域。

THS-II通过2条路径使串联和并联混合驱动的基本原理得到组合,因此功率分流也被称为串并联拓扑结构。

该方案的一大优点在于无级可调的传动比(E-CVT)和与此相关的发动机最佳工作点的自由选择。

此外,传动系统可以在没有传统变速器,特别是没有换挡与离合元件的情况下实现无级变速,且变速时没有牵引力中断,从而保证了较高的行驶舒适性,此外还可以省去某些机械部件。

早在94年,丰田公司就已对该架构申请了产权专利,当前该混合动力架构搭载于国内的一丰、广丰部分混合动力车型,诸如:卡罗拉、雷凌、亚洲龙、凯美瑞、RAV4,以及Lexus的全系混合动力车型,诸如:CT200h、UX260h、ES300h、RX450h、LS500h等。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环境我国是汽车生产消费大国,但同时也带来了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以及环境日渐恶化。

可以预见,这样的高污染、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必将遭到淘汰。

而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实施,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能源汽车革命悄然兴起。

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纲领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列为未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国家政策的大力驱动以及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

1.新能源汽车综述新能源汽车是采用非传统化石能源作为燃料驱动汽车前进,或者是采用传统的化石燃料,但是采用非常规的动力布局形式来驱动汽车前进。

新能源汽车具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特点。

新能源汽车分类多样,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可分为乘用车、商用车两种。

乘用车多用以方便出行,主要用于载运乘客、随身行李等;商用车指为商业活动设计的车辆,主要用于大规模运载人员、货物及牵引挂车。

按照驱动种类不同,新能源汽车可分为纯电动、混动、插电式混动、增程式、燃料电池等,其中燃料电池又包括氢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等。

(图1 新能源汽车分类)2.政策环境我国也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综合各个政策内容,主要目标是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水平和应用规模。

提高产业化水平主要是强化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优化配套环境,提升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水平。

提升应用规模主要是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尤其是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体系,从鼓励购买过渡到便利使用,建立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长效机制,引导生产企业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例;逐步提高机关单位及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扩大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等。

国家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后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发动机专利选登(Ⅱ)

发动机专利选登(Ⅱ)
动力耦合装 置 。它 由发动机起动 , 电机 、发动 发 机 、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发动机动力输入主动 锥齿轮 、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 、电动机、电动机离 合器 、电动机动力输人 主动锥齿轮以及发动机起动
电机控制功率模块是否正常,判定整车运行模式 ; 3 控制器检测环境温度;4) ) 控制器检测动力电池 输 出的电压和电量 ,判定起动发动机模式 ;5 控 )
申请 ( 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专 利类 型 :发 明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起动 , 电机混合 发
动力 系统 及控制 方法 ,该 系统 由发 动机 、集 成起 动 发 电机 、起 动机 及控 制器 连接 组成 。控 制器 由主控
申请 ( 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 ( 设计人) :何洪文,林逸,陈潇凯 , 魏跃远 摘要 :一种 混合动力汽车机 电动力耦合总成 , 以克服变速箱动力耦合总成存在的不足:控制灵活
制器等待起动指令 ; ) 6 发动机起动后 ,整车运行 。 本发明具有 3 种起动运行模式 ,节能 、整体小、功
率大。通过控制方法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 ,增强整 车运 行 可靠 性 。 专利名称: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控制器 申请号 :C 2 0 10 54 . N 0会社 发 明 ( 计人 ) 设 :斋 藤哲 史 ,荒井 克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合动力车辆 的
机 械驱 动桥 分总 成 、至少 一个 电驱动桥 分 总成 、电 源 分总 成 以及总 控制 器及 监测通 讯 网络 系统 ,发 动 机 与 多功 能 的双 转 子 电机 分 别 直 接 驱 动 不 同 的 车
申请号 : N o6 o6 94 C 20 l04 5 . 4
专 利类 型 :发 明
专利 号 :C 2 0 104 7. N 060 5 19 4 专利 类 型 :发 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动力汽车专利分析
作者:孙凤艳
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17期
摘要: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在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在此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专利布局特性、功效手段等进行分析,定位技术热点,为我国政府政策制定、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专利布局功能效果矩阵技术手段技术热点
中图分类号:U46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b)-0150-02
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和环境危机,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加快推进交通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

各国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存在不同的认识。

纯电动汽车因面临超快充电技术、电池和续驶里程等问题而遭遇发展瓶颈。

燃料电池汽车受限于成本、氢能源的制备等因素,目前还处于技术储备的阶段。

混合动力汽车具备了动力性能与传统汽车相当、尾气排放量大大低于传统汽车、成本相对合理、技术现实可行等优点,成为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热点,代表了汽车工业新技术的发展方向[1,3]。

专利申请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直受到各国重视[2]。

该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专利进行分析,对我国政府的政策制定及企业的技术研发具有参考意义。

1 全球专利宏观分析
从1970年1月初至2013年7月底,七国两组织①共公开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相关专利7万多件。

