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概要
关于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刀法研究

关于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刀法研究康宁黑白木刻版画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版画艺术形式,它以线条简洁、浓墨重彩、形象夸张为特点,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刀法是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制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刀法的运用过程中,既要注重技巧和表现手法,又要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一、刀法的基本要素刀法是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制作的重要环节,它是指用刀具将木板上的线稿、阴影、色块等形象刻出来的技法。
刀法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刀法的基本要素包括:用刀的力度、速度、方向、倾斜度、切削深度、刀口形状等。
在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制作中,刀法的运用对于刻出精美的字画以及表达丰富的意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刀法研究时,不仅要深入探讨每种要素的特点和运用技巧,还要根据具体创作需求和个人风格进行综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创作效果。
二、刀法的应用技巧康宁黑白木刻版画的刀法应用技巧是制作精美作品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刀法技巧:1、轻重相济:切削线条要轻重相济,不能太轻而看不清,也不能太重以至于影响画面整体效果。
通过加减力度的变化,能更好地表现出形体的变化、深浅关系等。
2、倾斜角度:刀口倾斜角度的大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刀法的特点。
常用的倾斜角度有30度、45度、60度等。
不同角度的倾斜能刻出不同宽度和深度的线条,形体的变化和层次感也会因此产生变化。
3、破笔和折笔:破笔是指将刀口的一端抬起,打造出不连续的切割效果,用来表现线条的变化、焦虑和动力等情绪;折笔则是指将刀口折起,形成进深的线条,增强画面的阴影效果。
4、拓印和铲印:拓印是将刀口由上往下推,形成平直的线条效果,常用来表现整体性和平衡感。
铲印是将刀口由下往上推,形成小而深的凹陷效果,常用来表现杂乱无章的叶、花等物体,增强画面的装饰性和动感效果。
三、刀法的表现手法康宁黑白木刻版画的刀法不仅要注重对形体和层次感的表现,还要注重对情感、意境的表达。
刀法的表现手法是指通过切削的力度、速度、形状等,描绘出形体的变化和表达情感的手法,也是表现艺术效果的关键之一。
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重点讲义资料

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一、木刻版画制作的原理版画是指通过制版印刷所获得的印刷物。
(创作版画更强调画家亲自进行画、刻、印。
)在欧美各国一切经机械制版印刷的复制品统称为版画。
版画的类别有许多种,其制版的方式有凸、凹、平、孔四大类型。
木刻属于凸版版画。
版材是木刻创作的物质材料,不同的木质特性各异,直接影响作品的面貌。
一般来说,硬质版材如梨木、枣木等适于精雕细刻,软质版材如椴木,白果木等适于大刀阔斧的表现。
由于木材短缺,人们开始寻找代用品,如塑料版、纸版等,这些也促进了版材的多样化。
目前国内外木刻家多采用木质的胶合板进行创作,而儿童学习木刻版画因为木板比较坚硬,难于操作,就找了很多替代品,如用地板块、橡胶板、石膏版、KT版、铝塑板等做制版材料,效果很好,因为它比木板更容易刻制,非常适合中小学生使用,这种板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的少儿版画教育。
二、木刻刀具的种类1、三角刀,具有刀锋尖锐,刻线挺拔有力的特点,性能广泛,表现力强,最宜刻阴纹线条。
2、圆口刀,刀锋圆浑厚重,有体积感,也是刀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常与其他刀具结合应用。
3、斜刀,是中国复制木刻刻线工具,利用双勾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线刻形式,也是木刻中用来切刻和断刀的工具。
4、平铲刀,可用来制造晕刻及刮刻效果,是木刻铲底子的主要工具。
5、排刀,可用一刀刻出排线。
由于用刀的角度和轻重不同能产生特殊的明暗效果。
近些年这种刀具已不多见。
6、方口刀,刀有三刃,可用正峰及两侧刻出方形和齐整的线条,也可刻出齿状形的多样刻线。
以上常有的刀具每种又分为大、中、小号,如需要刻更精细、变化更多的木刻,就要多准备一些各种口径的刀具,这些特殊的刀具有时需画家自制。
好的刀具质地坚硬又富有弹性,锋利而不易断裂。
