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STSE答案01
第1部分板块1专题1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化学用语

板块一基本见解专题一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命题热门提炼三年考情汇总中心修养链接2019·Ⅱ卷 T7、T8,1.科学精神——经过认识传统Ⅲ卷 T71.化学与 STSE2019·Ⅱ卷 T7,Ⅲ卷T72019·Ⅰ卷 T7,Ⅲ卷T72. 化学与传统 2019·Ⅰ卷 T8文化2019·Ⅰ卷 T73.重要化学用2019·Ⅰ卷 T28(1),Ⅱ语卷 T26(1),Ⅲ卷 T27(1)文化中的化学识题和化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培育谨慎的科学态度、学习意识和踊跃研究未知,崇尚真谛的意识。
2.社会责任——关注化学有关的热门问题,认识环保和资源开发的意义,拥有可连续发展意识与绿色化学见解,理解化学与技术、社会、能源和环境的关系,提出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微观探析——经过化学用语认识物质的构成和构造。
命题热门 1化学与 STSE■知识贮备——中心重点填补1.化学与环境(1)引起酸雨的常见气体有。
(2)引起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有。
(3)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常见气体有。
(4)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有。
(5)工业“三废”指的是。
(6)绿色化学的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反响物的原子所有转变成希望的最后产物。
【答案】(1)SO2、 NO2(2)CO2(3)NO2、NO (4)N 、P (5)废水、废气、废渣(6)利用化学原理从源泉上减少和除去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2.化学与生活、生产、能源、资料(1)明矾净水的原理是。
(2) “ 84消-毒液”“洁厕净”“钡餐”的有效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绿色能源有。
(5)聚乙烯是一种高分子资料,可经过乙烯发生________反响合成,此中的链节为 ________。
高考化学专项练复习《化学与STSE》含答案

高考化学专项练复习《化学与STSE》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1年播出《中国国宝大会》,通过文博知识竞答传播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下列有关国宝级文物对应化学成分正确的是A.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古树——合金B.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纤维素C.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硅酸盐D.元代青花瓷“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二氧化硅【答案】A【解析】A.青铜为合金材料,故A正确;B.汉代织锦为蚕丝制品,它见证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畅通,主要成分应含蛋白质而非纤维素,故B错误;C.甲骨为龟甲或兽骨,主要由角质和骨质等有机质组成,并非硅酸盐,故C错误;D.元代青花瓷器应为硅酸盐制品,不是二氧化硅,故D错误。
故答案A。
2.化学来自于生活,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常识解释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有机物易溶于有机溶剂,油可以萃取西红柿中的有机物,故A正确;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防止补铁剂中Fe2+被氧化为Fe3+,故B正确;C.氯离子不能被氧气氧化,氯离子没有抗氧化性,故C错误;D.明矾中的Al3+水解产生H+,与铜锈发生反应,所以用明矾溶液擦拭铜镜去除铜锈,故D正确;选C。
3.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机玻璃和高温结构陶瓷都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卤素单质的熔点从2F到2I逐渐升高,则碱金属单质的熔点从Li到Cs逐渐升高C.浓硫酸有强腐蚀性,可用浓硫酸刻蚀石英制成艺术品D.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目的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答案】D【解析】A.有机玻璃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而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错误;B.卤素单质的熔点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则从2F到2I逐渐升高,金属的熔点与金属键有关,原子半径越小,金属键越强,熔点越高,所以碱金属单质的熔点从Li 到Cs逐渐降低,B项错误;C.浓硫酸有强腐蚀性,但不和二氧化硅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刻蚀石英,C项错误;D.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食品被氧化,所以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是为了防止食物受潮、氧化变质,D项正确;答案选D。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 化学与 STSE 有答案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与 STSE1.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棉花、油脂、ABS 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B.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D.阴极射线、α-粒子散射现象及布朗运动的发现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4.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5.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B.可以用 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6.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 B.注意节约用电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7.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9.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 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
STSE化学用语--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题型专练含参考答案

专题01STSE 化学用语从近三年高考情况来看,本内容是高考中的必考内容,高考备考关注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要求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化学反应的分类、化学用语,这些内容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及传统文化内容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预计化学与STSE、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依旧是命题热点。
以下都值得关注:(1)化学材料与化学资源:主要从化学材料、化学能源及资源开发方面进行研究;(2)化学与环境保护:主要研究了绿色化学理念、碳中和碳达峰和常见的环境问题;(3)化学与生活健康;(4)化学与传统文化。
题型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1(2023·新课标卷)化学在文物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2下列对文献的化学解读正确的是()选项文献摘录化学解读A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粤中洋行有舶上铁丝⋯⋯日久起销,用刀刮其销⋯⋯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在潮湿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形成“铁线粉”,“铁线粉”主要成分是FeO﹒x H2OB 《格物粗谈》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气”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同C 《本草衍义》中记载:“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涉及的操作有凝华D《天工开物》中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佘,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造瓦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3中国对于铁合金的记载很早,在《天工开物》中“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
