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所理解的黑白木刻版画中刀法的组织与应用

合集下载

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2课 以刀代笔2-苏少版

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2课 以刀代笔2-苏少版

《以刀代笔——木刻版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版画在工具和材料上与一般的绘画形式有着天壤之别。

由此,版画也形成了自己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作品可以重复印制的特点是别的画种所不能具备的。

本课从木刻版画入手,集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

学生构思绘制画稿,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借助油墨,拓印出效果不一的作品,展现强烈的黑白效果。

由于木版画制作的三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的创造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追求有趣味的课堂形式,向往和乐于尝试各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表现手法,但对版画知识了解较少,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理解版画与用笔绘画的不同之处时,让他们亲身制作简单可行的造型,在印刷技巧方面进一步学习和提高,锻炼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和丰富的艺术表现语言,了解木刻版画的制作技法和形式特点。

2、技能目标:学习和应用木刻版画的技能、技法和制作过程,体验木刻版画作品中独特的艺术语言。

3、情感目标:体会版画的艺术语言,感受版画这一艺术形式下作品的表现力和形式美。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体验版画作品中独特的表现语言和形式美感。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欣赏、评述、尝试、讨论、合作、创作等。

2、教学手段:课件、示范、视频、实物等。

七、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木板、木刻刀、油墨、滚筒、木蘑菇、印纸。

2、学生准备:预习木刻版画相关知识,准备木板、木刻刀、油墨、滚筒、木蘑菇、印纸、复写纸以及自己所喜欢的简单的图案素材(可以搜集也可以自己画)。

八、教学过程。

从《秩序感》出发看待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思路

从《秩序感》出发看待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思路

从《秩序感》出发看待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思路李亮【摘要】本文主要以《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研究》一书中与美学观点相关的阐述为逻辑线,同时梳理木刻版画的创作思路——创作表达出发点、画面语言、时间轴上木刻语言的变化等——作为主要结合点,论述此书部分观念重新看待下的木刻版画创作。

《〈秩序感〉研究》里写到,贡布里希从装饰艺术理论视角出发,依据波普尔理论的三个层次,把装饰视觉表达梳理为三种具有理论意义的解释:首先,在共时维度上,认识如何创制和欣赏装饰艺术,对应着贡布里希西艺术心理学与艺术认【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1页(P24-24)【作者】李亮【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7本文主要以《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研究》一书中与美学观点相关的阐述为逻辑线,同时梳理木刻版画的创作思路——创作表达出发点、画面语言、时间轴上木刻语言的变化等——作为主要结合点,论述此书部分观念重新看待下的木刻版画创作。

《〈秩序感〉研究》里写到,贡布里希从装饰艺术理论视角出发,依据波普尔理论的三个层次,把装饰视觉表达梳理为三种具有理论意义的解释:首先,在共时维度上,认识如何创制和欣赏装饰艺术,对应着贡布里希西艺术心理学与艺术认知理论。

其次,在历史维度上,人是如何理解装饰艺术的历史发展,对应着贡布里希的艺术史逻辑及风格变迁理论。

第三,在形而上学维度上,作为客观存在的装饰艺术世界,自身就具备理论价值,对应着贡布里希对于艺术价值的论述以及对美学理论和相对主义的批判。

为了更好理解《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研究》中的思路,我适当引入《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的美学观点。

两书作者出发点以及论述主导核心不同,在这里以他们的思路异同作为对比论述。

《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对于美学观点的阐述主要是从人的自身精神意志(书里所说的“内在需求”)为出发点,阐述点、线、面三者的几何意义,以及三者与人精神传达的关系,把这种形式元素的注重与传达精神意志联系起来,可以理解为是以“内在需求”为出发点,去构建的一种秩序。

版画学习心得(精选8篇)

版画学习心得(精选8篇)

版画学习心得〔精选8篇〕篇1:版画学习心得老实说,对于版画这个词眼,在没有上这门课之前我是非常生疏的,最多也就只知道个中国古代的伟大创造――印刷术罢了。

直到学习了这门课程,我受益匪浅。

首先来简单介绍下版画版画是作者运用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进展刻画,可以直接印出多份原作的一种绘画。

