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花卉产业助力旅游特色小镇的创新模式研究

典型案例:花卉产业助力旅游特色小镇的创新模式研究
典型案例:花卉产业助力旅游特色小镇的创新模式研究

花卉产业助力旅游特色小镇的创新模式研究

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特色小镇的发展迅速崛起。特色小镇是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会同有关部门从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宣传推广等方面引导特色小镇的发展,这就为旅游小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一种,它是指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作为其旅游吸引物,同时依托一定完善的旅游设施来提供相关的旅游服务的小镇。旅游产业的“消费搬运”和“产业集聚”是旅游小镇形成的前提,“特色化”是旅游小镇建设的要点,“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小镇发展的核心。

打造花卉小镇,从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创新角度发展花卉旅游,引导旅游者前往异地欣赏花卉植物、感受花卉文化,以增长知识,扩大眼界,获取美的享受。这种生态小镇的开发,转变了旅游小镇原有的开发观念,迎合了文化性和休闲性的新趋势,推动旅游消费的转型升级。

一、旅游小镇的创新模式

(一)特色产业为支撑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而不是“千镇一面”,所以旅游小镇的建设必须要以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为支撑。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三密合一”的绿色朝阳产业。打造花卉特色小镇,以花卉产业为其支撑点,通过为游客提供多种花卉资源,创新花卉旅游项目,引导游客体验独特的花文化,在花卉小镇中感受休闲娱乐的氛围,进而发展花卉旅游。

(二)产业融合是核心

随着消费需求的推动,产业融合成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现象。现有理论对产业融合的界定通常认为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以及同一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出新的业态和新的产品。

旅游六要素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多个方面,因此旅游业是一个多边融合的产业,伴随人员、信息、商品、生产要素、科技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元素的

流动,旅游业能够与多元产业联系在一起,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产业融合的类型分为产业内融合和产业间融合。打造花卉小镇,一方面是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的联合,另一方面是旅游业内部各个产业的联合。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小镇上种植相应的花卉作物,从旅游的角度带动了种植业的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同时通过打造花卉美食、花卉住宿、花卉旅游专线、花卉产品、花卉娱乐活动、花卉主题游乐等旅游项目,推动产业集群效应的实现。

(三)文化内涵为灵魂

对于旅游特色小镇,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的集聚和融合,其所具有的特色文化魅力,也是特色小镇的重要元素。旅游小镇的文化特色,在于挖掘地域文化内蕴,或植入与产业有关的特色文化内涵,以形成小镇的个性化精神,并将这种文化精神植入小镇建设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从而增强企业和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花卉小镇也正是以某一花卉植物作为其核心吸引物,挖掘其内在和历史遗存下的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底蕴,将游客可观赏的实体花卉植物赋予其精神层面的理念,使

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策划

项目类型:XXX特色小镇 项目位置:XX省XX市 项目规模:XXXX亩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一个有着XXX余亩规模,山水相依的待开发地块,项目位于XX市。本项目以“古镇文化”为精神内核,打造“古镇体验+山水休闲+主题度假+亲子娱乐”四核驱动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开发思路。 二、项目策划 1. 总体定位 以“山水湿地生态资源”为依托 以“古镇文化”为精神内核 打造“古镇体验+山水休闲+主题度假+亲子娱乐”四核驱动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 2. 形象定位 品清湖传奇,览山水胜境 一江,览尽丝路风华 一路,阅尽千年故事 一码头,品尽古今盛世 山水胜境: 3. 功能定位 文化体验、商业休闲、亲水娱乐、养生度假、生态观光

三、项目规划 功能分区布局 功能分区布局图 总平面布局 规划总平面图 四、产品设计 产品开发策略 产品体系规划 八大特色体验产品策划 夜游清溪 全国特色小吃街 传统老字号 此外,项目还重点打造了: “水镇”、“码头”、“老街”、“姓氏文化博览园”“儒家文化游学园”“陌上花开浪漫湿地”“山地运动公园”、“指点江山”、“沙滩浴场”、“沙滩秀场”、“水上乐园”等系列主题产品。 水岸休闲台 船帮文化博览馆 江山船 古镇旅游规划,古村旅游规划,古镇旅游规划案例 清湖老街 古镇旅游规划,古村旅游规划,古镇旅游规划案例

