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之路——中国品牌意识发展历程

艰辛之路——中国品牌意识发展历程
艰辛之路——中国品牌意识发展历程

艰辛之路——中国品牌意识

任何一件商品,其实质价值等于交易价格加上使用价值。手机,是我们每天都必用的工具,它的使用价值接近于近视者眼镜,甚至相差无几。以月入5000大洋左右的年青一代来说,多数人会认为花4000元买一部高端智能手机(如iPhone)是有点昂贵的,但手机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其广泛的用途和丰富的趣味实在是让人无法拒绝,思前想后,还是买一部iPhone元的吧,虽然功能款式和低端的大同小异,就是软硬件和美誉度方面就要好得多了。

这就是品牌效应了,而眼下品牌大热,各商家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不惜血本的广告投资,不仅乐坏了媒体,影响着市场,也增强了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既然品牌这么火爆,那么我们来探究下国人的品牌意识是怎样形成的吧。

早在唐代的中国,茶叶、丝绸以及瓷器的产量颇丰,不仅远远满足了当时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有大量库存。于是,一批有眼光的商人就带着多余的茶叶、丝绸、瓷器四处寻找买家,开展了早期的商品贸易活动。他们从首都长安出发,有的南下,有的北上,有的往东,有的西去,可到最后,只有西去的、南下的商人,将所带的商品销售殆尽,其他两路则无功而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及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两条商品贸易路线。这些源源不断销往波斯、罗马、天竺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并没有标注像样的商标,只是笼统的以茶叶、丝绸、瓷器这些宽泛的集合名词相称。但大唐出产,必属精品,这已经是一种品牌效应了,只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这种意识而已。

而到了宋朝,中国社会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随之而起的就是商品交易饿的极大繁荣和商品经济极速发展。比如宋代的五大名窑,因为它们出产的瓷器最优秀也就最受上层人士的欢迎,这已经是最简陋的品牌效应了。到了明中期,各种钱庄林立而起,就如著名的日升昌票号,有些钱庄因为信誉好所以人们都喜欢用他们印制的银票,这就是最质朴的品牌效应。明朝后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州、湖州等地,出现了一些手工业品,这些手工业品往往会署上制造者的姓名,如张明岐的手炉、时大彬的紫砂,等充斥着国内市场,这样的品牌已经跟现在的品牌很接近了。可不幸的是,随着明朝的灭亡,清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也随着夭折。直到道光年间,随着外国的不断入侵,资本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了更好地区分商品,中国人的品牌意识才再一次出现,只不过这一次,各大品牌已不再是单纯的用人名了,而是用了真正比较有含义的名字或者用外号来代替人名,比如狗不理包子、泥人张泥塑、瑞蚨祥、全聚德等。但是这时的特点是品牌应用范围小,无实业产业,也就是民族工业品牌几乎没有,工业产品皆靠进口。

中国人真正意义上的普遍品牌意识,形成于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实业与品牌。当时许多轻工业制造商,为了把自己的产品与洋货区分开,便开始为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产品起个响亮的名字,像上海振泰纱厂、无锡保兴面粉厂、上海荧昌火柴厂等,都是那时候出现的。很显然,这次很多工厂以及产品,既没有使用人的姓名,也没有用诨号,表明了品牌意识的真正形成。解放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使得原先的一些品牌消失了。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要进行国际贸易,但商品没有商标是不能出口的,于是“红旗”、“宇宙”、“蓝天”、“白云”、“东风”等,一些云淡风轻的词语被标在产品上,就成了一个个商标。这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品牌意识的淡漠。

今天我们看到的人们浓郁的品牌意识,还要源于“李宁”这个品牌。1989年,李宁获得世界冠军退役后,就专注于运动服装设计,并把自己的名字绣在衣服上。在李宁的牌子上市时,人们大多穿着没有标牌的蓝绿色中山装,自然对这个衣服上绣着人名的服饰感到怪怪的,并不十分乐意购买。直到人们一点点地认识到,身上穿的皮尔·卡丹,路上行驶的福特轿车等,都是人名时,才勉强接受了李宁这个品牌,从而制造了李宁的商业神话。李宁品牌热,更是激起了企业家用自己名字作为商标的念头。而到了90年代和20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和入世带来的市场冲击,国外的品牌涌入国内市场,国外的关于品牌的认识和知识也传入了中国,这也就直接的造成现在的品牌热。

