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2023年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市场背景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医药、环保、地质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原子吸收光谱仪在市场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在环保领域中,严格的排污要求和环境监管政策的推出,使得原子吸收光谱仪市场有了大幅增长。

二、市场规模目前国内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在2019年,国内原子吸收光谱仪市场总销售额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环保和食品企业的不断壮大,原子吸收光谱仪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

三、市场发展趋势(一)技术升级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传统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环保监管和化学分析的要求,新一代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产品呈现出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确度和大样品处理量等优点,这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性能指标,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市场分化现象加剧随着原子吸收光谱仪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各大品牌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价格体系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懈努力。

同时,市场分化现象也日益明显,各类定位明确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产品分别受到不同领域的用户青睐,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三)品牌竞争加剧当前原子吸收光谱仪市场中存在着一些典型品牌,如Agilent、PerkinElmer、Shimadzu和Thermo Fisher等。

这些品牌吸引用户的关注,大部分用户会直接选择这些品牌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产品,这也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品牌竞争加剧,也将促进原子吸收光谱仪市场的发展。

(四)环保行业市场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国家对于环保行业越来越重视,环保设施、排污企业的数量也急速增长。

环保领域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重要应用领域,国家政策对于企业的环保分析监测作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也促进了原子吸收光谱仪市场的稳步增长。

最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最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现代仪器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学生姓名学号所属学院专业班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又称“原子吸收光谱法”,由待测元素灯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供试品经原子化产生的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求出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类火焰原子吸收( FAAS)、石墨炉原子吸收( GF-AAS)、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 HG-AAS)、其它原子吸收2.1火焰原子吸收适用于测定易原子化的元素,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对大多数元素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极限,且重现性好,易于操作。

2.2石墨炉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也称无火焰原子吸收,简称CFAAS。

火焰原子化虽好,但缺点在于仅有10%的试液被原子化,而90%由废液管排出,这样低的原子化效率成为提高灵敏度的主要障碍,而石墨炉原子化装置可提高原子化效率,使灵敏度提高10~200倍。

该法一种是利用热解作用,使金属氧化物解离,它适用于有色金属、碱土金属;另一种是利用较强的碳还原气氛使一些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成自由原子,它主要针对于易氧化难解离的碱金属及一些过渡元素。

2.3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对某些易形成氢化物的元素,如Sb、As、Bi、Pb、Te、Hg和Sn用火焰原子化法测定时灵敏度很低,若采用在酸性介质中用硼氢化钠处理得到氢化物,可将检测限降低至ng/mL级的浓度。

2.4其它原子吸收金属器皿原子化法,针对挥发元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但抗干扰能力差,测定误差较大,耗气量较大;粉末燃烧法,测定Hg、Bi等元素时,此法灵敏度高于普通火焰法;溅射原子化法,适用于易生成难溶化合物的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电极放电原子化法,适用于难熔氧化物金属Al、Ti、Mo、W的测定;等离子体原子化法,适用于难熔金属Al、Y、Ti、V、Nb、Re;激光原化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固体材料,比如测定石墨中的Ca、Ag、Cu、Li;闪光原子化法,是一种用高温炉和高频感应加热炉的方法。

