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市情简介

格尔木市情简介
格尔木市情简介

格尔木市情简介

一、格尔木基本市情

“格尔木”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总面积近12万平方公里。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市总人口30万,城市人口占86.6%,现有汉、蒙古、藏、回等34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69.8%。

格尔木1954年建政,是上个世纪50年代后因修建青藏公路和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而迅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办事处、驻格各军(警)部队、中央和省、州驻格单位、各派驻机构与全市各族群众紧密联系、团结协作,共同为格尔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结下了深厚情谊。经过艰辛奋斗和不懈努力,目前,格尔木城市总体规划面积为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30.51平方公里,现设3个工行委、2个镇、2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是青藏高原上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现有各类中小学4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医疗卫生机构58个,各类科技人员5000余人。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关注民生的县(市、区)”、连续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七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格尔木市在区域功能和发展趋势上,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格尔木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地区,资源配置在全国独一无二。在以市区为圆心、半径200公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着钾、钠、镁、锂、石油、天然气、黄金、宝玉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有30多种位居全国前10位,其中钾、钠、镁、锂总储量占全国第一位;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床,涩北天然气田是全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境内有宜农土地86.6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面积4130万亩。全地区有大小河流20多条,水资源总量23.85亿立方米。有50余种野生动物资源和200余种野生植物资源,其中20余种被列为国家级珍稀野生动植物。此外,格尔木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年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之间,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为全国第二高值区;年均风速3米/秒左右,年均风功率密度在20瓦/平方米以上,其中4—6月风功率密度可达30—40瓦/平方米,年平均有效小时数为3442小时。目前,全市已实施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25个、建成并网24个,实现安全并网发电573兆瓦,分别占全州、全省的59%和57%。

(二)交通地位非常重要。格尔木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我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青(海)(西)藏、青(海)新(疆)、敦(煌)格(尔木)三条公路干线在此交汇;青藏铁路已全线通车;格尔木机场开通西宁、西安、成都等地的航班。随着察尔汗至格尔木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和格尔木至敦煌、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的即将开工,以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立体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格尔木地处祖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西南边防的战略支撑点和内地通向西藏的重要门户,素有“兵城”和“汽车城”之称,主要承担着西藏方面的铁路安全保障、公路运输、管道输油、通讯及通信线路维护任务。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成运营,使得格尔木在确保西藏和西南边防的物资、能源保障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三)工业经济位居主导。格尔木是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的主战场,也是全国优质钾肥生产基地,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百万吨炼油、百万吨钾肥和石油天然气三项工程的投资和兴建,形成了格尔木市的工业框架和基础。经过不懈努力,现已形

成以盐湖集团、中信国安等为代表的盐化产业群,以青海油田、中浩甲醇等为代表的石化产业群,以庆华铁矿、西豫公司等为代表的冶金产业群,以国电龙源、国投华靖等为代表的光伏发电产业群,以矿泉水开发、枸杞种植加工等为代表的特色轻工产业群。2011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为0.89:77.89:21.22,实现工业产值337.7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9%。格尔木市进入全国产业百强县(市)行列。

(四)特色旅游潜力巨大。格尔木是昆仑文化的核心区域和青藏铁路世界顶级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迎迎”的故乡和奖牌用玉青海昆仑玉的原产地,以“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昆仑文化”为轴心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长江源头、万丈盐桥、雪山冰川、昆仑雪景、瀚海日出、沙漠胡杨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观赏青藏高原风光、野生动物活动和进行科学考察、登山探险的理想之地。格尔木昆仑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察尔汗国家矿山公园、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魅力独特,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前景。近年来,相继开辟了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汽车探险、昆仑山道教朝觐、察尔汗盐湖观光、胡杨林自然风景、蒙古族草原风情、玉珠峰登山探险等具有青藏高原和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线路,建成了昆仑山口、玉虚峰、西王母瑶池、昆仑神泉、万丈盐桥、胡杨林、金鱼湖等旅游景点。(五)城市发展充满希望。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决定了格尔木在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等先后到格尔木视察工作,对格尔木的发展寄予厚望。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出台、兰西格经济带的确立以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加快建设,使得格尔木的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面对新的形势、立足新的起点,格尔木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快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新的贡献。

二、格尔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格尔木市是青海省和海西州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近年来,面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支援玉树抗震救灾的艰巨任务以及自身抗击洪涝灾害的严峻挑战,我们抢抓历史机遇,坚定发展信心,沉着冷静应对,加强协调服务,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十一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6亿元,较“十五”末增长1.47倍,年均增长19.8%;工业增加值达到140.1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1.92倍,年均增长23.8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87亿元,“十一五”累计完成370亿元,较“十五”增长1.37倍,年均增长26.31%;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09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56倍,年均增长28.8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34亿元,较“十五”末增长3.09倍,年均增长3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49亿元,较“十五”末增长95.8%,年均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51.6元,较“十五”末增长87.7%,年均增长13.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6元,较“十五”末增长1.06倍,年均增长15.58%。

