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化学与STSE 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高考化学考前回归教材必背知识手册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高考化学考前回归教材必背知识手册

高考化学考前回归教材必背知识手册专题01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一、化学与环境1.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PM2.5与雾霾(1)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

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3.酸雨(1)定义:指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2)我国酸雨的分布:华中、西南、华南和华东四大酸雨区。

(3)酸雨类型:「湿沉降」与「干沉降」(4)、我国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成因: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酸性气体所致。

(5)、酸雨的危害①受酸雨刺激,易导致红眼症和支气管炎。

溶解在水中的有毒金属被水果,蔬菜和动物的组织吸收。

吃下这些动物对人类的产生严重影响。

②酸性粒子也会沉积在建筑物和雕像上,造成侵蚀和文化资产的破坏。

③硫酸随着降雨落到地球而造成严重损害,土壤中的养分也会流失,因此树木会因为维持生命所必须的钙和镁的流失而枯死,阻碍叶子的气孔进行光合作用,破坏森林,减产农业。

高三化学与stse知识点

高三化学与stse知识点

高三化学与stse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而STSE(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理念则强调了科学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联。

本文将介绍高三化学与STSE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化学与环境保护1. 空气污染与化学反应空气中的污染物与空气中的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

例如,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导致酸雨的生成。

学生应该了解这种反应的机理和危害,并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

2. 水处理与化学物质水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如氯化铁和活性炭等,能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原理,以及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3. 塑料污染与可持续发展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其生产和降解过程都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学生应该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积极探索可替代塑料的材料和制备方法。

二、化学与能源1. 化石燃料与温室气体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加速全球变暖。

学生需要了解化石燃料的组成和燃烧反应,明白其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2. 电池与能源存储电池是能量的可再生媒介,而其内部的化学反应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电池类型的工作原理,并思考如何提高电池的能量存储密度和循环寿命。

3.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学生应该熟悉反应热和焓变等概念,并能够计算和解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三、化学与健康1. 药物研发与化学合成药物研发离不开化学合成,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和合成方法,以及药物的作用机理。

2. 化学物质与健康风险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但其中有些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学生需了解化学物质的毒性与安全使用方法,如何通过合理的食品加工、储存和使用来减少健康风险。

3. 化学分析与食品安全化学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化学stse知识点总结

化学stse知识点总结

化学stse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转化以及变化过程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活中方方面面。

STSE(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理念强调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化学STSE知识点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化学教育中,STSE知识点的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探索科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还能增强其科学素养、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本文将对化学STSE知识点进行总结,在学习中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认识。

1. 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是STSE知识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化学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时有所见。

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污染等,都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因此,环保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

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且强调环保化学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与能源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转化和能量变化的学科,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重要作用。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研究成为了当今的重点。

在化学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化学与能源的关系,鼓励他们关注新能源的研究和应用。

3. 化学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化学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和保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问题成为了人们担忧的焦点。

化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了解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使用和安全性,增强他们对自己饮食健康的重视,同时也培养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科学思考和解决的能力。

4. 化学与药物药物是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化学在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化学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药物的化学成分、作用原理、副作用等,增强他们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他们对新药物研究的兴趣。

2.高考化学必备之化学与STSE

2.高考化学必备之化学与STSE

高考化学必备之化学与STSE1.活性铁粉在食品保存中做“去氧剂”表现的是铁粉还原性。

防止袋装食品受潮,可以在包装盒中放置小袋硅胶或生石灰。

2.纯碱(Na2CO3)是厨房必备品之一,用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食用油)效果更好,因为热的纯碱水解产生少量NaOH 促使难溶于水的油脂发生类似皂化反应,生成易容水的物质。

3.小苏打(NaHCO3)是厨房另一个必备品,它是制作面点的膨松剂,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使得面点内部疏松多孔。

小苏打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NaHCO3与胃酸发生反应从而降低酸度,但不可治疗胃溃疡的病人,因为反应产生的CO2冲击胃内壁,使得病人的溃疡面积更大。

4.制作红烧鱼时,先放入适量料酒(含有乙醇),起锅时放入食醋(含有乙酸),二者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

CH3COOH+CH3CH23COOC2H5+ H2O5.食盐是厨房中最常用的调味品,可以用于腌制风味食品,但不可以用外观与NaCl极其相似的NaNO2 来代替,因为NaNO2 有毒。

但微量的NaNO2 可以加入火腿肠等食品中作防腐剂。

6.福尔马林(HCHO的水溶液)有防腐功能,但不可用于保存海鲜产品;SO2具有漂白性,但不可用于食品增白。

因为HCHO. SO2均有毒性。

7. 井水及河水中通常还有较多的Ca2+. Mg2+,加热后会形成Mg(OH)2 . CaCO3 沉淀,即为水垢,家庭中用食醋浸泡即可除去。

工业锅炉中水垢往往含有CaSO4 ,不易除去,可用纯碱作沉淀剂去除:CaSO4 (s)+CO32-=CaCO3(s)+SO42-8.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能够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防止硫酸亚铁片被氧化而降低补铁效果,同时酸性的维生素C也能促进人体对铁的吸收。

