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甲氨蝶呤
米非司酮
Meh t x t o i e t f p itn e t n f co i p e a c . t or aec mb n dwi mi r o ei t ame t tp c r g n y e h e s nr oe n
【 yW od 】E t ipe ac M to eae Mipio e T bl rgac Ke rs c pc rgn y e t xt o n h r f rt u apenny e sn
■ 腧 园
甲氨蝶 呤与米非 司酮联 合治 疗异 位妊娠 的临床疗 效观 察
刘 丽 华
( 黄冈市黄州区妇幼保健院, 湖北 黄冈 4 8 O ) 3 O O
【 摘要 】目的 探讨 甲氨蝶呤 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 的临床 疗效。 方法
18 2 例异位妊娠 患者随机
分 为单 用米 非 司 酮 组 ( A纽 )单 用 甲氨 蝶 呤 组 ( 组 ) 甲氨 蝶 呤联 合 米 非 司酮 组 ( 组 )对 3组 疗效 进 行 比 、 B 和 c ,
pr g nc e na y
LuLho t n dC i i . e a a u Ma rl n H at opt el hH silfHunzo ir t Hungn Hue 4 8 0 a o a gh uDs i , agag, bi 3 00 tc
【 bta t Obet e T x letecrteeet f e o ea o ie i ipio eo c pc A s c 】 jci oepo uav fc o t t xt cmb dwt mf rt net i r v rh i mh r e n h e sn o
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60例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6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宫外孕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结果经有效保守治疗后,患者在包块消失时间、血和尿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均明显缩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0.05)。
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能够收到较好的疗效,优势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宫外孕;米非司酮;治疗;疗效宫外孕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早孕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今年来宫外孕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宫外孕患者在破裂前的就诊率和被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为保守性治疗提供了可能性,而对于那些听到手术便望而却步或某些迫切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宫外孕患者来说,又具有相当的必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宫外孕的保守性治疗将成为行之有效的将其杀灭于破裂之前甚或萌芽状态的好办法。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宫外孕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保守治疗的相关情况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宫外孕患者为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患者,年龄为20~36岁;经产妇52例,未产妇8例。
所选患者均有明显停经史,且停经时间在30~60天。
经过临床的相关检查证实为宫外孕患者,且本组患者均要求保守治疗和保留生育功能。
1.2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妇产科学》中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①有停经史及下腹坠胀、阴道反复流血史(少于月经量);②B超检查提示宫内无孕囊;③血β-HCG测定为阳性。
1.3方法[1-2]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做血常规、凝血和肝肾功能及血β-HCG水平检测,并采用米非司酮200mg口服,2次/日,5天为1个疗程。
在用药后第4、7天抽静脉血分别检测β-HCG值和阴道B超。
若用药后7天血β-HCG较用药前下降≤15%,则进行第2疗程治疗,并在第1次用药后2周再次测血β-HCG值及阴道B超检查。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及护理

询问病史,特别是老年患者,即往有无药物过敏史。
2.3 严密观察 患者在输液室输液期间,主班护士严密观察每一个患者,输液滴数控制在30滴/m i n~40滴/m in。
当患者主诉不适时,首先减慢输液滴数,当症状不缓解或加重时,立即停药,通知医生,对症处置。
2.4 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此药过敏,以后不能再用,并记录在门诊手册上,以备查阅,同时宣传用药知识,患者掌握常用药的作用,副作用。
3 讨论氟罗沙星属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可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也可出现中枢N系统反应,头晕、头痛、兴奋、嗜睡、失眠,过敏反应有皮疹、皮肤瘙痒,临床应用时不做皮试,为预防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提示我们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应用不能忽略。
注意不良反应,应仔细询问病史,对老年、体弱多病、特异体质、中枢神经系统患者,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收稿日期:2008203218)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及护理马婵珊,吴佩雁(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汕头515041)[摘 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不同疗效。
方法:选取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40例,观察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d,共服3d,总量300m g,同时甲氨蝶呤50mg/m2,一次性肌肉注射。