木刻刀用钝了需要磨,磨刀是一件细心的工作。
磨时把刀的刃面与磨石贴平,角度一定要看准,有几个面要磨几次。
注意内刃千万不要打磨。
磨刀磨到最锋利时只有一瞬间,稍过就形成卷刃变钝,磨时身边最好备一块木板随时试刀。
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特征分析

黑白木刻版画是一种依靠于画、刻、印等各环节的艺术处 理而存在的。整体来说,在造型上概括简练,色彩上黑白分明, 刻画手法极具力度之美,形成后期印刷的独特的印痕肌理。黑 白木刻的创作以其貌似原始的形式观感,彰显出现代人的内 心精神追求。
1 黑白木刻版画的色彩特征 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是以黑与白两种极限色彩来表现 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画面中黑白分明的色彩,简练概括,有 着很强的象征性,并能给予观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黑与白 是两种极端的色彩,但是在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中,却能够巧 妙地使黑与白相互依存并从中取得和谐美感,黑与白简单的 两色相互交织,却表现出千变万化的形象,配以刀刻痕迹的渲 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创作画面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黑与白单纯的简洁美 之余,还能够感受到两者交融之间灰色调的视觉魅力与审美 韵味。这其中,灰色的组成形式是多样的,由不同形状的点与 线,组合产生在视觉感官上不同层次的灰。灰色调在黑白木 刻版画中没有实际造型意义,它的存在只是单纯地帮助黑与 白两色的过度,能够使黑白两色更加细腻精致的描绘对象,协 调两色关系,增强画面中的层次性、趣味性与审美性。由于灰 色调强烈的表现特性,也使其在木刻版画创作中有着独特的 地位与表现作用,运用不同的点、线条以及块面组成来形成灰 面,达到协调黑白并丰富画面效果。 在黑白木刻版画的创作中,概括性的色彩表现以及视觉 感强烈的对比是其主要形式特征,而这也不仅仅是黑与白单 纯的对比,也有灰色的独具魅力的强烈表现。黑、白、灰这三种 色调,互相交织在黑白木刻版画艺术作品中,灰色调是在黑与 白的调和中产生出现的,因此在黑白木刻版画中,灰色的不能 独立出现,黑与白也需要灰色调的协调与过度,三种色调在艺 术创作中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2 黑白木刻版画创作中的刀法特征 木刻版画,是以刀代笔,以木代纸,在板上刻画出各种各 样的形态,因此在板上创作使得木刻的强劲之力表现得淋漓 尽致。刀法的运用在版画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 也是使黑与白两种极端色彩产生丰富色调变化的重要手段。 版画创作者充分运用有限的刀具,在木板之上,通过刻画方 式,创造性地将点、线等各种元素进行组织排列,体现出丰富 多变的画面层次。在各种刀刻元素的不同组合中,一些极具艺 术性的创意组织,能够在视觉感官上给人以丰富的空间感,甚 至能够感受到画面中的冷暖色相对比。 以刀刻木板,其表现形象简洁、明晰,并有着强健之力,在 黑与白两色强烈的对比之下,更体现出其强烈的艺术魅力。黑 白木刻版画可以说是一种减法的艺术创作,因其创作的特殊 性,刻画时既要严谨精确又要干净利落,要求的进行木刻结构 与造型创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刀刀精确,不能像其他绘画创作 一样可以反复修改,即使是在进行灰色调的表现时也要如此, 创作者如果在造型能力方面相对欠缺,在刀刻创作中 出现偏 差,就要通过后期的修板来达到预期目的,但是即便是修板, 效果也不会有预期的好。这点上来说,版画艺术有着一定的局 限性,但同时也使得木刻版画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 个性。 3 黑白木版画的印痕肌理特征 黑白木刻版画的形式语言是极为丰富的,其表现的内容
关于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刀法研究

关于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刀法研究康宁木刻版画刀法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技艺,通过巧妙的刀法和技术手法,艺术家们可以在木块上雕刻出精美的纹样和图案,从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黑白木刻版画是康宁木刻版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独特的色彩对比和清晰的线条感受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刀法的研究,从刀法技术、材料选用、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刀法的技术特点康宁黑白木刻版画以其清晰的线条和饱满的纹样而闻名,而这些特点正是由其独特的刀法技术所决定的。
