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黄酮提取的基本原理_影响因素和传统方法

合集下载

4种溶剂法提取苹果类黄酮效果比较

4种溶剂法提取苹果类黄酮效果比较

4种溶剂法提取苹果类黄酮效果比较4种溶剂法提取苹果类黄酮效果比较摘要: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常温振荡法、液氮冷冻研磨法、匀浆法和超声法提取苹果果实中的类黄酮。

结果表明,超声法最适于提取苹果果实中类黄酮,类黄酮提取率高,方法稳定。

关键词:苹果类黄酮提取方法超声法常温振荡法液氮冷冻研磨法匀浆法类黄酮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抗过敏、扩张血管等生理功能,是维管植物中一大类多酚物质的总称,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现已鉴定出4000余种。

苹果含有丰富的类黄酮,其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法等,以溶剂法应用居多。

提取苹果类黄酮常用的提取剂是甲醇、乙醇、丙酮的水溶液,乙醇较其他两种提取剂毒性小,溶解性能好,对植物细胞的穿透能力较强,不溶解蛋白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水溶性杂质,且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

同一溶剂,采取不同的提取方法,其提取效果不同。

我们以乙醇为溶剂,分别采用常温振荡法、液氮冷冻研磨法、匀浆法、超声法4种方法提取苹果类黄酮,以期探索提取苹果类黄酮最佳方法。

同时,对分光光度法测苹果类黄酮含量的标准品、测定波长和显色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及仪器(1)材料辽伏苹果,于2009年7月下旬采自国家果树种质兴城苹果圃,冰箱中4℃下保存15天。

标准品儿茶素、芦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仪器设备TU-1800S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HB-III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RE-52A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BIOFUGE PRIMO型台式高速离心机(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KQ-3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调速多用振荡器(深圳天南海北实业有限公司)。

1.2 类黄酮的提取取10个大小均匀的辽伏苹果果实,清洗后擦干,将苹果去核,切成小片,混匀,平均分成4份,分别用如下方法提取类黄酮:(1)常温振荡法取1份苹果样,用组织捣碎机匀浆1 min,称取10.00 g,加入80%乙醇30 mL,在往复式振荡器上室温(20℃)提取5 h,过滤,滤液在5300 r/min下离心10 min,上清液35℃减压旋转蒸发3 h,用甲醇移入棕色玻璃瓶中并定容至10 mL,冰箱中20℃下保存。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取方法及其优化条件等方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多酚结构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蔬菜等生物体内。

根据结构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不同类型。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不同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较多的植物主要包括银杏、柑橘、黑枸杞、虎杖等。

其中,银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等;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黑枸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虎杖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炎、抗病毒等多种活性。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传统提取方法和现代提取方法两类。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渗漉、煎煮等,而现代提取方法则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辅助提取等。

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例如,溶剂萃取法操作简单,但提取效率较低;渗漉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提取效率;煎煮法虽然操作简便且提取效率较高,但是不适用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相比之下,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具有高效、快速、节能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法、渗漉法、煎煮法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提取过程中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化生产。

在溶剂萃取法中,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将黄酮类化合物从植物原料中萃取出来,然后进行分离纯化。

