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代表种属的形态观察
华农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汇总

实验一、植物病害的认识一、目的要求通过室内、外观察,对什么是病害,病害的病状表现,病害发生原因及条件,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等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病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为病害的诊断打下基础。
二、内容及方法症状是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病状和病征总称为症状,病状是指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疾病状态(如植株矮缩、黄化、萎蔫、坏死、斑点等),病征是指植物病部上病原物所构成的宏观外貌(如霉状物、粉状物、溢脓等)。
症状是诊断病害的佐证,也是病害命名的依据之一,有的病害病状显著(如花叶病等),有的病害则病征显著(如白粉病等),有的病害则二者都显著(如黑穗病、甘薯软腐病等),不少病害就是以病状(如水稻徒长病、花生丛枝病等)或病征(如小麦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命名的。
通过下列病害症状的观察,初步掌握植物病害症状的主要类型。
根据病害的表现,可把病状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五类:(一)变色类: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称为变色。
1.黄化——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呈退绿或被破坏呈黄化。
2.花叶——植物绿色部分局部的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呈现黄绿相间。
3.条纹——黄色部分呈条状称为条纹。
4.红叶——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旺,叶片变成红色或紫色。
(二)班点状: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病原物的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
由于病斑的颜色不同,有黑斑、褐斑、灰斑、白斑等。
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棱形、不规则形等。
有时具有轮纹或花纹,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而形成角斑。
有的沿叶脉发展而形成的条纹或条斑。
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边缘不明显。
在根、茎、叶、叶柄、果和穗等部位都可以发生坏死性病斑。
(三)腐烂类: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发生腐烂。
如根腐、茎基腐、块茎和块根腐烂等。
1.软腐和干腐——含水分较多的软柔组织,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所分泌的酶所分解,导致细胞分离,组织崩溃,造成软腐或湿病,组织腐烂后,水分散失而干硬收缩,成为干腐。
植物病原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形态观察

二、实验室诊断 1、鉴别寄主诊断 2、传染试验 3、显微镜检查 4、血清学技术 5、核酸杂交及PCR技术 6、物理化学特性
三、植物病原线虫
(一)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结构
线虫(nematdes)又称蠕虫(helminthes ),是一 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危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 原线虫或植物寄生线虫,或简称植物线虫。
植物病原线虫病害的诊断要点
梨火疫病
发病后期“火烧状”
(二)假单胞菌属 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水渍状多角形斑点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果实发病后期灰白 色病斑。
叶片发病淡褐色多 角形黄褐色斑点。
姜瘟病
地下根部腐烂,黄 褐色。
地上部变褐腐烂
(三)黄单胞菌属
主要引起叶斑和叶枯。
柑橘溃疡病
近圆性、米黄色隆起病斑。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枯萎病,是由伞滑刃 线虫属,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它是通过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等媒 介昆虫传播于松树体内,从而引发松树 病害。被松材线虫感染后的松树,针叶 黄褐色或红褐色,萎蔫下垂,树脂分泌 停止,树干可观察到天牛侵入孔或产卵 痕迹,病树整株干枯死亡,最终腐烂。
2.细菌的细胞结构 (1)细胞壁 维持菌体形态,并保护 菌体; (2)细胞膜 一种半渗透性的生 物膜; (3)细胞质 含有蛋白质,无机盐, 脂类.水等; (4)核质 相当于真核生物的细胞 核.无核膜。
植物病原真菌

小 麦 秆 锈 病 菌
麦角菌
外囊菌目 白粉菌
担子菌亚门