在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刀法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特点:1. 刀法精细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刀法要求艺术家们使用尖锐而精细的刀具,通过精准的刀法技术将木块雕刻成各种精美的纹样和图案。
在制作黑白木刻版画时,艺术家们需要通过反复的用力和技巧来控制刀具的深浅和力度,实现线条的清晰和轮廓的立体感。
2. 刀法灵活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刀法要求艺术家们能够将线条和纹样刻画得极为细腻,使得作品在色彩对比的前提下依然能够保持清晰和立体感。
这种细腻的刀法技术不仅需要艺术家们有深厚的功力和技术,还需要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感觉。
康宁黑白木刻版画的刀法技术除了对刀法技术的精湛要求外,还对材料的选用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制作黑白木刻版画时,艺术家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木块和刀具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1. 木块选材在制作康宁黑白木刻版画时,艺术家们通常会选择材质坚硬、纹理清晰的木块作为雕刻材料。
常见的木材有樱桃木、枫木、槐木等,这些木材硬度适中,并且具有较为饱满的纹理,适合进行精细的雕刻和刀法处理。
2. 刀具选择康宁黑白木刻版画的刀法技术需要使用尖锐而精细的刀具,以便对木块进行精细的雕刻和线条的刻画。
常见的刀具有刻刀、平刀、圆刀等,这些刀具能够满足艺术家们对线条和纹样的精细处理需求。
康宁黑白木刻版画刀法在其技术特点和材料选用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特色。
在康宁黑白木刻版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特点:1. 色彩对比鲜明康宁黑白木刻版画作品以其鲜明的色彩对比而著称,黑白两色的浓淡和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立体感。
浅析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

浅析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黑白木刻是一种特殊的版画技艺,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更具有特殊的正负形关系。
正负形是一种视觉效果,当我们观察一个图形时,我们会感受到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在木刻版画中,正负形是一种基本的构图技巧,可以帮助画家在作品中创造出精彩的视觉效果。
正负形是指一个图形中的构图元素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构成这个图形的形状、颜色和空间之间的差异。
在黑白木刻中,一般用黑色表示正形,白色表示负形。
正形通常是主体,负形则是背景。
正形和负形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于刻画构图特别重要。
正负形的比例对于构图的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形占主导位置时,会让整个图像更鲜明、突出,而负形则可以通过对比产生突出效果,起到强化正形的作用。
二、黑白木刻中正负形构图技巧1、正负形协调正负形之间的协调性是构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正负形的大小、形状、位置、数量、色调等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精确把握,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关系,创造出更完美的视觉效果。
正负形在木刻版画中是通过削版的方式形成的。
而其位置调整则是通过设计构图,确定正负形的比例关系,从而确定对应的版面大小。
尤其是在水平对称构图中,我们有时需要将正形和负形对称摆放,这样可以创造出更具美感的构图效果。
3、色彩与空间正负形的变化受到刻刀的切割方向和强度的影响,刻刀的斜切、转切可以创造出更准确尺寸的正负形,同时也可以实现不同的渐变效果。
通过对正形和负形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色彩变化的把握,可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创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
三、结语黑白木刻的正负形关系是构图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正确的把握正负形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遵循正负形协调、正负形位置调整、色彩与空间的思路,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黑白木刻作品。