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2.5亿元,同比增长20.3%;完成工业增加值170.1亿元,同比增长22.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5亿元、同比增长49.2%,其中市属完成92.9亿元、同比增长39%;完成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3亿元、同比增长21.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亿元,同比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2.26元、同比增长13.1%,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210.4元、同比增长17.3%。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三、“十二五”时期格尔木市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目标

“十二五”期间,格尔木的发展面临大好机遇。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我加压,勇挑重担,着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担负起支撑海西州和青海省发展的重任。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一届九次、州委十届十二次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深入实施“338”战略,积极打造“中国盐湖城”品牌,充分发挥带动、辐射、窗口、载体、示范、服务六大功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生态文明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建设三个枢纽、三个中心和八个基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格尔木特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奋力开创格尔木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二)战略定位

城市坐标:青海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城市品牌:中国盐湖城。

一个节点:甘新藏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

一个率先:率先在全州、全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两个目标:基本竞争力进入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位,力争跨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行列。

两个示范区:全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全州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三个枢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信息通信枢纽和电力保障枢纽。

三个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资源加工转换中心和高原特色旅游中心。

八个基地:全国大型钾肥生产基地、盐湖化工基地、金属镁深加工基地、光伏产业应用示范基地;区域性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钢铁产业基地、有色冶金基地、新型材料基地。(三)预期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6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以上、达到450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以上、累计完成1000亿元,地区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1%以上、分别突破137亿元和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和16%。

工业方面,我们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建成一批产业集群和工业基地,尽快形成地方特色工业体系。预计至“十二五”末,形成450万吨钾肥、100万吨硫酸钾镁肥、4万吨碳酸锂、5万吨硼酸、10万吨金属镁、50万吨氧化镁系列产品、200万吨原油加工、10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400万吨甲醇、20万吨醋酸、10万吨醋酐、10万吨二甲醚、20万吨粗铅、10万吨铜、10万吨锌等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以上。

四、城市荣誉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六连冠)

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综合试点城市

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卫生应急先进集体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全国创建“幸福家庭”试点市

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城市

中国最关注民生城市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首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

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

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

全国市县测绘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格尔木于1954年建政,全市现设3个工行委、4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辖26个社区居委会、41个行政村(牧)委会,由两省(青海、西藏)三方(青海、西藏、部队)六大系统(市属、西格办、部队、盐湖集团、铁路系统、石油系统)组成,地厅级单位5个,县团级单位近80个,城市总体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30.22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也是青海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和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重点园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格尔木市进入了发展与建设的新阶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人民安居和谐的良好局面。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并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总面积近12(11.89)万平方公里。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市区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市人口27万,城市人口占90%以上,平均年龄32岁左右,现有汉、藏、蒙古、回等2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0.2%。格尔木1954年建政,全市现设3个工行委、4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由两省(青海、西藏)三方(青海、西藏、部队)六大系统(市属、西格办、部队、盐湖集团、铁路系统、石油系统)组成,地厅级单位5个,县团级单位近80个,是青藏高原继西宁、拉萨之后的第三大城市。城市总体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现市区建成面积30.22平方公里。全市现有公共绿地57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23%。全市有各类中小学40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现有文化机构11个,电视台(站)7家,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现有医疗卫生机构58个,专业学术团体15个,科普团体5个,各类科技人员5000余人。近几年来,格尔木市先后获得了“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连续六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地理: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海拔2780米。辖区总面积11.8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辖区面积最

大的城市,市区建成面积27平方公里。

气候:格尔木属典型高原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4.3℃,极端高温35℃,极端低温-33.6℃。年均风速3.5M/S;年均降雨量23.6-68.0毫米。

格尔木市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地貌复杂,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倾斜。昆仑山、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山势高峻,气势磅礴。该市雄居世界屋脊,境内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冰塔林立,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为世界之最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峰海拔6549米,高峻挺拔,雄伟壮丽,是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盆地地势平坦,沙丘起伏,绿洲陷显,盐湖、碱滩、沼泽众多,其中察尔汗盐湖是世界是最大的盐湖,号称“盐湖之王”。

秦岭洛河源避暑度假旅游区推介活动方案

秦岭洛河源避暑度假旅游区 项目推介活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 (2013年3月26日) 为了进一步扩大洛南旅游影响,加大洛南旅游景点及项目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以洛河源为主的重点旅游项目招商成功率,洛南县人民政府与陕西秦岭旅游开发公司共同在西安举办“秦岭洛河源避暑度假旅游区项目推介活动”,借第十七届西洽会平台,多角度、全方位推介洛南、宣传洛南。现就活动制定以下方案。 一、活动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华山夏都,汉字故里,华夏摇篮”三张名牌,倾力打造关天经济区“三星级明星旅游城市”为目标,借“西洽会”广阔平台,多方位、多角度展示、宣传洛南形象,有针对性的开展重点旅游项目推介,对接洽谈,努力吸引一批客商投资洛南、开发旅游,实现洛南旅游业突破性发展。 二、活动名称及主题 本次活动名称为:秦岭洛河源避暑度假旅游区项目推介活动。 主题:秦岭洛河源避暑度假 三、活动地点及时间 地点:地点根据联系情况另外确定。 - 1 -