因本亚门真菌都产生 担子和担孢子而得名。 菌丝发达。腐生或寄 生于维管植物,也有 的与植物根共同生活 形成菌根。在潮湿的 土地上,常见有白色 的菌丝体,有时,菌 丝相互连结,形成菌 索。 冬孢子的类型 玉米瘤黑粉病
半知菌亚门
因在其成员的生活史中仅发现了无性阶段 而得名。它们为具简单隔膜(少数种具桶 孔隔膜)的分枝菌丝体,菌丝每个细胞中 常含多核。分生孢子梗单生、簇生或集结 成孢梗束,其内(外)合生或离生产孢细 胞,产孢细胞产生形形色色的分生孢子。 半知菌多腐生于陆地或水中。
锈菌的生活史
锈菌的典型生活史是5类孢子顺序发生,这叫长生型。 缺少1种、2种甚至3种孢子的,叫短生型。缺少夏孢子 的叫缺夏型。缺少春孢子的叫缺春型。短生型的冬孢 子有的有休眠期,有的一经成熟立即萌发,叫不休短生 型。还有一类锈菌只生形似春孢子的孢子,而其作用 又与冬孢子相同,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这叫内生 型。为害植物的叶 、茎和 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 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 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 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 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 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分枝或不分 枝的丝状体。有些在菌丝内有隔膜,把菌丝 隔成多个细胞;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多数 具细胞壁。有些真菌为单细胞,无细胞壁。 都为异养型,寄生(除少数外多为兼性寄生) 或腐生。真菌可穿入植物的角质层和表皮而 致病。真菌病是植物病害中最多的一类病害, 每种作物都有几种真菌病害,多的达几十种。
黑粉菌
黑粉菌不是专性寄生,但有生理专化现象,不同种类的 黑粉菌分别寄生于一定的寄主植物上,彼此不能交互侵 染。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真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真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
实验材料:
1. 不同种类的真菌菌丝块
2. 培养基:蔗糖蓝/蔗糖红琼脂、玉米粉葡萄糖琼脂等
3. 培养皿
4. 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
5. 称量器具
实验步骤:
1. 将不同种类的真菌菌丝块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均匀的菌丝块。
2. 准备培养基并倒入培养皿中。
3. 将真菌菌丝块均匀分布于培养基表面,以确保菌丝可以顺利生长。
4.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真菌,观察其生长过程。
5. 在不同时间点对真菌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观察:菌丝的长度、直径、颜色、成群分布等形态特征。
6. 在观察过程中使用显微镜对菌丝进行放大观察,并拍摄照片以便后续分析。
实验结果:
1. 不同真菌种类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可能略有差异。
2. 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结果可以发现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的变化。
3. 菌丝的长度、直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可以用于区分
不同真菌种类。
4. 不同真菌的形态特征可能会受到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的影响。
实验结论:
通过对真菌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鉴别不同种类的真菌。
不同真菌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其分类、鉴别和识别的依据之一。
真菌的形态观察对于研究真菌的生长习性、生活史、菌株变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为防治真菌感染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植物病原-接合菌亚门观察.

植物病原-接合菌亚门观察
一、目的要求
识别接合菌亚门与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各代表属特征,了解所致病害的种类和症状特点。
二、材料和用具
甘薯软腐病、百合球茎软腐病等标本或病原菌玻片。
显微镜、扩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挑针、小剪刀、刀片、蒸馏水,有关病害症状其病原挂图、照片、光盘、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内容和方法
接合菌亚门主要病原形态及病害症状观察。
根霉属:用挑针挑取植物软腐病菌的绵毛状菌丝体制片或示范玻片观察。
注意观察匍匐菌丝及假根,孢子囊梗、孢子囊及孢囊孢子等形态特征。
观察典型的新鲜标本或浸渍、干制标本,注意观察甘薯软腐病等症状特点。
四、实验作业
1.绘软腐病根霉属的病菌形态图。
2.接合菌亚门所致病害症状有何特点?