中外最早的版画形式是木刻版画,如我国的《金刚经》扉页画和《说法图》等。

由于版材受墨部位、版材性质与制版印刷方法等的不同,可分为不同品种。

有木版画、铜版画、胶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也有在石膏板、纸版及玻璃板上制作版画等。

根据拓印材料,通常分为油印版画、水印版画等。

另外,根据印刷次数来分,版画还有多色〔套色〕和单色〔黑白〕之分。

在中国,木版画也就是木刻比拟盛行。

此次洪老师给我们开的课也是木版画。

版画的特点是以刀代笔,在不同性质的板材上创造出形象后,最终将其完美地表达于纸上。

它的创作过程包括画、刻、印三个环节。

其中,“画”是根本,“刻”和“印”要力求表达原“画”的精华。

下面,结合我自身这段时间学习版画的经历,我作个简单总结。

一・关于”画”。

由于老师是直接拿了书本让我们自选素材打印出来再用复写纸描摹的,因此比拟容易。

二・刀刻。

版画制作是以刀代笔,但至于用刀刻这一关嘛,还真是挺伤人的。

说来惭愧,刚一开场拿到全班集体购置的刻刀还是挺好奇的,根本不知道怎么用,只会用一把平刀费力瞎铲,总是不小心连周边不用刻的板面也掀走了。

后来听了洪老师的介绍,才知道那把长相奇特的小三角刀用途最大了,很多该划线刻直的部位用上这把刀就轻松多了。

另外还有那把圆刀,用来铲大面积剔除部分真是好极了。

斜口刀的刀头尖而锐利,可用来切断木质纤维。

刚开场刻时总是毛里毛糙的,尤其是画面四边,怎么也处理不整齐。

后来,探究着刻得多了,竟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小技法了,在这里展示下吧。

首先我学会的是推刻。

这是刻画物象的主要刀法,捏刀向木,用圆口刀、三角刀、平稳均匀地按一定角度向前推着刻,可造成整齐的阳或阴的线、块、面。

版画基础教案

版画基础教案

教师教案(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版画基础使用教材:授课学时: 72 授课班级: 18级绘画本科***师:***教师职称:教研室:绘画汉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版画的历史渊源,版画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版画的表现方法。

使学生能够理解版画的构成特点和语言方式,熟练掌握版画的刀法组织及刻、画、印的基本技法。

培养学生对艺术有敏锐的洞察力,提高版画的审美修养,乃至其他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版画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版画的刀法组织及画面的黑白构成是难点所在。

教学课时:72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20磅)第一章版画简史(2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黑白木刻基本技法,逐渐深层次地理解黑白木刻艺术的语言特点,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审美趋向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版画史的了解。

难点:掌握每个时期的版画表现风格和版画家的创作。

教学课时:12教学过程和内容版画是以版作为媒介来制作的一种绘画艺术。

艺术家运用刀、笔或其他工具在金属、石板、木版、纸板、麻胶版等不同板材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方法的制版过程,再通过自己印刷而完成的艺术作品都被认为是版画。

黑白木刻在所有版画当中是最基础的,也是普及最广的,流传的历史也是最久远。

版画家在平面的木板上进行雕刻,将不需要的部分铲除,保留凸起部分形成画面,经上油墨,印刷所产生的作品称之为凸版画,也就是黑白木刻。

印刷术是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就是最初的版画,版画的起源是跟印刷术分不开的,而纸张的发明是印刷术的前提。

欧洲最早的图像印刷出现在德国南部和佛兰德斯的莱茵河南北两岸,主要是满足宗教的需要。

印刷品以图像为主,题材多为圣经故事和圣哲生活,以满足识字不多的平民对文化的需求。

15世纪末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版画进入一个发展的全新时期,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画家是丢勒。