时间:2013年4月7日下午3时。 四、主、承办单位及形式 主办单位:洛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陕西秦岭旅游开发公司,洛南县招商局,洛南县旅游局,洛南县项目办,洛南县委宣传部,洛南县广播电视台。 活动形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部门配合。 五、参会人员 本次活动拟参会人员200人。其中,邀请省、市领导10人,省、市部门领导12人;县级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约30人;客商120人(具体名单附后);主流新闻媒体、网站记者20人;旅行社8家。 六、活动内容及议程 本次活动时间安排为2小时左右,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观看洛南风光宣传片(最美洛河源,从南上华山)。从感官上让与会者对洛南有初步认识;二是洛南县情介绍及重点旅游项目推介。三是主流媒体及网站现场采访。 活动议程: 聘请专业主持人或由洛南县节目主持人刘剑峰主持。 第一项:主持人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省、市、县级领导、客商、企业及新闻媒体、网站、旅行社(时长约5分钟)。 第二项:洛南人民政府县长刘明智致辞(时长约5分钟)。 第三项:陕西秦岭旅游开发公司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和项目区- 2 -

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简介

中国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简介 (初稿) 中国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主轴,是渤海湾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处于辽西沿海经济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和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的交汇点。园区坐落于辽河之滨,渤海北岸,北临荣兴湖,西依盘锦港,东连辽滨水城,南望营口市区,有疏港铁路穿行其中,总面积为42.5平方公里。园区成立于2014年1月1日,园区管委会设有主任一名,由辽东湾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学林兼任,配有副主任三名,下设综合保障局、企业服务局和三个招商局,专职服务人员近20名。 园区位于国家级开发区——盘锦辽东湾新区西扩区内,坐拥第五代亿吨大港盘锦荣兴港,专享五万吨级化学品码头和三十万吨级原油码头,毗邻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及盘锦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辅以发达的公路和铁路交通,借助“国家级开发区”、“国家新型石化产业基地”和“海峡两岸石化产业合作示范区”等政策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新高地。 园区规划由世界顶级规划设计机构——新加坡裕廊规划设计院按照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标准设计,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园区配套设施逐步

完善,包括荣兴港、三十万吨级原油码头、五万吨级化工品码头、数十公里管廊带、国际领先的污水处理厂、数座60万kv变电站和石化产品交易所等一些列配套设施已经基本建成。 园区产业定位明确,集中力量支持和发展石油炼化、精细化工和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相关产业。目前,园区有中国兵器集团15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长春石化环氧树脂项目、联成化学苯酐增塑剂项目、和运集团氯化丁基橡胶项目、宝来集团重油加工项目、瑞德集团芳烃深加工项目、天时集团陆上终端处理项目等一批在建和建成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500亿元。园区内日益齐全的化工前道产品为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源料,可完全满足各类石化及精细化工企业的落户、生产要求。 本着“对企业投资负责,对企业发展负责”的服务理念,集产业集群优势、交通物流优势、基础设施优势、投资政策优势、技术人才优势、人文宜居优势和市场交易优势于一身的盘锦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竭诚欢迎世界各地朋友前来共谋伟业,投资发展。

酒泉市情及发展现状

酒泉市情及发展现状 酒泉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2%,辖肃州区和玉门、敦煌两市及金塔、瓜州、肃北、阿克塞四县,有汉、蒙、哈萨克等40多个民族,总人口100万人。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自汉武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设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293.6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90.8%,实现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1.0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054元和6500元,增长13%和12.8%。 ——区域位置重要。酒泉居甘、新、青、蒙四省区交汇要道,东距兰州750公里,西距乌鲁木齐1122公里,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连接甘肃、新疆的重要节点,北面有甘肃唯一的马鬃山口岸,南与青海经济重镇格尔木相连。境内及周边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玉门油田等28家中央省属企业和科研单位,对市域经济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土地资源丰富。酒泉地域辽阔,共有耕地226万亩、林地192万亩、宜农宜林地478万亩,人均耕地是全国的1.6倍。市内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发展特色农业条件较好,已培育形成棉花、制种、草畜乳、蔬菜、葡萄、啤酒原料等主导产业,对外制种、啤酒原料、

洋葱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矿产储量较大。境内已探明成矿带5个、矿种49种、矿产地453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8840亿元左右。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锰、钨、铬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油、石棉、萤石、菱镁、芒硝、煤炭、大理石、花岗岩等。其中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铬、钒、石棉矿储量居全国第三,菱镁储量居全国第五。全市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占全部工业的90%,矿产资源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较强。 ——旅游优势明显。境内已查明文物点128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目前开发利用9处,建成4A级景区4处。“酒泉航天”、“敦煌飞天”举世瞩目,莫高窟、月牙泉、榆林窟、梦柯冰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景点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酒泉曾被央视评为“最具人气的西部名城”,2006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9年,全市旅游收入23.6亿元,占GDP比重的8%,酒泉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魅力城市”。