9.人们误食重金属盐如CuSO4 .Pb SO4 等会引起中毒,因为重金属离子铜离子. 铅离子等使人体蛋白质变性,可以临时服用鸡蛋清或豆浆解毒。

高考化学与STSE知识总结(回归课本)

高考化学与STSE知识总结(回归课本)

高考化学与STSE知识总结必修一P8:有些能源比较的丰富而淡水短缺的国家,常利用蒸馏法大规模地将海水淡化为可饮用水,但这种方法的成本高。

P8:萃取在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及核燃料的处理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27: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例如:在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

P29:有的胶体体系,如大气中的飘尘、工厂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矿山开采地的粉尘、纺织厂或食品加工厂弥漫于空气中的有机纤维或颗粒等都极为有害,均可以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加以清除。

工厂常有的静电除尘就是根据胶体的这个性质而设计的。

胶体化学的应用很广,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

P38: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

例如: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以及易燃物的自然、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

P42(T2):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

例如:能帮助人体蒋食物中摄取的、不易吸收的Fe3+转表为易吸收的Fe2+,这说明了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P44:20 世纪铝合金成为了仅次于铁的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

P49(资料卡片):铝的氧化膜使得性质活泼的金属铝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P50:当火灾现场有大量活泼金属钠存放时,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沙土。

P51:酸、碱还有盐可以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氧化铝也能与酸或碱反应)以及铝制品本身,因此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

P53(科学视野):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

冶炼钛要在高温下进行,而高温时钛的化学性质变得很活泼,因此,要用惰性气体保护,还要使用不含氧的材料。

(必修二 P94 )P56: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P57:碳酸钠粉末与水生成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水合碳酸钠(Na2CO3·xH20)。

专题01化学与 STSE

专题01化学与 STSE

专题 01 化学与 STSE1.(2019 全国Ι理综,7,6 分)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1. A 本题考查物质组成、性质与用途,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色,A 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 项正确;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 项正确;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 项正确。

【解后反思】审题时抓住硅酸盐的主要性质,理解“耐酸碱侵蚀”的含义是硅酸盐不容易与酸碱反应;“抗氧化”含义是硅酸盐不容易被氧化。

联系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陶瓷器具和教材中“硅酸盐”作耐火材料等进行解答。

2.(2019 全国Ⅱ理综,7,6 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D 本题结合诗句考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 项正确;蚕丝属于天然B高项分正子确化;合“物蜡,炬成灰”是指蜡烛燃烧,这属于氧化反应,C 项正确。

在古代蜡烛通常由动物油脂制成,动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酯,其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 项错误。

3.(2019 全国Ⅲ理综,7,6 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3.C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考查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高考化学微专题——化学STSE

 高考化学微专题——化学STSE
高考化学微专题——化学STSE
【考点1】化学与传Βιβλιοθήκη 文化常考经典古籍中的化学常识
(1)汉书中“高奴县有清水可燃”里的“清水”指的是石油。
(2)《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里的“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3)《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灰中含有K2CO3。
(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
2.化学与环境保护
当今社会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平衡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高考命题常以此为考査点,由此达到宣传与教育的作用。重点关注:①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②绿色化学理念在工、农业生产中起导向作用。绿色化学包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绿色化”等内容;③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污染原理和防治方法,如富营养化、白色污染、光化学烟雾、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重金属及重金属污染。
作保护气
NH4HCO3、NH4NO3是可溶的含氮化合物
可用作氮肥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
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二氧化硫可以用来漂白纸浆、草帽辫等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能与酸反应
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中和剂
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1)绿色化学的特点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转化为目标产物,实现零排放。
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2)环境污染
①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CxHy)和氮氧化物(NOx)等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

高三化学stse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stse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stse知识点总结在高三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很多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相关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学习中所涉及的一些STSE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酸碱中和反应1.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酸溶液与碱溶液混合后,产生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特点包括:反应放热、pH值的中性化、溶液体积减小等。

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用于检验溶液酸碱性质的物质。

其中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

它们在不同pH值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二、化学平衡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用于衡量化学平衡状态的稳定程度的物理量。

根据化学反应的摩尔配比,可以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2.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包括温度的变化、压力的变化、浓度的变化和催化剂的存在等。

这些因素的改变都会对化学平衡的位置产生影响。

三、电化学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如纯水、糖等。

2. 电解与电沉积: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流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的过程,其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沉积是指通过外加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并沉积下来的过程。

四、有机化学1. 烷、烯、炔的命名:烷烃是指碳原子间只有共价键连接的化合物,烯烃是指其中存在双键的化合物,炔烃则是指存在三键的化合物。

它们的命名根据碳原子数及双键、三键的位置来进行。

2. 功能团: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化学性质和参与特定反应的部分称为功能团。

如羟基、酮基、羰基等。

不同的功能团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1. 大气污染的防控: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排放。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处理,提高大气质量监测和管理水平来减少大气污染。

2.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化学与生产、社会、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
一、与STS相联系的热点问题
1.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1)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①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和煤的燃烧。

