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及方法研究
配电网规划的理论、方法与思路

第二步:现状配电网分析与评估
主干长度截面分析 线路装设配变容量、负载分析 线路接线模式分析 电压水平分析 短路容量校验 N-1安全分析
配网规划工作的意义
❖ 科学的变电站规划,有利于系统的运行管理,减少系统 跨区域交叉供电,提高系统管理和运行效率。
❖ 科学的配电网规划,可以降低系统的网络损耗,提高系 统的供电可靠性,极大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益。
❖ 科学的配网规划是提高系统投资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 科学的配网规划是配电自动化规划和实施的基础。
容量(kVA)
100 20 20 30
平均负载率(%)
95 126 91 144.67
下桥771线
315
299.37
水头611线
400
102.58
第三步:确定规划的主要技术原则
❖ 《浙江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
技术规范》 ❖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有16回线按手拉手环网与另一变电站联络才能达到转供要求。
第四步:负荷及负荷分布预测
❖ 这是整个规划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工作之一。其目的就 是尽可能准确地确定未来各规划年内的负荷及负荷分 布情况。
❖ 总原则是根据城市或开发区的用地规划,以空间负荷 分布预测为基础,采用多种负荷预测方法进行负荷及 负荷分布预测。
❖ 弹性系数法首先根据历史数据计算K,然后用该K值预测规划期内 的电量。 电力弹性系数是描述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宏 观指标,通常定义为:K=Vw/VG 其中,Vw为电量年均增长率,VG为经济年均增长率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分区方法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分区方法李晓辉;谭向红;张轶君;张璇;肖峻;祖国强【摘要】在供电能力理论的基础上对配电网络进行了分区方法的研究,首先介绍了联络有效性的概念,通过对配电网络进行联络有效性分析,定位网络中对供电能力贡献较小的联络和联络组合.其次提出了最优分区的概念,介绍了最优分区的判据,并提出了筛选配网最优分区方案的2种方法,即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方法和穷举法. 然后对这2种方法进行对比,明确其适用的范围.最后,在算例电网中的实际验证也说明了提出的基于配网最大供电能力的优化分区方法正确并且可行.%Based on total supply capabihty,a distribution network parti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The definition of connection effectiveness is presented first.Based on analysis of connection effectivenes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connections or connection-combinations that contribute less to power supply capability are located.Next,concept of optimized partition is proposed.The judgment basis and methods are also introduced.Two optimal partition schemes,TSC based method and exhaustive search method,are analyzed in detail.The two procedures are compared,and their applicable scopes are discuss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on testing system prove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proposed TSC based method in partition optimization.【期刊名称】《中国电力》【年(卷),期】2017(050)003【总页数】7页(P117-123)【关键词】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联络有效性;分区【作者】李晓辉;谭向红;张轶君;张璇;肖峻;祖国强【作者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天津300072;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南供电分公司,天津300072;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南供电分公司,天津300072;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南供电分公司,天津300072;天津大学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2城市配电系统是承接发、输电系统和用户侧的枢纽,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安全、可靠、经济供电的重要任务。
10kV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技术方案研究

10kV配电网规划与建设的技术方案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保证为其提供充足可靠的电能,10kv配电网快速发展,其规划与建设的问题将会愈发重要,必须引起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的高度重视。
本文针对我国10kv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一、城市配电网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必须与城市建设紧密配合,同步实施,并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且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城市配电网规划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制定城市配电网的发展规划,满足城市长远规划的用电需求,是一项战略任务。
二、10kv配电网存在的问题(一) 10kv配电网网络架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10kv配电网网络架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大多数城市中。
不合理的网络架构严重影响了供电可靠性的提高,运行方式的合理安排,计划检修、故障修复和迎峰度夏等工作的开展。
(二)10kv电源点布点不合理由于缺乏早期的10kv配电网整体规划,我国大多数城市的10kv电源点都存在着布点不足、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使得10kv线路供电半径过长,进而导致供电能力严重不足,电压偏低及线损过高。
此外,10kv电源点不足还导致很多地方出现主变负载不均衡,对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10kv线路故障率高目前,大多数城市还采用10kv架空线路作为10kv配电网的供电线路,受自然因素和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故障率相对较高,电缆线路受走廊的限制,同沟敷设大量电缆,极易造成故障范围的扩大,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尤为明显。
(四)负荷增长速度过快以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城市为例,其电力负荷均保持在1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
2005年某市最高负荷约为785.6万kw,到2010年该市的最高负荷已经高达约1663.4万kw,年增长率接近20%。
