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变形监测研究毕业论文
高层建筑方案设计方案: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方案方案及监测方法研究分析报告

高层建筑设计论文: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及监测方法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从事建筑变形监测地相关研究经验,以高层建筑静态变形监测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地范畴,进而探讨了变形监测方案地设计思路和观测周期地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筑变形监测地具体方法,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地同行有着重要地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关键词: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周期方案1变形监测概述1.1高层建筑变形监测高层建筑变形监测地直接目地之一就是对高层建筑地运营状态进行安全监控、评价和预报.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层建筑变形监测手段地硬件和软件迅速发展,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自动化系统、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系统、安全预报及分析评价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工程设计采用新地可靠度设计理论与方法以来,变形监测成为提供设计依据、优化设计和可靠度评价不可缺少地手段,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地重要手段.由于工程自身地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一般情况下,直接采用变形监测原始数据对高层建筑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和反馈是困难地.因此,为了实现高层建筑安全运营地设计目地,一般需要结合具体地工程和变形监测不同时段地不同特点和要求分别选用不同地手段和方法,认真做好监测数据和资料地整理分析工作,对高层建筑地安全稳定状态进行评估、预测和预报,并为改进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方法和运营管理提供科学地依据.高层建筑变形观测简便、精度高,能直观地、及时地掌握高层建筑性态地变化,许多高层建筑在出现危险之前都常常发生较大地变形.因而,分析高层建筑变形规律、对高层建筑地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对高层建筑安全监控、确保高层建筑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b5E2R。
1.2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监测在城市建筑密集地区施工,不仅要求保证高层建筑本身地安全性,还必须保证邻近建筑地安全使用.在基坑开挖以及以后地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荷载增加以及其它一些不确定因素,必然引起周围环境变化,这在工程中称为基坑工程环境效应.基坑工程环境效应包括支护结构和工程桩施工、降低地下水位、基坑土方开挖各阶段对高层建筑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基坑土方开挖引起支护结构变形以及降低地下水位造成基坑四周地面产生沉降、不均匀沉降和水平位移,导致影响相邻高层建筑及市政管线地正常使用,甚至造成破坏.(2)支护结构和工程桩若采用挤土桩或部分采用挤土桩,施工过程中产生地挤土效应将对邻近高层建筑及市政管线产生影响.其中,由于基坑土方开挖引起支护结构变形以及降低地下水位造成基坑四周地面产生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对周围高层建筑和市政设施地影响是最主要地方面.深基坑开挖是一项复杂地工程,在支护加固不当时,常可因周边地面地沉降而危及各种高层建筑地正常使用.基坑开挖引起地地表移动与变形取决于其侧壁(支护或无支护)地变形程度及变形形式.边坡、基坑工程稳定是其邻近地表及高层建筑安全地必要条件,但决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即使边坡、基坑稳定,近邻地表同样存在由于开挖引起地地表移动与变形,甚至破坏.因此,在基坑工程中,必须对周围地高层建筑进行安全监测,以确保其安全使用,其中主要是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和倾斜观测.p1Ean。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建筑物变形监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建筑物变形监测与分析方法研究近年来,建筑物变形监测与分析成为建筑工程领域中的关键课题。
建筑物的变形不仅与其结构安全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维护周期等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研究建筑物变形监测与分析方法对于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与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建筑物变形监测与分析方法,探讨其应用前景与研究进展。
第一部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与特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通过激光束扫描建筑物表面,获取大量离散点云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到建筑物的几何形状。
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够实时采集建筑物表面的大量离散点,可以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准确捕捉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2. 高效性: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需直接接触建筑物,避免了传统测量方法繁琐的准备工作,大大提高了测量的效率。
3. 全面性: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获取建筑物表面的完整信息,包括形状、颜色、纹理等,为后续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参考。
第二部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点云处理与模型拟合。
1. 点云处理:点云处理是将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离散点云数据进行清洗、配准、特征提取等处理步骤,以获取准确且完整的建筑物表面形状信息。
常用的点云处理算法包括ICP算法、RANSAC算法等。
2. 模型拟合:模型拟合是将清洗后的点云数据与建筑物的模型进行拟合,以得到精确的建筑物形状参数。
常用的模型拟合算法有最小二乘法、曲面拟合法等。
第三部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建筑物变形分析方法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建筑物变形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形状分析与位移监测。