中国人的品牌意识从明朝萌芽,直到四百余年后的今天才得以广泛形成,这个速度实在是慢了点。但是,只要国人抓住机遇,努力建立民族品牌,注重品牌精神,我们一定可以创造属于中国品牌的辉煌时代。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类型:直销课堂发布日期:2012-8-17 浏览量: 中国直销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直销诞生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1990年11月14日)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一家磁性保健床垫公司“偷渡”到中国,标志着直销在中国开始萌芽 1990年11月14日,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以传销申请注册成立,正式的直销企业诞生 二、直销发展初期(1990年11月14日―1998年4月21日中国禁止传销) 1992年7月广州至诚百货直销公司成立 1992年8月28日广州电视台开办“直销848广告杂志”节目 1993年开始其它直销公司纷纷进入内地:深圳世点电脑软件有限公司,北京斯汀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雅婷日用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妮蕾德(广州)有限公司,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纽蔓氏之家 1993年,非法传销引起的纠纷让政府开始关注 1994年,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草拟有关管理办法 1994年8月国家工商管理局发出233号《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违法行为的通告》 1994年9月2号发出240号《关于查处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 1995年3月28日,国家内贸部办公厅发文,正式成立“多层次传销管理条例” 立法工作机构,起草多层次传销管理办法 1996年9月22日,国务院厅发出《关于停止发展多层次传销企业的通知》,随后,制定了《关于审查清理多层次传销企业的实施办法》 1996年,官方首次批准了41家传销企业可以开展传销业务,其中广东8家, 1996年6月26日,上海市传销行业召开第一次例会,首次向社会公布行业守则 1997年1月10日,国家工商局公布了传销行业的第一部法规:《传销管理办法》,多层次传销公司由国家工商局批准,单层次传销公司由地方省级工商局批准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传销史上最为混乱的局面,以西藏诺迪奥(41家之一)公司在全国有名的B计划(老鼠会制度双赢制)为标志。所有的传销商都在迷惑:是自己能力不行赚不到钱还是公司制度不行。后来有富乐公司的龙凤制,再有电脑排网、公排等,更有既无公司又无产品的纯粹博采的地步。再后来出现了德国的“王牌88”、“香港金咭”等类似连锁性的运作方式。 三、转型直销时代(1998年4月21日―2005年9月)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要素构成1

编者按中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观念、机制、 环境等,但不能忽视,传统的合规性监管、过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消极监管、 事后监管、忽视效率的监管等,已严重扼制了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的有效空间, 直接影响金融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如何使我国金融监管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探索建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又要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体制, 切实做到完善监管理念、更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 迫任务。本文作者的思考有一定的启发性。 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 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金融监管的有效运行要有一个良好的金 融环境作条件,而这个条件能否具备则依赖T健全的金融法律体系。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多部法律与法规,但只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有着严格的规定,金 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存在着严重的法律缺位。当金融机构监管的某一环节处于法 律的真空状态,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时,央行的监管无法可依,只能借助强制 性行政干预来解除金融风险,1997年海口城市信用社因挤兑出现支付困难时强制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乃至兼并一案仍历历在目。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现阶段 必须加强监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1、尽快完善主体法律。目前耍抓紧修改、整理和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和《证券法》等金融法规;尽早出 台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监管法规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破产)法规,包 括《金融机构接管法》、《金融机构破产法》、《金融机构临时性支付风险管 理法》、《金融机构兼并收购管理办法》等;制定《信贷资产保全法》和《外 资金融机构法》,按国际资本充足率框架,制定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框架,从而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自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自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就书写着自己曲折甚至稍许离奇的历史,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和有序化的发展道路,证券市场开始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证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健康和稳 定的,因而了解证券市场则是有其必要性的。证券市场是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从广义上讲,证券市场是指一切以证券为对象的交易关系的总和。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将证券市场定义为: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有价证券价格的一种交易机制。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是完整的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和调节货币资金的运动,而且对整个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回顾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虽然起步晚、时间短,但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证券市场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正日益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中国证券市场这短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册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党政领导人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指导其健康发展,避免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出现。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为起点,回顾我国这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证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0-1998年)是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这一个阶段的证券市场发展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散式柜台交易转向集中撮合方式交易。沪交所和深交所逐渐将柜台交易收权经营,改变原来混乱、控制不便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交易额和交易程序的简捷性。二是扩展局部地区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证券交易环境。经过上海和深圳的试点,我国对证券市场的发展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这符合我国的政策要求和国情需要,这对下一个阶段工作的进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三是南巡讲话,培养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对深圳的开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仅推动了沿海城市的发展进步,也促使了证券市场在人们心中开始产生的疑虑逐渐消于无形,打破人们对股票的错误认识四是国家监管,建立证券监管体制。我国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和行业自律,国家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市场进行宏观监控,使其发展有序、平稳。 第二个阶段(1999-2002年上半年)以证券法的颁布为标志,促进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市场发展体现了法制化的特征。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为其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规定了证券市场运行的各种原则,推动证券经营机构与银行、财政、信托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集中统一监管的证券体制。 第三个阶段(2002年下半年至今)是证券市场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时期。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其发展特点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监管工作也强化了资本市