渗漉法则是在溶剂渗入植物原料的同时,将黄酮类化合物溶出,进而收集渗漉液进行分离纯化。

柑橘皮渣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柑橘皮渣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法。
传统提 取 方法 传 统 提取方法 主要 是应 用天 然产 物 的 某 种或 某类 有效成 分在一 些极 性或非 极性 溶剂中的溶解性 , 寻找较好 的工艺条件而提 出目 标产 物。这些方法原理简单 , 设备仪器 要 求较低 , 在 日常生活 和粗放式工业生产和 研 究中应 用仍较广 。 用传统 的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柑 橘皮渣 中的黄酮类 化合物 主要 有 以
科技创新 2 0 1 4年 4月 ( 中)
柑橘皮渣 中黄酮 类化合物提取工艺 的研究进展
王菁
( 许 昌职业技 术学院,河南 许 昌 4 6 1 0 0 0 )
摘要 : 随着柑橘产量的逐 年增加 , 大量柑 橘皮 渣的综合 利用就显 的十分重要 , 深入研究柑 橘皮渣 中有价值成分 的提取和应用性 , 对发展 乡村经济和综舍利用 自 然
资 源等具有较为重要的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对近年 来柑橘 皮渣 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 取方法进行较全 面的论述 ,以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柑橘皮渣;黄 酮类化 合物;提取 工艺
柑 橘为 芸香 科 ( R u t a c e u e)柑 橘 属 ( C i t r u s ) 植物 ,以柠檬 、柚、葡萄柚 、甜橙、
但 目前 , 微波萃取法的研究 尚处于初级 阶段 ,其机理似乎更依赖于被提取的基体。 在微波作用下富含水的部分优先破壁 , 而含 水少的细胞则 比较滞后 , 甚至不能被微波破 壁, 如果所提取 的有效 成分不在富含水 的部 分微波提取则难 以进行 。
三 、超 声 提 取 法 ( S u p e r s o n i c — w a v e E x t r a c t i o n , S E ) 超 声提取 法是 近年来应 用到天然 产物 提取分离 中的一种提取手段 , 其原理 主要是 利 用超声 空化 等性质增 大物质分 子运动频 率 和速度 , 增加溶剂穿透力, 提高药物溶 出速 度和溶 出次数 ,缩短提取时间的浸提方法。 与传统提取法相 比, 具有提取时间短 ( 一般 小于 3 0 a r i n ) , 提 出率高 ( 增大 2 — 3 倍) , 低 温提取有利于保护有效成分等优点。 廖春燕 用 超声波法提取新鲜柑橘皮 中的黄酮物质 , 得 出最 佳提取 工艺条件 为 :超声 波功率为 1 5 0 W、时间为 2 0 m l n 、乙醇浓度为 7 O %、 料 液比为 h 2 0 , 此时黄酮提取率可以达 0 . 1 1 7 4 ‰ 以上 。蒋志 国应用超声波技术 , 以柚皮为 原 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 结果表明:乙醇浓 度为 9 0 % , 料液 比为 1 : 2 0 , 在p H为 8 的条件 下提取 1 0 0 a r i n的工艺条件较好 。与常规煎 煮法相 比, 无需加热 ,缩短 了提取时间, 提 高了得 出率。 目前超 声波 提取法 在黄酮类 物质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常用的提取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浸提法: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材料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浸泡时间和温度来促使黄酮类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最后采用蒸馏或浓缩方法得到提取物。

2. 水蒸气蒸馏法: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材料放入水蒸气蒸馏器中,通过水蒸气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使植物材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挥发出来,再通过冷凝器冷却收集得到提取物。

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将植物材料与提取溶剂放入超声波提取器中,利用超声波作用使黄酮类化合物充分溶解于溶剂中,提高提取效率。

4. 微波辅助提取法:将植物材料与提取溶剂放入微波提取器中,通过微波辐射加热,使黄酮类化合物迅速溶解于溶剂中,提高提取效率。

5.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溶解能力和较低的粘度,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出来,再通过减压蒸发或蒸馏得到提取物。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黄酮类化合物的特性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同时,需要
注意提取条件的选择,如溶剂的选择、温度和时间控制等,以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中药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中药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中药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中药提取物的黄酮类物质虽然交叉共轭系统和苷上糖链的存在有一定的极性,但在水
中较难溶解,而大多具有酚羟基,因此可以用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浸出,经酸化后得到黄酮类物质。

常用的碱性溶液是稀氢氧化钠和石灰水。

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浸出能力高,但杂质较多,纯化不便。

石灰水可以使一些鞣质或水溶性杂质淀生成钙盐沉淀,有利于浸液纯化,但是浸出效果不如氢氧化钠水溶液效果好,同时有些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物质,不被溶出。