1. 形状分析:形状分析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形状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估建筑物的变形程度。
常用的形状分析方法包括体积计算、形状特征提取等。
变形监测趋势线生成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论文) 目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变形监测数据的自动化处理,通常测绘人员处理测量数据都是手动处理或者运用专业软件处理,但是变形监测数据量比较大,而且繁杂,手动处理比较费事且容易出错,为此测绘人员通过不断尝试后,开始用Excel的VBA 二次开发来处理变形监测数据。
Excel的VBA二次开发是基于数据手动处理的基础上,结合变形监测数据处理重复的特点,通过程序软件Visual Basic对Excel 的开发,实现原始观测数据输入原始表格后,运行编写程序即可得到变形监测需要的累计沉降量、隔日沉降量、沉降速度等数据,实现变形监测数据的自动化处理。
最后运用AutoCAD生成趋势线,对渡江纪念馆建成后沉降进行预测。
关键字; 变形监测自动化处理 Excel VBA二次开发趋成线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omated processing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usually surveying and mapping personnel to deal with the measurement data are manually processing or use of specialized software processing, but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larger than, and complicated, manual handling more cumbersome and error-prone,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rough constantly trying to start Excel VBA in secondary development to deal with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Excel VBA in secondary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the manual processing of the data, the combination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processing duplic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ftware Visual Basic Excel development, the original form of the original observation data input, run the programming can be obtained by deformation total settlement amount, the next day settlement, sedimentation data, the need for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of the automated processing of monitoring data. Finally, AutoCAD generate chemotactic into line, to predict the settlemen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crossing the river Memorial.Keywords;:Deformation MonitoringAutomated processing ExcelVBA Secondary developmentIncreasingly into line第一章工程背景1.1工程概况渡江战役纪念馆主体工程是渡江战役纪念馆建设区的主体建筑,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约17000平米,高度近40米,由4榀型钢混凝土桁架悬挑梁组成,最大悬挑长度为35m。
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变形监测技术研究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地下室施工往往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形问题,对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研究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变形监测技术是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
1. 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变形问题地下室施工是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变形问题。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的变形和基坑开挖导致的地表沉降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此外,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土体侧移以及地表沉降引起的地下管线破裂等问题也值得重视。
2. 变形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变形问题,及时准确地监测和判断其变形程度和变形趋势是预防事故发生,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
变形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地获取工程变形信息,为工程师和监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
3. 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常用的地下室变形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GNSS测量、测深仪、倾斜仪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地下室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并能提供精确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4. 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变形监测技术研究方法(1)地面变形监测方法地面变形监测是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变形监测的重要方面之一。
常见的地面变形监测方法有激光测距仪、GPS等。
这些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地表沉降、土体侧移等地面变形情况。
(2)地下水位监测方法地下水位变化是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变形问题。
地下水位监测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浮子式液位计等方法,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地下管线监测方法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会对地下管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地下管线的监测问题也需要关注。