浅析黑白木版画中的点-线-面

浅析黑白木版画中的点-线-面

浅析黑白木版画中的点-线-面浅析黑白木版画中的点\线\面文章认为对于表现性和抽象性较强的黑白木刻版画,要善于在黑白灰的构架下运用点、线、面来丰富画面,调节画面关系,从而进行充分的艺术表达。

黑白灰点线面抽象黑白木刻版画是以有限的造型元素和表现形式表达无限的造型艺术空间,具有概括、单纯和精炼之美。

其艺术特性体现为间接性、复数性和痕迹性,造型方式有写实、装饰与表现等手法。

由于黑白木刻版画语言自身独特的呈现方式,其语言的构建过程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抽象过程。

它的基本要素,不管是依附于外在形态,还是表现主观情感,最终都可以归纳到点、线、面等基本要素上来。

丰富的刀法语言和刀法形态的表现需要点、线、面来烘托,因此,艺术地运用点、线、面对视觉审美的情感表达至关重要。

黑白木刻版画是概括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绘画形式,由于黑白的单纯性,所以必须注重形式美的构架和整体画面的视觉张力。

黑白关系构成了黑白木刻版画的抽象审美情趣,造就了黑白木刻版画独特的艺术价值。

黑白木刻版画建构了黑白体系的思维方式,以归纳、概括的黑、白、灰来描绘物象,画面中必须有饱和的黑、纯粹的白、丰富的灰才相得益彰。

创作者所有的感受、造型、观念、形式感都要借助不同的黑、白、灰的量及对比得以展现,其终极语言是黑白的点、线、面。

灰色是由不同量、不同形的黑白的点、线、面组成的,它可以丰富画面,调节画面的主次,降低黑白的饱和度、对比度。

在创作中,当我们确定黑白色调,提炼了黑白的位置和量之后,就要重点表现灰色。

灰色在刀法表现上是最丰富的,归根结底是由不同形态、方向、大小、情感的点、线、面组成的。

由此看来,点、线、面在黑白木刻版画创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点在黑白木刻中的表现形式点、线、面的不同形态、性格、组合方式在木刻版画中的运用是丰富多样的。

点是组成物象最小的元素,是绘画元素中的最小单位,也是线条和面块组织的基本单位。

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够产生不同形态的点。

黑白木刻版画审美艺术特征探析

黑白木刻版画审美艺术特征探析

天工|2021年第7期一、黑白木刻版画的发展概况木刻版画源自我国,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美术的重要形式之一。

因其具有可复制性,早期在唐朝作为佛教传播的印刷工具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宋元时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木刻版画的技术更加完善,形式也更加多样;至明清时,文化的发展繁荣使版画的需求量增大,尤其插图类的版画增多,使得木刻版画的内容和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大量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奔赴延安,但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不能满足这些艺术工作者创作国画、油画的要求,而创作黑白木刻版画的工具容易获取,所以黑白木刻版画成了这些延安文艺工作者的第一选择。

黑白木刻版画能大量复制的特点正好符合当时抗战进行大量宣传的需求,所以黑白木刻版画在延安非常迅速地传播开,但延安时期的黑白木刻版画仍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黑白木刻版画风格趋于成熟,诞生了大量的政治主题鲜明的作品,为人民革命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

二、黑白木刻版画的颜色特征(一)黑白对比黑白木刻版画中运用黑与白这种简化的色彩表达形式。

简化也意味着纯粹,通过刀法的运用让黑色与白色分离、交织、融合,剔除了多色对观者的视觉干扰,让观者面对黑白木刻作品时,能够直接地寻找到画面中的线索。

正如在摄影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追求像素和色彩还原度的同时,黑白新闻纪实类摄影依旧占据主流地位。

去掉彩色能让人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造型本身,同理,黑白木刻版画只强调黑白对比,观者在欣赏时会更加专注,视觉效果也更加具有冲击力。

从造型技术上来讲,黑白木刻版画中最难处理的就是黑白过渡,其次是对比。

作者需要对形象的形体结构、画面的光影、画面的空间有足够的认识。

特别是在刻画人物造型时,对身体部位转折处明暗交界线的把握以及暗面向亮面过渡的刀法处理,是影响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从色彩心理学上来讲,黑色是“万色之王”,它是所有色彩的集合,代表无尽,代表包容。