生熟相和,炼成则钢。
”体现了我国很早就已将不同碳含量的铁合金进行了区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铁的含碳量比熟铁低 B.生铁变为熟铁是物理变化C.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小D.合金钢与碳素钢的组织结构不同4(2023广东湛江模拟)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一号”在广东珠海建造完工,开创了我国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新模式。
高考化学_【小题狂刷01】-2021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新高考版(含解析)

专题01 化学与STSE类题1 化学与传统文化1.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其中以湖笔、徽墨、宣纸和端砚最为称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徽墨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B.湖笔的狼毫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宣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D.端砚呈红色是因为含较多四氧化三铁2.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中含有高糖分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火”是伴随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形容的霾尘中有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可逆反应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 )。
常见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A 《本草纲目》中“石碱”条目下写道:“彼人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利用石碱水解显碱性去油污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猛烈,能蚀五金,其水至强……惟玻璃可盛”强水为氢氟酸C 《本草纲目》记载烧酒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涉及的操作是蒸馏D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利用焰色反应区别硝石和朴硝4.《中华好诗词》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的“烟雨”指悬浮在空中的固体小颗粒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中所指的爆竹燃放过程中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5.古代方士、道家炼制外丹常用的八种石质原料为朱砂(HgS)、雄黄(As4S4)、雌黄(As2S3)、空青[Cu2(OH)2CO3]、云母[KAl2(AlSi3O10)(OH)x]、硫黄、戎盐(NaCl)、硝石(KNO3)。
专题01 STSE化学用语原卷版

专题01 STSE 化学用语1.[2020新课标Ⅰ]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3CH2OH能与水互溶B.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2.[2020新课标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3.[2020新课标Ⅰ]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4.[2020浙江7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B.用水煤气可合成液态碳氢化合物和含氧有机物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火棉是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5.[2020江苏卷]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空气质量。
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PM2. 5 B.O2 C.SO2 D.NO6.[2020天津卷]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A .NaOHB .NaClC .NaClOD .Na 2CO 37.[2020天津卷]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A .屠呦呦B .钟南山C .侯德榜D .张青莲8.[2020浙江7月选考]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结构式: B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242C H OC .2-甲基丁烷的键线式:D .甲基的电子式: 9.[2020江苏卷]反应32428NH 3Cl 6NH Cl N =++可用于氯气管道的检漏。
高考化学复习江苏省高考化学复习试题:专题一_化学与STSE_化学常用计量试卷答案2套.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参考答案专题一 化学与STSE 化学常用计量(导航卷)1.D [D 项,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会浪费木材,破坏森林,塑料袋的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应该提倡。
]2.A [A 项,水能发生部分电离:H 2O H ++OH -,是弱电解质,正确;B 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错;C 项,氢氧两种元素还可以组成H 2O 2,错误;D 项,0 ℃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小,错误。
]3.D [过度开采矿物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
]4.B [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不利于节能减排,同时燃烧时生成大气污染物;焚烧秸秆污染环境。
]5.C [A 项,由于晶体内部微粒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正确;B 项,由于冰和水中分子间形成的氢键的不同,导致冰的结构中有空隙,水的结构中分子排列紧密,因此冰比水的密度小,正确;C 项,纳米银粒子的聚集为物理变化,错误;D 项,燃料的脱硫脱氮、SO 2的回收利用和氮氧化物的转化都可以减少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故能减少酸雨的产生,正确。
]6.C [A 项,D 2O 和H 2O 的质子数相同(均为10),但D 2O 、H 2O 的摩尔质量不同,分别为20 g·mol -1和18 g·mol -1,所以18 g D 2O 和H 2O 的物质的量不同,质子数不同,错误;B 项,n (H 2SO 3)=2 L ×0.5 mol·L -1=1 mol ,但H 2SO 3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H +数目小于2N A ,错误;C 项,发生的反应是2Na 2O 2+2H 2O===4NaOH +O 2↑,转移电子数为2e -,所以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正确;D 项,发生反应:2NO +O 2===2NO 2,生成2 mol NO 2,常温下NO 2和N 2O 4之间存在平衡2NO 2N 2O 4,所以分子数小于2N A ,错误。
化学与STSE.doc
Print化学与STSE一、单选题1. 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害气体或对自然界物产过度开采。
对于下列环境问题的治理不正确的是( )A.温室效应——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开发清洁能源B.雾霾——适当限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及扬尘C.白色污染——杜绝生产塑料袋,从根源上治理D.水体污染——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2. 下列生活、生产常用的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铁铝合金B.SiC 陶瓷C.水晶玻璃D.玻璃钢3. 为预防碘缺乏病,国家规定食盐中必须加碘才能出售,下列加碘食盐中添加物质是A.KIO3B.KIC.I2D.任意含有碘元素的物质4.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⑤④①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④①③⑤D.①④②⑤③5. 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做消毒剂B.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C.制作铅笔芯要用电镀工业D.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6.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你认为“绿色化学”是指化工生产中( )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C.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D.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7.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B.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C.烹鱼时加适量醋和酒可以增加香味D.碘盐中的碘不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8. 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微题型【1】化学与STSE的关系(含答案)