常用的地下管线监测方法包括激光测距仪、地磁法等。
5. 结论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引起的变形监测技术的研究对于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毕业设计: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嘿,小伙伴,今天我要跟你聊聊一个相当有意思的课题——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变形监测方案。
别看这名字有点长,其实它就是一门研究如何监控建筑物变形的技术活儿。
下面我就用我那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带你领略一下这个方案的精彩之处。
咱们得知道,建筑物变形是个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就是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却是建筑安全的大敌。
所以,监测建筑物的变形,就成了咱们这个方案的核心任务。
一、方案背景话说这事儿起源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建筑安全问题。
尤其是那些大型、超高层的建筑物,一旦出现变形,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咱们这个方案应运而生,旨在为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
二、监测目的1.确保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结构安全、稳定。
2.及时发现和处理建筑物的变形问题,防止事故发生。
3.为建筑物的维护、保养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1.全站仪测量法:这是一种利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三维测量,从而得到建筑物变形数据的方法。
优点是精度高,但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2.光学测量法:通过光学仪器对建筑物进行拍照,然后分析照片中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但精度相对较低。
3.激光扫描法:利用激光扫描仪对建筑物进行扫描,得到建筑物的三维模型,进而分析变形情况。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成本较高,设备要求较高。
4.雷达监测法:通过雷达对建筑物进行监测,实时获取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优点是实时性强,但精度相对较低。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全站仪测量法作为主要监测手段,辅以光学测量法进行验证。
四、监测步骤1.建立监测点:在建筑物上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用于采集变形数据。
2.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对监测点进行测量,获取建筑物的三维坐标。
3.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建筑物的变形数据。
4.变形分析:根据变形数据,分析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为处理变形问题提供依据。
电子水准仪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电子水准仪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沈阳建筑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电子水准仪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学院专业班级土木工程学院测绘08-01班学生姓名性别指导教师职称2012年6月15日摘要建筑变形监测是按照一定的周期对变形体进行重复观测以确定其形状在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量,并利用观测结果总结出变形规律从而监测变形体的运动。
如果变形超过了限差,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的会使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
因此,在建筑物施工过程和运营期间,都需要对它们进行变形观测,确保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数字水准仪的结构、测量原理;数字水准仪的种类和特点,目前发展的现状,今后发展的趋势。
以及数字水准仪在各种工程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利用数字水准仪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得监测对象的沉降信息,以便对监测对象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和准确的预报;依据电子水准仪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建筑沉降监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对普及电子水准仪的应用和发展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电子水准仪;变形监测;沉降观测AbstractBuild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repeated observing the deformation objects with a certain period to determine the shape of the spatial position with the change of time, and using the observed results to sum up the law of deformation and to monitor the movement of the deformation objects. If the deformation exceeds the limit, itwill affect the normal use of the building, and will seriously make the building tilting or even collapse. Therefore, in the perio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bserving the building deformation to ensure building’s stability is very necess ary .And then it can provide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for safe operation. It can also find problem and tak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time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 types ,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ement principle of the digital level instrument. This paper also probe into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t presen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of the digital level instrument.Importantly, this paper make a research of large number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settlement monitoring ,of the digital level instruments. Using the digital levelinstruments ,it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obtain the monitoring information of monitoring object, so that the prediction of monitoring object can be obtained timely accurately.