从国别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和中国,其中分布在日本的专利数最多,共27 836件,美国和中国各有专利14 194件、9 436件。

从主要申请人来看,排名前10位申请人中,共有日本企业5家、美国企业2家、法国企业2家、德国企业1家,呈现美日欧鼎立的局面。

丰田、日产、本田占据前3的位置,且丰田以绝对的优势排在首位),日本企业集团领先优势明显。

通过对全球排名前5的申请人的专利分布进一步分析可知,各公司的市场侧重点不同。

丰田的专利布局范围最广,比较注重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布局,且在各主要区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均处于领先地位。

本田和日产公司专利布局类似,也是紧随丰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专利布局,相比而言,本田更重视美国市场;通用和福特在美国的专利布局最多,在中国和欧洲也有一定的专利布局,但在日本的专利数量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通用在中国的专利数量最多,这也反映了通用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2 中国专项分析
2.1 专利申请分析
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中国专利申请比例来看,本土申请和来华申请约各占一半,来华申请主要来自日本、美国。

在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有国外企业6家,本土企业4家,且国外企业占据前6的位置。

本土企业中,奇瑞、一汽、长安、比亚迪进入前10。

通用、丰田以绝对的优势占据前2位,领先优势明显。

2.2 专利类别分析
主要申请人中,国外申请人的专利不仅数量较多,且发明专利占比较高;而本土专利申请主要以发明和实用新型为主,我国的技术研发还有待加强。

3 微观专利分析
3.1 功能效果和技术手段总体分析
通过专利功能效果分析可知,混合动力汽车专利功能效果主要集中在设计合理、效率高、安全可靠等方面,可见,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主要考虑的是车辆设计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在各技术手段中,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整车控制、系统构成、能源管理部分等方面。

整车控制、系统构成和能源管理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技术点。

3.2 技术手段逐层分析
3.2.1 第二层技术手段分析
在整车控制中,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控制和控制器等方面。

在系统构成中,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传动系统方面。

在能源管理中,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电池管理和充电控制等方面。

在安装布置中,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整车布置方面。

在测试技术手段中,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整车测试和动力测试方面。

3.2.2 第三、四层技术手段分析
在发动机控制中,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起动控制、转矩控制和催化转化等方面。

在电机控制中,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转矩控制、发动机驱动等方面。

在传动系统中,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齿轮方面。

在齿轮专利中,行星齿轮技术成为的重点。

3.3 专利热点分析
通过功能效果矩阵研究,可以直观地认识专利布局情况,在了解技术现状、分析竞争对手和协助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功效矩阵分析可知,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手段主要集中在能源管理、系统构成和整车控制上,功能效果集中在安全可靠、设计合理、效率高等技术点,这些专利密集点的技术是当前专利申请的重点和热点,应重点关注。

整车控制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电机控制安全可靠、设计合理、效率高,多动力匹配设计合理、效率高,发动机控制安全可靠、设计合理、效率高,控制器安全可靠、设计合理、效率高等方面。

系统构成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传动系统安全可靠、设计合理、效率高等方面。

能源管理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充电控制安全可靠、效率高,电源管理安全可靠等方面。

安装布置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整车布置设计合理上。

测试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整车测试设计合理上。

发动机控制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催化转化安全可靠、减少污染,起动控制安全可靠、设计合理、效率高,转矩控制实现设计合理、效率高等方面。

电机控制技术的专利布局比较均衡,只在转矩控制效率高方面布局相对较多。

传动系统技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齿轮设计合理、效率高,离合器设计合理等方面。

4 结语
从全球范围内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专利布局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专利布局市场,各国企业比较重视在我国进行相关的技术布局。

但是与汽车强国相比,我国的专利申请约有一半为国外申请人所有,且本土企业的专利质量不高,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为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全面推动我国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发展。

(1)加强重点技术领域攻关,重点支持整车控制、系统构成、能源管理等技术,特别是加强在整车控制中的发动机控制、系统构成中的传动系统、能源管理中的电源管理等热点技术领域的技术攻关。

整车方面加强机电耦合器和发动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发,关键零部件方面解决电池的安全性、一致性、比能量、比密度、寿命、关键材料以及系统集成等技术瓶颈。

(2)释放企业内部创新活力,加强产学研结合,联合开展热点技术攻关,提升创新实力。

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的合作,形成创新合力,联合开展热点技术攻关。

(3)搭建专利联盟平台,以行业机构为依托,充分利用及整合资源,建立常态分析体系,剖析技术热点及空白点,定期发布专利预警报告,构建联盟技术研发、专利共享、成果转化的平台和技术,为企业专利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十二五”科技规划重点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跟踪研究之十四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与市场发展态势跟踪[EB/OL].(2013-01-31)http://.
[2] 张翔.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的研究[J].汽车工程师,2010(10):15-18.
[3] 黄远辉.基于专利地图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竞争情报研究[J].现代情报,2010(11):53-58.
注释
①亡国两组织是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中日、日本、瑞士、欧洲专利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