近三十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近三十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初步的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债市场、金融证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组成的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同时在吸收引进外国资金、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自中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过纵观这些年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的制度设计,可以很清晰的发现中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证券市场;股票;发展 我国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现的证券交易机构也是由外商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上市证券主要是外国公司股票和债券。l872年设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l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交易所法》推动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l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l920年7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此后,相继出现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天津市企业交易所等,逐渐形成了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一、近三十年中国证券发展 今天最能代表中国股市的量化指标是上证指数(上证指数以1990年12月19日为100点),它的最初发布日是1991年7月15日,以133点报收,到了年底的12月31日,已是292点。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全面放开股价,上证指数从前一天的623点冲到1,334点,并在5月26日达到全年最高点1,429点。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

当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当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汽车行业目前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但仍有许多不足,据权威媒体的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在扶持汽车业发展时,最应该做的是停止以牺牲民营汽车企业为代价的,对国有汽车企业的大力扶持。在中国政府2006年制定的相关法规中,规定电信业完全国有,汽车等其他重要行业的国有化比重要非常高。中国政府同意各国有汽车企业与国外厂商展开合作,以创办合资公司、生产国外厂商的车型的方式来提高各自的效益。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几乎每一个国有汽车企业都实现了与国外厂商的合作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例如,在2006年重庆长安汽车公司实现了与法国PSA 集团的合作。在2010年奇瑞汽车公司实现了与捷豹和路虎的合作。 对于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合资企业功不可没。合资企业提出合资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思路无疑是与时俱进适应中国汽车市场实情的举措当前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存在着多方面的有利因素。 第一政策优势汽车产业政策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近些年来的汽车产业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在对小排量的汽车的优惠和鼓励政策尤为明显而合资企业汽车很难享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已上市的几款合资自主品牌汽车主要是低排量的小型低端汽车。因此合资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汽车政策优势明显。 第二技术研发优势与我国本土自主品牌汽车相比合资自主品牌的在技术研发方面可以更好的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更容易进行新的技术研发。 第三产品定位优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日益提高我国一线城市汽车逐渐呈现饱和状态未来我国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存在着较大消费空间合资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汽车扩大低端车市的市场份额无疑为在我国二、三线城市汽车市场上分一杯羹积蓄力量打好基础。由2010年我国各地区千人汽车拥有量图可以看出北京天津浙江等城市千人保有量在100~230辆/千人之间其他城市千人汽车保有量在30~100辆/千人之间不等中国汽车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二、三线城市汽车需求空间还较为宽阔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定位低端市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品牌定价优势2011年合资自主品牌汽车未上市之前合资企业的汽车主要是合资企业生产技术和品牌均是使用国外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合资企业品牌技术优势明显。 合资企业生产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占有了品牌优势又因属于自主品牌可以实现不影响外资品牌价值的情况下自由定价。从而在抢占低端城市汽车市场份额时合资自主品牌汽车占据价格优 中国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在增加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学习到国外厂商的先进技术。通过与国外厂商合作势必会增加各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技术交流层面所得到的“效益”却是很少的。这是因为国外厂商在技术方面或多或少是对中国厂商有戒备心理。而且中国国内国有汽车企业大都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忽略了向国外厂商学习先进技术。此外,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希望国有汽车企业不断增加其规模,但大部分厂商现阶段的能力不足以实现大规模的扩张。 争夺低成本领先地位:国外与国内企业不断在汽车领域内注入资金,这将导致一个产能过剩的阶段。目前零部件是汽车成本的主要来源:尽管中国劳动力成本极低,但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有时甚至比世界一流水平高约20%,因此中国零件