室内休闲 项目从吃、住、行、游、娱、养等多角度丰富了项目产品的功能体系,为该项目打造了丰富的产品体系,极大地增强了项目的休闲度假功能,也丰富了项目的盈利体系。 同时,项目还从旅游营销、开发模式、效益分析、分期开发计划等多个角度进行了专业化的专题研究,极大地保证了项目的可操作性与落地性。 五、总结 该项目既符合践行“两山理论”、“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大的政策环境,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兼顾了开发企业自身特点及对地块开发价值最大化的要求,打造了一个多方共赢具有生命力的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休闲度假项目。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特色小镇

第32卷第4 期工程管理学报V ol. 32 No. 4 2018年 8 月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2018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特色小镇 李集生1,王海山2,王丽2,王爱华2,刘怀文2 (1. 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2. 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102,E-mail:aihua.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816324279.html,) 摘要: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促进特色小镇持续发展、保持生命活力的核心动力。同时,确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其建设质量和水平的特色小镇建设水平评价体系,也是当前亟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在阐述特色小镇概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路与方法,总结了古北水镇和双廊镇两个特色小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如何进行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59(2018)04-081-05 DOI:10.13991/https://www.360docs.net/doc/c816324279.html,ki.jem.2018.04.016 Constructing Characteristic Town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 Ji-sheng1,WANG Hai-shan2,WANG Li2,WANG Ai-hua2,LIU Huai-wen2 (1. School of Political law and History and Culture,Jining Normal University,Wulanchabu 012000,China; 2. Beijing Zhongjianxie Certification Center Co. Ltd.,Beijing 100102,China,E-mail:aihua.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c816324279.html,) Abstract: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and maintain their vitality. At the same time,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to measure their quality and level of construction is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clarified and solved urgently.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cept,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characteristic town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characteristic town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wo characteristic towns including Gubeishui Town and Shuanglang Town,and preliminary analyzes how to conduct evaluation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se characteristic towns. Keywords:characteristic town;sustainable development;evaluation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抓手,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有效路径和战略举措。然而,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建设同质化、产业功能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为数不少的开发商对特色小镇的实质缺乏认识,对产业理解不够深入,对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和新时代下创新要素集聚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以致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不清、特色不明,背离了国家政策要求;同时,大多进入特色小镇市场的企业总是以投资或房地产开发的思维进行小镇建设,只图短平快,缺乏运营思维,导致盈利模式不清晰,急功近利,表现为重金投入、一哄而上,而后虎头蛇尾,可持续发展性不足。 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关注。黄静晗等[1]从特色小镇的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存在问题、经验借鉴、建设发展路径等方面对特色小镇研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曹爽等[2]对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从城镇化、旅游文化、产业创新、生态文明以及建设成效评估等5个视角阐述了我国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刘国斌等[3]通过对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功能定位以及特色小镇优势和困境的综 收稿日期:2018-04-28.万方数据