黑白木刻的技巧

黑白木刻的技巧
黑白木刻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使用黑白灰三种色调来表现事物的纹理和质感。
以下是一些黑白木刻的技巧:
1. 构图:在创作黑白木刻时,构图非常重要。
要注意画面的中心点,并确保画面中的元素排列有序,突出重点。
2. 线条:使用简单而有力的线条来表现纹理和质感。
使用直线、曲线和斜线等不同的线条形式,以增强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3. 颜色:使用黑白灰三种色调来表现事物。
在木刻中,黑色通常用于强调细节和深度,白色则用于强调整体效果和背景。
灰色则是一种中性色调,可以用于平衡画面中的颜色。
4. 纹理:在木刻中,使用纹理和的细节来增强表现力。
使用小的刻痕和细纹来表现物体的纹理,以增强视觉效果。
5. 光影:强调光影的变化,创造出逼真的光影效果。
通过在画面中添加暗影、高光和阴影等元素,表现出物体的真实质感和动态感。
6. 力度:使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来表现木刻。
过度的用力和过于缓慢的速度都会影响木刻的效果,所以要注意掌握好力度和速度。
7. 重复:在画面中使用重复的元素和线条,增强表现力和视觉效果。
重复的线条、形状和纹理等元素,可以让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以上是一些黑白木刻的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创作黑白木刻需要耐心和技巧,多加练习才能不断进步。
浅析视觉艺术之黑白木刻的艺术语言

浅析视觉艺术之黑白木刻的艺术语言黑白木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本文从黑白木刻的起源,黑白木刻的艺术语言中点线面,黑白灰这几方面来阐述对黑白木刻的认识,从而总结出黑白木刻具有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一、黑白木刻的起源自1931年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以来,中国的创作版画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岁月。
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在世界上历史最悠久。
它在中华名族的解放和振兴的事业中一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的社会意义也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上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的新兴木刻,不仅是一个新的绘画品种的诞生,更是受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左翼美术家联盟”领导和影响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艺术。
黑白木刻依靠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成为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武器。
黑白木刻在革命时期深刻的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疾苦生活和革命热情;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反映了中国人民内心的喜悦和希望。
黑白木刻作为版画的一个重要分类,在我国版画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二、黑白木刻的艺术语言版画艺术作品是以艺术思维为精神内核的版画艺术語言的视觉呈现,艺术思维是版画艺术语言的精神灵魂;艺术语言是艺术思维和观念的视觉载体。
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在传统优势的主导下,向多维度、多层面方向发展。
内容与题材上传统的、现代的、轻松的、实验的;形式语言上具象的、抽象的、唯美的、观念的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
如阿鸽老师的《鸽子》就通过写实细腻的刀法表现了手捧白鸽,肩挂木架,身批旧毡的女孩,纯真质朴的笑容打动了很多观众的心。
很多作品的艺术观念与创作手法都相当自由,模糊了艺术种类之间的界限,刷新了木刻版画的视觉面貌,给人比较轻松的感觉。
作品中凸显出的游戏性和随意性,也赋予了版画新的时代气息,刷新了版画的审美要求。
如康宁老师的《少女和羊》在布局结构上打破三维而追求时空错位;打破和谐而追求失衡;颠覆秩序而追求零乱;打破黑白而追求灰调。
如甘庭俭老师的《飘香时节》,刀法细腻生动而对比强烈,表现了明净阳光里宁静婉约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
黑白木刻

黑白木刻
以少量笔墨显现事 物的精神和人物的个性。
黑白画的特点:
一、简洁、概括 二、视觉冲击力强 三、对比强烈