中国直销行业发展历程

直销立法,意味着直销业将在法制的保护下得到健康的发展。据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直销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达到5000万以上!也预示着这个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黄金十年,十年后,有很多人因为十年前与直销这个行业擦肩而过而后悔;十年后,许许多多百万、千万乃至亿万富翁的企业家,将从这个行业里诞生! 直销改革是现在的趋势,是个人择业的好机会,这一观点已经获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一)引入期 (1990-1993年)以美国雅芳/安利/仙伲蕾德等直销巨头率先登陆中国为标志。此时,国内企业尚未大批介入。 (二)混乱期 (1993-1996年)外资大量涌入(以台湾为主导),内资企业也纷纷紧随其后,市场开始出现混乱。期间,政府进行了首度的打传行动。 (三)试营期 (1996-1998年)由国家工商局于96年4月批准了41家多层次传销企业,并于97年1月10日颁布了《传销管理办法》。之后,由于很多传销企业以“滚动制”/“双轨制”/“电脑排网”等进行制度炒作,出现了大批传销难民,引发了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传销”被政府认定不合当时国情,并于98年4月“一刀切”,全面禁止了传销经营活动。 (四)转型期 (1998-2005年)政府在98年4月对直/传销“一刀切”后,于同年6月份又批准了10家外资转型企业,这些公司包括:安利/雅芳/玫琳凯/日晖/富迪/尚赫/完美/百美/特百惠/娜丽丝,允许它们以“店铺+直销员”的方式继续经营。(“十家转型”企业的直销许可于2006年12月31日正式废止)

(五)开放过渡期 2005年被视为中国的直销元年。因为政府终于在2005年9月2日由国务院正式出台了《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两个条例,并分别于2005年12月1日和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这就意味着直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合法的行业了。从两个“条例”正式实施至今,所有的直销企业都在为适应这个新的法规而进行着内部调整和积极的申牌工作,这将是一个较漫长的“过渡期”,而且还将持续着。 (六)过渡高危期 (2006-2008年)在“开放过渡期”当中,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段更加特殊的时期。这段时期是直销业最敏感的时期,对直销企业和经销商来说也是高度的危险期。主要表现在政府主管部门对拿牌后的直销企业的严管和对所有传销活动的严厉打击。即便是已拿牌的企业,如果不能遵守《条例》的规定,同样不能从事直销活动,甚至取消其直销牌照。 (七)开放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到来,将标志着《直销法》的正式完善和实施;将标志着《中国直销行业协会》等相关组织机构的成立和运行;将标志着中国直销与《世界直销联盟》的融合;标志着中国直销对外全面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要素构成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要素构成 编者按中国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观念、机制、环境等,但不能忽视,传统的合规性监管、过于严格的金融管制、消极监管、事后监管、忽视效率的监管等,已严重扼制了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的有效空间,直接影响金融业整体效率的提高。如何使我国金融监管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探索建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又要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体制,切实做到完善监管理念、更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本文作者的思考有一定的启发性。 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发生,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保障金融体系的运行安全,保护资产所有者的利益。金融监管的有效运行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作条件,而这个条件能否具备则依赖于健全的金融法律体系。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多部法律与法规,但只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有着严格的规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存在着严重的法律缺位。当金融机构监管的某一环节处于法律的真空状态,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时,央行的监管无法可依,只能借助强制性行政干预来解除金融风险,1997年海口城市信用社因挤兑出现支付困难时强制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乃至兼并一案仍历历在目。要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现阶段必须加强监管的法制化建设,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支持体系。