因此,西安富高中药提取物生产厂家一般根据提取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碱性溶液。

此外,在应用中药提取碱提酸析法提出黄酮类化合物时,温度和碱度不宜过高,以免黄酮类化合物母核发生裂解。

酸化时调节pH 2—3即可,如酸度过高,黄酮类化合物会与酸生成烊盐而溶解。

花青素的提取
花青素及其苷因以离子形式存在而具有盐的通性,亲水性较大,水溶性较强,故提
取时一般用水、稀酸来提取。

在此过程中,大量的无机盐蛋白质糖类化合物及其他水溶性成分也一起被提取出来,去除这些杂质成为必要。

一般用大孔树脂将杂质去除,即可得到总花青素。

黄酮分离

黄酮分离

16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金属盐络合法
原理: 原理:利用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性质进行分离 具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 醋酸铅沉淀 具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用醋酸铅沉淀 不具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用碱式醋酸铅沉淀 不具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 碱式醋酸铅沉淀
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与硼酸反应形成 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与硼酸反应形成 邻二酚羟基 溶于水的硼酸络合物, 溶于水的硼酸络合物,可以与不具有邻二酚羟基的其它黄酮 类化合物分离。 类化合物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和原理: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性 原理: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性和酸性 溶解性和 相似相溶与酸碱理论
提取
提取: 苷元:极性小的溶剂,如氯仿、乙醚、 苷元:极性小的溶剂,如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
回流提取
苷及极性大的苷元: 苷及极性大的苷元: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规律: 规律: 苷元的羟基数越多,越难以洗脱。 苷元的羟基数越多,越难以洗脱。 吸附作用 苷的分子量越大, 苷的分子量越大,其上联结糖的数目 越多,容易洗脱。 越多,容易洗脱。 分子筛原理 苷比苷元先洗脱。 苷比苷元先洗脱。
14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3 苷类水解后的 光谱。 苷类水解后的UV光谱。 光谱
24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UV
苯甲酰基 带II:220~280nm :
25
桂皮酰基 带I:300~400nm :
不同类型黄酮的UV 不同类型黄酮的UV基本特征 UV基本特征
黄酮 黄酮醇
两者UV光谱图形相似,但带I位置不同。整个母核上氧 两者UV光谱图形相似,但带I位置不同。 UV光谱图形相似 取代程度越高,则带I将向长波方向位移(红移)。 取代程度越高,则带I将向长波方向位移(红移)。

黄酮1

黄酮1

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

O A
2
B
C
3
O
黄酮类化合物的B环处于最低场,化学位移值相对较 大。A环次之,当2-3位的双键被氢化时C环质子处于 高场,化学位移值较小。
1.A环质子 (1) 5,7-二羟基取代
HO
7 6Βιβλιοθήκη 8A 5O
C
B
OH
O
当有羟基相连时,5位和7位的碳向低场位移,与 羟基处于邻位的6位和8位的氢向高场移动,化学 位移值变小。6位的化学位移值比8位小。H-6和 H-8的δ 在5.7ppm到6.9ppm之间,J值在2.5HZ左 右。
乙醇提取液 水溶液 石油醚液
(脂溶性色素) 减压回收乙醇 用石油醚萃取
水液
乙醚萃取
(苯丙素、香豆素)
乙醚液
水液
氯仿萃取
氯仿液
(生物碱)
水液
乙酸乙酯萃取
乙酸乙酯液
(黄酮及极性稍小的苷类)
水液
正丁醇萃取
正丁醇液
(黄酮苷)
水液
2.碱提取酸沉淀法
例:从槐米中提取芦丁
槐米
加约六倍量的水煮沸 用浓盐酸调PH5 搅拌下加石灰乳至 粗品 PH8-9,在此条件下 搅拌静置24h抽滤 微沸20-30分钟
①聚酰胺的性质 为高聚物。不溶于水,甲醇,乙 醇,乙醚,氯仿,丙酮,对碱稳定。可溶于浓盐酸, 冰醋酸,甲酸。 ②分离原理 聚酰胺分子中的C O与黄酮化合物 的-OH形成氢键。吸附的强度取决于羟基的数目 与位置及溶剂与黄酮或与聚酰胺形成氢键能力的大 小
③洗脱剂
水-甲醇-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 胺-尿素水溶液 ④洗脱规律 A.苷元相同的。出柱先后顺序为:三糖苷-双糖苷-单糖 苷-苷元 B.酚羟基越多,吸附越强,洗脱越慢。易形成分子内氢键 的吸附弱。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重要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

在植物学、药学以及医药领域中,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介绍提取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和技术。