第8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第8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式中:Kv为基态原子对频率为的光的吸收系数)
三、引起吸收线变宽的因素 a、自然宽度(natural width) 用Δ ν N 表示。 b、多普勒变宽(Doppler broadening) 用Δ ν D 表示。表达式见图8-3。 c、压力变宽(包括劳伦兹变宽、共振变 宽),它们分别用Δ ν L 和Δ ν R表示。 d、其它因素变宽,如场致变宽、自吸效应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式为: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及其常规模式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是基于物质所产生 的原子蒸气对特定 谱线(待测元素的 特征谱线)的吸收 作用来进行定量分 析的一种方法。 分析模式见示意图。
●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是相互联系的两种相反过程。
Comparison of AAS and AES
因此,AAS和AES法在所使用的仪器和测定方法上有 相似之处,亦有不同点。 ●由于原子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 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 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 较小。因此,AAS法的选择性高、干扰少且易于克 服。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 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 原子。因此,原子吸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2)冷原子化法
原子化温度为常温。
பைடு நூலகம்
T [ D ( L R N ) ]
2
2 1/ 2
四、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在吸收线轮廓内,吸收系数的值会随吸收光
子的波长变化而变化,要表示原子蒸气吸收的全
部能量,就必须在吸收线所在的波长区间进行积
分运算,所得结果简称为积分吸收值。
从理论上,积分吸收与原子蒸气中吸收辐射
E0 基态能级 E1、E2、E3为激发态能级 因此,A 产生吸收光谱; B 产生发射光谱。 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 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时要吸收 一定频率的光(谱线) ,这种谱 线称为共振吸收线;当它再跃迁 回基态时,则发射出同样频率的 光(谱线),这种谱线称为共振发 射线(它们都简称共振线)。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影响吸收谱线轮廓的主要因素
• 自然变宽N:与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激发态原 子的寿命有关, N一般情况下约10-5 nm。 • 多普勒变宽(热变宽)D: 由原子在空间作 无规热运动引致的, D约为10-3 nm。
D 7.16 10 0
7
T Ar
• 碰撞变宽(压力变宽) C 洛伦兹变宽L :由待测原子与其他共存元素
• 富燃火焰(还原火焰)
燃助比大于化学计量数, 如燃助比为
1:3的乙炔-空气。 此类火焰中有大量燃气未燃烧完全, 而含有较多的C-、CH-基等。因此火焰 温度较低, 且具有还原性, 适于有些易 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的测定。
• 贫燃火焰(氧化火焰)
燃助比小于化学计量数, 如燃助比为 1:6的乙炔-空气。 此类火焰氧化性强, 温度较低, 适于 易离解、易电离的元素的测定, 如碱 金属。
• 石墨管
长约50mm,内径5mm, 管中央有一小孔,用以放臵试 样。
K0 2 D ln 2 e
2

mc
fN 0
• 吸收线半宽度: 一般在0.01~0.1Å • 发射线半宽度: 一般在0.005~0.02
Å
实际测量(测量吸光度)
• 根据光吸收定律
A lg T lg I I0 A为 吸 光 度 ; T 为 透 光 率 ; I 为 透 射 光 强 度 ; I 0为 入 射 光 强 度 ; K 为 吸 收 系 数 ; l为 蒸 气 厚 度 将 K 用 K 0代 替 , 可 得 A lg e 又 K0 2 D
仪器组成系统
• • • • 光源 原子化系统 单色器 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
光源
• 要求 (1)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 (2)能发射锐线; (3)辐射光强度大、稳定性好且谱线背景小; (4) 操作方便、经久耐用。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通常是空心阴 极灯。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范围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范围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范围原子吸收光谱仪(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AAS)是一种用于分析金属元素含量的重要仪器,它能够测定非常低浓度的金属元素,并且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

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范围是指其用于测试的金属元素的范围。

本文将介绍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测范围,并讨论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测原理和方法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利用原子吸收光谱原理测定元素含量的分析仪器。

当金属元素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时,原子中的电子会被激发至高能级,随后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释放能量的辐射。

原子吸收光谱仪利用此原理,在特定波长处对金属元素进行检测。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样品喷雾器、光学系统、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

在检测过程中,样品被喷入火焰或炉中加热,使其产生原子化。

随后通过光源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样品中的金属元素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谱线。

光线经过样品后,被检测器检测,最终由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并得出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2.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测范围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测范围主要由其光源和检测器的特性决定。

光源的波长范围和强度要足够覆盖需要检测的金属元素的吸收光谱线,检测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也会影响检测范围。

通常情况下,原子吸收光谱仪可检测的金属元素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钠、钾、镁、钙、锌、铜、铁、铅、镍、铬、镉等。

不同型号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其检测范围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大多数原子吸收光谱仪可检测的金属元素范围在波长范围为190~900nm,包括了大部分需要检测的金属元素。

3.原子吸收光谱仪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在环境监测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对水、土壤、大气等环境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检测。

在水质监测中,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用于检测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铅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危害。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检测,可以控制重金属离子的含量,保障水质安全。

光谱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光谱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光谱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光谱技术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的方法,它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
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测量物质对辐射的吸收、散射、发射等现象
来获取物质的信息。

光谱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随着光谱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其分
辨率和灵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可以对样品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检测。

2. 多模式光谱技术,光谱技术不断融合多种模式,如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等,使得分析范围更加广泛,适用于不同
类型的样品。

3. 实时监测和在线分析,光谱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各种物质的实时监测和在线分析,提高了生产
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4. 数据处理和智能化,光谱技术结合了先进的数据处理和人工
智能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大量数据,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
分析过程。

未来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1. 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实现对微量物质的快速准确检测。