浙江十家特示范小镇 浙江特色旅游小镇

浙江十家特色示范小镇浙江特色旅游小镇 特色小镇可以是浙江特色的“非镇非区”,它的建设创新推动“产、城、人、文”融合,为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对探索新型小城镇之路有重要意义。现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将浙江十家特色示范小镇做以下罗列,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江南药镇 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 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 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 江南药镇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 江南药镇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以中药材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全县加快跨越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县中药材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它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部落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绝不是单一的项目,它是综合产业链体系。在这条产业链体系之上,如何盈利一直是众人关心的问题。特色小镇能够作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升级;也能通过大型集团企业长期投资、吸引聚集特色产业、改造历史经典产业等方式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利,改造、改进当前我国小城镇的面貌。 据统计,第一批特色小镇中部分小镇的平均投资额达65 亿元(浙江省规划每个特色小镇投资原则上不低于50亿元),按照住建部规划,到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那么到时候总投资将远超万亿。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到2020年特色小镇总计建设1900 个左右,按照省份、经济条件等具体细拆,总投资至少4.8 万亿元。 六大盈利模式 一、工程收益-建造收益是开发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指土地整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收益。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公共道路、供电厂、供排水厂、供热网络、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华夏幸福受政府委托对小镇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变毛地为熟地后,通过政府回购,获得盈利。 二、土地升值-区域开发是小镇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这里主要指一级开发,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方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成熟必将带来周边土地的溢价,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可以获得大量收入。 除了这些财政收益以外,特色小镇将为地方带来更多无形的收益,如城市环境的优化、民生的改善、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就业增加和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等等,这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是政府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开发的重要动力。 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该小镇根据金融人才国际化、精英型的特点,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招商、生态圈建设的模式,通过联合政府性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知名中介,开展海内外招商及合作业务,快速推动私募金融集聚发展,一批涵盖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固定收益等方面的金融精英汇聚小镇。自2015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之后,已经有1000多家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小镇注册,资金管理规模达5800亿元(约合840亿美元)。由于一般的基金公司都可以得到30%的税费补贴,更增加了其吸引力,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现在已然成为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外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聚集地。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而2016年第一季度税收就超过了3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其与杭州云栖小镇一样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和经营环境,通过特色产业(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对冲基金为主导产业,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为主导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企业聚集、产业优惠政策和优质环境塑造,使小镇经济迅猛发展,税收猛增,并带动小镇及周边土地的溢价。 三、房产收益-房地产是产城,一体化中必需的蛋糕 这里主要指二级开发,即企业通过地产销售和自持物业经营获利。包括工业地产租售、居住地产租售、商业地产租售、休闲地产租售。 虽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以地产运作的理念去打造小镇是为人排斥的,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快速实现投资回报的模式,且通过特色小镇政策可以获得土地,这也是不少房地产等开发商进入特色小镇开发的原动力,因此这也是一种较为重要和普遍的盈利模式,更多的是由地产商或地产主导的投资商操盘,在开发地产的同时,配套度假型项目实现盈利,由于休闲度假市场和传统商业地产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和磨合,所以这类小镇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阿那亚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通过地产销售以及后期多元度假活动业态消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公布《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经济研究人员通过对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构建评价体系,将对以后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估框架构建 经济研究人员从特色小镇的内涵出发,将其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产业维度、功能维度、形态维度和制度维度;将发展理念和内涵进行交叉构建,得到评估框架。 1.产业维度,特色小镇的产业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特色性,并且能和周边产业或者自身形成一定长度的产业链,发展绿色低碳型产业,产业的经济开放性和生产效率较高。 2.功能维度,特色小镇的功能应具有一定的集聚度及和谐度,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功能之间协调发展,功能结构合理,公共服务功能均等化程度较高。 3.形态维度,特色小镇就是要全面体现“特色”,除了特色产业以外,在空间上也要体现明显的特色,建筑、开放空间、街道、绿化景观和整体环境都要体现相应的特色,具有较为统一和鲜明的风貌特征,城乡空间形态和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投资的空间环境品质较好。 4.制度维度,特色小镇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特殊政策区,应围绕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建立起与其发展相适应,设计能激励相应产业、资金和人才进驻的制度,以及保障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和收益共享的机制。