俗称木刻,源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书籍中的插图
木版画,刀法刚劲有力,黑白相间的节奏,使作品 极有力度。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 唐代 《金刚经》
《 西 厢 记 》 插 图
画稿,修稿
刻(圆口刀 刻粗线,三 角刀刻细线, 平刀、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负责大面积)
上油墨
上纸,压实
完成
鲁迅与版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概要黑白木刻版画的技法和赏析一、木刻版画制作的原理版画是指通过制版印刷所获得的印刷物。
(创作版画更强调画家亲自进行画、刻、印。
)在欧美各国一切经机械制版印刷的复制品统称为版画。
版画的类别有许多种,其制版的方式有凸、凹、平、孔四大类型。
木刻属于凸版版画。
版材是木刻创作的物质材料,不同的木质特性各异,直接影响作品的面貌。
一般来说,硬质版材如梨木、枣木等适于精雕细刻,软质版材如椴木,白果木等适于大刀阔斧的表现。
由于木材短缺,人们开始寻找代用品,如塑料版、纸版等,这些也促进了版材的多样化。
目前国内外木刻家多采用木质的胶合板进行创作,而儿童学习木刻版画因为木板比较坚硬,难于操作,就找了很多替代品,如用地板块、橡胶板、石膏版、KT版、铝塑板等做制版材料,效果很好,因为它比木板更容易刻制,非常适合中小学生使用,这种板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的少儿版画教育。
二、木刻刀具的种类1、三角刀,具有刀锋尖锐,刻线挺拔有力的特点,性能广泛,表现力强,最宜刻阴纹线条。
2、圆口刀,刀锋圆浑厚重,有体积感,也是刀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常与其他刀具结合应用。
3、斜刀,是中国复制木刻刻线工具,利用双勾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线刻形式,也是木刻中用来切刻和断刀的工具。
4、平铲刀,可用来制造晕刻及刮刻效果,是木刻铲底子的主要工具。
5、排刀,可用一刀刻出排线。
由于用刀的角度和轻重不同能产生特殊的明暗效果。
近些年这种刀具已不多见。
6、方口刀,刀有三刃,可用正峰及两侧刻出方形和齐整的线条,也可刻出齿状形的多样刻线。
以上常有的刀具每种又分为大、中、小号,如需要刻更精细、变化更多的木刻,就要多准备一些各种口径的刀具,这些特殊的刀具有时需画家自制。
好的刀具质地坚硬又富有弹性,锋利而不易断裂。
木刻刀用钝了需要磨,磨刀是一件细心的工作。
磨时把刀的刃面与磨石贴平,角度一定要看准,有几个面要磨几次。
注意内刃千万不要打磨。
磨刀磨到最锋利时只有一瞬间,稍过就形成卷刃变钝,磨时身边最好备一块木板随时试刀。
有时刀具形状虽不标准,但已锋利,这时就不必整形,可以先用。
磨刀也须有经验的积累,才能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持刀方法与运刀原理木刻的刻制并不象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吃力,它的刻制过程是美的创造,是一种充满趣味的实践。
正确的握刀方法,手握刀很象拿钢笔写字模样,小拇指及四指平按于版面形成支点。
刀子的运动全凭大拇指、食指及中指来控制,左手拇指在刀的前方顶住刀柄前侧,用相反的力配合右手的运动,目的是增加阻力,象自行车车闸一样协调刀子的运动与停止。
刻制时人与版面形成大约30度角,采取侧坐的姿势便于右手灵活运动与全身力量的协作。
运刀的原理是利用杠杆的作用。
雕版时碗部的力应通过四指及小拇指的支点传导在刀尖上。
准确地说,这是一种挖铲的动作。
根据画面的需要,运用不同的刀具,通过起、行、收、停等力的变化,创造出多种刀法变化。
初学木刻的人,可先用三合板进行运刀灵活变化的练习,再进行小幅的内容简易的刻制练习。
四、木刻的制作(一)上稿初学者一般不直接在木板上起稿,可先在纸上画定,然后转画于木板上。
因为在木板上修改会损伤版面,如加白粉会增加版面的凸凹,是刀锋感觉迟钝。
上稿方法两种,一为直接转写法,二为复写法。
直接转写法——用碳笔将画稿画在纸上,上端用胶水固定在木刻板上,用刀在纸背拓压画稿即可印在木板上。
如不清晰可加喷一些清水,效果更好。
然后再用墨笔描清楚。
复写法——利用复写纸转写法,先用透明纸描画稿,再将稿子反过来,下面放置复印纸,用铅笔描写。
最后用毛笔再描成黑白稿。
描稿完成后上版工作已完成,刻之前在版面涂上一层红色(或绿色)墨水,目的是为了掌握版效果,是画面一目了然,不会因漏刻而返工。
儿童木刻版画首先把作品的题材内容和构图定下来,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大致的黑白效果和刀法,对画稿进行加工,使画稿要适合版画的表现手法。
学生熟练以后,最好在设计阶段要求他们把刀法、印刷效果结合起来考虑,突出版画特点。
画稿定下来后,可以用墨汁、白广告颜料对画稿进行黑白处理。
黑白木刻是非常讲究黑白关系的,一般采用大块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形象,使其更明显强烈。
用白衬出黑,或用黑来衬出白,白中一点黑或黑中一点白,画面效果都是非常强烈突出的。
为了表现比较丰富的色调,更细致、逼真地刻画物象,可运用粗细、大小、疏密、强弱不等的黑白线、点、色块的变化,对画稿进行黑白关系的处理和设计。
学生熟练后,用黑色油性笔直接在板上起稿、进行黑白、刀法设计更快捷、方便。
