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效方〗坐骨神经痛方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药坐骨神经痛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病的一个症状,有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是坐骨神经本身发生的病变,多与感染有关,受冷着凉常为诱发因素。
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是由其邻近组织病变,如腰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椎管内肿溜等压迫坐骨神经根所引起。
疼痛多由臀或下腰部开始,沿大腿后面向下放射到脚跟,疼痛里持续性一阵阵加剧,象针刺或烧灼样的感觉,常因行走、咳嗽、喷嚏、弯腰、排便而疼痛难忍。
沿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特别是臀中部小腿中部压痛最明显。
药方一编辑【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调理使用济愈堂坐骨顺古安玉贴,修复坐骨神经病变。
可以达到摆脱坐骨神经疼的目的。
针灸疗法用针灸刺激患病部位,可缓解疼痛症状,适合症状偏轻的患者,也可辅助其它疗法一起使用。
药方二编辑【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药方三编辑【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药方四编辑【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0002]坐骨神经痛一般都是由于风寒湿邪侵入体内,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临床表现为坐骨关节、肌肉等疼痛、肿胀、酸麻、变形、活动不灵症状。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多发且致残率高的免疫性疾病,俗称“痹症”,是当前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
【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取秦艽8-12份、羌活6-12份、附片8-15份、桂枝8-15份、木瓜5-10份、续断8-18份、八楞木10-30份、杜仲5-10份、白术5-12份,木香6-10份、甘草6-10份,水煎服用或制成药酒涂抹患处。
[000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见效快,疗程短,效率高,成本低,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0005]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取秦艽8-12份、羌活6-12份、附片8-15份、桂枝8-15份、木瓜5-10份、续断8-18份、八楞木10-30份、杜仲5-10份、白术5-12份,木香6-10份、甘草6-10份,水煎服用或制成药酒涂抹患处。
水煎服用和药酒涂抹患处同时使用效果更佳。
【主权项】1.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配方,是由秦艽、羌活、附片、桂枝、木瓜、续断、八楞木、杜仲、白术、木香、甘草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秦艽8-12份,羌活6-12份,附片8-15份,桂枝8-15份,木瓜5-10份,续断8-18份,八楞木10-30份,杜仲5-10份,白术5-12份,木香6-10份,甘草6-1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是由秦艽、羌活、附片、桂枝、木瓜、续断、八楞木、杜仲、白术、木香、甘草等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见效快,疗程短,效率高,成本低,无毒副作用。
坐骨神经痛方(原名活络效灵丹)

坐骨神经痛方(原名活络效灵丹)
佚名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年(卷),期】2003()8
【总页数】1页(P37-37)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方;活络效灵丹;活血益气;通络止痛;坐骨神经痛症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R277.754.2
【相关文献】
1.活络效灵丹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坐骨神经痛119例 [J], 魏茂春;魏茂华
2.独活寄生汤合活络效灵丹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90例疗效观察 [J], 杨从刚
3.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报告 [J], 杨茂林
4.独活寄生汤结合活络效灵丹化裁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作用 [J], 阳小明
5.活络效灵丹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J], 廖伟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坐骨神经痛

后 得 以痊 愈 。
(收稿 日期 2014-04—18)
芍药 甘 草 附子汤 治疗 坐骨 神经 痛
期 问忌食寒 凉辛辣 之 物 。复 诊 2次 ,前后 服药 18剂 ,自 行 问断服 药 2个月 ,随访 半 年未复发 。
哮喘性 支气 管炎 患者某 ,男 ,18个 月 ,2009年 3月 29 B诊 。因哮喘 性支气 管炎 住 院 ,经抗 菌 平 喘及 对 症 支 持 治疗 ,效 果 欠 佳 。喘息气 急 ,便 溏 ,日 2~ 3次 ,纳 欠佳 ,咳 嗽量 少 ,喉 中痰 呜 ,时 有面红 潮 热 。查 舌 偏 红 ,苔微 腻 ,指 纹 浮 ,咽 稍红 ,心律 齐 ,肺 可 闻及哮 鸣音 ,腹 部无 殊 。证 属脾 肺两 虚 ,余 热未 尽 。治 以健 脾 益肺 、清 泻余 热 为 主 。方 以参 苓 白术散 加减 :太子参 6 g,茯苓 、生 白术 、白扁豆 、谷芽 、 麦 芽 、六 神 曲 、焦 山楂 、桑 白皮各 5 g,陈皮 、生甘 草 、桔梗 各 3 g,山药 8 g,薏 苡 仁 10 g。水煎 服 ,每 日 2次 。服 2 剂后 喘息 气急 ,喉 中痰 鸣 、咳嗽 、便 溏及 面红 潮热 均 明显 改 善 ,食纳 增加 。再 服原方 3剂 以善 后 。 病毒 性肠炎 患者 某 ,男 ,7个 月 ,2008年 9月 17日诊 。泄 泻 近 1个 月 ,经住 院抗 病毒 、输 液等 治疗 效 不 明显 。身 热 ,前 一 夜腋 下 温 度 达 39.6。C,大便 日 5~ 6次 ,纳 欠 佳 ,神 倦 ,面 色少华 。查体 温 37.7℃ ,舌 淡偏 红 ,指 纹淡 ,咽稍 红 ,心 律齐 ,肺部 呼 吸音 无 殊 ,腹 平 软 ,肠 鸣音 活跃 。证 属 脾 胃已虚 ,热邪 未 尽 。治 以健 脾 益 胃,清解 余 热 。方 用 参苓 白术 散 加 味 :太 子参 7 g,生 白术 、茯苓 、山楂 、谷
坐骨神经痛偏方

坐骨神经痛偏方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
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
坐骨神经痛又属于腰腿痛的范畴,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所致。
坐骨神经痛患者首先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平时应多做康复锻炼;生活中尽可能避免穿带跟的鞋,重心的稍许前移都会使疼痛症状加重,有条件的可选择负跟鞋;日常生活中应卧硬板床,取平卧位,保持脊柱的稳定,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长久以来我们积累了很多改善或者治疗的偏方和饮食方式,有这种病情的患者不妨试一下。
★偏方1【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偏方2【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偏方3【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偏方4【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效方】坐骨神经痛方
【配方】:桂枝30-60克,生黄芪20-30克,山萸肉15-30
克,川断10-20克,独活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重时日两剂,分多次服。
【疗效】: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原发性坐骨神经痛250例,
全部治愈。其中服七剂愈者163例,十五剂七十例,二十五剂十
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