九江市情简介

九江市情简介 (供宣传参考)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是国家第一批五个沿江开放城市之一。现辖九县二区一市二个开发区和庐山管理局、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其中市区建成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65万。 历史文化悠久。九江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时期,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36郡就有九江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戍守时筑九江城。九江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历代1500多位名人在九江赋诗4000多首,使九江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山水诗的策源地、山水画的发祥地,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原创于九江的《浔阳曲》改编而成的;宗教文化神秘深奥,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东林寺代表着“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中国佛教协会三任会长与云居山真如寺相关,庐山“一山藏五教”;红色革命文化催人奋进,秋收起义在修水打响第一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军旗在修水升起,百万雄师过大江在九江是第一渡,南昌起义策划于九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次谈判在庐山,《抗战宣言》在庐山发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多次来九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革命遗迹;书院文化名满中外,中国最早的书院义门书院在德安,白鹿洞书院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之首,朱熹制定的《白鹿洞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洞规,悬挂在联合国大厅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九江山明水秀,孕育了陶渊明、黄庭坚、南宋陈氏“五代七进士”、清代“陈门四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李烈钧、许德珩和当今世界名人袁隆平等历代名杰。 区位交通优越。九江位于八百里鄱阳湖、五千里京九、万里长江交汇处,依长江承东西,托京九接南北,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是川、汉、宁、沪的重要联运枢纽。长江岸线达152公里,且深水岸线多,港口吞吐量大,适宜发展大运量、大吞吐量、大耗水量产业。九江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长江流域十大港口之一,是赣、鄂、皖、湘的货物集散地和换装港,外贸码头年吞吐量3000万吨。京九、武九(至武汉)、合九(至合肥)和规划建设中的铜九(至铜陵)、昌九城际铁路等五条铁路在九江交汇;公路有昌九、九景、合九、武九四条高速公路以及105(北京—珠海)、316(福州—兰洲)国道,武吉高速已经开工,杭瑞高速九江到瑞昌段即将开工。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九江将成为江西富省之唯一商埠,中国南北铁路之一中心。”日本协力事业团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后,在最终报告书上指出:九江处在中国的要冲位置,未来的形象是“经济交流中转城市”。 自然资源丰富。从旅游资源讲,九江山川秀美,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拥有中国惟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世界最大的候鸟保护区吴城候鸟保护区;拥有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开采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大型矿冶遗址铜岭古矿冶遗

陕西省商洛洛南县农村经济综合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版

陕西省商洛洛南县农村经济综合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20 版

序言 商洛洛南县农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商洛洛南县农村经济综合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商洛洛南县农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末常用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等,对商洛洛南县农村经济综合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商洛洛南县农村经济综合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商洛洛南县农村经济综合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商洛洛南县农村经济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分析 (3) 一、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状统计 (3) 三、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统计 (3) 四、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7) 一、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商洛洛南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

玉门市饮马学校简介

玉门市饮马学区简介 饮马学区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12200㎡,现有寄宿制完全小学和全日制幼儿园各一所。有教学楼、宿舍楼、操场、水冲式厕所、食堂和各种功能室(科学数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各功能室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方面都充分发挥了作用。 目前,有专任教师有13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约占教师总数的83%;大专学历2人,约占教师总数的17%;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有教学班9个,其中小学6个教学班,学生184人;幼儿园3个教学班,幼儿96人;共计280人,其中住校生157人。 饮马学区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育人的办学方向;贯彻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文明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学风、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的方针,确立了“以人为本,规范管理,质量强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轻负担,高质量,重创新,有特色”的办学目标。以“勤奋、踏实、严谨、创新”为校训,以“团结,奋进,求真,求实”为校风,以“热爱学生,认真教学,刻苦钻研,言传身教”为教风,以“专心致志,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学风。积极推进和谐教育,创建平安文明和谐健康校园。学校七次被甘肃省农垦总公司评为“办学先进单位”。学校少

先大队在2000年被甘肃省少工委授予“优秀少先大队”称号。2011年荣获全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称号。 春风化雨,春华秋实,饮马学区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迎接着新的挑战,寻求着新的发展,探索着饮马学区特色教育之路,在玉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饮马学区必将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阆中市情简介

阆中市情简介 阆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幅员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辖4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 阆中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自秦置阆中县起,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代为道、州、府、郡治所,明末清初曾为四川省会20年。拥有张飞庙、四川贡院等近20处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推的风水、科举、春节文化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世界千年古县和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多项桂冠。 阆中风光秀美、风水独特。城区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山、水、城融为一体,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的美誉。现存“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古城区近2平方公里,完全按照传统的风水理论规划建设,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阆中交通便捷、区位凸显。兰渝铁路、国道212线、省道302线和广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启动了阆中机场、嘉陵江航道渠化建设,构建起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阆中已成为辐射周边的重要交通节点和旅游休闲中心。

阆中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阆中市依托资源优势,确立了“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坚持以旅游为龙头,以食品、医药和丝纺工业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实现了巨大跨越,成功在全省、在西部脱颖而出、迅速崛起。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达到111.9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 我们始终突出“旅游龙头、工业支撑”的产业定位,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我们将旅游作为带动阆中产业振兴的龙头,启动实施了阆中古城创“5A”、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申遗工作,引资建设了一批高档酒店、购物中心和游乐场,在央视一套推出旅游城市形象广告。2011年,全市共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阆中旅游成为川东北旅游和嘉陵江旅游区的龙头。为了对接旅游发展,我们将食品医药和丝纺服装作为工业的主攻方向,扶持张飞牛肉、保宁醋等本地企业做大做强,阆中食品、医药和丝纺工业成为川东北的产业新亮点。 我们始终突出“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我们始终坚持“文化名城、旅游之城”