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basis principle of electronic lev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uilding settlement monitoring, the useful conclusions in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leveling instrument application is obtained.Key words: Electronic level;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ettlement observatio目录TOC \o "1-4"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7533886" HYPERLINK \l "_Toc327533887" 第一章电子水准仪的基本原理PAGEREF _Toc327533887 \h 1HYPERLINK \l "_Toc327533888" 1.1引言PAGEREF _Toc327533888 \h 1HYPERLINK \l "_Toc327533889" 1.2电子水准仪的结构及测量原理PAGEREF _Toc327533889 \h 1HYPERLINK \l "_Toc327533890" 1.3 电子水准仪的种类和特点 PAGEREF _Toc327533890 \h 2HYPERLINK \l "_Toc327533891" 1.3.1 电子水准仪的种类PAGEREF _Toc327533891 \h 2HYPERLINK \l "_Toc327533892" 1.3.2 电子水准仪的特点PAGEREF _Toc327533892 \h 8HYPERLINK \l "_Toc327533898" 1.4 电子水准仪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PAGEREF _Toc327533898 \h 9HYPERLINK \l "_Toc327533914" 第二章建筑变形观测 PAGEREF_Toc327533914 \h 13HYPERLINK \l "_Toc327533915" 2.1建筑变形观测PAGEREF_Toc327533915 \h 13HYPERLINK \l "_Toc327533916" 2.1.1 建筑变形观测概述PAGEREF _Toc327533916 \h 13HYPERLINK \l "_Toc327533917" 2.1.2 建筑变形观测的分类PAGEREF _Toc327533917 \h 13HYPERLINK \l "_Toc327533918" 2.1.3 建筑变形观测的特点PAGEREF _Toc327533918 \h 14HYPERLINK \l "_Toc327533919" 2.1.4 建筑变形观测的基本方法PAGEREF _Toc327533919 \h 15HYPERLINK \l "_Toc327533920" 2.2 变形观测的重要意义PAGEREF _Toc327533920 \h 15HYPERLINK \l "_Toc327533921" 第三章电子水准仪的观测方法PAGEREF _Toc327533921 \h 17HYPERLINK \l "_Toc327533922" 3.1 DiNi 12电子水准仪的简介PAGEREF _Toc327533922 \h 17HYPERLINK \l "_Toc327533923" 3.2 电子水准仪的观测方法PAGEREF _Toc327533923 \h 18HYPERLINK \l "_Toc327533924" 第四章电子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PAGEREF _Toc327533924 \h 20HYPERLINK \l "_Toc327533925" 4.1 电子水准仪的误差 PAGEREF_Toc327533925 \h 20HYPERLINK \l "_Toc327533926" HYPERLINK \l "_Toc327533927" 4.2 电子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PAGEREF _Toc327533927 \h 22HYPERLINK \l "_Toc327533928" 4.2.1电子水准仪常规检验与校正PAGEREF _Toc327533928 \h 22HYPERLINK \l "_Toc327533929" HYPERLINK \l "_Toc327533930" 4.2.2电子水准仪i角的检验与校正PAGEREF _Toc327533930 \h 23 HYPERLINK \l "_Toc327533932" 第五章电子水准仪在变形观测中的应用实例PAGEREF _Toc327533932 \h 26HYPERLINK \l "_Toc327533933" 5.1 工程概况PAGEREF _Toc327533933 \h 26HYPERLINK \l "_Toc327533934" 5.2 沉降观测高程控制网方案设计PAGEREF _Toc327533934 \h 26HYPERLINK \l "_Toc327533935" 5.2.1 观测仪器及依据 PAGEREF_Toc327533935 \h 26HYPERLINK \l "_Toc327533936" 5.2.2水准基点的布设PAGEREF_Toc327533936 \h 27HYPERLINK \l "_Toc327533937" 5.2.3工作基点的布设PAGEREF_Toc327533937 \h 27HYPERLINK \l "_Toc327533938" 5.2.4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PAGEREF _Toc327533938 \h 28HYPERLINK \l "_Toc327533939" 5.2.5观测方法PAGEREF _Toc327533939 \h 28HYPERLINK \l "_Toc327533940" 5.2.6 观测成果 PAGEREF _Toc327533940 \h 29HYPERLINK \l "_Toc327533941" 5.3数据处理与分析PAGEREF_Toc327533941 \h 30HYPERLINK \l "_Toc327533942" 5.3.1 观测点的观测成果PAGEREF _Toc327533942 \h 30HYPERLINK \l "_Toc327533943" 5.3.2 累积沉降值PAGEREF_Toc327533943 \h 33HYPERLINK \l "_Toc327533944" 5.3.3 沉降等值线图PAGEREF_Toc327533944 \h 34HYPERLINK \l "_Toc327533945" 5.3.4 沉降-荷载-时间曲线图 PAGEREF _Toc327533945 \h 34HYPERLINK \l "_Toc327533946" 5.3.5各观测点随时间累积沉降速度曲线图PAGEREF _Toc327533946 \h 38HYPERLINK \l "_Toc327533947"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PAGEREF_Toc327533947 \h 40HYPERLINK \l "_Toc327533948" 