图一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估框架图 特色小镇评价体系 特色小镇评价体系总的设计思路是紧紧围绕国家关于特色小镇的政策文件精神,把握特色小镇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定位,采用产业+(加文化、旅游)模式设计统计监测指标,突出“产业”,兼顾“文化”、“旅游”。经济研究人员在具体设计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原则: 1. 先易后难、先粗后细原则。可根据小镇规划建设创建期、成形期、成熟期来不断加以完善。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初期,指标数量不宜过多,否则有些指标数据很难收集,甚至个别小镇无法提供。 2. 进程和结果并重原则。既要反映建设进度,又要反映发展成效和成果。 3. 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原则。既包含共性指标,具有可比性,便于指标比较,又包括个性(特色)指标,可以反映“特色”建设进展和成效。 4. 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既要满足考核评价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数据统计的可能性。对制度所涉指标必须要有清晰的指标定义,数据可获取。 5. 数出有据便于检查的原则。为保障统计数字质量,防止虚报统计数字,在相应的统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如何从无到有打造一个旅游特色小镇

如何从无到有打造一个旅游特色小镇? 绿维文旅 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是通过创造创意旅游产品实现核心吸引力的打造,并形成城市吸引核结构。绿维文旅认为,核心吸引力的构建和游客量是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前提;休闲聚集是旅游小镇成长的关键;泛旅游产业集群是旅游小镇发展的主要形式;居住发展带的形成是旅游小镇的核心基础;城市配套体系完善是旅游小镇成长和建设的必要支撑;并对旅游小镇构建的12个重要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研究。 作为旅游引导的幸福产业·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创新引领机构,经过十余年来文旅小镇规划设计与研究经验,绿维文旅服务了上百个旅游小镇项目,主持参与了"北京旅游小镇评定标准"的研究及编制,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共同完成"旅游小镇评价标准研究",归纳总结了旅游小镇的成长模式及发展架构、规划方法、景区化设计手法、运营模式等。先后出版发行了《特色小镇孵化器》系列丛书、《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以及《旅游小镇开发运营指南》等著作,受到各地政府及开发企业的欢迎,成为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开发运营的实操指南。

一、旅游小镇成长模式 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是通过创造创意旅游产品实现核心吸引力的打造,并形成城市吸引核结构。旅游小镇在形成核心吸引力后,将实现旅游服务人口、度假人口、常住人口与旅游休闲消费的规模化聚集,进而实现休闲业态的聚集、泛旅游产业的聚集。在此基础上,形成住宅地产、度假地产、养生养老地产等居住发展结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学校、金融、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配套,行政管理配套等城市化发展结构。 旅游小镇的成长模式 (一)核心吸引力的构建和游客量是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前提 1. 核心吸引力的打造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 旅游吸引核是面向市场需求,创新整合开发核心资源,在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中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8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江南古镇周庄,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项目选择在某某县草沟镇于城村新汴河沿岸区域内,主要是依托该区域附近独具特色、三面环水的生态农业环境和得天独厚的交通环境(距343国道旁及明徐高速出口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基础环境,有力的保证了项目经营效果。充分利用项目区内的荒地、苇地、滩涂等低价格、低产业密度用地,建设新

工作研究:特色小镇的生态内涵和生态建设

特色小镇的生态内涵和生态建设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生态内涵 为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促进创新创业、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兴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杭州大力推进云栖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建设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态融合”发展的重要原则,其中生态元素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也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特色小镇的生态元素。 建设“生态小镇”,是在不过度消耗和损害能源的基础上,在社会需求、环境健康和经济繁 荣之间寻求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可控的土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改造与绿色建筑、低碳出行和低碳生活、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三废处理及循环再利用等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2、生态与生产的融合发展。 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必须坚持生态与生产的融合发展。一是围绕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提高土地产出率,积极发展低碳、生态产业。坚决控制禁止(淘汰)类产业发展;二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持续性开展清洁生产,特别是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三是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推进生活垃圾集中和工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重点开展太阳能光电、光热、水源(地源)热泵等应用;四是设计优化环保生产工艺,加强环境污染监测和防治,全力抓好水、气、声、渣的整治工作。 3、生态与生活的和谐共生。 特色小镇建设要从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以及生活设施、现代服务等角度着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旅游业外部环境,加快人口集聚,促进产城融合。一是立足生态和景观,做好园林绿化工作,抓好公园建设项目,实施屋顶绿化项目和水体绿化项目,提升绿化品质;二是结合庭院改善、三改一拆工作,实施建筑节能改造,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泡沫生态厕所、雨水利用等生态技术;三是推进生