2. 发展多模式光谱技术,实现更广泛范围的样品分析和检测。

3. 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光谱数据的快速处理和智能分析,为各行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4. 探索新型光谱技术,如超快光谱、纳米光谱等,拓展光谱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的来说,光谱技术在分析和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其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拓展应用领域,并结合先进的技术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进展研究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进展研究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进展研究摘要:近年来,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其在定性、定量分析检测微量元素方面的优势,以及样品前处理、进样方式、原子化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环境分析、元素形态测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原子吸收光谱与离子色谱、气相色谱、原子荧光等其他分析方法的联用,也大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本文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法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环境分析元素形态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AAS)是根据基态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光的强度对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阿兰·沃尔什发表了第一篇利用原子吸收特征光的原理作为一种分析手段的文章,由于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等特点,使原子吸收法得到重视和应用。

目前,随着样品前处理技术、进样技术、原子化技术等的发展,以及和其他高灵敏度或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的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得到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环境分析,元素形态等多方面广为运用。

目前运用较多的有直接法和间接法[1]:直接法是指直接测定待测样品中所含微量元素,如砷,硒等,间接法是指将金属离子与待测有机物等发生沉淀,氧化还原等反应,再经离心分离等测定游离金属原子,从而间接测定有机物含量。

直接法和间接法的结合大大拓展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范围。

1原子吸收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在药物分析中,对于含有微量金属元素的药物,可直接对金属元素进行测定。

对其他大部分有机药物,多采用间接原子吸收法。

将可发生酸碱、沉淀、氧化还原、络合等反应的官能团与特定金属离子反应,再经离心,沉淀等步骤是反应金属离子解离,或定量测定未反应的金属离子,即可达到药物分析的目的。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衰老,死亡有密切联系。

刘建华等[2]探讨了中草药中金属元素及其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选取了中草药丹参、当归、党参、鱼腥草和银杏叶,测定其中的金属元素K、Cr、Cu的含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进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系由待测元素灯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供试品经原子化产生的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求出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一般遵循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定律,通常借比较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求得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1.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化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分析化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是测量物质所产生的蒸气中原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强度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仪是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检测系统和显示装置五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原子化系统在整个装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子化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无论是传统的原子化法,还是近些年才有的原子化法,都为不同元素的测定提供了较为高效的原子化方式,以下将对不同的原子化法分别讨论。

1.1.1 火焰原子化法(FAAS)适用于测定易原子化的元素,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对大多数元素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极限,且重现性好,易于操作[3]。

1.1.2 石墨炉原子化法石墨炉原子吸收也称无火焰原子吸收,简称CFAAS。

火焰原子化虽好,但缺点在于仅有10%的试液被原子化,而90%由废液管排出,这样低的原子化效率成为提高灵敏度的主要障碍,而石墨炉原子化装置可提高原子化效率,使灵敏度提高10~200倍。

该法一种是利用热解作用,使金属氧化物解离,它适用于有色金属、碱土金属;另一种是利用较强的碳还原气氛使一些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成自由原子,它主要针对于易氧化难解离的碱金属及一些过渡元素。