对照组甲氨蝶呤50m g/m2,一次性肌肉注射。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成功率85%,对照组有效率59%,成功率54%,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有效提高了单一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成功率,减少了甲氨蝶呤重复注射次数,减少了药物毒副作用对机体的损害,且疗程更短,为患者节省了住院费用,更易被接受。
避免了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减少了盆腔粘连,减轻手术切除或手术对输卵管的损伤,提高生育率。
复方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复方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90年代,异位妊娠在临床上还难得一见,但是近年来其发病率却成倍增长,并且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2005年的一项最新统计显示,近3年来,全球女性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比上世纪最后20年增长了3~5倍。
其中美国女性异位妊娠发病率比20世纪70年代增长了5倍,中国内地一些大、中城市的发病率也成倍上升。
北京地区调查的发病率为每1000名育龄妇女中有0.52次,发病年龄以20~39岁组最高。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发现,异位妊娠患者不但比原来数量增多,而且种类也增多了,药物保守治疗因可以保存输卵管的结构和功能,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目前药物治疗主要为甲氨喋呤(MXT)配伍米非司酮的方案,分别利用了MXT的杀胚效应和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效应[1]。
笔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开始探讨复方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到目前已经成功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0多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6月3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确诊为异位妊娠者的患者60例(未破裂型),60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天数为35~59 d,年龄18~44岁,B超检查宫腔无妊娠囊,宫旁显示不均质混合性包块,尿妊娠试验阳性,生命体征平稳、无急性盆腔疾病,肝肾功能正常,无药物禁忌证,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初中文化水平以上,能签署知情同意书,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1)询问病史、妇科检查异位妊娠诊断成立;(2)有下腹隐痛,无腹膜刺激征,测量生命体征平稳;(3)无肛门下坠感及晕厥病史;(4)B超检查提示包块局限在附件且直径<5 cm,包块内无妊娠囊及心管搏动;(5)血β-hCG<4000 U/L;(6)肝肾功能、血常规正常,没有药物禁忌证[2]。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由基 ,超过超氧化物歧化 酶正 常清 理能 力 ,导 致心 肌细胞 功
能受破坏。临床药理研 究发 现氯 吡格雷 可能 使心肌 细胞膜 上
的N a ’ 通道开放程度有所 提高 ,从 而提高心肌 细胞传导能 力 ,
( 收稿 日期 :2 0 1 3—1 1 — 0 6 )
3 讨 论
促进 A 酶 活性 ,在 N a 一c a ’ 交换通 道 ,提高 了 c a 的泵 功能 ,从 而使 c a 内流数 量增 多 ,不仅 促进 了心肌 细胞 的能 量代谢 ,同时也提高心脏壁 的肌 肉收 缩能 力 ,但这 一研 究仍
有待进一 步验 证。 总之 ,阿司匹林联合 氯吡格 雷抗 血小 板治疗 在不稳 定性 心绞痛 中的疗 效理想且 治疗 安全 ,建 议临床推广运用 。 参考文献
( 7 ) :1 5 7 .
4 P o e o c k N .Re v i e w: Cu r r e n t s t a n d i n g s o f t h e P P I a n d c l o p i d o g r e l e o t h e r ・
了抑制血小板凝聚的效 应 。再 者 ,氧 自由基 是 心血 管事件 中
e v a t i o n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l[ J ] .J A m C o i l C a r d i o l ,2 0 0 7 ,5 O
3 An d e r s o n儿 , Ad a ms CD, An t ma n EM , e t a 1 . ACC/ AHA 2 0 0 7 g u i d e —
l i n e s f o r t h e ma n a g e m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u n s t a b l e a n g i n a / n o n—S T—EI -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的黄体酮类似物,具有黄体酮的生物活性,可抑制黄体生成激素的合成,并造成子宫内膜的不稳定,从而使异位着床的胚胎停止发育。
研究表明,口服米非司酮可使异位妊娠病灶缩小甚至完全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理论基础是通过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方法改善宫腔环境,促进异位胚胎吸收排出。
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汤剂不仅可以减轻异位妊娠引起的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提高治愈率:研究发现,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治愈率较高。
通过口服米非司酮可以诱导异位妊娠病灶的萎缩,中药汤剂则可以改善宫腔环境,促进异位胚胎吸收排出。
两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缩短治疗时间: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可以加速异位妊娠病灶的吸收排出,从而缩短治疗时间。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使患者尽早摆脱异位妊娠的不良影响。
3. 减轻症状: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可以有效缓解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由于米非司酮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良好的疗效。
对于不同的患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2 结果
1 1资料来源 :2 0 年 1月 ̄2 0 年 2月在本 院妇产科 . 01 07 验 B超,血 8一 c HG测定检查诊断为异位妊娠者 2 8例 ,其 中 1 16 2 例进行保守治疗 ,9 6例治愈,3 0例保守失败手术 治疗 。
12诊断依据及适应症 :①有停经史或无停经史,但有异 .