6.1经济技术分析PAGEREF_Toc327533948 \h 40HYPERLINK \l "_Toc327533949" 6.2 结论 PAGEREF _Toc327533949 \h 40 HYPERLINK \l "_Toc327533950" 6.3 展望 PAGEREF _Toc327533950 \h 40 HYPERLINK \l "_Toc327533952"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27533952 \h 42 HYPERLINK \l "_Toc327533953" 致谢PAGEREF _Toc327533953 \h 43 附录一中文译文附录二外文翻译原文电子水准仪在建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电子水准仪的基本原理1.1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 高大建筑物越来越普遍, 建筑物的安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保证建筑物的顺利施工和施工后的安全运营,就必须对建筑物进行系统的变形监测,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沉降观测。
基坑变形监测的工程数据分析的论文

基坑变形监测的工程数据分析的论文基坑变形监测的工程数据分析的论文随着金融商业广场、城市地下交通等大型市政项目的日益增多,大型深基坑开挖工程不断涌现。
由于深基坑在开挖建设过程中,存在施工技术要求高、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开挖场地环境多样等特点,因此若忽略对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地下水的周期性监测工作,则难以摸清监测主体的变形特征,难以实施开展科学预警监督,从而不利于防范深基坑开挖建设中的安全事故。
1深基坑形变相关理论从影响深基坑形变的因素分析,主要包含支护类型与参数结构、工程开挖深度、地表荷载、施工方式与周边环境,以及深基坑所在的水文地质环境。
从其形变因素来源而言,其监测的主要内容即为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与垂直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与裂隙监测、土体深层位移测定与地下水位监测等。
深基坑一般作为一级安全等级,依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指标,其水平位移测量中误差不大于1.5mm,垂直位移测量中误差不大于0.5mm,数据采集的中误差不大于1/10形变允许值。
通常作为深基坑监测重点的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多采用小角法与极坐标法。
其中,小角法利用基坑边线构建测量坐标系,测定监测点与测站夹角与距离D,判定各期累计偏移量,中误2工程实例概况与监测方法本文以福建省某基坑开挖项目为例,探究其监测的基本方法与工作流程,并对所采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现有某场地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场地东北面为闽江,西面为南江滨东大道,场地东南面为空地。
本基坑监测工作自2013年06月26日始到2014年10月13日终,基坑靠近堤坝一侧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工程重要性系数取γ=1.10.其余位置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重要性系数取γ=1.00.基坑支护结构型式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土钉墙组合支护,局部位置采用工法桩悬臂支护。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基坑图纸要求,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对以下内容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围护坡顶水平与沉降位移、深层土体侧向位移(测斜)、周边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和裂缝变化监测。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工程测量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宽以及三维设计制造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传统的坐标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断面仪等已不能满足高精度的三维坐标采集和逆向工程的需要。
相比较这些传统的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极大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数据采集方面,具有高效、快捷、精确、简便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变形监测;建筑;应用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通过内部的激光脉冲发射器向目标物发射激光脉冲,反光镜旋转,发射出的激光脉冲扫过被测目标信号接收器接收来自目标体反射回来的激光脉冲,通过每个激光脉冲从发出到被测物表面返回仪器所经过的时间可以获得被扫描物体到扫描中心的距离,同时扫描控制模块控制和测量每个激光脉冲的水平扫描角和竖向扫描角,后处理软件自动解算得出被测点的相对三维坐标(云点),进而转换成绝对坐标系中的三维空间位置坐标或三维模型。
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特点1、高数据采样率能高速获取大面积目标实体的空间信息。
应用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进行目标实体空间三维信息的获取速度非常快,可以实时测定实体表面三维信息,进而可以应用于形变监测等领域。
2、非接触性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是通过发射脉冲信号和接收被测物体反射回来的脉冲信号对目标表面的形态信息进行获取和量测的。
因而此过程中不需要人为的接触到被测量的物体,这使得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危险领域和测绘人员不可达到位置的测量等。
3、具有精度高、密度大的特点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能快速获取大面积的目标空间信息,通过对目标的直接扫描来描述目标特征,使用庞大的点阵和浓密的格网来获取目标信息,采样点之间的间距很小。
4、实时性、动态性、主动性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通过主动发射激光信号,经反射棱镜发射和接收发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来获得目标信息,不受外部光照、气压等条件的限制,能够全天进行实时观测。