(a)
(b)
图1 匍枝根霉
(a) 孢囊梗、孢子囊、假根、匍匐丝(b) 放大的孢子囊。
园艺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

园艺植物病理学目录实验实习规则须知 1实验部分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观察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一般形态观察实验三、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四、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六、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实验七、果树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验八、蔬菜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验九、观赏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观察实习部分实习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习二、园艺植物病害的调查与损失估计实习三、园艺植物病害的诊断实验实习须知实验室的操作是从事植物病理工作的基本训练,所有操作均需按一定程序进行,借以加深和巩固对教学内容的了解。
学习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初步学习科学分析和推理的方法,以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教学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同学们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鉴定病害标本的能力。
教学实习将为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因此,实验实习时应切实注意以下各点:一、实验实习前,必须认真对实验实习指导内容进行认真预习,明确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熟悉主要操作环节,做好准备工作。
二、准备好实验用具3H-4H绘图钢笔、橡皮、直尺或三角板、绘图纸、报告纸、记录本。
三、实习小组在实习前应仔细清点实习用具、材料,填写仪器使用卡片,如有不符或损坏,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服从教师指导,认真完成实验实习规定的操作和观察项目,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五、在实验实习场所,必须保持安静;爱护仪器,珍惜标本,节约药物,实验实习用品、材料等用后要及时整理,放归原处,不得乱拿乱用或随意丢弃,如有损坏按规定处理。
六、注意安全,严防着火、触电和药物中毒。
七、认真记录实验实习结果,写好实验实习报告(用统一规定的实验实报告纸)或完成其他作业,按时交批,由指导人员进行考核、评定成绩。
2-1森林有害生物1-真菌5

3.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分生孢子盘平坦,上敞开, 下略埋生于基质内。分生 孢子顶生,单胞无色,长 椭圆形。黑褐色刚毛生在 分生孢子盘四周。 引起炭疽病。Biblioteka E 半知菌亚门
营养体是有隔菌丝体,无有 性阶段或未发现性阶段,无 性阶段产生分生孢子。 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约有 半数左右属于半知菌。多为 腐生,也有不少是寄生,其 中许多种寄生在植物或动物 体上。
重要的半知菌
1.丝核属(Rhizoctonia): 菌丝褐色,直角分枝在分枝处略缢缩,不远 处形成隔膜。菌核扁形,黑色、褐色或棕红 色,内外颜色一致。引起植物苗期的立枯和 猝倒病。
2.镰孢霉属(Fusarium)
一般称作镰刀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集成分 生孢子座,细长或粗短,单枝或分枝,分生 孢子无色,有两种: ①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椭圆形,多细胞, 微弯或两端尖而弯曲显著。 ②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卵圆形,单细胞 (个别双胞) 许多菌种在菌丝顶端或中间形成单生、对生、 成串或成团的厚垣孢子。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核生物,由于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角色,对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的实验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培养和形态观察的方法,对真菌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生活方式和特征,并为真菌分类以及真菌感染疾病的研究提供基础。
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这需要分离的真菌样品、琼脂、培养基、培养皿、显微镜等设备。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首先,将真菌样品取自已知感染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果蔬、土壤等。
在避免空气污染的条件下,将样品放入无菌培养皿中。
接下来,将琼脂制备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将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一般保持在25-30°C之间,充分利用光照。
然后,观察培养皿中真菌生长的情况。
因为真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可能需要数天到数周的时间,才能够观察到真菌菌丝的生长。
当看到真菌菌丝在培养皿上完全生长成一个菌落后,可以通过无菌锋利的刮片,将菌落刮取到另一个无菌培养皿中。
接着,将这个纯化的菌落培养到新的培养皿中,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然后根据菌落形态的变化,将不同的菌株区分开来。
最后,进行真菌的形态观察。
首先,将培养好的菌落切取一个小片段置于显微镜下,用扩大眼镜观察菌丝的结构,细胞是否有产孢器,产孢器的形态以及孢子的特征等。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对真菌进行初步的分类。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分离培养出纯化的真菌菌株,并进行形态观察。
真菌形态观察的结果对于真菌的鉴定和分类非常重要,同时也对研究真菌的生活史、传播途径、感染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来说,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在真菌分类以及真菌相关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获取真菌的纯化培养物,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为深入研究真菌提供基础。
但需要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免引入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代表种属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植物病原真菌五个亚门代表种属形态特征,为病原真菌分类
鉴定打下基础、
二、实验器具及试剂
1.器具
显微镜、擦镜纸
2.材料
芸苔根肿菌、玉蜀黍节壶菌、瓜果腐霉、古巴假霜霉、苋白锈菌、大毛霉、
长喙壳菌、玉蜀黍赤霉菌、禾柄锈菌、亚麻锈菌、梨胶锈菌、蔷薇多胞菌、小麦
条黑粉菌、玉蜀黍黑粉病菌、玉米大斑凸脐蠕孢、意大利青霉、尖孢镰刀菌、芸
苔链格孢、胶孢碳疽菌的永久玻片。
三、实验内容
1、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
镜检芸苔根肿菌玻片,注意在寄主细胞内能否见到成堆的休眠孢子?受病细胞
的大小与正常细胞有无区别?