一、提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一般存在于根、茎、叶、花等不同部位,因此,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提取方法:1. 浸提法浸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

将研究对象的植物材料与适量的溶剂(如乙醇、乙醚、水等)一起浸泡一段时间,使溶剂渗入植物材料中,溶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同时将其提取出来。

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利用超声波的作用加速提取过程。

将植物材料与溶剂置于超声波浴中,超声波的压缩与膨胀引起溶剂中形成微小气泡,气泡破裂时带动溶剂迅速进入植物细胞内,加快提取过程。

3.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一种温和的提取方法。

将植物材料与水一起在蒸馏器中加热,水蒸气通过植物细胞,带走黄酮类化合物,随后凝结回成液体,得到提取物。

二、纯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后的植物提取物中往往还有其他杂质和成分,需要通过纯化技术进一步分离和纯化黄酮类化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纯化方法:1.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最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之一。

将提取物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然后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进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在固相上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差异而被分离。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之一。

利用高压泵将样品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进行分离。

通过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可以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3. 冻干法冻干法是一种将溶液中的水分通过减压冻结脱水的方法。

将提取物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然后经过冷冻和真空干燥过程,将溶剂中的水分蒸发掉,得到纯化后的黄酮类化合物。

三、应用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黄酮提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传统方法欧阳平 张高勇 康保安(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太原 030001)摘 要:类黄酮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极具开发应用价值。但有关类黄酮提取的研究多是一些零星的报道,本文就类黄酮提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传统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详细阐述,指出了每种传统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关键词:类黄酮,提取,基本原理,传统方法

TheFundamental,AffectingFactorsandTraditionalMethodsoftheExtractionofFlavonoids

OuyangPing,ZhangGaoyong,KangBaoan(ResearchInstituteofDailyChemicalIndustry,Taiyuan030001)Abstract:Flavonoidsarewidelydistributedinplants.Theyhaveattractedmuchattentionbecauseoftheirremarkablephysiolog-icaland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Inthepaper,thefundamental,affectingfactorsandtraditionalstrategiesfortheextractionofflavonoidsarediscussedsystematicallyanddetailedly,especiallytheresearchstatus,themajorproblemsrelatedandthetenden-cyintheapplicationoftraditionalmethodsarepointedout.Keywords:Flavonoids,Extraction,Fundamental,TraditionalMethods

类黄酮(flavonoids)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植物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芸香料、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等。过去,类黄酮主要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两个具有酚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基本结构为:

色原酮2-苯基色原酮

C6-C3-C6

主要有三种形态:游离态的黄酮苷元、黄酮苷

(含O-糖苷和含C-糖苷)和与鞣酸形成酯的形式,由于分子结构中有酮基,其颜色又常呈黄色,故有黄酮之称。类黄酮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有重要的治疗或预防作用[1,2,3,4,5]:如通过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而起抗癌、防癌功效,并能通过降低血糖、血脂、尿糖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还可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而起到护肝效果,也可通过其抗炎、抗过敏、抗病毒作用而治疗脓肿溃疡,并有止咳化痰、54