农村配电网现状及规划改造措施探讨

农村配电网现状及规划改造措施探讨摘要:文章结合某县级供电企业配网现状,分析配电网规划建设薄弱环节,提出配电网规划与改造措施,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关键词:配电网;现状;规划改造;措施引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用电量与日俱增,用户对电力企业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辨识系统供电可靠性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供电可靠性提升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文开展基于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提升策略优选、优化电网架构等方面综合给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
1配网现状分析某县级供电企业供电区域涉及11个乡(镇)共计2334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4.48万人。
该县级供电企业共有4个110kV变电站、8个35kV变电站。
然而该县供电企业电网薄弱,设备年久失修,供电可靠性低的特点十分突出,电网供电能力不能满足当地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2配电网规划建设薄弱环节2.1 农村配电网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农村相比城市来讲确实少了很多优势,导致其在地理配电方面更复杂。
首先便是农村的交通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要不就是山间小路,要不就是人直接走田埂上过,而且农村的道路并不像城市进行了有效的规划,更多的还是纵横交错,且分布没有一定的规律。
村民在建造房屋时由于比较分散,供电线路一般都比较杂乱无章,且线路过长,还有一些直接缠绕在树木之间,使得具体的用电线路不清不楚,用电线路在规划时与抢险时也比较困难。
加上农村天然的自然环境影响,在一些特殊的天气状态下,大规模停电或者严重引起火灾时有发生,且农村的电网一般都比较多且密,便会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
2.2配电网网架十分薄弱(1)单线单变供电情况突出,例如该县东部7个乡镇,仅有一个110kV变电站为中心变供电,该变电站也仅有一条110kV线路联络供电,由该变电出线的一条35kV线路串联供其中4个乡镇35kV变电站,如联络该110kV变电站的这条110kV线路因故中断供电,那么7个乡(镇)将全部停供电,如串联供其中4个乡(镇)35kV变电站的这条35kV线路因故中断供电,那么四个乡(镇)将全部停供电,所以单线单边网架特点十分突出,电网运行风险等级高。
电力系统规划优化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电力系统规划优化的关键技术与方法概述电力系统规划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技术和方法,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进行规划和优化,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规划优化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包括电力需求预测、电力系统模型建立、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调度与运行等方面。
一、电力需求预测电力需求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优化的基础,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可以为电力系统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电力需求预测主要采用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
统计方法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
数学模型则是基于电力系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二、电力系统模型建立电力系统模型建立是电力系统规划优化的核心环节,它是对电力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建模和描述,以便进行规划和优化。
电力系统模型包括电力负荷模型、电力设备模型、电力网络模型等。
电力负荷模型用于描述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和负荷变化规律,电力设备模型用于描述电力设备的运行特性和参数,电力网络模型用于描述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和电力传输特性。
三、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规划是指确定电力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以满足未来的电力需求和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规划包括发电规划、输电规划和配电规划等。
发电规划主要是确定发电容量和发电方式,以满足未来的电力需求。
输电规划主要是确定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布置和容量,以保证电力的传输和供应。
配电规划主要是确定配电网的布置和容量,以保证电力的分配和供应。
电力系统规划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
线性规划是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各个决策变量的取值,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最小或最大。
整数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一种扩展,它要求决策变量取整数值。
动态规划是一种基于状态转移的优化方法,它适用于具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性质的问题。
四、电力系统调度与运行电力系统调度与运行是指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和运行要求,对电力系统进行调度和运行,以保证电力的供应和安全。
试论10kV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思路及负荷预测方法

试论10kV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思路及负荷预测方法【摘要】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10kV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思路和负荷预测方法。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了研究这一主题的重要性。
在首先详细介绍了10kV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的思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优化、设备配置和运行管理等方面。
接着,分析了负荷预测在10kV配电网规划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负荷预测方法,包括基于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方法。
在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指出了未来在10kV配电网规划中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未来10kV配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10kV配电网、网格化规划、负荷预测、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10kV配电网是城市中主要的配电网络之一,负责将从变电站输送来的高压电能分配到各个住宅和商业建筑中。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对10kV配电网的规划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配电网往往是集中式的设计,存在着单点故障风险大、某些区域负荷高等问题。