2 0 . 7()1 9 0 1 1 2 1.
茂止血 , 支持治疗,若 治疗 中出现腹痛或腹痛加重 ,内出血增
加 ,则改用手术 治疗 。 14监测指标:患者治疗 第 3天及第 7天 ,测血 1一 c . 3 HG
【】乐杰妇产科学第六版 ,北京,人 民卫生 出 2 版社 .
【】杜 海英 M X与米非酮酮联合 治疗,异位妊娠 3 例安徽医 3 T 4 学 2 0 . . 2 ) 卜4 0 2 2 (3 4 2
附件包块或无包块 ,附件包块≤3m c ,无血管拌动,直肠 子宫陷
米 非司酮为受体小平抗孕激素药 , 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
抗 孕酮的作用,直接 引起蜕膜缺血,变性面脱落,进行间接绒 毛组织 的血 液供应 “,根据 中医辩证论治,属血瘀少腹不通则 痛 的实证 ,故 以经血化瘀,散结
杀
为凹积液≤3m ④血 8 HG ou1 ⑤ 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 c。 -C≤wo/。 流产。⑥无肝肾功能障碍及血象异常。⑦无药物治疗禁忌证。
1 3治疗方法 1 6例患者入院当 日予 以卧床休 息,则生 . 2 命体征 、观察腹痛及 阴道流血情况 ,产后 1 ~2小时,米 非司
酮 7 m ,0 h 2 5g 1 x  ̄3天 ,服药 2小时 内禁食,同时管以丹参 2 1g 5 、赤芍 1g 5 、桃位 9 、三校 3 g g ~6 、莪术 3 g 宫外孕 Ⅱ ~6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86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
对照组单一甲氨蝶呤用药,研究组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药,结果,实验组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为90.7%,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3.72%,实验组成功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用药后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包块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P<0.05)。
结论:米菲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成功率相似,但联合用药组用药后的血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喋呤输卵管异位妊娠【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131-02异位妊娠是孕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之外,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多见,占90%-95%,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于保护女性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血β-HCG检测的普及,“B”超诊断水平的提高及医生对异位妊娠的高度警惕,使很多异位妊娠在破裂或流产前得以诊断,为保守治疗的选择提供了条件,我们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0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86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史、体征,妇科检查及血β-HCG检测和“B”超检查,结合诊刮术、后穹窿穿刺等确诊后,按照如下指标选择出86例符合药物治疗条件的患者:(1)自愿接受保守治疗;(2)“B”超检查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4cm,无内出血征;(3)血β-HCG≤2000Iu/L,无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禁忌症;(4)生命体征平稳,无活动性内出血,无急慢性器质性疾病,“B”超检查未见原始心管搏动;(5)肝、肾功能正常,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血小板>100×109/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07—01
我院妇产科自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异位妊娠采用米非司酮异位妊娠治疗6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2011年4月~2012年4月间就诊异位妊娠患者60例,平均年龄( 25±5.3)岁,平均停经时间为(46士10.4)d。
腹痛及阴道出血时间长短不一,范围分别为1—30d、0—45d。
血β-hcg水平160—6966miu/ml,b超证实宫腔内无妊娠囊,盆腔包块直径最大均值(4.1+
2.1)cm,其中包块直径5cm 11例。
1.2 适应症停经<50d;下腹隐痛,无腹膜刺激症状,有或无少量阴道流血;b超检查可见妊娠囊<4.0cm或胎心搏动,无或少量腹腔内出血。