5、穿透性激光具有一定的穿透性,能穿透不太浓密的植被等到达目标实体的表面,瞬间获取目标实体的表面大量点云信息,这些点云信息能描述目标表面的不同层面的几何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变形监测研究毕业论文目录1绪论 (1)1.1引言 (1)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容 (2)2建筑变形监测概述 (3)2.1 建筑变形监测 (3)2.2 建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3)2.3 建筑变形监测的目的 (3)2.4建筑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 (4)2.4.1 设计的原则 (4)2.4.2 方案容的制定 (4)3建筑基坑变形监测容及方法原理 (4)3.1 工程概况 (5)3.2 变形监测的主要容 (5)3.3 监测方法原理 (6)3.3.1 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 (6)3.3.2 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监测 (6)3.4 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8)3.4.1 监测初始值测定 (8)3.4.2 施工监测频率 (8)4 建筑沉降监测 (9)4.1 监测方法的分析与确定 (9)4.2 点位布设 (9)4.3 建立高程控制网施测 (10)4.4 观测技术要求 (10)4.5 沉降观测的数据处理 (11)5 建筑水平位移的变形监测 (12)5.1 测点布置和埋设 (12)5.2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初始值的观测 (12)5.3 水平位移监测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12)5.3.1 视准线法 (13)5.3.2 测小角法 (14)5.3.3 极坐标法 (14)5.4 本章结论 (16)6建筑变形监测新方法的研究 (17)6.1 变形监测新方法的提出 (17)6.2 三维坐标法基本原理 (17)6.3 工程实例 (19)6.4 本章结论 (19)结论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1绪论1.1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群众数量的增加,建筑工程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并向高层、超高层方向发展,技术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上世纪70年代末以前,国只在少数大型建筑工程。
到1999年,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累计己达1亿多平方米,多层建筑更是数不胜数。
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更多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工程,特别是、、等城市。
建筑工程是实用性、经验性极强的学科,是随着工程实践不断提高的科学。
然而由于建筑工程设计理论不尽完善、施工的不可预见性、地层性质变异性大,周边环境的错综复杂,建筑物的开裂以及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倾斜等事故屡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在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列出了建设工程七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建筑工程就占了其中的两项,可见建筑工程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
有关专家教授曾对全国160余项建筑工程事故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分析。
从这些事故分析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建筑工程事故大多与监测不力或险情预报不准确有关。
换言之,如果建筑工程变形监测与险情预报准确而及时,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就可以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或者可以将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经过近些年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工程监测既是实现信息化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又是完善、发展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提高施工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严密监测可以为施工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为建筑物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通过对监测结果同设计预估值的比较、分析,检验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并且可以为今后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总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已经是建筑物设计、监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容本文研究的是建筑变形监测的方法,首先要了解的是建筑检测的必要性、目的,及建筑检测的容和有关的方法原理,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对建筑检测技术进行探讨。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主要包括对建筑基坑位移、建筑沉降位移、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挠度、裂缝等的监测,本文着重分析研究建筑物基坑变形监测、建筑沉降监测、建筑水平位移的变形监测。
通过对变形监测方法的分析比较,提出减小变形监测误差的方法,使建筑物的变形监测的成果更真实可靠。
2建筑变形监测概述2.1 建筑变形监测建筑变形监测是指在施工及使用期限,对建筑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
建筑变形监测容主要包括:建筑基坑变形监测、建筑沉降监测、建筑水平位移监测、建筑倾斜位移监测、裂缝、挠度、周围建(构)筑物、周围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周围重要的道路、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2.2 建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通过监测工作可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验证设计、指导施工、保障业主和相关社会的利益及分析区域性施工特征等。
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建筑物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倾斜位移、沉降位移、挠度、裂缝,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建筑的安全,造成国家和人民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和人民的经济财产,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与预报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对建筑物安全的必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2.3 建筑变形监测的目的在测量工作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变形监测占有重要的位置。
从建筑物的地下工程施工开始到建筑物竣工结束,以及建筑物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不断的对工程建筑物进行监测,以便更好的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