2017年房地产行业特色小镇分析报告

2017年房地产行业特色小镇分析报告 2017年6月

目录 一、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大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阶段 (4) 1、大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4) 2、特色小镇追求“小而美” (5) 3、浙江是特色小镇的发展先驱 (6) 二、政策积极扶持,已公布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9) 1、发展特色小镇获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支持 (9) 2、住建部发布特色小镇名单,旅游发展型小镇占比最高 (11) 3、旅游发展型及产业发展型是当前主流小镇模式 (13) 三、产业是核心,特色是竞争优势,融资是关键 (17) 1、开发主体仍以政府为主,PPP 模式试点推进 (17) 2、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竞争优势是“特色” (20) 3、融资是关键,目前融资方式仍偏于单一 (22) 4、特色小镇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23) 四、各类公司积极布局特色小镇 (25) 1、各类公司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开发,其中以房企为主 (25) 2、特色小镇要求开发商从周转思维向运营思维转变 (27) 五、有利于提前布局并有成功先例的企业 (28) 六、主要风险 .......................................................................................... 29 29 1、后续扶持政策不及预期 .................................................................................. 2、过度开发导致小镇发展不及预期 (29) 附录: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明细 (30)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9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 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 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 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 江南古镇周庄, 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 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 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 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 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 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 “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 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 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 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 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 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 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 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 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 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 1、经济特征——旅游是支撑产业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精致是一种美 “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

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 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 “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 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 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徽 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消费是经济业态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

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 1、束河模式—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 案例简介: 位于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浅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理念

浅谈特色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理念 我国的城镇化在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大城市病日益突显,小城镇发展明显不足。自20XX年以来,特大城市数量和人口规 模快速增长,而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都有明显减少趋势。与此同时,小镇发展弱化,成为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的重要原因。提升特 色小镇和小城镇发展水平,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也 是解决我国大城市病的重要途径。这在客观上要求特色文化小镇在 设计理念上体现出历史性、文化性、发展性和继承性等特点。中Y 城镇化工作会议多次提出,城镇化工作必须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 文化,从根本上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和历史遗产;必须注意保留村庄 原始风貌,尽可能在保留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这是因为文化传统承载着民族记忆,是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感受民族文化的必备要素。特色小城镇建设,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继承性,保护 文化的多元性。打造特色美丽小城镇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扩大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实现差别化竞争。特色鲜明的发展主题是特色小镇 的主要特征,因此要从文化视角进行设计与研究,必须理解各小镇 的历史成长因素及其内在的文化特质,尤其是对处于初期阶段的小 镇有一个更明确的、深刻的、全面的认识。 1文化旅游小镇概述 一般认为,文化旅游小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 或人文景观为主题的乡村特色小镇建设。核心是围绕旅游的历史文 物古迹或地理景观,针对旅游成熟期游客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美食、传统和习俗建筑等全方位的深度需求,在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在当地居民真实生活基础上,让游客充

特色小镇项目商业计划书

特色小镇项目商业计划书 2018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江南古镇周庄,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项目选择在某某县草沟镇于城村新汴河沿岸区域内,主要是依托该区域附近独具特色、三面环水的生态农业环境和得天独厚的交通环境(距343国道旁及明徐高速出口处),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文化、旅游、生态农业产业基础环境,有力的保证了项目经营效果。充分利用项目区内的荒地、苇地、滩涂等低价格、低产业密度用地,建设新

心得体会:文化IP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文化支撑(最新)