1.3 用药方法明确诊断后,嘱患者清晨口服米非司酮100mg,以后第12小时再服50mg,共服300mg。
1.4 治愈标准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b超观察妊娠囊变形或缩小;第5天监测β-hcg如有下降,以后第10天、第15天各测一次β-hcg,直到正常水平,如果其中有1项无好转趋势,嘱患者住院观察。
2 结果
2.1 自觉症状 60例患者于第3天复诊时,29例患者下腹隐痛略
加重,15例患者下腹隐痛同服药前,11例患者服药前后均无腹痛存在,5例患者出现下腹剧烈疼痛,经后穹隆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2.5~3ml,诊断异位妊娠破裂,行急诊手术。
52例患者于第4
天或第5天复诊时自觉症状均明显好转,药物副反应明显减轻。
第10天复诊时仅有5例患者存在下腹部不适,第20天复诊时仅有3例患者存在下腹部不适,第23天无症状消失。
53例患者于服药后3—5d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流血最短3d,最长17d,持续时间平均为7.5d,流血量均少于月经量或点滴状流血。
34例患者有恶心、呕吐,甚至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于停药后1~3d症状消失。
2.2 b超检查患者于第3天复诊时,有43例b超检查发现包块缩小,胎囊变形,无胎心搏动;12例变化不明显;5例可见附件区包块增大,边界不规则,腹腔内见大量液性暗区。
46例患者第10天复诊时,包块均明显缩小,第20天复诊时30例患者包块消失,第30天复诊时 4例患者存在萎缩包块。
2.3 血清β-hcg水平 60例患者于第3天复诊时,47倒患者血清β-hcg水平由服药前9.6-46.7ng/ml下降至7.8-21.2ng/ml,13例无变化,第10日复诊时,血清β-hcg水平有29例恢复正常
(<3ng/ml),23例患者血清β-hcg水平介于3.6—18.1ng/ml之间,第20日复诊时共有2例血清β-hcg水平分别为3.8ng/ml和
5.3ng/ml,第30日复诊血清β-hcg水平全部恢复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早孕新药米非司酮为我们提供了可
行性探讨的依据。
米非司酮为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类药物,其靶器官是蜕膜,能取代孕酮与孕酮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孕酮的活性,引起蜕膜和绒毛组织的变性,使蜕膜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核分裂减少,导致绒毛失去血液供应而变性、坏死;并使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1],导致子宫收缩,胎盘胎膜与官壁剥离,同时作用于子宫颈,使之软化和扩张,利于宫内组织排出,导致体内血清hcg水平下降,继而卵巢黄体溶解;米非司酮在作用于蜕膜的同时也能达到下丘脑和垂体,导致lh水平下降,从而继发卵巢黄体溶解。
最近,米非司酮对绒毛组织的研究发现,米非司酮可使合体滋养细胞核固缩,胞浆稀少及空泡变。
米非司酮对绒毛的影响,除继发于蜕膜损伤外,可能直接作用于滋养细胞,可使滋养细胞增殖和促进滋养细胞凋亡[2],以阻止胚胎发育。
米非司酮已逐步取代mtx来治疗异位妊娠。
mtx是抗代谢肿瘤的药物.毒性反应大,骨髓易受到抑制,诱发口腔炎、消化道反应、转氨酶升高、脱发等并发症,因此不易推广。
米非司酮作为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新药物,为口服用药,安全简便,无任何副作用,用药越早,效果越好,患者乐于接受,临床效果较满意。
由于其在hcg及b超监测下治疗早期异位妊娠,使这类患者保留了生育功能,其治疗不受医疗设备限制,是较为理想、有前途的药物,更适合基层医院的应用,易于推广。
因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大多数病例在服用米非司酮3d后出现阴道流血及轻微腹痛,无需特殊处置,重点观察附件包块的增、消情况。
服药一定要在严格
监测下进行,一旦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尤其是对停经时间较长、附件包块较大,特别是人工流产术中未见绒毛者,必要时可加大米非司酮的用量及延长服药时间,阻止胚胎发育继之杀死胚胎。
口服米非司酮剂量越大,绒毛蜕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越明显[3],既不破坏输卵管组织,又可保持其通畅,能加速胚胎死亡和吸收,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莫秀瑛,黄桂凤 .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1):120.
[2] 胡碧洪,田乔. 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09):54.
[3] 刘玉云,胡树芬,刘荣玲.等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24例的体会[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卷(半月刊):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