(二)、制作木刻制版方法与其他绘画相反,绘画是一步步增添颜色,木刻是刻的愈多画面黑色就愈少。
黑白版画是用刀来塑造形象的,所以刻制时要充分表现“刀痕板味”的版画自身语言,引导学生不要太拘泥于画稿,一刀就是一刀,不要用刀去描画稿,这样刻出来的作品才产生好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黑白版画的刻制过程:A、先把画面的主要轮廓和外型刻出来,再刻去大块的空白,把画面大的黑白关系拉开。
B、处理画面中间灰调子,即充分运用疏密、粗细、大小、强弱不同的线条和点子组成画面的灰调子,丰富画面。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大胆创造、自由发挥。
C、仔细刻制画面各部分的细部,最后对整个画面进行统一调整和加工,使局部和整体效果达到统一。
(三)、印刷印刷工具的配制在印刷之前,还要检查纸板的每一个“纸块”是否粘牢,并将画面中不必要的碎屑除去,然后就可以印刷了。
a)调油墨:用油滚在玻璃板上滚上一层又薄又匀的油墨,如果油墨太稠,可以滴一些松节油或者汽油调一下,滚动油滚,如果没有声音,说明油墨太稀,不宜使用。
玻璃板上的油墨均匀,且没有油块,油滚表面受墨均匀,滚动油滚时可以听到“嚓嚓”的声音,才可上板使用。
b)将油墨滚均匀地滚在纸板上,使纸板面油墨均匀,如果一遍油墨滚得不够或者不均,可多滚几遍,直到滚好为止。
c检查一下版面上是否有杂质,如有清除掉,并重新滚上油墨,然后将印纸小心覆盖在版面上,用手抚平。
放印纸时千万不要移动以免脏污画面。
(如盖印纸时被弄脏,应立即换纸)d)用木蘑菇在纸背上来回细细地磨,为了防止磨损印纸,可用蜡烛轻轻擦一遍或者垫上一层纸。
如果画面墨色需要深浅层次变化的,磨印时要加以控制和掌握,深的要磨实,浅的则用手在纸背上轻轻擦一遍即可。
磨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揭开画面的局部看看,如有不满意的地方,可局部滚上油墨继续磨印,直到印好为止。
小心揭下印纸,放在干净的桌子上或者用夹子夹好挂起来,切勿用手触摸,以免弄脏作品,作品可多印几张。
完成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版画机来印制黑白版画和油印纸版画,但是,有些作品尤其是纸版画作品,需要在印制过程中追求虚实变化,最好采取手工印制。
五、木刻刀法变化和刀法组织形式提起刀法变化,必然要谈到李桦教授所创造的刀法图表。
这图表涉及刀法表现力的诸方面,即:刀具的性质,刀法创造的方式,刀法变化与艺术效果的关系。
它使学生们认清了刀法的多种表现力与它所存在的天地。
李桦先生的这种创见,解决了在这之前人们对刀法及刀法组织问题的含混概念,同时提出了刀法本身的创造性探索问题。
刀法十四种图例一目了然,根据运刀变化解释了正切刀、欹刀、覆刀、浅刀、摇刀、旋刀、浮沉刀、涩刀,等十种刀法。
又提出晕刻、刮刻、压刻、晕烘刻等特殊用刀方法。
并将运刀方式为雕、刻、凿、拨、旋、冲,六种类型。
这种研究是很深入的。
刀法十四种刀法组织有其规律性与具体性,然后构成的不同形式又体现了每一作者的创造性。
刀法四十八种图揭示了构成木刻艺术语言的基本要素。
它迄今仍是木刻技法练习的最有影响的范本。
刀法四十八种从平行线、平行曲线、均匀点等简单形式发展为双层网线、疏密交叉线、水纹线、粗细双重线等。
以及各种点及线所构成的斑纹、密集点等二十种变化,由简单形式发展为复杂形式步步深入。
这些构成灰色图纹的方法仿佛了木刻表达手段,为初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刀法组织六、木刻技法的练习木刻根据不同要求应用不同的方法。
要全面掌握刀法组织的全部知识与技巧需要时间与实践的积累。
这里介绍三种练习法。
(一)写生练习法写生法1根据实物写生做练习,通过联系使学生自由、正确、真实、深入地表现对象,是我国现实主义木刻的最基本教学法。
这种联系强调素描稿的科学性。
在处理时重视画面灰色层次的区分与界限,依不同明暗归纳概括。
以刀法造型时要照顾到体积、空间、质感等各方面。
画面要具有丰富的色调,同时具有木刻的审美特色。
这种练习使学生得到科学的制作方法和敏捷的反应能力。
(二)组织类型法的练习按刀法组织的类型进行练习,适应刀法组织的特点,摆脱绘画观念的干扰,排除写生法所受客观物象的限制,自觉地运用木刻艺术的规律,进一步发挥作者的主观意识,是这种练习的基本出发点,它对于木刻刀法组织的艺术表现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练习一般由平行直线组织法开始,而后作平行曲线、交叉线、网状线、不规则线、点刻、晕刻、斜刀、混合刀法等的练习。
刀法组织类型是多样的,而且在不断发展,平时练习是有限的。
这种练习的更高要求是创造独特的刀法组织类型,用作者的新语言来描绘一切。
我们可选几幅供参考图练习。
不规则线组织练习(三)艺术处理法的练习艺术处理法更集中于木刻形式美方面的研究。
木刻家的艺术构思活动与传达活动是依靠木刻的艺术语言来完成的,所以对形式的研究是木刻技法练习的重要内容。
这种研究的内容包括黑白色值的变化,画面黑白的控制方法,黑白的转化与应用。
对比中诸因素的利用(包括形、色、线、点等),木刻用线的特点与不同的表现形式,刀法与表现情感的关系等内容。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
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
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