盘锦苇海湿地景区简介

“世界最大芦苇荡,中国最美红海滩”苇海湿地景区欢迎您 景区概况 苇海湿地景区位于辽东湾畔辽河入海口,距盘锦市39公里,距盘锦火车站59公里,距锦州市141公里,距沈阳市172公里,距秦皇岛281公里,距大连287公里,唐山421公里,距天津547公里,距北京562公里。 盘锦苇海湿地景区有“五最之美誉”,世界面积最大的红海滩,世界植被类型保护最完好最大芦苇沼泽地,中国最美湿地之地,中国飞禽品种最丰富,螃蟹数量最多。 景区占地面积10万亩,其中芦苇湿地面积7万亩,海上红海滩面积3万亩,景区建于2010年,这里集结了世界最具特色的生态元素和自然景观。海河交汇雄浑壮观,浩瀚苇荡一望无际,娇艳红滩天下奇观,海上大熊猫斑海豹如期而至,湿地之神丹顶鹤世界罕见,267种珍稀鸟类为景区增添了生机与灵动。这里自然景观独一无二,人文景观独具匠心,苇海湿地景区本着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聘请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了万米景观长廊、眺望台、芦苇泛舟、苇海迷宫等诸多项目。 芦苇荡 盘锦大苇荡位于大凌河、辽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25公里,总面积达954.6平方公里,现有苇田面积达120万亩。一望无际的芦苇茂盛,河道众多,世界最大的湿地——辽

东湾湿地,天下奇观红海滩及黑嘴鸥、丹顶鹤等二百余种珍稀鸟类,构成一幅河湾浅滩之秀美、芦花曳之高雅、鹤翔鸥飞之苍莽的独特风光。 在这里,您可以乘坐由我国船艺文化传人独门设计,被评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木船,这艘船叫奥帆5号,光这一艘游艇,就价值650万元。这艘船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接待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一些国家的政要、王子、公主的豪华游艇,坐在船上您可以品味茶香,欣赏湿地生态美景。 苇海迷宫 苇海迷宫景点是由北京土人设计规划院设计的水上游乐园,在这里您可以乘坐景区的特色木船去游览白鸟汇集的鸟岛,您也可以和自己的爱人和朋友亲自乘脚踏船去迷宫里体验一把当年水泊梁山的豪情壮志,当然这里也是水上CS的最佳战场。总之,这里是年轻人的战场,是幸福的乐园。 红海滩 现在我们眼前看见的就是海上红海滩,面积有30000亩,是 目前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完好的天然红海滩,素有“五岳归来 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盘锦归来不看滩”之称,已被列为国 际旅游路线上的一个景点。其实这满眼的红色都是由一株株小草 构成的,这草名叫碱蓬草,因为它的叶片呈翅状,所以还叫翅碱蓬,不过当地的老百姓还是愿意叫它红碱蓬,它是唯一一种可以 在盐碱地上存活的草。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

月牙泉简介

月牙泉简介: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 月牙泉座落于敦煌市西南方向5公里处,是一处神奇的漫漫沙漠中的湖水奇观。鸣沙山下,泉水形成一湖,在沙丘环抱之中,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泉边芦苇丛生,水中鱼儿自在,胡杨沙枣绿树成荫,罗布麻、枸杞等药用植物丰茂,亭台楼榭古香古色,春夏季节百花盛开,夏秋季节梨果飘香。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月牙泉有三宝:铁背鱼、五色沙、七星草,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罗布红麻是泉边独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药,也有延缓衰老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开,犹如夜幕中的点点繁星,根据老辈人的说法:敦煌特有的狗鱼也许就是铁背鱼,月牙泉南岸的罗布麻或许就是传说的七星草!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面积 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 莫高窟简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济宁市情简介

济宁市情简介 济宁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山东省正在开发建设的鲁南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现辖12个县市区、1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人口843万,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GDP达到25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财政总收入3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9.3亿元、增长25.7%。 历史文化悠久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作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运河的开通和兴盛使文化又具有融南汇北的特色。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95处,曲阜和邹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孔”是世界文化遗产。 资源优势明显是全国全省重要的粮棉油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名优畜牧品种繁育基地。煤炭储量270多亿吨,占全省一半以上。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南四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东有三孔四孟、西有水泊梁山、南有河湖湿地、北有中都佛苑,初步形成了“东文西武、南水北佛”的旅游格局。 区位交通优越地处“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区结合部、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三条铁路、四条高速公路和四条国道在境内交织成网,京沪高铁在曲阜设有站点,济宁曲阜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等航线,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千吨级船队可直达长江,内河航运能力占全省的80%以上。 科技支撑强大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1家,博士后工作站达到6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7家,授权专利3372项。济宁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托济宁国家高新区建设了鲁南科技新城。自主研发的“如意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期又与美国代顿大学合作建立了“先进超轻型汽车材料研发生产中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占比较年初提高了0.88个百分点。 产业基础雄厚是全国十三个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和国家新规划的七个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是山东重要的工业城市,建成煤化工、工程机械、专用汽车、生物技术、纺织新材料、光电产业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兖矿集团、华勤集团、如意集团、太阳纸业、山推股份等一批骨干企业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济宁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并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曾经孕育璀璨儒家文化的济宁,是一片生机勃发、充满希望的圣地沃土,是您建功立业、创新发展的风水宝地。