而白色没有颜色,代表虚无。

新时期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形式语言探究

新时期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形式语言探究

【美术广角】在新时期,黑白木刻版画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丰厚的历史底蕴,使得黑白木刻版画形式语言在艺术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如,在平面设计中,会借助黑白木刻版画所具有的形式语言来实现对产品包装袋等的设计,从而起到创新平面设计艺术形式的作用。

对此要想实现黑白木刻版画的广泛高质量应用,就必须完成对黑白木刻版画的形式语言的阐述分析,在掌握新时期中国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规律后,才能够实现对其的创造性传承发展。

一、新时期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形式语言的整体面貌(一)新时期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形式语言的样式黑白木刻版画的形式语言寓于不同的画面结构之中,其具有的艺术特征和形式气质同其他的木刻版画艺术形式不同。

当前黑白木刻版画形式语言是通过点、线、面的结构等呈现出来的。

一幅黑白木刻版画中所采用的点元素很多,这些点的松紧程度、大小情况都会对黑白木刻版画的形式语言带来不同的影响。

当前按照既有的黑白木刻版画形式语言来看,其形式语言的样式呈现出以下两种发展趋势:第一,形式语言样式多样化。

黑白木刻版画形式语言样式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其在点、线、面等的运用中,将多种形式语言样式容纳其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宏观大气的形式语言。

如,借助圆点、三角点等来进行黑白木刻版画创作,其中圆点呈现出柔和的意象特点,而三角点则具有刚强、坚硬的意象特点。

因此在一些中老年男性形象的雕刻中更常应用三角点形式语言,对于温柔的女性形象则多采用圆点。

第二,形式语言样式个性化。

形式语言样式的个性化主要是指不同的创作者在进行黑白木刻版画创作中,其会在形式语言样式多样化的基础上,完成对自我个性的呈现。

在整个艺术创作中遵照黑白木刻版画形式语言运用规律,同时基于自己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还有自身的情感表达需求,完成对形式语言的个性化表述。

如,不同的点所要表现的形式语言是不同的。

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采用错位的方式,利用三角点来塑造一个母亲,虽然脱离开原本的形式语言表现规律,但是这种错位的表现形式,是创作者对于作品的另类解读和创造,旨在传递一种“坚韧的坚强的母爱”。

浅析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

浅析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

浅析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黑白木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创作方式非常特殊,需要通过打凿和刻刀等工具将画面刻在木板上,再通过印刷的方式将画面呈现出来。

黑白木刻不同于其他的绘画形式,它更注重形与背景的正负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在构图上非常重要,在色彩运用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黑白木刻中,正负形关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方式。

正形指的是物体的主体部分,就是画面的主角,占据画面的主要部分,而负形则是指背景部分,它通常是空白的或只有一些较为简单的线条和形状,但同样能够为画面增色添彩。

在黑白木刻中,正负形关系的运用非常巧妙。

正形所占据的空间通常比较小,但通过线条的运用和造型的处理,能够让它在画面中吸引眼球,引起观者的注意。

而负形则是通过空白的运用来强调正形,让正形更加鲜明明显。

那么,为什么黑白木刻要这样运用正负形关系呢?首先,正负形关系能够有效地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正形和负形的对比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正负形关系能够帮助观者更加清晰地看到画面的主题和内容。

通过正形和负形的区别,观者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画面的主体和背景,进而更好地理解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最后,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也非常重要的是在色彩运用上的运用。

黑白木刻通常只使用黑白两种颜色,而正形和负形在运用黑白颜色的时候所引发的对比,也能够推动画面的色彩运用。

正形和负形的对比会在视觉上产生一种错觉,使得画面看上去呈现出一种灰色规律,这种规律不仅能够增加画面的立体感,也能够让观者更加有趣地看待画面。

总的来说,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的运用能够让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丰富多彩,也能够让观者更加清楚地看到画面的主体和背景,同时也推动了画面色彩的运用。