1、尽快完善主体法律。目前要抓紧修改、整理和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担保法》和《证券法》等金融法规;尽早出台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监管法规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退出(破产)法规,包括《金融机构接管法》、《金融机构破产法》、《金融机构临时性支付风险管理法》、《金融机构兼并收购管理办法》等;制定《信贷资产保全法》和《外资金融机构法》,按国际资本充足率框架,制定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框架,从而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管提供法律基础。 2、尽快制订金融法律实施细则。主体法是纲目式的,对于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主体来说,更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并与金融法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也要对原颁布的有关法规、制度进行清理,对不适应的条款进行废除或修订;还要对立法环境尚不成熟、近期不宜立法的有关金融业,先制定一个过渡性的暂行规定。 3、尽快建立独立的金融执法机制。目前银行对企业大量的金融违法违规行为无能为力,如果依法收贷只能是“赢了官司赔了钱”;更甚的是对于银行起诉,许多地方是“起诉不受理、受理不开庭、开庭不裁决、裁决不执行”,这种现象助长了企业、个人不守信用,直接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为此,有必要尽快组建执法机构,专门受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诉讼案件,重塑我国公正、公开、公平的金融司法秩序。 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 1999年11月,随着处于世界金融垄断地位的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正式签署生效,标志着美国放弃维持近70年的“分业”

浅谈中国直销业十大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直销业十大未来发展趋势 任何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是顺势而为的结果,中国直销业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所谓“顺势而为”,便是扬其长,避其短,在包容鼓励的基础上限制行业的弊端。一个健康理性的社会应该是能够听到不同声音的社会。同样,一个进步的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包容的社会,包容事物的弊端,而发展其对于社会经济进步有益的一面。直销业的发展模式对于我们现阶段的经济特点而言,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可以解决很多社会深层次的矛盾。 用人用其长,做事取其大,对于直销行业,我们不是对其正面的引导太多,恰恰是过少。因为一些人的急功近利,因为存在失败者,我们的社会便缺少了包容,导致绝大多数人对这一行业产生误解。在我看来,对于这一行业理性地批判是必要的、有益的,但当这种批评变成了无情的打击,就有可能扼杀了这个行业,同时也扼杀了整个社会的包容性。 凡事讲求“先起步,再稳定;先稳定,再发展”,无论你如何精于规划,当你真正开始做事时就会发现:之前你所想到的问题有时并不是问题;之前你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倒是都成问题了。直销业在中国的发展恰恰就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先起步”,自九十年代初,雅芳、安利、仙妮蕾德等等这些直销巨头进入中国以来,政府采取了静观其变、默许待望的方式,让这一新兴营销模式得以在中国开始;“再稳定”,随着《直销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的出台,先紧后松,稳定大局的思路,让中国直销业平稳过度;“再发展”,接下来便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各企业顺势而为,骑虎不下,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发展阶段。 为了迎接这一美好愿景的到来,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直销人才研究室秉承着“用知识改变直销人才命运,用智慧提升直销人才人生”的研究理念应运而生。下棋讲求看三步者胜一步,看五步者胜三步,在此我们不妨为这场中国直销业的搏弈棋局把把脉,也算是做个天气预报,以便诸位未雨绸缪、料事三分。 1、企业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融合趋势 “直销”在国人听来,这不是一件正事,但却有可能使自己一夜暴富;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百姓知道这的确是一件正事,但却绝不会使自己一夜暴富。我常常感慨,网络业也好,金融业也罢,无论哪行哪业,到了中国总要变一个基调,在国外从事这些炙手可热行业的领军人物,来到国内刚开始都是雄心万丈,到头来折戟沉沙者比比皆是。无论你是国外的新兴行业还是朝阳企业,如果不懂得与五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相融合,那你就是不懂得把握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心理,你就准备好用五千年的时间来打入这个市场吧。 所以说,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直销企业安利、雅芳、仙妮蕾德、日晖、如新、康宝莱、玫琳凯……也许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并不算领军企业,但在中国市场,他们早已经抢滩占地、先入为主,早已对“中国特色”深喑其道。那么对于未来中国直销市场来说,能够进一步与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世界上最早买卖股票的市场出现在荷兰,时间是1602年。因为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刺激大量的资本投入,因而产生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的需求。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因为当时还没有完备的股票流通市场,更没有独立的股票交易所,所以只能靠本地的商人们零星地进行股票买卖中介,股票交易也只能在阿姆斯特丹的综合交易所里与调味品、谷物等商品混和在一起交易。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政策,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在中国经济发展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当代证券市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资金的巨大需求,国家开始了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并率先在上海、深圳等地展开。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一只股票———上海飞乐音响于1984年11月诞生。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开始上海股票的柜台交易。1988年,深圳特区尝试对一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制,选择了5家企业作为股票发行上市的试点,其中包括一家由深圳几家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的股份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由此产生了经人民银行批准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第一支股票。同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开始了深圳股票的柜台交易。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始仿效上海和深圳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相继设立证券公司或交易部进行柜台交易,提供证券交易服务。 从1990 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标志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已由过去 单一依靠货币市场转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新的运行机制。实践证明,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推动国有 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 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开始发挥越来越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我国的证券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对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还缺乏经验,加上中国进行股票市场实验的独特时代背景和经济背景,致使股票市场的运作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扰,阻碍了股票的健 康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已与宏观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证券市场仍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与其他新兴市场一样,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规范和完善。 以下是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证券市场规模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仍有很大不足:全世界平均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发达国家约为25%;而我国仅为2.7%,至2007 年中期上升至10% 左右。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 % 左右;2006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史