2、节壶菌属(Physoderma)
镜检玉蜀黍节壶菌玻片,注意休眠孢子胞壁厚薄、颜色,是否有盖。
3、腐霉属(Pythium)
镜检瓜果腐霉玻片。观察菌丝有没有隔膜,游动孢子囊形状,与菌丝差别是
否明显,能否看到孢子囊萌发的情景,泄管和泡囊的形态如何?
4、假霜霉属(Pseudoperonospora)
镜检古巴假霜霉玻片,观察孢囊梗和孢子囊,注意孢囊梗的分枝特点。
5、白锈菌属(Albugo)
镜检苋白锈菌玻片,注意孢子囊梗着生的位置,形态和排列特点,孢子囊
的形态,注意观察藏卵器内卵孢子的数目,藏卵器壁与卵孢子壁是否愈合。
6、毛霉属(Mucor)
无匍匐丝与假根,孢囊梗单生,直立,其它形态同根霉。镜检大毛霉的玻
片,观察孢囊梗,孢子囊和孢囊孢子,注意和根霉的区别。
7、长喙壳属(Ceratocystis)
镜检长喙壳菌玻片,观察子囊壳是否呈烧瓶状,啄的长度约为子囊壳直径
的几倍,孔口上是否有口须,能否看见子囊孢子,形态如何,为什么看不见子囊?
8、赤霉属(Gibberella)
镜检玉蜀黍赤霉菌玻片,观察子囊壳的形状,颜色及着生状况,能否见到子
囊和子囊孢子,形态如何?
9、栅锈菌属(Melampsora)
冬孢子无柄,单细胞,侧面密结成整齐的单层,多生在表皮下。镜检亚麻锈
病菌玻片,注意以上形态特点。
10、柄锈菌属 (Puccinia)
冬孢子有短柄,双细胞,壁厚,遇水不胶化。镜检禾柄锈菌玻片,注意该属
真菌上述的形态特点。
11、胶锈菌属(Gymnosporangium)
冬孢子有长柄,双细胞,壁薄,遇水胶化。镜检梨胶锈菌玻片,注意该属的
上述特点。
12、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
冬孢子单生,具长柄,大而显著,柄的下部膨大,3至多细胞,壁游动孢子
鞭毛厚,表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镜检蔷薇多胞菌玻片,注意该属菌上述特点。
13、黑粉菌属(Ustilago)
冬孢子堆粉状,彼此分离,孢子堆外没有由菌丝构成的假膜包围,冬孢子表
面光滑或有纹饰。镜检玉蜀黍黑粉菌玻片,观察冬孢子及冬孢子萌发的形态。
14、条黑粉菌属 (Urocystis)
冬孢子聚集成团,坚固而不易分离,冬孢子团外有无色不孕细胞包围褐色
冬孢子。镜检小麦条黑粉病菌玻片,观察冬孢子团和不孕细胞。
15、青霉属(Penicillium)
镜检意大利青霉玻片,观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注意分生孢子梗是否
为扫帚状分枝? 顶端是否膨大? 与曲霉有何不同?
16、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
镜检玉米大斑突脐蠕孢菌玻片,观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其分
生孢子梗与内脐蠕孢属相似,分生孢子梭形,圆筒形或纺锤形,榄褐色,具假隔
膜,脐点明显突出与基细胞外。从两端细胞萌发伸出芽管。有性态是刺球腔菌属
(Setosphaeria)。
17、 链格孢属 (Alternaria)
镜检芸薹链格孢菌玻片,观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注意有无颜色?
分生孢子是否有纵横隔膜?孢子顶端是否有喙状细胞?
18、镰刀菌属(Fusarium)
镰刀菌分布广泛,可引起多种植物多种类型的病害。镜检尖孢镰刀菌玻片,
观察分孢子梗和大小两种类型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型孢子镰刀型,小型孢子卵圆
形,注意分生孢子座的特点和两种孢子的区别。
19、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镜检胶孢炭疽菌玻片,其分生孢子盘生在寄主表皮,有时生有褐色具分隔的
刚毛,分生孢子梗无色至褐色,分生孢子无色单孢,长椭圆形或新月形。
四、实验报告
绘各玻片形态特征简图,并标注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