若不对工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控制变形发展,就难以保证工程安全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变形监测的目的主要有:l)为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
通过监测可随时建筑物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情况。
2)为建筑物周边环境中的建筑和各种设施的保护提供依据;3)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2.4 建筑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2.4.1 设计的原则监测方案必须在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而进行设计,因为其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及运行都有很大影响。
监测方案设计的原则主要有如下几个主要的方面:①可靠性原则:为了保证监测的可靠必需要有可靠的仪器设备且必需在监测期保护好监测点。
这是监测设计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原则。
②多层次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对象上在考虑监测其他物理量的基础上以位移监测为主;2、在监测方法上以仪器监测为主,并辅以目测巡视的方法;③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
所谓关键区是指易出问题且一旦出问题将会造成很大损失的部分。
对其要进行重点监测并尽早实施。
④实用方便的原则。
为了减少监测与施工之间的相互干扰,监测系统的安装和测试要尽可能的做到方便实用。
⑤经济合理的原则。
为了减少监测成本费用在系统设计时应尽可能选实用又便宜的仪器。
2.4.2 方案容的制定应在施工前制定严密的监测方案,因为建筑监测是一个集信息采集及预测于一体的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采集过程。
监测方案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①确定监测目的,不同环境下的建筑监测目的应有所侧重和不同。
要根据场地的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来确定。
②确定并保护基准点与监测点;③确定监测方法的精度、频率及监测周期;3建筑基坑变形监测容及方法原理本章将结合相关的工程实例来了解建筑变形监测的具体容,同时研究分析与每项监测容相关的的方法原理。
3.1 工程概况在建筑工程监测容设计前, 应参照国家及当地的相关规、标准, 熟悉建筑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了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并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确定变形监测容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本章结合工程实例确定基坑变形监测的容及方法原理,其工程概况如下:本工程位于市九都路路以南、体育路以西地块。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0651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88440m2,地下建筑面积约18079m2。
基础采用800mm、700mm的筏板基础。
本工程建筑±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48.05,本工程包括西区及东区两部分,西区基坑在东区Ⅰ、Ⅱ块底板施工完毕后开挖。
西区地下室底板顶相对标高-8.200m底板厚800mm,垫层100mm,坑底标高-9.100m,基坑开挖深度9.00m,电梯井等局部深坑加深1.8m;东区地下室底板顶相对标高-5.900m,底板厚700mm,垫层100mm,坑底标高-6.700m,基坑开挖深度6.60m,电梯井等局部深坑加深1.35m~1.80m。
本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东区基坑围护墙体主要采用φ700900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12.5m,坑边局部落深处采用φ8001000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16.0m;西区基坑围护墙体主要采用φ8001000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17.5m,坑边局部落深处采用φ9001100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21.0m。
东区南侧及西区止水帷幕采用单排三轴3φ8501200搅拌桩,轴间距600,相互搭接250,幅与幅间搭接850,桩长14.5、17.5m;东区其余部分止水帷幕采用单排三轴3φ650900搅拌桩,轴间距450,相互搭接200,幅与幅间搭接650,桩长14.5、17.5m;采用一喷一搅工艺。
搅拌桩与灌注桩间净距100~200mm,围护桩与搅拌桩间设压密注浆;搅拌桩顶设150mm厚C20混凝土压顶。
坑底加固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2φ7001000,加固深度坑底以下4m;深坑采用压密注浆封底,深度自坑底至坑底下2m。
3.2 变形监测的主要容根据工程的要求、周围环境、基坑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测点布置主要选择在2倍以上基坑开挖深度围布点,拟设置的监测项目如下:(一) 周边环境监测地下综合管线垂直位移监测周边河堤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及裂缝监测(二) 基坑围护监测围护顶部垂直、水平位移监测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监测坑外土体侧向位移监测支撑轴力监测坑外潜水水位观测3.3 监测方法原理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监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分级布网的原则。
即首先布设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孔)。
3.3.1 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采用轴线投影法。
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经纬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
观测时,在该条测线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经纬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水平位移,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
采用瑞士WILD T2经纬仪来测试。
3.3.2 围护结构侧向位移监测在基坑围护地下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上绑扎安装带导槽PVC管,测斜管管径为Φ70mm,壁有二组互成90°的纵向导槽,导槽控制了测试方位。
埋设时,应保证让一组导槽垂直于围护体,另一组平行于基坑墙体。
测试时,测斜仪探头沿导槽缓缓沉至孔底,在恒温一段时间后,自下而上逐段(间隔0.5米)测出X方向上的位移。
同时用光学仪器测量管顶位移作为控制值。
在基坑开挖前,分二次对每一测斜孔测量各深度点的倾斜值,取其平均值作为原始偏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