心得体会:文化IP视角下的特色小镇文化支撑(最新) 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村落通过产业转型正在向着城镇化发展,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目前国内独具特色的小镇应运而生,但特色小镇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文化支撑必不可少。本文首先介绍了特色小镇的内涵,继而强调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重要性,最后针对小镇文化建设短板提出打造特色小镇文化IP的策略,以塑特色小镇之“魂”。 如今国内各地特色小镇发展如火如荼,但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发展现状,即建小镇易,显特色难;造空间易,集产业难;做形态易,融文化难;投资金易,获利润难。由此可见,特色小镇的“特色”如何凸显便是头等难题。这不禁让人思考一个小镇之所以为特色小镇的根基在于,其独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积淀,即小镇独特的文化名牌提高了一个特色小镇的辨识度,所以文化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陈李旭认为,在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新文化凝聚力的培育、维系成员的共同精神纽带的重构,发挥文化的引领、渗透、感

召、辐射和凝聚作用,以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形象、文化品位。当一个城市具备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文化内涵,由此打造出该城市的文化IP,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及城市形象,进而才能提高该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特色小镇的建设也该如此。 一、认识特色小镇的内涵 特色小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区划中的城镇,也不是市场经济意义中的技术产业园。它是集生活居住、生产消费、游览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经济体,同时也是集新型城镇化区、景区、综合经济产业集聚区三区合一的新场地。特色小镇主要依托了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融入了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和历史传统,能够满足旅游消费者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异、逃离现代都市回归大自然的心理。 二、认识文化在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重要性 文化元素的融入,丰富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强化了特色小镇的文化符号,一方面在产业集聚、产业链协同发展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也使

特色小镇旅游开发策划研究

特色小镇旅游开发策划研究 满都户镇位于辽中区中部,紧邻区政府辖区,东邻辽河,水体资源丰富。当地特产寒富苹果远销内地,镇区第一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同时,区政府规划建设的农产品保税加工区已经投入建设,省道30 4、106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满都户镇在辽中的区位镇区紧邻辽河的五个村镇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内部有汉、满、蒙、回、锡伯五个少数民族居住。满族人口占六成以上,少数民族资源优势明确,适宜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小镇内部村落极具特色,依托当地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适宜进行特色旅游开发的建设。 2现状概况满都户镇域大面积是农耕用地,村镇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辽河河畔,辽河径流量较大,水利资源开发便捷,镇域镇村体系较为分散,开发潜力巨大。 2、1资源分析该镇属于富水区,东侧为辽河,水资源丰富,是发展农业的一大优势。辖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富足,具有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的优势。因此,满都户镇适宜在不同季节开发特色生态旅游资源项目,也能为当地的居民创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夏季可以开发农家避暑旅游、冬季可以开发冰雪主题旅游、春秋两季可以开发种植采摘旅游等等。

2、2产业分析小镇的产业优势资源富饶,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已成规模,主要发展以黑木耳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未来发展将小镇打造成为东北部具有特色的“寒富苹果”特产之乡、“宜居乡村”示范镇和“区域发展”中心镇。同时,依托食品加工产业园构建立足辽西、辐射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区”。 2、3旅游资源依据上位规划的旅游资源以辽金遗址、珍珠湖、近海绿洲、古墓葬群作为“主要旅游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调研,满都户镇主要旅游资源为古城子村兴隆寺,它是原东北地区较大的佛教胜地,也是关中第一大寺。据记载,在清朝同治年间重修了兴隆寺碑记、是独具特色的镇寺之物,即:卧式圆耳对头狮和一些散存在民间的石刻、碑文等物件。对于独居特色的寺庙,在未来的规划中欲使其重塑活力,重新恢复辉煌。首先应该修复建筑本体。 同时,改变其在人们心中的破旧形象,注入宗教元素符号,修复佛像达到信仰不灭,香火不断,从而扩大庙会规模,使人们可以体验穿越百年的古老文化、食物、技艺等。在未来的参观游览中,配相应解说员和历史文献介绍,使游客能够完整的了解古寺、见证历史。借着兴隆寺昔日的余晖再次打造以渡口为中心的水路生态旅游产业,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的旅游业创收。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建议书

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建议书(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某特色旅游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