因此,在黑白木刻的创作中,正负形关系应该得到充分的应用和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论我所理解的黑白木刻版画中刀法的组
织与应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黑白木刻版画创作历史悠久,是版画里最基础的
一个版种,也是所有版种最为简洁的一种。它是在木
板、雪浮板、塑料板等材料上通过不同的刻刀在板面
上进行刻画。在刻好后的板上均匀上墨后转印到宣纸
或其他纸质上的一种绘画方式。在创作上,仅以黑、
白作为表现形式去展现的。强烈的黑白对比、高度概
括造就了黑白木刻版画特有的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一、浅谈国外黑白木刻大师的作品
在仅以黑、白两个颜色作为表现形式、概括性极
强的黑白木刻版画中,刀法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一
幅黑白木刻作品的好与差,往往取决于该幅作品中刀
法刻画出的刀痕、节奏,画面中刀法的运用并不是以
刀代笔绘画那么简单,它更多的装载着作者的情感和
情绪的宣泄。就拿国外黑白木刻大师凯绥·珂勒惠支所
创作的作品来说吧。她所创作的这些黑白木刻作品谈
不上赏心悦目,也不具有女性气质,甚至让人们无法
辨别画面中人物的性别。但她的作品所特有的那份坚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韧与单纯,却有着一种不容被忽视的震撼人心的精神
力量。画面上虽然没有油画般的色彩、水彩画中水痕
的笔触,却有着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珂勒惠支通过
刀法的组织与刻画,在画面中表现出了对和平的渴望、
对希望的呐喊。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将所有的情
感寄托在刀法上,尽情的宣泄。她的刀法体现了张力
之美。(如图所示)
二、黑白木刻中灰面的产生与木板上的纹路的生

刻刀种类很多,平刀、圆刀、三角刀...... 每一把
刀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在其中,也装载着我不同的情感
认知,通过不同刀法的交替穿插,使得画面也变得丰
富多彩起来。三角刀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三角刀
所刻画出来的点、线、是两面宽而锋利,中间汇成一
条线,呈三角状。所带来的画面效果更显干脆利落。
可以利用角刀的这一特性去刻画黑白木刻中最难以掌
控的灰面。通过一些小块面的刻画去组织出画面中所
需的灰面。而斜刀大多用在边缘的刻画和画面上一些
不规则图案,不仅能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可以
利用斜刀所刻出来的斜坡面去填补黑白木刻中所需要
的灰面。我也是在欣赏王僖山老师的作品时,通过王
老师给我们分析与讲解中得知的。为此,我又在斜刀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与平刀刻画时所产生的坡面上进行了尝试,这就需要
在印的时候注意了。在刻画完成后的板上均匀上墨,
上墨的时候稍微在坡面上带点墨。或者让墨自然落到
坡面上。这样的话,在印制出来的画面上就会产生灰
面。然而灰面的产生有时候也的来自偶然性,就在这
次创作中试印的时候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
无意中发现的。就是在印完一张后,正常情况下不是
还得再往板上均匀的再上一次墨,方便接着印下一张。
当时在印完几张后,就没打算再印了,在清理板上残
留的油墨的时候,为了图省事,我就把废报纸放在板
上面,让机器过一遍。在揭开报纸的那瞬间,我惊呆
了。一直想要画面上的灰面效果竟然在报纸上出现了。
欣喜若狂地我,紧接着又拿了一张画纸放在原先打算
洗掉的板上进行试验。结果木板上的纹理也都出来了,
仿佛有了水印点的感觉,为画面增添了一份自然纹理
所产生的美感。这就是雪浮板和塑料板所做不到的效
果,我想这应该就是老师平日里跟我们讲过的黑白木
刻里的板味与刀味的完美结合吧。出现这样的效果虽
然没有前面几张黑白对比强烈,给人的感觉也像是没
有印好造成的,但恰恰是这种偶然形成的,让我觉得
这样的效果更能显示出黑白木刻所具有的板味。当然
每个人所理解的角度不同,我也只是阐述了一下我个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人的观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