②反应原理:SO2+ H2O H2SO3;2H2SO3+O2== 2H2SO4(或:2SO2+O22SO3 SO3+H2O==H2SO4)
2NO + O2=2NO 3NO2 + H2O=2HNO3+ NO
③防治措施:根本途径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的排放。

a、使用清洁燃料,替代煤和石油。

b、石油和煤在燃烧之前脱硫。

如: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国三”汽油,是经过脱硫后的低硫汽油;煤中添加生石灰或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煤燃烧时产生的SO2,CaCO3+O2+SO2 ==CaSO4+CO2等。

(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及防治
①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

②防治措施:控制城市汽车数量、开发新能源、汽车安装净化器。

(3)臭氧层的破坏与危害
在距地面10—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形成了臭氧层,他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危害,氮氧化物、氟氯代烷(如氟利昂)能作为催化剂使臭氧分解,从而破坏臭氧层。

如O3+NO→O2+NO2,O+NO2→O2+NO
(4)家庭装修与污染物质
①大芯板和其他人造板都含有甲醛,造成了不易清除的室内甲醛污染。

②涂刷油漆时加入了大量的稀释剂,造成了室内严重的苯污染。

③石材瓷砖类,特别是一些花岗岩等天然石材,放射性物质含量比较高。

(5)白色污染
废弃的塑料、橡胶造成的污染
(6)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①水体污染由来:①农业化肥使用、工业三废、生活污水、石油泄露等。

②N、P等营养元素含量引起危害:水中过多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叫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引起“水华”或“赤潮”。

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防治:根本措施是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排放的污水无害处理。

注:污水处理中的主要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1)微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降低污水中有机物和氮磷的含量。

这是目前污水的主要处理方法。

(2)混凝法原理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除去污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明矾净水)(3)中和法原理利用中和反应调节废水的pH;(熟石灰)
(4)沉淀法原理利用化学反应使污水中的某些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而除去(变为氢氧化物或硫化物沉淀)
(5)氧化还原法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难溶物质或易除去的物质。

【例1】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或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是()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E.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
F.关停小火电企业
H.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J.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
2.生活中的化学
(1)明矾净水:明矾电离出的AI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形成沉淀。

(2)常用饮用水消毒剂:Cl2、ClO2、漂白粉、NaClO(84消毒液)
(3)漂白剂:漂白粉、漂白液(主要成分NaClO)、SO2、H2O2、Na2O2、O3
(4)加碘食盐:一般添加KIO3(性质较稳定,味感比KI好)
(5)胶体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
①胶体聚沉与制豆腐和江河三角洲的形成
②丁达尔现象与树林中的晨曦、雨后彩虹、舞台上的光柱。

③胶体渗析与血液的“透析”
(6)焰色反应与节日的焰火(燃烧的金属元素)和城市中的霓虹灯(导电的稀有气体)【例2】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硫酸钡难溶于水和酸,可做X光透视肠胃的药剂;
②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等都可以中和酸,故都可以作为治疗胃酸过多药物
③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KIO3;
④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
⑤为了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延长保质期,可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⑥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⑦明矾可除去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⑧油脂在碱的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3、能源问题
(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新型能源:太阳能、核能、潮汐能、沼气、乙醇汽油等
(3)一级能源;指自然界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一级能源.(4)二级能源:需要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如氢气、电力、水煤气等为二级能源.
4、材料问题
(1)棉、麻属于纤维素,是多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2)丝、毛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
(3)人造纤维是将天然的纤维素(竹子、木材、甘蔗渣等)经过加工后得到的产品,例如
醋酸纤维、粘胶纤维、人造丝、人造棉;
(4)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过合成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六大纶)。

例如氨纶(增加衣物的弹性)
(5)塑料和橡胶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6)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7)合金材料: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

例如硬铝(含镁、铝,应用于飞机制造业)、碳素钢(含铁和碳)、不锈钢(在碳素钢中加入镍、铬)等等;
(8)玻璃、陶瓷、水泥都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其中玻璃的原料是:石灰石、纯碱和石英,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陶瓷的原料是黏土。

普通玻璃放到电炉里加热,使它软化,然后急速冷却,得到钢化玻璃,因此普通玻璃和钢化玻璃的成分相同。

【例3】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硬铝、碳素钢都是合金材料;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②玻璃、陶瓷、水泥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其生产原料都需要石灰石
③棉花、蚕丝、人造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④加酶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入能使蛋白质水解的碱性蛋白质,为了不降低它的活性,洗衣服时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⑤塑料袋、橡胶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⑥普通玻璃可以制钢化玻璃,也可以制光导纤维
⑦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⑧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5.热点问题
(1)哥本哈根、温室效应、低碳生活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迅速的不断积累增加,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目前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防止气候变暖实践低碳生活成为人们的共识。

(2)雾霾
雾霾天气是一种空气质量严重恶化的产物,是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大量积聚,特别是PM2.5、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含量剧增,在大气空间内造成能见度模糊的一种天气现象。

其中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粒径小,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

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