另外,石墨炉原子化又有平台原子化和探针原子化两种进样技术,用样量都在几个微升到几十微升之间,尤其是对某些元素测定的灵敏度和检测限有极为显著的改善。

1.1.3 氢化物原子化法对某些易形成氢化物的元素,如Sb、As、Bi、Pb、Te、Hg和Sn用火焰原子化法测定时灵敏度很低,若采用在酸性介质中用硼氢化钠处理得到氢化物,可将检测限降低至ng/mL 级的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 1 页
学号;2009436038 姓名;谭海见 班级;材料
化学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趋势
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是利用气态原子可以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辐射,
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而建立的。由于各种原子
中电子的能级不同,将有选择性地共振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光,这个共振
吸收波长恰好等于该原子受激发后发射光谱的波长,由此可作为元素定性
的依据,而吸收辐射的强度可作为定量的依据。AAS现已成为无机元素定量
分析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该法具有检出限低(火熖法可达ng/cm–3级),准确
度高(火熖法相对误差小于1%),选择性好(即干扰少)分析速度快等优
点。这使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众多的分析鉴定方法中脱颖而现,吸引着一代
又一代的科学家为之奋斗终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一门科学的发展历史。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历史
1、第一阶段——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
早在1802年,伍朗斯顿(W.H.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
光谱时,就发现了太阳连续光谱中出现的暗线。1817年,弗劳霍费
(J.Fraunhofer)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再次发现了这些暗线,由于当
时尚不了解产生这些暗线的原因,于是就将这些暗线称为弗劳霍费线。1859
年,克希荷夫(G.Kirchhoff)与本生(R.Bunson)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
属的火焰光谱时,发现钠蒸气发出的光通过温度较低的钠蒸气时,会引起
钠光的吸收,并且根据钠发射线与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这一事实,断定
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正是太阳外围大气圈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的
钠辐射吸收的结果。
2、第二阶段——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
原子吸收光谱作为一种实用的分析方法是从1955年开始的。这一年澳
大利亚的瓦尔西(A.Walsh)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
析中的应用”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Hilger,
Varian Techtron及Perkin-Elmer公司先后推出了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
发展了瓦尔西的设计思想。到了60年代中期,原子吸收光谱开始进入迅速
发展的时期。
3、第三阶段——电热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
1959年,苏联里沃夫发表了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电热原子吸
收光谱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到10-12-10-14g,使原子吸收光谱法向前发展
了一步。近年来,塞曼效应和自吸效应扣除背景技术的发展,使在很高的的
背景下亦可顺利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基体改进技术的应用、平台及探针
技术的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稳定温度平台石墨炉技术(STPF)的
应用,可以对许多复杂组成的试样有效地实现原子吸收测定。
4、第四阶段——原子吸收分析仪器的发展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 2 页
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而其它科学技术进步,为原子吸收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物
质基础。近年来,使用连续光源和中阶梯光栅,结合使用光导摄象管、二
极管阵列多元素分析检测器,设计出了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为解决多元素同时测定开辟了新的前景。微机控制的原子吸收光谱系统简
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的自动化程度,改善了测定准确度,使原子吸
收光谱法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联用技术(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流动
注射-原子吸收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色谱-原子吸收联用,不仅在解
决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方面,而且在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方面,
都有着重要的用途,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在了解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历史,我们都会为着门科学深深的吸
引,让我们对着门科学的发展充满着期待和关怀,那就让我们来更多的了
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趋势吧!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展望
近年来国内外都有人致力于研究激光在原子吸收分析方面的应用:
(1)用可调谐激光代替空心阴极灯光源。
(2)用激光使样品原子化。
它将为微区和薄膜分析提供新手段、为难熔元素的原子化提供了新方
法。塞曼效应的应用,使得能在很高的背景下也能顺利地实现测定。连续
光源、中阶梯光栅单色器、波长调制原子吸收法(简称CEWM-AA法)是7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背景校正新技术。它的主要优点是仅用一个连续
光源能在紫外区到可见区全波段工作,具有二维空间色散能力的高分辨本
领的中阶梯光栅单色器将光谱线在二维空间色散,不仅能扣除散射光和分
子吸收光谱带背景,而且还能校正与分折线直接重叠的其他原子吸收线的
干扰。使用电视型光电器件做多元素分析鉴定器,结合中阶梯光栅单色器
和可调谐激光器代替元素空心阴极灯光源,设计出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测
定多元素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将为解决同时测定多元素问题开辟新的
途径。高效分离技术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的引入,实现分离仪器和测定仪
器联用,将会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微量进样技术
和固体直接原子吸收分析受到了人们的注意。固体直接原子吸收分析的显
著优点是:省去了分解试样步骤,不加试剂,不经任何分离、富集手续,
减少了污染和损失的可能性,这对生物、医药、环境、化学等这类只有少
量样品供分析的领域将是特别有意义的。所有这些新的发展动向,都很值
得引起我们的重视。近年来,微型电子计算机应用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后,使仪器的整机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原子吸收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工业、农业、医药卫生、
教学科研等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原子吸收光谱法现阶段也依然存在她的难题,存在着以下的一些不足: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 3 页
原则上讲,不能多元素同时分析。测定元素不同,必须更换光源灯,
这是它的不便之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难熔元素的灵敏度还不怎么令人
满意。在可以进行测定的七十多个元素中,比较常用的仅三十多个。当采
用将试样溶液喷雾到火焰的方法实现原子化时,会产生一些变化因素,因
此精密度比分光光度法差。现在还不能测定共振线处于真空紫外区域的元
素,如磷、硫等。
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窄(一般在一个数量级范围),这给实际分析
工作带来不便。对于某些基体复杂的样品分析,尚存某些干扰问题需要解
决。在高背景低含量样品测定任务中,精密度下降。如何进一步提高灵敏
度和降低干扰,仍是当前和今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研究与思考。道路笔直,脚步却不能停。

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光谱分析中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以他的独特优
势,并伴随着无数科学家的辛勤努力,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里,原子吸收
光谱法会取得更迅速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