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史 当你走在马路上的时候,你看着车水马龙的汽车,你是否也会想起,中国的汽车行业是什么时候发展的如此辉煌,在去年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不仅感叹起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发现这些恍如隔世的变化全部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遥想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的汽车行业,将会发展的更强更大,成为世界上的著名品牌。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70多年过去了,新中国汽车产业变化之大,可以用“当惊世界殊”来形容。然而,这个巨变的历程却很不平凡,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自然而然。1978年以前,中国汽车行业在被西方封锁、计划经济统管一切的条件下缓慢地成长着,政府和企业之间均不熟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经济改革的系统性还不够强,所以,起初的对外合作之路走得踉踉跄跄,有的企业就“中道崩殂”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中国的国门将越开越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会越来越大,竞争将越来越公平。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历史表明,惟有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竞争,汽车产业才会健康快速地往前发展,中国人的“轿车梦”才能及早实现,日益增长的美好汽车生活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充分满足。政府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调整管理思想,紧紧抓住维护公众利益这根主线,努力减少对企业具体事务的直接干预,促进竞争,政策制定少打摆子,最好不打摆子,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自会固本强基、行稳

致远。 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汽车行业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些汽车品牌公司已经是每个人耳熟能详的,但我相信,中国未来的汽车品牌也会走出国门,在汽车行业占据重要的地位。