5中国食品添加剂6 ChinaFoodAdditives 2003 No15镇痛泻下之功效。除在医药工业上已广泛应用其生理活性外,也把它作为功能食品的添加剂、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和天然甜味剂等等。由于类黄酮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功能,在保健品、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掀起了人们对类黄酮的研究、开发利用热潮。本文从产业化的角度,对类黄酮提取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和传统方法进行了系统归纳和详细阐述,指出了每种传统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类黄酮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1 基本原理类黄酮的提取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进行的,过程实质是类黄酮从植物内部向溶剂中转移的传质过程:溶剂从溶剂主体传递到固体颗粒的表面;溶剂扩散渗入固体内部和内部微孔隙内;类黄酮溶解进入溶剂;通过固体微孔隙通道中的溶液扩散至表面;类黄酮从固体表面传递到溶剂主体。在这一系列步骤中,影响类黄酮提取的控制因素是类黄酮在所选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小以及向溶剂扩散的难易程度。由于类黄酮结构和来源的不同,溶解特性差异也很大,因此应根据其极性和水溶性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目前,对苷类和极性较大的苷元,常用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如甲醇-水(1B1)、水、甲醇、乙醇、丙酮等进行提取,而对大多数苷元如异黄酮、黄烷酮、双氢黄酮醇等则采用苯、乙醚、氯仿或乙酸乙酯等极性较小的溶剂进提取。2 影响因素在整个类黄酮的提取工序中,可以简单分为若干工段:原料选择、预处理、浸提和分离纯化,每个工段都会影响最终的类黄酮得率和含量。类黄酮种类极其多样,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所以在原料选择时,须选择类黄酮含量高的原料。另外,植物中类黄酮含量还受气候、季节、产地、野生或种植的影响,如银杏叶类黄酮的含量在秋季最高,而在春夏季含量则较低[6];野生雪莲花中类黄酮的含量(约310%)就比种植雪莲花(约414%)约低114%[7]。而且植物各部位的类黄酮含量有时也是不同的。类黄酮通常存在于植物细胞内,而细胞膜产生的扩散阻力使得其浸提速率比较小。为了提高提取效率,需要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如干燥、粉碎等,这样有助于细胞膜的破裂,溶剂也容易进入细胞内部直接溶解类黄酮,而不同的预处理方式会影响类黄酮的得率和含量。类黄酮的浸提主要由待提取类黄酮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大小以及向溶剂扩散的难易程度两方面因素控制。类黄酮在溶剂中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溶液黏度、扩散面积、以及两相界面之间的浓度差等有密切关系。增加温度、降低溶液黏度、增加扩散面积以及保持两相界面的最大浓度差等都有利于提高扩散速度和增加提取效率。所以在原料预处理时,常将其粉碎至一定粒度,且粒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浸提速度越快,但粒度过小会使杂质如蛋白质、鞣质等浸出量也增加,导致分离提纯困难,运行成本增加,故粉碎的粒度须适中。此外,浸提时若能增加固液相对运动速率,溶液湍动越强烈,会导致边界层变薄,从而提高浸出速度。类黄酮在溶剂中浸提的同时,许多其它成分如鞣质、叶绿素和蛋白质等,往往也会被提取出来,使得类黄酮得率和含量很低,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所以,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段其实就是这些杂质的去除,如李俊等[8]用明胶和硅藻土联用去除银杏类黄酮提取中的鞣质和蛋白质,许刚等[9]用氯仿去除竹叶类黄酮提取中的叶绿素。值得指出的是:任何分离纯化方法的实施都会使一部分类黄酮损失掉,而且杂质也只是相对地去除,类黄酮得率和含量也只是相对地提高,如在银杏类酮的分离纯化中,由乙醇浸提后经硅藻土沉淀处理、离心分离、D101

大孔树脂纯化后,粗提物中类黄酮的含量由14%-

18%提高到24%-29%[10],但如加入1%-2%絮凝剂来除去蛋白质,而类黄酮损失率竟高达9148%[11],若先用水浸泡过滤、石油醚脱除油脂再由乙醇浸提,提取率和类黄酮含量分别为2167%和2816%,比省略石油醚脱除油脂工序的提取率相对高出8161%,比省略水浸泡过滤工序的提取率相对低出11161%、但类黄酮含量相对高出13199%[12]。所以,工业化生产中,分离纯化工段除了须考虑类黄酮得率和含量外,更应考虑成本核算的问题。