陕西省情+地情市情

综合介绍 【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

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4万人,其中男性1933.9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828.1万人,占48.59%,性别比为105.7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38.64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3.32万人,死亡率为6.21‰。城镇人口1583.8万人,占42.1%;乡村人口2178.2万人,占57.9%。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75%,15-64岁人口占73.28%,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7%。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自然增长率为4.08‰。 【民族分布与人口比例】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共有54个民族,总人口为35365072人,其中汉族35188693人,占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为176379人,占总人口的0.5%。陕西省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

酒泉市情

酒泉市情简介 酒泉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南连青海,西邻新疆,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与张掖市连接,是甘、新、青、蒙四省的交通要冲。酒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设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酒泉地域辽阔,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2%。全市辖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7个县(市、区),有汉、蒙、哈萨克、回等40个民族,总人口109万人。酒泉以敦煌文化遗产和航天科技而闻名于世,基本市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好。酒泉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3033-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3.9-9.3℃,黑河、疏勒河、哈尔腾河三大水系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相配套,是传统的灌溉农业区,己培育形成现代制种、特色林果、蔬菜、啤酒原料、棉花、草畜等6大农业特色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和最具优势的瓜菜制种、花卉外贸制种基地和啤酒原料基地。 二是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矿产地487处,矿种48类。石棉、钨,铬、菱镁、黄金等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 已建成石油化工、建筑建材、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轻工制造、矿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风力发电等工业体系,是全国和甘肃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矿产品采选冶炼基地。 三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境内已查明的文物景点1153个,其中国家级文物景点14处,省级208处,目前已开发利用98处.莫高窟、月牙泉、榆林窟、西汉胜迹、梦柯冰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景点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是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四是新能源建设前景广阔。酒泉风能光热资源充足,境内的瓜州、玉门素有“世界风库”和“世界风口”之称。全市年平均风速在每秒5.7米以上,年有效风速达6300小时以上,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储量的85%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2009年酒泉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电理论储量近20亿千瓦,年平均日照时数3300小时以上,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西藏自治区,是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光伏发电基地。与风电基地相配套的火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装备制造业已经全面起步。规划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火电、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920万千瓦和2000兆瓦,总发电量将达到640亿度。

华阴市情简介

华阴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西距西安120公里,东距洛阳230公里,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总面积817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岳华山所在地。199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1993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被国家科技部等28个部委联合命名为西北地区首家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 发达的交通通讯 华阴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陇海铁路、西潼高速公路、310国道横贯东西,公路密度达到84.3公里/平方公里。境内有四个火车站,其中华山火车站为国家二级编组站,旅客年流量300多万人次,货物年吞吐量100多万吨。通讯业发达,国家郑(郑州)西(西安)成(成都)电讯光缆穿境而过,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健全,设施先进。 悠久的历史文化 华阴春秋设邑,战国臵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历代才人辈出,著书立说者层出不穷,被汉相张良誉为"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之地。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西岳庙、魏长城遗址、西汉京师粮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

个(玉泉院、横阵遗址、西关村遗址)。据考证,中国历史上的三代帝王、四代后妃,皆为华阴杨姓人氏,此外还有战国时被称为"五国相王"的著名纵横家公孙衍,清廉为政、名彪青史的"关西夫子"杨震,才思敏捷的三国名士杨修,才华横溢、革新诗风的"初唐四杰"之一杨炯,五代时期大书法家杨凝式等。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建树与影响渊源流长。 丰富的自然资源 华阴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7度,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矿藏25种,金、铁、铝、稀土、石板材、矿泉水、地热等颇具优势。其中,地热资源异常丰富,是陕西省批准开发的四个重点地区之一。已开发的051基地地热井,井口水温105叱单井涌水量240立方米/,J、时,井水所含V, I 泌、铿、偏硅酸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达到国家医疗保健地质水标准。矿泉水经国土资源部鉴定,银、锌、锂等8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为优质矿泉水。日出水量达1200立方米。境内秦岭北麓6条南山支流与渭河交汇,水源充足。地表水年总经量1.2亿立米,地下水年补给量1.43亿立方米。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境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独特丰富