而网格化规划思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将配电网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实现灵活调控和故障隔离,提高了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除了规划思路的重要性外,负荷预测方法也是配电网优化中的关键一环。
通过准确地预测未来某一时段的负荷情况,可以有效地调整配电网的运行策略,避免因负荷波动导致的供电问题。
研究和应用有效的负荷预测方法对于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10kV配电网的网格化规划思路和负荷预测方法,为配电网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10kV配电网是城市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10kV配电网的规划和负荷预测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领域的热点问题。
研究10kV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思路和负荷预测方法,可以帮助电力系统运营商更好地了解城市电力需求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建设配电网,在提高电力供应能力的同时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配电网规划与设计研究

配电网规划与设计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配电网肩负着电能传输的重要使命,它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与供电可靠性息息相关。
然而,我国当前配电网的整体运行情况却并不乐观,可靠性低、损耗高、电能传输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仍然存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对配电网进行规划改造已经势在必行。
基于此点,本文就配电网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中低压配电网的整体规划思路目前,从我国电网的总体建设情况来看,可将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大致分为以下三项内容: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五年规划。
配电网项目规划的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应当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0kv及以下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应根据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总站发布的《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等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配网的五年规划是供电企业总体规划活动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为基本的环节。
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确定出最优的网络接线方式、投资水平和投资时间的安排。
通常情况下,在每一个规划阶段中,都需要对配电网的运行、负荷、营销等基础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相应调整立项项目,以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尽可能降低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
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全部的费用因素进行考虑,既包括投资额和具体投资时间的安排,还包括每年消耗的费用,如线损费、维护费等等。
一个良好的配电网络规划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做到总体投资额最低,这样才能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以我国现有的供电系统而言,几乎覆盖了城市所有的居住地区,这给配电网未来的规划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于未来的投资需求主要应当放在提高可转供电率、环网率以及配网自动化等几个方面上。
通过配电网规划的制定,可以有方向、有目标、有步骤、有条理地对现有的配电网络进行改造。
电力系统配电网规划面对的新问题探究

约束要 求 , 事实上 配 电网的接线模式 种类繁多 。 如常用 的配
电网有备用与无备用接 线包 括 : 完全放射状 、 中介点放射状 、
3 电力 市场条 件 下的配 电 网规划
() 1规划模 型的改变。随着 电力市场和 “ 需求侧管理 ” 的
树状 、 普通环式 、 手拉手 环式 、 T接线 、 多网孔 复杂网等多种模
性成本概念等 。 () 2 提高电力市场需求 预测 的准确性 。随着改革深入 , 市 场将 向用 户侧 开放 ,由于市场 中实时 电价会发 生频 繁波动 , 不 同时期 的电价水 平也会发生变化 ,考虑用户 的需 求弹性 , 则负荷水平也会随电价的波动而变化 。有必要采用各种措施
内, 其实是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的。
式。更有文献总结 了接线模式 的多层体系结构 , 出中压配 提 电网接线模式 的系列化分类方法 。因此 , 于 目前大 多数 配 对 电网优化 规划 的文 献仅 以辐 射性约束 作为 配电 网规 划在 拓 扑结 构上 的要求 ,在优化过程 中未将 接线模 式 因素 考虑 在
兴起 , 使得 配电 网规划方 面产生 了一系列新 概念 , 例如 可靠
义 。因此 , 有必要在进行配 电网规划 过程 中考虑 电网的接线 模式 , 各种可 能的接线模 式进行定 量分析 , 对 提出符合 实 际 供电要求的接线模式。
如, 在电力市场 中, 未来 负荷 变化的不确定性 : 工程造价等 费
用因素与经济参数的不确定性 ;法规和政策背景的不 确定性 和越来 越难 以准确预测的未来环境对 电网规划的影响等。如 何量化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造成 的影 响.是市场中配电网规划 的关键 问题 。
0 引言
过去我 国的配 电网络规 划远远落后于输 电网络 的规划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及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
2018-04-13T16:20:12.5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 作者: 乔恺1 刘宁超1 刘华英2
[导读] 摘要: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根基,配电网则是电力系统中的传输终端,为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为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扩张的用电需要,需要科学设计配电网,全面规划配电网,以实现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
(1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 河南平顶山 467000;2国网新郑供电公司 河南新郑 451100)