[题型专练]1.(2018·天津理综,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铁表面镀锌可增强其抗腐蚀性B.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D.含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解析A项,铁表面镀锌,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能增强铁的抗腐蚀性,正确;B项,聚乙烯塑料不可降解,可造成白色污染,聚乳酸塑料可降解,可减少白色污染,错误;C项,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产生烟尘、SO2、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可造成雾霾天气,正确;D项,含重金属的电镀废液随意排放可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正确。
答案 B2.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B.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C.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解析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除用来生产光导纤维外,还可以用于生产玻璃等;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物理变化;食品添加剂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和一定的剂量内使用,不是越多越好;地沟油中含有有毒成分,不可以食用,但其主要成分是油脂,通过碱性水解(皂化反应)可以制肥皂。
答案 D3.(2018·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可作水果的催熟剂B.硅胶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C.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D.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解析A项,乙烯可催熟水果,正确;B项,硅胶具有吸水性且无毒,可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正确;C项,福尔马林有毒,可作防腐剂,但不能作食品的保鲜剂,错误;D项,氢氧化铝可中和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正确。
答案 C4.化学与资源、环境、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PM2.5(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的存在能够形成丁达尔效应B.煤燃烧时加入少量的生石灰可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C.将造纸废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节约生产成本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解析 1微米是1 000纳米,故PM2.5分散到空气中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高温下可与碱性氧化物CaO(生石灰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造纸废水压到地下,会造成水体污染;“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
查补易混易错01 化学与STSE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01化学与STSE01高考直击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学、科技、社会,环境等STSE知识能充分体现化学特色,是历年高考必考试题,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向深入化、真实情境、最新科技成果、地方特色文化、化学史等方向发展,充分体现学以致用,淡化死记硬背,提升学科素养。
此类题目知识涉及面广,难度不大,复习时注意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社会生活问题、传统文化等与基本知识的结合,习惯从化学视角去思考问题。
02易混易错归纳1易错01新材料和新能源1.新材料:从现代科技发展史来看,材料往往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随着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孕育着新技术革命。
新材料可分为新型无机材料和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1)新型无机材料按其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
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在一些极端条件下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热冲击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各种工业部门。
功能材料则利用材料的热、光、电、磁等性能,用于电子、激光、通讯、能源和生物工程等许多高新技术领域。
功能材料的最新发展是智能材料,它具有环境判断功能、自我修复功能和时间轴功能,人们称智能材料是二十一世纪的材料。
近几年开发并应用的纳米材料,也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是用化学方法把无机物或简单的有机物制成具有复杂结构和特殊优良性能的有机物。
这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较小、强度较高,弹性、可塑性、绝缘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因此在工农业、国防、交通运输、建筑、医疗卫生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现在科学家已能根据需要合成一些具有特殊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新型有机材料。
例如具有良好绝热性能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能使水里的氧气透过而水不能透过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薄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专题01 化学与STSE答案 1. A 本题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H2O能导电,且H2O也易损坏电器,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要冷藏,B项正确;水性漆以水作溶剂,相较于油性漆,更有利于健康和环境,C项正确;活泼金属镁易失去电子,形成原电池时为负极,电热水器内胆(Ag)被保护,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 2. B 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由甲醇制备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显然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核聚变过程中原子发生了变化,所以核聚变属于核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B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利用其还原性,与氧化剂(常见的是四氧化二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把火箭送入太空,C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是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3. A 本题主要考查与化学知识相关的中国科技成果。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 4. C 本题考查CO2的性质,较易。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CO2含量下降,A项不符合题意;自然降雨的过程会消耗CO2,使CO2含量下降,B项不符合题意;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CO2,使CO2含量上升,C项符合题意;碳酸盐能够与CO2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盐,消耗CO2,使CO2含量下降,D项不符合题意。 5.B 潜艇及太空的宇航员通常用Na2O2能够与人呼吸产生的CO2作用生成O2来供给呼吸用,A正确;SiO2没有导电性,但用它制作出的光导纤维能够反射光,因此SiO2可用作光导纤维却不能用来制作光电池,B观点错误;聚四氟乙烯无毒无害,不仅耐酸和耐碱,而且还能阻燃,C正确;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杀菌的作用,D正确。