3 传统提取方法311 醇类提取甲醇和乙醇是常用的类黄酮提取溶剂,高浓度55

5中国食品添加剂6 ChinaFoodAdditives 2003 No1556

5中国食品添加剂6 ChinaFoodAdditives 2003 No15坏;因而使得该法的推广使用大大受到限制。314 其它溶剂提取该法在类黄酮的提取中也有一定的研究,其特点是设备简单,产品得率高,但杂质含量也较高,其它溶剂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如丙酮、乙酸乙酯、乙醚、苯、氯仿、正丁醇等有机溶剂对类黄酮的提取上,其中,丙酮以较高的类黄酮得率和含量颇受关注[17],而且提取液的过滤、回收溶剂、干燥等过程易于进行,省时,耗能少,易于工业化生产。315 柱层析大多数类黄酮的粗产品中类黄酮含量偏低,达不到相应行业的标准和要求,必须进行精制,常用的方法有:柱层析法、薄层层折法(TLC)、纸层析法、气-液层析法、升华法和高效液相层析法(HPLC),但工业化生产中最常用的是柱层析,其常见的吸附剂有:硅胶、硅藻土、氧化镁、氧化铝、纤维素、聚酰胺、分子筛和离子交换树脂等,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主要为聚酰胺、大孔树脂等吸附剂。如郁建平等[18]用D11或D16大孔树脂精制用热水提取的荞麦类黄酮,最后产品中芦丁含量可达95%以上;李新岗等[19]在银杏类黄酮的精制中,让乙醇浸提液先后通过724树脂、聚酰胺树脂,最终产品中黄酮醇苷含量达28%左右,银杏内酯含量也达11%左右,均符合国外行业标准的黄酮醇苷含量\24%和银杏内酯含量\6%;一般而言,聚酰胺树脂解吸时,对黄酮苷的分离,常用水、稀乙醇、浓乙醇(或甲醇)洗脱,而对黄酮苷元的分离,则常用氯仿、氯仿-甲醇、甲醇洗脱。但聚酰胺作为吸附剂时,洗脱速度缓慢,并且小分子量的聚酰胺易霉变混入产品中;而大孔树脂则具有物化稳定性高、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再生简便、解吸条件温和、使用周期长、易于构成闭路循环、节省费用等优点,在类黄酮分离纯化应用中日趋普遍。4 发展方向目前类黄酮提取的传统方法仍在其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但与一些新兴的提取分离技术相比,逐渐暴露了许多问题,如能量消耗大,提取温度高,时间长,不利于类黄酮母核活性的保护,产品中类黄酮得率和含量低,尤其是存在溶剂残留,相反一些新兴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超滤技术(UF)、微波场辅助提取技术(MAE)等却大都具有物耗能耗少,提取速度快,产率和纯度高,提取条件温和,有利于类黄酮母核活性的保护等特点。所以,今后的类黄酮提取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应该是优化现有的传统提取工艺的同时,着手新兴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参考文献11毛雪石等.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国外医学药分册,1995,22(2):92~9621TorelJetal.AntioxidantActivityofFlavonoidsandReactivitywithPeroxyRadical.Phytochemistry,1986,25(2):383~38531ElliottMetal.FlavonoidsInhibitionofHumanBasophilHistanineReleaseStimulatedbyvariousAgents.BiochemicalPharmacology,1984,33(21):3333~333841CherianSetal.AntidiabeticEffectofAglycosideofPelargonidinIsolatedfromtheBarkofFicusBengalensisLinn.Indian.JournalofBiochemistryandBiophysics,1992,29(4):380~38251吕秉森等.类黄酮的抗炎抗过敏与抗病毒活性.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5,7(6):17~2061杜安全等.不同生长季节及生长年限银杏叶总黄酮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2(2):49~51.71朱晨等.野生与种植雪莲花的总黄酮总量的比较.中国药学杂志,2002,37(2):98~9981李俊等.银杏叶提取物去杂方法的研究.化学世界,1998,(5):243~24791许钢等.竹叶黄酮的提取方法.分析化学,2000,(8):1055101苗敬之等.银杏类黄酮(GBE)的检测与提纯工艺.食品科技,2000,(3):39~40111王成章等.银杏叶黄酮醇苷的树脂法纯化.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1):5~6121杨胜远等.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食品科学,1998,19(2):24~25131程立方等.侧柏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时珍国药研究,1995,6(4):15~17141黄保民等.均匀设计法对杯菊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中医研究,1996,9(4):8~11151陈海光等.荷叶黄酮及生物碱的提取研究.食品科学,2002,23(1):69~72161杨德全等.从苦荞麦中提取芦丁的研究.延安大学学报,1997,16(1)69~71171张虹等.六月箱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9,16(1)28~32181郁建平等.大孔吸附树脂提取荞麦芦丁工艺研究.贵州农业科学,1997,25(2):3~8191李新岗.富含银杏内酯的银杳叶干浸膏制备工艺.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