摘要: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根基,配电网则是电力系统中的传输终端,为确保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为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扩张的用电需要,需要科学设计配电网,全面规划配电网,以实现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在电力系统中,传统的配电网是依托
于现有的城市规划而言的,但这种传统的配电网规划建设缺乏全局性的规划理念,也缺乏科学的实践方法,无法发挥供电系统的最大供电
能力,不仅不利于供电安全,也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浪费。因此,在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应该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考量,不断优化其设计水
平,不断提升其设计能力,综合性发挥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本文分析了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及方法。
关键词:供电能力;配电网;规划理念;方法研究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配电网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合理规划配电网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能够保障用电
安全、高效,确保电力系统发挥最大的功效,同时也能够使得电力系统发挥最大的供电能力。但在当今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配电
网的规划需要充分结合城市建设的需要,需要充分迎合城市发展的机遇,运用科学合理的规划理念,确保配电网可以发挥最大的供电能
力。
1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及方法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在实践规划设计中,无须考量负荷的大小,无须通过增加或者建设变电站等来实现有效供电。在实际
作用中,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不仅能够较好地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实现高效集约化的供电,同时还能够保障供电安全,减
少各类危害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优化其规划设计,不断提升其规划质量,需要在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中,运用科学的规划措
施,运用科学的规划理念。
1.1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分析
首先,面对现有的电网配置与规划,应该明确目的即是供电能力的实际化。这要求配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不要局限于理念发展,而是
把发展理念、实际理念包括在配电网的规划理念当中。一方面要更好地确定出电网系统的最大供应电能量,同时也要能够结合用户的用电
情况以及发展的状况,从而能够更好地确定电网的发展方向以及配电网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将配电网规划进行提前化和发
展化。努力做到最大程度地适应电网系统的发展与需要,而对于那些有变化且变化不稳定的供电站,则需要在规划中确认电网配送的规划
周期,在周期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输送。特别是能够有效地降低阶段性规划的主要成本。同时,将发展理念实际化,就要实现能够不断促进
配电网规划的发展,特别是基于最大的供电能力。而为了更好地完成电站的建设,在配电网规划过程中对于电网设施的选择应该将规格确
定在最小。通过准确的数值分析,正确地对各类问题进行解决并完善不足的地方,而对于有针对性的问题应该做出适当的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够提前做好预防的准备,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配电网发展的稳定性。因此,基于以上的论述,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实际规划理
念,就是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一方面要在了解地区的配电网现状的基础上,更好地确定该地区的最大供电能力。尤其是在信息掌握
较为完备的基础上,进行配电网规划。
1.2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方法
1.2.1
规划措施
在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过程中,还应该运用科学的规划措施或者方法,以精准性地提升配电网规划的整体质量。当前TSC
规划措施是主要的措施,该措施或者方法包括以下方面,负荷的重新划分、馈线、变电站的规划等
3类。其中,在负荷的划分中,在不改变
原先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负荷的重新分配,以优化各个供电站的能力,确保各个供电站发挥最大的供电能力。在这种措施下,着重
分配的是馈线与主变电站之间的负荷,通过负荷的重新分配,能够提升变电站的均衡能力,以便各个供电站发挥各自的功效。这种规划方
法的优势,在于无需对现有的供电结构进行调整和建设,而仅仅需要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合理优化。同时,馈线建设的原则,则是在实
际的优化过程中,调整或者新建联络馈线,以整体来优化供电能力。此外,在规划措施中,还存在一种被动性的规划措施,即兴建变电
站。这种变电站规划,是在其他两类规划措施无法发挥功效的基础上,才会使用的。因此,兴建变电站属于被动性的优化措施,在城市建
设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措施的发挥余地比较小。
1.2.2
规划方法
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过程中,科学的规划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规划方法建立在科学的规划流程上,只有按照流程进
行合理规划,才能最终实现供电能力的全面优化。因此,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注重运用严谨认真的规划流程,以规划流程来指导规
划实践。第一,确定总规划设计的负荷与最大供电能力负荷的大小,若前者较之后者,属于小值,则在规划过程中,进行负荷的增加。这
种负荷的调整,无需对现有的供电结构进行改变和处理,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负荷增加即可。第二,若总规划设计的负荷已经超
过了最大的供电能力,在需要增加负荷的情况下,为了较少对现有结构的破坏或者规避重复性的建设,则可以进行负荷的分配与管理,以
确保负荷满足其供电能力。第三,当规划设计中的总负荷超过比较大的范围时,甚至超过
MSC,则需要进行变电容量的增加,通过兴建变
电站的方式,来增加供电能力。
2
结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电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传统型的配电网规划难以满足人们的用电要求,也难以发挥最大的供电能
力,同时大量兴建变电站也容易滋生用电安全。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通过负荷的转移、分化、均衡以及变电容量的增加等措
施,能够发挥最大的供电能力,同时确保供电安全与高效。
参考文献:
[1]
刘瑞.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及方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2]
江军.基于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与方法[J].科技展望,2016.
[3]
刘子锋.最大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与解决方法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