洛南县古树名木简介

洛南县古树简介 一、洛南概况 洛南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商洛地区东北部。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两县接壤;南与商州、丹凤相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接;西与蓝田县毗邻。地理坐标界位于北纬33°52′00″~34°25′58″,东经109°44′10″~110°40′06″。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为2830.16hm2。 地貌总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山地为主,川原皆具,地势起伏较大。境内的最高点是洛源镇的草连岭,海拔2646m,最低点在王岭乡兰草河出口处,海拔670m,平均海拔为1 500m左右。。 洛南县主要属黄河流域,唯景村镇油泉、四皓镇胡河、谢湾镇芋子槽属长江流域。县境内沟长在1㎞以上的支毛沟1366条,集水面积在3 km2以上的河沟231条,枯水流量在2.64L/s以上的沟河共145条,10 km2以上的75条,50 km2以上的19条,100 km2的14条。全县平均径流量为7.436亿m3,其中黄河流域7.175亿m3,长江流域0.261 m3。过境客水1.013亿m3.年平均径流总量8.449亿m3。地下水资源为0.25亿m3,总来水量为8.699亿m3。平均降水量60%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蒸发量为779.5㎜。 洛南县属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多雨湿润,气温

下降较快;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为11.1?,1月极端最低气温-18?,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7.1?.全县日平均气温≥0?的活动积温4 152.3?;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 453.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04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6%,总辐射量109.83千卡/厘米。降霜初霜日从九月三十日到十一月六日,终霜日是三月七日到五月十五日。一般降霜期170天。实际降霜55天。降霜期多在十月到翌年四月。无霜期195天。冰雹多发生在3~8月,以5~7月最多,低中山与河谷较多,阳坡多于阴坡。全县以东、西风向为主。年平均风速为1.5~2.3m/s。 洛南县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是:土壤容重1.28g/cm3,酸碱度(PH值)7.2,孔隙度51.7%,有机质1.22%,全氮0.08%,碱解氮55.6ppm,全磷0.118ppm,速效磷19.6ppm,速效钾166ppm。全县土质分为8个土类,18个亚类,31个土属,106个土种。土壤的基本状况是:有机质含量低,氮、磷比不协调,代换量(即吸收容量)低。 全县常见和珍稀树种共48科96属160多个品种。 乔木树种以油松、核桃久有盛名,是国家油松种子基地县和全国名优经济林核桃之乡。 二、古树概况 据调查,已上报14个镇共有古树71株,其中:栓皮栎9株、油松6株、核桃12株、侧柏15株、国槐8株、皂荚

酒泉市肃州区区情详解

肃州区2011年度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招聘选调考试专题辅导 主讲人:孙伟祥 一、基本区情 概述——肃州区是酒泉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3349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中城市人口25万。 1.独特的地理位置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置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连接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的通衢重镇,周边与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中国最早的石油基地玉门油田、国家重要的核工业基地四0四厂、驰名中外的中国西部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公司鼎足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悠久的历史 肃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甘肃即取甘州之“甘”,肃州之“肃”而名。古称禄福、福禄,西汉设酒泉郡,隋代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改为肃州,1961年设立县级酒泉市,1964年恢复为酒泉县,1986年又改为酒泉市,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县级酒泉市后设立肃州区。 故事一——酒泉地名的来历? 酒泉是古丝绸之路入关后第一重镇。相传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汉武帝赠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酒少人多,霍去病倾酒于泉,与众共饮,故称此泉为酒泉。史书记载,西汉王朝当年始置酒泉郡。 讲清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故事二——请介绍一下鼓楼的来历?鼓楼位于酒泉市老城区中心,距今约1640余年。原系东晋时前凉酒泉太守谢艾所建福禄城的东城门楼。明洪武年间扩展酒泉城,将原东城门留于城中央,并开通四面券门,改为鼓楼。清雍正年间整修城楼,砖包台基。清同治时毁于兵火。现存三层木楼为清光绪31年(1905年)重建。鼓楼拔地27米,基座高7.5米,为木架结构塔形楼,二楼檐下东西两面悬挂大匾,分别是“声震华夷”、“气壮雄关”。券门下砌十字形通道,贯通四条大街,券门门额:“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十六颗大字,精练传神地概括了肃州在丝绸古道上所处的战略地位。 3.地形及人口管理 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南依祁连山,北枕古长城,东接金张掖,西连嘉峪关,自古就是“诸夷入贡之要道,河西保障之襟喉;东西通衢之要冲,军事边防之重镇”。 全境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全区辖7镇8乡,20个社区,有汉、回、裕固等15个民族。 肃州区相邻的县有哪些?距肃州区分别有多远? 答:距高台县城147公里、肃南县城237公里、嘉峪关市21公里、金塔县城53公里。 补充——与兰州不相邻,相距732公里。 肃州区有几大河流?分别是哪些? 答:肃州区境内有6大河流,分别是:讨赖河、洪水河、红山河、观山河、丰乐河、马营河。 4.丰富的物产资源 肃州地域辽阔,土层深厚,水利光热资源丰富,发源于祁连山的11条河流灌溉着63万亩肥沃的土地。这里盛产小麦、玉米、豆类、水果、蔬菜等优质农作物190多个品种,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糖料生产基地、全国第一大对外制种基地和洋葱生产集散中心。