直销的起源与发展全文

直销本该2010年才来到我们中国,但是当时一个政策性的文件把直销引进来,就相当于一个早产婴儿。国家当时要用一些高档的营养把直销抚养起来,就没有今天这么麻烦了。那接下来我门就来看看它起源于哪里,又将到那里去呢? 1:起源于: 1945年,美国2名哈拂学生。一名叫:迪维斯。一名叫:温安骆。他们研究出来:几何倍增学,人际口碑直达送货,这样的运作模式。放到了一家名为纽催莱的营养食品公司,也就是现在的安利。 1949年迪维斯,温安骆。买断了纽催莱。该名为安利。就是现在全球最大的直销公司安利。 1975年美国把安利告上了法庭。安利公司用了500万美金和4年半的时间打赢了这场官司。因为美国20%的富翁都是靠他的。还有60‰的正在运用这个致富。也就在1979年给立了法。在美国叫做传销:意思就是说传播精神文明,销售优质产品。 2:发展于:日本。 大家都知道日本在2次世界大战中是个战败国家,为何经济却那么强大呢?也无非是今天这个行业,早在30年前引进直销。不过在15年前已经立了法。叫做无店面卖货 3:成熟于台湾。 台湾也是中国的宝土,为什么却那么有钱呢??难道真的是蒋介石带过去的金山,银山吗??不是的,俗话说的好,坐吃山空的嘛。就算是带过去,我想也用的完了吧。这个被人们看不起,瞧不起的行业。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引进了,不过在7年钱已经给他立了法。在台湾叫做行销。 第一个发展阶段93年—98年 起步期〈3—5〉年←—但是人们是评着一种“勇气”加入的。他们更本就没有考虑公司的制度。所以成功的只有2%,失败的却有98%。当时是邓小平一个政策性的文件把直销引进来,只有上层次的人才做的了。当时的武汉,郑州,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比当地的人都还多。当时成功的2‰他们就当起了哑巴。因为他不敢说他在这个行业找到了钱。然而失败的98‰却到处乱唱,本来只陪了1000可是他却说5000多。就比如打麻将,你本来是输了200元当回家的时候你敢说你输了嘛````你就只有说个不输不赢。当初的那些人为什么陪钱了呢?该时期主要是非法公司的渗入,及合法公司的柯刻制度。 第二个发展阶段 发展期〈5—10〉年“技巧期” 人们是靠“冷静”的头脑去看,成功的占80%失败的占20%。97年6月5日国家对2600余家直销公司进行了整顿,可是这个行业又要从新开始,但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又差,所以这个行业在当时发展是很难的。国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第三个发展阶段 爆发期<10—20>年成功90%以上。 当直销业立法的时候也就来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发展阶段,成熟期20年后靠重复性消费,在消费者中找下线,也称网络渗透期,网络中没有最后一个,成功率100%。就是这个行业运行成熟了,大家都认可了这行业。直销业在我们中国至少在2016年后才能运行成熟,因为在中国,直销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中国,直销的认同实在是太低了。在中国做销售,尽管销售是一个挣钱比较多的行业,但是它是一个有着体面收入的不体面的行业。销售如此,那直销当然就更加缺少社会的认同,尤其是在1998年,国务院曾经下令停止直销以后,直销的名词很多人都不愿意讲了,很多人都怕讲了。所以社会的认同,将是未来中国直销业发展的一个挑战。但是,我也相信直销一定会战胜这种挑战,因为在直销公司当中,它的那种文化,它的那种对人的激励,培养,我相信它能够突破我们传统社会对销售行业的这种挑战。 那什么叫重复性的消费呢。给大家做个比较,现在工资平均每个月2000元左右,我们先往前推20多年,1986年吧,那时的平均工资大约在70元每个月,就拿100多元的皮鞋来说,你在一个月工资70元的时候,你不舍得买吧?说难听一点就是买不起。那么现在每个月2000元左右工资的时候呢?买一双,一个月后坏了,没事,我再买来一双,我买得起,我消费得起,这叫做重复性消费!我们再往后推20年假如是2026年,据经济学家预算,那时平均工资每个月3至4万元。现在每个月2000元的时候,你舍

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公司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银行、信托下属的证券网点。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新中 国集中交易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二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 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断健全、体系不断完善、 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我国证券公司也经历了不断规范和发展壮大的历程。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证券经营机构行 业投资趋势调查及盈利空间预测分析报告》 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初期证券市场不够成熟、证券公司经营不够规范,特别是2001年以后股市持续低迷,2002-2005年证券业连 续四年亏损,行业风险集中暴露,证券公司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2004年开始,按照国务院部署,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了三年 的综合治理,关闭、重组了一批高风险公司,化解了行业历史遗留 风险,推动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 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水平明显提高,证券业由此步入 规范发展轨道。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证券 公司120家,其中上市证券公司22家、合资证券公司11家;根据交 易所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证券营业部7,199家。2014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共有38家证券公司获得A类评级, 其中,AA级公司20家,A级公司18家;52家证券公司获得B类评级,其中BBB级公司20家,BB级公司19家,B级公司13家;6家 证券公司获得C类评级。 同时,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 为4.09万亿元,净资产为9,205.19亿元,净资本为6,791.60亿元。2014年度,证券业营业收入2,602.84亿元,净利润965.54亿元。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 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 50年风雨汽车路 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 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