2017年 化学高考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STSE。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A项正确;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B项正确;燃煤中加入CaO,CaO可以与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CaSO3,并进一步被氧化为CaSO4,从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因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但燃煤中加入CaO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C项错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清洁燃料,D项正确。
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化学组成。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物,A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2
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STSE。空调温度低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A项错误;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会产生“白色污染”且浪费资源,B项错误;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C项正确;豪华包装会浪费不必要的材料,D项错误。
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本题要注意“对应”两字,两者之间要有因果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人呼出的CO2可与Na2O2反应生成O2,故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A项正确;Cl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B项错误;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原因是其导光性能好,与硬度无对应关系,C项错误;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是其作制冷剂的原因,D项错误。 2016-2013年 化学高考题 1.【答案】B 【解析】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奖或医学奖,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相关化学史判断。 【名师点晴】本题侧重于考查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相关领域中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与诺贝尔奖有关的判断,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稍加留意即可得出正确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答案】A 【解析】A项,煤炭燃烧会放出CO2,正确;风力发电、节约用水用电均与CO2无关,增加植被面积,会减少CO2的排放。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CO2对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生产、生活的关注以及对化学
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有关判断。 【名师点晴】掌握能源的特点、燃烧产物以及常见新能源等是解答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题目难度不大。 3. 【答案】B 【解析】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了化学3
变化;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意在考查考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化学问题能力。 【名师点睛】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为载体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改变、个数不增减,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二者缺一不可。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多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题目较易。
4. 【答案】D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在灼烧时会蜷缩成一个小球,有浓烈的黑烟,有与蛋白质灼烧不一样的气味,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正确;B.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甚至是致癌的稠环芳香烃物质,进而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C.加热或高温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物活性,故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通常是用体积比浓度为75%中乙醇溶液,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浓度太小,渗透性强而杀菌能力又弱。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渗透性差,会导致病毒的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边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们生活就要吃饭、穿衣,在生活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微生物或注意不当而患有疾病,消毒、治疗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或用一定的物质进行处理,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有关。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腈纶化学纤维等,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灼烧有烧被套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等是人工合成的物质,灼烧有浓烈的黑烟,会蜷缩成一个小球,冷后是一个小硬球。购买的衣服布料材料就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也可以根据物质的面料的成分的性质在洗涤时采用适当方法。实用的植物油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要少吃油炸食品;肌肉注射或输液时经常要用酒精消毒,消毒用的酒精是体积比为75%的酒精的水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4
都不能很好的杀菌消毒。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
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燃料和化石燃料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A项正确;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SO2属于大气污染物,B项错误;液化石油气含碳量比燃油低,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能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的燃烧,涉及化石燃料和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化石燃料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6. 【答案】D 【解析】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原因是铁是活泼金属,能与Pb2+、Cu2+、Cd2+、Hg2+等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从而过滤除去,答案选D。 【考点定位】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材料 【名师点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是化学知识。例如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硫酸钡不溶于水或盐酸,可以作钡餐,但碳酸钡因为能溶于盐酸,而会造成钡离子中毒不能代替硫酸钡。纳米铁粉可以和污水中的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进而除去重金属离子,利用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硅胶、植物纤维均是无毒、无味、无腐蚀性,所以可用作干燥剂,A、D项正确;无水CaCl2具有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