2016年营口市情简介

营口市情简介 营口位于辽宁南部,渤海湾东北岸,大辽河入海口处。辖“两市(县)、四区”(大石桥市、盖州市和鲅鱼圈区、站前区、西市区、老边区),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面积5402平方公里,人口243万。 营口区位优势明显。是东北腹地最近的出海口,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沈阳经济区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唯一的叠加区域。拥有海岸线122公里,海域面积1185平方公里。 营口交通便捷。90分钟交通圈覆盖辽宁境内9座城市。拥有三个高铁换乘站,营口机场建成通航,成为了东北地区第二个拥有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城市。 营口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地下矿藏39种,其中菱镁矿储量29.4亿吨,居世界首位,素有“中国镁都”之称。农业以“三水”(水果、水稻、水产品)著称,是国家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和优质水稻生产基地。营口旅游资源天成,“山、海、河、林、泉、寺”特色鲜明。我们正在建设中国北方最佳温泉城市,温泉旅游日接待能力已达上万人次。 营口土地和能源储备充足。临海有210平方公里低产盐田和113平方公里的浅海滩涂尚待开发。目前正在高标准规划建设185平方公里的5大城市组团和312平方公里的8大重点工业园区,为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城市提供了有力的用

地保障。全市拥有大中小型水库40座,日供水能力达120万立方米。全市发电装机总量现已达到302.7万千瓦,完全可以满足工业及生活用电。 营口产业特色鲜明。以钢铁、冶金、石化、装备制造、镁质材料、纺织服装、新型建材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已具规模,汽保、乐器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物流配送、温泉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现代新型沿海工业城市特征日益鲜明。 2015年,营口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0亿元,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长4.5%,增幅居全省前3位,为全省稳增长做出了应有贡献。2015年我市在全省组织的14个城市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

商洛市简介

商洛市简介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以境内商山、洛水而得名。 商洛市下辖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六县一区,与豫、鄂两省接壤,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养育着二百四十万商山儿女,素有“西安后花园”之称。 商洛历史悠久,曾是京畿长安通往东南之重要门户,是秦楚交兵,宋金鏖战的古战场,为兵家必争之地。汉刘邦因取道商洛故先于项羽而得咸阳。李自成兵败进商洛养精蓄锐,驰骋中原;五支红军进商洛,撒播了革命种子;李先念率师突围,建立了陕南革命根据地;贾平凹著书享誉文坛素有"戏剧之乡"的美称……这些都让商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画卷中多次闪光! 商洛名胜古迹荟萃。三秦要塞武关天下闻名,武周大云寺全国独一无二,洛南花石浪猿人遗址意义重大,丹凤花庙建筑雕刻精美,四皓墓为历代文人墨客瞻仰之地。 商洛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带,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纳雄秦秀楚之神韵,呈南北文化之积淀。国家森林公园金丝峡大峡谷,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柞水溶洞被誉为"北国奇观,西北一绝";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出没,松涛阵阵;木王原始森林公园古

树参天,枝繁叶茂;西北首漂丹江漂流急流勇进,惊险刺激……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钟灵毓秀,让人美不胜收。核桃、板栗鼓起农业腾飞的双翼,地道的中药材构筑"药业兴市"的平台。商南茶叶、孝义柿饼、丹凤葡萄酒、洛南豆腐干等商洛特产,让商洛享誉八方!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把商洛纳入了西安一小时经济圈。西康铁路、西南铁路、312国道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西安——合肥、西安——安康、西安——武汉三条高速公路,必将让商洛步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辽东湾新区简介(新)

辽东湾新区简介 辽东湾新区是盘锦市向海发展、全面转型、以港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中心节点,是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战略中唯一一处按照滨海中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新城区,享有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最大的经济区”的称号。 新区始建于2005年12月,2006年6月纳入辽宁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2009年7月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10月被省政府确立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12年1月按照省政府批复更名为辽东湾新区,2013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在努力打造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专区。 新区规划控制面积4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荣兴、二界沟、荣滨)和1个开发区(三角洲),空间结构确定为“一带、两轴、三区”。“一带”为大辽河入海口及海滨沿线绿色滨水生态带;“两轴”为东西向城市功能轴和南北向经济发展轴;“三区”为港口区、临港产业区和辽滨水城。目前,基础设施和产业投入累计超千亿元,累计开发土地面积83.5平方公里,建成土地面积55平方公里,并形成了以港口为牵动、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的三区联动规划格局。 新区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以石化及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为主导,以临港物流业为支撑,以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并依托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全面打造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世界级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随着规划的付诸实施,新区已经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期,到“十二五”期末,经济总量实现“再造一个新盘锦”的目标,一座经济繁荣、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型水城将崛起于渤海之滨。 ——区位优势。拥有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集疏运体系非常完善。陆路紧临京沈高速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盘海营高速公路,辽河大桥连接营盘两地,滨海大道穿境而过;海路方面,正在建设的亿吨级盘锦新港已经具备通航能力,是东北乃至蒙东地区最近的出海口,疏港铁路建成通车,周边由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形成的港口群构成了便捷的海路运输体系;航空运输距离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距离锦州机场和正在建设的营口机场1小时车程。 ——资源优势。新区内有大量的滩涂和荒地,发展空间大,便于整体规划,建设成本低。盘锦是国内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之一,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为新区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新区傍河临海,拥有50多公里的河海岸线,水深浪静,终年不淤不冻,是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理想之地。此外,区内地下温泉、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也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